档案与文献保护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档案与文献保护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档案与文献保护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档案与文献保护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档案与文献保护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档案与文献保护作业指导书TOC\o"1-2"\h\u11925第1章档案与文献保护概述 3246051.1档案与文献的概念 32221.2档案与文献保护的重要性 3209221.3档案与文献保护的基本原则 43131第2章档案馆与图书馆环境控制 4169412.1环境因素对档案与文献的影响 4271082.2环境控制标准与要求 5266912.3环境监测与调控方法 522028第3章档案与文献的物理保护 6137463.1档案与文献的存放与搬运 6124633.1.1存放环境 6294673.1.2存放方式 6199943.1.3搬运要求 6248373.2防潮、防霉、防虫措施 6236803.2.1防潮 6116633.2.2防霉 639183.2.3防虫 6197063.3纸质档案的修复与加固 615773.3.1修复方法 6294963.3.2加固措施 6216773.3.3注意事项 77958第4章档案与文献的化学保护 7310894.1档案与文献的酸碱度调控 7275994.1.1酸碱度检测方法 7178814.1.2酸碱度调节措施 7174044.2防光、防氧化措施 714654.2.1防光措施 7105614.2.2防氧化措施 7278674.3档案与文献的消毒与杀菌 877214.3.1消毒方法 8168644.3.2杀菌方法 827654第5章档案与文献的数字化保护 8146235.1数字化保护的意义与要求 832975.2数字化采集与加工 8182775.2.1数字化采集 84315.2.2数字化加工 9132485.3数字化存储与备份 9244255.3.1数字化存储 9104435.3.2数字化备份 929119第6章特殊类型档案与文献的保护 9186956.1照片档案的保护 921676.1.1照片档案的分类与识别 10100506.1.2照片档案的保存环境 10278366.1.3照片档案的清洗与修复 10192466.1.4照片档案的复制与数字化 1097036.2录音录像档案的保护 10275236.2.1录音录像档案的分类与识别 10126786.2.2录音录像档案的保存环境 1047136.2.3录音录像档案的清洗与修复 10179166.2.4录音录像档案的转录与数字化 10237836.3实物档案的保护 10241036.3.1实物档案的分类与识别 10269016.3.2实物档案的保存环境 11148936.3.3实物档案的清洁与修复 11223786.3.4实物档案的展示与利用 11234446.3.5实物档案的复制与数字化 1121280第7章档案与文献的利用与开放 11228667.1档案与文献的检索与查询 11218737.1.1检索系统建立 11300517.1.2检索途径 11223487.1.3查询服务 11123547.2档案与文献的借阅与复制 1175547.2.1借阅规定 11206847.2.2借阅流程 11234257.2.3复制规定 12196077.2.4复制流程 1222747.3档案与文献的开放与保密 1271207.3.1开放原则 12266947.3.2开放范围 1274397.3.3保密措施 12292857.3.4开放与保密的动态调整 124292第8章档案与文献保护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12118278.1我国档案与文献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12125948.1.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1219248.1.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3212618.1.3《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安全法》 13326768.1.4相关部门规章和政策文件 1372218.2国际档案与文献保护法规与标准 13122088.2.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建议》 1323458.2.2国际档案理事会(ICA)标准 1347898.2.3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 13325438.3法律法规在档案与文献保护中的应用 13322308.3.1档案与文献保护规划的制定 13225118.3.2档案与文献保护工作的实施 1480428.3.3法律责任与监督 14322988.3.4档案与文献保护培训与宣传 1424708第9章档案与文献保护的组织与管理 1489839.1档案与文献保护机构设置 14118219.1.1机构设置原则 1495809.1.2机构设置要求 148599.2档案与文献保护工作人员职责 14140769.2.1管理人员职责 14108789.2.2专业技术人员职责 151829.2.3档案与文献保管人员职责 1561499.3档案与文献保护工作评估与监督 15162899.3.1工作评估 1535589.3.2工作监督 1527325第10章档案与文献保护的未来发展趋势 153084010.1新技术在档案与文献保护中的应用 151253010.1.1数字化技术 151412410.1.2云计算技术 162239110.1.3物联网技术 162249210.1.4人工智能技术 16110110.2国际合作与交流 161684410.2.1国际组织的作用 16762410.2.2双边和多边合作 163010610.2.3国际合作项目 162848110.3档案与文献保护教育的普及与提高 162909310.3.1专业教育 17111810.3.2社会教育 17171810.3.3网络教育 17第1章档案与文献保护概述1.1档案与文献的概念档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工作和生活活动中产生、接收和保存的,具有参考、凭证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文献是指以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符号记录的知识载体,包括图书、期刊、报纸、论文、专利、标准、档案等各种类型。