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亳州市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之父”?A、希罗多德B、修昔底德C、塔西佗D、普鲁塔克2、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A、工业革命B、文艺复兴C、大航海时代D、法国大革命3、题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下列不属于这些措施的是()A、统一度量衡B、推行法治C、焚书坑儒D、设立丞相4、题干:下列关于《史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C、《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D、《史记》的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5、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赫罗多德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6、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商鞅变法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唐太宗贞观之治7、下列关于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焚书坑儒,统一思想文化C、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D、修建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8、下列关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A、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B、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C、夷陵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D、官渡之战、夷陵之战、赤壁之战9、以下关于秦朝统一六国后的政治制度描述不正确的是:A、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三公九卿B、地方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推广法家思想,严格法律制度,实行严刑峻法D、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化儒家思想10、以下关于唐朝“贞观之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政治清明,官员廉洁B、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C、加强对外交流,扩大疆域D、重视农业发展,减轻农民负担11、【题目】唐代诗人杜甫在其诗作《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哪方面的关注?A.国家政治B.社会经济C.文化教育D.自然景观12、【题目】以下哪项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提倡民主与科学B.反对封建礼教C.推行白话文运动D.倡导无产阶级革命13、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14、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A、秦朝统一六国B、汉朝建立C、唐朝建立D、宋朝建立15、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希罗多德B.荀子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6、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A.查理曼帝国的建立B.威尼斯共和国的成立C.拉斐尔的《圣母大教堂》D.《神曲》的出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七年十月,丞相绾等议,请尊秦王为帝,天子自称曰朕。制,令为皇帝,自称曰朕,谓皇,自称曰朕,令为皇帝,令称朕。”《汉书·高帝纪》记载:“(刘邦)乃与诸侯王共尊汉王为皇帝,汉王辞让,曰:’吾虽人众,岂敢当帝哉?’于是诸侯王及群臣共尊汉王为皇帝。”材料二:唐太宗在《帝范》中提出:“朕虽不德,子臣之敬,子爱之深,故能上下和合,四海归心。”《资治通鉴》记载:“太宗问群臣:‘朕何如太宗?’魏徵对曰:‘陛下虽英明神武,然不及太宗远矣。’”问题:1.根据材料一,简述秦汉时期皇帝称谓的变化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皇帝形象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第二题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我国某地区不同朝代都城变迁图。材料二:某历史学家在研究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主线。”问题: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地区都城变迁的总体趋势。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势力膨胀,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曹操为稳定北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实行屯田制,减轻农民负担;加强中央集权,抑制豪强地主;提倡节俭,反对奢华;重视人才,广纳贤才。材料二:曹操的儿子曹丕在220年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定都洛阳,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分裂局面,开始了三国时期。(1)根据材料一,曹操为稳定北方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列举至少两项。(2)根据材料二,曹丕建立了哪个政权?三国时期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第四题题目: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形成了三级考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其中,殿试是皇帝亲自主持的最高级别的考试。材料二:宋朝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增设了“经义”科目,强调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应用。同时,科举考试开始实行糊名制,即考生的试卷由其他官员誉录,以防止徇私舞弊。材料三: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达到顶峰,考试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考生需按照特定的格式进行答题。问题:1.简述唐朝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2.分析宋朝科举制度相比唐朝有哪些发展。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影响。安徽省亳州市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之父”?A、希罗多德B、修昔底德C、塔西佗D、普鲁塔克答案:A解析:希罗多德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他的著作《历史》被认为是西方史学的开端,因此他被称为“历史之父”。修昔底德、塔西佗和普鲁塔克也都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但不是“历史之父”。2、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A、工业革命B、文艺复兴C、大航海时代D、法国大革命答案:A解析: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关键事件。它始于18世纪末,以英国为中心,通过机械化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和法国大革命都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但不是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键事件。3、题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下列不属于这些措施的是()A、统一度量衡B、推行法治C、焚书坑儒D、设立丞相答案:B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设立丞相等。推行法治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并非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故选B。4、题干:下列关于《史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C、《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D、《史记》的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答案:C解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史记》的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但《史记》记载的历史并非从黄帝到汉武帝,而是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故选C。5、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赫罗多德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答案:A解析:赫罗多德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其作品《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通史。6、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商鞅变法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唐太宗贞观之治答案:A解析: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通过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7、下列关于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焚书坑儒,统一思想文化C、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D、修建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答案:B解析:秦朝为了巩固统一,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修建长城等。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虽然有助于统一思想文化,但这一做法对文化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选项B是不正确的描述。