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MW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20MW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20MW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20MW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20MW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一期20MW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一、项目概况 1二、建设性质 1三、项目单位概况 1四、建设地点 2五、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2六、建设计划安排 2第二章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3一、建设的背景 3二、项目由来 10三、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0四、建设条件分析 12五、政策支持 16第三章产品方案与市场 17一、产品方案 17二、市场前景分析 17第四章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2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2二、主要原材料及能源供应 22三、主要原材料及能源消耗 25四、原料成份分析 25五、燃料成分分析及消耗 25第五章工艺流程及设备选型 26一、生产工艺的确定 26二、设备选型 27三、工艺流程简述 28四、主要生产设备 30第六章建设内容 32一、厂房设施 32二、购置配套设施 33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34一、隧道窑及其生产工艺特点 34二、给、排水、消防设计 48三、建筑防雷设计 50四、供电设计 50五、弱电系统 51第八章节能设计方案 52一、隧道窑的节能 52二、建筑节能方案 56第九章环境保护与安全方案 62一、排污节点示意图 62二、主要污染工序 62三、防治措施及预期效果 62四、主要生态影响 64五、企业日用水量及环节流程 64六、环保投资 64七、清洁生产分析 65八、生产环节环境保护方案 66九、生态保护 67第十章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68一、企业组织 68二、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68三、劳动安全 69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72一、投资概算 72二、资金筹措 74第十二章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75一、经济效益分析 75二、社会效益分析 76三、综述 76第十三章结论 771综合说明11概述1.1.1工程任务XX省能源建筑设计院为总体设计单位,负责汇总各外委设计咨询单位的设计结论,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总报告和接入系统专题报告。XX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承担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有关支持性文件和投资方资料由业主单位负责提供。本期建设规模:20MW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发电项目本项目名称:XX一期20MW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电站项目1.1.2场址概况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XX省XX市境内。XX省XX市位于XX半岛西南部,地处东经120°07′—121°23′,北纬36°18′—36°37′,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依崂山,近靠XX。全市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8万公顷,辖1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033个村庄,107.53万人口。XX市地理位置图见图1-2。普东镇区位优势,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配套,南距XX港口40公里,离XX国际机场20公里,距济青高速公路人口处2公里。兰王路、兰岙路、郭城路和南城路横穿境内,市乡路交叉互补,四通八达。图1-2XX市地理位置图区域概况XX省XX市位于XX半岛西南部,地处东经120°07′—121°23′,北纬36°18′—36°37′,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依崂山,近靠XX。全市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8万公顷,辖1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033个村庄,107.53万人口。交通普东镇区位优势,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配套,南距XX港口40公里,离XX国际机场20公里,距济青高速公路人口处2公里。兰王路、兰岙路、郭城路和南城路横穿境内,市乡路交叉互补,四通八达。站区东侧紧邻南城路,主出入口朝南,进厂道路由南城路向西引接。自然环境XX的\o"地势"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部多为低山丘陵,面积62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5.2%,地面高程海拔20~100米。中部平原,面积631平方公里,占35.4%,地面高程\o"海拔"海拔50米以下。西部低洼,面积523平方公里,占29.4%,地面高程多在海拔20米以下。气候地处季风气候区,受海洋影响,温度适中,冬暖夏凉,气温年振幅与昼夜均差较小。年平均温度12.2℃,最高气温38℃,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上旬—8月上旬;最低气温-21.2℃,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下旬—2月初。历年平均降水量689~717.2mm,年最大降水量1032.2mm(90年),年最小降水量471mm(89年)。全年平均晴日为90天,日照时数2715.5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2%。地处海滨,气流水汽含量充沛,湿度较大,历年平均湿度为73%,月平均相对湿度均在65%以上。历年平均气压为1015.9毫帕,其中1月份最高,平均为1025.7毫帕,7月份最低,为1002.8毫帕。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5.2m/s。1.1.3场址概况普东镇区位优势,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配套,南距XX港口40公里,离XX国际机场20公里,距济青高速公路人口处2公里。兰王路、兰岙路、郭城路和南城路横穿境内,市乡路交叉互补,四通八达。站区东侧紧邻南城路,主出入口朝南,进厂道路由南城路向西引接。初步判定,拟建站址区不压矿,不压文物,附近无重要通讯设施和军事设施。但需业主取得政府有关部门的证明文件。XX一期20MW1.1.3本阶段的工作参照《光伏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GD003-2011),结合本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确定本阶段的研究工作范围如下:1)研究项目所在地区的能源结构,根据国家能源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有关法规,论述本项目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2)调查落实工程建设的场地条件、站址自然条件和周围环境、接入电网的条件等外部建设条件,论证本工程项目实施建设的可行性。3)根据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本工程建设条件,初步拟定适合本工程的主要技术方案,并提出项目实施计划措施和投产后运行管理组织方案。4)预测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后对周围环境和劳动场所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出必要的防范与治理措施。5)根据初步拟定的工程技术方案和项目实施计划,估算本工程项目建设投资并进行经济评价。6)进行资源利用与节能分析、风险分析、经济与社会影响分析,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7)综合各项研究成果,对本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下一步工作提出结论意见和建议。我院接到公司委托后组织了有关设计人员与业主就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开展进行了交流并派员赴XX省XX进行了调研随后进行了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项目地点水平面上年辐射量为1447.4kWh/m2。通过分析本项目所在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太阳辐射量比较稳定属于太阳能辐射资源丰富区域,能够为光伏电站提供充足的光照资源,实现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建议本项目业主在电场区域内安装太阳辐射测量装置取得一年的数据后对本次分析的原始数据进行验证,并对发电量进行核算。