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科治疗骨科疾病医案分析专题报告27篇_第1页
中医骨科治疗骨科疾病医案分析专题报告27篇_第2页
中医骨科治疗骨科疾病医案分析专题报告27篇_第3页
中医骨科治疗骨科疾病医案分析专题报告27篇_第4页
中医骨科治疗骨科疾病医案分析专题报告2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目录TOC\o"1-1"\h\u24496中医骨科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医案分析专题报告 126121中医骨科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医案分析专题报告 329048中医骨科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医案分析专题报告 520141中医骨科治疗骨质疏松症医案分析专题报告 726551中医骨科治疗腰部扭伤医案分析专题报告 815626中医骨科治疗掌指关节脱位医案分析专题报告 101132中医骨科治疗风湿热痹医案分析专题报告 1128524中医骨科治疗桡骨干骨折医案分析专题报告 135532中医骨科治疗股骨干骨折医案分析专题报告 1613538中医骨科治疗肩关节陈旧性脱位医案分析专题报告 1817028中医骨科治疗跟骨陈旧骨折医案分析专题报告 1930471中医骨科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医案分析专题报告 2218910中医骨科治疗踝部骨折后功能障碍医案分析专题报告 2530923中医骨科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医案分析专题报告 2623714中医骨科治疗肋骨骨折医案分析专题报告 2917573中医骨科治疗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医案分析专题报告 326696中医骨科治疗左双踝骨折医案分析专题报告 3524651中医骨科治疗左桡骨远端骨折(伸直型)医案分析专题报告 391036中医骨科治疗左桡骨远端骨折(背侧BARTON型)医案分析专题报告 426076中医骨科治疗左肱骨中段骨折医案分析专题报告 4631618中医骨科治疗左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医案分析专题报告 5024734中医骨科治疗左肱骨干上1/3骨折医案分析专题报告 5431026中医骨科治疗左盖氏骨折医案分析专题报告 5811304中医骨科治疗左尺桡骨骨折分析专题报告 6124548中医骨科治疗右足跖骨骨折分析专题报告 655124中医骨科治疗右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分析专题报告 6811787中医骨科治疗右掌骨骨折医案分析专题报告 72中医骨科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医案分析专题报告梁某,男,52岁,工人,**市**区。初诊:2023年9月;**市中医骨科医院**院区401诊室;跟师记录人:**。病史摘要:患者双膝、踝关节及双下肢反复发作疼痛6年余,每因劳累、受凉及气候变化而疼痛加重。曾在医院检查确诊为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经常服抗风湿、消炎止痛类药物。诊见:双下肢疼痛,尤以双膝踝关节痛甚,其病灶固定,得热痛减,遇冷痛甚,关节屈伸不利,行走迟缓,舌苔薄白,脉弦紧。辨证:风寒湿邪留注经络、关节、肌肉等部位,阻滞经络,郁久生热,热生痰。痰阻成瘀,痰瘀互结,不通则痛。治法: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方药:地龙鸡血藤汤。地龙40g,鸡血藤30g,白芍20g,熟地黄20g,炮穿山甲10g,当归10g,天麻10g,威灵仙10g,防风10g,桑枝10g,桂枝10g,制川乌10g,络石藤15g,忍冬藤15g,甘草6g。湿甚者,加苍术10g,慧苡仁15g,防己15g;血瘀者,加川乌6g,牛膝10g。二诊:服药5剂后,疼痛缓解。三诊:连续服药25剂后,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漆伟主任中医师按语:方中重用地龙,取其通利经络之功,配以炮穿山甲善行攻窜,行散通络,直达病所;鸡血藤舒筋活络;当归、熟地黄补血生新;桂枝、桑枝、威灵仙、防风、忍冬藤、络石藤祛风除湿;制川乌温经通络,天麻祛风通络;白芍、甘草缓急止痛。据现代研究发现,白芍总苷具有镇静、解痉、抗炎作用。全方共奏通络活络、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补血活血化瘀之功。方中地龙虽用量超常,但未见不良反应,在临床上须向患者交待清楚,本方嘱其久煎,可去除毒性,增强疗效。中医骨科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医案分析专题报告陈某,男,8岁,学生,**市**区。初诊:2023年4月;**市中医骨科医院小儿骨科病区;跟师记录人:**病史摘要:患儿于2天前不慎跌倒,右肘部肿胀、疼痛、畸形,曾就诊乡村医生,给予复位,固定,但局部肿痛未减,故转我医院。查体:患儿面色红,痛苦哭叫,右侧脉沉细弱,左侧浮洪,右肘部畸形,呈半伸肘位,前臂变短,鹰嘴部突出,局部明显肿胀、发红,皮下有广泛青紫瘀斑,肘前可见散在小水疱。右肘活动障碍,但右手指感觉、运动存在。辅助检查:DR片右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尺偏移位。诊断:右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经过:患儿要求保守治疗,故请漆伟老师会诊。漆伟老师指导如下:以肱骨髁上骨折整复手法给予复位。复位后右肘部畸形消失,右侧脉转为浮洪,将肘部置屈曲90°位,在骨折近端外侧和远端内侧分别置压骨垫一个,骨折远端后侧置坡形垫一个,以髁上夹板固定,练伸掌握拳动作。二诊:1周后肘部肿痛明显减轻,练托手屈曲动作。三诊:2周后肘部仅有轻度肿痛,继续按上法练功。四诊:3周后右肘无肿。拍片示:骨折处有多量连续性骨痂生长。练滑车拉绳、手摇纺纱、小云手、大云手等动作。五诊:4周后解除外固定,但右肘活动轻度受限,以上肢洗剂外用。六诊:5周后患儿右肘活动自如。漆伟主任中医师按语:肱骨倮上骨折复位要求较高,必须获得准确复位。儿童骨折侧方移位和旋转移位必须纠正。尺偏型骨折容易后遗肘内翻畸形,因此复位时应特别注意矫正尺偏移位。纠正尺偏移位时甚至宁可有轻度桡偏,不可有尺偏,尤其是倾斜,一定要纠正,并有一定程度桡倾,同时使远折端呈外旋位,以防止发生肘内翻。肱骨髁上骨折整复手法:患者正坐靠背椅上,助手站于患者背⠼fontface="仿宋"〉后,双手握住上臂中部,医者站在患者前外侧,一手握住前臂中部,另一手握住肘部,与助手相对拔伸,纠正重叠移位,同时矫正旋转移位。患者前臂中立位,医者另一手拇指按压骨折近断端外侧,余指按压骨折远断端内侧,相对推挤,矫正侧移位。若为伸直型骨折,侧移位矫正后,在持续牵引下,医者双手拇指移向骨折远段端后方,向前推挤,余指提托骨折近断端前方,屈曲肘关节90°以达整复。若为屈曲型骨折,在持续牵引下,医者双手拇指移向骨折近端后方,向前推挤,余指提托骨折远段端的前方向后,并徐徐伸直肘关节。中医骨科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医案分析专题报告刘某某,男,38岁,工人,**市**县。初诊:2023年1月;**市中医骨科医院**院区401诊室;跟师记录人:**病史摘要:因睡卧湿地后引起腰肌部疼痛、僵硬不舒8个月,夜间及晨起较重,翻身不便,活动后减轻,经常服用吲哚美辛、瑞培林等药,效果欠佳,病情缓慢发展,进行性加重。查体:腰部僵硬,腰椎各方活动受限,双侧骶骼关节叩击痛,双侧“4”征(+);舌淡白、苔白,脉细弦。辅助检查:血沉60mm/h。DR示:双侧骶骼关节模糊、关节面破坏,骼骨侧密度增高。辨证:寒湿痹阻,经络不通。治法:散寒除湿,舒筋通络。方药:舒督通痹汤。麻黄10g,独活10g,甘草10g,桂枝10g,当归15g,赤芍15g,木瓜15g,伸筋草15g,青风藤15g,乌梢蛇15g,杜仲15g,五加皮15g。二诊:服用1个月,疼痛及僵硬感消失,脊柱活动恢复正常而痊愈。