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要(第四版) 课件 第8、9章 中国传统艺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第四版) 课件 第8、9章 中国传统艺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第四版) 课件 第8、9章 中国传统艺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第四版) 课件 第8、9章 中国传统艺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第四版) 课件 第8、9章 中国传统艺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中国传统艺术【本章要点】1.

中国传统艺术的起源和发展。2.

中国传统艺术的主要成就。3.

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特征。4.

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本章目录第一节

中国传统艺术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节

中国传统艺术各门类的风采与成就第三节

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特征第四节

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本质一是艺术是以语言、声音、色彩、线条、构图、动作等手法创造生动逼真的形象,来传达人的内心世界的情感和思想的。二是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提炼加工的结果,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和象征性表现,属于精神和意识的范畴,不能和现实生活等而视之。三是中国传统艺术迥异于世界其他民族的艺术,特别是和西方艺术不同,中国艺术注重意境的创造,讲究气韵生动和虚实相生,而且讲究和谐、融会与相通。四是中国传统艺术都具有浓厚的礼教思想和载道特征,比如诗歌和音乐就有非常突出的教化功能。五是中国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艺术就是文化形象的阐释物六是传统艺术的内容包含了更多的伦理学的思想观念,中国艺术在审美方面总是把美和善结合在一起,所以理解艺术美首先要从道德伦理方面入手,才不会发生偏差。第一节

中国传统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本节主要内容中国各门类传统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各自漫长而又曲折的历程,它们形成的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轨迹,形象地记录了我们祖先高超的审美能力、才华技艺以及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它们以辉煌的审美形态占据一个时代的巅峰,而每个时代的艺术成就也都体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心理特征和精神风貌。(一)起源艺术起源于劳动,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其民族特征和美学追求都可以从原始艺术中找到雏形。在距今10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磨制作为劳动工具的石器中逐渐萌发最初的审美意识,那些粗糙的器具已经具备了质朴和谐的艺术美的萌芽,这可以从陕西蓝田人的遗物中看出端倪。进入新石器时代,中国古代艺术正式开启了自身的美的历程。距今18万年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开始用骨头、石块、贝壳等做装饰品。而新石器时代的许多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各类精美的彩陶器具,更是中国传统艺术达到一定高度的明证。(二)发展时期发展表现我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期传统艺术的萌芽期原始歌舞、彩陶、黑陶、绘画以及图案等夏、商、周传统艺术的诞生期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传统艺术的定型期和成熟期音乐、青铜工艺、绘画秦汉至宋元时期古代艺术全面发展和繁荣的时期全方位发展明清时期传统艺术在压抑中发展宫廷建筑和园林艺术、市民艺术(说书等)、瓷器秦汉至宋元时期时期发展表现秦汉时代雄浑豪放、气势磅礴阿房宫、秦皇陵兵马俑、长沙马王堆汉墓、乐府魏晋南北朝从附庸走向自觉自为状态,抒情达意寺庙、佛塔建筑、石窟壁画和雕塑等佛教艺术隋唐刚健雄武、博大厚重唐诗、唐代书法、绘画宋元之际以书入画,简率尚意书画、元代宫廷乐舞黄筌《写生珍禽图》(局部)第二节

