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有效措施目录TOC\o"1-3"\h\u15760摘要 I12518引言 1352(一)选题缘由 117155(二)文献综述 132214(三)研究方法 217242一、幼小衔接理论概述 328999二、幼小衔接的现状分析 32759(一)基本情况 314430(二)幼儿园的课程设置 321892(三)幼小衔接开展方式及培训情况 44037三、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24988(一)幼小衔接认识、教育内容片面 523561.对幼小衔接认识存在偏差 577442.“衔接”教育内容有失偏颇 5210123.教师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全面 623136(二)家庭、幼儿园与小学间缺乏有效沟通 682071.幼儿园与小学缺乏有效沟通 654992.家园共育工作不到位 6315533.家校园三者沟通渠道单一 727523四、幼小衔接工作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76894(一)幼小衔接教育目标逐渐偏离 774931.幼儿教育的目的逐渐功利化 7289042.超前教育的盛行导致教育内容倾向改变 71873.幼教行业的教师人才缺失导致教学参差不齐 88447(二)家庭、幼儿园、小学之间缺乏联系 8166801.幼儿园小学各行其是 8197752.家长对儿童成长的忽视 8217533.家校园三方对共育理念的缺失 89408五、改善幼小衔接工作问题的有效措施 932696(一)明确幼小衔接基本内容要求,实施全面教育 9210771.重视学习品质的培养 9103952.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944523.加强幼儿社会交往训练 921100(二)促进家园、家校共育,增强教育合力 1088601.加强幼小教师之前的沟通交流 10102112.加强家园沟通 10264883.加强沟通形式多元化 1026540结语 1125254参考文献 125544附录 13摘要伴随着人们对幼小衔接的日益关注和重视,其问题渐渐地被人们所发现。我国的幼小衔接事业起步晚、研究不全面。目前国内对幼小衔接问题的研究多关注于幼儿园怎样迎合小学,家庭与幼儿园之间怎样进行交流等问题,而对家庭层面上幼儿园应给家庭做点事却鲜有考虑,同时忽略了家庭与小学之间所扮演的角色。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幼小衔接的现状,出现的问题:幼小衔接认识与教育内容片面和家庭、幼儿园与小学间缺乏有效沟通进行具体的原因分析,并对出现的问题提供了自己的思路见解和措施,如明确幼小衔接的基本内容要求实施全面教育,促进家园、家校共育,增强教育合力,希望本论文的研究能够为当前领域的探索提供一点帮助。关键词:幼小衔接;问题分析;措施
引言(一)选题缘由幼小衔接在终身教育中发挥着最基础的作用,对幼儿而言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正是因为意义重大也备受各界的关注,社会、学校、家长都共同的关注幼小衔接这一问题,希望可以保证幼儿的健康发展。教育改革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与其相关的教育政策,积极探索使幼小衔接更好发挥作用的道路。2021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意见》中可知,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的任务,家庭和小学也应该积极参与和配合,只有多方进行合作才可以促进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目前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主要体现在过于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对幼儿行为的约束,忽略了常规习惯的养成。这种做法不能使幼儿更好的接受小学生活和学习,对于家庭来说也是一种负担。除此之外,我国大多数家长对幼小衔接的了解不够全面也不够正确,被动的接受幼小衔接也使家庭教育难以发挥它的作用。所以如何进一步完善幼小衔接工作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幼小衔接并找到可行的解决策略。(二)文献综述对幼小衔接中课程设置问题进行了研究:目前国内幼小衔接多强调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对接,好的课程对接应体现在知识结构,教学方式和学习环境上,为了达到较好的对接应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学者梁水娇分析了幼小衔接的优势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建议梁水娇.浅谈有效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2(6):3.。以衔接课程为切入点,赵爱华等多名学者对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展开调查,提高了对幼小衔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赵爱华,刘新宏.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与小学有效合作的三大策略[J].山东教育,2022(24):3.梁水娇.浅谈有效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2(6):3.赵爱华,刘新宏.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与小学有效合作的三大策略[J].山东教育,2022(24):3.对于幼小衔接教育的方法研究:幼小衔接属于双向教育,所以无论是幼儿教师或是小学教师,都要对幼小衔接知识进行训练,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影响着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董其仕主张幼儿园与小学应该打破封闭的局面,加强园校之间的交流,实现更好的双向衔接董其仕.幼儿园与小学有效衔接的策略与指导[J].好日子,2021(11):1.。另外,幼小衔接工作要有长期性和全面性,幼小衔接要保持学习的连续性和发展性,也要保持各个环节的独特性。张悦认为有的幼儿园为了平稳的进入小学,将关注点放在学科知识上,有的幼儿园甚至将小学的教育内容提前教授董其仕.幼儿园与小学有效衔接的策略与指导[J].好日子,2021(11):1.张悦.