就工程地质而言,构成工程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站址区域稳定性、地震活动性、地基稳定性、地下水条件和不良地质作用等。现针对本工程可能构成工程风险的条件和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如下:1)、区域内断裂构造虽然较为发育,但近场区范围内无全新世活动断裂和发震构造分布,区域断裂构造对工程站址的稳定性不构成影响。近场区范围内历史上未发生过5级及以上地震,拟建场地处于相对稳定区。2)、拟建场地地基土的工程性质较差,地基强度较低,在地震影响烈度达Ⅶ度时,拟建场地的饱和粉土具有发生地震液化的可能。对于荷重较小、对液化沉陷不敏感的一般拟建建(构)筑物可以采用天然地基。但对于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的建(构)筑物,则需采取抗液化措施。抗液化处理方案可采取振动加密法或干振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等进行处理。3)、拟建场地地下水历年平均最高水位接近地表,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中等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中等腐蚀性。工程设计中应对基础采取一定的防腐蚀措施。4)、拟建站址区内无诸如: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采空塌陷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上述不良地质作用不会对拟建建(构)筑物造成危害和影响。综上所述,区域断裂构造对工程站址的稳定性不构成影响,拟建站址区内无诸如: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采空塌陷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工程设计中,对基础采取一定的防腐蚀措施、对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的建(构)筑物地基采取抗液化处理措施后,不存在影响工程质量的安全隐患。1.4项目任务与规模本项目光伏发电场的装机容量为20MWp。本项目建成后,装机容量占地区电网装机总容量的比例很小,不会对电网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1.5光伏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发电量计算1.5.1光伏系统总体方案本项目总装机容量为20MWp,采用分块发、集中并网方案。光伏组件采用容量为250Wp多晶硅电池组件,采用固定式安装在大棚顶面南坡面,倾角为18度。由22个光伏组件串联组成1个光伏串;将个光伏串并至一个就地直流汇流箱;将8-10个就地直流汇流箱汇集至直流配电柜经1台500kW的逆器逆变将2台逆变器接入1台1000kA的35kV箱(三相双分裂油式变压器进行升压每9或10台箱变采用“箱变T接式接线方式通过集电线路与35kV母线连接,共计3回集电线路,经35kV开关站汇集后1回35kV线路送至电网。本项目年平均发电量为2320.988万kWh25年平均上网电量为2202.32万kW。按照装机容量20MWp,地面上年等效利用小时数为:1447.4小时。1.6 电气设计XX一期20MW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电站项目发电站装机容量20MWp,在光伏电站内建设35kV开关站,以一回35kV线路接入距该站11km的马山变电站。光伏电站以35kV电压等级接入系统,送出线路约11km能够满足接入系统要求。光伏电站最终接入系统方案,需在光伏电站接入系统设计中详细论证,并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后确定。光伏发电系统采用发电单元接线,共计75光伏农业大棚均布在整个场区。设置有19个逆变器室,逆变器室布置在光伏方阵单元的东部,靠近主要道路。箱式升压变压器布置逆变器室外附近。35kV开关站采用单母线接线,布置在整个东部居中侧,采用全户内布置,电缆进出线,单层布置。开关站包主要括:35kV配电间、无功补偿装置室、站用电室、主控制室等。光伏电站内主要电气设备采用微机保护。35kV集电线路配有过流、速断保护以及35kV零序保护,35kV并网联络线路按接入系统设计和审批文件要求配置保护。电站为35kV一级电压,以1回出线接入系统。本项目建成后由XX省调调度,远动信息同时送至XX省调和XX地调。本项目按“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原则进行设计。电站采用以计算机监控系统为基础的监控方式。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能满足全站安全运行监视和控制所要求的全部设计功能。中央控制室仅设置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值班员控制台和工程师管理站,不设常规监控控制台。本项目消防系统的设计遵照国“预防为防消结合的方针根据国《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及本工程所处地理位置消防系统的设置以加强自身防范为主在具体措施上采取合理的防火措施防止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主要包括:1)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及耐火等级2)消火栓给水系统和灭火器布置3)电力设备消防设计4)通风空调消防设计5)消防监控系统根《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502292006等国家有关法律技术规范及标准进行变电站消防系统的设计。本项目系统容量为20MWp,按农作物种植求,规划了75个农作物大棚。光伏农业大棚基础主要形式有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由于上部太阳能板及支架较轻因此对于光伏整列基础的地基暂不做特殊的地基处理,暂按天然地基考虑,其他有墙体处可采用墙下条形基础。逆变器房及箱式变外壳均为预装箱式结构分别19个逆变器房及箱式变基础采用天然地基,基础采用混凝土结构。办公楼采用砖混结构,共二层,按使用功能有办公室餐厅宿舍资料及活动房同时设公共卫生间办公采用砖混结构内外墙采用蒸压灰砂砖楼面及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1.9施工组织设计本项目进场道路主要为碎石道路,主要道路的路面宽度为6m,设计为双车道,转弯半径为9.0m。次要道路路面宽为4.0m,设计为单车道,转弯半径为6.0m。按照永临结合的原则规划施工用电施工结束后施工电源作为升压站的备用电源永久保留。施工电源由的10kV线路就近引接,用10kV架空线引至施工现场。施工生产、生活用水拟采用现场打井取水。井位选取在生活区附近。根据光伏电站工程建设投资大工期紧建设地点集中等特点结合工程具体情况,本着充分利用方便施工的原则进行场地布置既在形成施工需要的生产能力的同时力求节约用地。1.10工程管理设计在工程施工期间建议设置计划财务设备管理工程管理综合理财务审计等部门,在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的领导下对工程建设进行管理。在项目运营期间建议设置计划财务生产运行设备管理综合理等部门在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的领导下对工程进行运行维护管理。1.11.1环境保护设计光伏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其生产过程不排放任何有害气体属于清洁能源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因子主要有无线电干扰电磁辐射生活污水排放、生活垃圾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光伏发电场建成后基本对周围的环境无影响。1.11.2水土保持设计光伏发电场的开发建设需要经历建设期和生(运行期两个阶段水土流失多集中于建设期施工期间伴随大棚钢结构基础开挖施工道路开挖填筑等施工活动将扰动原地表破坏地表形态导致地表裸露和土层结构破坏遇降雨或大风天气将产生水土流失工程运行期间地表开挖回填平整等扰动活动基本结束水土流失程度将大幅度降低,但因扰动后的区域自然恢复能力降低,并具有明显的效益发挥滞后性,仍将会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根据工程布置及水土流失特点,本工程将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如下:施工期要平衡施工大棚钢结构基础土石方开挖与混凝土浇筑的进度必须按比例进行先期进行的场内道路1.12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遵循国家已经颁布的政策贯彻落“安全一预防为主的方在设计中结合工程实际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和可靠的防范手段确保工程投产后符合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的要求,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通过对施工期存在的高空作业、基坑开挖、防雷防电等工作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对运行期可能存在的防火防爆电气伤害机械伤害电磁辐射等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并成立相应的机构和应急预案对施工和安全运行提供良好的生产条件有助于减少生产人员错误操作而导致安全事故以及由于运行人员处理事故不及时而导致设备损坏和事故的进一步扩大,降低经济损失,保障生产的安全运行。工程技术方案和设备材料建筑结构等方面充分考虑了节能的要求减少了线路的投资,节约了土地资源。