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550-2018 火力发电厂燃油系统设计规程_第1页
DL∕T 5550-2018 火力发电厂燃油系统设计规程_第2页
DL∕T 5550-2018 火力发电厂燃油系统设计规程_第3页
DL∕T 5550-2018 火力发电厂燃油系统设计规程_第4页
DL∕T 5550-2018 火力发电厂燃油系统设计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火力发电厂燃油系统设计规程2018-12-25发布2019-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施行日期:2019年5月1日2018年第16号依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2018年12月25日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出版机构批准日期实施日期火力发电厂燃油系统设中国计划出版社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3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过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火力发电厂燃油系统设计、运行等方面的工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提出,由能源行业发电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65号,邮政编码:100120,邮本标准主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要审查人:赵敏钟晓春李淑芳王文雅李文凯林忠权李佩建吴冬梅彭红文谈琪英李江波魏继平丁雁湘霍沛强宫书宏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4.1一般规定 4.3黏度和密度 4.4发热量 5.1一般规定 5.2系统设计 5.3布置设计 6.1一般规定 6.2系统设计 6.3储油罐及附件 6.4布置设计 7.2燃煤和燃油锅炉发电厂 7.3燃气轮机和柴油机发电厂 7.4布置设计 8辅助系统 9消防及安全防护 附录A卸油泵、供油泵及输油泵的选型计算 附录B供油系统设计出力计算 附录C油罐的散热损失计算 本标准用词说明 4Propertiesofthefuelo 4.1Generalrequireme 5.1Generalrequiremen 7.2Coal-firedandoil-firedpowerplants 8.2Heattracingsystemoffueloilpipes AppendixACalculationofoil Explanationofwordingint 1.0.1为了规范火力发电厂燃油系统设计,做到技术先进、安全1.0.2本标准适用于燃煤发电厂的点火及助燃油系统设计和以燃油为主燃料的燃油锅炉发电厂、燃气轮机发电厂及柴油机发电1.0.3火力发电厂燃油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燃煤锅炉在升负荷过程或减负荷过程中向炉膛提供燃油,与喷入锅炉内的燃煤共同燃烧,使燃煤锅炉能够按照需要安全、稳定2.1.2燃煤锅炉稳燃(coal-firedboilerstabilizingcombustion燃煤锅炉在不投油最低稳燃负荷以下运行及事故变负荷等特定工况下,由燃油系统向燃煤锅炉供应燃油,使炉内的燃煤能够稳定地燃烧,保证燃煤锅炉的安全运行。2.1.3快速接头quickcoupling是一种用于卸油软管末端的机械装置,可在不使用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就能快速、简单、重复地实现管路的连通或断开。2.1.4净卸油时间netunloadingtime指卸油设施自卸油开始至卸油完毕所需时间,未包含单项作业时间,如油罐车接车及退车、油品加热或油船靠离泊时间等辅助燃油在储油罐内的储存温度不能满足燃油转运所需要的黏度时,在储油罐出油口罐壁处设置的蒸汽加热器或电加热器,仅在油罐出油时投运,一般用于原油及重油储油罐。通入伴热介质的管道,贴近燃油管道布置用以维持管道内的2.1.7被伴管tracedpiping需要设置伴热系统的燃油管道。g₁——燃油管道伴管的蒸汽耗量;Q——含油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设计容量;Qx——卸油泵流量出力;Px——卸油泵扬程。Aad——燃油的空气干燥基灰分含量;Aa——燃油的干燥基灰分含量;Car——燃油的收到基碳元素含量;Har——燃油的收到基氢元素含量;Mad——燃油的空气干燥基水分含量;Oar——燃油的收到基氧元素含量;Sar——燃油的收到基硫元素含量;η——在温度t下,燃油的动力黏度;v₁——在温度t下,燃油的运动黏度;p4——燃油在温度t时的相对密度;p₁——在温度t下,燃油的密度。燃油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v.dal——燃油的干燥无灰基低位发热量;q₁——采用外伴管蒸汽伴热时,被伴管的热损失量;q₂——采用电伴热带伴热时,被伴管的热损失量;T——储油罐内燃油设计储存温度。d——伴管计算外径;h——储油罐的设计储存高液位;n——伴管根数;1卸油系统指从燃油运载设备的卸油口或输油管道的分界2贮油系统指从储油罐的进油口至供油泵进口的设备与管3.0.5火力发电厂燃油系统管道布置及附件选择应满足现行行2燃油需要加热控制黏度时,还应取得燃油的黏度-温度3原油和其他燃料油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应根据工程项表4.2.2的规定。表4.2.2燃油的火灾危险性特征或燃油闪点F₁(℃)甲A15℃时的蒸汽压力大于0.1MPa的烃类液体及其他类似的液体B甲A类以外,F₁<28乙AB丙AB4.3黏度和密度4.3.1火力发电厂燃油系统设计中宜采用运动黏度作为燃油黏度的判定依据。4.3.2燃油的动力黏度和运动黏度可按下式换算:式中:v₁——在温度t下,燃油的运动黏度(m²/s);4.3.3燃油恩氏黏度、赛氏黏度或雷氏黏度与运动黏度可按下列公式换算:式中:v₁——燃油的运动黏度(m²/s);E,——燃油的恩氏黏度(°E);SU——燃油的通用赛氏黏度(s);R1——燃油的雷氏1号黏度(s)。4.3.4燃油的密度随温度变化可按下式计算:P20——燃油在温度20℃时的密度(kg/m³);y——温度修正系数(1/℃),可按表4.3.4的规定取值。表4.3.4燃油密度的温度修正系数γ密度pzo(kg/m³)温度修正系数γ(1/℃)4.4.1火力发电厂燃油系统设计中燃油发热量宜采用收到基低位发热量。