幼儿园与小学集体教学衔接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1(5):3.对幼小衔接认识的研究:学者李英通过调查发现国内家长对于孩子幼小阶段的专注点主要有:如果适应新环境,进入新学校的学习能力,安全问题等李英.分析幼儿园到小学衔接问题[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21(1):0061-0061.。学者罗丽珠认为大多数家长已经意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但是对幼小衔接的认识不够全面普遍存在重智育的情况罗丽珠.关于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困境"与对策的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1(8):2.,并且学者王莹李英.分析幼儿园到小学衔接问题[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21(1):0061-0061.罗丽珠.关于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困境"与对策的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1(8):2.王莹,李志旺.分析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J].2021.贠淑萍.如何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无缝衔接[J].新一代:理论版,2021(5):229-229.幼儿园与小学合作情况的研究:李文青指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李文青.浅析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有效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000(017):P.1-2.。奚晓等学者认为目前很多的幼儿园都将幼小衔接当作步入小学前的一项工作,主动向小学靠拢,但衔接内容方面具有片面性,没有针对幼儿的习惯和能力进行培养奚晓,肖蔷薇.浅论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有效衔接[J].2020.。张晓瑞认为幼小衔接过程中小学处于被动状态,这就造成了幼小衔接教育的单一性张晓瑞.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J].新一代:理论版,2020(3):1.。保利军认为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是无法提供全面客观的幼小衔接教育的,所以教师之间应该对教育有统一的认识要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为教学方式找到共通之处李文青.浅析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有效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000(017):P.1-2.奚晓,肖蔷薇.浅论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有效衔接[J].2020.张晓瑞.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J].新一代:理论版,2020(3):1.保利军,王明明.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才智,2020.(三)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本文在开展论文研究工作时,先通过大量阅读国有关资料来获得理论知识储备,并对国内已经开展的有关研究进行了调研,了解目前幼小衔接所面临挑战,确定了主要研究方向及关键问题。观察法:观察法是最基本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在不干扰儿童的正常学习情况下,观察身边的幼儿园幼小衔接情况并进行记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一系列活动,确保数据能够反映幼儿园真实的教育现状和幼儿发展情况。访谈法:以被调查者的回答为基础搜集客观事实材料进行研究,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与途径,以探讨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运用访谈法,能够对研究对象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一、幼小衔接理论概述我国对幼小衔接的理解更多地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大教育阶段之间相互衔接。傅海涛将幼小衔接界定为幼儿园与小学之间为了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展开系列工作,创造各种条件,以达到较好地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转变过程傅海涛.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工作[J].新智慧,2020(3):1.。闵华文将幼小衔接界定为狭义与广义之分闵华文.浅谈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策略[J].2020.,而田勇则更宽泛地界定为既指代两大教育阶段之间的联系,也指代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傅海涛.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工作[J].新智慧,2020(3):1.闵华文.浅谈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策略[J].2020.田勇.对幼儿园到小学衔接问题的相关思考[J].2020.本研究认为幼小衔接是幼儿由幼儿园毕业到小学学习阶段这个转化过程。笔者认为通过幼儿园、家庭、社会等多方配合,能够较好地帮助孩子过渡到小学学习生活。二、幼小衔接的现状分析(一)基本情况通过对比教师对幼小衔接理解的相关资料,可以发现大部分老师的理解是科学的,符合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但有些问题上存在分歧。