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模拟试卷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素养综合检测_第1页
53模拟试卷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素养综合检测_第2页
53模拟试卷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素养综合检测_第3页
53模拟试卷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素养综合检测_第4页
53模拟试卷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素养综合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素养综合检测(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2分)1.(2023山东枣庄市中实验中学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0分)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跟着随母省()亲的“迅哥儿”,我们感受到了水乡平桥村敦厚和睦的民风;听着富有陕北特色的“信天游”,我们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吃着méi()子、肩扛红旗的辉煌历程;而大起大落的安塞腰鼓更是令人叹为观止——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使静mù()的氛围立即变得热烈,。高原人奔放雄健的精神气质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4分)①省()亲 ②冗()杂③méi()子 ④静mù()(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应改为。(2分)

(3)【学科素养·语言运用】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话。(4分)2.【学科素养·语言运用】(2023山东德州五中第一次月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行文至此,作者终于大彻大悟,“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真正进入了忘却自我、超越功利的自由自在的境界。B.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起先大厅里鸦雀无声,随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C.他们在上海滩风云变幻的时局中,为了保护各行各业的精英,与敌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D.这起贪污案涉及地域之广、团伙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3.【学科素养·语言运用】【新独家原创】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在文学作品中,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表现作品内容,表达作品主题。B.文化品格是中国戏曲诸剧种在千百年的孕育、发展、衍变进程中,逐渐呈现出来的独特个性,是当前戏曲类非遗保护的中心内容。C.学习《回延安》一诗,使我了解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D.安塞腰鼓是产生于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种,被称为“天下第一鼓”。4.【学科素养·思维能力】【新独家原创】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Y8201001)()A.本单元是一个多文体的单元,课文包含一篇小说、一首诗歌和两篇散文。B.小说《社戏》以记叙为主,但同时也穿插了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篇幅不多,但都运用得恰如其分,在烘托气氛、凸显主题、传达情感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C.《回延安》这首诗成功地借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表达革命的内容,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的统一。D.《灯笼》是一篇抒情散文。它以“灯笼”为话题,串联起早年乡村生活的诸多记忆,表现旧时的乡村民风民俗,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同时还借景抒情,借“灯笼”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愿为保卫国家充当“马前卒”的意志和热情。5.【学科素养·语言运用】(2023江西宜春高安二中3月月考)从容应对,讲究技巧,也是生活的智慧。某粉丝非常喜欢一个著名作家的作品,于是打电话给作家请求见面。