在工程的设计中严格贯彻了节能、环保的指导思想。1.14工程设计概算1)依据太阳能发电工程技术标准GD003—2011《光伏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试行)2)采用风电场工程技术标准《陆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N/T310102011),不足部分采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中电联技经(2007)138号文《电力建设工程概算定额》(建筑、电气册)(2006年版)。3)人工预算单价参考《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4)太阳能电池组件按照市场询价4元/W计列,1MWp逆变器房按照市场询价40万元/台套计列。其他设备按国内价格水平估列,并参考同类工程设备价格计列。5)主要设备、其他设备的安装费按风电场工程技术标准《陆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N/T310102011费用计列主体建按工程量乘单价其他建筑按工程量乘单位扩大指标或参已建类似工程计算。基本预备费按1.5%计算,资本金按占总投资的30%计算。6)工程静态投资:21600万元,其中电站投资17600万元,农业投资4000万元,单位投资8800元/kW。7)建设期贷款利息:264.62万元。1.15.1财务评价财务评价依据国家计委和建设部颁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国家现行的财务、税收法规。通过对本项目项目投资项目资本金投资各方的计算财务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投资方要求财务净现值均大于零表明该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从本项目的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在投产初期资产负债率较高,但随着投产后还贷能力的增加负债率逐步下降并在其后逐年均衡这表明本项目的资产可以抵补负债,有较强的清偿能力。可行性研究阶段所确定的条件与参数必然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通过对影响项目经济性的较敏感因素――工程投资发电量利率进行单因素变化敏感性分析明该方案在上网标杆电价为1.2元/kW(含税的情况下从各因素对内部收益率的影响来看投资的降低电量的增加和利率的降低都可以提高本项目的内部收益率项目具有一定抗风险能力。1.15.2社会效果分析分析来看经济效益指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从技术和经济上看项目是可行的规模的光伏并网电站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太阳能资源,与其他化石能源发电方式相比,可使有害物质排放量明显减少大大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促进改善XX省的能源结构和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1.16结论及建议通过对XX一期20MW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对电站是否满足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政策对光能资源建设条件太阳能设备电力设备以及投资估算和财务分析进行了分析经过论证比较算并评价了该项目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本项目满足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有关政策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该项目建成后不仅对提供电力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有着积极的社会环境效益,而且具有一定的偿债能力投资方内部收益率较好项目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诸方面均可行。项目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搞好项目风险分析和评价搞好农民土地的补偿保证社会公平,保证社会和谐稳定。本项目光伏发电工程特性数据见表1.171。表1.171光伏发电工程特性表一、光伏发电工程站址概况项目单位数量备注装机容量MWp20占地面积亩1000海拔高度m27经度(北纬)(º)36º29经度(东经)(º)120º22工程代表年太阳总辐射量MJm25210.64二、主要气象要素项目单位数量备注极端最高气温(℃)42.2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22.4极端最低气温(℃)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81%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最大冻土深度(cm)50最大冻土深度(cm)夏季平均室外风速2.6m/s夏季平均室外风速夏季主导风向及频率SSE13%夏季主导风向及频率冬季平均室外风速3.2m/s冬季平均室外风速年平均风速5.2m/s年平均风速历年平均降水量689~717.2mm历年平均降水量三、主要设备编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光伏组件(型号:多晶硅电池250Wp)1.1峰值功率Wp2501.2开路电压VV37.81.3短路电流scA8.601.4工作电压VmpptV31.01.5工作电流mpptA8.051.6峰值功率温度系数/K-0.451.7开路电压温度系数/K-0.351.8短路电流温度系数/K0.051.910年功率衰降%≤101.1025年功率衰降%≤201.1外形尺寸mm1650992401.12重量kg19.51.13数量块1.14向日跟踪方式————1.15固定倾角角度(º)18°2逆变器(型号:SG500KT)2.1输出额定功率kW5002.2最大交流侧功率kW5502.3最大交流电流A1762.4最高转换功率%98.62.5欧洲效率%98.22.6输入直流侧电压范围VDC9002.7最大功率跟踪(PT)范围VDC5008502.8最大直流输入电流A12502.9交流输出电压范围V2103102.10输出频率范围HZ48.551.52.1功率因数0.9(超前0.9(滞后)2.12宽/高/厚mm2800*2180*8502.13重量kg22882.14工作环境温度范围℃25∽553箱式升压变电站(型号:S11—1000/500500kV,37±2X2.5/0.27/0.27kV)3.1台数台193.2容量kA10003.3额定电压kV354升压主变压器(型号)4.1台数台04.2容量MA4.3额定电压kV5升压变电站出线回路数、电压等级和出线形式5.1出线回路数回1电缆5.2电压等级kV35四、土建施工编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钢材量t750012土石方开挖m38800023土石方回填m37760034基础混凝土m31335345钢筋t120056施工总工期月66五、概算指标编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静态总投资万元216002动态投资万元21864.623单位千瓦静态投资元/kWp10804单位千瓦动态投资元/kWp1093.23六、经济指标编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装机容量MWp202年平均发电量万k.h2320.9883上网电价(25年)元/(k.h)1.2含税4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税前5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10.38税后6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12.36税后7项目投资回收期年10.63税后2太阳能资源2.1区域太阳能资源概况我国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陆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相当于1.7万亿吨标准煤,对1971~2000年辐射资料进行统计,我国太阳年总辐照量基本上在3780~8820MJ/m2之间,大于3780MJ/m2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96%以上。按太阳能总辐照量的空间分布,我国可以划分为五个区域,见表2.1-1。表2.1-1 我国太阳能资源区划表等级年辐射总量

(MJ/m2·a)年日照时数

(h/a)等量热量所

需标准燃煤

(kg)地区Ⅰ6680-84003200-3300225~285kg宁夏北部,甘肃北部,新疆南部,青海西部,西藏西部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地区Ⅱ5852-66803000-3200200~225kg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新疆南部

较丰富地区Ⅲ5016-58522000-3000170-200㎏XX,河南,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广东南部

中等地区Ⅳ4180-50161400-2000140-170㎏湖南,广西,江西,浙江,湖北,福建北部,广东北部,陕西南部,安徽南部较差地区Ⅴ3344-41801000-1400115-140㎏四川大部分地区,贵州