中国传统艺术各门类的风采与成就本节主要内容一、绘画二、书法三、音乐四、戏曲五、雕塑六、建筑一、绘画时期成就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对物质产品本身加以美化,初步具备了绘画的表现手段春秋战国时期绘画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形式呈现多样化汉代题材比较广泛,表现手法也很丰富魏晋南北朝专业画家、多方面的探索隋唐人物画、水墨山水画宋代风俗画、绘画理论元代文人画的巅峰、明清继承发展二、书法地位:书法以其特殊的书写工具和独特的精神气韵在世界艺术史上独领风骚。中国书法最能表现东方文明的神韵、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发展:正式确立在秦朝,小篆和隶书的形成,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汉代是我国书法艺术辉煌的全盛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楷、行、草、隶各体同步发展,风格多样而且精美超绝;唐代的书法从整个书法艺术发展史上来看,其美学价值与书学成就地位崇高;宋代书法艺术风格为之一变;元代统治者很重视汉民族文化,因此书法艺术得以继续发展;明初,由于皇帝对书法十分爱好和推崇,帖学书法得到极大发展,并因宫廷撰写文字的特别需要,产生了颇为流行的台阁体书法;清代是中国古代书法的总结期。三、音乐地位:中国是礼乐之乡,道德之邦,文明之域。中国音乐体现了东方民族文化别具一格的华夏之声。民歌的婉转,琴瑟的悠扬,钟磬的雄浑,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品格。自文明开始,音乐在中国就有着无上崇高的地位,和“礼仪”相提并论。发展:中国音乐起源很早,大约在三千年前。由于先圣孔子将儒家礼乐订为正统音乐,而开始有了完备的音乐理论,出现了乐器。到了汉朝,由朝廷设立了乐府等机构,专门负责整编古曲、民谣;又因内地与西域有比较频繁的商业来往,因此胡乐,如琵琶、胡琴乐器等,开始传入中原,并且由当时的音乐家加以改良并演奏。与此同时,异域的歌舞艺术也渐次传入国内。唐朝,文人以诗歌的形式聚集了更多的民间歌女,使文学与音乐完美结合,奠定了中国音乐坚实的基础。宋元以后,世俗音乐在逐渐兴起的戏曲艺术中得到较大发展。明清时期,随着市民阶层的日益扩大,音乐更加明显地显示出平民化和世俗化的特征。四、戏曲上溯:原始歌舞,成熟:宋以后,温州杂剧元杂剧:第一个高峰明传奇:南曲与地方特色结合清代:剧种异彩纷呈、京剧诞生五、雕塑地位:中国古代雕塑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造型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质上都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发展: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以前,这一时期石器和陶器的出现拉开了中国雕塑史的序幕。商周时期的雕塑作品以青铜器铸造为主,青铜器艺术代表了商周雕塑的最高水平。秦汉时期的雕刻空前繁盛,最具典型意义和宏大规模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汉代雕塑在继承秦代恢弘庄重风格的基础上,更突出了雄浑刚健的艺术个性。随着佛教的盛行,佛像雕塑成为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艺术的主流。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鼎盛期。世俗题材的增多和写实风格的发展是宋、辽、金时期雕塑艺术的主要特点。元代雕塑继承了中原传统,又吸收了外来技巧,体现了中外艺术融合的特点。明清雕塑有明显追随唐宋风格的痕迹,在名目繁多的寺庙里,供奉着各式各样的神像,从题材到表现手法日趋世俗化、民间化,形成了工巧繁缛、色彩亮丽的艺术风格。云冈石窟大佛雕像六、建筑地位: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意蕴,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特点:古代建筑具有朴素清雅的风格,主要以茅草、木材为建筑材料,以木架构为结构方式,按照结构需要的实际大小、形状和间距组合在一起。这种建筑结构方式反映了古代宗法社会结构清晰、有序和稳定的特点。发展:仰韶及龙山文化的木骨涂泥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开端,确立了木结构建筑体系的基础地位。古人很早就能运用平衡、和谐、对称、明暗、轴线等设计手法,达到美观的效果。古代建筑重视艺术装饰,但不复杂,只在重要部位作重点装饰,比如窗檐、门楣、屋脊等,布局多为横平方向发展,不重高层建筑。古代建筑分类举例古代建筑种类繁多,这里主要介绍宫廷建筑、宗教建筑和园林建筑我国宫殿建筑起始很早,以高大威严为突出特征。代表:故宫、阿房宫等古代的宗教建筑,主要是佛教寺庙和道教宫观。代表:五台山佛光寺、无梁殿园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为世界各国所赞赏。园林艺术出现于阶级社会,是适应统治阶级游览居住的需要而产生的。代表:苏州园林、汉代上林苑等第三节