文献是人类文明成果的记录和传播媒介,具有很高的历史、学术和实用价值。1.2档案与文献保护的重要性档案与文献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历史记忆,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传承优秀文化、推动学术研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档案与文献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档案与文献保护有助于维护历史真实性和完整性。档案与文献是历史的见证,保护它们就是保护历史的真实面貌,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历史遗产。档案与文献保护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保护档案与文献,我们可以挖掘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民族文化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档案与文献保护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档案与文献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保护它们有助于推动学术进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档案与文献保护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档案与文献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信息,保护它们可以为政策制定、企业经营和科技创新提供参考依据。1.3档案与文献保护的基本原则档案与文献保护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完整性原则:保证档案与文献的实体和内容完整,防止散失、损毁和篡改。(2)预防为主原则:加强档案与文献保护的预防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档案与文献的损害。(3)科学保护原则: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档案与文献进行科学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4)分类管理原则:根据档案与文献的种类、价值和载体特点,实施分类管理,提高保护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依法保护原则: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档案与文献的保护工作,严厉打击违法损害档案与文献的行为。(6)共建共享原则: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保护和利用档案与文献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第2章档案馆与图书馆环境控制2.1环境因素对档案与文献的影响档案馆与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料的保存场所,其环境因素对档案与文献的保存状况具有的影响。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生物侵害等。(1)温度:温度对档案与文献的保存具有显著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纸张、胶片等载体材料老化、变形、粘连,影响文献的阅读和使用。(2)湿度:湿度是影响档案与文献保存的另一重要因素。湿度过高,容易导致文献材料受潮、发霉、粘连;湿度过低,则会使文献材料干燥、收缩、开裂。(3)光照:光照对档案与文献的保存具有破坏作用。紫外线和可见光会使文献材料发生光化学反应,导致褪色、老化、变脆。(4)空气质量:档案馆与图书馆内的空气质量对文献保存也具有重要意义。有害气体和颗粒物会对文献材料产生腐蚀、污染作用,影响其使用寿命。(5)生物侵害:档案馆与图书馆内的生物因素,如细菌、真菌、昆虫等,会对文献材料造成损害,导致纸张、胶片等载体材料变质、破损。2.2环境控制标准与要求为保证档案与文献的安全保存,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控制标准与要求。(1)温度:档案馆与图书馆的温度应控制在1822℃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45%60%之间。(2)光照: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光照对文献的影响,如使用低紫外线光源、设置遮光设施等。(3)空气质量:空气质量应达到我国相关标准,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浓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4)生物防护:加强档案馆与图书馆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杀虫,防止生物侵害。2.3环境监测与调控方法为保障档案与文献的安全保存,应采取以下环境监测与调控方法:(1)温度、湿度监测: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档案馆与图书馆的温湿度变化,并根据需要调节空调、除湿机等设备。(2)光照监测:使用照度计等设备,监测光照强度,合理调整照明设施。