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_第1页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_第2页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_第3页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_第4页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TOC\o"1-2"\h\u825第一章应急预案总则 384391.1编制目的与依据 3193881.1.1编制目的 3275571.1.2编制依据 3262901.1.3适用范围 4294111.1.4原则 427956第二章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473631.1.5组织架构构成 42591.1.6组织架构层级 4205231.1.7制定应急预案 5125241.1.8组织应急演练 577251.1.9指挥协调 5310501.1.10信息报告 5192071.1.11预警监测组 524391.1.12应急处理组 5235661.1.13医疗救护组 5324691.1.14后勤保障组 5148731.1.15宣传报道组 613951.1.16善后处理组 613352第三章突发事件预防与预警 674691.1.17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6195461.1.18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6253601.1.19强化安全隐患排查 6187961.1.20提高物资保障能力 644361.1.21加强网络安全防护 664851.1.22建立预警信息平台 6123081.1.23完善预警信息采集 6137671.1.24制定预警响应措施 711001.1.25加强预警宣传教育 74031.1.26建立预警评估体系 730766第四章突发事件应急响应 736461.1.27响应级别划分 7201841.1.28响应级别确定 7295261.1.29信息报告 7181531.1.30应急响应启动 8279651.1.31应急响应措施 8108871.1.32应急响应结束 826506第五章信息报告与传递 82121.1.33初步报告 8305081.1.34详细报告 9296771.1.35报告时限 9110001.1.36口头传递 9224961.1.37书面传递 933961.1.38电话传递 9251401.1.39网络传递 9183651.1.40会议传递 1024329第六章应急处置与救援 1088651.1.41现场评估与信息上报 10224841.1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对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初步评估。 1089541.2保证信息畅通,及时向学校应急指挥部报告事件情况,包括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涉及人数、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103121.2.1现场组织与指挥 10265202.1现场负责人应迅速成立现场指挥部,明确各成员职责,保证应急工作有序进行。 10124462.2制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根据事件性质和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1089102.3指挥现场救援力量,保证救援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10244242.3.1人员疏散与安置 10162023.1根据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及时组织师生有序疏散。 10125433.2保证疏散通道畅通,设置明显标识,引导师生快速、安全疏散。 10288013.3在安全区域设立临时安置点,为疏散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10230483.3.1现场警戒与安全防护 10131774.1设置现场警戒线,限制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10313634.2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监测,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 10110104.3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排查,采取隔离、消除等措施,防止扩大。 10188494.3.1救援资源需求评估 10231951.1对突发事件所需的救援资源进行评估,包括人员、物资、设备、技术等。 10106481.2根据事件性质和救援需求,制定救援资源调度方案。 1175721.2.1救援资源调配 11109372.1根据救援资源需求,合理安排救援队伍、物资和设备。 11256452.2建立救援资源调配机制,保证资源合理分配,提高救援效率。 111492.3加强与上级部门、兄弟院校和外部救援力量的沟通协调,共享救援资源。 11201642.3.1救援资源保障 11166313.1建立救援资源储备制度,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调用。 11174023.2定期检查救援资源储备情况,保证物资、设备完好,随时投入使用。 11316463.3加强救援队伍培训,提高救援人员综合素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130088第七章善后处理与恢复 1139643.3.1基本原则 11112573.3.2善后处理流程 11212803.3.3善后处理措施 11298883.3.4基本原则 12255543.3.5恢复重建流程 1238943.3.6恢复重建措施 121519第八章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12202293.3.7培训目的 13256513.3.8培训对象 13109563.3.9培训内容 13323293.3.10培训方式 1384253.3.11培训时间 13268653.3.12培训效果评估 13111523.3.13演练目的 14215633.3.14演练范围 1416863.3.15演练内容 14124493.3.16演练方式 14237053.3.17演练组织 14210123.3.18演练时间 14241753.3.19演练效果评估 1410283第九章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 1479363.3.20修订动因 1574493.3.21修订程序 1579243.3.22更新周期原则 15310053.3.23具体更新周期 1538123.3.24更新实施 1622138第十章应急预案的监督与考核 16173823.3.25监督管理机制 16210613.3.26监督管理内容 16311533.3.27考核评价机制 17185653.3.28考核评价内容 1758043.3.29考核评价结果运用 17第一章应急预案总则1.1编制目的与依据1.1.1编制目的本预案旨在建立健全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力保障。1.1.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7)《学校安全管理条例》;(8)国家、地方及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9)学校实际情况及历史突发事件处理经验。第二节适用范围与原则1.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范围内发生的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响应、恢复与重建等工作。1.1.4原则(1)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2)分级负责,协同应对。按照突发事件等级,明确各级责任人,实现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3)快速反应,科学处置。接到突发事件信息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降低事件损失。(4)保障安全,维护稳定。