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第五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完成第1~2题。1.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单一性C.整体性D.区域性2.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暖和潮湿,下列选项与其相符的是()A.风力大B.沙漠广布C.光照剧烈D.植被茂密解析第1题,图中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第2题,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的总体特征协调一样。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暖和潮湿,故植被茂密。答案1.C2.D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读图,完成第3~4题。3.下列对图示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A.甲——水位下降 B.乙——改善局部气候C.丙——增加 D.丁——加重4.图示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 B.开放性C.整体性 D.差异性解析第3题,修建水库形成人工湖,水位上涨,受其影响,地下水位上升,故甲为水位上升;受人工湖泊的影响,局部地区空气湿度增大,降水量增加,故乙为改善局部气候;河流上游修建水库,蓄水拦沙,导致河流下游泥沙沉积削减,故丙为削减;水库的调整作用使河流下游地区洪水灾难减轻,故丁为减轻。第4题,图示是修建水库后产生的一系列变更,进而使土壤、生物、气候等发生变更,体现了一个要素的变更会引起其他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更,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3.B4.C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自然地理环境呈现整体性特点。据此完成第5~6题。5.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描述最可信的是()A.枯水期时,河流搬运实力降低,河水含沙量增加B.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剧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弱C.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红色土壤袒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主要是因为风力侵蚀D.北美西部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携带到北太平洋,利于渔业资源的发展6.生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其他要素,下列关于生物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正确的是()A.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大B.植被加快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C.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D.森林加大径流量季节变更解析第5题,枯水期时,河流搬运实力降低,河水含沙量削减;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风力侵蚀作用剧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红色土壤袒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主要是因为流水侵蚀;北美西部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携带到北太平洋,不利于渔业资源的发展。第6题,森林使昼夜温差和河流径流量季节变更变小;植被减小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答案5.B6.C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据此完成第7~8题。7.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A.光照剧烈,地形平坦 B.植被稀有,土壤肥沃C.气候干旱,日较差大 D.水源足够,矿物质多8.骆驼刺所在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属于()A.温带草原 B.温带荒漠C.寒带苔原 D.热带草原解析第7题,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因此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在沙漠生长的植物的根扎得特殊深,根系很发达,利于汲取水分,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可以削减水分的蒸发,这样生存的概率越大。第8题,骆驼刺所在区域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答案7.C8.B读景观图和世界局部地区图,完成第9~10题。9.世界局部地区图中各地与景观能正确匹配的是()A.a—④ B.b—②C.c—③ D.d—①10.d—b—a的景观变更,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D.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第9题,世界局部地区图中的点与景观的正确匹配是a—②,b—③,c—④,d—①。第10题,d—b—a的景观变更是沿着纬度的变更方向而变更,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9.D10.D下图为某大陆沿45°纬线在地质历史时期从古至今的四个阶段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11.图①中大陆上的植被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12.图④中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解析第11题,从题干“沿45°纬线”和图中经度(西经60°~80°)可推知,该地位于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南美洲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潮湿气候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南美洲无亚寒带针叶林分布。第12题,该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南部,山的东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答案11.B12.D读非洲局部示意图,完成第13~14题。13.图中①③⑤三地的自然带()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14.图中②③④三地的自然带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解析第13题,图中①③⑤三地的自然带都是热带草原带,但①是因海拔高形成的,⑤是因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的。第14题,图中②③④三地的自然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13.A14.C读美国本土自然带分布图,完成第15~16题。15.甲→乙→丙自然带的变更,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16.影响①→②→③自然带变更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水分C.地形 D.土壤解析第15题,甲→乙→丙自然带的变更符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16题,①→②→③自然带的变更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答案15.B16.A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觉,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亲密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第17~19题。17.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亲密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 B.降水量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18.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19.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缘由可能是()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解析第17题,高山苔原带气温低、降水量少、植被覆盖率低,其都与该地带海拔亲密相关。在高山苔原带,气温随海拔上升而降低,所以与海拔有关;降水量随海拔的上升先增多再削减;相同面积相同降雪量,坡度大积雪厚度小,坡度小积雪厚度大,与坡度亲密相关,与海拔基本无关;坡度大小影响土层的厚薄,海拔凹凸影响气温,土层和气温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第18题,冬半年冻害的形成与大幅度降温有关,长白山西北坡冻害高发,说明西北坡受坡向影响,存在导致出现异样降温天气的因素。我国东北地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大,积雪薄,且易被风力吹散,受其影响冬季降温幅度最大,冻害高发。第19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长白山降雪期缩短,袒露的矮小灌木缺少积雪的覆盖,使得冻害加剧;并且全球气候变暖使得矮小灌木生长期延长,同样也使得冻害加剧。答案17.C18.D19.C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据此完成第20~21题。20.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21.③是香樟树树叶,该典型植被可能位于()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解析第20题,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依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④②①③。第21题,香樟树是亚热带常绿树种,四地中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气候。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位于温带;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典型植被为高山草甸。答案20.D21.D波密位于西藏东南,平均海拔约2700米,1月均温约-0.2℃,境内冰川发育极好,冰舌前端伸入森林,蔚为壮丽。下图为波密所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2~23题。22.“冰舌前端伸入森林”中的森林最可能是()A.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 D.常绿硬叶林23.冰雪带与森林带之间无草原带和苔原带过渡的主要缘由是()A.降水多 B.海拔高C.气温低 D.光照强解析第22题,材料中提到“境内冰川发育极好”,因此冰舌深化的森林应当最靠近冰原带,最可能是针叶林,A项正确。落叶阔叶林属于温带植被,其分布的海拔低于针叶林,B项错误。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属于亚热带植被,分布海拔低于落叶阔叶林,C、D两项错误。第23题,波密处于西南季风暖湿气流北上的通道,受高大山脉的阻挡,降水极为丰沛,发育了数量和规模巨大的冰川,巨大的推动力使冰舌沿沟谷自上而下穿越了苔原带和草原带,直达森林带,A项正确。答案22.A23.A读①(105°E,26°N)、②(128°E,42°N)、③(90°E,43°N)三个地点的山地针阔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第24~25题。24.①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季雨林带25.影响①与②两地、②与③两地山地针阔混交林出现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降水、热量 B.热量、降水C.降水、降水 D.热量、热量解析第24题,①地位于我国云贵高原,②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③地位于我国新疆天山地区。这样就可以推断出,①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25题,①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②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故①②两地针叶林分布高度的差异是热量不同造成的。②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③地位于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所以两地针叶林分布高度的差异主要是降水不同造成的。答案24.A25.B二、综合题(共50分)26.(14分)依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各题。(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请写出下列相应内容。降水;气温日较差;地表水;地貌多;土壤;植被。

