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考点48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文本对照研读(原卷版+解析)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考点48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文本对照研读(原卷版+解析)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考点48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文本对照研读(原卷版+解析)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考点48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文本对照研读(原卷版+解析)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考点48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文本对照研读(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考点48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文本对照研读【命题趋势】文本对照研读类试题是近几年经常考核的题目,多以主观探究的方式出现,有一定的难度,要强化训练。【真题再现】一、【2021年新高考2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放猖废名故乡到处有五猖庙,其规模比土地庙还要小得多,土地庙好比是一乘轿子,与之相比五猖庙则等于一个火柴匣子而已。猖神一共有五个,大约都是士兵阶级,在春秋佳日,常把他们放出去“猖”一下,所以驱疫也。“猖”的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故做母亲的见了自己的孩子应归家时未归家,归家了乃责备他道:“你在哪里“猖”了回来呢?”猖神例以壮丁扮之,都是自愿的。有时又由小孩子扮之,这便等于额外兵,是父母替他许愿,当了猖兵便可以没有灾难,身体健康。我当时非常羡慕这种小猖兵,心想我家大人何以不让我也来做一个呢?猖兵赤膊,着黄布背心,这算是制服,公备的。另外,谁做猖谁自己得去借一件女裤穿着,而且必须是红的。装束好了以后,再来“打脸”。打脸即是画花脸,这是我最感兴趣的,看着他们打脸,羡慕已极,其中有小猖兵,更觉得天下只有他们有地位了,可以自豪了,像我这天生的,本来如此的脸面,算什么呢?打脸之后,再来“练猖”,即由道士率领着在神前画符念咒,然后便是猖神了,他们再没有人间的自由,即是不准他们说话,一说话便要肚子痛的。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人间的自由本来莫过于说话,而现在不准他们说话,没比这个更显得他们已经是神了,他们不说话,他们已经同我们隔得很远,他们显得是神,我们是人是小孩子,我们可以淘气,可以嬉笑着逗他们,逗得他们说话,而一看他们是花脸,这其间便无可奈何似的,我们只有退避三舍了,我们简直已经不认得他们。何况他们这时手上已经拿着叉,拿着叉郎当郎当的响,真是天兵天将的模样了。说到叉,是我小时最喜欢的武器,叉上串有几个铁轮,拿着把柄一上一下郎当着,那个声音把小孩子的什么话都说出了,便是小孩子的欢喜,我最不会做手工,我记得我曾做过叉,以吃饭的筷子做把柄,其不讲究可知,然而是我的创作了。我的叉的铁轮是在城一个高坡上(我家住在城里)拾得的洋铁屑片剪成的。在练猖一幕之后,才是名副其实放猖,即由一个凡人拿了一面大锣敲着,在前面率领着,拼命地跑着,五猖在后面跟着拼命地跑着,沿家逐户地跑着,每家都得升堂入室,被爆竹欢迎着,跑进去,又跑来,不大的工夫在乡一村在城一门家家跑遍了。我则跟在后面喝彩。放猖的时间总在午后,到了夜间则是“游猖”,这时不是跑,是抬出神来,由五猖护着,沿村或沿街巡视一遍,灯烛辉煌,打锣打鼓还要吹喇叭,我的心里却寂寞之至,正如过年到了元夜的寂寞,因为游猖接着就是“收猖”了,今年的已经完了。到了第二天,遇见昨日的猖兵时,我每每把他从头至脚打量一番,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他的奇迹都到哪里去了呢?尤其是看着他说话,他说话的语言太是贫穷了,还不如不说话。(有删改)文本二:莫须有先生教国语废名莫须有先生教国语,第一要学生知道写什么,第二要怎么写,说起来是两件事,其实是一件,只要你知道写什么,你自然知道怎么写。要小孩子知道写什么,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自己是小孩子,你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你便能引得他们写什么了。莫须有先生在金家寨小学教国语,有一回出一个“荷花”的作文题,因为他小时喜欢乡下塘里的荷花、荷叶、藕。凡属小孩子都应该喜欢,而且曾经有李笠翁关于这个题目写了一篇很好的散文,莫须有先生自己的文章还近于诗,诗则有时强人之所不能,若李笠翁的《芙蕖》能说到荷叶的用处,是训练小孩子作文的好例子。荷叶还可以拿到杂货店里去包东西。莫须有先生出了荷花这个题目,心里便有一种预期,不知有学生能从荷塘说到杂货店否?结果没有,莫须有先生颇寂寞,有一学生之所作,篇幅甚短,极饶意趣,他说清早起来看见荷塘里荷叶上有一小青蛙,青蛙蹲在荷叶上动也不动一动,“像羲皇时代的老百姓”,莫须有先生很佩服他的写实。民间有“放猖”“送油”的风俗,莫须有先生小时顶喜欢看“放猖”,看“送油”,现在在乡下住着,这些事情真是“乐与数晨夕”了,颇想记录下来,却是少暇,因之拿来出题给学生作文,看他们能写生否,他们能将“放猖”“送油”写在纸上,国语教育可算成功了。作这两个题目的学生很多,但都不能写得清楚明白,令异乡人读之如身临其境、一目了然。可见文字非易事,单是知道写什么也还是不行的。小孩子都喜欢“放猖”,喜欢“送油”,然而他们写不出,他们的文字等于做手势而已。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已经重来大学执教了,莫须有先生又开始有闲作文章,乃居然写了一篇《放猖》,此事令他很愉快,好像是一种补过的快乐。(节选自《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有删改)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考点详解】文本对照研读类试题一般要求先概括,概括正确是得分的前提,然后结合概括出的内容分析在另一文本中找到相应的例证评价分析即可。【对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望水蔡楠舅妈风风火火地跑进了水文站,气喘吁吁地对我说,你大舅的老毛病又犯了,你快去看看吧!我那时正在写水情汇报,就不在意地说,不就是在大桥上望水吗?你让他望去,反正他也快望到头了。舅妈从椅子上一下子把我拉起来,这次不一样,他都爬到桥栏杆上了。我赶紧随舅妈出了水文站。在枣林庄大桥上,我看到了大舅笔直地立在桥中间的栏杆上,消瘦的身体立成了一株风中芦苇。春天的阳光已经膨胀出干旱的气息,像夏天一样炎热。大舅那一头从年轻就花白的短发,在阳光下放射着炫目的光芒。他一动不动地望着远方,把自己望成了一尊神。桥上桥下站满了看热闹的人。我知道大舅的犟脾气。白洋淀水势浩大的年代,他辞了公职,从城里回到了老家。大舅说,他喜欢水乡的长堤烟柳,水月桃花;他喜欢淀里的苇绿荷红,鸟飞鱼跃;他还喜欢船上的渔歌互答,炊烟袅袅……大舅就傍水而居,一屋一船一妻,后又有一儿一女一孙。水乡成了大舅的栖息地。水成了大舅的魂儿。可是后来白洋淀说干就干了。