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_第1页
2024年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_第2页
2024年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_第3页
2024年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_第4页
2024年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目录CONTENTS目录1多重耐药菌的认识2多重耐药菌的监测3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4多重耐药菌管控流程5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6多重耐药菌的概念多重耐药菌的概念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广泛耐药细菌(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bacteria,XDR):广泛耐药细菌指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全耐药细菌(

pandrug-resistant

bacteria,PDR):全耐药细菌指对所有分类的常用抗菌药物全部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包括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在内的全部抗菌药物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包括糖肽类和利奈唑胺在内的全部抗菌药物耐药。一、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常见多重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多重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MDR-TB)一、多重耐药菌的认识

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苯唑西林/甲氧西林产生耐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2、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等)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3、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

4、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等)耐药的肠杆菌。

5、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等)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

一、多重耐药菌的认识2014年美国CDC首次将超级细菌分为3个威胁等级“紧急”、“严重”和“值得关注”三大被视为“紧迫”级别威胁中占据首位的是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CRE),CRE称之为“噩梦细菌”,因为即使是最强力的抗生素对其也是无效的。报道称,CRE导致了9,300例医疗保健相关性感染。最常见的2种CRE是: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耐碳青霉烯的大肠埃希菌,每年约导致600人死亡。死亡率大于50%。在过去的10年中,发现CRE在美国从1个州扩散到了38个州。”一、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存在耐药基因:细菌天然存在或后天因为基因突变或转移得到了耐药基因,耐药基因决定了各种不同的耐药机制,使细菌能够抵抗抗菌药物的杀伤作用。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由于医生过多地使用抗生素,造成对基因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菌进行了筛选。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触,细菌在病人间交叉寄生造成耐药菌株在医院内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的转移,耐药菌在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耐药菌增加的原因一、多重耐药菌的认识30-40%为医院工作人员的手0120-25%是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0220-25%是社区获得性病原菌(如环境污染及工作人员携带)03多重耐药菌产生和扩散的原因一、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呼吸道定植肺部感染血源性感染尿路感染伤口的定植和感染皮肤的定植一、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多重耐药菌

的易感人群既往携带或感染了MDRO在MDRO感染率高的科住院高龄患者高危手术免疫抑制剂应用插管或侵入性操作长期住院患者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呼吸机应用一、多重耐药菌的认识治疗费用高疗效不佳病死率高毒性可能增加医疗安全的质量降低细菌耐药性

的五大危害一、多重耐药菌的认识确诊感染的患者入院时做到有样必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对免疫力低下、危重患者、对上级医院转回病人、有相关流行病学史患者,入院时进行微生物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及时采集标本。一、多重耐药菌的认识检验科:规范地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实验,提高细菌分离培养的阳性率、鉴定和药敏实验的准确率,及时向临床发回报告。01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实施监测的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02微生物实验室应每季度统计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将统计分析结果及时上报至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03一、多重耐药菌的认识临床科室:提高病原学标本的送检率,接诊可疑或明确有感染者,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及时送检相应合格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报告卡。01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短时间发生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确诊医院感染暴发,应立即电话报告科室主任及护士长、医院感染管理科(节假日向总值班报告)。02了解本院前五位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根据细菌药敏监测的总结分析报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03一、多重耐药菌的认识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21了解本科室多重或泛耐药患者,监督并指导科室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落实情况。各重点科室了解本科室前五位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发现多重耐药菌患者,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监控医生、护士:正确采集临床标本为保证标本的质量,获得阳性结果,应掌握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采集标本量和采集时间并应及时送检,特殊标本还需注明采集时间。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一般情况下,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h,最好2h内能送检,越快越好,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结果无意义规范化采集不符合要求提供重要临床感染信息处理失当造成污染误导临床标本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细菌诊断标本采集原则用抗菌素前采集,不同时期、不同标本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污染采集真正病灶处且足量标本→避免假阴性标本需新鲜,不可添加防腐剂立即送检→愈新鲜标本愈容易分离病原菌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什么是有价值的标本组织和无菌体液(血、骨髓、脑脊液、关节液、胸腹腔穿刺液)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有很高的诊断价值,鼓励多送检;尿培养有助于尿路感染的诊断;大便培养入院3天之后出现的腹泻多为抗生素相关,不建议送大便常规培养;口腔和肠内容物、直肠周围脓肿、褥疮、恶露、呕吐物等诊断价值低,不建议做细菌培养。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病原微生物送检是感染控制的基础