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特征本节主要内容一、追求气韵生动二、讲究虚实相生三、创设高妙意境一、追求气韵生动中国文化的宇宙观认为,气是宇宙的根本,气生万物,气流贯穿于一切事物和生命之中。由此,“气”也被看成艺术的根本和艺术的生命力。古人论文谈艺都要谈论“气”,晋代画家谢赫主张的“气韵生动”既是中国艺术的根本概括,也是中国艺术追求的最高标准。建筑:环境气场要好、整体结构要规整对称、气脉自然流畅和顺势贯通书法、绘画:有生命的律动感和画面形象之外的“韵味”戏曲:场次音乐的连续、唱腔唱词的处理、动作程式的设计以及剧场的构建布局等,无不讲究“气”的贯通流宕二、讲究虚实相生中国传统艺术的“虚实相生”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虚实观,而“尚虚”则是其主要方面。“尚虚”就是崇尚空灵之美,道家所提倡的“物我两忘”、佛家所主张的“四大皆空”以及儒家对“圣而不可知”精神之“质”的追求对中国古代艺术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之形成了“超旷、空灵、玄远”的美学理想。所谓虚与空,不是空无一物、毫无生气的虚空,而是追求一种始终弥漫于作品和形象之中的艺术家的情绪、观念,这种情绪和观念还要由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这既是精神的,又非纯精神的,恰如庄子所说的“无迹之迹”。事实上,中国艺术也有尚实的一面,这是由中国文化里的“中和”的哲学思想所决定的,而且艺术家们也必须通过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的塑造来传达精神的东西,只是更加强调以暗示、象征等手段来唤起欣赏者的想象力。因此,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尚虚”不能走极端,而是要讲究虚实并用、以实为虚、借虚见实,这就是所谓的“虚实相生”的境界。三、创设高妙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评价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准。在我国传统艺术领域,意境美被看做最高的美。一件艺术作品无论怎样精巧细腻,如果缺少意境则全无生气和魅力。中国传统艺术追求的是神韵之“妙”,这个“妙”就是“意境之美”。西方逼真、具象中国神韵、意境“意”与“境”“意”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寄寓的主观情思,“境”是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实景具象。艺术形象可以逼真、具体,但是艺术家倘若没有将丰富真实的情思意绪融入其中,没有那“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那么此境也就缺乏情趣、韵致和意味了,也就没有美可言了。中国古代艺术家们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在创作时不仅着眼于有限的客观对象,更努力去突破它,关注整个人生和造化自然。因而在艺术家流露出的各种情致意趣中,那种富有哲理的人生感、历史感和宇宙感最为高妙动人。第四节

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本节主要内容一、伦理性二、融合性一、伦理性中国古代艺术首先表现为有助于道德修养的伦理性提升。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功能是陶冶性情,于潜移默化之中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艺术的修养必须有助于道德的修养,通过艺术修养激发人的高尚情志,消除低俗和暴戾之气,培养温厚平和的性格。艺术要有一个道德的根源或依据,理想的艺术作品应以道德人格为基础或是一种道德人格的自然流露。中国书法就体现了各种精神境界,反映了作者的人格风度。把艺术作为道德修养的手段,其结果就必然产生美善相通的观念。中国古人就有关于“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莲令人淡,松令人逸”的说法,认为艺术题材可以体现人的品德。品德不高的人,其作品尽管艺术价值很高,也终究不为世人所接纳,甚至湮没不传。(如赵孟頫、严嵩)二、融合性各个门类的艺术有同源性和相通性园林艺术与诗文绘画等文学艺术紧密结合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思考题】1.

中国传统艺术是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如何理解传统艺术的教化功能和载道功能?2.

中国传统艺术有无自然观?它和自然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3.

中国传统艺术的评价标准是什么?4.

中国传统艺术是如何表现气韵生动、虚实相生和意境美特征的?5.

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艺术的本质性区别在哪里?6.

中国传统艺术追求的“和合”“教化”理念与西方艺术的“独立”与“个性张扬”理念有何不同?反映了怎样的价值观?对各自民族性格的形成有无影响?7.

你如何看待中、西方艺术的不同特征及其理念?【扩展阅读】1.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张法.中国艺术:历程与精神.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

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4.

丹纳.艺术哲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第九章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本章要点】1.

中国古代科技所取得的伟大成就。2.

中国古代科技的整体观和方法论。3.

