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企业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企业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企业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企业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9401第1章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概述 3150231.1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3235651.2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366281.3我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现状 422392第2章供应链战略与设计 4252512.1供应链战略制定 4148142.1.1市场分析 4155262.1.2企业战略目标确定 57222.1.3供应链战略选择 5196992.2供应链设计原则 5164052.2.1客户导向原则 5153072.2.2整体优化原则 5113352.2.3灵活性原则 5182222.2.4风险控制原则 5112212.3供应链网络优化 5118982.3.1优化节点布局 5252612.3.2优化运输线路 5265952.3.3信息技术支持 6123522.3.4绿色供应链 6222382.3.5持续改进 63283第3章供应商管理 6129823.1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6230983.1.1供应商选择原则 617543.1.2供应商评估流程 629173.2供应商关系管理 7170743.2.1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7249433.2.2供应商激励机制 7156083.2.3供应商风险管理 7128153.3供应商绩效评价 7283853.3.1评价方法 727113.3.2评价指标 83491第4章生产物流管理 8235254.1生产物流概述 874504.1.1生产物流的定义 8325054.1.2生产物流的作用 8114154.2生产物流计划与控制 879394.2.1生产物流计划 8141074.2.2生产物流控制 9156614.3生产物流优化 9109014.3.1生产物流布局优化 9254564.3.2生产物流流程优化 9301684.3.3生产物流管理优化 91831第5章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 10151955.1仓储管理概述 10249055.1.1仓储管理的任务 10304825.1.2仓储管理的原则 10290415.1.3仓储管理的组织结构 1060995.2仓库布局与设施规划 10189715.2.1仓库布局 10207785.2.2设施规划 11306485.3库存控制策略 11206195.3.1定量订货策略 1185925.3.2定期订货策略 1164565.3.3最大库存和最小库存策略 11149865.3.4ABC分类策略 1193175.3.5安全库存策略 1123825.3.6需求预测与库存优化 113928第6章运输管理 12190386.1运输方式与选择 12121766.1.1运输方式概述 1210526.1.2运输方式的选择 12259246.2运输成本控制 1291736.2.1运输成本构成 1217186.2.2运输成本控制策略 12297666.3运输计划与调度 12212886.3.1运输计划制定 12167036.3.2运输调度执行 134727第7章物流信息管理 13228517.1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 13283377.1.1系统构建原则 13259537.1.2系统架构设计 13161517.1.3系统功能模块 1342467.2物流信息技术应用 13308237.2.1条码技术 138867.2.2射频识别技术(RFID) 14216197.2.3互联网技术 1476667.2.4物联网技术 1449267.3大数据与智慧物流 14267397.3.1大数据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1426187.3.2智慧物流发展趋势 14160337.3.3智慧物流体系建设 146759第8章供应链协同管理 1424478.1供应链协同的概念与意义 14113538.2供应链协同策略 15194958.3供应链协同实施 152412第9章供应链风险管理 1671719.1供应链风险识别 16255279.1.1风险识别方法 16128349.1.2风险类型 16108769.2供应链风险评估与控制 16230549.2.1风险评估方法 16304999.2.2风险控制策略 16316049.3供应链危机管理 17325169.3.1危机预警机制 1764619.3.2危机应对策略 176283第10章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 171501210.1国际知名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践 17575910.1.1亚马逊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7560910.1.2苹果公司的供应链管理 17471810.2我国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成功案例 172086610.2.1巴巴集团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71831810.2.2海尔集团的供应链管理 18614510.3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创新趋势与发展方向 182702710.3.1数字化与智能化 182356210.3.2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 183258710.3.3跨界融合与创新 182177010.3.4个性化与定制化 18第1章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概述1.1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定义物流是指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为实现产品从供应地到需求地的有效流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它包括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等环节。物流管理的目标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优化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SCM)则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它涵盖整个供应链网络,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之间的所有环节。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企业内部及外部的物料流动、信息流动和资金流动进行集成管理,以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最优化。1.2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1)降低成本:通过优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降低运输、仓储等环节的成本,提高整体运营效率。(2)提高竞争力:高效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可以缩短产品交付周期,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3)增强协同效应:供应链管理促使企业内部各部门及外部合作伙伴之间加强协同,实现资源整合,提高整体效益。(4)应对市场变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降低库存风险。(5)提升客户服务水平:高效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可以保证产品准时交付,提高客户满意度,为企业赢得更多市场份额。