水干了,鱼净了,鸟飞走了,荷花开败了,芦苇干枯成了麦苗。大舅的船就翻扣在了干裂的淀底。许多人都刨了芦苇,种上了玉米大豆和高粱。大舅却立在千里堤上,立在枣林庄大桥上,透过绿油油的庄稼地眺望远方。舅妈看着别人的收成眼馋得不行,整天不停地嘟囔,我看你别叫旺水,干脆叫望水得了!大舅摸摸一头花白的短发,瞪瞪眼说,望水就望水。望水有什么不好?好是好,可水终究没有望来。大舅不是老天爷,也不是龙王爷,更不能让黄河之水流到白洋淀来,可大舅能在白洋淀挖出水来。他请来了城里的打井队,在自家承包的苇田里挖了一口池塘,用井水养起了鱼。大舅对舅妈说,有水的时候粮食比鱼贵,没水的时候鱼比粮食贵,八月里卖了这一池塘鱼,就够咱儿子上大学的学费了。大舅和舅妈就整天守在鱼塘边,像守护着儿子一样。一天早上醒来,大舅却看见鱼塘里的鱼都浮了上来,而且还把白花花的肚皮翻给他和舅妈看。大舅很纳闷,心说这鱼也通人性,是不是想上岸和我说说话啊?等他用抄网捞上两条鱼一看,他惊叫一声,一下子就昏了过去。那是一池白花花的死鱼。还是舅妈心细,她沿着鱼塘转了一圈儿,发现在靠近一片玉米地的边缘,有一股污黄的水流进了鱼塘。顺流而上,舅妈穿过枯萎的玉米地,走了不远的一段路,就看见了堤坡上冒着黑烟的造纸厂。大舅一纸诉状把造纸厂告上了法庭。就是在等待判决的日子里,大舅望水的瘾头越来越大了,后来严重到多年不吃不喝,也不说话,不上家,一年四季没日没夜地围着白洋淀转悠。转悠累了,就定定地望着远方。望了西边望东边,望了天上望地下;望得日沉红影无,望得风定绿无波。舅妈就长叹一声,这老头子已经不是人了,他早就丢了魂儿了!只有我知道大舅的魂儿丢在了哪里。水利大学毕业以后,我分到了白洋淀枣林庄水文站。我开始一步一步走进我大舅的世界。我发现大舅也不是天天那么面无表情地瞎转悠,只要一提到水,甚至只要阴天下雨,大舅的魂儿就暂时回来了。在大舅丢魂儿的那些年里,白洋淀也时不时有过水,有的是上游水库放的,有的是从外地买来的,但终究没能找回往昔水天一色的浩渺。我把这水文信息在报给上级的同时,也报给大舅一份。大舅听完我的汇报,总是领导一样点点头,眼睛放射出仍然有魂儿的光芒。然后就来到他的船前,刷油漆。大舅刷完船,又刷自己。大舅就成了一个漆人。直到如今,水没有托起大舅翻扣在淀底的船,大舅也没能再度扯起白帆。他仍然痴迷在望水的境界里。不过今天,我想我能唤回大舅的魂儿。我挤过看热闹的人群,来到大舅的近前。我把手里的一份红头文件举过头顶,大声喊道,大舅,来水了,来水了,黄河水马上就要引来了!雄安新区建成以后,还要引来长江之水呢!水量入淀高程今年会达到7米呢!大舅没有回头,却说了话,我知道,那是我望来的天上之水。看,她已经来到我的船前了,我要去开船了!“咚”的一声,大舅从桥栏杆上跳了下来。桥上那株风中芦苇,又变成了活生生的男人。我知道,大舅的魂儿又回来了。(选自蔡楠《芦苇花开》,有删改)文本二舒晋瑜:小小说篇幅虽短,但是正因其短,很难藏拙。你在创作小小说上,有怎样的追求?蔡楠:我在小小说创作上有比较苛刻的追求。首先,我追求难度。不能仅仅满足于写出来,能发表,我想让小小说有更多的觉悟和广度。其次,我追求锐利。单一的角色、漫画式的、概括式的描述已很难再吸引读者的眼光。小小说不能太光滑,小小说要发出自己独特且尖锐的声音。第三,我追求陡峭。从头写到尾,一二三四五,甲乙丙丁戊,此处到彼处,固然是一种写法,从坦途到悬崖,从未实现、半实现到实现,从结果到原因之一种、两种甚或三种可能……这样会形成一种陡峭的峻拔的惊奇感和震撼力。舒晋瑜:荷花淀派文学主将韩映山称你是“荷花淀派”新传人。蔡楠:我的出生地离白洋淀不远,很早便与“荷花淀派”文学结缘。从课堂上学习孙犁先生的《荷花淀》开始,就喜欢上了这位语言的大师。……任何流派、任何艺术都是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创新开拓的。就像白洋淀的荷花,在新的土壤、新的水分、新的环境下,会开出姹紫嫣红、新颖别致的颜色来。(摘编自《师承荷花淀情系“水家乡”——访作家蔡楠》,原载《当代人》2017年06期)请从文本二蔡楠的创作观中,选择一个角度,谈谈文本一是如何体现其创作主张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老橡树的歌(韩)赵南柱时间应该足够通过人行道,可是出租车就开始减速,没等红灯亮起,就停在了等待线前。“想听首歌吗?”突然,年纪大概有60多岁的出租车司机拿起放在副驾驶位置的木吉他,开始演奏。“我的刑期已满,正要赶回家……”一首常听的歌。《老橡树上的黄丝带》,这是结束监狱生活回家的男人送给妻子的歌。他对妻子说,如果你还在等我回家,那么请在村口的老橡树上系一条黄丝带。我记得很久以前在杂志上读过。绿灯亮起,司机赶忙把吉他放回副驾驶位置,重新握起方向盘。“做歌手是我的梦想,以前还谱过曲,现在彻底放弃了。”“原来是这样啊。”我喝醉了,只是礼节性地回答。司机并不介意,继续说道:“我想唱歌,也有想见的人。如果您不喜欢听,请告诉我。”我偶尔会以大学生记者的身份在新闻网站上传文章,突然觉得弹吉他的出租车司机可以成为新闻主人公。在交叉路口,在人行道旁,我又听了几段,到达家门口的时候,我正式做了自我介绍,并且说我还想和他多聊会儿。司机有些尴尬,我决定不关里程表,问他想见的人是谁。“我那时很不像话,说要做音乐,一分钱也不给家里,还指手画脚……”很长时间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加入组合,前往音乐咖啡厅和活动现场唱歌,可是连零花钱都赚不够。也曾带着试音带找过多家唱片公司,最终也没有得到机会。他对通过媒人介绍认识的妻子没有丝毫感情。双胞胎女儿出生的瞬间,他还在和一起做音乐的人通宵喝酒,抱怨这个世界让他怀才不遇。即使如此,妻子也没有埋怨过他,而是独立抚养着两个女儿。直到现在,他也不知道妻子当时是怎样维持生计的。除了这些,他还出过轨。任何情况下都没发过牢骚的妻子,唯独这件事不肯放过他。闻味道,翻口袋,不让他换电话。他外出的时候,妻子悄悄尾随,带着两个女儿去音乐咖啡厅,从早到晚监视他。有一天,妻子和两个女儿突然失踪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也没和亲戚朋友联系。这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了。“现在我知道她们在哪儿。女儿们还是学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我也帮不上忙,怎么好意思主动联系她们呢?我盼着她们偶然坐上我的车,曾经在她们附近转来转去。我在孩子们的学校附近转来转去,一次也没遇到,可能她们不坐出租车。我应该去开公交车……”他搔着后脑勺,难为情地笑了。车费持续上涨,我说我想把歌听完。他又拿起吉他。我觉得他可能会不喜欢露出自己的脸,就主动要拍摄他弹奏的手和轮廓。“现在,整车的乘客都在欢呼。我无法相信我所看到的。我要回家。”唱到“老橡树上挂满了上百条黄丝带”的时候,他的眼角含着泪水。我也有点儿感动。付他的车费比平时高出3万韩元。报道反响不错,还上了门户网站的主页。大部分评论都说自己重新思考了家庭的意义,或者希望得到妻子的谅解,希望妻子幸福。几家电视台想要采访出租车司机,可我并不知道司机的联系方式。故事似乎就在余韵中结束了。傍晚时分,有人留言说见过弹吉他的出租车司机——前面的头发已经花白的出租车司机,副驾驶位置上放着木吉他,每次等信号灯时都会弹唱经典老歌。不过每段留言提到的故事都不相同:为了寻找因为父母反对而分手的初恋,为了寻找离家出走的儿子,为了寻找贫穷而从小被人领养的小弟弟……有人像我一样,为了把歌听完而多付车费,有的只是想帮助他而随手给他些钱,更多的人不肯收他找回的零钱。反对留言和抗议电话接踵而至,最后不得不发文道歉,撤回原来的报道。我感到气愤而羞耻!我给留言的网友发邮件,向私人出租车工会咨询,辗转出租车停车场四处打听,还是没能找到他。当时为什么没想到记下他的车牌号呢?现在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可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些流传于世间的众多新奇的,令人惋惜、流泪的故事,不论真假,我们总被忏悔者的真诚所打动。