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秩序,为维护社会稳定贡献力量。(5)培训演练,持续改进。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第二章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第一节组织体系架构1.1.5组织架构构成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体系由以下部分构成:(1)领导小组:负责对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全面领导与指挥。(2)工作小组: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分为若干个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应急事务的处理。1.1.6组织架构层级(1)领导小组层级:学校校长为组长,副校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2)工作小组层级:各工作小组组长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各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第二节领导小组职责1.1.7制定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证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1.1.8组织应急演练领导小组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执行效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1.1.9指挥协调(1)领导小组负责对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保证各部门协同作战。(2)领导小组应密切关注突发事件动态,及时调整应急措施。1.1.10信息报告(1)领导小组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突发事件情况,保证信息畅通。(2)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内对外宣传,提高全校师生对突发事件的认知和应对能力。第三节工作小组职责1.1.11预警监测组(1)负责对潜在突发事件进行预警监测,及时收集、分析相关信息。(2)对监测到的突发事件,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并提出应对建议。1.1.12应急处理组(1)负责组织协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保证应急预案的落实。(2)负责现场救援、人员疏散、物资调配等具体事务。1.1.13医疗救护组(1)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保证伤者得到及时救治。(2)配合医疗机构做好伤者转诊工作。1.1.14后勤保障组(1)负责突发事件应急期间的物资供应、生活保障等工作。(2)保证应急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1.1.15宣传报道组(1)负责对突发事件进行宣传报道,提高全校师生的应对意识。(2)负责对外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加强与媒体和社会各界的沟通。1.1.16善后处理组(1)负责对突发事件善后工作进行组织协调,保证恢复正常秩序。(2)对突发事件中的损失进行评估,提出恢复重建意见。第三章突发事件预防与预警第一节预防措施1.1.17完善安全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职责,保证各项安全工作落实到位。(2)制定学校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1.1.18加强安全教育培训(1)定期组织师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2)开展应急演练,让师生熟悉应急预案,增强应急处理能力。1.1.19强化安全隐患排查(1)定期对学校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2)建立安全隐患排查记录,保证排查工作落实到位。1.1.20提高物资保障能力(1)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急救包、消防器材等。(2)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定期检查、更新物资,保证物资充足。1.1.21加强网络安全防护(1)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高网络安全意识。(2)定期对学校网络进行安全检查,预防网络攻击和病毒入侵。第二节预警机制1.1.22建立预警信息平台(1)建立学校预警信息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2)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实现预警信息的快速传递。1.1.23完善预警信息采集(1)建立预警信息采集机制,保证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2)加强与气象、地震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获取预警信息。1.1.24制定预警响应措施(1)根据预警信息,制定相应的预警响应措施。(2)明确预警响应的责任人和职责,保证预警响应措施的落实。1.1.25加强预警宣传教育(1)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预警宣传教育。(2)提高师生对预警信息的认识和应对能力。1.1.26建立预警评估体系(1)定期对预警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发觉问题及时整改。(2)优化预警机制,提高预警效果。第四章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第一节应急响应级别1.1.27响应级别划分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学校应急响应级别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四个级别。1.1.28响应级别确定(1)Ⅰ级响应:发生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对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2)Ⅱ级响应: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对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威胁,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产生较大影响。(3)Ⅲ级响应:发生较大突发事件,对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产生一定影响。(4)Ⅳ级响应:发生一般突发事件,对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小威胁,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产生较小影响。第二节应急响应程序1.1.29信息报告(1)发觉突发事件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学校应急指挥部报告。(2)学校应急指挥部应在接到报告后10分钟内,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报告。(3)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接到报告后,应在30分钟内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告。1.1.30应急响应启动(1)学校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2)学校应急指挥部成员按照分工,迅速到达指定位置,履行职责。