1.3我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现状我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物流成本较高: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较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物流效率有待提高。(2)供应链协同不足:企业内部及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程度较低,影响供应链整体效率。(3)物流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尚不健全,尤其是冷链物流、农村物流等领域,制约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4)信息技术应用不足:虽然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应用仍有待提高。(5)政策法规支持不足:我国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尚不完善,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6)人才培养不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短缺,影响了我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第2章供应链战略与设计2.1供应链战略制定供应链战略的制定是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本节将阐述供应链战略制定的过程,包括市场分析、企业战略目标确定、供应链战略选择等方面。2.1.1市场分析在供应链战略制定之前,企业需要对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市场需求、竞争态势、行业趋势等因素。市场分析有助于企业明确供应链管理的方向和目标。2.1.2企业战略目标确定根据市场分析结果,企业应明确自身的战略目标。这些目标包括但不限于: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等。2.1.3供应链战略选择企业在确定战略目标后,需选择合适的供应链战略。常见的供应链战略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聚焦战略等。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战略目标进行选择。2.2供应链设计原则供应链设计是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工作,以下原则在供应链设计过程中应予以遵循。2.2.1客户导向原则供应链设计应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充分考虑客户服务水平、交货时间等因素,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2.2.2整体优化原则供应链设计应从整体角度出发,优化各环节的协同作用,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2.2.3灵活性原则供应链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应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变化。2.2.4风险控制原则供应链设计应充分考虑潜在风险,通过合理的布局和风险管理措施,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2.3供应链网络优化供应链网络优化是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以下措施有助于实现供应链网络的优化。2.3.1优化节点布局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战略目标,合理规划供应链节点(如仓库、配送中心等)的布局,提高物流效率。2.3.2优化运输线路通过合理规划运输线路,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2.3.3信息技术支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2.3.4绿色供应链注重环境保护,优化供应链环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2.3.5持续改进通过不断优化供应链网络,持续提高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第3章供应商管理3.1供应商选择与评估供应商选择与评估是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成本效益。以下内容详细阐述供应商选择与评估的过程。3.1.1供应商选择原则(1)质量优先原则: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应满足企业生产需求,避免因质量问题导致的生产和客户投诉。(2)成本效益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成本较低的供应商,降低企业采购成本。(3)交货及时原则:供应商应具备良好的交货能力,保证企业生产不受影响。(4)企业信誉原则:选择信誉良好、有稳定经营状况的供应商,降低合作风险。(5)合作共赢原则: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双方共赢。3.1.2供应商评估流程(1)收集供应商信息:通过市场调查、网络搜索、行业推荐等途径,收集潜在供应商的基本信息。(2)初步筛选:根据供应商选择原则,对潜在供应商进行初步筛选,剔除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3)详细调查:对筛选出的供应商进行详细调查,包括企业规模、生产能力、质量控制、交货能力等。(4)综合评估:根据调查结果,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质量、成本、交货、信誉等方面。(5)确定供应商:根据综合评估结果,选择最符合企业需求的供应商。3.2供应商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旨在建立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提高企业竞争力。以下内容详细阐述供应商关系管理的要点。3.2.1建立合作伙伴关系(1)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保证双方在合作期内保持稳定关系。(2)定期沟通:与供应商保持定期沟通,了解彼此的需求和问题,共同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共享信息:与供应商共享生产计划、库存信息等,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效率。3.2.2供应商激励机制(1)价格激励:根据供应商的绩效表现,给予价格优惠或奖励。(2)质量激励:对质量表现优秀的供应商给予奖励,鼓励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3)交货激励:对交货及时、配合度高的供应商给予奖励,提高供应商的积极性。3.2.3供应商风险管理(1)建立供应商风险预警机制:对供应商的经营状况、市场环境等进行监测,及时发觉潜在风险。(2)多元化供应商策略:避免对单一供应商过度依赖,降低供应链风险。(3)应急预案:针对供应商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应急预案,保证企业生产不受影响。3.3供应商绩效评价供应商绩效评价是对供应商在质量、成本、交货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定期评估,以促进供应商持续改进。以下内容详细阐述供应商绩效评价的方法和指标。3.3.1评价方法(1)定量评价:通过数据分析,对供应商的质量、成本、交货等指标进行量化评价。(2)定性评价:通过现场考察、沟通了解等方式,对供应商的信誉、配合度等非量化指标进行评价。3.3.2评价指标(1)质量指标:包括产品合格率、质量投诉次数、质量改进措施等。(2)成本指标:包括采购成本、价格竞争力等。(3)交货指标:包括交货准时率、交货周期等。(4)服务指标:包括供应商响应速度、售后服务等。通过以上供应商管理措施,企业可以优化供应链结构,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第4章生产物流管理4.1生产物流概述4.1.1生产物流的定义生产物流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为实现生产目标,对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及成品等物料进行有效流动和科学管理的一系列活动。