中国古代科技在近代落后的原因。本章目录第一节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第二节

别具一格的实用科学第三节

世界领先的伟大技术成就第四节

中国古代科技的整体观和方法论第五节

中国古代科技在近代落后的原因概说中国传统科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土壤之中,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延续着华夏文化的魅力。一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史,既凝聚着中国古老文明的辉煌,也对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科技一直居于世界前列,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指出:“中国在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和知识水平。”世界历史进程中,中国古代科技的整体观和方法论对现代科技的发展有深刻的借鉴意义,但中国科技毕竟在现代大大落伍了,总结中国科技在现代发展迟滞的原因,于我们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课题。第一节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本节主要内容一、奠基期二、鼎盛期三、衰落期一、奠基期以农学、医学、天文学和算术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体系在秦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期间得以建立和初步发展。1、东汉通晓天地之间事理的杰出科学家张衡(公元78—139年)完善了实质上是地球中心学说的浑天说(宇宙理论)。2、集战国秦汉数学之大成、成书于汉代的《九章算术》是中国数学体系形成的标志,它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影响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数学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徽注释《九章算术》时,创立了“割圆术”,祖冲之(公元429—500年)则用“割圆术”求出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有效数字的圆周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准确推算出圆周率的科学家。3、北魏时期卓越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公元470—527年)所著的《水经注》,不仅是北魏以前我国古代地理的总结,也是在“地理大交流”时代开创了中国古代写实地理学的无与伦比的地理学文献。4、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也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业科技名著。二、鼎盛期时间:大约是在公元9世纪至14世纪,即从唐宋开始到元代结束的这段时间。成就:不仅完善了具有世界意义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三大技术的发明及应用,而且在古代科学分门别类研究的基础上,出现了对各门实用科学进行综合研究的趋势。宋代科技文化的辉煌发展是全方位的,地理学、地质学、医学、冶金学、造船术、纺织术、制瓷术都有令人目眩的成就。代表:百科全书式科学家沈括,成就辉煌、名贯中西的数学四大家——秦九韶、李冶、杨辉和朱世杰,科学家郭守敬等。三、衰落期16、17世纪以后,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两个新的趋势一个是古代传统科学技术体系中的一些领域纷纷进行较大规模的总结,表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已接近尾声;二是西方传教士竞相来华,给明清之际的中国带来西方文化,主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科技成就,标志着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一个特殊进程的开始。自五四运动前后,西方天文学、数学、化学、力学、地质学、生物学以及铁路、冶金、机械制造等主要科学技术大量传入中国。中国科学逐渐融入世界科学发展的洪流当中,只有中医药学和一些技术门类(如建筑、纺织等)仍保留着某些传统的特点。第二节

别具一格的实用科学本节主要内容一、备受重视的农学二、体系完整的中医药学三、成就卓著的天文学四、高度发达的数学一、备受重视的农学农学是在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总结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农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农业及其生产技术一向备受重视,对时令、土壤、施肥、耕作和田间管理等农业生产规律以及农具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一直是农学的主要课题。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农学著作也日益丰富,其中《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尤为重要。农学研究的成就集中反映在众多的农学著作上。中国古代农学著作数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已知的约有370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5部,史称“五大农书”。五大农书:《氾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旉农书》、《农书》、《农政全书》王祯《农书》连机碓图二、体系完整的中医药学中医学以完整系统、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以丰富的典籍和独特、高超的医疗技术一直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主要成就有:(一)众多的医药学著作: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的数量居古代世界各学科之首,仅现存的医学著作就将近8000部。其中《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理论的两部奠基性著作。(二)独特的针灸疗法:中医还有一套独特的针疗体系,针灸就是针法和灸法,对病人身体某一部位用针刺或用火的温热烧烤。现存最早的系统的针灸学专著是近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三)先进的外科学:外科学在中国古代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华佗的“麻沸散”与五禽戏,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等。三、成就卓著的天文学(一)较完整的天文观测记录(二)高水平的天文观测仪器(三)世界上最多、最准确的历法(四)宇宙结构学说主要成就浑天仪四、高度发达的数学1、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贡献,首推十进位值制。2、中国古代数学研究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大批数学著作的问世和大量杰出数学家的涌现。如秦汉时期十大数学名著:《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五曹算经》、《孙子算经》、《夏阳侯算经》、《张丘建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缀术》。3、古代数学注重计算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轻视逻辑推理,所以古代数学算术发达而几何学不发达。《九章算术》中的数学