4.4.2燃油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之间的换算可按下式计算:式中:Qnet.v.ar——燃油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kJ/kg);Ha——燃油的收到基氢元素含量(%);Mar——燃油的收到基水分含量(%)。4.4.3当燃油系统设计中缺少燃油发热量实测资料时,燃油的发热量可按下列方法进行估算:1根据元素分析资料,燃油的发热量可按下式估算:Qnet.v.ar=339Car+1030Har—109燃油的收到基碳元素含量(%);Oar———燃油的收到基氧元素含量(%);Sar——燃油的收到基硫元素含量(%)。2根据燃料密度,燃油的发热量可按下式估算:Qnet.v.ar=46415.6+3.1677p式中:p₁₅——燃油在15℃时的密度(kg/m³)。油船容量(t)净卸油时间(h)1卸油泵台数不宜少于2台,当最大1台泵停用时,其余泵2水路或管道来油需设置中转卸油泵时,其台数不宜少于2台;3卸油泵的压头及其电动机的容量应按满足最低输送温度3对管道来油的管道,其设计压力应与上游管道设计参数可采用软管进行卸油作业。对于5000t级以上大中型油船卸油,5.3.1铁路来油采用上卸时应设卸油栈台。卸油铁道线宜做成2对燃气轮机发电厂,卸油栈台的长度可按12节~24节油3对燃油锅炉发电厂,卸油栈台的长度宜按24节油罐车或卸油栈台宽度应为2m~3m;5.3.5铁路卸油栈台上应设安全栏杆。在栈台的两端和中间每5.3.7铁路卸油栈台边缘与油罐车卸油线中心线的距离应符合小于2m;据与交通部门商定的油船吨位及卸油时间确定。当卸油码头和煤5.3.10卸油泵可布置在卸油栈台附近6.2.1燃煤发电厂以柴油作为点火及助燃燃料时,宜设2个储油50660的相关规定。1对于蒸发量为480t/h级锅炉,柴油储油罐为1×100m³,重油储油罐为2×500m³或3×200m³;2对于蒸发量为670t/h级锅炉,柴油储油罐为1×100m³,重油储油罐为2×1000m³或3×500m³;300m³),重油储油罐为2×(1500m³~2000m³)或3×(1000m³~400m³),重油储油罐为2×2000m³或3×1500m³。3对于管道运输方式,主燃料的总贮油量宜按不小于3d的4燃油系统总贮油量可包括厂内的沉淀油罐、日用油罐的或原油作为主燃料且不采用管道输送时,储油罐数量不宜少于3个;6.2.7柴油及重油储油罐宜采用固定顶储油罐,当容量不大于6.2.10储油罐的设计储存高液位(图6.2.10)应符合下列规定:1固定顶储油罐的设计储存高液位宜按下式计算:式中:h——储油罐的设计储存高液位(m);h₁——泡沫产生器下缘至罐壁顶端的高度(m);h₂——10min~15min储油罐最大进液量折算高度(m);h₃——安全裕量(m),宜取0.3m,且不应小于地震作用下储油罐内液面的晃动波高,晃动波高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设计规范》GB50341—2014的附录D计算。2外浮顶储油罐、内浮顶储油罐的设计储存高液位宜按下式计算:式中:h₄——浮顶设计最大高度(m)。(a)固定顶储油罐设计储存液位示意(b)外浮顶、内浮顶储油罐设计储存液位示意6.2.11储油罐的设计储存低液位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满足从低液位报警开始10min~15min内油泵不会发2外浮顶及内浮顶储油罐的设计储存低液位宜高出浮顶落底高度0.2m以上;3不应低于储油罐的罐壁出油管的上缘及储油罐加热器的6.2.12燃油在储油罐内的储存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最低储存温度应为燃油的凝点温度加5℃,最高储存温度应为燃油的闪点温度减10℃,且不应高于90℃。2设计储存温度可按下式确定:T₁—-满足油泵输送所需的燃油温度(℃);1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燃油在储油罐内的最低储存温3燃油在储油罐内的储存温度不能满足燃油转运所需要的4油罐加热器宜选用排管式或蛇形管式加热器;设置1台100%容量的局部蒸汽加热器。1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燃油在储油罐内的最低储存温2储存石蜡基原油的浮顶储油罐应设置罐壁保温;4外浮顶储油罐的罐壁保温高度应与顶部抗风圈的高度一6.2.15当燃油在储油罐内温度可能超过最高储存温度时,储油罐可采用喷淋降温设施、热反射隔热防腐蚀涂层、隔热型罐壁保温、设置回油冷却器等降温设施。防腐涂层及隔热涂层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质石油储罐防腐蚀工程技术标准》GB/T50393的相关规定。6.2.16储油罐的阴极保护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质石油附近建筑物及附近储油罐的电流干扰等因素确定是否采用阴极保护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整板式基础的储油罐的罐底板下表面可2原油储油罐的罐底内表面及油水分界线的壁板内表面应3采用阴极保护的储油罐连接管道的第一个靠近储油罐的6.2.17油罐区内应设置漏油及事故污水收集系统,漏油及事故污水收集池的容量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14的第13.4.2条确定。当燃煤发电厂储油罐的计算总容量不大于4000m³时,漏油及事故 与罐体直径比宜为0.16~1.6,大型储油罐宜取较小值,中小型储6.3.3自支撑式拱顶带肋球壳的固定顶及内浮顶的储油罐直径不宜大于40m,钢制单层球面网壳的固定顶及内浮顶的储油罐直径不宜大于80m,设置有固定式和半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的固定顶储油罐直径不应大于48m。6.3.4外浮顶储油罐根据使用条件可采用钢制单盘式或钢制双排水装置的规格及数量应根据建罐地区的降储存原油且直径大于40m时,内浮顶不应采用易熔性材质;直径应小于储油罐的设计正压,呼吸阀的进气压力应高于储油罐的设置防雨雪罩,并配备2目或3目的耐腐蚀钢丝网;孔、排污孔或清扫孔、排水管的数量和规格宜按表6.3.8的规定容量设有阻火器的通气管/呼吸阀未设阻火器的量油孔(个)孔(个)(个)排污孔/(个)公称直径罐的最体量罐的最体量个数×公称直径孔清扫孔通气管呼吸阀1111111111续表6.3.8容量设有阻火器的通气管/呼吸阀未设阻火器的通气管量油孔(个)孔(个)(个)(个)排水管个数×公称直径罐的最大液体量罐的最大液体量个数×公称直径孔清扫孔通气管呼吸阀111l11111111ll1l1111l211ll21lll221l1221112211132221323313233133336.3.9外浮顶储油罐附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管的数量和规格宜按表6.3.9的规定确定。