漆伟主任中医师按语:中医学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多由于涉水受寒,久卧湿地或汗出当风,突受雨淋等,导致风寒湿邪乘虚入侵,闭阻经络而致。此即《素问·痹论篇》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寒主收引湿性黏滞。寒湿闭阻,经络不通,筋脉拘急,故见腰背关节疼痛及僵硬不舒。根据本病的病因病理,治疗当散寒除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方中麻黄、桂枝、独活、青风藤散寒除湿祛风,为祛风湿止痹痛的要药;木瓜、伸筋草、五加皮、乌梢蛇可舒筋通络,缓解筋之挛急;杜仲则可补肝肾、壮腰膝,有温煦督脉,引药力直达病所之功;佐以当归、赤芍活血化瘀止痛;甘草调和诸药。数药合用,可使寒湿祛,关节舒,督脉通而痹痛自止。中医骨科治疗骨质疏松症医案分析专题报告王某某,男,70岁退休,**市**区。初诊:2022年11月;**市中医骨科医院**院区401诊室;跟师记录人:**病史摘要:腰腿疼痛,活动困难1个月。既往无外伤史。查体:面色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腰椎压痛(十)。辅助检查:腰骶椎CT检查提示:腰骶段脊柱普遍骨质疏松,并L2.3.4压缩性骨折。骨密度测定结果:重度骨质疏松。辨证: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治法:滋补肝肾,强壮筋骨。方药:加昧六味地黄汤。熟地黄10g,淮山10g,牡丹皮10g,山茱萸肉10g,泽泻10g,云苓10g,枸杞子10g,菊花10g,杜仲10g,川续断10g。二诊:3天后症状开始缓解,继续服用15剂。三诊:1个月后症状完全缓解。漆伟主任中医师按语:骨折日久不愈或久病肢节疼痛,伴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盗汗、失眠,舌嫩少苔,脉弦细,此肝肾不足,虚热内生之候。治宜滋补肝⠼fontface="仿宋"〉肾,强壮筋骨。六味地黄丸(汤)是滋补肾阴之代表方,该方除有镇静、降压、去脂、利尿、降血脂以及改善肾功能的功效之外,还有滋养强壮、调整机体内分泌之功能,加用栀子、菊花、杜仲、川续断后,其方还有抗炎、镇痛,促进成骨细胞成长及促进骨钙化的作用。对老年退行性关节病具有良好的镇痛及根治作用。中医骨科治疗腰部扭伤医案分析专题报告梁某某,男,30岁,行政,**市**区。初诊:2022年10月;**市中医骨科医院**院区401诊室;跟师记录人:**病史摘要:腰骶脊椎损伤3天,气血凝滞,疼痛艰忍,不能转侧起坐,酸麻引及两髋、小腿,偏左尤甚。腑秘,小溲短赤,痰多咳呛。经常头晕胀痛,夜寐不宁,素患颈腰椎肥大,左肩酸痛不能举提。辨证依据:脉细弦,苔腻。早年积劳,病久体弱,肝肾不足,又罹新伤。先以活血和络止痛,佐健腰之品。处方:全当归9g,大丹参9g,炒杜仲12g,川续断12g,川独活6g,怀牛膝9g,制半夏9g,桃、杏仁各6g,青、陈皮(各)5g,延胡索6g,炒泽泻12g,上血竭5g,全瓜蒌12g,炒枳壳5g。二诊:一周后,腰骶疼痛略减,转侧较利,仍然不能起坐,肩臂酸痛,举提牵掣,头晕胀痛,夜不能寐,大便秘结,小溲短赤刺痛,脉细弦数,苔腻质红。气血未和,痰热内阻,以致肝阳上亢,湿浊下注。再拟活血化瘀,平肝清热。天麻5g,白蒺藜9g,全当归9g,炒杜仲12g,川续断肉12g,制半夏6g,青、陈皮(各)5g,桃杏仁(各)9g,朱赤苓12g,炒泽泻12g,香枣仁9g,瓜蒌仁12g,焦枳实6g(上二味同打),琥珀粉2g(吞)三诊:一周后,腰骶疼痛虽减,坐骨、小腿筋络仍感掣痛作胀,不能久坐,颈项板滞已瘥,右肩关节仍然酸痛不能高举,纳呆,腑艰,痰多。小溲刺痛已除,头痛依然,夜寐不宁。再拟平肝健腰,化痰宁神。天麻5g,潼、白蒺藜各9g,石决明24g(先煎),当归9g,炒杜仲12g,川独活6g,怀牛膝9g,竹沥半夏9g,青、陈皮(各)5g,朱茯神12g,炒泽泻12g,瓜蒌仁12g,炙远志5g,香枣仁12g,采芸曲12g(包)。漆伟主任中医师按语:本案素有宿恙,体虚风湿逗留,腰痛牵涉髋膝,并有其他全身夹杂症,所以治疗较一般复杂,应用活血之品而不过于破耗,且及时增人固腰健肾之品,本案在初诊时均已应用川续断、狗脊、杜仲、怀牛膝等。本案症情复杂,瘀血内结又肝肾不足,治疗过程中又见痰热内阻引动肝阳上亢,分其主次而随症加减,既化瘀以治伤损,又益肾顾及整体,其间更合平肝化痰,瘀化则转益肾平肝为主图本。因此尽管新伤、宿恙俱集,治疗时间不长而皆得改善。这一治案也说明临床病例变化多端,治疗当择要而从,并随机应变。中医骨科治疗掌指关节脱位医案分析专题报告于某,女,31岁,工人,**市九龙坡区。初诊:2022年4月;**市中医骨科医院**院区401诊室;跟师记录人:**病史摘要:患者2天前因走路不慎滑跌,以右拇指触地,当时右拇指根部畸形、肿胀、剧痛,经当地医院诊为:右拇指掌指关节脱位,给复位数次未成功。检查:患者痛苦面容,舌红,脉沉细。以左手扶托右手腕部,右手拇指掌指关节弹性固定于过伸位,手指关节呈屈曲位。右手拇指掌指关节畸形,局部肿胀,皮肤有擦伤。在远侧掌横纹处可摸到第1掌骨头。右拇指活动障碍。辅助检查:DR片:右手拇指掌指关节脱位。诊断:右手拇指掌指关节脱位。治疗经过:按掌指关节脱位整复法进行整复,复位后以二块烤成弧形夹板置于掌背侧,并固定掌指关节于轻度屈曲对掌位,外敷活血散,练其他未固定各指的活动。二诊:2周后局部肿痛基本消失,解除固定,以化瘀通络洗剂熏洗患指,并逐渐练掌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三诊:3周后右拇指掌指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漆伟主任中医师按语:掌指关节手法如下:患者正坐,前臂中立位,拇指朝上。医者以一手拇、示指握住第1掌骨,另一手拇、示指握患手拇指,先在背伸位进行拔伸,并逐渐摇转患指,继而将拇指基底插入掌侧,使与掌骨头相对,然后逐渐掌屈,即可复位。掌指关节由各掌骨头与近节指骨基底构成。《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手掌与背,其外体虽混一不分,而其骨在内,乃各指之本节相连而成者也。”掌指关节的活动主要是屈伸,屈力比伸力大,伸直时有20°~30°的侧方活动,屈曲肘侧方活动微小,故掌指关节伸直时因外力作用而发生脱位。临床中多见向掌侧脱位,尤以第1掌指关节脱位为多。当脱位时,患处疼痛,肿胀,功能丧失,指间关节屈曲,掌指关节过伸畸形,并弹性固定。掌侧面隆起,在远侧掌横纹皮下可摸到脱位的掌骨头,手指缩短。摄片可清楚地显示移位的掌骨头及近节指基底部。中医骨科治疗风湿热痹医案分析专题报告黎某,女,56岁,农民,**市**县。初诊:2022年2月;**市中医骨科医院**院区401诊室;跟师记录人:**病史摘要:患者有肢体关节疼痛病史10年。现两足趾关节疼痛,逐渐发展到两踝、膝及两上肢肩肘腕指。经当地医院检查:抗“O”1:1250,血沉85mm/h,类风湿因子阳性;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服用昆明山海棠片和布洛芬无效。查体:指腕、膝、踝、趾关节红肿热痛不可触,得冷则舒,活动受限;颈项僵直,颞颌关节张合不利,伴有发热,口渴烦闷,纳少,舌红苔黄,脉滑数。诊断:热痹辨证:伏邪内蕴,湿热化毒,闭阻气血。治法:清热通络,疏风祛湿,益气健脾。方药:大秦艽汤加减。羌活6g,独活6g,防风6g,川芎6g,秦艽10g,黄芩10g,白芷10g,熟地黄10g,当归10g,白术10g,茯苓10g,白芥子10g,白芍20g,生地黄20g,黄芪30g,忍冬藤30g。二诊:连用25剂显效,肢体关节疼痛减轻,指腕关节肿胀明显消退,继服。三诊:坚持服药3个月后痊愈。漆伟主任中医师按语:本方以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养血活血,通络柔筋;参以白术、茯苓、黄芪益气补脾;秦艽祛风通络;防风、羌活、独活、白芷疏散风湿;黄芩、忍冬藤、生地黄清热凉血;白芥子入皮里膜外,消肿止痛。诸药合奏养血舒络,益气健脾,祛风散湿,消肿止痛之功。本病的病因病机较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邪、瘀、虚三方面。外邪侵入人体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因素,具体病因有风、寒、湿、热诸邪。