但又有谁在忏悔者背后蜷缩着,无辜地承受着更多的伤痛?我讨厌自己的疏忽和无情。从那之后,我再没有写过报道,仍然在寻找那夜的出租车司机。(节选自中信出版社《她的名字是》,有删改)文本二:我的刑期已满/正要赶回家/我必须知道有哪些东西还属于我/若你收到了我的信/告诉你我将重获自由/那么,你知道该怎么做/如果你还要我的话/在老橡树上系条黄丝带/漫长的三年过去了/你还要我吗/如果我看见老橡树上没有系黄丝带的话/我会留在巴士上/忘了我俩的过去/责怪我自己/如果我看见老橡树上没有系黄丝带的话/司机先生/请帮我看一下/因为我无法承受即将看到的/我其实仍在监牢/只有吾爱握有钥匙/我需要的仅是黄丝带/即可将我释放/我已写信告诉过她/现在/整车的乘客都在欢呼/我无法相信我所看到的/我要回家/老橡树上挂满了上百条黄丝带!请根据你对文本二歌词的理解,谈谈文本一中引用歌词的作用。【模拟提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文本一∶大歌星严歌苓胡同第五家,十号,住着三兄弟,最小的叫郑小三儿。整条胡同的街坊都拿他来发牢骚∶“当今什么人能发?郑小三儿那号玩艺儿!”两个月前,天刚热那阵,郑小三儿的铺里进来个女孩。“有商务印书馆刚出的音乐辞典吗?”女孩问,胸口上别着一个校徽。她一看书后的标价就说∶“高价呀?!”郑小三儿说∶“不高价我挣谁的钱?”“你挣了我的饭钱!下月我伙食费都没了!”她说。然后她开始掏钱:连个钱包也没有,左一把右一把地掏了一台面的钥匙、硬币。他拈出其中的六张十元钞票。“还差一半。”他说。“你明儿来买,保证给您留着。”见她要抵押自己的手表,郑小三儿诚恳地说。“这表不好,不过表带特值钱!”她说。“你拿去吧。”她便拿去了,连六十块钱也没付。他说他不愿搜刮得她一个子儿也不剩;既然卖不了他理想的价钱,他宁可一分钱也不卖。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女孩又来了。一来就把一张票拍在郑小三儿面前∶“全世界最有名的歌星!唱得棒极了!……你这儿放的是什么呀?母猫叫!”郑小三儿心里一股热乎∶她来请我看戏!他一嘴油腔滑调全没了,半天才问她道∶“你买的?”“买?这可买不着!他在北京一共演五场,全是义演!票半年前就卖完了!现在黑市上;一张票值五十块美金!……”他不信她的话。但他说他知道。对这类事的知与无知象征着档次。这女孩既来邀他看戏,证明她没把他看得太低,他不能辜负她的抬举。剧场门口早就没地方停车了,郑小三儿只好把他的奥迪停在五百米之外。刚出车门,两个男人上来问∶“您有富裕票吗?”一看就知道他俩不是看戏的。他想,原来那女大学生说的是真话∶这票真有赚头。在他走神的几秒钟里,两个男人相互咬,已把价钱咬到了“二百!”“二百二!”郑小三儿走到剧场台阶下面,已经有不下十人问过他“有富裕票吗?”一个少年从一群外国人中钻出来,显然刚刚成功地敲到一笔,兴奋得两眼贼亮。他一把逮住少年,问∶“卖了多少?”“一百!”他心里突然一阵痛苦。像是一头猎犬被禁制而不能扑向猎物,那种对天性背叛的痛苦。还有五个台阶,就是那扇门——金的框,晶亮的大玻璃。里面像个殿堂,大理石的地、吊灯闪烁的天。先进去的人们都表情隆重、穿着隆重地聚在那儿,像是等待皇室接见。一个学者样的洋老头靠近了郑小三儿。“有富裕票么?"他用中文问道,”“我的妻子有票,我没有。一百块,怎么样?美金!”郑小三儿飞快地换算∶一百块几乎顶上了他一天的销售额。不过他还是摇头,向那扇宫殿一样的大门走去。老头看出他的动心,两步跨在他面前。台阶下的人群早已留神到这里的苗头。他们很快包围上来。郑小三儿觉得自己现在就是个大明星,一招一式,一个眨眼,一个微笑,都牵动这群人的神志。“一百九!……”一个号啕般的声音重复道∶“一百九!”号响渐渐变成了赌咒,最后变成了定音鼓一般自信而沉着地宣布∶“一百九。”郑小三儿却仍感到他还没榨干他们,还是对他们太手软。幕前曲轰响起来。那个被人群弃下良久的老学者这时走到郑小三儿面前,又红又大的鼻子上是油亮亮的汗。他低声却不容置疑地说∶“两百!”“两百。”老头知道再不会有人跟他拼,他掏出两张钞票。音乐变得柔和,充满诱惑。他今晚为看这场歌剧兴奋得忘了吃饭。他还生怕吃了面条的肚皮把“皮尔卡丹”西服绷走了形。他这几个星期来一直等着的——心诚意笃等着的绝不是到这宫殿的大门口,出卖他进入宫殿的权力。啊,绝不是的!那些坐在宫殿内的人或许比他更短缺这两百美金。女大学生完全可以拿这张票换取下月的——下面半年的伙食费。他来,是为了走进那扇大门。他突然意识到那女大学生和他之间荒唐的尊卑关系,原来是这扇大门所做的分野。这是张很昂贵的进入许可。既然这样昂贵,我为什么要把它给你,你们?!……音乐声拉开了红丝绒的大幕,他生平第一次走进如此的辉煌和庄严之中。大歌星在唱出最著名的那段高音时,郑小三儿睡着了。直到一群大学生在演员谢幕时叫喊∶“WeLoveYou,PAVAROTTI!老帕!……”郑小三儿还没醒。郑小三儿在空调中,在音乐歌声伴奏中,睡了多年来最踏实的一觉。(有删改)文本二∶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讲故事,而故事的好坏主要是由故事的情节决定的。严歌苓在《主流与边缘》中曾写道∶"我总想给读者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好听的故事该有精彩的情节,有出其不意的发展,一个意外接一个意外,最主要的是通过所有的冲突,一个个人物活起来了,读者们与这些人物渐渐相处得难舍难分,因他们产生了爱、憎、怜、恶。"—-—王莉《严歌苓小说艺术研究》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街坊邻居都拿郑小三儿发财来发牢骚,借此影射社会上有许多人像郑小三儿一样,有着追求金钱的强烈欲望。B.文中女学生为了买到商务印书馆的音乐词典,钱不够的时候甚至想要将手表抵押给郑小三儿,可见女孩对音乐的热爱。C.当一群人围着郑小三儿飚价时,郑小三儿觉得自己像大明星,透露出其向往成为明星,能够引人注目,牵人心神。D.小说将郑小三儿在“卖票”和“不卖票”之间挣扎的情绪表达得非常饱满,很有张力,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回味无穷。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郑小三儿开“奥迪”、穿“皮尔卡丹”等日常细节,表现了他想要通过炫富来赢得别人尊重的心理。B.郑小三儿看到少年成功敲到一笔时突然感到“一阵痛苦”,此处凸显出郑小三儿追逐金钱的天性受到压抑时的心理状态。C.“幕前曲轰想起来”“音乐变得柔和”“音乐声拉开了红丝绒的大幕”,都是通过对音乐的直接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D.“我为什么要把它给你,你们?!……”句末连用三种标点,表现出郑小三儿在卑下与崇高中挣扎后的心灵突围。3.文章结尾郑小三儿“在音乐歌声伴奏中,睡了多年来最踏实的一觉”,请简要分析其原因。4.文本二中,严歌苓指出要让“读者们与这些人物渐渐相处得难舍难分”,小说《大歌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文本一:徙(节选)汪曾祺先生名鹏,字北溟,三十后,以字行。家世业儒,少孤。尝受业于邑中名士谈甓渔,为谈先生之高足。恰好沈石君因和厅里一个科长意见不合,愤而辞职,回家闲居,正在四处写信,托人找事,地方上人挽他出山来长初中。沈石君再三推辞,禁不住不断有人踵门劝说,也就答应了。他只提出一个条件:所有教员,由他决定。教育局长沉吟了一会,说:“可以。”沈石君是想有一番作为的。他自然要考虑各种关系,也明知局长的口袋里装了几个人,想往初中里塞,不得不适当照顾,但是几门主要课程的教员绝对不能迁就。国文教员,他聘了高北溟。许多人都感到意外。高先生自然欣然同意。他谈了一些他对教学的想法。沈石君认为很有道理。高先生要求“随班走”。教一班学生,从初一教到初三,一直到送他们毕业,考上高中。他说别人教过的学生让他来教,如垦生荒,重头来起,事倍功半。教书教人,要了解学生,知己知彼。不管学生的程度,照本宣科,是为瞎教。