(个)罐壁DN600(个)(个)排水管11111211121212221322l3防雨雪罩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设计规范》GB50341—2014的第9.7节的规定;孔设置在罐顶上时可兼做检查孔,检查孔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9.10.3条的规定;污孔或清扫孔、排水管的数量和规格宜符合表6.3.10的规定。(个)罐壁DN600人孔(个)带芯人孔(个)(个)排水管个数×公称1111(个)罐壁DN600(个)带芯人孔(个)(个)排水管1211112l122122131226.3.11常压地上卧式储油罐附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储存原油或柴油时,应装设阻火器及呼吸阀;2储存丙A类重油时,应装设阻火器及通气管,储存丙B类重油时,应设置通气管,可不装设呼吸阀及阻火器,通气管上应设置防雨雪罩,并配备2目或3目的耐腐蚀钢丝网;3通气管或呼吸阀的规格应按储油罐的最大进出流量确定,但不应小于50mm,当同种油品的多个储油罐共用一根通气母管时,通气母管的直径不应小于80mm;4常压地上卧式储油罐的人孔内径不应小于600mm,筒体长度大于6m时应至少设2个人孔,其中一个人孔应设置内斜梯;5常压地上卧式储罐排水管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40mm。6.3.12储存原油、重油的储油罐宜设置罐顶扫线管,其公称直径可按表6.3.12的规定确定。6.3.13储油罐的脱水系统可采用人工判断排水或设置自动切水6.3.14燃气轮机发电厂对燃油中的水分和有害杂质有较高要求规范》GB50229及现行石油化工行业标准《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T3007的相关规定。6.4.4同一个地上罐组内储油罐的总容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6.4.5同一个地上罐组内储油罐数量及其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6.4.8地上立式储油罐的基础顶面标高应高于储油罐周围设计7.1.3供油泵、输油泵形式应根据油品特性和供油参数要求确1宜采用直接从油罐区储油罐向锅炉供油的系统。当油罐区距主厂房1km以上时,可在主厂房附近设置日用油罐;对于管2日用油罐宜全厂设置1台,其容量不应小于全厂1台最大1)670t/h级及以下锅炉容量为100m³;2)1000t/h级锅炉容量为200m³;3)2000t/h级锅炉容量为300m³;4)3000t/h级锅炉容量为500m³;5)当锅炉采用节油点火装置后,日用油罐的容量可在上述3当燃油系统设有储油罐和日用油罐时,应在储油罐和日用油罐之间设置输油泵。输油泵的数量宜为2台,总出力不应小于1)当燃油系统不需长期保持油循环热备用时,可设3台供油泵,单台泵的容量为50%;2)当燃油系统需长期保持油循环热备用时,宜设3台供油泵,其中2台泵的容量宜为100%,另设1台30%容量的循环油泵,或设3台供油泵,单台泵的容量为50%,其中1台可采用变频调速;泵的容量为35%。5当全厂锅炉总台数多于4台时,也可增加供油泵的数量。日用油罐之间宜采用单管连接(图7.2.2-1)。罐区的回油宜采用单管连接(图7.2.2-2)。2宜采用直接从油罐区储油罐向锅炉供油的系统。当储油罐距主厂房lkm以上或机组台数较多时,可在主厂房附近设置日3当锅炉点火燃油油品与主燃料不同时,应设置点火油罐。点火油罐宜按工程分期设置,每期设置1个。5储油罐直接供油至锅炉的燃油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2)从储油罐出口母管到每台锅炉的支路容量不应小于对应机组的燃油系统满负荷时的总耗油量,每个支路的燃油1)作为主燃料的日用油罐宜每台锅炉设置2个,每个油罐的容量不宜小于所连接的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工况时2)在储油罐和日用油罐之间应设置输油泵,输油泵数量不宜少于2台,当最大1台泵停用时,其余泵的总流量不应1)当全厂锅炉台数不大于2台时,储油罐至日用油罐宜采用单母管(图7.2.4-1);2)当全厂锅炉台数大于2台时,储油罐区至日用油罐区的输油管道不宜少于2根。当全厂的储油罐分为1组以上时,宜为每个油罐组设1根至日用油罐区的输油管道。储油罐出口宜采用单母管。全厂的日用油罐进口宜采用1)当供油泵出口不设燃油加热器时,供油泵的出口宜采用图7.2.4-1燃油锅炉发电厂储油罐与日用油罐之间的燃油系统单母管连接示意图图7.2.4-2燃油锅炉发电厂储油罐与日用油罐之间的燃油系统双(多)母管连接示意图台机组的供油泵进出口、加热器出口宜分别采用母管连接13@日用油罐来去锅炉6供油泵45图7.2.4-3燃油锅炉发电厂燃油集中加热回路示意图1)当设有日用油罐时,锅炉回油应回到锅炉对应的日用油2)当不设日用油罐时,回油应能通过储油罐回油母管回到2个及以上储油罐;3)当点火油品与主燃料油品不同时,各类油品回油应接至1当供油泵出口燃油黏度不满足锅炉油燃烧器所要求的黏2燃油加热器的数量宜为2台,其中1台备用,加热介质宜为启动加热器,启动电加热器的出力应能满足单台最大容量锅炉30%BMCR负荷下的耗油量;3燃油加热器加热面积裕量不宜小于10%。7.2.6当油罐有高温回油接入时,应对油罐的温升进行校核计算,如不满足油罐储存油温的要求,应设置燃油冷却器。燃油冷却器宜设置在靠近油罐的回油管道上,每根回油管道上宜设置1台,燃油冷却器宜有10%的冷却面积裕量。油罐内的燃油在油循环过程中的温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Hp——油泵对燃油做功转化的热量(kW);Hay——油罐的散热损失(kW),可按照本标准附录C的计算方法计算;Coil——燃油比热[kJ/(kg·℃)],根据燃油的特性资料V,——油罐内储存的燃油的质量(t),按油罐中间液位△th——燃油加热器(不含油罐内置加热器)的设计温升(℃);泵额定出力下的轴功率,对于变频调速油泵,取在满足炉前油压的条件下,油泵的轴功率;V——油泵出口油量(t/h)。7.2.7供油泵或输油泵入口的过滤器应按下列规定配置:1油泵的进口管道上应设置过滤器;2对于燃煤电厂,过滤器宜每台油泵入口设置1台,不设备供油泵进口过滤器的过滤精度还应满足锅炉油燃烧器雾化喷嘴的油罐最高液面的静压柱取值,且不应小于0.2MPa,也不得低于油闭情况下泵的扬程与进口侧压力之和取值。当油泵出口管道上设7.2.9回油管道的设计压力应与供油管道相同。7.2.10当燃油管道设有清扫管道时,管道的设计压力不应低于7.2.11供、回油管道设计温度应高于管内介质最高工作温度。