(3)空气质量监测:安装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定期检测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浓度,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空气质量。(4)生物防护监测:加强档案馆与图书馆的巡查,及时发觉并处理生物侵害问题。通过以上环境监测与调控方法,为档案与文献的保存创造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保证其长期保存和利用。第3章档案与文献的物理保护3.1档案与文献的存放与搬运3.1.1存放环境档案与文献的存放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光、防尘、恒温恒湿。存放场所应配备防火、防盗等安全设施。建议存放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为35%55%。3.1.2存放方式档案与文献应按照类别、年代、编号等顺序有序存放。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档案装具,如档案盒、档案架等。避免使用铁钉、胶带等可能对档案造成损害的固定方式。3.1.3搬运要求搬运档案与文献时,应轻拿轻放,避免剧烈震动、摔落、折叠等。搬运过程中,保证档案袋、档案盒等包装完好,防止灰尘、水渍等污染。3.2防潮、防霉、防虫措施3.2.1防潮存放档案与文献的场所应保持干燥,尽量避免潮湿天气对档案的影响。可采用除湿机、干燥剂等设备降低湿度。3.2.2防霉定期检查档案与文献,发觉霉变现象及时处理。可采用防霉剂、消毒剂等进行消毒处理,同时保持通风良好。3.2.3防虫加强档案库房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可采用虫害防治设备,如驱虫灯、粘虫板等。对于已受损的档案,应及时进行修复处理。3.3纸质档案的修复与加固3.3.1修复方法针对纸质档案的破损、折痕、水渍等问题,采用专业的修复工具和材料,如修补纸、修复胶水等,进行细致的修复处理。3.3.2加固措施对于重要和易损的档案,可采用加固处理,如使用护角、封套、档案袋等保护设施,以提高其耐久性。3.3.3注意事项在修复与加固过程中,应遵循不改变档案原貌、不损害档案信息的原则。操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修复质量。同时记录修复过程,为后续保护工作提供参考。第4章档案与文献的化学保护4.1档案与文献的酸碱度调控档案与文献的酸碱度对其保存状况具有重大影响。酸性环境会加速纸张纤维素的水解,导致文献强度降低,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因此,调控档案与文献的酸碱度是化学保护的重要内容。4.1.1酸碱度检测方法采用pH计、酸碱指示剂等方法对档案与文献的酸碱度进行检测,了解其酸碱状况。4.1.2酸碱度调节措施(1)对于酸性文献,采用碱性物质进行中和处理,如氢氧化钙、氢氧化镁等。(2)对于碱性文献,采用酸性物质进行中和处理,如醋酸、柠檬酸等。(3)采用脱酸技术,如碱性气体(氨气、氧化镁蒸汽等)处理,降低文献的酸性。4.2防光、防氧化措施光和氧化作用是导致档案与文献老化的重要因素。为减缓这一过程,应采取以下措施:4.2.1防光措施(1)选用低光照、低紫外线的光源。(2)采用防光材料,如遮光帘、防光膜等。(3)合理设计展陈布局,避免光线直射。4.2.2防氧化措施(1)采用抗氧化剂,如抗坏血酸、维生素E等。(2)控制存储环境,降低氧气浓度。(3)采用密封、真空包装等方法,隔绝氧气。4.3档案与文献的消毒与杀菌档案与文献在保存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的影响,导致损坏和传播疾病。因此,对其进行消毒与杀菌。4.3.1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如紫外线消毒、高温消毒等。(2)化学消毒:如75%酒精、臭氧、环氧乙烷等。4.3.2杀菌方法(1)选用抗微生物剂,如季铵盐类、双胍类等。(2)采用生物酶、微生物抑制剂等生物控制方法。(3)定期清洁、通风,保持环境整洁。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保护档案与文献,延长其使用寿命,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贡献力量。第5章档案与文献的数字化保护5.1数字化保护的意义与要求数字化保护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档案与文献进行数字化转换,以实现长期保存和高效利用的目的。数字化保护具有以下意义:(1)延长档案与文献的保存期限,降低实体损耗;(2)提高档案与文献的利用效率,方便检索与查阅;(3)拓宽档案与文献的传播范围,促进文化交流;(4)实现档案与文献的多元化展示,满足多样化需求。为实现数字化保护的目标,需遵循以下要求:(1)保证数字化保护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持续性;(2)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保护隐私权益;(3)采用成熟的技术手段,保证数字化质量;(4)建立完善的数字化保护管理体系,保证数字化资源的长期安全。5.2数字化采集与加工5.2.1数字化采集数字化采集是对档案与文献进行扫描、拍照等数字化转换的过程。采集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合适的采集设备,保证采集质量;(2)根据档案与文献的特点,制定合理的采集方案;(3)保持档案与文献的原貌,不得随意更改;(4)对特殊形态的档案与文献,采用专业方法进行采集。5.2.2数字化加工数字化加工是对已采集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整理、编辑和归档的过程。加工过程中应遵循以下要求:(1)对数字化资源进行分类、标引,保证检索准确;(2)对图像、音频、视频等数字化资源进行质量控制和格式转换;(3)对数字化资源进行元数据著录,便于管理和利用;(4)建立索引,提高数字化资源的利用效率。5.3数字化存储与备份5.3.1数字化存储数字化存储是对已完成加工的数字化资源进行长期保存的过程。