临床表现为外邪侵犯肌表,阻闭经络,导致机体气血运行不畅,关节筋脉失养,瘀阻成痹,出现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发为本病。另外,如果患者平常就比较虚弱,阳气不足,则会形成寒痹;如果平常身体素质较好,肌体抵抗力较强,则正邪相争,寒邪从阳化热,形成热痹,而较少见到直接感受热邪而致病者。这里所说的瘀是指痰浊瘀血,指人体受到多种致病因素(感受外邪)作用后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它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痹阻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形成关节变形、皮下结节等症。虚,指人体精、气、血、津液不足或脏腑组织功能低下,其中以肝虚、肾虚为主。中医骨科治疗桡骨干骨折医案分析专题报告郑某,男,16岁,学生,**市**区。初诊:2022年1月;**市中医骨科医院创伤骨科病区;跟师记录人:**病史摘要:患者于2天前参加篮球比赛时不慎摔倒,当即感到右前臂剧痛,肿胀,不能举手,就诊当地医院,经手法复位和石膏托固定,效果不满意,今转我院。查体:患者痛苦面容,舌淡,脉细涩。以左手托扶前臂,右前臂上段明显肿⠼fontface="仿宋"〉胀,其桡侧部皮下有散在瘀斑,且压痛甚,可闻及骨擦音,右前臂旋转功能障碍。辅助检查:DR片:右桡骨上段骨折,近折端向外向后移位。诊断:右桡骨干上段骨折。治疗经过:入院后,患者拒绝手术治疗,要求保守,故请漆伟老师会诊。漆伟老师指示:按桡骨上段骨折复位进行整复,患者前臂取旋后位,经拔伸、分骨按压等手法矫正旋转及侧向移位。在骨折端掌背侧间隙各放置一分骨垫,在骨折近端外侧放置压骨垫,以夹板固定,并将前臂置于扶手托板上,屈肘90°,纱布胸前悬吊。局部外敷3+8,内服初伤胶囊,并练伸掌握拳。二诊:1周后局部肿胀基本消退,练托手屈肘,双手推车等动作。三诊:2周后局部无明显压痛,外敷3+8,内服补骨胶囊,继续按上法练功。四诊:4周后复查:骨折已有连续性骨痂生长。解除外固定,练手摇纺纱动作,以恢复前臂旋转功能。漆伟主任中医师按语:桡骨干骨折较少见,可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儿童或少年桡骨干骨折多为青枝骨折,成年人桡骨干骨折由于骨间膜作用,折端多向对侧移位,同时由于筋肉牵拉而旋转移位。桡骨上段骨折,近端由于旋后肌的牵拉,向后旋转移位;而远端由于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的牵拉,向前旋转移位。桡骨中、下段骨折,骨折线位于旋前圆肌止点以下,由于旋后肌的旋后倾向被旋前圆肌的旋前力量抵消,骨折近端处于中立位,而远端受旋前方肌的牵拉,而发生旋前移位。整复手法:患者坐位,患肩外展80°,屈肘90°,上段骨折时前臂取旋后位;中、下段骨折时前臂取中立位。助手双手握住患肢肘部,医者一手握住前臂下部进行相对拔伸,另一手掌心顶住尺骨,拇指与示、中二指从掌、背侧捏住分骨,同时矫正旋转移位。然后医者一手拇指与示、中指维持分骨位置,另一手⠼fontface="仿宋"〉拇指与余指在移位的断端进行按压,矫正侧移位,以达整复。手法复位困难或失败者或为不移位骨折者,可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多用钢板螺丝钉或髓内钉内固定。中医骨科治疗股骨干骨折医案分析专题报告林某,女,80岁,农民,**市**区。初诊:2021年12月;**市中医骨科医院创伤骨科病区;跟师记录人:**病史摘要:患者于7天前从3米多高楼上跌下,当时左侧大腿肿胀、剧烈疼痛,经当地医院急救处理后转我院。查体:患者急性痛苦面容,较烦躁,面色苍白,脉细弱。左侧大腿中部明显肿胀,皮下可见散在瘀斑,局部压痛,有异常活动,骨折处向外侧成角畸形,左下肢比右下肢短缩5cm。辅助检查:DR片:左股骨中段斜形骨折,骨折端重叠5cm。诊断:左股骨中段斜形骨折。治疗经过:考虑患者存手术禁忌症,故请漆伟老师会诊。漆老师指示:在血肿内麻醉下施行拔伸法、反折法整复,并用提按、推挤手法矫正侧移位和成角畸形。复位后,患肢畸形矫正,双下肢等长,按畸形方向置2个压垫,再以夹板固定,外加长直角托板,外敷消肿散,内服退癀消肿汤,练踝背伸、股四头肌收缩活动。二诊:拍片复查:骨折端仍有轻度移位,当即再以拔伸、推挤手法矫正侧移位,夹板固定,并加用下肢皮肤牵引,重量7kg,局部外敷3+8,内服初伤胶囊。三诊:2周后查局部肿痛明显消退。四诊:3周后,拍片示骨折处已有中等量骨痂生长,去除皮肤牵引,内服跌打补骨丸,练床上抬腿、蹬空踢球活动。五诊:5周后患者可扶双拐下地练走而出院。漆伟主任中医师按语:股骨干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6%,患者以10岁以下儿童多见。近年,由于交通事故增多,成人发病比率有增多趋势,男多于女。以股骨干中部居多,可分为横断、斜形、螺旋、粉碎及青枝五型。多由高处坠下、交通事故或受重物打击、夹挤等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本案斜形骨折,为不稳定性骨折,应实施适当的整复方法。漆伟整复骨干骨折常用拔伸法、反折法及捏按推挤法,其具体步骤如下:①拔伸法。患者仰卧位,一助手站在患肢外侧,双手环抱(或用布带绕过)大腿根部,另一助手双手环握住膝部,用大力相对拔伸牵引,以矫正患肢骨折端的重叠畸形,如有侧移位,再用手按捏平正。②反折法。对于拔伸难于矫正重叠畸形者,采用反折手法进行矫正。③捏按推挤法。根据上、中、下部各段骨折的移位情况,在拔伸牵引下采用上捏下按、内外推挤手法。以上手法后还须配合皮肤牵引或骨牵引。中医骨科治疗肩关节陈旧性脱位医案分析专题报告宋某,男,31岁,工人,**市**区。初诊:2021年11月;**市中医骨科医院创伤骨科病区;跟师记录人:**病史摘要:患者于40天前从3米高水库堤坝上摔下,当时右肩部畸形,肿痛,活动障碍,曾就诊当地个体医生,给予复位、固定,局部肿痛减轻。但于上周解除固定时,发现右肩部仍畸形,右上肢不能上举,遂在县医院拍片诊为:右肩关节脱位。查体:患者面色稍苍白,舌暗红,脉沉细。左肩部呈“方肩”畸形,肩部肌肉萎缩,局部轻压痛,在锁骨下可触及肱骨头。右肩活动受限,以外展及上举受限为明显。右手搭肩试验阳性。诊断:右肩关节陈旧性脱位。治疗经过:入院后请漆伟老师会诊。漆伟老师指示:右肩部先以旧伤洗剂熏洗,每日3次,连续3天。在每次熏洗后,采用拔伸、摇转及局部按摩等手法,以松解粘连和挛缩,使右肩活动度逐渐增大。3天后进行复位,先在肩关节囊内注射1%普鲁卡因15ml,然后以立位杠杆整复法进行复位,听到响声,当即畸形消失,右手搭肩试验阴性。在右腋下置腋管,再以绷带单肩“8”字固定,局部外敷活血散,内服壮骨舒筋汤。二诊:复查示右肩关节对位良好,解除外固定,逐渐练右肩部各方向活动。三诊:5周后患者右肩活动基本正常。漆伟主任中医师按语:立位杠杆整复法是漆伟老师用以整复陈旧性肩关节脱位的手法。在臂丛或局部麻醉下,患者取坐位,第一、第二助手分别站在患者前、后侧,用肘部同拾一条圆木棍,置于患侧腋下,嘱两助手用力将棍子向上抬高,使患肩处于抬肩位为度。医者站在患肢前外侧,双手分别握住上臂中部及下部,肩部外展45°,向下用大力拔伸,同时逐渐摇转,肱骨头已松动后,第二助手将棍子拿开,第一助手从健侧双手指交叉扣紧,抱住患侧胸廓腋下部,不使其身体向患侧倾斜。医者一手继续握住患肢上臂中部进行持续牵引,另一手拇指置于患侧肱骨,余指插入患侧腋下,提托肱骨头,同时外旋,逐渐内收上臂,听到响声,即已复位。中医骨科治疗跟骨陈旧骨折医案分析专题报告骨折愈合缓慢是骨伤科在临床上的常见情况,由于解剖结构关系和骨折程度破坏严重的影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难免发生骨折愈合缓慢和骨不连接。人体筋骨损伤在修复过程中赖于精血供养,血液充足,筋骨组织生长快;精血亏虚,筋骨组织生长慢。筋骨与肝肾关系特别密切,故在治疗过程中,选用补肝益肾法。在补益肝肾的同时运用活血化淤药物以达到“淤去新生”的的目的。王XX,男,31岁,工人。渝北区初诊:2010年6月9日主诉:左足跟部跌伤活动受限三月。现病史:三月前堕跌损伤跟部,当时肿胀颇甚,疼痛不能履地,经外院摄片为跟骨骨折,即以石膏固定。三月后X线复查,骨折线尚清晰。疼痛不止,仍然不能履地着力,称有形成无菌性坏死可能,需作手术内固定。因患者不愿手术,而来就诊。实验室检查结果;X线摄片:左跟骨骨折,骨折线尚清晰。诊断:左跟骨骨折愈合迟缓。辨证论治:此为骨折后期肝肾亏虚,淤血停滞所致,法当活血舒筋,续骨止痛主方如:方拟加减治之。当归12克