当配置伴热管道时,还应与热力计算确定的伴热时管壁的温度比7.2.12供油泵或输油泵的出口管道宜设置止回阀,止回阀应安装在油泵出口管道的第一个关断阀门与油泵出口法兰之间的管7.2.13在供油泵出口的母管上,应设置从泵出口至回油管路或油罐的再循环调节回路(图7.2.13),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泵30%的流量确定;3再循环管路上的调节阀宜选用自力式调节7.2.14螺杆泵或齿轮泵等容积式泵本体宜带有安全阀,当本体图7.2.13再循环调节回路设置示意图不带安全阀时,应在泵的出口管路设安全阀。安全阀的泄压管应道连接起来(图7.2.15)。12图7.2.15炉前供、回油母管阀门设置示意图7.2.16每台锅炉的供油母管上,应装设燃油快速切断阀。在快7.2.17每台锅炉的炉前供油母管和回油母管上应装设油量计量7.2.18燃油管道介质流速应符合现行电力行业标准《发电厂油7.3.1燃气轮机和柴油机发电厂的供回油系统应包括储油罐至7.3.2当处理前油品品质不能满足燃气轮机或柴油机制造厂对罐宜全厂设置1个,日用油罐的容量应能满足全厂机组1d的总耗油罐宜设置3个,每个日用油罐的容量应能满足全厂机组1d的总7.3.4储油罐至油处理装置之间的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设置输油泵,应根据储油罐至油处理装置之间的距离和管道的阻燃用重油时,每台燃气轮机应设置2台重油供油泵,其中1台运7.3.7燃气轮机发电厂的储油罐出口宜采用母管制系统(图图7.3.7-1燃油储油罐至日用油罐的母管制系统示意图图7.3.7-2日用油罐至燃气轮机(柴油机)前置模块的单元制系统示意图7.4.1输油泵宜集中靠近储油罐布置。设计规范》GB50074—2014中第5.1.13条、第5.1.14条的规定。8.1.4燃油加热蒸汽温度应低于油品的自燃点,且不应超过和排放条件时,燃油加热蒸汽及其疏水系统宜按开式系统进行2当燃油加热蒸汽需要连续运行或加热蒸汽疏水没有复用8.1.7燃油加热蒸汽及其疏水系统的工艺流程可分为开式系统燃油加热蒸汽燃油加热蒸汽燃油加热蒸汽疏水复用或排放燃油加热蒸汽辅助锅炉除氧器燃油加热蒸汽当其中1台辅助锅炉或1台辅助蒸汽发生器停用时,其余辅助锅8.1.9闭式循环系统的辅助锅炉的容量及2燃油的凝点等于或高于电厂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的管道8.2.2伴热系统应按弥补燃油系统管道或设备向环境的散热损8.2.3燃油管道的伴热方式可选用伴管伴热或电伴热。伴管伴保温材料制品及圆形保温结构(图8.2.4-1),也可选用软质保温8.2.5当采用外伴管伴热且被伴管采用硬质或半硬质保温材料制品及圆形保温结构时,被伴管的热损失量、伴管管径及根数、伴管蒸汽耗量应按下述方法计算:1被伴管的热损失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K———热损失附加系数,宜取1.15~1.25;tg——管内燃油维持温度(℃);ta——环境温度,取历年最冷月平均温度(℃);λ——保温材料制品导热系数[W/(m·K)];D。——保温层外径(m);K)],宜取13.95;Vw——风速(m/s),取历年年平均风速的平均值。2伴管的管径宜为DN15或DN20,伴管根数不宜超过4根。伴管管径及根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a₁———伴管向保温层内加热空间的放热系数[W/(m²·K)],典型放热系数可按表8.2.5的规定选取;tsi——伴管介质温度(℃);n——伴管根数(根);伴管介质伴管介质温度伴管向保温层内蒸汽蒸汽热水热水3伴管的蒸汽耗量应按下式计算:8.2.6当采用外伴管伴热且被伴管采用软质保温材料及非圆形度可按表8.2.7-1的规定选用。蒸汽压力P(MPa)最大允许有效伴热长度(m)伴热长度可延长20%。3当伴管在最大允许伴热长度内出现U形弯时,累计上升蒸汽压力P(MPa)累计上升高度(m)468.2.8伴热蒸汽的疏水可分区域设置疏水扩容器进行收集后复图8.2.9伴管的典型系统图表8.2.11热水伴管最大允许有效伴热长度热水压力P(MPa)最大允许有效伴热长度(m)一侧或左右两侧(图8.2.13-1);垂直敷设时,伴管等于或多于两图8.2.13-1图8.2.13-2被伴管水平敷设被伴管垂直敷设U形弯。8.2.22电伴热带可采用平行敷设(图8.2.22-1)或缠绕敷设图8.2.22-1平行敷设方式图8.2.22-2缠绕敷设方式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8.3.2燃油操作台和油燃烧器之间的燃油管道和设备内的残油8.3.4燃油管道采用蒸汽吹扫时,蒸汽温度应低于油品的自燃压力宜为0.6MPa~1.3MPa。8.3.5燃油管道的吹扫点宜每隔80m~100m设置一个。蒸汽吹扫管的管径应根据被吹扫燃油管道的管径确定,可按表8.3.5(燃油管道长度80m~100m)8.3.6当蒸汽管道设计压力小于燃油管道设计压力时,吹扫管的材质和压力等级应与燃油管道相同;当蒸汽管道压力大于燃油管道设计压力时,吹扫管的材质和压力等级应与蒸汽管道查放油管(图8.3.8)。当蒸汽压力大于燃油管道和设备设计压力图8.3.8吹扫管典型连接示意图8.3.12燃油管道放净管的管径可按表8.3.12的规定选用。燃8.3.13燃油管道的放空和放净管上应设置关断阀,阀门数量应按下列规定选用:1当根据油系统设计压力所选用的关断阀公称压力小于PN40时,放空和放净管上应装设一个关断阀(图8.3.13-1);2当根据油系统设计压力所选用的关断阀公称压力大于或等于PN40时,放空和放净管上应串联装设两个关断阀(图8.3.13-2)。图8.3.13-2PN≥40放空、放净管阀门设置的典型示意图1—关断阀;2—燃油管道8.4含油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8.4.1含油污水宜设置独立的收集及处理装置,不应与火电厂的其他废水混合处理。8.4.2含油污水收集及处理装置宜布置在油罐区、油泵房等用油设施区域附近,采用集中处理方式。当含油污水来源间距较远时,也可采用分散处理的方式。8.4.3当火电厂内需处理多种燃料油的含油污水且不同油品混合会影响再利用时,应分别设置含油污水收集及处理装置。8.4.4含油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应在收集工程建设条件、含油污水来源、处理水量、水质、含油污水中的油品种类及排放标准等资料后确定。8.4.5接入含油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中进行处理的含油污水应包括燃油储罐脱水、含燃油场所的冲洗水和排水、含燃油场所的初期雨水、使用频率较低或事故工况时的加热蒸汽疏水、吹扫系统产生且未进入燃油使用设备的含油污水等。8.4.6含油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的设计容量可按下式计算:a——不可预见系数,可取1.1~1.2;Q———各项连续污水量(m³/h);Q——调节时间内的各项间断污水量(m³/h);t;——调节时间内出现的各项间断污水量的连续排水时间(h);ts——间断水量的处理时间(h),可取调节时间的2倍~3倍。