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治国之道(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1页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治国之道(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2页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治国之道(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3页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治国之道(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治国之道(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治国之道,所养有二:一曰养德,二曰养力。养德者,养名高之人,以示能敬贤;养力者,养气力之士,以明能用兵。此所谓文武张设,德力具足者也,事或可以德怀,或可以力摧。外以德自立,内以力自备,慕德者不战而服,犯德者畏兵而却。徐偃王修行仁义陆地朝煮三十二国强楚闻之举兵而灭之。此有德守,无力备者也。夫德不可独任以治国,力不可直任以御敌也。韩子之术不养德,偃王之操不任力。二者偏驳,各有不足。偃王有无力之祸,知韩子必有无德之患。凡人禀性也,清浊贪廉,各有操行,犹草木异质,不可复变易也。狂谲、华士不仕于齐,犹段干木不仕于魏矣。性行清廉,不贪富贵,非时疾世,义不苟仕,虽不诛此人,此人行不可随也。太公诛之,韩子是之,是谓人无性行,草木无质也。太公诛二子,使齐有二子之类,必不为二子见诛之故,不清其身;使无二子之类,虽养之,终无其化。清廉之行,人所不能为也。夫人所不能为,养使为之,不能使劝;人所能为,诛以禁之,不能使止。然则太公诛二子,无益于化,空杀无辜之民。赏无功,杀无辜,韩子所非也。太公杀无辜,韩子是之,以韩子之术杀无辜也。(节选自《论衡·非韩篇》,有删改)材料二:昔徐偃王以仁义朝天下。孙厉谓楚庄王曰:“王不伐徐,必反朝徐。”王曰:“偃王,有道之君也,好行仁义,不可伐。”王孙厉曰:“大之与小,强之与弱也,犹石之投卵,虎之啖豚,又何疑焉?且夫为文而不能达其德,为武而不能任其力,乱莫大焉。”楚王曰:“善。”乃举兵而伐徐,遂灭之。知仁义而不知世变者也。夫徐偃王为义而灭,燕子哙行仁而亡,哀公好儒而削,代君为墨而残。灭亡削残,暴乱之所致也,而四君独以仁义儒墨而亡者,遭时之务异也。非仁义儒墨不行,非其世而用之,则为之禽矣。(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徐偃王修行A仁义B陆地C朝者D三十二国E强F楚闻之G举兵H而灭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外以德自立”与《六国论》中“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的“以”用法相同。B.操,意为“操持、拿着”,与《鸿门宴》“大王来何操?”中的“操”词义相同。C.“义不苟仕”中的“义”与《师说》“吾师道也”中的“师”用法相同。D.是,意为“认为正确”,与《答司马谏议书》“是而不见可悔故也”中的“是”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认为治国要培养德操以示敬重贤人,要培植武力以表明能够用兵打仗,二者对国家治理都很重要。B.材料一认为清高廉洁是人的天性,姜太公诛杀二人对于教化百姓没有好处,白白杀死了无罪的人。C.材料二中王孙厉认为强国对付弱国就像虎之啖豚,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楚国现在不伐徐将来会反受其害。D.材料二中四位君主施行仁义儒墨最终却招致灭亡削残,原因就在于他们未安民心,致使百姓暴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太公诛二子,使齐有二子之类,必不为二子见诛之故,不清其身。译文:(2)且夫为文而不能达其德,为武而不能任其力,乱莫大焉。