如果临床送检标本太少,就无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跟踪;如果送检标本比例失衡,就无法获得准确的调查结果。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预防感染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感染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切断传播途径

三、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预防细菌耐药性的关键策略

三、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1、医生接收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危急值报告,立即开具接触隔离(多重耐药菌)医嘱,并在东华系统上报至医院感染管理科。(微生物室只报告监管的五大类: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其余未报告的多重耐药菌无需开隔离医嘱,也不需要上报,但防控流程必须落实到位。2、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3、告知全科医护、保洁人员、实习生以及患者家属等。4、在病人一览表、腕带、病室或床旁用蓝色接触隔离标识(在接触隔离标识牌上用记号笔注明具体耐药菌名称)。5、患者单间或床旁隔离(患者床周围用屏风遮挡),同种同源可放置同一病室。

三、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6、落实标准预防(戴口罩、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吸痰、插管等操作时戴护目镜或面屏)。7、床旁备手消毒剂,严格执行手卫生。8、环境物表器械清洁消毒:(1)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每日清洁消毒;(2)抹布、拖布专用,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如体温计、治疗盘、血压计等)专人专用,不能专用的平车、轮椅等用后及时消毒。9、医疗废物管理:患者所产生的垃圾均按感染性废物处理,使用黄色垃圾袋密封,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需双层黄色垃圾袋。

三、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10、衣织物管理:患者使用后的衣织物(如:被套、枕套、床单等)放置于水溶性防感染医用织物处置袋运送至洗衣房规范清洗消毒。11、出院、转科或转诊:(1)出院或转科做好终末消毒;(2)转科、转诊和外出检查病人提前通知接诊科室,采取隔离措施。12、解除隔离: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标本需连续培养2次均为阴性(每次间隔>24小时)。针对重点监管5大类多重耐药菌,在接触隔离标识牌上用记号笔注明具体耐药菌名称MRSACREVRECRABCRPA

三、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四、多重耐药菌管控流程

多重耐药菌上报流程

五、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3年8月20日发布,2024年2月1日正式实施。肠杆菌常见菌:临床感染中以肠杆菌科为主,常见的菌种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弗氏柠檬酸菌等。

五、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定义: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多尼培南等任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菌,或是产生耐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

五、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1.联防联控策略: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在双向转诊时,转出机构宜在患者转院证明中注明或以电话通知等方式告知接收机构。02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宜建立机构间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防控的联防联控机制,实现相关信息互联互通。03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在出院时,主管医师宜在其出院证明书上注明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检出情况。01

五、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2.患者隔离:(1)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宜单人单间隔离,宜有单独的卫生间;(2)当需要隔离的人数多或隔离单人间不够时,宜将大小便失禁、使用侵入性设备,或伤口持续有分泌物的患者优先进行单人单间隔离;宜将感染或定植同一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菌种的其他患者隔离在同一个多人间;(3)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宜实行分组护理;护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人员不宜参与其他患者的护理;(4)对隔离患者,不宜有陪护人员。确需陪护的应限1人,且不应同时陪护其他患者;

五、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2.患者隔离:(5)隔离病室入口应张贴接触隔离标识,隔离标识宜简要注明接触隔离要求及注意事项;(6)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宜隔离至出院;(7)若患者长期住院(>30天),应连续两次采样阴性,且采样时间相隔24h或以上,可解除隔离;(8)对已知既往有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的患者,宜在主动筛查前实施隔离。

五、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3.接触预防措施:(1)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应按照手卫生指征及方法执行手卫生;(2)在确保诊疗、护理、康复等工作的前提下,宜最大限度地减少与患者及其周围环境与使用物品的接触;(3)医务人员在接触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时,应佩戴手套,诊疗活动结束后,应脱去手套并立即进行手卫生;进行侵入性操作、大面积接触(如给患者翻身、擦浴)或处理患者排泄物时应穿隔离衣,诊疗活动结束后,应脱去隔离衣;一次性隔离衣由内向外,由上到下卷好按感染性废物处置;需重复使用的隔离衣污染面向外卷成一束悬挂于床旁并采取措施避免污染或放入专用收集容器。重复使用的隔离衣应至少每24h更换一次;