存储过程中应关注以下方面:(1)选择合适的存储设备,保证数据安全;(2)采用数据压缩、加密等技术,提高存储效率;(3)建立存储管理制度,保证数据完整性和可追溯性;(4)定期检查存储设备,预防数据丢失。5.3.2数字化备份数字化备份是对存储的数字化资源进行复制,以防止数据丢失。备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采用多种备份方式,提高数据安全性;(2)定期进行备份,保证备份数据的时效性;(3)对备份数据进行验证,保证其可用性;(4)建立备份恢复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第6章特殊类型档案与文献的保护6.1照片档案的保护6.1.1照片档案的分类与识别照片档案按照其材质和制作工艺,可分为银盐照片、数码照片、染色照片等。在进行保护工作之前,需对各类照片档案进行准确识别。6.1.2照片档案的保存环境照片档案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温度控制在1822℃,相对湿度控制在40%50%。6.1.3照片档案的清洗与修复对受损照片档案进行清洗和修复时,应选用适当的溶剂和工具,避免对照片造成二次损伤。6.1.4照片档案的复制与数字化为保护原始照片档案,可对其进行复制和数字化处理。在复制过程中,应保证复制质量,忠实于原照片的色彩和质感。6.2录音录像档案的保护6.2.1录音录像档案的分类与识别录音录像档案可分为磁性载体、光学载体和数字载体等类型。在进行保护工作之前,需对各类录音录像档案进行准确识别。6.2.2录音录像档案的保存环境录音录像档案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温度控制在1822℃,相对湿度控制在40%50%。6.2.3录音录像档案的清洗与修复对受损的录音录像档案进行清洗和修复时,应选用适当的设备和方法,避免对档案载体造成损伤。6.2.4录音录像档案的转录与数字化为保护原始录音录像档案,可对其进行转录和数字化处理。在转录过程中,应保证转录质量,忠实于原档案的声音和图像。6.3实物档案的保护6.3.1实物档案的分类与识别实物档案包括纸质、纺织品、金属、陶瓷等材质的物品。在进行保护工作之前,需对各类实物档案进行准确识别。6.3.2实物档案的保存环境实物档案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温度控制在1822℃,相对湿度控制在40%50%。6.3.3实物档案的清洁与修复对受损的实物档案进行清洁和修复时,应选用适当的工具和材料,遵循专业规范,避免对档案造成损伤。6.3.4实物档案的展示与利用为便于展示和利用实物档案,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如制作展柜、展板等,同时注意避免光照、湿度等对档案的影响。6.3.5实物档案的复制与数字化对珍贵或易损的实物档案,可进行复制和数字化处理,以保护原始档案。在复制过程中,应保证复制质量,忠实于原档案的形态和特征。第7章档案与文献的利用与开放7.1档案与文献的检索与查询7.1.1检索系统建立为提高档案与文献的检索效率,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检索系统。该系统应包括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统一检索平台,保证检索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7.1.2检索途径档案与文献检索应提供多种途径,包括关键词、分类号、作者、日期等。同时应支持跨库检索,以便用户能够在一个界面内检索到所有相关档案与文献。7.1.3查询服务提供现场查询、电话查询、网络查询等多种查询服务方式。查询服务人员需具备专业知识,能够为用户提供准确、快速的查询指导。7.2档案与文献的借阅与复制7.2.1借阅规定制定明确的借阅规定,包括借阅范围、借阅时间、借阅数量等。同时对借阅者进行身份审核,保证档案与文献的安全。7.2.2借阅流程简化借阅流程,提高借阅效率。借阅者需填写借阅申请表,经审批通过后,方可办理借阅手续。7.2.3复制规定明确复制范围和复制方式,保证复制过程中档案与文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对于珍贵、易损的档案与文献,应限制复制或采取特殊复制技术。7.2.4复制流程复制申请需经过审批,复制过程中应有专业人员监督。复制完成后,应及时归档,保证档案与文献的原始性。7.3档案与文献的开放与保密7.3.1开放原则根据国家法律法规,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档案与文献进行开放。开放档案与文献应有利于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7.3.2开放范围明确开放档案与文献的范围,包括已到开放期限的档案、不具有保密价值的档案等。同时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档案与文献进行严格保密。7.3.3保密措施对未开放档案与文献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包括物理隔离、加密存储、权限控制等。对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7.3.4开放与保密的动态调整根据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发展需要,对档案与文献的开放与保密进行动态调整。定期对开放档案与文献进行审查,保证其符合开放原则。同时对保密档案与文献进行解密审查,合理调整保密等级。第8章档案与文献保护的法律法规与政策8.1我国档案与文献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我国高度重视档案与文献的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证档案与文献的完整、真实和安全。以下是几个关键的法律文件:8.1.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法》是我国档案事业的基本法律,明确了档案的定义、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档案的管理与利用、档案的保护等。