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更加重视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其次为行为习惯,最后是社会结构。关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一些教师认为:现在的孩子接受能力强,起点高,如果孩子可以接受就可以进行超前学习。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教育应该符合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也要符合教育规律,不可以拔苗助长。幼儿园教师不仅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差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二)幼儿园的课程设置表2.1课程设置数据表选项人数百分比A开设多种4530%B开设少许9060%C未开设1510%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幼儿园都针对幼小衔接开展了相关课程,仍有10%的幼儿园未开设相关课程。对比数据可知开设相关课程的幼儿园占多数,但是开设的课程种类并不多。除此之外还调查了已开设的课程是否发挥作用。通过访谈发现有教师认为本园课程的安排上尽可能地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户外体验,语言课,数学课,外语课,美术课,音乐课等课程。在课程选择方面大多数幼儿园都不再只注重文化课,而是更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且幼儿每天的课程基本上都是不相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也多样化。也有教师认为本园的课程并未完全发挥作用,对幼小衔接起到的帮助十分有限或课程并未发挥作用。(三)幼小衔接开展方式及培训情况表2.2开展方式数据表选项人数百分比A幼儿园为主导8758%B家庭为主导2416%C家、园、校合作推进3926%幼小衔接的开展方式关乎到幼小衔接是否有效,根据调查可知目前幼小衔接的开展多为幼儿园主导,占比58%。其次为家、园、校合作推进,占比26%。家庭为主导是占比最少的一种开展方式。教师进行幼小衔接教育的方式多为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幼小衔接幼儿更容易参与和接受。其次为观看相关视频,这种方式更为简单,教师也省时省力。少部分教师会带领幼儿参观小学,这种方式更为直接有效,但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使用者较少。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超过一半的教师没有考虑过利用小学和周围的社区资源。教师的教学水平意义重大,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水平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表2.3培训频率数据表选项人数百分比A每月一次2416%B半年一次9664%C一年一次3020%根据调查发现,大多数幼儿园会不定期对教师开展相关培训,培训的频率大多为半年一次。而大多数幼儿园更加注重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培养。培训的主讲人为园长、小学校长或者小学教师,只有少部分园区会邀请教育专家来进行培训。三、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幼小衔接认识、教育内容片面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是否全面和正确关乎到幼小衔接的开展是否成功,对幼小衔接的认识不全面或认识错误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影响儿童的学习。受各种因素影响,有些教师的认识十分片面,甚至出现认知误区。许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这些区别,更没有做出正确处理。幼小衔接的内容应该是全面的,现实中很多幼儿园只重视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其他的方面。正是因为这些忽视和错误的认识使幼小衔接出现了偏差。1.对幼小衔接认识存在偏差根据调查发现有35%的左右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对小学的生活和学习感到不适应造成了入学障碍。这正是认知偏差带来的后果。幼儿园和小学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距。许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这些区别,更没有做出正确处理。幼小衔接的内容应该是全面的,现实中很多幼儿园只重视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其他的方面。这些幼儿园忽视了潜在课程,他们仅仅在意幼儿是否学到了学科知识,是否会被家长夸奖有进步。正是因为这些忽视和错误的认识使幼小衔接出现了偏差。过早开始知识学习缺失可以帮助儿童赢在开端,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学习缺乏后劲、夹生饭等消极效应。过早强调知识学习是一种短视行为,在衔接时期应该避免这种错误的认知。2.“衔接”教育内容有失偏颇德国教授哈克揭示了幼小衔接有6条断层。幼小衔接时要解决断层衔接问题,但目前教育仅注重学习上的衔接而忽略了另外几条断层衔接。学习品质作为学业成就的前提,应关注幼儿学习品质发展。与学习品质有关的访谈中有的老师说:“只提醒孩子教学活动时要集中注意力;其它方面都不是特别为培养而培养的”。“教学活动按课本中的活动流程开展,这对于儿童而言是相对没有意思的,但制作道具或设计游戏更费时费力因此也较少涉及。”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对于注意力的训练较少,对于孩子注意力训练的频率过低;对于孩子学习时间的管理缺乏关注,长期下去会影响孩子们小学生活和学习;尽管教师能够意识到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但受各种制约仍然忽略了孩子们的兴趣。3.教师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全面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幼儿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至关重要,但多数教师却忽略了行为习惯所具有的意义。