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技术管理指南_第1页
农业生产技术管理指南_第2页
农业生产技术管理指南_第3页
农业生产技术管理指南_第4页
农业生产技术管理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产技术管理指南TOC\o"1-2"\h\u2760第1章引言 370441.1农业生产概述 3289221.2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49099第2章土壤管理与改良 4218052.1土壤类型与特性 4321762.1.1土壤分类 4162842.1.2土壤特性 4113722.2土壤肥力评价与提升 4244362.2.1土壤肥力评价 5262102.2.2土壤肥力提升 531262.3土壤病虫害防治 5232562.3.1土壤病虫害种类与危害 578782.3.2土壤病虫害防治方法 513036第3章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5185193.1农业水资源概述 5321103.1.1农业水资源概念及特点 6320873.1.2农业水资源存在问题 6252183.2灌溉技术与设备选择 6319993.2.1灌溉技术 696013.2.2设备选择 65733.3节水灌溉技术 7283363.3.1降水利用 7207503.3.2再生水利用 7255343.3.3灌溉制度优化 7111383.3.4水肥一体化 733723.3.5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721501第4章育种与种子处理 7143514.1品种选择与选育 7118964.1.1品种选择原则 7160784.1.2品种选育方法 7247804.2种子处理与保存 7145284.2.1种子处理 746844.2.2种子保存 8204454.3育苗技术与移栽 8115794.3.1育苗技术 8135374.3.2移栽 822750第5章植物营养与施肥 8116605.1植物营养需求与诊断 8228455.1.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8219955.1.2营养诊断方法 9107045.2施肥策略与方法 9135085.2.1施肥原则 947785.2.2施肥方法 911905.3有机肥料与生物肥料应用 9132785.3.1有机肥料 9241005.3.2生物肥料 985005.3.3应用技术 95449第6章病虫害防治 10144456.1病虫害识别与监测 10274636.1.1病虫害种类及特征 10283166.1.2病虫害监测方法 10324836.2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 10300546.2.1化学防治 10310456.2.2生物防治 10243586.3综合防治技术 1086996.3.1农业防治 10249006.3.2物理防治 1072926.3.3生态防治 1036586.3.4生物化学防治 10252036.3.5信息化管理 1128012第7章农田管理与保护 11270247.1农田布局与规划 11173247.1.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163237.1.2农田功能区划分 11170857.1.3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1140167.1.4农田利用优化 11133907.2轮作与间作制度 1176837.2.1轮作制度 11113697.2.2间作制度 12266517.3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12256047.3.1农田土壤保护 12307757.3.2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 1294757.3.3农田水资源保护 127907第8章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 12151458.1农业机械类型与选择 13267708.1.1耕作机械 13148098.1.2播种与施肥机械 13227698.1.3田间管理机械 1393618.1.4收获与加工机械 13250618.2农业机械化作业技术 13144678.2.1耕作机械化作业 13315628.2.2播种与施肥机械化作业 13183668.2.3田间管理机械化作业 13107438.2.4收获与加工机械化作业 13232288.3农业自动化与信息化 13306098.3.1农业自动化技术 13131438.3.2农业信息化技术 14107938.3.3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的融合 1425713第9章农产品储藏与加工 14168449.1储藏设施与条件 1430299.1.1仓库类型 14131469.1.2储藏条件 14266489.2常见农产品加工技术 14213559.2.1粮食加工 1447369.2.2油料加工 14146019.2.3蔬菜加工 1595399.2.4水果加工 15244549.2.5畜禽产品加工 1562989.3质量控制与包装 15183619.3.1质量控制 15136859.3.2包装 157270第10章农业生产管理与决策 151301810.1生产计划与组织 151500210.1.1生产计划制定 153154010.1.2生产组织 161799110.2农业风险管理 161666810.2.1风险识别 162979710.2.2风险评估 16188710.2.3风险控制 161622010.3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与实践 16776610.3.1资源利用与保护 16807210.3.2生态环境保护 172681810.3.3农业产业化与多元化 172894810.3.4政策支持与科技创新 17第1章引言1.1农业生产概述农业生产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农村经济发展。我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包括耕地、水资源、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等,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人口增长、资源环境压力加剧及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化,我国农业生产面临诸多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管理显得尤为重要。1.2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技术管理是农业生产中关键环节,关乎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竞争力。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管理,有助于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业产出。(2)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管理有助于规范农业生产过程,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农产品的需求。(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管理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4)提升农业竞争力: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农业生产技术管理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及提升农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章以下内容将对农业生产技术管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第2章土壤管理与改良2.1土壤类型与特性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了解土壤类型及其特性,有助于合理利用土壤资源,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2.1.1土壤分类根据我国土壤分类系统,土壤分为12个土类,包括:钙质土、镁质土、酸性土、中性土、石灰性土、盐碱土、沼泽土、水稻土、黑土、黄土、红壤和棕壤。