下面作家的应对巧妙而又委婉的一项是(3分)()A.作家对她说:“假如你吃了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B.作家对她说:“谢谢你喜欢我的作品,我很忙,没有时间和你见面。”C.作家对她说:“谢谢你喜欢我的作品,见面就不用了,就如你吃了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D.作家对她说:“谢谢你喜欢我的作品,但是见面就没有必要了。”二、阅读理解(38分)(一)【学科素养·思维能力】(2023河北雄县3月月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7分)儿时的社戏①鲁迅笔下,描述了看社戏吃罗汉豆的趣事,而小时候的我,也很爱看社戏。②那时,农村里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看社戏便成了村民们唯一的享受。那几天,是村民们最高兴的日子,呼朋请友,热热闹闹地快乐一番。我就是在那时迷上社戏的。③演社戏是有讲究的。每逢过年或庙会之际,为感谢“菩萨”的保佑,也为求一年的风调雨顺,村里便有人牵头募集资金,请来戏班子,常常演两三天。那几天,整个村子里,家家都忙碌起来。杀猪宰羊,备好酒菜,把外村的亲戚朋友早早请来,一起观看社戏。④我们孩子们也忙碌起来,背上凳子抬着桌子到演出场地“抢地盘”搭看台。这看台不能搭在戏台前正中,因为正中是留给那些没拿凳子的外村人及壮年男子站着观看的。因此,看台一般都搭在戏台左右两侧。看台其实很简单:地上放一个大方桌,看戏时坐在上面,坐得高,视线不会被别人遮住,戏台上的演出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也有些胆大的,把看台搭在戏台前正中,但时间不长,就会被后面站着看戏的人群挤得摇摇晃晃,只得匆匆转移到旁边去。⑤每逢村里演社戏,我必早早地搭好看台,边吃着从台下小贩那里买来的油炸臭豆腐、瓜子、花生之类的东西,边坐在看台上等待开演。⑥那时的戏台形式多种多样:有用大块石板造就、上面盖有八角亭子式翅形顶棚的固定式戏台;也有一种半固定式戏台,即左右两边用石板建造,中间用木板连接,平时卸下木板,供人通行,演戏时铺上木板,连成一个完整的戏台;还有一种是建造在河边的戏台,人们既可在岸上观看,也可驾一叶小舟把船泊在水上观看;更有一种用一根根杉木搭成、台顶盖上帆布的临时戏台。戏台大都有一人多高,即使站在后面也能看到台上的演出。至于前来演出的戏班子,有演越剧的,也有演绍剧的。我最喜欢看绍剧了,如《龙虎斗》《火焰山》《五虎平西》等。打斗起来,最来精神。戏往往从下午两点左右开演,一直演到第二天凌晨。我每场必到,且一直要看到捧台廊柱(即结束)为止。⑦有时候邻村演社戏,我也常与伙伴们赶去观看。一般相距三五里的村子我们都会去看的。一次暑假,听说距我们村子五六里的中梅村演社戏,戏班子非常有名,是浙江绍剧团的,机会难得。虽说路远了点,但我仍兴冲冲地与伙伴们赶去看戏。当我们赶到那里,戏已经开演。只见一块方圆五六亩的空地上挤满了看戏的人们,足足有一千多人,说是人山人海一点也不夸张。那戏台也非同寻常,是用两个临时戏台拼起来搭成的,显得特别高大而有气势。那天下午演的是《孙悟空大闹无底洞》,都是些著名演员,有演孙悟空的六龄童,演猪八戒的七龄童,演唐僧的筱昌顺。果然打斗精彩,唱念俱佳,博得台下观众的阵阵喝彩。这次看戏可说是最令我难忘的一次了。⑧我长大后,人们都懒得跑到外村去看社戏了,即使在本村演出,也很少有人去看。只有那些老大妈、老大爷还难以割舍。而那社戏的规模也已远不如以前,往往只有十来个演员,观众就更少得可怜,只有寥寥几十人而已。但每次村里演社戏,我都要去看一看,追忆一下当年看社戏的情景。我总觉得社戏里有一种难以忘怀的亲切之感,正像是一杯醇厚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6.选文回忆了哪两种儿时看社戏的经历?请简要概括出来。(4分)答:7.选文第③段中画横线语句的侧面描写有何作用?(3分)答:8.选文尾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Y8201002)答:9.从选文描述的关于社戏的民风民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美好?(6分)答:(二)【学科素养】(2023四川江油八校联考3月月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21分)乡宴①停刀落箸,乡宴至美。②在我的老家,管做乡宴的厨师叫“大师傅”,平日里,他们与土地为伍,与粮食蔬菜相伴,并无异于常人之处。只有在喜事场上,他们才被主家以“天地君亲师”中的“师”称呼,身份便有了些许特殊。③只见“大师傅”马步扎得稳当,一只炒锅紧握在手,翻炒之间尽显如虹气势,“砧板”和“传菜”臂助左右,不敢怠慢。或许,他们不知“八珍”是何烹饪之术,更叫不出几道“满汉全席”中的菜品名号,不论是批切锲斩,还是煎炒烹炸,全靠代代传续,耳濡目染。他们用娴熟的烹饪技艺制作出富有地方风味的菜肴,灵趣中透出憨鲁,粗粝中带着精细,一如他们性情的折射。④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一名做乡宴的“大师傅”,我们村也有,是我的伯祖父,也就是我的大爷。二堂哥建春结婚的时候,那十六桌酒席就出自他老人家之手。他是长辈,本应到外村请“大师傅”来伺厨的,他不允,说还是由自己做才放心。家人拗不过他,只好答应。⑤随着建春哥婚期的临近,我似乎闻到了那股浓浓的菜香。⑥大爷常说,做宴席讲究五个字——质、色、香、味、器,缺一不可。对于食材的质,大爷向来很在意。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做一方宴,要想做出亲近唇齿的味道,就不能忽视本地食材,因为它们接了我们脚下的地气,还有渗入我们肌体的水汽。