牛膝12克

制草鸟3克

防风己(各)9克

独活9克

川断12克

威灵仙12克

五加皮12克

骨碎补12克

没药3克

红花3克。5剂。

服法:煎水口服日三次。禁忌无。外敷活血止痛膏(我院自制方)隔三日一次。二诊:2010年6月16日服上方5剂后疼痛减轻,左足跟部已能着地。续以益气血、壮筋骨、补肝肾之品。党参30克

黄芪30克

当归12克

熟地12克

牛膝12克白术芍(各)12克

川断12克狗脊12克

陈皮6克

红花3克。15剂。

服法:煎水口服日三次。禁忌无。继用外敷中药。末诊:最后服健步虎潜丸以资巩固。经三月治疗基本恢复,复查X片:“左跟骨骨折已骨性愈合”,已下地行走。按:本例患者虽属壮年,但体质较弱,愈合迟缓,面色眈白,两腿膝经常酸楚少力,系气血不足,肝肾两亏。故跟骨骨折后,其主要原因正如《内经》所云:“肾藏精”“主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生骨髓……在体为骨”,《素问·六节藏象论》谓:“肾者……其充在骨”“肝者……其充在筋。”肝肾两亏则筋骨不健,损则恢复不易。治以活血益气,补肝肾、壮筋骨之品,并佐以外敷则有利于骨折愈合,筋骨强健而功能恢复。中医骨科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医案分析专题报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该病属中医“骨蚀”范畴。小儿为稚阳之体,易实易虚,治疗的初期以行气活血、祛风通络、健脾化湿、补益肝肾之法。待“标症”缓解,则以调本为主,用六味地黄汤合补中益气汤,补中益元,缓固功效。该例患儿的治疗标本兼顾,先治其标后调其本。唐××,男,10岁。学生,**合川初诊:2008年12月24日。主诉:右髋疼痛、行走困难、跛行一年。现病史:2008年12月起感右髋疼痛、并逐渐加重,行走困难。同年12月底经**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X摄片及同位素扫描检查,被诊断为“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立即被施以减压术治疗。术后疼痛略缓解,三月后,疼痛又逐渐加重。一月前再度经X摄片及同位素扫描检查,证实右股骨头仍处于缺血坏死状态。现胃纳不适,便秘2~3日一行。检查:行走困难,呈跛行。右大腿肌肉萎缩明显。右髋扣击痛(++),右腹股沟中点压痛(++),右髋关节旋转试验(+),内收肌痉挛(+)。苔脉:苔薄白腻,脉细。实验室检查结果:摄片及同位素扫描检查,证实右股骨头仍处于缺血坏死状态。辨证:气滞血瘀、痰湿同结,生风化热,炽伤元阴而致肝肾亏虚。治则:行气活血,祛风通络,健脾化湿,补益肝肾。处方:黄芪30g

当归9g

赤芍白芍各9g

红花9g

半夏9g

陈皮5g

佛手片5g

川牛膝9g

肉苁蓉12g

蜈蚣2条

骨碎补12g

鸡血藤12g

防己12g

炙甘草5g

红枣6只。处28剂,每日1剂。二诊:2009年1月20日。右髋疼痛减轻,胃舒纳佳,大便通畅,日行一次,苔薄脉细,仍拟益气养血调中,补肝益肾养血。处方:黄芪15g

当归9g

赤芍、白芍(各)9g

桂枝9g

防己12g

补骨脂12g

生地、熟地(各)9g

谷芽9g

炙甘草5g。以该方加减药味调摄一年后。三诊:于2010年2月5日:复片示右股骨头缺血状态改变。故再以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汤,调中益气、补益肝肾。四诊:6月26日复片示:骨骺已愈合,仅有局限性低密度阴影,局部无压痛,旋转试验(-),再守上法调摄。末诊:2010年12月1日。右髋疼痛缓解,行走正常。再度复片,提示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已愈。体格检查:右大腿肌肉较之健侧略细,内收肌痉挛(-),腹股沟中点压痛(-),髋扣击痛(-),髋关节旋转试验(-)。按: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为稚阳之体,易实易虚,若因先天不足,素体虚弱,髋关节受跌扑扭闪或活动过多,虚邪深入筋骨,寒凝于里,经脉受阻,而致气血凝滞,营卫不通,从而引起股骨头部失去正常的气血温煦和濡养。该病属中医“骨蚀”范畴。《灵枢·刺节真邪》中曰:“虚邪之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内伤骨为骨蚀”。故本案是由虚而致气滞血瘀、痰湿内结,郁久生风化热,耗伤元阴,加重肾亏之象。首诊时,以黄芪、当归气血双补,当归、赤芍、红花、鸡血藤活血养血,陈皮、佛手行气消导,陈皮、半夏、佛手、白芍、甘草健中化痰利湿,牛膝、骨碎补、肉苁蓉、白芍补益肝肾,蜈蚣、鸡血藤祛风剔毒通络,甘草、大枣调中和诸药。诸药共作行气活血、祛风通络、健脾化湿、补益肝肾之功。待“标症”缓解,则以调本为主,用六味地黄汤合补中益气汤,补中益元,缓固功效,二年后,病儿逐渐康复而未遗留诸残之症。中医骨科治疗踝部骨折后功能障碍医案分析专题报告创伤后骨萎缩又称sudeck骨萎缩。是一种由于外伤导致的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临床表现是的肿胀疼痛,僵硬,皮肤红而变薄,骨质的普遍脱钙、骨质疏松。中医辨证属脾肾亏虚,水瘀停聚。肾主骨生髓,肾精不足无以充骨则骨质疏松。病而久卧,久卧伤气又碍脾运,气血生化乏源,脾失健运,水瘀互结,不通则痛。另则“虚可致痛,补有奇功”,若一味补肾,则血肉有情之品亦能碍脾,养骨髓之精亦无源,故治以健脾补肾,化瘀行水。王××,女,58岁。退休职工**区首诊:2010年9月14日。主诉:左踝关节外伤后内踝骨折四月。现病史:

左踝内踝骨折四月,局部仍肿胀疼痛,步行不利,曾于伤后二月,经带已净,胃纳夜寐二便均可。面色少华。苔薄质红脉濡细。检查:左内踝肿胀、压痛(++),行走困难。实验室检查:X摄片示两踝及踝跖部呈萎缩性骨炎,骨折线模糊。辨证:外伤气血不和,经脉失隧,脾胃虚弱,瘀滞难消。诊断:左踝骨折后急性骨萎缩。治则:益气和营,健脾利湿。处方:生黄芪30g

党参、丹参(各)12g

赤芍、白芍(各)12g

猪苓、茯苓(各)12g

生地、熟地(各)9g

川芎12g

桃仁9g

红花9g

川牛膝12g

鸡血藤12g

汉防己12g

炒白术9g

青皮、陈皮(各)5g

炙甘草5g

5剂。

服法:煎水口服日三次。禁忌无。另:将煎煮后的药渣加水熬开后用于患处的熏蒸。二诊:2010年9月21日。诸恙均缓,再28剂巩固疗效。按:该例为桃红四物汤为主,治疗踝关节急性骨萎缩(骨折后)收效的典作。桃红四物汤以祛瘀为核心,辅以养血、行气。方中以强劲的破血之品桃仁、红花为主,力主活血化瘀;以甘温之熟地、当归滋阴补肝、养血调经;芍药养血和营,以增补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以助活血之功。全方配伍得当,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化瘀生新的显著特点。

中医骨科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医案分析专题报告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以及其继发性改变导致脊髓或支配脊髓血管受压而出现不同程度脊髓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中医认为老年正气不足.瘀血内阻,筋骨失养是其病机关键,治宜益气活血.祛瘀通络。遵,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益气化瘀补肾”为常法。扬××,男,52岁。**区初诊:2009年10月14日。主诉:双手麻木、握力弱,双下肢乏力3个月。加重1周。

现病史:3个月前出现双手麻木、握力弱。一周前,上述症状加重,双手笨拙,持筷系扣不能,双下肢乏力,易跌倒,束胸感,走路似蹋棉花,二便正常。颈椎后伸明显受限,双前臂尺侧,左手4、5指、中指尺侧,右手尺侧1个半手指感觉减弱,胸6、7节段感觉减弱,双手握力减弱,双下肢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肌腱反射亢进,双侧Hoffmann's征、双Babinski's阳性,苔薄,脉沉细。实验室检查结果;肌电图报告:双手内在肌(尺神经支配)和右尺侧腕伸肌失神经改变。09年10月10日颈椎MRI报告:C5、6椎间盘突出明显,压迫脊髓。诊断:脊髓型颈椎病辨证:早期痉证,晚期痿证(脊髓型颈椎病)治则:早期益气化瘀利水,晚期益肾温经通络处方:黄芪30g