学生已经懂得的,再来教他,是白费;暂时不能接受的,勉强教他,是徒劳。他要看着、守着他的学生,看到他是不是一月有一月的进步,一年有一年的进步。如同注水入瓶,随时知其深浅。他说当初谈老先生就是这样教他的。他要求在部定课本之外,自选教材。他说教的是书,教书的是高北溟。“只有我自己熟读,真懂,我所喜爱的文章,我自己为之感动过的,我才讲得好。”他强调教材要有一定的系统性,要有重点。他也讲《苛政猛于虎》《晏子使楚》《项羽本纪》《出师表》《陈情表》、韩、柳、欧、苏。集中地讲的是白居易、归有光、郑板桥。最后一学期讲的是朱自清的《背影》、都德的《磨坊文札》。他好像特别喜欢归有光的文章。一个学期内把《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都讲了。他要把课堂讲授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课上讲了《卖炭翁》《新丰折臂翁》,同时把白居易的新乐府全部印发给学生。讲了一篇《潍县署中寄弟墨》,把郑板桥的几封主要的家书、道情和一些题画的诗也都印发下去。学生看了,很有兴趣。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初中国文教员中极为少见。他选的文章看来有一个标准:有感慨,有性情,平易自然。这些文章有一个贯穿性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人道主义。他非常重视作文。他说学国文的最终的目的,是把文章写通。学生作文他先眉批一道,指出好处和不好处,发下去由学生自己改一遍,或同学间互相改;交上来,他再改一遍,加总批,再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誊一遍,留起来;要学生随时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文章。他说,作文要如使船,撑一篙是一篙,作一篇是一篇。不能像驴转磨,走了三年,只在磨道里转。为了帮助学生将来升学,他还自编了三种辅助教材。一年级是《字形音义辨》,二年级是《成语运用》,三年级是《国学常识》。在县立初中读了三年的学生,大部分文字清通,知识丰富,他们在考高中,甚至日后在考大学时,国文分数都比较高,是高先生给他们打下的底子。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欣赏文学——高先生讲过的文章的若干片段,许多学生过了三十年还背得;他们接受了高先生通过那些选文所传播的思想——人道主义,影响到他们一生的立身为人。呜呼,先生之泽远矣!教室里响起了高唱校歌的声音。校歌由高北溟先生作词。玻璃一样脆亮的童声高唱着。瓦片和树叶都在唱。高先生的家也搬了。搬到老屋对面的一条巷子里。高先生用历年的积蓄,买了一所小小的四合院。房屋虽也旧了,但间架砖木都还结实。天井里花木扶疏,苔痕上阶,草色入帘:很是幽静。(有删改)文本二:我的初中(节选)汪曾祺初一、初二国文是高北溟先生教的。他的教学法大体如我在小说《徙》中所写的那样。有些细节是虚构的,如小说中写高先生编过一本《字形音义辨》,实际上他没有编过这样一本书,他只是让学生每周抄写一篇《字辨》上的字。但他编过一些字形的歌诀,如:“戌横、戍点、戊中空。”他讲书前都要朗读一遍。有时从高先生朗读的顿挫中学生就能体会到文义。“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他讲书,话不多,简明扼要。如讲《训俭示康》:“……‘厅事前仪容旋马’,闭目一想,就知道房屋有多狭小了。”这使我受到很大启发,对写小说有好处。小说的描述要使读者有具体的印象。如果记录厅事的尺寸,即无意义。高先生教书很严,学生背不出来,是要打手心的。我的堂弟汪曾炜挨过多次打。因为他小时极其顽皮,不用功。曾炜后来发愤读书,现在是著名的心脏外科专家了。我的同班同学刘子平后来在高邮中学教书,和高先生是同事了,曾问过高先生:“你从前为什么对我们那么严?”高先生叹了一口气,说:“我现在想想,真也不必。”5.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运用比喻手法,将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比作注水入瓶,又将作文比作使船,取譬自然贴切,生动形象。B.高先生能自选教材,选文有标准,重视课外阅读,这些都体现出他的国文功底和对国文教育的独特见解。C.受其熏陶、教育的学生大多会写文章,能欣赏文学,为人正直仁爱,这些都表现了高先生的育人之功。D.高先生的庭院台阶上有苔藓,帘外生碧草,可见门可罗雀,人迹稀少,说明他性情孤傲,很少与人来往。6.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苛政猛于虎”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通过捕蛇者的经历充分反映了这一现象。B.《项羽本纪》选自《汉书》,其中“鸿门宴”选段记叙了项羽和刘邦在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C.《项脊轩志》是宋代作家归有光的代表作,文章撷取日常琐事,通过细节描写抒情言志,情思深沉,“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D.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写过很多讽喻诗,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也是古文运动的纲领。7.文本一中说:“玻璃一样脆亮的童声高唱着。瓦片和树叶都在唱。”请对这两句话加以简要赏析。8.请结合文本二,概括汪曾祺在文本一中虚构细节的作用以及从高北溟教学中得到的小说创作的启发。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考点48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文本对照研读【命题趋势】文本对照研读类试题是近几年经常考核的题目,多以主观探究的方式出现,有一定的难度,要强化训练。【真题再现】一、【2021年新高考2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放猖废名故乡到处有五猖庙,其规模比土地庙还要小得多,土地庙好比是一乘轿子,与之相比五猖庙则等于一个火柴匣子而已。猖神一共有五个,大约都是士兵阶级,在春秋佳日,常把他们放出去“猖”一下,所以驱疫也。“猖”的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故做母亲的见了自己的孩子应归家时未归家,归家了乃责备他道:“你在哪里‘猖’了回来呢?”猖神例以壮丁扮之,都是自愿的。有时又由小孩子扮之,这便等于额外兵,是父母替他许愿,当了猖兵便可以没有灾难,身体健康。我当时非常羡慕这种小猖兵,心想我家大人何以不让我也来做一个呢?猖兵赤膊,着黄布背心,这算是制服,公备的。另外,谁做猖谁自己得去借一件女裤穿着,而且必须是红的。装束好了以后,再来“打脸”。打脸即是画花脸,这是我最感兴趣的,看着他们打脸,羡慕已极,其中有小猖兵,更觉得天下只有他们有地位了,可以自豪了,像我这天生的,本来如此的脸面,算什么呢?打脸之后,再来“练猖”,即由道士率领着在神前画符念咒,然后便是猖神了,他们再没有人间的自由,即是不准他们说话,一说话便要肚子痛的。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人间的自由本来莫过于说话,而现在不准他们说话,没比这个更显得他们已经是神了,他们不说话,他们已经同我们隔得很远,他们显得是神,我们是人是小孩子,我们可以淘气,可以嬉笑着逗他们,逗得他们说话,而一看他们是花脸,这其间便无可奈何似的,我们只有退避三舍了,我们简直已经不认得他们。