8.4.7新建发电厂的含油污水的进水含油浓度可根据各排放口含油污水的设计浓度数据确定。扩建、改建发电厂宜根据现有燃油系统运行数据确定。8.4.8含油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处理后排水的含油浓度应满足8.4.10含油污水处理工艺应根据污水中含油种类及成分确定,1对于含有轻油的污水,可采用含油污水→调节池→隔油2对于含有重油、原油以及含有分散油和乳化油较高的污3当污水中的含油浓度超过含油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上限滤设施不宜少于2台。9消防及安全防护9.0.3燃油系统设备宜露天或半露天布置。爆炸危险区域的范9.0.4油泵不应采用皮带传动。在爆炸危险区范围内的其他转间不宜小于10次/h,非工作期间不宜小于3次/h。附录A卸油泵、供油泵及输油泵的选型计算卸油系统出力可按下式计算:式中:Qx——卸油系统出力(m³/h);V——油罐车或油船载油量(m³),对于汽车来油为可同时卸油的汽车总载油量,对于火车来油可为单列火车的总载油量,对于水路来油可为单艘油船的总载油量;tx——净卸油时间(h),可按本标准第5.2.2条的规定选取。A.0.2卸油泵扬程可按下式计算:Px=β△P+poig(h₁+h₂)×10-6式中:Px——卸油泵扬程(MPa);βb——管道系统阻力裕量,取值1.3;△P——卸油泵进出口管道系统阻力(MPa);poil——输送温度下燃油密度(kg/m³);g——重力加速度(m/s²),宜取9.8m/s²;h₁——排出侧最高液面至卸油泵中心线的几何高度(m);h₂——进口侧最低液面至卸油泵中心线的几何高度(m),当液面低于泵中心线时,h₂为正值,当液面高于泵中心A.0.3供油泵的出力应按下式计算:式中:Q₁——供油泵出力(m³/h);β——供油泵的流量裕量,不宜小于1.1;k——单台供油泵出力占供油系统容量的百分比(%),由供油泵配置方案确定;Qv-——供油系统容量(m³/h),对于全厂集中供油的供油系气轮机或柴油机的供油系统的设计出力。A.0.4输油泵的出力应按下式计算:Q.i——输油泵对应的第i套供油系统的设计出力;N——输油泵的台数。A.0.5燃气轮机和柴油机发电厂的油处理装置配套的输油泵的处理装置总处理量(m³/h)。A.0.6供油泵的扬程应按下式计算:式中:Pg——供油泵的扬程(MPa);βb——供油泵的扬程裕量,不宜小于1.05;△P———供油管道的阻力(MPa),不包括锅炉要求的炉前燃油管道入口压力或柴油机、燃气轮机燃油系统要求的燃油模块或前置模块的入口压力、油处理装置进油油压以及管道高差和回油管道的阻力等;Pb——锅炉要求的炉前燃油管道入口压力或柴油机、燃气轮机燃油系统要求的燃油模块或前置模块的入口压力、油处理装置进油油压等(MPa);poil——输送温度下燃油密度(kg/m³);g——重力加速度(m/s²),宜取9.8m/s²;H₂———供油管道的末端最大标高(m);H₁——供油管道的始端最小标高(m)。A.0.7油处理装置配套的输油泵的扬程可按照式(A.0.6)计算。A.0.8输油泵的扬程应按下式计算:Pg=βb(1.3△P+poig(H₂—H₁)×10-⁶)式中:Pg——供油泵的扬程(MPa);βb——输油泵的扬程裕量,不宜小于1.05;△P———供油管道的阻力(MPa),不包括管道高差和回油管道的阻力等;Poil——输送温度下燃油密度(kg/m³);g——重力加速度(m/s²),宜取9.8m/s²;H₂——日用油罐的最高液位标高(m);H₁——储油罐的最低液位标高(m)。A.0.9燃油管道的阻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燃油管道的阻力可按式(A.0.9-1)计算:式中:△P——燃油管道的阻力(MPa);△Pv——燃油管道系统的局部阻力(MPa);△Pdev-——燃油管道系统的设备阻力(MPa),如过滤器、加热2燃油管道的沿程摩擦阻力可按式(A.0.9-2)计算:式中:λ——沿程摩擦阻力系数,根据雷诺数Re,可按式(A.0.9-3)~式(A.0.9-8)计算选取;W——管道内的燃油流速(m/s);dn——管道内径(m)。3根据雷诺数Re的不同,沿程摩擦阻力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当管道内燃油处于层流状态时,即Re小于2000时,摩擦阻力系数宜按下式计算:当管道内燃油处于层流向紊流过渡的状态时,即Re在2000和3000之间时,摩擦阻力系数宜按下式计算:当管道内燃油处于紊流状态时,即Re大于3000时,摩擦阻力系数宜按下列公式计算:1)当Re在3000和之间时,摩擦阻力系数可按若Re小于或等于10⁵,则:若Re大于10⁵,则:λ=0.0032+0.221Re-0.237(A.0.9-6)K——燃油管道内壁当量粗糙度(mm)。2)当Re大于3000且Re大于时,宜采用查图表(图A.0.9)的方式,根据K/da值确定摩擦阻力系数λ。雷诺数Re按下式计算:Re图A.0.9摩擦阻力系数λ与Re、K/dn关系图4燃油管道的局部阻力可按下式计算:5燃油系统管道系统中常见管件在紊流状态下的局部阻力系数应符合表A.0.9-1的规定。管件名称示意图管件名称示意图油罐接口闸阀截止阀弯头截止阀弯头截止阀弯管弯头球阀弯管弯头逆止阀图示I图示Ⅱ图示Ⅱ图示Ⅲ续表A.0.9-1管件名称示意图管件名称示意图图示Ⅲ图示IV图示V器的局部阻力系数。2表中R为管道弯头的弯曲半径(mm),d为管道的内径(mm)。6对于层流状态,局部阻力系数宜根据紊流状态的值按下式进行修正:φφ附录B供油系统设计出力计算B.0.1燃煤锅炉供油系统的设计出力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660的相关规定。供油系统的设计出力为燃油量与最小回油量之和,其裕量宜为10%,并应按下式计算:式中:Q——供油系统容量(m³/h);rre——回油率(10%),即回油量占供油系统燃油量的比例,不小于0.1;n———1台最大容量锅炉点火时所需要同时投入的油枪数量;G-——1台最大容量锅炉配置的单只油枪耗油量;k、——锅炉启动助燃油量的输入热量占BMCR工况输入热量的比率,对烟煤、高挥发分贫煤为不小于0.1~0.15(10%~15%),对无烟煤、低挥发分贫煤为0.2~B——1台最大容量在BMCR工况下的设计煤种耗煤量Qnet.ar——最大容量锅炉设计煤种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kJ/kg);Qoi——燃油低位发热量(kJ/kg);poil——输送温度下燃油密度(kg/m³)。B.0.2燃油锅炉和柴油机、燃气轮机供油系统的设计出力为对应的燃油锅炉、柴油机或燃气轮机满负荷时的燃油量与最小回油量之和,其裕量宜为10%,并应按下式计算:式中:Boi,——供油系统对应的第i台燃油锅炉、柴油机或燃气轮机满负荷时的燃油量(kg/h)。