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_第1页
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_第2页
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_第3页
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_第4页
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汇率及其决定国际收支的平衡IS—LM—BP模型完全资本流动下的IS—LM—BP模型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国际收支平衡,IS—LM—BP模型。教学难点:难点是汇率的决定。完全资本流动下的IS—LM—BP模型一、汇率及其决定1、汇率及其标价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汇率的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以一单位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间接标价法:以一单位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2、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在一定的幅度之内。浮动汇率制:指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时常的供求关系自发的决定。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干预分为未抵消影响的外汇干预和已抵消影响的外汇干预。3、自由浮动制度下汇率的决定欧元的价格均衡价格均衡数量欧元的数量S(欧元的供给曲线)D(欧元的需求曲线)影响供求的因素:形成需求的因素:对商品的需求、投资和投机SS’汇率欧元的数量德国进口需求提高的影响D汇率德国出口需求减少的影响D’欧元数量D汇率均衡汇率的变动D’欧元数量SS’4、购买力平价和实际汇率购买力平价:认为两个国家货币的购买力是形成汇率的基础。实际汇率:用同一货币来度量的国外与国内价格水平的比率。e=E·Pf/PPf—国外价格水平

P—国内价格水平5、净出口函数nxnx(y)y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含义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对与他国之间进行的一切经济交易加以系统记录的表格。采用复式记帐法,外汇收入计入贷方,(二)项目1、经常项目2、资本项目3、官方储备项目反映一国在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使用基金信贷等方面在本年末与上年末余额之间的差额。4、错误与遗漏资本账户的演绎1、资本账户差额(净资本流出)F=流向国外的本国资本-流向本国的外国资本2、决定F大小的因素rw——国外利率r——本国利率,σ——利率差额对F的影响幅度(rw-r)——正向影响rW——正向影响r——负向影响,r与F之间是反向变动关系rFF(r)国际收支平衡和BP曲线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都会出现差额,但是,一国追求国际收支平衡。1、国际收支差额——研究平衡的前提国际收支差额=净出口-净资本流出BP=nx-FBP>0,国际收支盈余;BP<0,国际收支赤字;BP=0,国际收支平衡2、BP的经济学含义表明nx与F的关系,意味着在国外的花费与从国外得到的收入不相等时,需要与国外发生资本上的往来进行调整。BP方程从nx=F出发,表明r与Y之间的关系专心C点:BP﹥0D点:BP﹤0汇率上升,BP曲线想右下方移动。yrOBADCBPnxFFryrF(r)nx(r)nxyr1r2F1nx1y1y2F2nx2IS-LM-BP模型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在开放经济条件下,IS曲线发生了变化。(一)收入恒等式比较封闭经济:Y=C+I+G开放经济:Y=C+I+G+nx(二)收入恒等式的展开式比较封闭经济开放经济IS-LM-BP模型ISLMBPyy0r0r完全资本流动下的IS—LM-BP模型BP为水平线,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为r=rw;rwrBPy固定汇率制下的资本完全流动1、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过程若一国实行独立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使LM右移至LM’,出现国际收支赤字,这时存在汇率贬值压力,需央行进行干预。干预目标:保持原来的汇率水平(固定汇率制)。干预手段:抛出外国货币,接受本国货币,造成本国货币供给减少,LM左移到均衡点。(3)结论在开放经济条件和固定汇率制下,一国无法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否则汇率将存在变动压力。OYrrwAA’ISLMLM’BP2、财政政策的影响rwrISLMIS’LM’yy0y1y2浮动汇率制下的资本完全流动财政政策的影响:(1)初始状态BP为水平线,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为r=rw;A为均衡点。(2)分析过程若一国出口增加,使IS右移到IS’,从而r>rw,并且产生国际收支盈余。这时,引起本国货币升值。汇率升值使本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从而净出口减少,IS’曲线自动回复到IS的水平。(3)结论在完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当局不用干预外汇市场,汇率能够自动调整,保持外汇供求平衡。oYBPLMISIS’AA’Y0rrw2、货币政策的影响rwrISLMIS’LM’yy0y1y2内部均衡:IS=LM内部与外部同时均衡:IS=LM=BP不均衡时,需要用政策进行调整。一、内部均衡、但外部失衡的调整(一)国际收支顺差(二)国际收支逆差二、内部与外部同时失衡的调节内部:低于充分就业均衡外部:国际收支逆差调整内外均衡的政策外部失衡:国际收支顺差初始状态(浮动汇率)内部均衡(A点)国际收支顺差(A点位于BP左上方)rISLMIS’yy0y1BP(e0)BP(e1)A外部失衡:国际收支逆差初始状态内部均衡(A点)国际收支逆差(A点位于BP右下方)rISLMIS’yy0y1BP(e0)BP(e1)A内部与外部同时失衡(一)状态:内部:低于充分就业均衡(E点位于Yf左)外部:国际收支逆差(E点位于BP下方)(二)调整过程扩张性财政政策:IS右移(目标:BP与Yf的交点A)紧缩性货币政策:LM左移(目标:BP与Yf的交点A