其他选项均为秦朝巩固统一的正确措施。8、下列关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A、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B、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C、夷陵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D、官渡之战、夷陵之战、赤壁之战答案:B解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事件顺序为:官渡之战(200年)、赤壁之战(208年)、夷陵之战(222年)。官渡之战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重要战役,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夷陵之战则是三国时期蜀汉与东吴之间的决战。因此,正确的事件顺序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选项B为正确答案。9、以下关于秦朝统一六国后的政治制度描述不正确的是:A、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三公九卿B、地方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推广法家思想,严格法律制度,实行严刑峻法D、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化儒家思想答案:D解析:秦朝统一六国后,确实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并推广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但是,秦朝并没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汉武帝时期的政策。因此,选项D描述不正确。10、以下关于唐朝“贞观之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政治清明,官员廉洁B、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C、加强对外交流,扩大疆域D、重视农业发展,减轻农民负担答案:C解析:唐朝“贞观之治”时期,政治确实清明,官员廉洁;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重视农业发展,减轻农民负担。但是,在“贞观之治”时期,唐朝并没有明显扩大疆域,疆域的扩大主要是在唐太宗的孙子唐玄宗时期。因此,选项C描述不正确。11、【题目】唐代诗人杜甫在其诗作《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哪方面的关注?A.国家政治B.社会经济C.文化教育D.自然景观【答案】A【解析】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日长安城荒废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政治的深切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因此,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政治的关注。B、C、D选项虽然也是杜甫诗作中可能涉及的内容,但不是这句诗的主旨所在。12、【题目】以下哪项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提倡民主与科学B.反对封建礼教C.推行白话文运动D.倡导无产阶级革命【答案】D【解析】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主要内容包括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推行白话文运动等。D选项中的“倡导无产阶级革命”虽然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些思想有所关联,但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为了推动文化和社会的现代化,而非直接倡导政治革命。13、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答案:A解析: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造纸术是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的,指南针是战国时期发明的,火药是唐朝时期发明的,印刷术是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因此,选项A造纸术不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14、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A、秦朝统一六国B、汉朝建立C、唐朝建立D、宋朝建立答案:D解析:宋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宋朝(960年—1279年)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第二个高峰”。因此,选项D宋朝建立是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5、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希罗多德B.荀子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答案:A解析:希罗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历史》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全面记载历史的著作,因此被誉为“历史之父”。16、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A.查理曼帝国的建立B.威尼斯共和国的成立C.拉斐尔的《圣母大教堂》D.《神曲》的出版答案:D解析:《神曲》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作家但丁的代表作,它的出版标志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因此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七年十月,丞相绾等议,请尊秦王为帝,天子自称曰朕。制,令为皇帝,自称曰朕,谓皇,自称曰朕,令为皇帝,令称朕。”《汉书·高帝纪》记载:“(刘邦)乃与诸侯王共尊汉王为皇帝,汉王辞让,曰:’吾虽人众,岂敢当帝哉?’于是诸侯王及群臣共尊汉王为皇帝。”材料二:唐太宗在《帝范》中提出:“朕虽不德,子臣之敬,子爱之深,故能上下和合,四海归心。”《资治通鉴》记载:“太宗问群臣:‘朕何如太宗?’魏徵对曰:‘陛下虽英明神武,然不及太宗远矣。’”问题:1.根据材料一,简述秦汉时期皇帝称谓的变化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皇帝形象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答案:1.变化:秦朝皇帝自称“朕”,汉朝皇帝自称“孤”。原因:秦朝确立皇帝制度,强调皇权的至高无上;汉朝汉承秦制,皇帝称谓有所变化,但皇权依然至高无上。2.特点:唐太宗皇帝形象具有英明神武、仁德爱民、尊重群臣等特点。历史意义:唐太宗皇帝形象有利于维护皇权的稳定,推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为后世帝王树立了典范。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秦汉时期皇帝称谓变化及其原因的理解。通过阅读材料一,我们可以了解到秦朝皇帝自称“朕”,汉朝皇帝自称“孤”,并分析出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秦朝确立皇帝制度,强调皇权的至高无上,而汉朝汉承秦制,皇帝称谓有所变化,但皇权依然至高无上。2.本题主要考查对唐太宗皇帝形象特点及其历史意义的理解。通过阅读材料二,我们可以了解到唐太宗皇帝具有英明神武、仁德爱民、尊重群臣等特点,这些特点有利于维护皇权的稳定,推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为后世帝王树立了典范。第二题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我国某地区不同朝代都城变迁图。材料二:某历史学家在研究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主线。”问题: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地区都城变迁的总体趋势。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中的地位和作用。答案:1.总体趋势:从西向东迁移,从内陆向沿海迁移。2.解析:地位: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主线。从秦朝开始,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作用:保证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中央集权制度下,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央集权制度下,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中央集权制度下,各民族地区统一于中央政权,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保证了国家政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央集权制度下,政权交接相对平稳,有利于维护国家政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第三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势力膨胀,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曹操为稳定北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实行屯田制,减轻农民负担;加强中央集权,抑制豪强地主;提倡节俭,反对奢华;重视人才,广纳贤才。材料二:曹操的儿子曹丕在220年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定都洛阳,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分裂局面,开始了三国时期。(1)根据材料一,曹操为稳定北方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列举至少两项。(2)根据材料二,曹丕建立了哪个政权?三国时期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答案:(1)曹操为稳定北方采取的措施有:实行屯田制,减轻农民负担;加强中央集权,抑制豪强地主;提倡节俭,反对奢华;重视人才,广纳贤才。(2)曹丕建立了魏国政权。三国时期的局面是通过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以及各个地方势力的分裂割据而形成的。解析:(1)本题考查对曹操稳定北方措施的记忆。根据所学知识,曹操为稳定北方,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这些措施有助于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稳定社会秩序。(2)本题考查对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