附录C油罐的散热损失计算C.0.1火力发电厂油罐的散热损失应按下列公式计算:Hd=[a₁(F,+0.1Fw)+0.9αwFw](tav一tb)×10-³当进行油罐加热器的选型计算时,tav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Hv——油罐的散热损失(kW);ar———经罐顶向空气的传热系数[W/(m²·K)],罐顶无保F,——罐顶的表面积(m²),可根据油罐的几何尺寸计算;Fw——罐壁的表面积(m²),可根据油罐的几何尺寸计算;aw——经罐壁向空气的传热系数[W/(m²·K)],可按本标准第C.0.2条的规定计算;tav——燃油的平均温度(℃);tb——环境温度(℃),宜取冬季最冷月平均温度;t₁,t₂——燃油加热或升温前后的温度(℃)。当校核夏季高温时油罐的温升时,tav可按下式计算:式中:tb——环境温度(℃),此处取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t₂———按低于燃油闪点温度10℃取值。C.0.2经罐壁向空气的传热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α₁——燃油向罐侧壁的放热系数[W/(m²·K)];a₂——罐侧壁向空气的对流放热系数[W/(m²·K)];a₃——罐侧壁向空气的辐射放热系数[W/(m²·K)];p²0——20℃时燃油的密度(kg/m³);tw——油罐的侧壁温度(℃),可根据表C.0.2-1中的tav及tb先假定的tw进行验算;C,n———系数,根据雷诺数Re可按表C.0.2-2的规定取用;λb——环境温度tb时空气的导热系数[W/(m²·K)],可按Wb——环境温度tb时的平均风速(m/s);取用;ε——罐壁表面黑度,可取0.90。表C.0.2-1根据tav及tb假定的tw参考范围(℃)表C.0.2-2Re与C,n的关系Cn5×10³~5×10⁴表C.0.2-3一个大气压下干空气的物理常数02当罐壁有保温时,经罐壁向空气的传热系数可按下式计算:式中:δ——罐壁保温层的厚度(m);引用标准名录《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能源局2018年12月25日以第16号公告批准发布。 4.1一般规定 4.3黏度和密度 4.4发热量 5.1一般规定 5.2系统设计 5.3布置设计 6.1一般规定 6.2系统设计 6.3储油罐及附件 6.4布置设计 7.1一般规定 7.3燃气轮机和柴油机发电厂 8.1燃油系统的加热蒸汽系统 8.2燃油管道和设备的伴热系统 8.3燃油管道吹扫系统 9消防及安全防护 附录A卸油泵、供油泵及输油泵的选型计算 附录B供油系统设计出力计算 附录C油罐的散热损失计算 7.3.1条。料试验协会标准StandardSpecificationforFuelOilsASTM柴油按沸点范围分为180℃~370℃和350℃~410℃两类。柴油相区别。2019年1月1日起,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生产的直馏重柴油,或与催化裂化生产的重柴油等按比例调和而有些炼油厂已经不单独销售重柴油这种牌号的产品,而是进一步深度加工,或作为一种重油品种生产和销售。目前国家已取消了T17411—2012中的船用残渣型燃料油RMA10和RMA30的特性与重柴油接近,可以作为参考。表1为原国家标准《船用燃料油》GB/T17411—2012中的船用残渣型燃料油RMA10与原国家标运动黏度闪点(不低于)℃凝点(不高于)℃6(倾点)6(倾点)国内的燃煤锅炉点火助燃油系统通常采用柴油作为燃料。国对于燃气轮机发电厂,E级燃气轮机可以采用原油或重油作为液体燃料,但启动和停机时需要采用柴油作为系统清洗和点火及稳定燃烧使用,对于F级燃气轮机,目前只能使用柴油作为液其他燃料油包括奥里油、生物燃料等。奥里油是采用注入添加剂使超重质原油在井下稀释后采出地面,再送到乳化加工厂处2℃~3℃,但也有例外。我国常用凝点作为衡量低温流动性的指标,如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3007—2014的第3.3条规定“可燃液体的储存温度应按下列原则烧到只剩下灰分和残留的碳,碳质残留物再在775℃高温炉中加剂微粒为硅和铝的化合物。经循环使用再回收后,约有5%左右Fuels(classF)-SpecificationsofmarinefuelsISO8217—2005点达到33℃,而进口的中东原油大部分属于含硫或高硫中间基原定于石油产品的性质和使用条件。通常闭口杯法多用于蒸发性较大的轻质石油产品,由于测定条件与轻质油品的实际储存和使用条件相似,可以作为防火安全指标的依据。开口杯法多用于润滑油及重质石油产品。由于开口杯法测定时,石油产品受热后所形国际上通常采用闭口闪点判定燃油的火灾危险性。如在燃料油国际标准StandardSpecificationforFuelOilsASTMD396byPensky-MartensClosedCupTesterASTMD93标准方法。但4.2.2本条表4.2.2中的数据取自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4.3.1常用的燃油黏度单位有动力黏度、运动黏度和条件黏度。我国主要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均采用运动黏度作为燃油黏度的油产品的范围。4.3.2动力黏度η₁为液体的内摩擦系数,即剪切应力与剪切速度之比,定义为两液体层相距1m,其面积各为1m²,相对移动速度为1m/s时所产生的阻力,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为帕斯卡·秒(cP)表示。运动黏度即流体的动力黏度与同温度下该流体密度p之比,在国际单位制中,运动黏度单位为平方米每秒(m²/s)或平方毫米每秒(mm²/s)。物理单位制用斯托克斯、沱(St)或厘斯托克斯、厘沱(cSt)表示。动力黏度是最初的黏度定义,理论上有很大意义,但是其值不易测量,而运动黏度由于其易测量性,是目前燃油系统设计中最常用的黏度单位。4.3.3条件黏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特定仪器中使一定体积的油品流出一个孔所需要的时间的评价值,可以采用绝对时间值或相对时间值计量,随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差异而不同。各国通常用的条件黏度有以下三种:(1)恩氏黏度又叫恩格勒(Engler)黏度。是一定量的试样,从恩氏黏度计流出200mL试样所需的时间与蒸馏水在20℃流出相同体积所需要的时间(s)之比,用符号E表示,恩氏黏度的单位为条件度,用符号E代表。(2)赛氏黏度,即赛波特(sagbolt)黏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从赛氏黏度计流出60mL所需的时间,以“s”为计量单位。赛氏黏度又分为通用赛氏黏度和赛氏重油黏度[或赛氏弗罗(Furol)黏度]两种,分别用符号SU和SF表示。(3)雷氏黏度即雷德乌德(Redwood)黏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单位。