⑦按照本地风俗,不管谁家办喜事,本家族人和左邻右舍都要去帮忙。炉灶锅台,杯碟碗筷,刷得纤尘不染;干货菜蔬,鸡鸭鱼肉,逐一备齐。大爷并不急于过油、走红,而是先吊了一锅清汤。照他的话说,这叫“唱戏的腔,厨师的汤”。厨师没了清汤,做出的菜肴就没有底味,不论是烧、扒,还是炖、焖、煨、汆、涮、烩、熬,味道再好,终究是浮着的。为人处世亦是如此,没了人味,表面功夫做得再好,也不过是浮夸之辈。⑧炉膛中,松柴毕毕剥剥地燃烧着,酱锅里的汤汁上下翻涌,锅底箅丝上的肉慢慢红润起来。大爷一声令下,大家抖擞起精神,火速“备宴”。搅动鸡蛋的嘚嘚声,切葱姜末发出的唰唰声,“粗斩细剁”肋条肉形成的马蹄声,给鲤鱼、光鸡过油响起的噼里啪啦声……各种声音融汇在一起,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小院子的花花草草也被这气氛所感染,欢快地摇曳着。⑨薄暮时分,“备宴”收尾,建春哥和伯父送来糖茶,表示感谢。大家围坐在八仙桌旁,讲古说今,大爷话不多,深邃的眼神让人捉摸不透。晚九点左右,大家散去,大爷斜躺在连椅上,不一会儿就响起了沉重混沌的鼾声。⑩第二天,阳光灿烂,天气晴好。唢呐声声,鞭炮齐鸣。建春哥迎来了堂嫂。他们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空气中弥漫着鞭炮炸开花的呛味,非常好闻。另一头,大爷将两碗宽心面下好了,由本家嫂子用红漆木盘端给两位新人。宽心面,嫩香腆润,每碗一整根,代表一心一意,蕴含美好的寄托。这时,“传菜”的伙计捎话过来,客人已经遵照安排入座,大爷将手勺一挥,宣布开席!宴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从天刚破晓到日上中天,大爷在“砧板”的配合下,忙而不乱,一口炒锅在手,或翻或转,动作流畅自然。做完最后一道“四喜丸子”,他长舒一口气,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脸膛儿泛红,让人感觉很温暖。送走宾客,伯父安排大家会餐,再次表示感谢。我又尝到了大爷的手艺。大爷多喝了两盅,他说,他记不清做过多少次乡宴了,但这次喜宴是他做得最满意的一次。大家打趣他,说他之前故意留了一手。他摆摆手说,每次都很用心,但这次感觉不一样,至于啥感觉,一时半会说不清。许多年过后,我结婚了,“大师傅”是从外庄请来的,因为大爷再也不能做喜宴了,或者说,我永远没有机会品尝他做的菜了。我陪客人入座,一道道菜端上餐桌,菜品用了很多新式调料,客人推杯换盏,赞不绝口,我却停了一下筷子,忆起大爷,还有他做的乡宴。那滋味,那么美,是浓浓的亲情,是家的味道。(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0.【思维能力】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看法。(4分)答:11.【思维能力】如何理解第⑦段“为人处世亦是如此,没了人味,表面功夫做得再好,也不过是浮夸之辈”这句话的含义?(4分)(Y8201003)答:12.【审美创造】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答:13.【思维能力】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句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作用。(4分)答:14.【思维能力】文章的题目是《乡宴》,开篇却从做乡宴的“大师傅”写起,这离题吗?请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5分)答:三、写作(40分)15.(2023重庆渝北六校月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对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答案全解全析1.(1)①xǐng②rǒng③糜④穆(2)躁热燥热(3)(示例)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解析(1)本题考查音形互换。注意按现代汉语拼音规则恰当注音,多音字要据义定音。根据字词积累,“省亲”中的“省”读作“xǐng”,“冗杂”中的“冗”读作“rǒng”,“méi子”写作“糜子”,“静mù”写作“静穆”。(2)本题考查汉字字形。根据字词积累,“躁热”中的“躁”应写作“燥”。(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解答此题,要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例句是“使……立即变得……”的形式,仿写的句子要和例句格式一致、内容相关,符合语境。2.D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至极、完美之至。该成语属于褒贬误用。3.D该项成分残缺,应在“一种”的后边添加“民间艺术”。4.D“借景抒情”的说法不当,可改为“以小见大”。5.AB.拒绝得太直接。C.“就如你”,稍显直接,不够委婉。D.语气生硬,不够礼貌。6.“我们村”演社戏,“我”会早早搭好看台,边吃着油炸臭豆腐、瓜子、花生之类的东西,边坐在看台上等待开演;邻村演社戏,“我”也常与伙伴们赶去观看。解析根据第⑤段“每逢村里演社戏……边坐在看台上等待开演”可概括为:“我们村”演社戏,“我”会早早搭好看台,边吃着油炸臭豆腐、瓜子、花生之类的东西,边坐在看台上等待开演。根据第⑦段“有时候邻村演社戏,我也常与伙伴们赶去观看。