何况他们这时手上已经拿着叉,拿着叉郎当郎当的响,真是天兵天将的模样了。说到叉,是我小时最喜欢的武器,叉上串有几个铁轮,拿着把柄一上一下郎当着,那个声音把小孩子的什么话都说出了,便是小孩子的欢喜,我最不会做手工,我记得我曾做过叉,以吃饭的筷子做把柄,其不讲究可知,然而是我的创作了。我的叉的铁轮是在城一个高坡上(我家住在城里)拾得的洋铁屑片剪成的。在练猖一幕之后,才是名副其实放猖,即由一个凡人拿了一面大锣敲着,在前面率领着,拼命地跑着,五猖在后面跟着拼命地跑着,沿家逐户地跑着,每家都得升堂入室,被爆竹欢迎着,跑进去,又跑来,不大的工夫在乡一村在城一门家家跑遍了。我则跟在后面喝彩。放猖的时间总在午后,到了夜间则是“游猖”,这时不是跑,是抬出神来,由五猖护着,沿村或沿街巡视一遍,灯烛辉煌,打锣打鼓还要吹喇叭,我的心里却寂寞之至,正如过年到了元夜的寂寞,因为游猖接着就是“收猖”了,今年的已经完了。到了第二天,遇见昨日的猖兵时,我每每把他从头至脚打量一番,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他的奇迹都到哪里去了呢?尤其是看着他说话,他说话的语言太是贫穷了,还不如不说话。(有删改)文本二:莫须有先生教国语废名莫须有先生教国语,第一要学生知道写什么,第二要怎么写,说起来是两件事,其实是一件,只要你知道写什么,你自然知道怎么写。要小孩子知道写什么,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自己是小孩子,你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你便能引得他们写什么了。莫须有先生在金家寨小学教国语,有一回出一个“荷花”的作文题,因为他小时喜欢乡下塘里的荷花、荷叶、藕。凡属小孩子都应该喜欢,而且曾经有李笠翁关于这个题目写了一篇很好的散文,莫须有先生自己的文章还近于诗,诗则有时强人之所不能,若李笠翁的《芙蕖》能说到荷叶的用处,是训练小孩子作文的好例子。荷叶还可以拿到杂货店里去包东西。莫须有先生出了荷花这个题目,心里便有一种预期,不知有学生能从荷塘说到杂货店否?结果没有,莫须有先生颇寂寞,有一学生之所作,篇幅甚短,极饶意趣,他说清早起来看见荷塘里荷叶上有一小青蛙,青蛙蹲在荷叶上动也不动一动,“像羲皇时代的老百姓”,莫须有先生很佩服他的写实。民间有“放猖”“送油”的风俗,莫须有先生小时顶喜欢看“放猖”,看“送油”,现在在乡下住着,这些事情真是“乐与数晨夕”了,颇想记录下来,却是少暇,因之拿来出题给学生作文,看他们能写生否,他们能将“放猖”“送油”写在纸上,国语教育可算成功了。作这两个题目的学生很多,但都不能写得清楚明白,令异乡人读之如身临其境、一目了然。可见文字非易事,单是知道写什么也还是不行的。小孩子都喜欢“放猖”,喜欢“送油”,然而他们写不出,他们的文字等于做手势而已。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已经重来大学执教了,莫须有先生又开始有闲作文章,乃居然写了一篇《放猖》,此事令他很愉快,好像是一种补过的快乐。(节选自《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有删改)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答案】鬼神祭祀之事在成年人眼中是郑重、严肃,不可亵渎的,作者却将“放猖”习俗置于童真未泯、稚气天真的孩子的眼底,用儿童一样纯真而敏感的眼睛来观察,用儿童非理性的直觉来体验。(1)觉得“放猖”的猖兵很神奇,内心羡慕;(2)“放猖”的习俗简直就是一场快乐的闹剧;(3)“放猖”后要面对热闹后的寂寞;(4)再见昨日的猖兵时有偶像破灭之感。【解析】作者用儿童的视角来写鬼神祭祀之事,用儿童一样纯真而敏感的眼睛来观察,用儿童非理性的直觉来体验。(1)内心羡慕:“有时又由小孩子扮之……我当时非常羡慕这种小猖兵,心想我家大人何以不让我也来做一个呢?”“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人间的自由本来莫过于说话,而现在不准他们说话,没比这个更显得他们已经是神了”“我们简直已经不认得他们。何况他们这时手上已经拿着叉,拿着叉郎当郎当的响,真是天兵天将的模样了”“五猖在后面跟着拼命地跑着……我则跟在后面喝彩”作者记述“放猖”这一习俗时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童真的视角来看待和感知,写出孩子对猖兵的极大兴趣以及内心的羡慕之情。(2)快乐的闹剧:“谁做猖谁自己得去借一件女裤穿着,而且必须是红的”“他们再没有人间的自由,即是不准他们说话,一说话便要肚子痛的。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沿家逐户地跑着,每家都得升堂入室,被爆竹欢迎着,跑进去,又跑来,不大的工夫在乡一村在城一门家家跑遍了。我则跟在后面喝彩”原本严肃、庄重的习俗用孩子的视角来看,简直是一出闹剧,因为孩子感兴趣的地方总是充满了欢快的气氛。(3)热闹后的寂寞:“放猖的时间总在午后,到了夜间则是‘游猖’……我的心里却寂寞之至,正如过年到了元夜的寂寞,因为游猖接着就是‘收猖’了,今年的已经完了”“放猖”是一年一度进行的,对孩子而言,热闹的闹剧之后自然是寂寞的。(4)偶像的破灭:“到了第二天,遇见昨日的猖兵时,我每每把他从头至脚打量一番,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他的奇迹都到哪里去了呢?尤其是看着他说话,他说话的语言太是贫穷了,还不如不说话”原本神奇的猖兵在放猖后回归生活的本色,在孩子眼里没有了光泽和神奇,就像自己的偶像梦破灭了一样。【考点详解】文本对照研读类试题一般要求先概括,概括正确是得分的前提,然后结合概括出的内容分析在另一文本中找到相应的例证评价分析即可。【对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望水蔡楠舅妈风风火火地跑进了水文站,气喘吁吁地对我说,你大舅的老毛病又犯了,你快去看看吧!我那时正在写水情汇报,就不在意地说,不就是在大桥上望水吗?你让他望去,反正他也快望到头了。舅妈从椅子上一下子把我拉起来,这次不一样,他都爬到桥栏杆上了。我赶紧随舅妈出了水文站。在枣林庄大桥上,我看到了大舅笔直地立在桥中间的栏杆上,消瘦的身体立成了一株风中芦苇。春天的阳光已经膨胀出干旱的气息,像夏天一样炎热。大舅那一头从年轻就花白的短发,在阳光下放射着炫目的光芒。他一动不动地望着远方,把自己望成了一尊神。桥上桥下站满了看热闹的人。我知道大舅的犟脾气。白洋淀水势浩大的年代,他辞了公职,从城里回到了老家。大舅说,他喜欢水乡的长堤烟柳,水月桃花;他喜欢淀里的苇绿荷红,鸟飞鱼跃;他还喜欢船上的渔歌互答,炊烟袅袅……大舅就傍水而居,一屋一船一妻,后又有一儿一女一孙。水乡成了大舅的栖息地。水成了大舅的魂儿。可是后来白洋淀说干就干了。水干了,鱼净了,鸟飞走了,荷花开败了,芦苇干枯成了麦苗。大舅的船就翻扣在了干裂的淀底。许多人都刨了芦苇,种上了玉米大豆和高粱。大舅却立在千里堤上,立在枣林庄大桥上,透过绿油油的庄稼地眺望远方。舅妈看着别人的收成眼馋得不行,整天不停地嘟囔,我看你别叫旺水,干脆叫望水得了!大舅摸摸一头花白的短发,瞪瞪眼说,望水就望水。望水有什么不好?好是好,可水终究没有望来。大舅不是老天爷,也不是龙王爷,更不能让黄河之水流到白洋淀来,可大舅能在白洋淀挖出水来。他请来了城里的打井队,在自家承包的苇田里挖了一口池塘,用井水养起了鱼。大舅对舅妈说,有水的时候粮食比鱼贵,没水的时候鱼比粮食贵,八月里卖了这一池塘鱼,就够咱儿子上大学的学费了。大舅和舅妈就整天守在鱼塘边,像守护着儿子一样。一天早上醒来,大舅却看见鱼塘里的鱼都浮了上来,而且还把白花花的肚皮翻给他和舅妈看。大舅很纳闷,心说这鱼也通人性,是不是想上岸和我说说话啊?等他用抄网捞上两条鱼一看,他惊叫一声,一下子就昏了过去。那是一池白花花的死鱼。还是舅妈心细,她沿着鱼塘转了一圈儿,发现在靠近一片玉米地的边缘,有一股污黄的水流进了鱼塘。顺流而上,舅妈穿过枯萎的玉米地,走了不远的一段路,就看见了堤坡上冒着黑烟的造纸厂。