(3)学校应急指挥部通知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响应工作。1.1.31应急响应措施(1)Ⅰ级响应:学校应急指挥部启动全校范围内的应急响应,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紧急疏散,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2)Ⅱ级响应:学校应急指挥部启动局部范围内的应急响应,组织相关师生进行紧急疏散,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3)Ⅲ级响应:学校应急指挥部启动局部范围内的应急响应,组织相关师生进行紧急疏散,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4)Ⅳ级响应:学校应急指挥部启动局部范围内的应急响应,组织相关师生进行紧急疏散,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1.1.32应急响应结束(1)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学校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后,学校应急指挥部可宣布应急响应结束。(2)应急响应结束后,学校应急指挥部组织对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应急响应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提出改进措施。(3)学校应急指挥部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报告应急响应结束情况。第五章信息报告与传递第一节信息报告流程1.1.33初步报告(1)发觉突发事件后,首发觉人应立即向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报告,内容包括事件性质、时间、地点、涉及人员、初步原因等基本信息。(2)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接到初步报告后,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核实、评估,并向上一级领导报告。1.1.34详细报告(1)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在初步报告的基础上,组织相关部门对事件进行详细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形成详细报告。(2)详细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事件基本情况:事件性质、时间、地点、涉及人员、初步原因等;(2)事件发展趋势: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件及影响范围;(3)已采取的措施:救援力量、物资、技术支持等;(4)下一步工作计划:救援方案、应急措施、善后处理等。1.1.35报告时限(1)对于一般突发事件,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在事件发生后1小时内向上级领导报告。(2)对于重大突发事件,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在事件发生后30分钟内向上级领导报告。第二节信息传递方式1.1.36口头传递(1)在紧急情况下,可通过口头传递方式向上级领导报告突发事件信息。(2)口头传递时,应保证信息准确、清晰,避免产生误解。1.1.37书面传递(1)书面传递是正式的信息报告方式,适用于详细报告和重要决策的传递。(2)书面传递应使用统一的报告格式,包括报告标题、报告时间、报告内容、报告人等要素。1.1.38电话传递(1)电话传递适用于紧急情况下,需要迅速通知相关人员的信息传递。(2)电话传递时,应简要明了地说明事件基本情况、处理措施等,并做好电话记录。1.1.39网络传递(1)网络传递适用于跨地域的信息传递,可通过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方式进行。(2)网络传递时,应保证信息安全,避免泄露敏感信息。1.1.40会议传递(1)会议传递适用于集体决策、协调工作的信息传递。(2)会议传递时,应做好会议记录,明确会议决定事项和责任人。第六章应急处置与救援第一节现场应急处置1.1.41现场评估与信息上报1.1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对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初步评估。1.2保证信息畅通,及时向学校应急指挥部报告事件情况,包括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涉及人数、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1.2.1现场组织与指挥2.1现场负责人应迅速成立现场指挥部,明确各成员职责,保证应急工作有序进行。2.2制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根据事件性质和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2.3指挥现场救援力量,保证救援工作高效、有序开展。2.3.1人员疏散与安置3.1根据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及时组织师生有序疏散。3.2保证疏散通道畅通,设置明显标识,引导师生快速、安全疏散。3.3在安全区域设立临时安置点,为疏散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3.3.1现场警戒与安全防护4.1设置现场警戒线,限制无关人员进入现场。4.2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监测,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4.3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排查,采取隔离、消除等措施,防止扩大。第二节救援资源调度4.3.1救援资源需求评估1.1对突发事件所需的救援资源进行评估,包括人员、物资、设备、技术等。1.2根据事件性质和救援需求,制定救援资源调度方案。1.2.1救援资源调配2.1根据救援资源需求,合理安排救援队伍、物资和设备。2.2建立救援资源调配机制,保证资源合理分配,提高救援效率。2.3加强与上级部门、兄弟院校和外部救援力量的沟通协调,共享救援资源。2.3.1救援资源保障3.1建立救援资源储备制度,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调用。3.2定期检查救援资源储备情况,保证物资、设备完好,随时投入使用。3.3加强救援队伍培训,提高救援人员综合素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第七章善后处理与恢复第一节善后处理措施3.3.1基本原则善后处理工作应遵循及时、妥善、科学、依法的原则,保证受害学生、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维护学校的正常教育秩序。3.3.2善后处理流程(1)启动应急预案:学校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善后处理工作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2)评估损失:对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3)人员救治:对受伤的学生、教职工进行及时救治,保证生命安全。(4)心理疏导:对受影响的学生、教职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走出心理阴影。(5)信息发布:及时发布事件相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避免恐慌情绪蔓延。(6)法律维权:对涉及法律问题的善后处理,应依法维护学校及受害者的合法权益。3.3.3善后处理措施(1)成立善后处理小组:由学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全面负责善后处理工作。(2)落实责任制: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保证善后处理工作有序进行。(3)做好伤亡人员家属安抚工作:对伤亡人员家属进行安抚,协助解决其后顾之忧。