川芎9g

白芍9g

白术9g

防己9g

薏米仁30g

制半夏9g

生甘草5g。(14剂)剂数,服法,禁忌二诊:二周后,双下肢肌张力正常,束胸感、踏棉花感消失。再予益肾温经通络,处方如下:黄芪30g

赤芍、白芍(各)9g

川桂枝9g

射干9g

生地熟地各18g

熟附片9g

补骨脂30g

巴戟天30g

汉防己9g

生甘草5g。三诊:用七周后,除Hoffman's征阳性,双下肢乏力外,余皆正常。肌电图检查示:右手内在肌少量失神经改变。续按上法治疗3个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末诊:2010年6月10日在同样条件下做颈椎MRI检查示:C5、6突出椎间盘明显变小,受压脊髓较治疗前变宽。按:脊髓在祖国医学中属奇恒之腑,与骨髓统称为髓,髓由肾的精气和水谷精微所化生。《素问·逆调论》曰:“肾不生则髓不能满。”《灵枢·五癃津液别》曰:“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因此,脊髓的形成及其功能与先天之肾气和后天脾胃之气密切相关。根据临床表现,脊髓型颈椎病常虚实夹杂。临床表现以拘挛失用为主证者,见双下肢肌张力增高,束胸感、病理征阳性者,多从“痉”论治;临床表现以痿软无力为主证者,见下肢乏力,易跌倒,双手内在肌萎缩,系扣持筷不能,多从“痿”论治。通常认为,颈椎间盘突出后,对脊髓形成持续性或间歇性钳夹作用,引起脊髓内压力增高,血—脊髓屏障破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内产生水肿,进一步加重了脊髓的受压,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同时,髓核脱离椎间盘后,其含有的蛋白多糖具有亲水特性,髓核吸收水分后充盈、膨胀,也进一步加重脊髓的压迫。我国著名骨伤大师石筱山先生“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兼顾,肝脾肾同治”的理伤理论,遵循祖国医学“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采用益气化瘀利水法组方,消除脊髓和髓核的水肿,减轻脊髓受压,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脊髓型颈椎病中手的精细动作障碍,下肢乏力,易跌倒等症实为脊髓前角细胞损伤和白质脱髓鞘之故。并且也发现椎间盘突出物中有毛细血管形成,形成的毛细血管可促使椎间盘变小或消失。益肾温经通络方药能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毛细血管的增多,从而促进脊髓前角细胞的修复及髓鞘再生和髓核的溶解。中医骨科治疗肋骨骨折医案分析专题报告肋骨骨折是急性外伤中常见的疾病。其解剖部位从“血府”论治。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创“血府逐淤汤”以“逐瘀而愈”。疗效满意。赵××,男,35岁,工人,**市**区。初诊:2011年1月4日。主

诉:左胸胁部外伤疼痛活动受限3小时。现病史:患者3小时前发生从2米高处横倒跌下,左胸肋抡于一根木棒上,随即不能动弹,左胸部疼痛,呼吸困难,来院急诊。检查:左下胸肋约第十一、十二腋后线处压痛,有骨擦音。胸廓挤压试验(+),局部微肿、呼吸尚平稳,腹部无明显压痛,脉软,苔薄白。实验室检查结果;X线摄片左胸第十一、十二肋骨腋后线骨折。诊断:左第十一、十二肋骨骨折。治疗:1.手法正骨,患者坐于凳上,双手抱住头顶。助手托住其上臂向上提拔;2.医者用两手掌,一手固定健侧,一手按定患处,患者徐徐吸气。同时术者按挤使局部较高肿胀按平。然后外敷红肿加歧黄膏(我院自制方),夹板绷带包扎固定。辨证论治如:此为外伤所致,初期法当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主方如:方拟血府逐淤汤加减。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络6g川芎4.5克牛膝10克三七粉6克(另包,冲服)生大黄3克3剂数,服法煎水口服日三次,禁忌:忌生冷。二诊:2011年1月6日。述伤后次日胸痛减黑大便,便稀。换药继续固定,内服去大黄用原方3剂。三诊:3剂后,诸症减,内服复元活血汤加减。柴胡12克、天花粉9克、当归9克、红花9克、桃仁9克、穿山甲9克、大黄6克(酒浸)、甘草9克四诊:两周后,内服胸胁胶囊(我院自制方),症状进一步有所减轻。五诊:四周后局部疼痛已基本消失。按:十一、十二肋骨为浮肋,骨折后有的患者疼痛十分剧烈。因疼痛难忍,诸药无效,外科为其注射吗啡止痛。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指出“胸胁部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加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治疗“有瘀血,用逐瘀而愈。”并提出“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病,如胸疼;胸不任物;胸任重物等。”同时早按平骨折断端,严密包扎固定休息十分重要。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定期复查X片,排除血气胸。中医骨科治疗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医案分析专题报告患者张某,女,63岁,初诊:2022年8月10日:主诉:“左侧膝部疼痛、活动受限1年余。”。查体:左膝关节无明显肿胀,皮温正常,内侧关节间隙压痛,磨髌实验阳性,活动度痛性受限,肢端血循、感觉可。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辅助检查:2022-8-9我院左膝DR片示: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断:膝痹—肝肾不足证西医诊断: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法:补肝肾、强筋骨、通经络,同时指导功能锻炼;处理:予患者口服我院院内制剂膝舒胶囊、抗骨质增生胶囊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通络止痛,配合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以修复关节软骨;指导功能锻炼方法:①左右转膝取站立位,两腿弯曲,作顺时针方向绕环一次(腿向后时伸直),还原,先做顺时针方向,后做逆时针方向,交叉锻炼。注意事项:两膝绕环时,幅度尽量要大。在转膝时,膝、踝关节有酸胀感。以上动作2~3次/天,20min/次,以出现轻度肌肉酸胀感觉为宜。②仆步转体

取站立位:直立分腿一大步,双手叉腰(大拇指向后)。右腿成仆步,同时上体左转45度。还原。左腿成仆步,同时上体右转45度。还原。注意事项:仆步时,膝和脚尖垂直,上体正直。仆步时,伸直腿的内收肌群有酸胀感,弯曲腿的股四头肌有酸胀感。以上动作2~3次/天,20min/次,以出现轻度肌肉酸胀感觉为宜。③马步推掌

取站立位,分腿直立(稍宽于肩),两手握拳于腰部。两腿成马步,同时两臂内旋向前推掌(掌心向前,指尖相对),还原;注意事项:两掌前推时要尽量向内翻手腕,两臂伸直。腕背及两腿股四头肌有酸胀感。以上动作2~3次/天,20min/次,以出现轻度肌肉酸胀感觉为宜。④举屈蹬空法:取仰卧位,将一侧下肢直腿抬高45°时屈髋屈膝,然后用力伸直向外上方蹬出,反复多次。注意事项:健侧伸直,患侧尽量屈曲,直至肌肉紧绷感。以上动作2~3次/天,20min/次,以出现轻度肌肉酸胀感觉为宜。二诊:2022年8月20日:患者诉行走后感左膝疼痛较前减轻、活动受限改善,查体:左膝关节无明显肿胀,内侧关节间隙压痛减轻,磨髌实验阳性,活动度痛性受限较前改善,舌淡,苔薄白,脉弦细。目前患者症状体征均较前好转,嘱治疗继续按当前方案进行,继续循序渐进按前述方法加强功能锻炼。三诊:2022年8月29日:患者诉练功后患者左膝关节疼痛,活动度较前改善,行走范围增加,继续上述治疗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复发。按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疾病。本病属于中医“骨痹”“痹证”范畴。认为本病病机以肝肾渐衰、气血不足而致风寒湿邪侵淫留滞、瘀血阻滞最为常见。多病程长,临证表现复杂,多虚实夹杂。现代医学相关研究表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由于疼痛不能进行膝关节的正常屈伸运动,常导致关节周围肌肉特别是伸肌萎缩肌力下降从而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引起关节软骨损伤或骨性关节炎加重,充分恢复肌肉功能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康复治疗的重要任务。练功疗法又称功能锻炼,古称导引,是一种通过肢体运动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有效方法,采用"动静结合"为治疗原则,有利于骨与关节损伤和骨疾病手术后康复,是中医骨伤科的重要疗法之一。朱老除了常规诊治方案外,尤其注重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强调“功能康复”,既能减轻膝关节疼痛,又改善和维持关节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采用左右转膝、仆步转体、马步推掌、举屈蹬空传统练功疗法,充分锻炼了膝关节的活动功能,并能加强股四头肌及小腿部肌肉力量。有利于增进膝关节内外韧带的柔韧性,提高膝关节的稳定作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可靠经济简便,避免长期服药的毒副作用,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骨科治疗左双踝骨折医案分析专题报告患者黄XX,男,47岁,初诊:2021年4月12日以“摔伤致左踝肿痛、活动受限半小时”就诊;查体:左踝周围软组织肿胀,压痛,尤以内外踝处为甚,可扪及骨擦音,左踝活动障碍,远端肢体感觉、血运、活动可,左足背动脉搏动可扪及,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辅助检查:2021-4-12我院DR检查提示:左内外踝骨皮质不连续,断端错位改变,侯怀疑似骨皮质不连续,踝关节内侧间隙增宽,周围软组织肿胀,余所见骨质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诊断:左踝踝关节骨折—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左踝关节骨折治法:手法整复、夹板固定,药物治疗活血化瘀;建议患者手术治疗,患者拒绝,遂采取**正骨手法进行整复,复位后外敷我院院内制剂芩黄散,内外踝处放置压垫,踝关节小夹板结合足底石膏托固定踝关节于稍内翻位,复位后复查DR:提示左踝关节骨折复查,与前片相比,断端对位对线良好,踝关节间隙未见异常,外周石膏固定。予口服我院院内制剂初伤胶囊和接骨七厘胶囊;告知病情,暂予行手法整复,因断端不稳定,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骨折再次移位,必要时需行手术治疗,适当抬高患肢促进肿胀消退,注意观察指端感觉、运动、血供,若出现肢端麻木、青紫、甲床苍白等血运不良的情况,立即就诊。二诊:2021年4月19日:伤后7天,患者诉局部肿痛减轻,复查DR,断端对位尚好。处理:调整小夹板扎带松紧度,继续保持小夹板及石膏托固定,保持对骨折断端的压应力,抬高患肢,逐步加强下肢肌肉等长收缩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口服初伤胶囊和接骨七厘胶囊,要求患者注意观察夹板固定松紧度情况,若夹板固定松动后及时返院调整,不是立即就诊。三诊:2021年4月26日:伤后2周,今日返院复查,患者肿胀消退后夹板及石膏固定有松动,复查DR提示骨折位置良好,踝关节间隙正常,处理:调整小夹板扎带及石膏托固定松紧度,嘱继续加强下肢肌肉等长收缩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勿下地负重;患者伤后2周,肿胀疼痛较前消退,改口服药物为中伤胶囊口服。四诊:2021年5月5日:伤后22天,患者诉左踝部瘙痒不适,予复查DR提示骨折和上次复查相比无再次移位,断端可见少许骨痂生长。处理:予止痒撒局部涂擦,继续保持夹板及石膏托固定,继续加强下肢肌肉等长收缩功能锻炼,防止相关并发症。五诊:2021年5月13日,伤后1月,患者返院复查,复查DR提示与前片相比,骨折断端未见明显再移位,成角改变,踝关节间隙未见异常,处理:继续保持夹板及石膏托固定,继续加强下肢肌肉等长收缩功能锻炼,防止相关并发症,患者伤后1月,处于骨折后期,予口服我院院内制剂补骨胶囊以补益肝肾、续筋接骨。六诊:2021年5月27日,伤后6周,复查DR提示与前片相比,骨折断端未见明显再移位,成角改变,踝关节间隙未见异常;处理:目前伤后6周,局部压痛不明显,去除外固定夹板,嘱患者患肢暂勿下地负重,循序渐进加强踝和踝各关节功能锻炼。采用下肢洗方熏洗,方药如下:桑枝30g