雷氏黏度又分为雷氏1号(用R1表示)和雷氏2号(用R2国际标准计量表等效于国际标准ISO91—2:1991《石油计量4.4.1在部分参考文献中,用类似有1辆~2辆事故罐车,所以事故车位按1个~2个考虑,可以满表2常规铁路油罐车载重量及罐体有效容积参考表罐车类别型号载重(t)罐体有效容积(m³)罐体容积一般为2m³~30m³,半挂油罐车罐体容积一般为30m³~串联升压卸油。中转卸油泵进口侧管道除了考虑设计正压情况5.2.7目前对于铁路轻质油品卸油工艺可分为负压式和正压式卸油接头规格基本淘汰,现在通常是采用DN100的铠装橡胶软5.2.8除靠泊5000t级及以下油船可以根据所卸油品和作业量否则也可以采用防爆型电动执行机构。为了确保安全,执行机构卸臂或软管连接的工艺管道阀门在卸油完成后,管线与装卸臂或管线中残油不从阀门处泄漏,故需在此处串联装设两个关断阀。对于汽车或火车来油方式的卸油管道,由于卸油泵入口会装设过滤器,为了方便检修,在过滤器前后至少会设置一个关断阀。因5.2.13根据电厂燃料物资管理的需要,在卸油泵出口管道上装进油质量。燃油流量计量装置装设在卸油泵的出口段,主要是为了提高计量的精度。公路来油时可以利用电厂设置的汽车衡对汽5.2.14对于有伴热的卸油管道,燃油在加热的过程中有可能产浅沟方便汇集污油和冲刷道床的污水。卸油栈台上设活动钢梯,钢梯的高度主要取决于油罐车顶的平台高度,以便活动梯子的搭站站线,另一端是设置车挡的终端。车台最后一个停车位的末端距车挡的安全距离不小于20m,是考虑在装卸过程中发生储罐车采用节油点火技术(如等离子或小油枪等),不同容量等级的机组其锅炉油燃烧器配置总出力参考范围(油品为柴油):125MW级以下机组为(6~8)t/h、350MW级机组为(15~21)t/h、600MW级机组为(25~33)t/h、1000MW级机组为(35~50)t/h。在采用铁路来油方式时,对单机容量在125MW级以下机组设置1节~2节油罐车可满足所需油量要求;对单机容量在125MW级及以上的燃煤电厂,根据全厂所需油量,油栈台的长度按4节~10节油对以油为主燃料的燃油锅炉发电厂及燃气轮机发电厂,卸油频率及用油量均大于燃煤电厂。燃气轮机电厂用油量与机组型号及当地气象条件紧密相关,其卸油栈台长度一般按12节~24节油罐车设计。对燃油电厂其卸油栈台的长度宜按24节油罐车或防安全通行的要求等因素确定。对于铁路来油采用下卸方式时,卸油过程无需用到卸油栈台,部分项目为便于对油罐车来油油品的化验取样(为满足样品具有代表性需从不同液位取样进行分析)、观察罐体油品情况(对于黏度较高的油品卸油进行辅助加热5.3.5在卸油栈台的两端和沿栈台每60m~80m处,设上下栈员能够就近撤离。 油栈台边缘与油罐车卸油线中心线的距离示意界限见图1。本条规定设置两个柴油储油罐,是基于其中一个用于进油障处理时可将燃油转送至另一个储油罐。由于燃煤发电厂燃油系统的使用频率较低,因此目前也有工程由于场地原因仅设置时进油和对外供油,以免进油时引起罐底部杂质翻腾而影响对2011的第8.6.4条按节油点火系统和常规点火系统对储油罐容量于烟煤燃油量较常规点火方式节油可达80%以上。规定的储油罐1柴油宜设2个油罐,重油宜设3个油罐。1)200MW级及以下机组为2×200m³。2)300MW级机组为2×(200m³~300m³)。3)600MW级机组为2×(300m³~500m³)。4)1000MW级机组为2×(500m³~800m³)。1)125MW级机组为2×500m³或3×200m³。2)200MW级机组为2×1000m³或3×500m³。3)300MW级机组为2×(1000m³~1500m³)或3×1000m³。4)600MW级机组为2×(1500m³~2000m³)或3×(1000m³~5)1000MW级机组为2×2000m³或3×1500m³。1)300MW级机组为2×800m³。2)200MW及以下机组为2×500m³”。柴油用于点火时使用量及使用频率大为减少,故柴油点火储油罐数量一般设置一个。燃煤发电厂以重油作为助燃燃料时,考虑运行的经济性要尽量降低柴油的使用量,推荐采用柴油点燃重照8次计算(考虑了一定的不确定因素而增加的点火次数),则基建期间的点火油消耗量为80t,考虑到存在柴油直接点燃煤粉的可能性,600MW锅炉的点火储油罐推荐为1×(200m³~300m³)。个供油。规定的储油罐下限值适用于煤质较好的燃煤发电厂,上限值适用于煤质较劣或规划容量超过4台的燃煤发电厂。由于储油罐进油口一般都位于罐壁下部或引至罐底板上方200mm处,正在对外供油的储油罐不应该同时进油,以免影响对外供油的质量。当燃煤发电厂燃油系统使用频率较低时,如果助燃用重油设置2个储油罐可满足进油、脱水、供油的要求,也可以仅设置2个6.2.3燃油锅炉发电厂、燃气轮机发电厂、厂相对燃煤发电厂耗油量较大,本条第1款~第3款根据燃油运4燃油系统总储油量可以包括火力发电厂内的主燃料储油沙特Rabigh2×660MW亚临界燃油电站工程为新建工程,147t/h,6台重油储油罐的总容量相当于全厂2台机组44天的燃苏丹喀土穆北电站三期工程为2×100MW燃用重油的火力发电机组,采用天然气点火。老厂原有2×33MW+2×60MW燃用重油的机组,配置4×20000m³的重油储油罐(火车卸油及汽车卸油);三期工程扩建1×20000m³的重油储油罐(火车卸油),不设置日用油罐;三期工程单台机组的重油消耗量为28t/h,5个重油储油罐的总贮油量相当于全厂6台机组约34天委内瑞拉中央电厂6号机组为600MW燃用重油的火力发电重建一个老厂的28000m³的6号重油储油罐(重建容量与原来的储油罐容量相同),本期建成后,全厂共有5个35000m³的6号重油储油罐,2个28000m³的6号重油储油罐。老厂设置2个共用1个1000m³的日用柴油储油罐,1、2号锅炉共用1个800m³的日用柴油储油罐,本期工程6号机组新建1台1000m³的日用柴伊朗ARAK4×325MW新建工程以重油和天然气为主燃个重油储油罐的总贮油量相当于全厂4台机组约16天的燃油消油罐台数为2个或1个(设置2个储油罐的比例高于设置1个的比例),考虑到1台进油及脱水、1台供油的需要以及特殊情况下··序号项目名称(台数×MW)型号燃油来油长期运行辅助锅炉燃油消料储油罐(台数油罐(台数辅助储油罐(台数辅助油罐(台数卸油系统是否设置卸油缓冲油罐数ABABABABAABBABA1巴基斯坦联合循环电天然气柴油汽车无无—一无—无—2中基罗安程重油柴油汽车汽车无无无无3东方巴基425MW燃重油柴油汽车汽车无无地下地下续表3序号项目名称(台数×MW)型号燃油来油长期运行辅助锅炉燃油消料储油罐(台数日用油罐(台数辅助储油罐(台数辅助燃料日用油罐(台数卸油系统是否设置卸油缓冲油罐数ABABABABAABBABA4沙巴POW-合循环电厂工程2拖1,天然气柴油汽车 无无 —无无5电站工程5拖2,天然气柴油汽车无无无无·序号项目名称(台数×MW)型号燃油来油长期运行辅助锅炉燃油消料储油罐(台数日用油罐(台数辅助储油罐(台数辅助燃料日用油罐(台数卸油系统是否设置卸油缓冲油罐数ABABABABAABBABA6东莞深能源樟洋燃气轮机发电厂新建工程1拖1,重油柴油汽车汽车6无无无无7湖电厂“以大代小”技改工程1拖1,重油柴油汽车汽车6无无无无8深南电1拖1,重油柴油油船油船6无无无无续表3序号项目名称(台数×MW)型号燃油来油长期运行辅助锅炉燃油消料储油罐(台数日用油罐(台数辅助储油罐(台数辅助燃料日用油罐(台数卸油系统是否设置卸油缓冲油罐数ABABABABAABBABA9东莞天明/丰明电力有限公司工程重油柴油管道管道无无老厂3×老厂1×无无白俄罗斯明斯克2号电站改天然气柴油火车火车 无无—一无无无明斯克5号热电站一期改建项目天然气柴油汽车一无无一无无卸油箱··储油罐在我国石油化工及电力行业应用较少(例如耐油橡胶软体规定储油罐采用地上布置,是因为覆土储油罐、埋地式储油2008中第3.0.2条的条文说明,原油属于甲B类火灾危险等级,属于易挥发性液体。