一般相距三五里的村子我们都会去看的”可概括为:邻村演社戏,“我”也常与伙伴们赶去观看。7.通过侧面描写,写出了村民们对社戏的喜爱和想看社戏的激动的心情。解析画线句运用了侧面描写,写村民们杀猪宰羊,备好酒菜,把外村的亲戚朋友早早请来,一起观看社戏,写出大家对社戏的重视。“杀猪宰羊,备好酒菜”写出村民们准备酒菜看社戏的激动心情;“把外村的亲戚朋友早早请来”写出社戏不仅受本村人喜爱,也受邻村人喜爱。整体上,通过侧面描写,写出村民们对社戏的喜爱和想看社戏的激动的心情。8.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社戏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解析画波浪线句中,“难以忘怀的亲切之感”“令人回味无穷”既表达了作者对社戏的主观感受,也传递了作者对社戏的看法,属于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难以忘怀的亲切之感”写出了作者对社戏的情感之深厚、亲近,“令人回味无穷”写出了作者对儿时看社戏的情景久久不能忘怀,故整体表达了作者对社戏的喜爱和怀念之情。9.从这些民风民俗中,我感受到了村民的淳朴、善良、热情、乐观、对生活的热爱和传统文化的古朴、有趣。解析结合第②段、第③段可知,每逢过年或庙会之际,“我们”村演社戏,那时,家家都忙碌起来,杀猪宰羊,备好酒菜,把外村的亲戚朋友早早请来,一起观看社戏。村民们呼朋请友,高兴热闹,从中能感受到他们的淳朴、善良、积极、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根据第⑧段“我总觉得社戏里有一种难以忘怀的亲切之感,正像是一杯醇厚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可知,本文通过写作者在本村看戏和去邻村看戏的经历,表现出他对社戏的喜爱,长大之后也割舍不下,对社戏产生一种亲切之感,这体现了社戏所代表着的传统文化的永恒生命力,表现出传统文化的古朴、有趣。10.开篇点题,统领全篇,揭示文章的内容,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分析开头段落的作用,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切入。内容上,“乡宴”点题并揭示文章内容,“至美”表达对乡宴的赞叹之情并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同时还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乡宴为什么至美?结构上,可根据下文内容判断出首段有统领全篇的作用。11.为人处世如做乡宴,要注重本色底味;做人要有人味,一个人如果只注重做表面功夫,那他只会是一个浮夸的人。解析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出其深层内涵。这句话将为人处世比作做乡宴,认为做人和做菜一样,不能只注重表面功夫,要注重“底味”。答题时要把做人与做乡宴、人味与底味结合起来,说出做人的道理。12.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婚宴“备宴”时热闹、欢快的景象及婚宴菜品的丰盛,突出了厨师精湛、娴熟的烹饪技艺,烘托了人们欢乐的心情。解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手法+修辞特点+内容+情感(作用)。“搅动鸡蛋的嘚嘚声,切葱姜末发出的唰唰声,‘粗斩细剁’肋条肉形成的马蹄声,给鲤鱼、光鸡过油响起的噼里啪啦声……各种声音融汇在一起,抑扬顿挫,和谐悦耳”中主要写了此时的一系列声音,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声音的“抑扬顿挫,和谐悦耳”,表现了婚宴“备宴”时的热闹、菜品的丰盛以及人们欢乐的心情。13.运用动作、外貌描写,展现了大爷的辛劳,也表现了他做完最后一道菜后满意、放松的心理。解析“他长舒一口气,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脸膛儿泛红,让人感觉很温暖”中的“长舒一口气”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大爷做完最后一道菜后满意、放松的心理;而“额头”“脸膛儿”是外貌描写,“汗珠”“泛红”写出了大爷的辛劳。14.不离题。开篇大量的内容介绍做乡宴的“大师傅”,为下文写身为“大师傅”的大爷做乡宴作铺垫;使文章内容更充实,突出主题。解析文章开篇写“大师傅”,介绍他们做菜时的特点,其实都是为下文具体写身为“大师傅”的大爷在二堂哥婚宴上的表现作铺垫。这样写使文章内容丰富,进而突出主题,所以并没有离题。15.【写作指导】本题是给材料命题作文题。所谓“记忆”,是难以忘记的、印象深刻的。所谓“芬芳”,就是一种味道,一种让人觉得心情舒畅、心中温暖的味道。这种味道可以来自自己的亲人,也可以来自自己的朋友,还可以来自公交车上偶遇的一个人。但不管是谁,他都应该可以给我们带来正面的引导和积极的意义。所以题目中的“芬芳”应有双关意,既指某种味道,还指某种精神品质。据此立意构思即可。要用第一人称进行创作。【例文】留在记忆里的芬芳花朵以芬芳熏香了空气,但它的最终目的,是把自己献给你。——题记有那样一种味道,油腻腻的,还伴有淡淡的油烟味,但其中的温馨却是无法忽视的,这就是妈妈的味道,一种别样的芬芳。小时候的我总喜欢缠着妈妈,把头埋进她的臂弯,晃来晃去,爱极了那股芬芳。可随着岁月流逝,我已渐渐长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