威灵仙30g

伸筋草30g

舒筋草30g红花15g

川芎15g

防风15g

艾叶15g

牛膝30g按语:踝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2%,居关节内骨折之首,踝关节是屈戌关节,站立时,全身重量都落在踝关节上面,负担最大。在日常生活中走路、跳跃等活动,主要是依靠踝关节的背伸、跖屈活动进行。因此,处理踝部损伤时,无论骨折、脱位或韧带损伤,都须考虑到踝关节这两种功能,既要稳固地负重,又能灵便活动。忽视任何一方,都会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踝部骨折因外力作用的方向、大小和肢体受伤时所处位置的不同,可造成各种不同类型的骨折,或合并各种不同程度的韧带损伤和不同方向的关节脱位,在检查踝关节骨折时,必须了解受伤原因,详细检查临床体征,对照所摄X线片,首先确定骨折类型,方能决定治疗方针。目前临床上运用分型最多的是Lauge-Hansen分型,于1950年提出,根据受伤时足所处位置及距骨在踝穴内所受暴力的方向,将踝关节骨折分为旋后-内收型、旋后-外旋型、旋前-外展型、旋前-外旋型及垂直压缩型;临床中以旋后-外旋型骨折最多见,朱老特别强调,虽然分型有大的归类,但每个人的骨折损伤情况都不尽相似,我们在复位前仔细分析病人具体病情,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复位方法逆转机制复位,复位后良好的外固定是防止后期再次移位的关键,才能够最终避免手术。总体而言,中医正骨手法可以通过非手术手段为患者纠正错位的骨骼与组织,借助物理力学原理刺激骨折端的气血与经络,使骨折部位发生生物学效应,从而更好地恢复关节功能,减轻病人身心痛苦。中医骨科治疗左桡骨远端骨折(伸直型)医案分析专题报告患者王XX,女,58岁,初诊:2023年3月16日;因“摔伤致左腕肿痛、活动受限4天”就诊;查体:左腕及手背肿胀、淤青、餐叉样畸形、疼痛、腕关节活动受限,可扪及骨擦感及骨擦音,左小指麻木、左手背至末梢手指肿胀、指端感觉、血运尚可,活动一般,五指握力减弱。辅助检查:2023-03-16我院左腕X片:左尺骨茎突骨折伴桡骨远端骨折,桡骨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治疗:采取**正骨手法进行整复及小夹板固定于中立位。复位后复查X片:桡骨远端背侧移位部分纠正,残留移位,掌侧皮质仍有嵌插,掌倾角和尺偏角可,后多次调整骨折对位效果仍欠佳,考虑为局部肿胀。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目前病情及治疗方案(保守OR手术)病人拒绝手术,遂予桡骨远端掌背侧加厚垫持续小夹板固定,口服我院院内制剂初伤胶囊和接骨七厘胶囊;复位夹板固定完成后要求患者开始握拳功能锻炼,五指完全用力张开及握拳记1次,每日要求进行2000次以上。二诊:2023年3月21日:患者诉左腕疼痛稍减轻,腕背部肿胀较明显,复查DR提示骨折位置未完全达到解剖复位,但已达到功能复位要求,不影响患者后期功能恢复,换药时予以适度拔伸牵引维持骨折位置、桡骨远端继续掌背侧加厚压垫持续小夹板固定,继续口服我院院内制剂初伤胶囊、接骨七厘胶囊;要求加强握拳功能锻炼,五指完全用力张开及握拳记1次,每日要求进行2000次以上。三诊:2023年3月30日:患者腕背部局部肿痛明显减轻。复查DR提示骨折较前无明显移位;嘱患者继续夹板固定,患肢悬挂于胸前。外敷活血消炎止痒贴膏;口服中伤胶囊、接骨七厘胶囊;继续要求加强握拳功能锻炼,每日要求进行2000次以上,可屈伸肘关节,适度行摆臂、推磨等动作训练肩关节,防治继发性肩周炎。四诊:2023年4月14日:伤后4周来诊,患者腕背肿胀消退明显,断端压痛减轻,腕关节活动受限。肘关节活动良好,复查DR,断端对位可,骨折线较模糊,予夹板保护性固定,不再悬吊于胸前。外敷活血消炎止痒贴膏;口服补骨胶囊;要求加强握拳功能锻炼及耸肩、摆臂、推磨、仙人打扇、鲤鱼摆尾、冲拳等肩、肘、腕关节功能锻炼,可进行多次,以能耐受为限;五诊:2023年4月28日:患者伤后6周来诊,肿痛明显消退,断端压痛明显缓解,腕关节活动受限明显改善,屈腕和背伸、旋转轻度受限,复查DR,断端已有明显骨痂生长。嘱可解除夹板固定。按语:本病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制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标准进行分类,为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治疗采用传统中医手法整复(提按复位法整复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因多次整复、局部肿胀,或者组织嵌顿,复位效果欠佳,有残留移位。后采用间断牵引,骨折远端厚垫持续加压小夹板固定,逐步纠正了残留移位,骨折对位接近解剖复位。发挥了中医正骨优势。夹板局部外固定的作用机制:1、骨折断端的倾向力

因固定采用的木板、压垫分量轻,几乎不增加肢体重力,上下关节也未被固定,骨折远端关节以下的重力可以被活动的关节所吸收,骨折部所承受再移位的倾向力也因大大减小,另外肢体重力虽有引起骨折再移位的不利方面,但在一定条件下,即将肢体放置在与骨折移位倾向相反的位置,肢体重力又可变为维持骨折对位或矫正残余移位的有力因素2、肌肉收缩时内在动力,肌肉收缩时肢体周径变粗,布袋的约束力与压垫的是效应力都增高,保持骨折对位,纠正残留的成角及侧方移位,和西医所指肌肉铰链的马缰绳作用完全符合。3、布袋的约束力4、压垫的效应力效应力利用三点挤压杠杆原理,以压垫为着力点作用于骨折局部。朱老强调,关于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问题。作为临床最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延续我们之前一直强调的观点,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仍要坚持首先采用手法复位固定的方式对骨折进行处理,对复位良好的骨折尽可能的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临床中对于无移位或移位不大,未波及关节面的骨折,大家采用保守治疗的观点还比较一致。对于波及关节面的骨折,在复位满意的情况下,仍建议保守治疗,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看到手术指征在不断放宽,而不当的手术治疗并不会带来患者功能活动的改善,尤其是针对老年患者。中医骨科治疗左桡骨远端骨折(背侧BARTON型)医案分析专题报告患者赵XX,女,68岁,初诊:2022年7月1日;因“摔伤致左腕疼痛、活动受限4小时”就诊;查体:左腕肿胀明显,呈餐叉样畸形,可扪及骨擦音及骨擦感,疼痛难忍,腕关节活动受限,五指运动感觉可,鼻烟窝压痛阴性,左手皮肤感觉、血运正常。辅助检查:2022年7月1日