(4)修复受损设施:及时修复受损的校舍、设备等,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尽快恢复。第二节恢复重建工作3.3.4基本原则恢复重建工作应遵循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保证质量的原则,尽快恢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3.3.5恢复重建流程(1)制定恢复重建计划:根据善后处理工作的评估结果,制定恢复重建计划,明确恢复重建的目标、任务、进度等。(2)落实责任主体:明确恢复重建工作的责任主体,保证各项工作有序推进。(3)筹措资金:积极争取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筹措恢复重建所需资金。(4)组织施工:按照恢复重建计划,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5)恢复教育教学秩序: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3.3.6恢复重建措施(1)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学校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3)改善校园环境: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4)增强安全保障: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保证学生、教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5)开展心理援助:对受影响的学生、教职工进行心理援助,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阴影。第八章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第一节培训计划3.3.7培训目的为保证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提高全体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特制定本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使师生熟悉应急预案的操作流程,明确各自职责,增强协同配合能力。3.3.8培训对象(1)学校全体教职工;(2)各年级学生;(3)学校安全保卫人员;(4)学校卫生保健人员。3.3.9培训内容(1)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念、编制原则及主要内容;(2)应急预案的启动、执行、结束等环节的操作流程;(3)各级、各部门在应急预案中的职责和任务;(4)应急处置的基本技能和方法;(5)应急预案的演练及评估。3.3.10培训方式(1)理论培训:通过讲座、视频、PPT等形式进行;(2)实践操作:组织模拟演练,让师生参与其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3)互动交流:分组讨论,分享经验,解答疑问。3.3.11培训时间(1)教职工培训:每年定期举办,时间为两天;(2)学生培训:新生入学教育中安排,时间为一天;(3)安全保卫人员、卫生保健人员培训: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举办,时间为一天。3.3.12培训效果评估(1)培训结束后,对参训人员进行书面考试,检验理论知识掌握情况;(2)通过实际操作演练,评估师生应急处理能力;(3)收集参训人员反馈意见,持续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第二节演练方案3.3.13演练目的通过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全体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工作。3.3.14演练范围(1)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所涉及的各类突发事件;(2)学校各部位、各部门的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3.3.15演练内容(1)应急预案启动:模拟突发事件发生,启动应急预案;(2)应急处置:各部门按照预案职责,进行应急处置;(3)应急结束: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恢复正常秩序。3.3.16演练方式(1)模拟演练:模拟真实场景,让师生参与其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2)桌面演练:针对特定突发事件,进行桌面推演,评估应急预案的实用性;(3)实战演练:组织全校范围内的实战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整体效果。3.3.17演练组织(1)演练指挥部:负责演练的总体策划、组织协调和指挥;(2)演练实施小组:负责具体演练任务的执行;(3)演练评估小组:负责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3.3.18演练时间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年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时间为一天。3.3.19演练效果评估(1)演练结束后,对参演人员进行书面考试,检验理论知识掌握情况;(2)通过实际操作演练,评估师生应急处理能力;(3)收集参演人员反馈意见,持续改进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第九章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第一节修订程序3.3.20修订动因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应基于以下动因:(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调整与更新;(2)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变更;(3)学校规模、组织架构、人员配置的调整;(4)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发觉的问题与不足;(5)其他影响应急预案有效性的因素。3.3.21修订程序(1)组织启动:学校应急管理部门根据修订动因,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成立修订小组;(2)调研分析:修订小组对现有应急预案进行调研分析,了解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3)征求意见:修订小组向学校各部门、教职工及学生代表征求修改意见;(4)拟订修订方案:修订小组根据调研分析和征求意见的结果,拟订修订方案;(5)审批:修订方案经学校应急管理部门审核,报学校领导批准;(6)发布实施:修订后的应急预案经学校领导批准后,予以发布实施;(7)培训宣传:学校应急管理部门组织对修订后的应急预案进行培训宣传,保证相关人员掌握应急预案内容。第二节更新周期3.3.22更新周期原则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更新周期应遵循以下原则:(1)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保证应急预案的时效性和适应性;(2)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更新周期;(3)考虑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进行调整。3.3.23具体更新周期(1)定期更新: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2)不定期更新:在以下情况下,学校应急管理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更新程序:a.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发生重大调整;b.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发生重大变更;c.学校规模、组织架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