(2)请从上面实例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气候影响了其水文、地貌、土壤、植被等。第(2)题,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要素的变更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变更。答案(1)少大少戈壁荒漠有机质含量少稀疏(2)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更的;②某一要素的变更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变更。27.(10分)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自然带的分异体现了什么地带性规律?它产生的缘由是什么?(2)图中森林带一般属于哪类森林自然带?该自然带在南、北坡分布差异的产生缘由是什么?(3)北坡森林带上、下均有丰富的草场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当地牧民一般把带(图中自然带)作为夏季牧场。

解析第(1)题,该图为同一座山脉上随着高度的不同而分布不同的自然带,故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缘由是随着海拔的上升,水热条件发生明显的垂直变更,导致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征发生垂直分异。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处森林带位于海拔4000米左右,气温较低,且位于山地草原之上,故为针叶林。影响植被带的分布主要是水热条件,据图可知该森林带南坡海拔较高,且分布较为狭窄,而北坡分布海拔较低且分布较宽,说明北坡的水热条件好于南坡,可推出北坡降水比南坡降水多。第(3)题,夏季,气温较高,海拔比较高的高山草甸区也可以作为牧场放牧,而海拔较低的山地牧场可以养精蓄锐,到了冬季,海拔比较高的高山草甸区因为气温低而不能放牧,只能在海拔较低的山地草原牧场放牧,所以把高山草甸作为夏季牧场可以充分利用草场资源。答案(1)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产生缘由:随着海拔的上升,水热条件发生明显的垂直变更,导致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征发生垂直分异。(2)针叶林带。北坡降水比南坡降水多。(3)高山草甸28.(14分)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丙地区自然带为带,其成因主要是什么?

(2)南美洲西海岸,从甲处到丁处自然带分布特征是,其形成因素主要有、。

(3)在甲、丁两处东侧山地,海拔相像,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其主要表现有哪些?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解析第(1)题,丙自然带位于回来线旁边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限制,盛行离岸风且位于背风坡,旁边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形成热带荒漠带。第(2)题,纬度不同引起热量差异,使自然带南北方向更替,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自然带南北狭长。第(3)题,甲地纬度较丁地高,纬度不同造成山麓自然带、自然带的种类和数量、雪线高度不同。答案(1)热带荒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限制;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寒流影响。(2)自然带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