我院左腕DR检查:左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骨折线波及关节面,远折端向背侧移位。治疗:①整复方法:用**正骨手法进行整复,整复前了解移位方向及决定采用手法,采用局麻麻醉。患者取卧位,屈肘90°前臂旋后位,一助手握住上臂,另一助手握住患者拇指及其余四指,两助手对抗持续牵引,术者两手紧握手腕,双拇指放在骨折远端背侧,其余四指环抱腕部掌侧,触摸骨折块位置及移位方向,待重迭基本矫正后,术者先矫正旋转移位及侧方移位,然后双拇指挤按骨折远端背侧,其他手指置近端掌侧向上端提,骨折即可复位。②固定方法:固定时则在远端掌侧和桡侧各放一平垫,桡、背侧、桡侧夹板下端应超过腕关节,小夹板固定后行前臂中立位放置。③患处外敷我院院内制剂芩黄散。复位后复查X片,断端对位可,腕关节在位。复位夹板固定完成后即要求开始握拳功能锻炼,五指完全用力张开及握拳记1次,每日要求进行2000次以上。④内服中药:患者因急性损伤致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骨断筋伤,骨失所缚,筋失约束,故活动受限;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滞局部,阻滞气机,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故见青紫瘀斑、肿胀疼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四诊合参,辨病当属祖国医学“骨折病”范畴,辨证为气滞血瘀证,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燀桃仁15g

红花12g

当归15g

地黄12g

白芍12g

陈皮15g

北柴胡15g

醋香附10g麸炒枳壳15g

茯苓12g

白术15g

炙甘草9g二诊:2022年7月6日:患者诉左腕疼痛稍减轻,腕背部肿胀较明显,复查DR提示骨折位置良好,嘱患者继续夹板外固定,患肢悬挂于胸前。外敷我院院内制剂芩黄散;患者不喜口服中药汤剂改用我院院内制剂初伤胶囊、接骨七厘胶囊;要求加强握拳功能锻炼,五指完全用力张开及握拳记1次,每日要求进行2000次以上。三诊:2022年7月12日:患者腕背部局部肿痛明显减轻。复查DR,断端对位可,腕关节在位,较前无明显移位;嘱患者继续夹板固定,患肢悬挂于胸前。外敷活血消炎止痒贴膏;口服中伤胶囊、接骨七厘胶囊;继续要求加强握拳功能锻炼,每日要求进行2000次以上,可屈伸肘关节,适度行摆臂、推磨等动作训练肩关节,防治继发性肩周炎。四诊:2022年7月26日:伤后4-周来诊,患者腕背肿胀消退明显,断端仍有压痛,腕关节活动受限。肘关节活动良好,复查X片,断端对位可,骨折线较清楚,继续夹板固定,不再悬吊于胸前。外敷活血消炎止痒贴膏;口服补骨胶囊;要求继续加强握拳功能锻炼、适度旋转腕部及耸肩、摆臂、推磨等肩、肘关节功能锻炼,可进行多次,以能耐受为限。五诊:2022年8月10日:患者伤后6-周来诊,肿痛明显消退,断端压痛明显缓解,腕关节活动受限较前改善,屈腕和背伸、旋转还有不同程度受限,复查DR,断端已有明显骨痂生长。嘱可解除夹板固定。要求加强握拳功能锻炼及耸肩、摆臂、推磨、仙人打扇、鲤鱼摆尾、冲拳等肩、肘、腕关节功能锻炼,可进行多次,以能耐受为限。采用上肢洗方熏洗,方药如下桑枝30g

威灵仙30g

伸筋草30g舒筋草30g红花15g

川芎15g

防风15g

艾叶15g桂枝30g按语:桡骨远端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骨折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为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类型,采取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保守治疗多能达到满意的疗效,朱老特别强但在复位前要根据X片及患者局部症状,正确分型,采取相应手法,手法复位要尽可能追求注意解剖复位,恢复尺偏角和掌倾角,利于后期骨折的愈合和患者功能的恢复,但不能一味的追求解剖复位,对于老年患者,后期对手腕的极限活动较少,这类人群骨折多粉碎,支撑不足,我们手法复位是无法有效达到并长期维持解剖复位的,但要追求功能复位,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患者日常生活不受影响;此例为典型的Colles骨折,骨折短缩,向背侧桡侧移位移位,波及到关节面,复位手法为常规手法,复位时不能急于做掌屈尺偏动作,充分牵引是复位成功的关键;复位后功能锻炼尤为重要,贯彻于整个治疗过程中,复位完成就要求开始进行握拳锻炼,以后逐渐加强肩、肘、腕锻炼。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肩关节的功能锻炼,避免后期因固定腕关节而导致继发性肩周炎的出现。应按分期辨证施治,早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期和营生新,接骨续损,后期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外用药可明显缓解疼痛,中医熏洗对后期功能恢复,促进断端生长也有明显作用。中医骨科治疗左肱骨中段骨折医案分析专题报告曾某某,男,47岁,初诊:2021年7月2日:因“摔伤致左上臂畸形、肿痛、活动障碍2-小时”就诊;查体:左上臂肿胀、畸形、青紫瘀斑、疼痛、活动障碍,左肱骨中上段可扪及骨擦感、闻及骨擦音,可见异常活动及假关节形成,左上肢末梢血循、皮肤感觉及各指活动尚可,左腕关节屈伸活动尚可。辅助检查:2021年7月2日

我院左肱骨DR示:左肱骨中段骨折,断端成角畸形,移位明显。治疗:采用**正骨手法予以整复,外敷黄连芩黄散消肿止痛,小夹板辅助纸压垫加压固定,左上肢长臂直角夹板配合前臂带柱托板进一步加强固定,最后再三角巾悬吊;复位后复查DR片示,骨折断端仍有向外侧成角约15度,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坚决要求保守治疗,夹板采取三点加压予以纠正。嘱加强握拳、屈伸腕关节功能锻炼,适度纵向叩击断端。内服中药:患者因急性损伤致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骨断筋伤,骨失所缚,筋失约束,故活动受限;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滞局部,阻滞气机,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故见青紫瘀斑、肿胀疼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四诊合参,辨病当属祖国医学“骨折病”范畴,辨证为气滞血瘀证,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燀桃仁15g

