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 常见的碱培优训练-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_第1页
1 4 常见的碱培优训练-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_第2页
1 4 常见的碱培优训练-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_第3页
1 4 常见的碱培优训练-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_第4页
1 4 常见的碱培优训练-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常见的碱培优训练一、单选题1.在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无明显现象 B.有红褐色沉淀生成C.有蓝色沉淀生成 D.溶液呈血红色2.下列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A.熟石灰 B.硫酸 C.纯碱 D.食盐3.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B.固体氢氧化钠有挥发性C.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D.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水蒸气而潮解4.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是因为()A.都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 B.都能电离出金属离子C.都能使指示剂变色 D.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5.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曝露在空气中易潮解 B.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C.其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D.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6.在①二氧化碳,②稀硫酸,③碳酸钠溶液,④氯化铜溶液四种物质中,跟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体现了“碱的通性”的组合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要洗去这层白膜最好的方法是()A.用水洗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C.用盐酸洗 D.先用盐酸,再用水洗8.物质性质决定其用途,以下叙述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酒精易燃,可做酒精灯燃料B.苛性钠溶液呈碱性,可改良酸性土壤C.石墨能导电,可用作电池电极D.铁易导热,可用于制作炊具9.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向盛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慢慢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并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电导率(表示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稀硫酸能导电,是因为其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H+、SO42-C.当加入质量为m1g的Ba(OH)2溶液时,溶液电导率最大D.最终溶液电导率小于开始时稀硫酸的电导率10.某同学做Ba(OH)2溶液导电性的实验时,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下列物质,灯泡会出现“亮——暗——熄灭——亮”现象的是()A.H2SO4 B.HNO3 C.K2CO3 D.稀盐酸11.现有下列4种物质:①浓盐酸、②石灰水、③浓硫酸、④氢氧化钠溶液,把它们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其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增加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12.向盛有稀H2SO4和ZnSO4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为判断反应后溶液a的成分,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a于试管中进行3组实验,得到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如表所示,其中合理的有()编号试剂现象和结论①Fe2O3粉末溶液变为黄色,则溶液a一定含有ZnSO4②Fe粉无明显现象,则溶液a可能只含有―种溶质③CuSO4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溶液a一定含有两种溶质A.0个 B.1个 C.2个 D.3个13.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不变B.M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C.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D.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14.小柠同学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对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产生了疑虑,设计了以下4种实验方案:①滴加无色酚酞,若变红,说明溶液没有变质;②加适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③加适量CuSO4溶液,有沉淀生成,则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④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沉淀产生,则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其中正确的是()A.只有① B.只有②C.只有①和③④ D.①②③二、填空题15.酸、碱、盐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小丽同学总结了碱的化学性质如图,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干列问题:​​(1)要检验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选择下列试剂不能达到目的是。A.稀HCl B.酚酞试液 C.CaCl2 D.Ca(OH)2(2)依据反应②,KOH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A.H2SO4 B.BaCl2 C.CuSO4 D.Na2CO316.春晚舞蹈“只此青绿”给中国文化赋予无限的想象力。古代服装和绘画中的青色来自于矿物颜料石青,化学式为:Cu3(CO3)2(OH)2。(1)石青是由种元素组成。(2)石青的化学式还可以表示为2CuCO3·Cu(OH)。已知CuCO3和Cu(OH)2都能受热分解,分别生成两种常见的氧化物(其中有一种氧化物相同),且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到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到220℃,则图中BC段的固体物质有。

17.如图是同学们依据物质类别和物质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构建的初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坐标图(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上可用化合反应来制备B,且反应时放出大量热,B的俗称为;(2)已知金属铝可与E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最轻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E的固体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其原因有;(3)H、G均可与F溶液反应,分别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则G与F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三、实验探究题18.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如图。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Na2CO3溶液的pH>7,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与Ca(OH)2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对固体猜想]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实验和推断](1)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写名称),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3)若A是Ca(OH)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小阳认为该实验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理由是。19.)同学们在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时,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Ⅰ.实验中,触摸试管外壁,都有发热现象,说明实验甲和实验乙的反应均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II.拓展探究【提出问题】实验乙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进行猜想】猜想一:可能是氯化镁猜想二:可能是氯化镁和。【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小明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猜想一成立小红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出现猜想二成立【交流讨论】同学们提出小明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20.小红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将稀盐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地发现有气泡产生,她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提出问题]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想假设]小红对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做出了两种猜想: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和Na2CO3[实验设计]为了验证上述猪想哪个正确,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取少最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小敏认为小红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实验与结论]小敏另外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了探究,请你帮她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步骤Ⅰ: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振荡有白色沉淀产生猜想一正确步骤2:将步骤Ⅰ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四、解答题21.联盟科学兴趣小组成员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甲乙两个相同烧杯放在磁力搅拌器上(磁力搅拌器通电后能迅速搅拌烧杯中的溶液使其混合均匀),两烧杯中均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Ba(OH)2溶液,A、B、C、D为石墨电极,闭合开关S后,电灯L发光。小组成员进行以下操作,并记录实验现象。⑴小联往甲烧杯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Na2CO3溶液,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实验过程中灯一直亮着且亮度几乎不变。⑵接着小盟往乙烧杯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溶液,烧杯中同样出现白色沉淀,实验过程中灯先慢慢变暗后又慢慢变亮。请你解释两次操作中灯亮度变化不同的原因。22.小明为了测定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情况(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会混有碳酸钠),进行了如下探究:取氢氧化钠溶液50g于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实验测得锥形瓶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生成气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分析上图可知m1的值是。(2)求50g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多少?(3)求50g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分析。