幼师虽会训练孩子穿脱衣物和整理保管物品的生活适应能力,但是会忽略孩子自主表达和时间观念的发展。但被人们所忽视的这几种能力却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儿童能力的发展,同时对于儿童是否能适应小学起着促进作用。小学与幼儿园在作息时间上是有区别的,很多幼儿园都没有事先进行调整,这样就会使一些幼儿无法很快地适应到小学进而影响到学习与生活。其次是社会交往训练中忽视实践的重要性,教师虽然重视幼儿的社会交往但是实践不足。在问卷调查中,对于上课不爱回答问题的幼儿,21%的教师对不善于对幼儿采取语言鼓励的方式,仅仅有27%的教师会为不善于交际的幼儿创造与其他幼儿交往的机会。同时通过观察发现在许多区域活动中幼儿很少交流讨论,大多数都在安静的进行独立活动。对于园外资源也很少利用,出园后幼儿往往不知所措。在幼儿园中一旦错过培养幼儿社会交往的最佳时机,在进入小学后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二)家庭、幼儿园与小学间缺乏有效沟通1.幼儿园与小学缺乏有效沟通幼小衔接需要各方面共同配合,虽然幼儿园是幼小衔接的主要场所,但是要做好幼小衔接也必须有小学的积极参与。不过目前的幼儿园对小学并不了解,对入学准备的认识存在偏差;小学也不熟悉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不够重视幼小衔接、无法主动对接。现实中多数幼儿园和小学几乎是完全独立的存在,幼儿园和小学不仅在学习和生活上没有交集,教师之间也极少沟通。通过调查发现在幼小衔接中大多是幼儿园主动向小学靠拢,但是小学对幼儿园的关注远远不够,小学教师也难以照顾到学生对环境、身份转变的不适。2.家园共育工作不到位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家长的参与起到重要的作用。只有少数的教师可以做到每周与家长进行交流讨论,其余教师都是没有重大事件不联系家长。在访谈中发现一些教师认识家园共育在幼小衔接中较为困难,许多家长的小学化倾向太严重,家长对文化课过于重视,当他们认为幼儿园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时便会办理退园,另择学校。除此之外还有家长的因素,许多家长对于幼儿园的认知定位并不正确,认为幼儿园教师的职责只是看好孩子,对于幼儿园教师的建议极少采纳,这也加大了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沟通的难度。3.家校园三者沟通渠道单一在传统的家庭、幼儿园与学校中,通常联系通过打电话、家长会和家访三种形式进行沟通交流,在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中过于滞后,同时这些渠道需要家长腾出时间来配合学校幼儿园的工作,多数家长忙于工作,会选择拒绝或者敷衍了事,极大地不利于三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四、幼小衔接工作中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幼小衔接教育目标逐渐偏离根据研究表明,目前的小学更重视知识的衔接。因此家长也要求幼儿园尽早的教授一些小学知识,以帮助幼儿达到小学的“期望”。实际上对于幼儿来说,除了知识的学习,良好的交流能力以及健康的身体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只关注儿童的学习以及成绩,并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要求,将会导致他们在幼小衔接中很难适应各种变化。1.幼儿教育的目的逐渐功利化教育评价越来越功利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当前学生的成绩成为唯一的选拔标准。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标准为获得多少奖状以及成绩排名,而这些东西也成为了学校考核教师的主要标准。家长和教师也因此被成绩所“支配”,孩子的好坏也用来评判家长和老师。除了评价在逐渐功利化,学校教育管理目标也如此。幼儿园和小学都展开声誉和生源等方面的竞争。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荣誉,也会给幼儿教育添上包袱,其管理目标更有悖于孩子成长规律。在师资配备上还体现出“功利化”,为了使走出学校的学生成为学校的招牌,学校大多会将优秀教师配备到毕业班,这就造成了师资分配不平衡。正是这种功利化使得幼小衔接工作表面化,大多数幼儿园都是只注重学校的好名声以及孩子的好成绩。受此影响,真正起到幼小衔接作用的课程越来越少,即使开设也不一定得到落实或者课程实施并不受重视只是敷衍了事。大多数学校更乐意开设文化课程,注重提高幼儿的文化成绩。幼小衔接开展方式也受此影响,当幼儿园更多的关注利益时,很少有幼儿园能够认真的思考如何更好的开展幼小衔接工作。2.超前教育的盛行导致教育内容倾向改变首先超前教育盛行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目前小学在招生时,良好的知识储备已经成为了加分项。大多数幼儿在进入小学前都或多或少的进行小学知识的学习。因为超前教育盛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也开始改变教育内容去迎合超前教育。为了满足家长对幼儿园的要求、对孩子的期望,大多数幼儿园进行了超前教育,教育的内容开始小学化。幼儿园各方面向小学靠拢,如:用小学生的标准来要求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的教育内容。虽然这样做可以使儿童在小学初期比较轻松,成绩也比较好,但是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的模式虽然使幼儿存在短暂的优势,但长远来看,这并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3.幼教行业的教师人才缺失导致教学参差不齐大部分人对学前教育存在忽视和偏见,许多人因此不会选择这一专业,造成了人才流失。贯通型教师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幼小衔接,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实际上贯通型教师严重缺失。大多数幼教和小学教师教师对彼此的教学目标、方法等方面都是缺少了解的。现实中大多数的教师更关注儿童课堂上的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真正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展开教育工作的教师少之又少。工作时间长教师会产生懈怠感,对于工作不再有激情,不再重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许多幼儿园也不愿意耗费时间、精力以及金钱重新去培养教师。