它是企业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生产效率、成本控制及产品质量。4.1.2生产物流的作用生产物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以下作用:1)保障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2)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3)优化库存管理,减少资金占用;4)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4.2生产物流计划与控制4.2.1生产物流计划生产物流计划是根据企业生产计划,对生产过程中物料的流动进行合理安排和调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物料需求计划;2)生产进度计划;3)库存控制计划;4)运输计划。4.2.2生产物流控制生产物流控制是对生产物流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调整,保证生产物流计划的有效实施。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物料采购控制;2)生产过程控制;3)库存管理控制;4)运输配送控制。4.3生产物流优化4.3.1生产物流布局优化生产物流布局优化是指通过对生产车间、仓库等设施的空间布局进行调整,提高物料流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车间布局优化;2)仓库布局优化;3)物流线路优化;4)物流设备配置优化。4.3.2生产物流流程优化生产物流流程优化是对生产物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简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2)消除冗余环节,降低成本;3)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共享;4)加强部门协同,提高响应速度。4.3.3生产物流管理优化生产物流管理优化是从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人员培训等方面,对生产物流进行持续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健全生产物流管理体系;2)加强生产物流人员培训;3)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4)引入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第5章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5.1仓储管理概述仓储管理作为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有效地存储、保管和分发物料,以保证供应链的顺畅运作。本章主要从仓储管理的任务、原则、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概述。5.1.1仓储管理的任务(1)保证物料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保管;(2)提供及时、准确的物料配送服务;(3)优化仓储资源,降低仓储成本;(4)提高仓储作业效率,缩短作业周期;(5)配合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5.1.2仓储管理的原则(1)标准化原则:制定统一的仓储管理规范和操作流程;(2)效率原则:提高仓储作业效率,减少作业时间;(3)经济原则:合理利用仓储资源,降低仓储成本;(4)安全原则:保证物料安全,预防发生;(5)服务原则: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内部和外部客户需求。5.1.3仓储管理的组织结构仓储管理的组织结构应根据企业规模、业务特点等因素进行设置。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门:(1)仓储部:负责物料的存储、保管、配送等日常工作;(2)采购部:负责物料的采购及供应商管理;(3)计划部:负责仓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4)设备部:负责仓储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5)质量管理部:负责物料质量的管理和控制。5.2仓库布局与设施规划5.2.1仓库布局仓库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仓储作业效率和成本。仓库布局应考虑以下因素:(1)物料分类:根据物料的性质、用途、体积等因素进行分类;(2)物流流向:明确物料的入库、存储、出库等流向,避免交叉和拥堵;(3)作业区域:设置合理的作业区域,如收货区、存储区、发货区等;(4)通道设置:保证通道畅通,满足运输和作业需求;(5)安全设施: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监控设备等。5.2.2设施规划(1)货架选择:根据物料的体积、重量、存取频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货架;(2)搬运设备:选择适合企业需求的搬运设备,如叉车、手动搬运车等;(3)自动化设备:根据实际需求,引入自动化设备,提高作业效率;(4)信息系统:建立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库存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5.3库存控制策略库存控制旨在保持合理的库存水平,以满足生产、销售和客户需求,同时降低库存成本。库存控制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3.1定量订货策略根据物料的消耗规律,制定固定的订货量和订货周期,实现库存的定期补充。5.3.2定期订货策略按照固定的时间周期进行库存检查,根据实际库存情况确定订货量。5.3.3最大库存和最小库存策略设定物料的最大库存和最小库存水平,当库存达到或低于最小库存时,触发采购或补货操作。5.3.4ABC分类策略根据物料的金额、重要程度等因素,将物料分为A、B、C三类,对不同类别的物料采取不同的库存控制策略。5.3.5安全库存策略为应对需求波动、供应链不确定性等因素,设置一定水平的安全库存,以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5.3.6需求预测与库存优化通过历史数据分析,预测未来需求,结合库存成本、服务水平等因素,优化库存水平。第6章运输管理6.1运输方式与选择6.1.1运输方式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常见的运输方式,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6.1.2运输方式的选择根据企业产品特点、运输距离、成本预算和时效性要求等因素,合理选择运输方式。以下是选择运输方式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运输距离:短距离优先考虑公路运输,长距离可考虑铁路、水路或航空运输;(2)运输成本:根据企业预算,选择成本效益最高的运输方式;(3)产品特性:易燃易爆、危险品等特殊产品应选择符合安全规定的运输方式;(4)时效性:紧急订单或高时效性产品,优先选择航空运输或快递物流。6.2运输成本控制6.2.1运输成本构成本节主要分析运输成本的构成,包括运输费用、仓储费用、保险费用、包装费用等。6.2.2运输成本控制策略为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可采取以下成本控制策略:(1)合理规划运输路线,降低运输距离;(2)优化运输方式,提高装载率;(3)引入竞争机制,选择性价比高的物流供应商;(4)加强运输成本核算,实施成本预算管理;(5)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争取优惠政策。6.3运输计划与调度6.3.1运输计划制定根据企业销售计划、库存情况和运输资源,编制运输计划。运输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运输线路规划;(2)运输方式选择;(3)运输时间安排;(4)运输成本预算;(5)运输任务分配。6.3.2运输调度执行运输调度是保证运输计划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工作:(1)跟踪运输进度,保证按时完成运输任务;(2)协调物流供应商,解决运输过程中的问题;(3)优化运输资源,提高运输效率;(4)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保证运输安全;(5)收集运输数据,为运输计划的持续优化提供依据。