【解答】在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

故选B。2.【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用途分析。

【解答】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故选A。3.【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对氢氧化钠的性质的认识判断。【解答】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固体氢氧化钠没有挥发性,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水蒸气而潮解,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4.【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碱的构成分析。【解答】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氢氧根离子;

故选A。5.【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的碱性、潮解性、腐蚀性分析。【解答】A、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易潮解,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为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C。6.【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及碱的通性实质是物质与碱中氢氧根离子反应分析。

【解答】①二氧化碳、②稀硫酸、④氯化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反应时都消耗了氢氧根离子,体现了碱的通性,而③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与氢氧化钙反应并未消耗氢氧根离子,不能体现碱的通性;

故选B。7.【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石灰水瓶内壁附有的白膜为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能溶于酸分析。

【解答】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该白膜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不与碱溶液反应,但可溶于酸,所以要洗去这层白膜最好的方法是先用盐酸,再用水洗;

故选D。8.【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解答】A.酒精易燃,可做酒精灯燃料,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苛性钠溶液呈碱性,但是由于碱性太强,价格太高,因此不适合改良酸性土壤,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石墨能导电,可用作电池电极,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铁易导热,可用于制作炊具,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9.【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及图示中温度和电导率的变化趋势分析。【解答】A、由温度的变化趋势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分析,不符合题意;

B、稀硫酸能导电,是因为其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H+、SO42-,符合题意;

C、当加入质量为m1g的Ba(OH)2溶液时,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电导率最小,不符合题意;

D、由图示可知,最终溶液电导率大于开始时稀硫酸的电导率,不符合题意;

故选B。10.【答案】A【解析】【分析】电流的产生是电荷定向移动,对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灯泡会亮,自由移动的离子越少灯泡越暗。

【解答】A.Ba(OH)2+H2SO4=BaSO4↓+2H2O,硫酸钡是沉淀,不属于溶液,水是分子,所以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离子越来越少,灯越来越暗,直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咩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灯熄灭,继续加入硫酸过量,溶液中存在H+和SO42-从而灯泡又发光,故A正确;

B.2HNO3+Ba(OH)2=Ba(NO3)2+2H2O,溶液中始终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灯泡不会熄灭;

C.Ba(OH)2+K2CO3=BaCO3↓+2KOH,溶液中始终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灯泡不会熄灭;

D.Ba(OH)2+2HCl=BaCl2+2H2O,溶液中始终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灯泡不会熄灭。

故答案为:A11.【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吸水性,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结合变化时溶液的质量变化分析。

【解答】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因挥发出氯化氢质量减小,②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使溶液因发生化学变化质量减小,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因吸收水分质量增加,但属于物理变化,④氢氧化钠溶液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发生化学变化质量增加;

故选D。1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向盛有稀H2SO4和ZnSO4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钠和水,然后再与硫酸锌反应生成氢氧化锌和硫酸钠,结合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分析。【解答】①向盛有稀H2SO4和ZnSO4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钠和水,然后再与硫酸锌反应生成氢氧化锌和硫酸钠,向溶液中加氧化铁,溶液变成黄色,说明硫酸过量,则硫酸锌未反应,溶液中一定有硫酸锌,正确;②溶液中加铁粉,无明显现象,说明硫酸无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钠,可能有硫酸锌或氢氧化钠,正确;③若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有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正确;

故选D。13.【答案】D【解析】【分析】(1)分析这个反应过程中,是否有包含氯离子的沉淀或气体生成;

(2)M点时,氢氧化铜已经完全反应,据此分析溶质的种类;

(3)根据两点时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大小分析;

(4)根据图像可知,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为9.8g,据此利用方程式计算出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然后与40g相加得到m1的数值。【解答】A.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由于沉淀中没有氯离子,所以氯离子的个数不变,故A正确不合题意;

B.M点时氯化铜刚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只有反应的产物氯化钠,故B正确不合题意;