大舅一纸诉状把造纸厂告上了法庭。就是在等待判决的日子里,大舅望水的瘾头越来越大了,后来严重到多年不吃不喝,也不说话,不上家,一年四季没日没夜地围着白洋淀转悠。转悠累了,就定定地望着远方。望了西边望东边,望了天上望地下;望得日沉红影无,望得风定绿无波。舅妈就长叹一声,这老头子已经不是人了,他早就丢了魂儿了!只有我知道大舅的魂儿丢在了哪里。水利大学毕业以后,我分到了白洋淀枣林庄水文站。我开始一步一步走进我大舅的世界。我发现大舅也不是天天那么面无表情地瞎转悠,只要一提到水,甚至只要阴天下雨,大舅的魂儿就暂时回来了。在大舅丢魂儿的那些年里,白洋淀也时不时有过水,有的是上游水库放的,有的是从外地买来的,但终究没能找回往昔水天一色的浩渺。我把这水文信息在报给上级的同时,也报给大舅一份。大舅听完我的汇报,总是领导一样点点头,眼睛放射出仍然有魂儿的光芒。然后就来到他的船前,刷油漆。大舅刷完船,又刷自己。大舅就成了一个漆人。直到如今,水没有托起大舅翻扣在淀底的船,大舅也没能再度扯起白帆。他仍然痴迷在望水的境界里。不过今天,我想我能唤回大舅的魂儿。我挤过看热闹的人群,来到大舅的近前。我把手里的一份红头文件举过头顶,大声喊道,大舅,来水了,来水了,黄河水马上就要引来了!雄安新区建成以后,还要引来长江之水呢!水量入淀高程今年会达到7米呢!大舅没有回头,却说了话,我知道,那是我望来的天上之水。看,她已经来到我的船前了,我要去开船了!“咚”的一声,大舅从桥栏杆上跳了下来。桥上那株风中芦苇,又变成了活生生的男人。我知道,大舅的魂儿又回来了。(选自蔡楠《芦苇花开》,有删改)文本二舒晋瑜:小小说篇幅虽短,但是正因其短,很难藏拙。你在创作小小说上,有怎样的追求?蔡楠:我在小小说创作上有比较苛刻的追求。首先,我追求难度。不能仅仅满足于写出来,能发表,我想让小小说有更多的觉悟和广度。其次,我追求锐利。单一的角色、漫画式的、概括式的描述已很难再吸引读者的眼光。小小说不能太光滑,小小说要发出自己独特且尖锐的声音。第三,我追求陡峭。从头写到尾,一二三四五,甲乙丙丁戊,此处到彼处,固然是一种写法,从坦途到悬崖,从未实现、半实现到实现,从结果到原因之一种、两种甚或三种可能……这样会形成一种陡峭的峻拔的惊奇感和震撼力。舒晋瑜:荷花淀派文学主将韩映山称你是“荷花淀派”新传人。蔡楠:我的出生地离白洋淀不远,很早便与“荷花淀派”文学结缘。从课堂上学习孙犁先生的《荷花淀》开始,就喜欢上了这位语言的大师。……任何流派、任何艺术都是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创新开拓的。就像白洋淀的荷花,在新的土壤、新的水分、新的环境下,会开出姹紫嫣红、新颖别致的颜色来。(摘编自《师承荷花淀情系“水家乡”——访作家蔡楠》,原载《当代人》2017年06期)请从文本二蔡楠的创作观中,选择一个角度,谈谈文本一是如何体现其创作主张的。【答案】示例:小小说应有更多的觉悟和广度。(1)文本一选择了“大舅”这样一个普通的白洋淀农民,写了他“望水”这样一件“小事”,但却反映了“生态环境”这样的大主题;(2)文章描写了当年白洋淀生态环境的美好,也写了现在白洋淀的水干涸后的现状,同时还写了造纸厂污水排放等情节,引发人们对于生态环境变差的原因的思考和关注,既有广度又有深度;(3)文本一还通过引黄河水、长江水等描写,促使人们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关注未来生态环境改善的问题,表现出更高的觉悟。【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的写作手法及特色的能力。考生首先要从文本二中概括出蔡楠的创作观。文本二写到“首先,我追求难度。不能仅仅满足于写出来,能发表,我想让小小说有更多的觉悟和广度”“其次,我追求锐利……小小说不能太光滑,小小说要发出自己独特且尖锐的声音”“第三,我追求陡峭……从坦途到悬崖,从未实现、半实现到实现,从结果到原因之一种、两种甚或三种可能……这样会形成一种陡峭的峻拔的惊奇感和震撼力”。从中可以概括出蔡楠的创作观:小小说应有更多的觉悟和广度,小小说要敢于反映现实,揭露现实中不美好的一面,小小说的写法要多样化,不要平铺直叙,要写出多种可能。然后从中选择一种观点,结合文本一来分析。比如,选择“小小说应有更多的觉悟和广度”,考生要抓住“广度”和“觉悟”两个词来分析文本一。“广度”指文章描写的内容丰富。关于白洋淀,文章描写了其生态环境好的时候的美景,“他喜欢水乡的长堤烟柳,水月桃花;他喜欢淀里的苇绿荷红,鸟飞鱼跃;他还喜欢船上的渔歌互答,炊烟袅袅……”;也描写了白洋淀的水干涸后的情景,“水干了,鱼净了,鸟飞走了,荷花开败了,芦苇干枯成了麦苗”;还描写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还是舅妈心细,她沿着鱼塘转了一圈儿,发现在靠近一片玉米地的边缘,有一股污黄的水流进了鱼塘。顺流而上,舅妈穿过枯萎的玉米地,走了不远的一段路,就看见了堤坡上冒着黑烟的造纸厂”。文章所写内容既有白洋淀的过去,也有白洋淀的现在,还有白洋淀的未来,引发人们对于生态环境变差的原因的思考和关注,内涵丰富;其次,“觉悟”就是“深度”,即思想认识的深层次。比如文章描写白洋淀的水干了,写到“许多人都刨了芦苇,种上了玉米大豆和高粱”,这说明人们的生态意识还不到位,不知道保护生态环境;还有文章结尾写“来水了,来水了,黄河水马上就要引来了!雄安新区建成以后,还要引来长江之水呢!”,这其实是给出了解决白洋淀缺水的一种办法和思路,引导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作者关注未来生态环境改善的问题,表现出更高的觉悟。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老橡树的歌(韩)赵南柱时间应该足够通过人行道,可是出租车就开始减速,没等红灯亮起,就停在了等待线前。“想听首歌吗?”突然,年纪大概有60多岁的出租车司机拿起放在副驾驶位置的木吉他,开始演奏。“我的刑期已满,正要赶回家……”一首常听的歌。《老橡树上的黄丝带》,这是结束监狱生活回家的男人送给妻子的歌。他对妻子说,如果你还在等我回家,那么请在村口的老橡树上系一条黄丝带。我记得很久以前在杂志上读过。绿灯亮起,司机赶忙把吉他放回副驾驶位置,重新握起方向盘。“做歌手是我的梦想,以前还谱过曲,现在彻底放弃了。”“原来是这样啊。”我喝醉了,只是礼节性地回答。司机并不介意,继续说道:“我想唱歌,也有想见的人。如果您不喜欢听,请告诉我。”我偶尔会以大学生记者的身份在新闻网站上传文章,突然觉得弹吉他的出租车司机可以成为新闻主人公。在交叉路口,在人行道旁,我又听了几段,到达家门口的时候,我正式做了自我介绍,并且说我还想和他多聊会儿。司机有些尴尬,我决定不关里程表,问他想见的人是谁。“我那时很不像话,说要做音乐,一分钱也不给家里,还指手画脚……”很长时间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加入组合,前往音乐咖啡厅和活动现场唱歌,可是连零花钱都赚不够。也曾带着试音带找过多家唱片公司,最终也没有得到机会。他对通过媒人介绍认识的妻子没有丝毫感情。双胞胎女儿出生的瞬间,他还在和一起做音乐的人通宵喝酒,抱怨这个世界让他怀才不遇。即使如此,妻子也没有埋怨过他,而是独立抚养着两个女儿。直到现在,他也不知道妻子当时是怎样维持生计的。除了这些,他还出过轨。任何情况下都没发过牢骚的妻子,唯独这件事不肯放过他。闻味道,翻口袋,不让他换电话。他外出的时候,妻子悄悄尾随,带着两个女儿去音乐咖啡厅,从早到晚监视他。有一天,妻子和两个女儿突然失踪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也没和亲戚朋友联系。这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了。“现在我知道她们在哪儿。女儿们还是学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我也帮不上忙,怎么好意思主动联系她们呢?