各类土壤具有不同的分布区域和生态条件。2.1.2土壤特性土壤特性主要包括: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孔隙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酸碱度等。这些特性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2.2土壤肥力评价与提升土壤肥力是土壤为作物生长提供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评价土壤肥力,有助于指导农业生产中肥料的施用和土壤改良。2.2.1土壤肥力评价土壤肥力评价主要包括: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物理性质、土壤生物活性等指标的测定。通过测定这些指标,可以了解土壤肥力的现状,为提升土壤肥力提供依据。2.2.2土壤肥力提升(1)合理施肥: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养分状况,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提高肥料利用率。(2)有机物料施用: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生物活性。(3)土壤调理剂应用:针对土壤酸碱度、盐分等存在问题,施用土壤调理剂,调整土壤环境。2.3土壤病虫害防治土壤病虫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有效防治土壤病虫害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2.3.1土壤病虫害种类与危害土壤病虫害主要包括:土传病害、地下害虫、线虫等。它们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作物的生长,降低产量和品质。2.3.2土壤病虫害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深耕晒垡、清除病残体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2)物理防治:利用太阳能、土壤改良剂等手段,改善土壤环境,抑制病虫害的繁殖。(3)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针对土壤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防治。(4)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控制土壤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管理和改良土壤,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第3章水资源利用与管理3.1农业水资源概述农业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对作物生长及产量具有直接影响。我国农业水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较低,且地区分布不均。因此,合理利用和管理农业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本章将从农业水资源的概念、特点及存在问题入手,为农业生产技术管理提供科学依据。3.1.1农业水资源概念及特点农业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降水等。其主要特点如下:(1)时空分布不均:我国农业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北方地区水资源匮乏,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同时水资源在年内和年际分布上也存在较大差异。(2)季节性变化明显:农业水资源受季节性降水和气温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夏季水资源较为丰富,秋冬季水资源相对匮乏。(3)可再生性:农业水资源具有一定的可再生性,合理利用和管理有利于水资源的持续更新和循环。3.1.2农业水资源存在问题(1)水资源利用率低: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大量水资源在输送和利用过程中损失严重。(2)水资源污染: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导致水资源污染,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3)水资源管理不善:农业水资源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水资源配置不合理,部分地区水资源浪费严重。3.2灌溉技术与设备选择灌溉是农业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合理的灌溉技术和设备选择对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3.2.1灌溉技术(1)地面灌溉:包括畦灌、沟灌、淹灌等,适用于大多数作物。(2)喷灌:通过喷头将水喷洒到作物上,具有节水、省工等优点。(3)滴灌: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节水效果显著,适用于干旱地区和设施农业。3.2.2设备选择(1)水泵:根据水源、地形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水泵,保证灌溉水源的稳定供应。(2)管道:采用防腐蚀、耐磨损的管道材料,降低输水过程中的水损失。(3)喷头和滴灌带:选择适合作物种植模式和生长需求的喷头和滴灌带。3.3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3.3.1降水利用通过收集、蓄存降水,用于作物灌溉,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率。3.3.2再生水利用将污水处理后用于灌溉,降低对清洁水资源的需求。3.3.3灌溉制度优化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条件和气候因素,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实现节水灌溉。3.3.4水肥一体化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提高水肥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3.3.5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水资源损失。第4章育种与种子处理4.1品种选择与选育4.1.1品种选择原则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品种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市场需求及栽培技术水平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抗逆性好的品种。4.1.2品种选育方法(1)传统选育:通过系统选育、杂交选育等方法,对现有品种进行改良,提高其农艺性状和产量。(2)现代生物技术:利用分子标记、基因工程等手段,对重要农艺性状基因进行挖掘、克隆和转移,培育具有抗病、抗虫、耐旱等特性的新品种。4.2种子处理与保存4.2.1种子处理(1)种子清选:去除种子中的杂质、病斑、虫蛀等不良因素,保证种子质量。(2)种子消毒: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消灭种子表面的病原菌,降低病害发生。(3)种子处理:根据作物生长需求,进行浸种、拌种等处理,提高种子发芽率和生长势。4.2.2种子保存(1)干燥:将种子含水量降至安全贮存范围内,防止种子发霉、发芽。(2)低温:将种子存放在低温环境中,降低种子呼吸作用,延长种子寿命。(3)防潮:保持种子储存环境的干燥,避免种子吸湿、发霉。4.3育苗技术与移栽4.3.1育苗技术(1)营养土配制:根据作物需求,合理搭配有机肥、化肥等,配制适宜的营养土。