五、中国古代科学的主要特点

重实用轻理论的特点中国古代科学的主要特点是重实用轻理论。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视经验、实用,侧重社会伦理的倾向,因而中国古代科学无论是思想还是研究方法都带有明显的经验性和实用性的色彩。例如:1、诸多农学著作都是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少有深入到因果联系和规律的理论性探索。2、一部《黄帝内经》常用不衰,两千年来难有突破。总之,由于过分强调经验性和实用性,缺乏理论上的探讨,中国古代科学虽然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但最终后继乏力,与重视逻辑实证、重视理论研究的西方近代科学相比,差距日益明显。到明代中期以后,中国古代科学已开始走向衰落。第三节

世界领先的伟大技术成就本节主要内容一、四大发明二、水利工程技术三、其他实用技术一、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中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对欧洲的影响尤为明显,可以说,四大发明为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物质、技术上的准备,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7卷,42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从这些评价中,我们不难看出四大发明对人类的突出贡献。但是四大发明在我们本国却未能实现应有的社会价值,鲁迅说,指南针和火药“应用在枪炮和航海上,给本师吃了许多亏”(鲁迅《集外集拾遗·近代木刻选集》小引)。这种现象不能不令我们后人深思。(一)造纸术东汉的蔡伦完成了造纸技术的重大革新,在前代造纸技术的基础上,他和工匠们共同努力,“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西晋时以藤和竹子为原料生产藤纸和竹纸;唐宋时宣州府泾县所产的以檀树皮为原料的宣纸洁白细密,吸水力强,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清代宣纸的生产有了很大进步,所产宣纸久折不断,有“纸寿千年”的称誉。(二)印刷术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经历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雕版印刷产生于隋唐之际,刻板采用优质、细密的木材,上面刻出阳文反字,然后涂以墨汁复印纸上。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日期记载的印刷物。活字印刷是北宋庆历年间由平民毕昇发明的。毕昇以胶泥刻字,一字一枚,火烧使之坚硬,存于木格之中。到了元代,王帧在泥活字的基础上制成了木活字,并发明了“转轮排字架”,采用“以字就人”的方法,提高了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三)火药火药是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古代火药的主要原料是硝石、硫黄和木炭。从认识火药原料和特性到逐步掌握火药的制造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为了防止发生意外,人们发明了控制这些药物的方法——“伏火法”,唐代孙思邈的《丹经》中就记录了这种方法。到了北宋时期,火药被用于制造武器,开始在军事上发挥作用。(四)指南针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磁铁的指极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管子》和《吕氏春秋》中就有了关于磁石性能的论述。司南就是指示方向的仪器,它以磁石为原料,状如勺子,圆底,置于平滑的刻有方位的盘上,其勺柄所指就是南方。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到了宋代,有人制造了“指南鱼”和“指南龟”,不久又发明了指南针。11世纪末,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中国的指南针大约于公元12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和欧洲。二、水利工程技术由于水利工程技术与农业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国很早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最早的渠系工程——期思雩娄灌区(在今河南商城东)出现在公元前605年左右,由楚国的孙叔敖主持修建。见于记载的最早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是约于公元前597年建成的芍陂(在今安徽寿县南),据说建成后“破径百里,灌田万顷”。战国以后,水利工程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较著名的工程有两个:(1)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左右,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领导修筑,全渠长150多千米,在当时已是相当大的工程。(2)南北大运河。建于公元7世纪,总长2700多千米,既利航运也可兼顾灌溉,堪称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些成就表明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三、其他实用技术(一)金属冶炼技术(二)陶瓷制造技术(三)纺织技术(四)机械制造技术(五)建筑技术(六)造船技术四、中国古代技术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发明贡献四大发明“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培根其他技术中国还有很多技术发明传到西方,对西方世界乃至整个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政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据英国著名的科学史家李约瑟的研究考证)第四节

中国古代科技的整体观和方法论本节主要内容一、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主要形态二、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基本特点三、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对科学发展的影响一、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主要形态(一)《周易》中的科学思想《周易》所包含的自然哲学思想、多元逻辑思维方式不仅催生了后来的众多学说,而且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和多维文化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二)“阴阳”、“五行”与“气”阴阳与五行说的合流即为阴阳五行学说,这种学说对我国古代科学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二、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基本特点(一)实用性(二)整体性(三)辩证性(四)经验性三、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对科学发展的影响以《周易》为源头,以“气”、“阴阳”和“五行”为核心概念的科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影响是深刻、广泛而持久的,特别是对已形成体系的农学、医学、天文学、算术学四大学科以及略有成就的化学、物理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1、《易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