最差地区Ⅰ、Ⅱ、Ⅲ类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h,辐射总量高于5000MJ/m2·0,是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或较丰富的地区,面积较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以上,具有利用太阳能的良好条件。特别是Ⅰ、Ⅱ类地区,正是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偏僻、边远的广大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为此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开发太阳能发电技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再生利用能源。Ⅳ、Ⅴ类地区虽然太阳能资源条件较差,但仍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根据我国太阳能资源区划表可知,XX省为Ⅲ类太阳能资源区,根据太阳能资源分布图,XX省的鲁中、鲁北及胶东半岛、鲁东南沿海等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较好,鲁西南地区太阳能资源相对较少。根据区域框架分析,XX省太阳能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建议加大开发力度,为XX提供清洁、可再生利用的能源,为经济建设服务。2.2光伏电站所在地区太阳能资源分析2.2.1、项目所在地太阳能资源的选取XX省有济南、福山、莒县三个日射站,其中济南福山为二级日射站,自1961年开始观测记录;莒县为三级日射站,自1991年开始观测记录。根据有关济南、福山两站1961~2000年、莒县1991~2000年日射资料分析,基本结论如下。根据平均太阳总辐射的逐日变化分析,总辐射量自1月底呈直线增大,到5月底或6月初达到最大值(约22MJ/m2);自7月中下旬开始到10月初,总辐射量维持在15MJ/m2,期间有三次大的震荡;从10月初到11月中、下旬,总辐射量呈直线下降;到1月下旬,辐射量维持较低量值,逐日变化平缓。年均直接辐射的逐日变化规律,从1月底开始直接辐射呈直线增大,到6月初达到最大值(约12MJ/m2);到7月底,直接辐射开始减少到约7MJ/m2;到10月初,直接辐射出现明显震荡,峰值分别出现在8月中旬、下旬和9月下旬。从10月初到11月下旬,直接辐射逐日减少,到1月中、下旬逐日变化趋于平缓。根据散射辐射统计分析,散射辐射有明显的逐日变化规律,自1月下旬开始逐日增大,到4月底达到最高值,约9MJ/m2;到7月底辐射量相对平缓,略有下降;自8月初到11月底,辐射量呈直线下降;到1月中下旬,散射辐射维持在3MJ/m2,变化平缓,而后上升。散射辐射的峰值出现时间较直接辐射提前约1个月。净辐射年平均的逐日变化比较平缓,类似正态分布,上、下半年辐射量相差很小,从1月底逐日增大到5月下旬,此后到8月中旬,净辐射量逐日维持在9MJ/m2;之后逐日减小到11月底,从12月初到1月底变化平缓。与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不同的是,从5月中旬到8月上旬,净辐射量的峰值维持时间较长。济南、福山日射站地面太阳总辐射年平均的逐日变化和趋势有较好的一致性,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所占比重有明显差别:济南站地面太阳总辐射中,直接辐射所占比重明显小于福山,其量值也明显低于福山,而散射辐射量明显高于福山。对比济南、福山两站太阳辐射在各月的变化,济南的散射辐射量在各月均高于福山,净辐射量则相反。济南、福山两站总辐射量的年际变化:上世纪六十年代,太阳总辐射年际变化较大。尤其是福山站,极高值15.68MJ/m2(发生于1968年)比极低值10.50MJ/m2(发生于1966年)高50%;六十年代济南处于总辐射量大的时期,明显高于福山。七十年代太阳总辐射量变化平缓,呈平稳减少的趋势,济南、福山两站相差不大。八十年代,太阳总辐射年际变化大,1986年达到极大值,1990年达到极小值;自1980年开始,福山的年总辐射量稳定的超过济南,以1990年为转折点,九十年代太阳总辐射呈增大趋势,济南仍未超过六十年代水平。总体而言,济南站太阳总辐射年际变化平缓,年平均13.61MJ/m2,福山站太阳总辐射年际变化剧烈,平均值与济南站差异不大。济南、福山两站直接辐射的年际变化:与总辐射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1991年前,直接辐射基本呈减少趋势,自1962年的9.7624MJ/m2,减少到1991年的5.8487MJ/m2;福山站直接辐射的年际变化比济南剧烈,1968、1980、1986年达到极大值,在10MJ/m2以上。自1980年开始,福山站直接辐射量超过济南,表现出二者差值逐渐加大的趋势。济南、福山两站散射辐射的变化:散射辐射的年际变化与总辐射和直接辐射不同,两站均呈现出逐年增大的趋势,济南站的平均散射辐射量大于福山站。夏季太阳辐射的年际变化幅度相当于冬季的二倍,冬季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减少的变化趋势明显,而夏季散射辐射增大的趋势明显,即冬季对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的年际变化敏感,夏季对散射辐射的年际变化敏感。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在上、下半年分布不等,上半年约占全年辐射量的54-55%。年平均的月散射辐射量,济南均大于福山,而净辐射则相反。根据1961~2000年资料分析,济南站太阳辐射的年际变化范围在4147(最小值)~5777(最大值)MJ/m2之间,福山站太阳辐射的年际变化范围约在3900~5580MJ/m2之间,莒县站太阳辐射的年际变化范围约在3920~5720MJ/m2之间。XX太阳辐射本阶段建议采用福山站资料作参考。2.2.2太阳能辐射数据分析根据有关天文辐射日总量估算公式计算得到的天文辐射日总量,再逐日累加得到月总量见表2.2.2-1。表4.3.3-1XX省三个日射站月天文辐射量(MJ/m2)月份123456789101112济南平年539.3648.6930.71099.41273.71289.41303.61193.8985.4802.4589.6511.2闰年539.3674.3938.01105.01277.01289.91301.31189.0979.0795.3584.7510.3烟台平年522.2634.0918.41092.71272.11290.61303.71189.5976.0788.0573.1493.4闰年522.2659.3925.81098.51275.51291.11301.31184.5969.3780.8568.2492.5莒县平年558.5664.8944.41106.61275.31287.81303.11198.3995.9818.4608.1531.3闰年558.5691.1951.51112.01278.31288.21300.91193.7989.6811.5603.35福山太阳辐射分析由于XX地区无日射观测站,XX省有三个气象站分别是济南站、莒县站、福山站,三个气象站距离项目地最近的气象站为福山站,分析两处地貌条件,本工程场址与福山气象站之间相距60km左右,属于同一气候区域,但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海拔高度差异较大,虽然纬度较接近,但经综合分析,利用福山气象站太阳辐射观测资料作为唯一分析本工程场址太阳能资源的参证气象站不合适。本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有关太阳能辐射数据,采用MeteoNorm6与福山气象站观测的辐量资料进行比较,最终确定项目所在地太阳能辐射数据福山站最近10年(1999~2008年)历年日最大曝射量及月总辐射曝射量资料见表2.2.3-1。福山站近10年日照时间、日照百分率、平均总云量、平均总低云量见表2.3.3-2。

表2.2.3-1福山站近10年曝辐量资料年份项目单位123456789101112年均1999日最大曝辐量W/m27519309739981102119412411364125310267817551114月总辐射曝辐量MJ/m2267.31314.59431.05525.94713.53636.29589.95565.69441.38366.11267.12226.92681.43846935104911071196119612101012982691628973.5月总辐射曝辐量MJ/m2216.38345.8504.74601.68584.92600.02630.67489.08489.81317.33237.13194.61434.352001日最大曝辐量W/m2732832952937107110511187123611531002735699965.58月总辐射曝辐量MJ/m2226.45285.76501.69499.63695.22512.44520.17574.82481.76368.26258.18213.37428.152002日最大曝辐量W/m27867839841212125712201242129411249998307021036.1月总辐射曝辐量MJ/m2273.72344.36488.74579.1614.67650.63543.53549.54507.94333.32268.73206.16446.72003日最大曝辐量W/m28447479021200118612561317129811409718006941029.58月总辐射曝辐量MJ/m2267.18300.05445.27518.18641.41594.19543.45479.8401.7360.57235.8215.4416.922004日最大曝辐量W/m290278910201070111811881150113711279917957881006.25月总辐射曝辐量MJ/m225.8342.06453.93556.8560.43547.42507.84408.3452.63385.8260.08183.66390.42005日最大曝辐量W/m27941026103010241141122612681224112910845977611025.33月总辐射曝辐量MJ/m2267.17305.22500.52568.92648.41595.14563.23509.98428.33388.29257.55219.59437.72006日最大曝辐量W/m2722920942101010741143128511191268801782757985.25月总辐射曝辐量MJ/m2218.87310.91462.34548.54607.47566.92462.34510.92476.69346.04242.7203.42413.12007日最大曝辐量W/m262980896195611491191119012581179993757722982.75月总辐射曝辐量MJ/m2243.62335.83384.32543.98638.76596.11541.51464.54390.45311.58276.84210.22411.482008日最大曝辐量W/m2779857916102112281174124212131095896830730998.42月总辐射曝辐量MJ/m2234.19357.6496.08535.92647.03534.93477.63499.68465.13382.98279.4229.51428.34近10年平均日最大曝辐量W/m2876.9853.8961.51047.71143.31183.91231.81235.31148974.5759.8723.61011.7月总辐射曝辐量MJ/m2224.1324.2466.9547.87635.2583.4538.0505.2453.58356.0258.4210.3448.86