该法律为档案与文献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基本遵循。8.1.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进行保护,其中包括古籍、档案等文献资料。该法律对文献的保护、利用和研究提出了具体规定。8.1.3《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安全法》《信息安全法》对信息安全进行了全面规定,其中包括档案与文献的信息安全。该法律规定了信息安全的基本制度,对档案与文献的电子数据保护具有指导意义。8.1.4相关部门规章和政策文件国家档案局、文化部等部门还制定了一系列部门规章和政策文件,如《档案馆工作规程》、《档案数字化工作规范》等,对档案与文献的保护工作进行了具体规定。8.2国际档案与文献保护法规与标准在国际范围内,许多国家和组织也制定了一系列档案与文献保护的法规与标准,为全球范围内的档案与文献保护提供了参考。8.2.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建议》该建议书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了全面规定,其中包括档案与文献的保护。它强调了各国应承担的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为档案与文献保护提供了国际性指导。8.2.2国际档案理事会(ICA)标准ICA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档案保护的标准,如《档案保存与管理》、《档案馆建筑设计》等。这些标准为全球档案工作者提供了统一的规范和参考。8.2.3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ISO也制定了一些与档案与文献保护相关的标准,如ISO18902《档案馆和图书馆的光学存储媒体保存》等。这些标准为档案与文献保护工作提供了技术指导。8.3法律法规在档案与文献保护中的应用在我国,法律法规在档案与文献保护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8.3.1档案与文献保护规划的制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各级档案馆、图书馆等文献收藏单位应制定档案与文献保护规划,明保证护目标、措施和期限。8.3.2档案与文献保护工作的实施在实施档案与文献保护工作时,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档案与文献的安全、完整和可用。8.3.3法律责任与监督法律法规对档案与文献保护工作中的违法行为设定了法律责任,并为相关部门提供了监督和执法依据,以保证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8.3.4档案与文献保护培训与宣传通过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宣传,提高档案工作者和公众的档案与文献保护意识,促进全社会对档案与文献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遵循法律法规,加强档案与文献保护工作,对于传承历史文化、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保证法律法规在档案与文献保护工作中的有效实施。第9章档案与文献保护的组织与管理9.1档案与文献保护机构设置9.1.1机构设置原则档案与文献保护机构应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设置,保证工作的有序开展。机构设置应充分考虑馆藏规模、工作任务、业务特点等因素,合理划分职能,明确各级机构职责。9.1.2机构设置要求(1)设立专门的档案与文献保护部门,负责全馆藏档案与文献的保护工作;(2)根据业务需要,设立档案整理、修复、数字化、保管等业务组;(3)建立健全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各业务组的职责和任务;(4)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保证工作的专业性和连续性。9.2档案与文献保护工作人员职责9.2.1管理人员职责(1)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档案与文献保护工作;(2)制定和实施档案与文献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3)组织培训、考核档案与文献保护工作人员;(4)定期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情况,争取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9.2.2专业技术人员职责(1)负责档案与文献的整理、修复、数字化等具体工作;(2)研究档案与文献保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不断提高业务水平;(3)参与制定和实施档案与文献保护方案;(4)对档案与文献保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9.2.3档案与文献保管人员职责(1)负责档案与文献的日常保管和利用工作;(2)保证档案与文献的安全、完整、有序;(3)定期检查档案与文献的保存状况,发觉问题及时上报;(4)遵守档案与文献保护相关规定,保证档案与文献的长期保存。9.3档案与文献保护工作评估与监督9.3.1工作评估(1)建立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档案与文献保护工作的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2)定期对档案与文献保护工作进行自评、互评和上级评估;(3)根据评估结果,总结经验,发觉问题,制定整改措施;(4)将评估结果作为工作人员考核、奖惩的依据。9.3.2工作监督(1)建立健全档案与文献保护工作监督制度,明确监督职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