我盼着她们偶然坐上我的车,曾经在她们附近转来转去。我在孩子们的学校附近转来转去,一次也没遇到,可能她们不坐出租车。我应该去开公交车……”他搔着后脑勺,难为情地笑了。车费持续上涨,我说我想把歌听完。他又拿起吉他。我觉得他可能会不喜欢露出自己的脸,就主动要拍摄他弹奏的手和轮廓。“现在,整车的乘客都在欢呼。我无法相信我所看到的。我要回家。”唱到“老橡树上挂满了上百条黄丝带”的时候,他的眼角含着泪水。我也有点儿感动。付他的车费比平时高出3万韩元。报道反响不错,还上了门户网站的主页。大部分评论都说自己重新思考了家庭的意义,或者希望得到妻子的谅解,希望妻子幸福。几家电视台想要采访出租车司机,可我并不知道司机的联系方式。故事似乎就在余韵中结束了。傍晚时分,有人留言说见过弹吉他的出租车司机——前面的头发已经花白的出租车司机,副驾驶位置上放着木吉他,每次等信号灯时都会弹唱经典老歌。不过每段留言提到的故事都不相同:为了寻找因为父母反对而分手的初恋,为了寻找离家出走的儿子,为了寻找贫穷而从小被人领养的小弟弟……有人像我一样,为了把歌听完而多付车费,有的只是想帮助他而随手给他些钱,更多的人不肯收他找回的零钱。反对留言和抗议电话接踵而至,最后不得不发文道歉,撤回原来的报道。我感到气愤而羞耻!我给留言的网友发邮件,向私人出租车工会咨询,辗转出租车停车场四处打听,还是没能找到他。当时为什么没想到记下他的车牌号呢?现在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可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些流传于世间的众多新奇的,令人惋惜、流泪的故事,不论真假,我们总被忏悔者的真诚所打动。但又有谁在忏悔者背后蜷缩着,无辜地承受着更多的伤痛?我讨厌自己的疏忽和无情。从那之后,我再没有写过报道,仍然在寻找那夜的出租车司机。(节选自中信出版社《她的名字是》,有删改)文本二:我的刑期已满/正要赶回家/我必须知道有哪些东西还属于我/若你收到了我的信/告诉你我将重获自由/那么,你知道该怎么做/如果你还要我的话/在老橡树上系条黄丝带/漫长的三年过去了/你还要我吗/如果我看见老橡树上没有系黄丝带的话/我会留在巴士上/忘了我俩的过去/责怪我自己/如果我看见老橡树上没有系黄丝带的话/司机先生/请帮我看一下/因为我无法承受即将看到的/我其实仍在监牢/只有吾爱握有钥匙/我需要的仅是黄丝带/即可将我释放/我已写信告诉过她/现在/整车的乘客都在欢呼/我无法相信我所看到的/我要回家/老橡树上挂满了上百条黄丝带!请根据你对文本二歌词的理解,谈谈文本一中引用歌词的作用。【答案】①推动情节发展,歌曲背景故事为后文我受到触动、司机形象的反转等情节做铺垫。②表现人物形象,司机把曲中浪子与生活中的追梦者的曲折人生都演绎得淋漓尽致,体现了他的音乐才华和行骗时的精明。③暗示主题意蕴,歌曲引发“我”关于家庭关系、对“无辜的人承受着更多的伤痛”的思考。【分析】唱到“老橡树上挂满了上百条黄丝带”的时候,他的眼角含着泪水。我也有点儿感动。付他的车费比平时高出3万韩元。反对留言和抗议电话接踵而至,最后不得不发文道歉,撤回原来的报道。引用歌词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歌曲背景故事为后文我受到触动、司机形象的反转等情节做铺垫。头发已经花白的出租车司机,副驾驶位置上放着木吉他,每次等信号灯时都会弹唱经典老歌。不过每段留言提到的故事都不相同:为了寻找因为父母反对而分手的初恋,为了寻找离家出走的儿子,为了寻找贫穷而从小被人领养的小弟弟……有人像我一样,为了把歌听完而多付车费,有的只是想帮助他而随手给他些钱,更多的人不肯收他找回的零钱。司机把曲中浪子与生活中的追梦者的曲折人生都演绎得淋漓尽致,体现了他的音乐才华和行骗时的精明,表现了人物形象。那些流传于世间的众多新奇的,令人惋惜、流泪的故事,不论真假,我们总被忏悔者的真诚所打动。但又有谁在忏悔者背后蜷缩着,无辜地承受着更多的伤痛?歌曲引发“我”关于家庭关系、对“无辜的人承受着更多的伤痛”的思考,暗示了主题意蕴。【模拟提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文本一∶大歌星严歌苓胡同第五家,十号,住着三兄弟,最小的叫郑小三儿。整条胡同的街坊都拿他来发牢骚∶“当今什么人能发?郑小三儿那号玩艺儿!”两个月前,天刚热那阵,郑小三儿的铺里进来个女孩。“有商务印书馆刚出的音乐辞典吗?”女孩问,胸口上别着一个校徽。她一看书后的标价就说∶“高价呀?!”郑小三儿说∶“不高价我挣谁的钱?”“你挣了我的饭钱!下月我伙食费都没了!”她说。然后她开始掏钱:连个钱包也没有,左一把右一把地掏了一台面的钥匙、硬币。他拈出其中的六张十元钞票。“还差一半。”他说。“你明儿来买,保证给您留着。”见她要抵押自己的手表,郑小三儿诚恳地说。“这表不好,不过表带特值钱!”她说。“你拿去吧。”她便拿去了,连六十块钱也没付。他说他不愿搜刮得她一个子儿也不剩;既然卖不了他理想的价钱,他宁可一分钱也不卖。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女孩又来了。一来就把一张票拍在郑小三儿面前∶“全世界最有名的歌星!唱得棒极了!……你这儿放的是什么呀?母猫叫!”郑小三儿心里一股热乎∶她来请我看戏!他一嘴油腔滑调全没了,半天才问她道∶“你买的?”“买?这可买不着!他在北京一共演五场,全是义演!票半年前就卖完了!现在黑市上;一张票值五十块美金!……”他不信她的话。但他说他知道。对这类事的知与无知象征着档次。这女孩既来邀他看戏,证明她没把他看得太低,他不能辜负她的抬举。剧场门口早就没地方停车了,郑小三儿只好把他的奥迪停在五百米之外。刚出车门,两个男人上来问∶“您有富裕票吗?”一看就知道他俩不是看戏的。他想,原来那女大学生说的是真话∶这票真有赚头。在他走神的几秒钟里,两个男人相互咬,已把价钱咬到了“二百!”“二百二!”郑小三儿走到剧场台阶下面,已经有不下十人问过他“有富裕票吗?”一个少年从一群外国人中钻出来,显然刚刚成功地敲到一笔,兴奋得两眼贼亮。他一把逮住少年,问∶“卖了多少?”“一百!”他心里突然一阵痛苦。像是一头猎犬被禁制而不能扑向猎物,那种对天性背叛的痛苦。还有五个台阶,就是那扇门——金的框,晶亮的大玻璃。里面像个殿堂,大理石的地、吊灯闪烁的天。先进去的人们都表情隆重、穿着隆重地聚在那儿,像是等待皇室接见。一个学者样的洋老头靠近了郑小三儿。“有富裕票么?"他用中文问道,”“我的妻子有票,我没有。一百块,怎么样?美金!”郑小三儿飞快地换算∶一百块几乎顶上了他一天的销售额。不过他还是摇头,向那扇宫殿一样的大门走去。老头看出他的动心,两步跨在他面前。台阶下的人群早已留神到这里的苗头。他们很快包围上来。郑小三儿觉得自己现在就是个大明星,一招一式,一个眨眼,一个微笑,都牵动这群人的神志。“一百九!……”一个号啕般的声音重复道∶“一百九!”号响渐渐变成了赌咒,最后变成了定音鼓一般自信而沉着地宣布∶“一百九。”郑小三儿却仍感到他还没榨干他们,还是对他们太手软。幕前曲轰响起来。那个被人群弃下良久的老学者这时走到郑小三儿面前,又红又大的鼻子上是油亮亮的汗。他低声却不容置疑地说∶“两百!”“两百。”老头知道再不会有人跟他拼,他掏出两张钞票。音乐变得柔和,充满诱惑。他今晚为看这场歌剧兴奋得忘了吃饭。他还生怕吃了面条的肚皮把“皮尔卡丹”西服绷走了形。他这几个星期来一直等着的——心诚意笃等着的绝不是到这宫殿的大门口,出卖他进入宫殿的权力。啊,绝不是的!那些坐在宫殿内的人或许比他更短缺这两百美金。女大学生完全可以拿这张票换取下月的——下面半年的伙食费。他来,是为了走进那扇大门。他突然意识到那女大学生和他之间荒唐的尊卑关系,原来是这扇大门所做的分野。这是张很昂贵的进入许可。既然这样昂贵,我为什么要把它给你,你们?!……音乐声拉开了红丝绒的大幕,他生平第一次走进如此的辉煌和庄严之中。大歌星在唱出最著名的那段高音时,郑小三儿睡着了。直到一群大学生在演员谢幕时叫喊∶“WeLoveYou,PAVAROTTI!老帕!……”郑小三儿还没醒。郑小三儿在空调中,在音乐歌声伴奏中,睡了多年来最踏实的一觉。