表2.2.3-2福山站近10年下列资料年份项目/月份单位123456789101112年均1999日照时间h200.2168.4176.6225.8268.7263.7208.3209.9200.4195.3180.8199.92498日照百分率%65564857616047505456596756平均总云量成4.33.55.6低云量成21.82.12000日照时间h146.8218.7242.2269.6232.9233.1218.9175.7240.2168.7178.3186.82511.9日照百分率%48706568535349426549596357平均总云量成6.14.3455.36.2平均总低云量成2.62.32001日照时间h174.2187.6256.4230.5284.8213.8175.6225.4218.3208.4202.6171.82549.4日照百分率%57626959654939545960675857平均总云量成平均总低云量成1.510.92.12002日照时间h196.5196.3236.9239.5238.3233.4207.8214.6244.8214.5194.7148.72566日照百分率%64656461555347516662645058平均总云量成3.95.7平均总低云量成2003日照时间h196.4173.2212.7193248192.4163.6172.4181.2204.6167.3181.62286.4日照百分率%64585849574437414959556152平均总云量成6.4平均总低云量成2004日照时间h191.4211.8234.6240.3217.2183.7131.1182.7227.1229.9199.5176.72426日照百分率%63686461504229446166655955平均总云量成平均总低云量成2.72.22005日照时间h215.6174.3244.8267.4292.5221.6210.2191.2182.7223.8190.7186.32601.1日照百分率%70586668675147464964626259平均总云量成7.77.857平均总低云量成22006日照时间h156.3190.8249.1235.3254.3194.8101.6214.7234197.8195.61522376.3日照百分率%51636860584423516357645154平均总云量成6.4平均总低云量成1.41.81.92007日照时间h199.4209.4190.1237.3265.6241.7188.6204.2171.4175.5205.2189.72478.1日照百分率%65705261615542494650676456平均总云量成平均总低云量成11.22.12008日照时间h155.6208.1243.9227.2219.5177.8114.3204.5208.5216.2190.1182.12347.8日照百分率%51676658504126495662626153平均总云量成45.9平均总低云量成1.3345.61.32.3近10年日照时间h183.2193.9228.7236.6252.2215.6172199.5210.9203.5190.5177.62464.1日照百分率%59.863.76260.257.749.238.647.756.858.562.459.655.7平均总云量成5.164.695.175.866.187.398.27.516.185.454.664.9111.08平均总低云量成1.531.081.371.1923.094.44.0121.581.691.712.14

根据福山日射站1999~2008年10年总辐射曝辐量资料,1999~2008年的气象数据相对稳定,10年的平均值为5103.15MJ/m2。光伏行业中普遍应用PVsyst设计软件来获得气象信息以供研究分析,其数据库中太阳能资源数据来源于MeteoNorm6.1气象软件(MeteoNorm气象软件太阳能辐射数据采用附近的代表气象站数据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数学方法将此区域的气象数据计算出来)或是NASA数据库。光伏系统设计软件PVsyst中福山辐射资料来自MeteoNorm6.1气象软件的详细数据统计见图2.2-2。大气透明度是表征大气对于太阳光线透过程度的一个参数。大气质量好,污染少,大气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就多;大气质量差,污染多,大气透明度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就少。光伏系统设计软件PVsyst中福山辐射资料来自1983~2005年NASA数据库统计表见图2.2-3。图2.2-3:福山NASA气象软件详细数据统计根据从福山气象站所得到的10年太阳辐射量资料,平均年总太阳辐射总量为5103.15MJ/m2;从PVsyst系统设计软件MeteoNorm6.1中得到年均太阳辐射总量为5212.4MJ/m2,从PVsyst系统设计软件NASA数据库中得到年均太阳辐射总量为5667.3MJ/m2(NASA数据库在我国中东部云量较多地区数据普遍偏大),根据以上得到的几个数据,从PVsyst系统设计软件MeteoNorm6.1中得到年均太阳辐射总量与福山气象站得到的数据更加接近,软件MeteoNorm6.1中得到的数据比地面站实测数据大1.05,根据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我国目前地面总辐射观测误差要求在5%以内。因此本项目采用以MeteoNorm6.1气象软件得到项目场地(北纬36.48°,东经120.37°)的数据做为本阶段的数据进行分析。光伏系统设计软件PVsyst中寿阳市辐射资料来自MeteoNorm6.1气象软件的详细数据统计。项目所在地理位置和太阳辐射资料见图2.2-4和2.2-5图2.2-4:电站地理位置数据图2.2-5:电站所在地太阳辐射数据从MeteoNorm6.1得到的电站所在地的年总辐射量为5210.6MJ/m2(1483.6kWh/m2)。2.3太阳能资源评价及建议长直项目所在地在1993年~2012年间平均总辐射为1447.4kWh/2(5210.6MJ/m2)大于1400kWh/2。据《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行业标准QX-892008制定的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该区域属于I“丰富带”,较适合大中型光伏电站的建设。表2.31我国太阳能区域分布表等级资源最丰富资源很丰富资源丰富资源一般本项目场区辐射数据依据MeteoNorm6.1气象软件数据库中的多年各月日平均辐射数据作为基础资料,为了客观评估光伏电站所在区域的太阳能资源,本可行性研究报告限20年月平均辐射量作为光伏电站数据。建议本项目业主在电场区域内安装太阳辐射测量装置取得一年的数据后对本次分析的原始数据进行验证、订正等,并对发电量重新核算。XX省XX市位于XX半岛西南部,地处东经120°07′—121°23′,北纬36°18′—36°37′,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依崂山,近靠XX。全市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8万公顷,辖1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033个村庄,107.53万人口。地处季风气候区,受海洋影响,温度适中,冬暖夏凉,气温年振幅与昼夜均差较小。年平均温度12.2℃,最高气温38℃,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上旬—8月上旬;最低气温-21.2℃,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下旬—2月初。历年平均降水量689~717.2mm,年最大降水量1032.2mm(90年),年最小降水量471mm(89年)。夏季降雨量较大,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8%。全年平均晴日为90天,日照时数2715.5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2%。11月、12月、1月日照时数最少,2~6月日照时数递增,7~8月多雨,日照时数明显减少,10月日照时数最高。7~8月云量最多,历年平均总云量在6—7之间,1~2月和10月最少,在5以下。低云量在7~8月和12月、1月最多,平均云量在3以上,3~5月及9~10月最少,在2以下。地处海滨,气流水汽含量充沛,湿度较大,历年平均湿度为73%,月平均相对湿度均在65%以上,7月、8月份最大,在85%以上,1~5月较小,在70%以下。历年平均蒸发量为1472.6mm,多于降水量近1倍,月蒸发量1月最小,由此逐月上升,5月份最大,6月份以后逐渐减少。气压的变化季节性明显。冬季受蒙古高压外围控制,气压最高。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压低。历年平均气压为1015.9毫帕,其中1月份最高,平均为1025.7毫帕,7月份最低,为1002.8毫帕。一年中1~3月和10~12月的平均气压高于年平均值,4~9月低于年平均值。这种高低变化表现了季风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5.2m/s,4月份最大,9月份最小。春季随气温升高,风速增大,地面蒸发快,5~6月易出现干热风。