第7章物流信息管理7.1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7.1.1系统构建原则物流信息系统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构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安全可靠、灵活扩展。保证系统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7.1.2系统架构设计物流信息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展示层。各层之间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数据交互,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7.1.3系统功能模块物流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基础信息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供应链协同管理、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等。7.2物流信息技术应用7.2.1条码技术条码技术在物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库位管理、库存盘点、运输跟踪等环节。通过条码技术的应用,提高物流作业效率,降低错误率。7.2.2射频识别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主要应用于货物跟踪、自动识别、仓库管理等环节。与条码技术相比,RFID具有识别距离远、信息存储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7.2.3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物流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在线协同等。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提高物流运作效率。7.2.4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主要应用于智能仓储、智能运输、智能配送等环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物流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提高物流服务质量。7.3大数据与智慧物流7.3.1大数据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客户需求预测、库存优化、运输路径优化、供应链风险预警等。通过大数据技术,为企业提供精准、实时的决策支持。7.3.2智慧物流发展趋势智慧物流是物流行业发展的新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发展趋势:物流设施智能化、物流运作自动化、物流服务个性化、物流管理数据化。通过智慧物流建设,提高物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7.3.3智慧物流体系建设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智慧物流体系建设:加强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推动物流业务流程优化、培养物流人才、加强物流技术研发与合作。通过体系建设,实现物流业务的全面升级。第8章供应链协同管理8.1供应链协同的概念与意义供应链协同是指在供应链各环节的企业之间,通过信息共享、资源整合、风险共担等手段,实现各环节的紧密协作,以提高整体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的一种管理方式。供应链协同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通过协同管理,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消除信息孤岛和资源浪费,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2)降低供应链成本:协同管理有助于优化供应链结构,降低库存、运输等成本,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3)提升客户满意度:供应链协同可以缩短产品交付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4)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通过协同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供应链中断等风险,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8.2供应链协同策略供应链协同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战略协同:企业应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发展战略,保证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2)计划协同:企业应与供应链合作伙伴共同制定生产、采购、销售等计划,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紧密衔接。(3)库存协同:通过共享库存信息,实现库存的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4)运输协同:优化运输路线和方式,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5)信息技术协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ERP、SCM等系统,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6)人才培养与交流:加强供应链各环节企业间的人才培养和交流,提高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专业水平。8.3供应链协同实施供应链协同实施应遵循以下步骤:(1)确立协同目标:明确供应链协同的目标,包括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等。(2)选择协同伙伴:基于企业发展战略和供应链需求,选择合适的协同伙伴。(3)制定协同策略:根据协同目标,制定相应的协同策略,如计划协同、库存协同等。(4)建立协同机制:制定协同管理制度和流程,保证协同工作的顺利进行。(5)实施协同运作:按照协同策略和机制,开展供应链协同运作。(6)监控与优化:对供应链协同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发觉问题及时调整,不断优化协同管理。通过以上步骤,企业可以实现供应链协同管理,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第9章供应链风险管理9.1供应链风险识别9.1.1风险识别方法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供应链风险识别的方法。企业应收集相关资料,包括供应链各环节的运作情况、历史数据、市场动态等。接着,运用以下方法进行风险识别:(1)专家访谈:与企业内部及外部的专家进行沟通,获取他们对供应链潜在风险的看法。(2)故障树分析:通过构建故障树,找出导致供应链中断的各种可能性。(3)案例分析:研究历史案例,总结供应链风险的类型和成因。9.1.2风险类型以下为供应链风险的主要类型:(1)外部风险:如政策法规变动、市场竞争、自然灾害等。(2)内部风险:如企业战略调整、管理失误、技术故障等。(3)供应链上下游风险:如供应商质量不稳定、客户需求变动等。9.2供应链风险评估与控制9.2.1风险评估方法本节将介绍供应链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1)定性评估:通过专家打分、风险矩阵等方法,对供应链风险进行定性分析。(2)定量评估:运用概率论、统计学等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3)模型分析:构建供应链风险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和预测。9.2.2风险控制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企业应采取以下风险控制策略:(1)风险规避:通过调整供应链结构、合作伙伴选择等,避免风险发生。(2)风险分散:将供应链风险分散到多个环节和合作伙伴,降低整体风险。(3)风险转移:通过保险、合同等方式,将部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