(2)播种:选择合适的时间、深度和密度进行播种,保证出苗整齐。(3)苗期管理:加强水分、肥料、光照等管理,促进幼苗健康生长。4.3.2移栽(1)移栽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作物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移栽时间。(2)移栽方法:采用适当的移栽工具和技巧,保证幼苗移栽后生长迅速、成活率高。(3)移栽后管理:及时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保证作物生长良好。第5章植物营养与施肥5.1植物营养需求与诊断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多种营养元素有一定的需求。了解植物的这些营养需求,并对其进行及时、准确的营养诊断,对于指导施肥具有重要意义。5.1.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包括: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锌(Zn)、铜(Cu)、锰(Mn)、钼(Mo)和氯(Cl)等。这些元素在植物体内具有特定的功能,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5.1.2营养诊断方法营养诊断主要包括土壤诊断和植物组织诊断。土壤诊断主要通过测定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总量和有效态含量,评估土壤肥力状况。植物组织诊断则是通过分析植物体内营养元素的含量,了解植物的营养状况。5.2施肥策略与方法合理施肥是保障植物营养需求、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施肥策略与方法应根据植物种类、生育期、土壤肥力状况等因素进行调整。5.2.1施肥原则施肥原则包括:平衡施肥、适时施肥、适量施肥、深施覆土和施肥方式多样化。5.2.2施肥方法施肥方法主要包括:基肥、追肥和叶面肥。基肥主要在播种或移栽前施用,以满足植物生长初期的营养需求;追肥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施用,补充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叶面肥则是直接喷施在植物叶面上,快速补充植物营养。5.3有机肥料与生物肥料应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生长的重要手段。5.3.1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主要包括:农家肥、绿肥、作物秸秆、动物粪便等。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多种营养元素和微生物,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5.3.2生物肥料生物肥料是指含有一定量微生物的肥料,主要包括: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等。生物肥料具有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吸收营养、增强植物抗逆性等功能。5.3.3应用技术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施用时间、施用量、施用方法等。应根据植物生长需求、土壤肥力状况等因素进行合理应用。在施用过程中,应注意与其他肥料配合使用,以发挥最佳效果。第6章病虫害防治6.1病虫害识别与监测6.1.1病虫害种类及特征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病害以及各类害虫。各类病虫害具有特定的发生规律和外部特征,需通过专业培训,提高农民识别能力。6.1.2病虫害监测方法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采用田间调查、诱捕器监测、遥感技术等方法,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6.2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6.2.1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但需注意合理选用农药,遵循农药使用规定,防止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针对不同病虫害,选用针对性强的农药品种,注意轮换用药,防止抗药性的产生。6.2.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昆虫信息素等生物制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具有环保、无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方法。6.3综合防治技术6.3.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虫害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加强田间管理,提高作物抗逆性。同时采取深翻、轮作、间作等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6.3.2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生活习性,采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防虫网等技术,降低害虫种群密度。6.3.3生态防治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利用天敌和微生物等自然因素,控制病虫害的发生。6.3.4生物化学防治结合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优点,采用生物源农药和化学农药的合理组合,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环境污染。6.3.5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病虫害防治数据库,实时监测病虫害发生动态,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推广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农民防治水平。第7章农田管理与保护7.1农田布局与规划农田布局与规划是农业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布局与规划有利于提高农田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农田布局与规划要点:7.1.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对农田进行布局与规划前,首先要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土壤类型、肥力水平、地形地貌、水资源状况等,为农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7.1.2农田功能区划分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结果,结合区域农业生产目标和作物生长需求,将农田划分为不同功能区域,如粮食生产区、经济作物区、设施农业区等。7.1.3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农田功能区划分,合理规划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灌溉排水系统、道路系统、农田防护林网等,提高农田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7.1.4农田利用优化优化农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7.2轮作与间作制度轮作与间作制度是提高农田生产力、改善土壤结构和减少病虫害的有效措施。本节主要介绍轮作与间作制度的相关要点。7.2.1轮作制度轮作制度是指在同一块农田上,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时间间隔,种植不同的作物。