)政策的副作用:价格水平上升、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净出口减少、BP左移至B点)继续采取财政与货币政策YfISLMBPEBA案例1︰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所谓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是指将香港本地的货币与某种特定的外币相挂钩,按照固定的汇率进行纸币的发行与回收的一种货币制度。在香港,纸币是由汇丰、渣打和中银三家指定的商业银行发行的。根据香港的法律,在联系汇率制度下,发钞银行需要向香港金融管理局交付美元,换取负债证明书,并将其拨入外汇基金账户,用以作为发行纸币的依据,再按照香港财政司规定的固定汇率,以1美元兑7.8港元的汇率发行等值的港币。其他银行(在香港称作持牌银行)则可以同样的汇率向发钞银行存入美元,并获得等值的港币。反过来,在回收港币时,外汇基金、发钞银行和持牌银行之间也按1:7.8的固定汇率进行方向相反的操作。由此不难看出,以美元作为港币发行的基础和依据,并使二者保持固定的汇率,是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两个基本要点。自1935年以来,香港共实行过六种汇率制度,每次变动的原因都与当时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有关。但联系汇率制的实施,却有着更深层的政治及经济原因。1982年9月,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正式开始谈判。由于最初谈判进展缓慢,导致谣言四起,人心浮动,房地产市场崩溃,港元不断贬值。其间,香港各阶层人士多次呼吁港府出面挽救港元,但港英当局以种种理由进行推诿。1983年9月24日,港元在外汇市场上暴跌,对美元汇价逼近1:10,港汇指数也锐挫至57.2的历史最低水平。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港英当局不得不放弃其完全不干预货币市场的原则,转而接受经济学家格林伍德的建议--建立一个钉住美元的浮动汇率制。据说,当时有人提议将汇率固定在1:8的水平,因为它有着象征"发"的吉利谐音。但此建议被当时的财政司长彭励治否定,而将汇率定为1:7.8。联系汇率制度的实施,迅速地稳定了香港货币。十多年来,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受到多次的挑战。其问,经历了1987年的全球性股灾、1990年的海湾战争、1991年国际商业银行倒闭、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风暴、1995年墨西哥货币危机以及1997年下半年以来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但香港货币都能一一化解风险,成功地经受住了考验。港币信誉卓著,坚挺稳定。与此同时,香港经济运行良好,其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所有这些,联系汇率制度都起到了重要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实践表明,联系汇率制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当初"政治应急"的作用,而发展成为使香港能够有效地承受来自外部的金融震荡和政治冲击的经济手段。对香港而言,由于其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其经济对外有着强烈的依附性,外资和外贸在经济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因此,本地经济的增长往往受到各种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这种情况下,用港元钉住美元,稳定汇率,减少了国际贸易和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外汇风险,有利于各类长期贸易及经济合同的缔结及国际资本的集系,从而给香港带来了更多的利益和机会。这些也可以说是导致联系汇率制度得以产生并持续下来的内在根源。当然,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缺点。①它使得香港的利率和货币供应受制于美国的利率政策和货币政策,从而严重地削弱了这两个经济杠杆的调节能力。②联系汇率制度还被认为是造成香港高通货膨胀和实际上的负利率并存的主要原因。③由于实行了联系汇率,也无法通过汇率的手段来调节国际收支状况等等。但是,尽管存在着种种缺陷,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有着深刻和坚实的经济基础,历史也肯定了其稳定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同时,经过十多年的风雨和考验,这一制度本身也会出现问题。案例2︰汇率变动对贸易的影响

汇率变动主要是受货币代表的含金量、通货膨胀及国际收支等经济因素制约,而汇率的变动又会使本币与外币的相对购买力发生变动,从而对经济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最主要的影响表现在贸易方面。本币升值将有利于外国商品进口,不利于本国商品出口,因而会减少贸易顺差或扩大贸易逆差,反之,则朝相反方向变化。例题:日元对美元汇率由122.05变为105.69,试计算日元与美元汇率变化幅度,以及对日本贸易的一般影响。答:日元对美元汇率由122.05变化至105.69,试计算日元与美元汇率变化幅度,以及对日本贸易的一般影响。日元对美元汇率的变化幅度:

(122、05/105.69—1)xl00%=15.48%,即日元对美元升值15.48%;美元对日元汇率的变化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