1)XX市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值如下:XX市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值表2.4-1项目数值出现日期极端最高气温(℃)42.2极端最低气温(℃)-22.4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81%最大冻土深度(cm)50夏季平均室外风速2.6m/s夏季主导风向及频率SSE13%冬季平均室外风速3.2m/s年平均风速5.2m/s历年平均降水量689~717.2mm年最大降水量1032.2mm(90年)年最小降水量471mm(89年)全年平均晴日90天年日照百分率62%日照时数2715.5年日照百分率62%冬季主导风向及频率W,WNW9%夏季大气压力1004.1hPa冬季大气压力1025.5hPa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120d2.5气象条件影响分析 根据收集到的XX市气象站多年实测气象要素资料,结合本工程场址的实际情况,对以下各种特殊气象条件的影响进行分析。2.5.1环境温度条件分析本工程选用逆变器的工作环境温度范围为25~45℃选用电池组件的工作温度范围为40~85℃本项目逆变器布置在室内其工作温度也可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故场址区气温条件对太阳能电池组件及逆变器的安全性没有影响。正常情况下太阳电池组件的实际工作温度可保持在环境温度加30℃的水平。根据气象资料,本项目的极高温度42.2℃,极低温度22.4℃。对于多数晶体硅太阳电池,在25℃以上,电池板温度每升高1℃,其输出功率要下降0.33%~0.4%。因此,一个地区高温天气的发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太阳能发电量。本项目所在地5~92.5.2积雪影响分析由于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露天处,在冬天的时候会沉积一些积雪,这样就使得太阳能电池板能够接收太阳光照的有效面积减小,降低了太阳能电池板的光电转化率,且影响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寿命。根据理论计算,电池板倾角α超过60°时,静摩擦系数大于1.73,非常接近雪的最大静摩擦系数1.74,意味着雪可以自然脱落。本工程安装倾角小,雪不易自然脱落,XX所处区域冬季降雪较少,很少形成积雪,需要人工清扫,综合考虑影响较小。2.5.4大雾影响分析大雾天气时大气透明度大幅降低辐射量也相应降低会直接影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工作,对光伏电站的发电量有一定影响,2.5.5沙尘条件影响沙尘天气是影响光伏发电的另一个重要气象因素。大气中的沙尘一方面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另一方面可能加大光伏发电设备的磨损,而沉降在光伏电池表面的沙尘则会降低太阳能发电量。XX属于沙尘天气较多地区,会对光伏发电量产生一定影响。根据地面辐射观测资料的分析,沙尘暴天气下太阳辐射会被削弱80%,扬沙和浮尘天气下会被削弱60%;此外,沙尘天气通常发生在3~5月。由此可见,如果在沙尘天气发生之后及时清洗太阳电池板,则可以明显提高光伏发电量。2.5.6雷暴条件影响 雷暴是一种局地性的但却很猛烈的灾害性天气,常伴有大风、暴雨以至冰雹和龙卷。由于太阳能天池板、架构和电线线路等多建在空旷地带,处于雷雨云形成的大气电场中,相对于周围环境,往往成为十分突出的目标,很容易被雷电击中,雷电释放的巨大能量会造成电池板、控制元件烧毁等,致使设备和线路遭受严重破坏,即使没有被雷电直击击中,也可能因静电和电磁感应引起高幅值的雷电压行波,并在终端产生一定的入地雷电流,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虽然通过安装雷电保护系统、在电器电路上安装避雷器等科学合理的防雷措施可以减少雷击事件,但仍不能保证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绝对安全。因此,雷暴活动是太阳能电站、输电线路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气象参数。2.5.7冰雹条件影响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球或冰块,是一种季节性明显、局地性强,且来势猛、持续时间短、以机械性伤害为主的天气灾害。冰雹颗粒撞击电池板,可以导致电池板开裂。电池短路等现象。考虑冰雹灾害发生对光伏组件安全运行的影响问题及对策措施。2.5.8其他影响暴雨天气带来的短时强降水,以及可能引发的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等次生地质灾害,变电站设备区和电缆沟也会遭受渍涝等灾害,从而对机电设各等造成破坏。该项目所在地虽然雨水不多,暴雨灾害不是重点灾害,但是,不少年份出现暴雨天气,尤其在山地建设电站,仍要防止强降水带来的地质灾害。2.6结论根据对项目场址区域太阳辐射资源多年平均气候条件等分析该地区适宜建设光伏并网发电站。

3工程地质3.1概述3.1.1项目概况XX的\o"地势"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部多为低山丘陵,面积62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5.2%,地面高程海拔20~100米。中部平原,面积631平方公里,占35.4%,地面高程\o"海拔"海拔50米以下。西部低洼,面积523平方公里,占29.4%,地面高程多在海拔20米以下。200米以上山峰有四舍山(海拔326.8米下同)、莲花山(219.4米)、寨山(213.9米)、黄山(257米)、峙山(226.2米)、豹山(310.8米)、烟台山(311米)、天柱山(263.9米)等16座。200米以下山峰有70座。有14条较大河流,总长331公里,\o"流域"流域面积1588平方公里,其中\o"内河"内河11条,界河和过境河3条。多为宽浅季节性河流。流域面积100~2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桃源河、莲阴河,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大沽河、五沽河、流浩河、墨水河。1-2010XX县抗震设防烈度为VI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3.1.2勘察阶段及勘察等级根《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5002120012009年版确定各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工程,场地等级为三级(简单场地,地基等级为三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丙级。3.1.3勘察工作依据本次岩土工程勘察所执行的技术标准主要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50007—2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5001—2010;《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T50123—199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J79—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3.1.4勘察目的及任务本次勘察的目的是通过对拟建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用地的岩土工程勘察获取工程设计和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参数并对建筑物基础形式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具体任务是:1)初步查明场址区的区域构造和地震活动情况,确定场址区的地震动参数、地震基本烈度,对场址稳定性作出评价;2)初步查明场址区的地形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和特征;3)初步查明场址区附近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程度、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和规模,对其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作出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治理措施;4)初步查明场址区的地层成因、时代、分布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对基础的影响;5)初步分析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预测原有地质环境对工程的影响,以及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新的环境地质问题;6)了解并分析、评价场址附近矿产开采对站址的影响;7)提供场址区季节性冻土深度;8)初步对地基形式和地基处理方案提出建议。3.2.1区域地形地貌拟建光伏大棚区区域平坦,地域开阔,交通发达,自然条件良好,运输便利。呈中低山丘陵区地貌最上层为黄土覆盖黄土具湿陷性棚区内无不良地质构造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3.2.2地层岩性特征①粉土,稍密,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00~130kPa。②粉质粘土,可塑状态为主,局部软塑状态,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00~130kPa。③粉土,稍密,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10~140kPa。④粉质粘土,软塑~流塑状态,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80~100kPa。⑤粉土,中密,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40~180kPa。