轮作制度应根据作物生态习性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合理安排,以达到以下目的:(1)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2)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3)调节土壤水分和养分,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7.2.2间作制度间作制度是指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间作制度应考虑以下因素:(1)作物生态习性互补,减少作物间的竞争;(2)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3)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虫害;(4)增强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7.3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是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本节主要讨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7.3.1农田土壤保护(1)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2)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3)优化农田排水系统,降低土壤盐渍化风险;(4)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7.3.2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1)保护和利用本地生物资源,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2)合理布局作物种类和种植结构,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3)保护和恢复农田生物栖息地,为有益生物提供生存条件;(4)防治农田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7.3.3农田水资源保护(1)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防止水土流失;(3)采取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业用水量;(4)防止农田面源污染,保护水资源质量。第8章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8.1农业机械类型与选择8.1.1耕作机械耕作机械主要包括拖拉机、耕整机、旋耕机等,用于土壤的翻转、松碎和整理。选择耕作机械时,应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和种植规模等因素进行合理配置。8.1.2播种与施肥机械播种与施肥机械包括播种机、施肥机等,用于实现作物播种和施肥的自动化。选择时应考虑播种精度、施肥均匀性和工作效率等因素。8.1.3田间管理机械田间管理机械包括中耕机、植保机械、灌溉设备等,用于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除草、病虫害防治和灌溉。应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田间条件选择适宜的机械设备。8.1.4收获与加工机械收获与加工机械包括收割机、脱粒机、烘干机等,用于作物的收获和产后处理。选择时需考虑作物种类、成熟度、产量和机械化程度等因素。8.2农业机械化作业技术8.2.1耕作机械化作业耕作机械化作业要求操作规范,保证土壤松碎、平整,有利于作物生长。作业过程中应关注耕作深度、速度和能耗等因素。8.2.2播种与施肥机械化作业播种与施肥机械化作业应保证播种精度、施肥均匀性和作业效率。合理设置作业参数,如播种深度、施肥量等,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8.2.3田间管理机械化作业田间管理机械化作业主要包括除草、病虫害防治和灌溉等。应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求,合理选用机械设备,保证作业效果。8.2.4收获与加工机械化作业收获与加工机械化作业要保证作物损失率低、产后处理质量高。作业过程中注意调整设备参数,如收割高度、脱粒间隙等,以满足作物收获和加工需求。8.3农业自动化与信息化8.3.1农业自动化技术农业自动化技术包括精确农业、智能农业等,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设备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应用自动化技术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8.3.2农业信息化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用于收集、分析和利用农业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信息化技术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8.3.3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的融合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的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通过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加强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第9章农产品储藏与加工9.1储藏设施与条件9.1.1仓库类型农产品的储藏设施主要包括普通仓库、冷库、气调库等。各类仓库应根据农产品种类及储藏要求进行合理选择。9.1.2储藏条件(1)温度:不同农产品对温度的要求各异,一般而言,低温有利于延长农产品储藏期。(2)湿度:保持适宜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农产品水分蒸发,防止失水和腐烂。(3)气体成分:调整库内气体成分,如降低氧气浓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可抑制农产品呼吸作用,延长储藏寿命。(4)通风:合理通风可降低库内温度、湿度,减少病虫害发生。9.2常见农产品加工技术9.2.1粮食加工包括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加工技术有清理、砻谷、碾米、磨粉等。9.2.2油料加工包括油菜籽、花生、大豆等,主要加工技术有压榨、浸出、精炼等。9.2.3蔬菜加工包括腌制、脱水、冷冻等加工方法,以保持蔬菜的营养价值和口感。9.2.4水果加工包括果汁、果酱、果脯、干果等加工产品,采用不同的加工技术,如压榨、煮制、烘干等。9.2.5畜禽产品加工包括肉类、乳制品等,加工技术有屠宰、分割、冷藏、熟制等。9.3质量控制与包装9.3.1质量控制(1)原料验收:严格把关原料质量,保证农产品新鲜、无病虫害。(2)生产过程控制: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程,保证产品质量稳定。(3)产品检验:对加工过程中的产品进行定期检验,保证产品符合国家标准。9.3.2包装(1)材料选择: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包装材料,保证产品安全。(2)包装设计:根据产品特点,设计美观、实用的包装,提升产品形象。(3)包装要求:包装应具备良好的防护功能,防止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受到损坏。同时包装上需注明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便于消费者识别。第10章农业生产管理与决策10.1生产计划与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