红花12g

当归15g

地黄12g

白芍12g

陈皮15g

北柴胡15g

醋香附10g麸炒枳壳15g

茯苓12g

白术15g

炙甘草9g复位后要求开始做前臂肌肉等长收缩功能锻炼。二诊:2021年7月7日:伤后5天,患者诉患肢肿痛较前减轻,复查DR提示断端成角有所缩小,小于10度,但骨折断端稍有分离移位,遂予以弹性绷带纵向加压,余同前处理。三诊:2021年7月12日:伤后10天,左上臂肿痛明显减轻。复查DR,断端成角大于10度,考虑纵向加压无法完全维持力线,遂予以去除弹性绷带,余处理同前;四诊:2021年7月17日:伤后15天,患者诉痛减肿消,复查DR提示断端成角小于5度,骨折断端无分离移位,继续同前处理。此时,调整口服药为我院中伤胶囊,外敷活血消炎止痒膏,中药为续筋接骨汤加减,处方如下:川芎15g当归12g赤芍12g苏木12g血竭8g乳香12g桃仁12g红花12g生地10g桑枝10g没药12g炙甘草8g自然铜12g炙地鳖8g川续断12g骨碎补9g鸡血藤15g;余处理同前,嘱加强握拳,耸肩,在夹板保护下逐步摆臂功能锻炼,进行非负重功能锻炼。五诊:2021年7月23日:3周后复查,骨折端对位对线尚可,骨折断端已出现少些许骨痂,余处理同前,仍嘱加强握拳,屈伸腕关节,适当耸肩功能活动。六诊:2021年8月13日:6周后来诊复查DR提示骨痂增多,骨折线较前模糊,局部无明显压痛,无异常活动,遂嘱患者去除长臂直角夹板配合前臂带柱托板,上臂肱骨干夹板保护性外固定,循序渐进继续前述功能锻炼方案,逐步恢复患肢肩肘腕关节功能。调整口服药为我院肝肾胶囊、补骨胶囊,外敷活血消炎止痒膏,中药为补骨壮筋汤加减,处方如下:熟地12g当归12g青皮5g川牛膝10g自然铜12g五加皮10g茯苓12g续断12g杜仲10g山茱萸12g炙甘草8g补骨脂12g。按语: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以下1—2厘米至肱骨髁上2厘米之间的骨折,属临床常见骨折之一,常由于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及旋转暴力所致。骨折多发于肱骨干的中部,其次为下部,最少为上部。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1/3骨折易发生骨不连。治疗手段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不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闭合性肱骨干骨折采用保守治疗也可获得满意的疗效,骨折愈合率较高,功能恢复较快。手法整复时视骨折断端嵌插情况酌情采用纵向牵引,或凭自然重力悬吊,纠正力线。复位时避免使用折顶回旋手法,以免损伤桡神经,甚至肱动脉。复位常常不能一次性到位,需要经常调整。复位后,可用小夹板辅助纸压垫固定持续加压,利于微小移位的复位。纸压垫的安放,根据骨折移位的方向采用二点加压法或三点加压法,以矫正前后、侧方或成角移位。复位后行小夹板固定,还需辅助上肢长臂直角夹板配合前臂带柱托板加强固定,防止断端旋转。最后,再三角巾悬吊,以免因重力牵拉而使骨折断分离,发生不愈合。骨折用药遵从三期辨证用药原则进行治疗,早期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如我院初伤胶囊、黄连芩黄膏或红肿消炎止痒膏,或行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减。中期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如我院中伤胶囊,外敷活血消炎止痒膏,或行中药接骨续筋汤加减。后期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如我院肝肾胶囊、补骨胶囊,外敷活血消炎止痒膏,或行中药补骨壮筋汤加减。同时,需注重功能锻炼,固定后早期即行腕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的屈伸活动,适当耸肩功能锻炼,待骨折断端疼痛渐消后,适当做纵轴叩击法,刺激骨折断端,利于气血运行,促进骨折愈合。中医骨科治疗左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医案分析专题报告患者孟XX,女,72岁,初诊:2022年9月26日,因“摔伤致左肩疼痛、活动受限1天”就诊;查体:左上臂可见畸形、肿胀,局部压痛伴活动受限,局部可见异常活动及假关节形成,可扪及骨擦音及骨擦感,左上肢纵向叩击痛(+),左上臂皮下大片青紫瘀斑,指端感觉、血运、活动尚可,五指握力稍减弱。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辅助检查:2022-09-26我院DR检查:右肩关节(正侧位):右肱骨近端骨折,折端分离,肩关节位置关系失常。中医诊断:左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左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治疗:1、手法复位:患者平卧,患肢轻度外展位,用一宽布带绕过患者腋窝,一助手向上及健侧对抗牵引,另一助手用两手握持患肢腕部,稍向外外展,不要用力拔伸,术者用两手拇指自腋窝将肱骨头向外上推顶,其余各指按住肩部以作支点,使肱骨头纳入肩关节盂,如在腋下己摸不到脱位的肱骨头,则脱位已整复成功。然后,术者用双手固定整复好的肩关节,助手拔伸牵引,术者再按外展型骨折复位法整复骨折。2、复位后,采用小夹板结合压垫固定,用纱布棉垫保护腋下和肘内侧,前臂三角巾悬吊。复位后X片提示脱位已纠正,肱骨近端骨折断端对位可,已基本复位。3、外敷我院院内制剂芩黄散。4、口服初伤胶囊。5、复位后要求开始做握拳功能锻炼及活动腕手各关节。二诊:2022年10月3日;伤后1周,患者诉左肩疼痛明显缓解,复查DR提示骨折位置良好,较前无明显移位,继续予外敷芩黄散、小夹板结合压垫固定,三角巾悬吊,指导患者平卧床抬高肘部,防止骨折断端向向前成角,口服初伤胶囊及接骨七厘胶囊,继续指导患者加强肘关节以下各关节活动。三诊:2022年10月10日:伤后2周,患者诉活动时稍感左肩疼痛,复查DR提示肩关节关节正常,骨折对位可,较前无明显移位,患者伤后2周,目前患肢肿胀消退良好,外敷改为活血消炎止痒膏,继续小夹板结合压垫固定,三角巾悬吊,指导患者平卧床抬高肘部,防止骨折断端向前成角,口服中伤胶囊及接骨七厘胶囊,继续指导患者加强肘关节以下各关节活动。四诊:2022年10月17日:伤后3周,患者感左肩阵发酸痛,复查DR提示肩关节位置正常,骨折对位可,较前无明显移位,患者伤后3周,骨折稳定性较前改善,目前患肢肿胀消退良好,诉肩关节阵发酸痛,考虑固定时间较长,未活动引起,指导患者在夹板保护下逐步行耸肩、推磨、摆臂等功能锻炼,继续口服中伤胶囊以接骨续筋。五诊:2022年10月31日:伤后5周,复查DR提示骨折断端骨痂生长较明显,考虑患者骨折生长未坚,嘱患者继续夹板固定保护,在夹板保护下逐步加强摆臂、推磨、蝎子爬墙、开阔胸怀等功能锻炼,骨折后期阶段:筋骨虽续,易出现气血、肝肾亏虚,治宜养气血、补肝肾、强筋骨。方选补骨丸配伍风药加减治之:党参20g

黄芪30g

骨碎补20g

熟地15g

当归15g

白芍15g

炙甘草12g

海螵蛸20g川芎12g

鹿角胶10g

乳香15g

降香12g枳壳12g

防风15g

荆芥15g

葛根30g如此治疗2月复査照片,骨折已初步愈合,肩关节活动可。按语:肩关节脱位属中医“脱位”范畴,肩关节脱位手法整复的历史悠久,唐代即有记载应用椅背为杠杆支点整复肩关节脱位的方法,明代《普济方。折伤门》载:“令患人服乌头散麻之,仰卧地上。右肩脱落者,用右脚登定……”。随着疾病谱的变化,现代人单纯肩关节脱位越来越少,合并骨折越来越多,但临床表现却十分接近,因此X片的判断显得尤为重要,甚至需CT来进行协助诊断。如肩关节合并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则不能采取简单的手牵足蹬法,这样有可能使断裂的肱骨头卡压在腋下,不仅不能复位,而且可能导致腋神经损伤,肱骨头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后果十分严重。在老年病人,尤其老年女性患者,骨质疏松普遍存在,肩关节相对松弛,复位时忌暴力。平卧位下复位,患者全身放松,复位动作轻巧,损伤小,尤其适用老年患者。关节功能锻炼也要避免暴力,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药物治疗时,应按分期辨证施治。外用药早期用岐黄膏,中后期使用活血膏,内服药物早期活血祛瘀使用我院初伤胶囊以及复元活血汤化裁的接骨七厘胶囊。我院补骨胶囊,补益肝肾,兼以活血化瘀,适宜骨折中后期促进断端生长治疗后期重视补益肝肾,避免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发生既肩周炎的发生。中医骨科治疗左肱骨干上1/3骨折医案分析专题报告患者徐XX,女,77岁,初诊:2022年10月3日:因“摔伤致左上臂肿痛活动受限1天”就诊;查体:左上臂外观畸形、肿胀明显、皮肤青紫瘀斑、左肱骨中上段可扪及骨擦感、闻及骨擦音、中度触压痛,患肢纵向叩击痛阳性,活动受限明显,肢端血循、感觉尚可。右上肢及双下肢血循、运动、感觉正常。辅助检查:2022年10月3日

我院左肱骨X片:左肱骨干螺旋形骨折,伴周围软组织肿胀。治疗:①整复方法:患者取坐位,患肢外展45°,一助手通过治疗巾牵引患者伤肢腋窝向上,另一助手保持前臂中立位缓慢沿纵轴牵引3分钟,牵引力宜轻柔,术者站立于患侧以两拇指按压近端外侧向内,其余四指环抱远端由内向外端提以纠正内外移位,与暴力相反旋转方向纠正旋转移位,最后术者两手掌前后相对挤压骨折断端以纠正前后移位。②固定方法:采用前后内外4块小夹板、腋窝使用自制竹腋管、联合抱枕外展超肩位固定,配合棉垫三点加压及患肢重力悬垂,使骨折断端逐步复位。每日及时调整夹板及扎带松紧度,预防骨折端进行性移位及神经损伤等。复位后X片提示断端对位可。③外敷我院院内制剂芩黄散。④内服中药:患者因急性损伤致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骨断筋伤,骨失所缚,筋失约束,故活动受限;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滞局部,阻滞气机,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故见青紫瘀斑、肿胀疼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四诊合参,辨病当属祖国医学“骨折病”范畴,辨证为气滞血瘀证,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燀桃仁15g

红花12g

当归15g

地黄12g

白芍12g

陈皮15g

北柴胡15g

醋香附10g麸炒枳壳15g

茯苓12g

白术15g

炙甘草9g复位后要求开始做前臂肌肉等长收缩功能锻炼。二诊:2022年10月8日:5天后复查DR提示骨折位置有部分移位,遂再次予手法复位调整骨折位置,继续保持夹板固定及腋管固定,外敷我院院内制剂芩黄散。继续口服桃红四物汤汤药以继续活血消肿,在外展抱枕配合下继续做前臂肌肉等长收缩功能锻炼。三诊:2022年10月14日:11天后患者来诊,左上臂肿痛明显减轻。复查DR,断端移位较前改善,力线可,因近端三角肌向外牵拉,继续夹板固定,腋管结合三点加压,外展抱枕综合固定。外敷我院院内制剂红肿贴膏。患者自诉不便熬制中药汤剂,遂改口服我院院内制剂中伤胶囊;嘱加强握拳功能锻炼,适度纵向叩击断端,进行适度耸肩功能锻炼;四诊:2022年10—24日:3周后来诊,痛减肿消,临近肩肘关节干酸楚不适,复查DR提示骨折断端已出现少许骨痂,考虑患者伤后气血未和、肝肾亏虚,疼痛未已。处理:骨折后期阶段:筋骨虽续,易出现气血、肝肾亏虚,治宜养气血、补肝肾、强筋骨。方选补骨丸配伍风药加减治之。党参20g

黄芪30g

骨碎补20g

熟地15g

当归15g

白芍15g

炙甘草12g

海螵蛸20g川芎12g

鹿角胶10g

乳香15g

降香12g枳壳12g

防风15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