C.P点时,溶液的氯化钠都是由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而M点时,溶液中的氯化钠是氯化铜和稀盐酸,二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因此M点氯化钠的质量大于P点,那么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图像可知,生成沉淀氢氧化铜9.8g,那么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x,

CuCl2+2NaOH=2NaCl+Cu(OH)2↓;

8098

10%x9.8g

解得:x=80g;

那么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40g+80g=120g。

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1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性质分析。

【解答】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滴加无色酚酞,都会使酚酞变红,错误;②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加适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正确;③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加适量CuSO4溶液,也会有沉淀生成,错误;④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无明显变化,与碳酸钠不反应,无法证明是否变质,错误;

故选B。15.【答案】(1)B(2)C【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变质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及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分析;

(2)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及盐是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分析。【解答】(1)氢氧化钠变质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与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可用于检验变质,A不符合题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酚酞不可检验变质,B符合题意;氯化钙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可检验变质,C不符合题意;氢氧化钙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可检验变质,D不符合题意;

(2)反应②为碱和盐的反应,硫酸属于酸,A错误;氯化钡与氢氧化钾不反应,B错误;硫酸铜与氢氧化钾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C正确;碳酸钠与氢氧化钾不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1)B;(2)C。16.【答案】(1)四(或4)(2)CuO、CuCO3【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2)BC段为氢氧化铜完全分解,碳酸铜未分解的图像及氢氧化铜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分析。【解答】(1)由化学式可知,石青是由铜、碳、氧、氢四种元素组成;

(2)CuCO3和Cu(OH)2都能受热分解,分别生成两种常见的氧化物,则CuCO3分解生成氧化铜和二氧化碳,Cu(OH)2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到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到220℃,由图像可知,图中BC段为氢氧化铜完全分解,碳酸铜未分解的图像,固体物质有CuO、CuCO3。故答案为:(1)四或4;(2)CuO、CuCO3。17.【答案】(1)熟石灰(2)2Al+2H2O+2NaOH==2NaAlO2+3H2↑;会吸水潮解(3)Fe2O3+6HCl=2FeCl3+3H2O【解析】【分析】(1)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进行分析;

(2)铝、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F是一种酸,H是单质,G是氧化物,H、G都会与酸反应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已知的元素中铁有+2和+3价,对应的盐有亚铁盐和铁盐,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解答】(1)工业上可用化合反应来制备B,而B是一种碱,且反应时放出大量热,在学过的物质中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因此B为熟石灰或消石灰,A为氧化钙;

(2)铝、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E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会吸水潮解,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所以E的固体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

(3)F是一种酸,H是单质,G是氧化物,H、G都会与酸反应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已知的元素中铁有+2和+3价,对应的盐有亚铁盐和铁盐,例如:三氧化二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18.【答案】(1)CO2+2NaOH=Na2CO3+H2O(2)稀盐酸或稀硫酸(3)Na2CO3与Ca(OH)2反应会生成NaOH,对NaOH的检验产生干扰【解析】【分析】【实验与推断】(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3)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产物分析解答。【解答】【实验与推断】(1)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反应的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2)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即有二氧化碳生成物,则加入的A溶液是稀盐酸(或稀硫酸),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3)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小阳认为该实验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理由是:Na2CO3与Ca(OH)2反应会生成NaOH,对NaOH的检验产生干扰。19.【答案】放热;氯化氢;白色沉淀;无色酚酞遇中性溶液和酸性溶液均不变色【解析】【分析】根据放热反应容器外壁有发热现象,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有生成物,反应物可能剩余,向氯化镁和氯化氢混合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要先与氯化氢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镁反应及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不变色分析。

【解答】实验甲和实验乙实验中,触摸试管外壁,都有发热现象,说明都是放热反应。

【进行猜想】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有生成物,反应物可能剩余,但能反应的物质不能同时存在,所以猜想二可能是氯化镁和氯化氢;

【实验探究】向氯化镁和氯化氢混合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要先与氯化氢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镁反应,所以会观察到先无明显现象,然后产生白色沉淀;

【交流讨论】无色酚酞遇中性溶液和酸性溶液均不变色,所以小明的结论不正确;

故答案为:放热;氯化氢;白色沉淀;无色酚酞遇中性溶液和酸性溶液均不变色。

20.【答案】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取滤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分析。

【解答】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所以小红的实验方案不合理;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使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验证出碳酸钠并将碳酸钠除去,然后取滤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溶液,溶液不变色则说明猜想一正确;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取滤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21.【答案】高水平的回答:答到溶液中发生的变化且自由移动离子的数量变化情况,且逻辑合理。示例:当往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Na2CO3溶液时,发生Ba(OH)2+Na2CO3=BaCO3↓+2NaOH的反应,溶液中始终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且数量基本不变,所以灯泡一直亮着且亮度几乎不变;当往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时,发生Ba(OH)2+H2SO4=BaSO4↓+2H2O的反应,溶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