(二)家庭、幼儿园、小学之间缺乏联系1.幼儿园小学各行其是幼小衔接应该是多方共同努力的,但现实中却是各行其是,家庭过分依赖老师,认为一切都是教师的职责;小学过于被动,幼儿园单方面靠拢,形成衔接的“一边倒”,这些都造成幼小衔接的困难。人们普遍认为幼儿园应该承担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从而忽视了小学。2.家长对儿童成长的忽视儿童进入小学将会面临多方面的变化,在这一阶段很少有家长可以做到关注并加以引导。家长将学习作为衡量是否适应的标准,只有成绩发生巨大波动时才会深入了解儿童的情况。除了学习之外,当家长发现儿童的不适应情况时也很少重视以及做出解决措施。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的不适应仅仅因为入学时间短,再过一段时间就不会有问题了。家长对这些问题的忽视和认知错误都会削弱家长的引导作用,不利于儿童的幼小衔接。幼儿园、小学和家庭必须共同作用加强交流才能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3.家校园三方对共育理念的缺失还属于新概念阶段的家园共育理念难以打破传统的思维,家长认为幼儿就应该由幼儿园管,自己工作太忙抽不开时间和校园联系,而幼儿园与小学方面,觉得当前家访等方式已经足够践行“共育”理念,没有继续深入拓展的措施,导致三者沟通不足,对幼儿的培育缺乏一股合力。五、改善幼小衔接工作问题的有效措施(一)明确幼小衔接基本内容要求,实施全面教育幼儿园在幼小衔接中作用重大,幼儿园要全面、正确看待幼小衔接,立足于孩子的终身发展,为幼儿的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幼儿园也应该不断学习,同时承担起宣传科普的责任,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家长也形成正确的认识。目前仍有部分家长和老师对幼小衔接的认识依旧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就导致了幼小衔接实施的困难。要注重学习品质的发展,因此要树立并且保持正确的的认识,教师、家长要在教育与学习中不断进步,才能更好的帮助幼小衔接工作的实施。幼小衔接基本内容与要求是幼小衔接工作要实现的目标,也是检验幼小衔接工作效果的标准。1.重视学习品质的培养孩子入学准备阶段需要发展的重要素质有孩子注意力,孩子主动性,计划性。好的学习品质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融入原有的知识与技能,更可以成为孩子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根本。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应注重学习品质的养成,在教学中我们应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孩子们发展注意力;帮助孩子们学会管理时间,启发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教学中我们应增加趣味性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2.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阶段若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后续教育阶段就会增加更多难度。要通过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来帮助孩子们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帮他们大胆地说话。在此基础上幼儿园要对大班作息时间进行调整,让孩子在上小学时不因为作息的改变而产生不适。此外还应养成孩子守时和不迟的好习惯,以帮助他们自理和自立。3.加强幼儿社会交往训练社会交往能力关系到幼儿能否可以更好更快的适应小学,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对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教师除了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上课时多鼓励幼儿回答问题、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之外。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将合作游戏融入,同时也要利用社会资源,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增加对社会的认识,让他们学会更好的沟通和交流。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孩子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二)促进家园、家校共育,增强教育合力1.加强幼小教师之前的沟通交流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双方教师应该正确理解双方教育的差距,全面了解彼此的教学方法,更好的兼顾双方的特点。组织双方教师参观彼此的学校、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在此基础上还应建立良好的互动平台以增进交流。加强双方之间的交流与理解,能强化教师幼小衔接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增进相互理解对方工作的意识。2.加强家园沟通家长在幼儿中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家庭与园所之间的配合不容忽视。家园共育与幼小衔接的落实密切相关,幼儿园应积极主动地取得家长们的理解与支持,并对推进家园共育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幼儿园应定期举行家长会,增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更好地推进幼小衔接。3.加强沟通形式多元化幼儿园在经常召开线下工作时,还可以线上与家长沟通,通过网络也可以转发关于幼小衔接的文章利于普及教育实践并且节省双方时间。其次可以定期邀请家长线上参加班级活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家长参与其中不仅可以加强对孩子的了解,也促进了家长之间互相学习。可以推行“家长开放日”等互动制度,让家长深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