拟建场地的①~④层地基土的工程性质较差,地基强度较低,且在地震影响烈度达Ⅶ度时,拟建站址区内的①、③、⑤层饱和粉土具有发生地震液化的可能,初步判别其液化等级为轻微~中等液化。拟建站址场地的地下水类型均为第四系孔隙潜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粉土、砂土地层中。勘测期间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1.30~2.20m。根据区域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初步判定:工程场地的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中等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3.3项目场址工程地质评价3.3.1不良地质作用 区域内未发现有滑坡、滑移、塌陷,地面沉降,碟形凹地等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也未发现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3.3.2岩土参数的分析和运用1)、岩土参数分析选用方法岩土参数按照场地工程地质单元和层位分别统计,按下列公式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变异特征按变异系数确定。fm-平均值σ均值标准差n-数据数量fi-岩土参数值参数变异系数根据数据分布情况按照三倍标准差法对数据进行取舍,分析统计后提供岩土参数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数据分布范围和数据的数量,对数据数量不足6个的参数,提供岩土参数的平均值、数据分布范围和数据的数量。上述公式修正时,正负号选取按对岩土参数不利的组合进行修正计算。2)、岩土参数分析统计本次勘察资料整理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按不同土层划分统计单元,各层地基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结果及有关的设计参数详见附表次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在该表中:(1)岩土参数指标主要采用钻探取样试验指标。(2)常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最小值、最大值、统计个数、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3)标准贯入击数为经杆长修正后的平均值。(4)压缩模量采用平均值,并结合物理指标及原位测试成果综合提出建议值。3.3.3地震效应XX属华北地台鲁东地质的一部分。整个区域从震旦纪末期开始受吕梁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并伴有火山运动,此后一直处于稳定状态。自寒武纪以来,始终高出海面,受风化剥蚀,直到中生代侏罗纪末期,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地壳下降形成盆地,沉积大量碎屑岩,均被第四纪地层覆盖。区域位于华北地震区,周围被三个地震带所包围,即沂沐强震带、营山—渤海强震带、南营海强震带。XX区域地壳基本稳定,没有大的断裂通过。地震基本烈度为Ⅵ级。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表4.1.3判定:拟建站址区的场地土类型均为中软场地土。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站址区的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均大于50m,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表4.1.6判定:拟建站址的建筑场地类别均为Ⅵ类。地震液化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本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第二组,工程场地内分布有全新世(Q4)饱和粉土和饱和砂土地层,在地震影响烈度达Ⅵ度时,工程站址区内的饱和粉土具有发生地震液化的可能性,液化等级为轻微~中等液化。建筑抗震地段划分拟建场地内分布有软弱土,当地震影响烈度达Ⅵ度时,拟建场地内的饱和粉土具有发生地震液化的可能性,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表4.1.1判定:拟建站址的建筑场地均属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3.3.4地基评价①粉土,稍密,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00~130kPa。②粉质粘土,可塑状态为主,局部软塑状态,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00~130kPa。③粉土,稍密,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10~140kPa。④粉质粘土,软塑~流塑状态,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80~100kPa。⑤粉土,中密,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40~180kPa。拟建场地的①~④层地基土的工程性质较差,地基强度较低,且在地震影响烈度达Ⅶ度时,拟建站址区内的①、③、⑤层饱和粉土具有发生地震液化的可能,初步判别其液化等级为轻微~中等液化。上述地层可以作为荷重较小、对液化沉陷不敏感的一般拟建建(构)筑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但对于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的建(构)筑物,需采取抗液化措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3.6条规定,对于丙类建筑:当地震液化等级为轻微时,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亦可不采取措施;当地震液化等级为中等时,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或更高要求的措施;当地震液化等级为严重时,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或部分消除液化沉陷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抗液化处理方案可根据拟建建(构)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及下阶段岩土工程勘测中查明的地震液化等级,采取振动加密法或干振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等进行处理。评价拟建场地内除存在地震液化现象外,无其它诸如: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采空塌陷区等影响工程安全的不良地质作用发育。3.3.6抗灾能力评价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XX属华北地台鲁东地质的一部分。整个区域从震旦纪末期开始受吕梁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并伴有火山运动,此后一直处于稳定状态。自寒武纪以来,始终高出海面,受风化剥蚀,直到中生代侏罗纪末期,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地壳下降形成盆地,沉积大量碎屑岩,均被第四纪地层覆盖。站址区域位于华北地震区,周围被三个地震带所包围,即沂沐强震带、营山—渤海强震带、南营海强震带。XX区域地壳基本稳定,没有大的断裂通过。地震基本烈度为Ⅵ级。站址附近虽然构造复杂,断裂构造发育,但无全新世活动断裂及发震构造分布。近场区范围内历史上未发生过4级及以上地震,本区受地震的危害主要来自邻区地震的波及。工程场地历史上遭受的最大地震影响烈度为Ⅶ度。本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对应于中硬场地土)。近场区范围内的断裂构造均属全新世不活动断裂,根据《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074-2006)7.1.8条规定,可不考虑其对站址稳定性的影响。根据对该区新构造运动特点,断裂构造活动性、地震动参数及历史地震影响场的综合分析认为,站址处于区域相对稳定区,适宜建设。拟建场地的①粉土、②粉质粘土、③粉土、④粉质粘土的工程性质较差,地基强度较低,且在地震影响烈度达Ⅵ度时,拟建场地的①、③、⑤层饱和粉土具有发生地震液化的可能,初步判别其液化等级为轻微~中等液化。上述地层可以作为荷重较小、对液化沉陷不敏感的一般拟建建(构)筑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但对于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的建(构)筑物,需采取抗液化措施。抗液化处理方案可根据拟建建(构)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及下阶段岩土工程勘测中查明的地震液化等级,采取振动加密法或干振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等进行处理。拟建站址的场地土类型均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均为Ⅲ类。拟建站址的建筑场地属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本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对应于中硬场地土)。