(有删改)文本二∶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讲故事,而故事的好坏主要是由故事的情节决定的。严歌苓在《主流与边缘》中曾写道∶"我总想给读者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好听的故事该有精彩的情节,有出其不意的发展,一个意外接一个意外,最主要的是通过所有的冲突,一个个人物活起来了,读者们与这些人物渐渐相处得难舍难分,因他们产生了爱、憎、怜、恶。"—-—王莉《严歌苓小说艺术研究》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街坊邻居都拿郑小三儿发财来发牢骚,借此影射社会上有许多人像郑小三儿一样,有着追求金钱的强烈欲望。B.文中女学生为了买到商务印书馆的音乐词典,钱不够的时候甚至想要将手表抵押给郑小三儿,可见女孩对音乐的热爱。C.当一群人围着郑小三儿飚价时,郑小三儿觉得自己像大明星,透露出其向往成为明星,能够引人注目,牵人心神。D.小说将郑小三儿在“卖票”和“不卖票”之间挣扎的情绪表达得非常饱满,很有张力,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回味无穷。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郑小三儿开“奥迪”、穿“皮尔卡丹”等日常细节,表现了他想要通过炫富来赢得别人尊重的心理。B.郑小三儿看到少年成功敲到一笔时突然感到“一阵痛苦”,此处凸显出郑小三儿追逐金钱的天性受到压抑时的心理状态。C.“幕前曲轰想起来”“音乐变得柔和”“音乐声拉开了红丝绒的大幕”,都是通过对音乐的直接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D.“我为什么要把它给你,你们?!……”句末连用三种标点,表现出郑小三儿在卑下与崇高中挣扎后的心灵突围。3.文章结尾郑小三儿“在音乐歌声伴奏中,睡了多年来最踏实的一觉”,请简要分析其原因。4.文本二中,严歌苓指出要让“读者们与这些人物渐渐相处得难舍难分”,小说《大歌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C2.C3.①客观上,郑小三儿不懂高雅音乐,舒适的环境让他睡着了。②主观上,郑小三儿暂时放下了一直以来对金钱的追逐,内心安稳。4.①出人意料的情节发展:如郑小三爱钱却不卖票,听高雅音乐竟然睡着等情节,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紧张激烈的叙述节奏:如郑小三在剧院门口被人围着抢票的经过,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③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如想要高价卖书却送书给女学生、可以高价卖票却又选择听自己不懂的音乐,呈现了真实的人性,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C.“透露出其向往成为明星”错。当一群人围着郑小三儿飚价时,郑小三儿觉得自己像大明星,透露出的是郑小三儿对票能卖高价的志得意满,与向往成为明星无关。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都是通过对音乐的直接描写……”错。“音乐声中拉开了红丝绒的大幕”不是对音乐的直接描写。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客观上,郑小三儿只是个卖书的店主,不懂得欣赏音乐,“他突然意识到那女大学生和他之间荒唐的尊卑关系,原来是这扇大门所做的分野”,由此可知,郑小三儿没有学历,不懂高雅音乐,舒适的环境让他睡着了。主观上,“这是张很昂贵的进入许可。既然这样昂贵,我为什么要把它给你,你们?!……”“音乐声拉开了红丝绒的大幕,他生平第一次走进如此的辉煌和庄严之中”,此时此刻,一向以金钱为重的郑小三儿暂时放下了一直以来对金钱的追逐,内心安稳,故而“在音乐歌声伴奏中,睡了多年来最踏实的一觉”。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以及鉴赏文章的写作手法的能力。小说设置了多处出人意料的情节,如郑小三非常爱钱却最终不卖票,听高雅音乐竟然睡着——“大歌星在唱出最著名的那段高音时,郑小三儿睡着了”等一系列情节,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由此可知要点一:出人意料的情节发展使“读者们与这些人物渐渐相处得难舍难分”。小说叙述节奏紧张激烈,如郑小三在剧院门口被人围着抢票的经过——“‘一百九!……’一个号啕般的声音重复道∶‘一百九!’号响渐渐变成了赌咒,最后变成了定音鼓一般自信而沉着地宣布∶‘一百九’”,由此可知,紧张激烈的叙述节奏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小说人物形象鲜活立体:如想要高价卖书却送书给女学生——“他说他不愿搜刮得她一个子儿也不剩;既然卖不了他理想的价钱,他宁可一分钱也不卖”,可以高价卖票却又选择听自己不懂的音乐,最终却“大歌星在唱出最著名的那段高音时,郑小三儿睡着了”,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呈现了真实的人性,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文本一:徙(节选)汪曾祺先生名鹏,字北溟,三十后,以字行。家世业儒,少孤。尝受业于邑中名士谈甓渔,为谈先生之高足。恰好沈石君因和厅里一个科长意见不合,愤而辞职,回家闲居,正在四处写信,托人找事,地方上人挽他出山来长初中。沈石君再三推辞,禁不住不断有人踵门劝说,也就答应了。他只提出一个条件:所有教员,由他决定。教育局长沉吟了一会,说:“可以。”沈石君是想有一番作为的。他自然要考虑各种关系,也明知局长的口袋里装了几个人,想往初中里塞,不得不适当照顾,但是几门主要课程的教员绝对不能迁就。国文教员,他聘了高北溟。许多人都感到意外。高先生自然欣然同意。他谈了一些他对教学的想法。沈石君认为很有道理。高先生要求“随班走”。教一班学生,从初一教到初三,一直到送他们毕业,考上高中。他说别人教过的学生让他来教,如垦生荒,重头来起,事倍功半。教书教人,要了解学生,知己知彼。不管学生的程度,照本宣科,是为瞎教。学生已经懂得的,再来教他,是白费;暂时不能接受的,勉强教他,是徒劳。他要看着、守着他的学生,看到他是不是一月有一月的进步,一年有一年的进步。如同注水入瓶,随时知其深浅。他说当初谈老先生就是这样教他的。他要求在部定课本之外,自选教材。他说教的是书,教书的是高北溟。“只有我自己熟读,真懂,我所喜爱的文章,我自己为之感动过的,我才讲得好。”他强调教材要有一定的系统性,要有重点。他也讲《苛政猛于虎》《晏子使楚》《项羽本纪》《出师表》《陈情表》、韩、柳、欧、苏。集中地讲的是白居易、归有光、郑板桥。最后一学期讲的是朱自清的《背影》、都德的《磨坊文札》。他好像特别喜欢归有光的文章。一个学期内把《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都讲了。他要把课堂讲授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课上讲了《卖炭翁》《新丰折臂翁》,同时把白居易的新乐府全部印发给学生。讲了一篇《潍县署中寄弟墨》,把郑板桥的几封主要的家书、道情和一些题画的诗也都印发下去。学生看了,很有兴趣。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初中国文教员中极为少见。他选的文章看来有一个标准:有感慨,有性情,平易自然。这些文章有一个贯穿性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大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