五、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3.接触预防措施: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使用的低度危险性物品和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等)应专人专用,并定期清洁和消毒;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和器械(如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在每次使用后应清洁和消毒;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转科/出院后,应对隔离病室或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不宜探视;确需探视(如临终关怀)时,工作人员应督导探视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穿隔离衣、做手卫生和戴手套等)。

五、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1)应充分评估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转运的必要性,避免不必要的运;(2)确需转运时,转出科室医务人员应对患者和转运人员进行告知,说明转运中的注意事项;(3)医务人员和转运人员在转运全程均应采取接触预防措施,包括戴手套,充分遮盖患者躯干、四肢和伤口等;对气道开放患者在转运前应评估其吸痰指征,并依据评估结果做相应处置,需吸痰时宜采用密闭式吸痰方式;(4)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需外出检查和诊疗时,转出科室工作人员应提前告知接诊科室,提前做好防控;(5)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在院内转科时,转出科室应在患者转科记录上注明其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检出情况、并提前通知接收科室。4.患者转运:

五、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1)开展预约检查时,应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检查预约单上有相应标识;(2)检查和治疗科室应配备防控相关用品,包括速干手消毒剂、一次性铺巾、帽子、口罩、手套、隔离衣、清洁和消毒用品等;(3)检查和治疗科室应根据其实际情况,建立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分时段或分室检查和诊疗的制度;采取分时段检查和诊疗时应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普通检查和诊疗者之后(需要紧急抢救者除外);(4)检查与治疗科室在接诊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时,应控制室内人员数量,做到“一患一室”。若确不能做到“一患一室”,应与其他检查和诊疗者之间设有物理隔断(如屏风、玻璃隔断等多种形式,但不含隔帘)。5.检查和治疗科室接诊时的防控措施:

五、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5)检查和治疗科室工作人员在接触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时,应执行接触隔离措施;(6)对多名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连续进行检查和诊疗时,在接触不同患者间应更换手套,并做手卫生;应根据菌种来安排集中进行检查和诊疗,在接触感染或定植不同菌种的患者时,应更换隔离衣;(7)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检查和诊疗后,应对环境物表及设备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后方用于其他患者。5.检查和治疗科室接诊时的防控措施:

五、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1)有明显污染时,应先去除污染,再实施消毒;(2)无明显污染时,宜直接进行擦拭消毒,宜使用清洁-消毒“一步法”的产品和符合环保要求的消毒剂;(3)清洁和消毒应遵循先进行收治其他患者的区域,后进行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区域的原则;(4)日常清洁和消毒应每日不少于2次;(5)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宜每隔4h进行一次清洁;6.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日常清洁与消毒:

五、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6)任何物体表面出现可见污染时,应立即进行清洁和消毒;(7)清洁和消毒应执行单元化操作的原则,对清洁工具(抹布、地巾等)应进行颜色或数字等形式的编码,分区域使用,如采用机械热力清洗消毒的可统一使用;(8)使用后或污染的可复用消毒用具应采取有效的复用处理方法在专用的场所进行处理后备用;不应在使用的现场进行复用处理;(9)工作人员在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应在原有工作着装基础上穿隔离衣和戴手套,并正确穿脱防护用品。6.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日常清洁与消毒:

五、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1)隔离病室内物品配备宜遵循最小量配置原则,以降低终末清洁与消毒的负担;(2)应先对隔离病室配置的医疗设备、家具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3)医疗设备、家具等物品在消毒后宜移出隔离病室,再对病室进行清洁和消毒;(4)对隔离病室应按由上而下、由轻污染到重污染、由里而外的顺序进行清洁与擦拭消毒;(5)可采用含有效氯(500mg/L)或具有同等消毒作用水平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7.终末清洁与消毒:

五、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6)床边隔帘、窗帘应拆除进行清洗和消毒;(7)室内医疗卫生用品应清洁与消毒,未经有效清洁与消毒不应移动至它处使用;(8)应更换所有床上织物,包括被单、被套、枕套等;(9)宜使用可擦拭消毒的寝具(即床垫、棉被、枕芯);(10)病室内洗手池内外表面应清洁和消毒;(11)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非接触式方法进行终末消毒。7.终末清洁与消毒:

五、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

小结: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MRSA)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3.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

4.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碳青霉烯肠杆菌(CRE)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