本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第二组,拟建工程场地内分布有全新世(Q4)饱和粉土和饱和砂土地层,根据本区的岩土工程勘测资料初步判定,在地震影响烈度达Ⅵ度时,拟建场地的①、③、⑤层饱和粉土具有发生地震液化的可能,其液化等级为轻微~中等液化。不良地质作用、地质灾害评价及防治措施一、不良地质作用评价拟建的站址区内无诸如: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采空塌陷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上述不良地质作用不会对拟建建(构)筑物造成危害和影响。拟建站址区内的地质灾害主要为饱和粉土的地震液化,在地震影响烈度达Ⅶ度时,拟建场地的①、③、⑤层饱和粉土具有发生地震液化的可能,其液化等级为轻微~中等液化。二、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由于拟建场地内分布有地震液化地层,其液化等级为轻微~中等液化,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对于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及以上的建(构)筑物,需采取抗液化措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3.6条规定,对于丙类建筑:当地震液化等级为轻微时,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亦可不采取措施;当地震液化等级为中等时,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或更高要求的措施;当地震液化等级为严重时,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或部分消除液化沉陷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3.3.7矿产及文物根据XX市资料和现场踏勘、调查、了解,拟建站址区不压覆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也无地面、地下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遗存分布。但需业主取得政府有关部门的证明文件。3.3.8结论及建议(1)本XX属华北地台鲁东地质的一部分。整个区域从震旦纪末期开始受吕梁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并伴有火山运动,此后一直处于稳定状态。自寒武纪以来,始终高出海面,受风化剥蚀,直到中生代侏罗纪末期,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地壳下降形成盆地,沉积大量碎屑岩,均被第四纪地层覆盖。根据对该区新构造运动特点,断裂构造活动性、地震动参数及历史地震影响场的综合分析认为,站址处于区域相对稳定区,适宜建设。(2)拟建站址Ⅱ区内较平坦分布有沟坎,沟坎深度0.5~0.8m。地貌成因类型为冲积平原,地貌类型为平地。(3)拟建站址场地地层均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构成,岩性主要为粉土、粉质粘土、粉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如下:①粉土:fak=100~130kPa;②粉质粘土:fak=100~130kPa;③粉土:fak=110~140kPa;④粉质粘土:fak=80~100kPa;⑤粉土:fak=140~180kPa。(4)拟建站址场地的地下水类型均为第四系孔隙潜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粉土、砂土地层中。勘测期间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1.30~2.20m。)饱和粉土和饱和砂土地层,根据本区的岩土工程勘测资料初步判定,在地震影响烈度达Ⅵ度时,拟建场地的①、③、⑤层饱和粉土具有发生地震液化的可能,其液化等级为轻微~中等液化。(8)拟建场地的①粉土、②粉质粘土、③粉土、④粉质粘土的工程性质较差,地基强度较低,且在地震影响烈度达Ⅵ度时,①、③、⑤层饱和粉土具有发生地震液化的可能。上述地层可以作为荷重较小、对液化沉陷不敏感的一般拟建建(构)筑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但对于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及以上的建(构)筑物,需采取抗液化措施。可根据拟建建(构)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及下阶段岩土工程勘测中查明的地震液化等级,采取振动加密法或干振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等地基处理方案进行处理。(9)拟建的站址区内除存在地震液化地质灾害外,无其它诸如: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采空塌陷区等影响工程安全的不良地质作用发育。(10)拟建的站址区内的地质灾害主要为饱和粉土的地震液化,对于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及以上的建(构)筑物,需采取抗液化措施。采取有效的抗液化处理后,地震液化地质灾害不会对拟建建(构)筑物的稳定和安全运行造成影响。(11)本区的最大冻土深度为0.5m。(12)根据XX市资料和现场踏勘、调查、了解,拟建站址区不压覆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也无地面、地下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遗存分布。但需业主取得政府有关部门的证明文件。(13)拟建站址岩土工程条件相同,均可建设。4项目任务和规模4.1工程任务XX一期20MW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电站项目场址位于XX省XX市普东镇长直村,年发电量为2320.988MW/h,扣除设备、线路及限电等损耗后,25年平均上网电量为2202.32万kW,项目建成后供电XX电网。4.1.1地区社会经济概况及发展规划区域概况XX省XX市位于XX半岛西南部,地处东经120XX市位于XX半岛西南部,北纬36纬XX市位于XX半岛西,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依崂山,近靠XX。全市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8万公顷,辖1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033个村庄,107.53万人口。交通普东镇区位优势,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配套,南距XX港口40公里,离XX国际机场20公里,距济青高速公路人口处2公里。兰王路、兰岙路、郭城路和南城路横穿境内,市乡路交叉互补,四通八达。自然环境XX的\o"地势"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部多为低山丘陵,面积62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5.2%,地面高程海拔20~100米。中部平原,面积631平方公里,占35.4%,地面高程\o"海拔"海拔50米以下。西部低洼,面积523平方公里,占29.4%,地面高程多在海拔20米以下。200米以上山峰有四舍山(海拔326.8米下同)、莲花山(219.4米)、寨山(213.9米)、黄山(257米)、峙山(226.2米)、豹山(310.8米)、烟台山(311米)、天柱山(263.9米)等16座。200米以下山峰有70座。有14条较大河流,总长331公里,\o"流域"流域面积1588平方公里,其中\o"内河"内河11条,界河和过境河3条。多为宽浅季节性河流。流域面积100~2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桃源河、莲阴河,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大沽河、五沽河、流浩河、墨水河。气候地处季风气候区,受海洋影响,温度适中,冬暖夏凉,气温年振幅与昼夜均差较小。年平均温度12.2℃,最高气温38℃,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上旬—8月上旬;最低气温-21.2℃,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下旬—2月初。历年平均降水量689~717.2mm,年最大降水量1032.2mm(90年),年最小降水量471mm(89年)。夏季降雨量较大,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8%。全年平均晴日为90天,日照时数2715.5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2%。11月、12月、1月日照时数最少,2~6月日照时数递增,7~8月多雨,日照时数明显减少,10月日照时数最高。7~8月云量最多,历年平均总云量在6—7之间,1~2月和10月最少,在5以下。低云量在7~8月和12月、1月最多,平均云量在3以上,3~5月及9~10月最少,在2以下。地处海滨,气流水汽含量充沛,湿度较大,历年平均湿度为73%,月平均相对湿度均在65%以上,7月、8月份最大,在85%以上,1~5月较小,在70%以下。历年平均蒸发量为1472.6mm,多于降水量近1倍,月蒸发量1月最小,由此逐月上升,5月份最大,6月份以后逐渐减少。气压的变化季节性明显。冬季受蒙古高压外围控制,气压最高。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压低。历年平均气压为1015.9毫帕,其中1月份最高,平均为1025.7毫帕,7月份最低,为1002.8毫帕。一年中1~3月和10~12月的平均气压高于年平均值,4~9月低于年平均值。这种高低变化表现了季风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5.2m/s,4月份最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