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论教养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论教养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论教养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论教养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论教养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论教养教案新人教版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论教养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

3.授课时间:第8周星期三第2节

4.教学时数:45分钟

课程设计:

【导入】(5分钟)

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教养的文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引导学生思考教养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15分钟)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标注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词典,自主学习生字词。

【课堂讲解】(15分钟)

1.对文章进行逐段解析,讲解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互动讨论】(5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就文章中的观点进行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提高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教养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学生复述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5分钟)

1.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论证方法,写一篇关于教养的短文。

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生字词和文章内容。

【教学反思】

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以提高教学效果。核心素养目标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文章的论证结构和修辞手法,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增强文化意识:引导学生体会教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认识教养对个人修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3.培养思辨能力: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考教养的现代意义,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4.提高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运用所学论证方法,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以下是对本班学生的具体分析:

1.知识层面:

(1)学生在前两年的语文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语法和阅读技巧,具备独立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能力。

(2)对于教养这一主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思考。

(3)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有待提高,对于文章的论证结构和修辞手法理解不够深入。

2.能力层面:

(1)学生的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但在表达自己观点时,可能存在逻辑不清、论述不充分的问题。

(2)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但部分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思考能力不足。

(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需要教师引导和督促。

3.素质层面:

(1)学生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尊重师长,关心同学,但在人际交往中,教养意识较弱,有待加强。

(2)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待提高,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意识不足。

(3)学生的心理素质总体较好,但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足。

4.行为习惯:

(1)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能按时完成作业,但部分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效果。

(2)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能积极参与,但部分学生发言过于随意,缺乏教养。

(3)学生的生活习惯有待改进,部分学生作息不规律,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

对本课程学习的影响:

(1)学生在知识层面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学生在能力层面的差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3)学生在素质层面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教养意识。

(4)学生的行为习惯对本课程学习具有重要影响。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

-确保每位学生都提前准备好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教材,特别是第8课《论教养》的相关内容。

-教师准备教学参考书、课文注释、课后习题答案等辅助教学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解答。

2.辅助材料:

-准备与教养主题相关的图片,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表现,以直观展示教养的多样性。

-制作或收集图表,对比不同历史时期对教养的理解和要求,帮助学生了解教养的历史变迁。

-搜集一些关于教养的短视频,如名人讲座、经典电影片段等,用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加深理解。

-准备一些有关教养的名言警句或古代诗词,让学生在课堂阅读和讨论中体会教养的内涵。

3.实验器材:

-本节课虽不涉及实验操作,但如果需要模拟某种情境或进行角色扮演,准备相应的道具和服饰,以增强学生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4.教室布置: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需求,将教室分为几个区域,包括主讲区、讨论区、阅读区等。

-在讨论区设置桌椅,便于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同时确保教室内的布局便于学生走动和互动。

-在阅读区配备足够的书籍和资料,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和拓展知识。

-教室内张贴有关教养的海报或标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其他准备:

-教师提前检查多媒体设备,确保PPT、视频等教学资源的正常使用。

-准备教学反馈表,以便课后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教具,如卡片、贴纸等,用于课堂互动和奖励学生。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激发学生对教养主题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过程: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教养的文章,提出问题:“教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体现?为什么说教养对一个人很重要?”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论教养》。

2.课文解析(10分钟)

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

过程:教师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课文,讲解文章的论证结构和修辞手法,分析作者如何阐述教养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课堂讲解与互动(20分钟)

目标:深入讲解教养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过程:教师讲解教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对比不同时期的教养观念,引导学生思考教养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过程: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如:“如何在生活中展现教养?”或“教养与人际交往的关系”。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过程:教师邀请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给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教养的重要性和现代意义。学生复述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巩固所学知识。最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论证方法,写一篇关于教养的短文。学生学习效果1.知识与技能:

-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论教养》的内容,掌握了文章的论证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对教养的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了解了教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教养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论证方法,分析并表达自己对教养的看法,提升了思辨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学会了合作与交流,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能够尊重他人的观点,展现了良好的教养。

-通过课堂展示和点评,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学会了如何接受和给予反馈,这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学生在课堂小结环节,能够自主总结学习要点,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了对自己行为的自我意识,开始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的教养表现,如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等。

-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深的敬意和兴趣,认识到教养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讨论教养的现代意义时,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意识到良好的教养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4.学习习惯与行为规范: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养成了主动预习、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讨论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规范得到了加强,如遵守课堂纪律、按时完成作业、尊重老师和同学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5.创新与实践:

-在课后作业中,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发挥了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写作能力。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敢于尝试新的表达方式,锻炼了创新和实践能力。板书设计①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知识点:教养的定义、教养的重要性、教养的历史变迁、教养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礼仪、修养、尊重、传统、现代、人际交往。

-重点句:教养是心灵的芬芳,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②简洁明了: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观点,如:“教养:内外兼修,人际和谐。”

-列出文章的主要论据和论证方法,如:“论据:历史事例、名人名言;论证方法:对比、举例。”

③艺术性和趣味性:

-使用图形或符号辅助表达,如用心形符号代表“心灵的芬芳”,用握手符号代表“良好的人际关系”。

-运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如关键词用红色,重要观点用蓝色,以视觉冲击增强记忆。

-设计有趣的互动环节,如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教养的象征性图案,增加课堂趣味性。教学反思与总结在完成本节课《论教养》的教学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并总结了以下经验和教训。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教养这一主题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并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这表明学生们对个人修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逻辑不够清晰,论述不够充分。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讨论和写作练习。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些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了他们对教养的理解。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些资源的使用不够充分,他们可能没有完全理解或消化这些内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提供更多的指导和练习,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遵守课堂纪律,表现出良好的教养。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课堂管理和纪律教育,同时鼓励学生们相互监督和帮助。

在总结本节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