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四章运动定律节用解决问题一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高中物理四章运动定律节用解决问题一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高中物理四章运动定律节用解决问题一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高中物理四章运动定律节用解决问题一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高中物理四章运动定律节用解决问题一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1.知道动力学的两类问题: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2.理解加速度是解决两类动力学问题的桥梁.3.掌握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一、由受力确定运动情况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________________求出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再通过________________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二、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________________求出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再根据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确定物体所受的力.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运动学公式运动学公式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一、由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1.基本思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运动学公式就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2.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依据(1)每分析一个力,都应能找出该力的施力物体,以防止多分析出没有施力物体的并不存在的力.不要把物体惯性的表现误认为物体在运动方向上受到一种力的作用.(2)不要把某个力和它的分力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也不要把某几个力与它们的合力同时作为物体受到的力,应只保留物体实际受到的力.(3)要养成先画非接触力(如重力)再画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的顺序分析物体受力的习惯.(4)画受力示意图时,只画物体受的力,不要画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施加的力.(5)有时要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受力分析.(6)从牛顿第三定律出发,依据力的相互性,转换研究对象,分析物体受力,可以化难为易,即需研究“甲对乙的力”,可先研究“乙对甲的力”.1.如右图所示,一质量m=2kg的木块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现对物体施加一大小为10N的水平方向拉力.(g取10N/kg)(1)若地面光滑,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若物体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0.1,求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经过2s物体的位移大小.【解析】

(1)对木块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5m/s2(2)对木块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Ff=ma,又Ff=μFN=μmg=2N所以,a==4m/s2经过2s物体的位移x=at2=8m.【答案】

(1)5m/s2

(2)4m/s2

8m二、由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1.基本思路是解决第一类问题的逆过程,一般是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进而可以求出物体所受的其他力.2.常用的与加速度有关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3.无论是哪种情况,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正确地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要善于画图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过程.不论哪类问题,都要抓住加速度始终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这一枢纽,通过加速度把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联系起来,解题思路可表示为:2.质量为0.2kg的物体从36m高处由静止下落,落地时速度为24m/s,则物体在下落过程中所受的平均阻力是多少?(g取10m/s2)【解析】

由运动学公式v2-v02=2ax得加速度a==m/s2=8m/s2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ma=0.2×8N=1.6N而F合=mg-F阻则物体在下落过程中所受的平均阻力F阻=mg-F合=0.2×10N-1.6N=0.4N.【答案】

0.4N质量为m=2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的拉力F的作用,由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0.1,拉力F=20N.当物体运动2s后,撤去拉力F,当撤去外力后,物体又运动了一段后停下来,问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了多远的距离?物体一共运动了多长时间?(g取10m/s2,sin37°=0.6)【解析】

物体受力F作用时,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可列方程解得a1=7.6m/s2由v=a1t1,所以v=15.2m/sF撤去后,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可得:【答案】

130.72m

17.2s这类问题的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图.要注意画出物体所受到的所有力,不能漏力或添力,分析受力的顺序一般是先重力,再弹力,最后是摩擦力.(2)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包括大小和方向).(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4)结合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所需的运动学量——任意时刻的位移和速度,以及运动轨迹等.其流程图为受力分析―→合力F合a运动情况(v、s、t)1-1:(2009年全国卷Ⅱ)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假定物块所受的空阻阻力f大小不变.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和返回到原抛出点的速率分别为(

)【答案】

A质量为100t的机车从停车场出发,经225m后,速度达到54km/h,此时,司机关闭发动机,让机车进站,机车又行驶了125m才停在站上.设所受阻力不变,求机车关闭发动机前所受到的牵引力.【思路点拨】

机车关闭发动机前在牵引力和阻力的共同作用下向前加速;关闭发动机后,机车只在阻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因加速阶段的初、末速度及位移均已知,故可由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阶段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出合力;在减速阶段初、末速度及位移已知,同理可以求出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出阻力,则由两阶段的阻力不变可求出牵引力.【答案】

1.4×105N这类问题的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并画出受力图.(2)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物体所受的合外力.(4)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由合力求出所需的力.其流程图为:运动情况(x、v、t)a合力F合―→受力分析(求所需的力)一辆质量为1.0×103kg的小汽车正以10m/s的速度行驶,现在让它在12.5m的距离内匀减速停下来,求所需的阻力.【解析】

研究对象汽车m=1.0×103kg.运动情况,匀减速运动至停止v=0,x=12.5m.初始条件v0=10m/s,求阻力F阻.对汽车受力分析如图所示.1.整体法、隔离法求解连接体问题(1)连接体: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组成的物体组(或物体系).如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绳子、细杆连在一起.(2)隔离法与整体法①隔离法:在解决连接体问题时,从研究的方便性出发,将物体系统中的某一部分隔离出来,单独分析研究的方法.②整体法:在解决连接体问题时,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分析研究的方法.如右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体的质量为M,斜面与物块无摩擦,地面光滑.现对斜面施一个水平推力F,要使物体相对斜面静止,力F应为多大?【解析】两物体无相对滑动,说明两物体加速度相同,方向水平.对于物块m,受两个力作用,其合力水平向左.先选取物块m为研究对象,求出它的加速度,它的加速度就是整体加速度,再根据F=(m+M)a,求出推力F.选择物块为研究对象,受两个力,重力mg、支持力FN,且二力合力方向水平.如右图所示,由图可得:ma=mgtanθ,a=g·tanθ.再选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M)a=(m+M)gtanθ.【答案】

(m+M)gtanθ选取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原则(1)一般是先整体后隔离在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应先把连接体当做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力,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若求连接体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再把物体隔离,对该物体单独受力分析,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该物体列式求解.(2)求系统外力的问题,有的直接选取整体法求解,有的则先隔离后整体.二、牛顿定律应用的临界、极值问题在连接体问题中,经常遇到讨论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会发生分离等,这类问题往往具体表现为:两物体刚要发生相对滑动时,接触面上必须出现最大静摩擦力;当两物体刚要分离时,相互的压力必为零,这就是问题的临界状态.解这一类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找出诸如此类的临界状态,进而对此类状态列方程求解.在牛顿运动定律的问题中,有数量不少的题目涉及到求有关物理量的极值.应注意对题意进行分析,看是否存在临界状态.一个弹簧秤放在水平地面上,Q为与轻弹簧上端连在一起的秤盘,P为一重物,已知P的质量M=10.5k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