译文:14.两则材料都涉及徐偃王被讨伐之事,但以此论证的观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答案解析】10.BEG徐偃王修行仁义,陆地朝者三十二国,强楚闻之,举兵而灭之。译文:徐偃王修习和实行仁义,各地来朝见的有三十二个国家,强大的楚国听说这件事,就发兵灭掉了它。11.B“偃王之操不任力”中的“操”意为“操守、品德、德行”,本句大意:徐偃王的德行不能完备武力。12.D“原因就在于他们未安民心,遭到百姓暴动”错误,原因在于不知道世道已经变化。13.(1)姜太公杀了二人,假使齐国还有像他俩这样的人,肯定不会因为他俩被杀的缘故,就不保持自身的清高。(评分标准:“类”,这样的人;“见诛”,被杀;“清”,使……清白\保持清白。一个要点1分,句意通顺1分。)(2)况且奉行文治却不能实现德政,奉行武道却又不能使用自己的武力,祸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评分标准:“达”,达到\实现;“任”,使用;“焉”,于之。一个要点1分,句意通顺1分。)14.①材料一为了论证治国之道需德力兼备的观点。(或:有德行而没有武力准备的人,不能担负治理国家的任务;从徐偃王忽视武力而遭祸,来证明韩非一定会因忽视德操而受害。)②材料二为了论证施行仁义要符合时势。(评分标准:材料一“德”“力”都提到3分,只提到一方面1分;材料二2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治理国家的办法,所积蓄的东西有两个:一叫培养德操,二叫培植武力。培养德操,就是供养名望极高的人,以表示能敬重贤人;培植武力,就是供养力大的人,以表明能用兵打仗。这就是所说的文武都采用,德操武力都具备,战事或者可以用高尚德操来感化,或者可以用强大武力来征服。外部要用德操来树立自己,内部要用武力来装备自己;仰慕高尚德操的人可以不战而折服,诋毁德操的人由于害怕强大的军队而退却。徐偃王修习和实行仁义,各地来朝见的有三十二个国家,强大的楚国听说这件事,就发兵灭掉了它。这是有德行,而没有武力准备的人。可见,德行不可能单独担负治理国家的任务,武力也不可能单独完成抵抗敌人的任务。韩非的政治主张不能培养德操,徐偃王的德行不能完备武力。他们二人都片面,各有不足。从徐偃王忽视武力而遭祸,就能知道韩非一定会因忽视德操而受害。凡是人都禀受天性,清高、污浊、贪婪、廉洁,各有各的操行,就像草木各有各的本质,不能再改变一样。狂谲、华士不肯在齐国做官,就像段干木不肯在魏国做官一样。他们天生品行清高廉洁,不贪图富贵,并非是当时痛恨社会,要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肯随便做官,即使不杀这些人,这些人的品行也是不可能效法的。姜太公杀了他俩,韩非认为是对的,这是认为人没有(固定不变)的品行,草木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姜太公杀了他俩,假使齐国还有像他俩这样的人,肯定不会因为他俩被杀的缘故,就不保持自身的清高;假使没有他俩这样的人,虽然供养他们,他们的品行终究不会感化别人。因为清高廉洁的品行,是人通过努力不能做到的。人通过努力不能做到清高廉洁,那么即使供养他们让他们努力去做,也不可能使他们得到鼓励而做到;如果人通过努力能够做到清高廉洁,用杀人的办法来禁止他们,是不可能使人们停止这种努力的。既然这样,那么姜太公杀他俩,对于教化百姓没有好处,白白地杀死了没有罪的人。赞赏没有功绩的人,杀死没有罪过的人,这是韩非不对。姜太公杀无辜,韩非表示赞同,这样说来,是用韩非的政治主张杀死无罪的人了。材料二:从前徐偃王凭借仁义使天下朝见。王孙厉对楚庄王说:“君王(如果)不讨伐徐国,我们反过来就要去朝拜他了。”庄王说:“徐偃王是位有道之君,他喜欢施行仁义,我们不好讨伐他。”王孙厉就接着说:“大国对付小国,强国对付弱国,这就如同用石击卵,虎吃猪一样,大王有什么好犹豫的?再说实施文治却不能实现德政,奉行武道却又不能使用武力,那么祸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听了这席话)文王说:“好。”就发兵攻打徐国,很快将徐国消灭了。这样,徐偃王就成为一个只知实施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