在火力发电厂燃油种类中,原油属于火灾危险等级最高的油品,外浮顶及内浮顶储油罐能有效抑制原油的挥根据国内外储油罐的设计及发展历史,不小于100m³的储油罐可以选用内浮顶储油罐,不小于1000m³目前最大的内浮顶储油罐为3×10⁴m³,而外浮顶储油罐的最大容量为20×10⁴m³。当原油储油罐的容量不大于100m³时,可以选(2)内浮顶储油罐由于其固定顶的遮挡及固定顶与内浮盘之(4)大型内浮顶储油罐的建造成本高于同容量的外浮顶储2008中第3.0.2条的条文说明,柴油属于乙B类火灾危险等级,重柴油及20号重油属于丙A类,100号重油及渣油属于丙B定顶储油罐。当大型柴油储油罐的罐顶网壳结构设计制造存在困两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规定缩小)。规定卧式储油罐的单罐容量不大于100m³的主要原因是大容量卧式储油罐的投资费用将高压对罐体的设计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卧式储油罐的设计压力一般对于火力发电厂所使用内浮顶储油罐一般按照无密闭要求进行设计。密闭的内浮顶储油罐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较多,多用氧化影响产品质量;(2)由于罐内微正压,可减少物料的挥发;固定顶储油罐设计压力是指储油罐内部的气相内压,固定顶微弱的正压或负压。固定顶储油罐的设计压力在现行国家标准条中规定如下:“固定顶常压油罐的设计负压不应大于0.25kPa,正压产生的举升力不应超过罐顶板及其所支撑附件的总重量;当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时,最大设计压力可提高到18kPa;当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时,最大设计负压可提高到6.9kPa。外6.2.9现行国家标准《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设计规范》GB50341—2014中第3.0.2条对储油罐的设计温度规定如下:“1油罐的设计温度取值不应低于油罐在正常操作状态时罐壁板及受力元件可能达到的最高金属温度,不应高于油罐在正常2油罐的最高设计温度不应高于90℃。当符合本规范附录内的最高油温应控制在水的沸点以下,一般要求低于90℃,此外国内的外浮顶和内浮顶储油罐所采用的密封材料很难满足90℃以上温度,因此设置加热器的储油罐的最高运行温度不应高于90℃。需要高温储存的燃油通常为渣油类,渣油的火灾危险性等级为丙B类通常也不需要选用外浮顶和内浮顶储油罐,提高固定对无保温无加热的储油罐在寒冷季节里,储油罐的罐体温度构》JISB8501取最低日平均温度加8℃为储油罐的最低设计温低日平均温度加10℃,当最低日平均温度高于或等于一25℃而低取最低日平均温度加13℃作为最低设计温度,主要考虑如下(2)如果将最低设计温度降低,譬如定为最低日平均温度加1固定顶储油罐的h₁参考值如下:2关于外浮顶储油罐、内浮顶储油罐浮盘设计最大高度(浮采用铝浮盘的内浮顶储油罐(罐壁无通气口):罐壁顶以下采用铝浮盘的内浮顶储油罐(罐壁有通气口):罐壁顶以下3007—2014第4.1.8条的规定,后者对h₃安全裕量的规定为可取0.3m(主要是考虑泡沫混合液层厚度和液体的膨胀高度),前者规2本款规定是为了提醒操作人员使用过程中要避免浮顶落底。外浮顶油罐和内浮顶油罐的浮顶一般情况下漂浮在液面上,加热器直接加热燃油的挥发性气体(可导致储油罐内气相压力升般为300mm~600mm。1燃油在储油罐内的储存温度高于油品的凝点是基于油品流动的需要(下限值),储存温度低于油品闪点温度是基于安全性的维持温度应在燃油凝固点以上至少5℃~10℃以便于燃油在储油罐内储存,为了安全起见燃油的储存温度应低于闪点10℃以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T3007—-2014的第3.3条规定“可燃液体的储存温度应按下列原则保证可燃液体质量,减少损耗;3)应保证可燃液体的正常输送;7)需加热储存的可燃液体储存温度应低于其自燃点,并宜低于其设计规范》SH/T3007—2014的第3.4条规定可燃液体的储存温度宜按表4确定。表4燃油的储存温度储存温度(℃)原油≥(凝固点十5)柴油≤(闪点一5)重油(含燃料油)≤90或120~180后的最高温度应比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低10℃,即储油罐内的最高过程中重油会加热至120℃~180℃,生产过程的下一工序的来油温度即为120℃~180℃,因此下一工序的油品储存温度即为来油温度(同时也没有必要再将重油降温储存),在火力发电厂燃油系2储油罐内燃油的设计储存温度应使燃油在储油罐内加热了加热器的储油罐(重油及原油的储油罐),考虑到储油罐的散热局部加热器可与储油罐底部布置的油罐加热器配合使用(包当油泵输送所需的燃油温度高于油品的凝点5℃(燃油凝点加5℃为储油罐最低储存温度)时,宜设置油罐局部加热器。同时,油罐局部加热器最大温升推荐为10℃,温升超过10℃时局部1当柴油采用循环供油系统,考虑油品在油泵内的温升后,在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下回油对储油罐内燃油的加热作用可以维持燃油在储油罐内的最低储存温度时,可以不设置油罐足了夏季防止储油罐超温和冬季储油罐内油品储存及输送的均不高(一般均<3.0%),当燃油用于锅炉燃烧时燃油中的水分过高会降低锅炉的效率并加剧锅炉尾部受热面的腐蚀。燃气轮机及柴油机发电厂设置燃油处理单元,更多的目的是脱除燃油中的碱金属氧化物,通过在燃油处理单元内添加除盐水溶解碱金属氧化物,并利用离心力脱除,部分燃气轮机制造厂对柴油的含水率要求≤0.1%(体积比),对重油的含水率的要求≤1.0%(体积比)。版社1997.10出版)中均提及“油品的加热温度使燃油的黏度在度高的油品,即使加热到接近闪点温度油品的黏度也远远大于100CST,对于燃气轮机及柴油机发电厂,更多依靠燃油处理单元进行脱水;对于燃煤及燃油锅炉在进行设计时应考虑燃油中水分储油罐内长期静止存放时利用比重差脱水将罐底的积水排出,此种油品仍需要配置油罐加热器,并要满足燃油在储油罐内存储及5为避免重油及原油储油罐中的油品在输送时造成油泵气蚀或管道阻力过大,需要在输送时控制油品的温度以达到合理的油品黏度,当油品的设计输送温度高于油品在油罐中的设计储存质含量较少,属于地质年代古老的原油。储存黏稠的高凝固点石蜡基原油的储油罐,在温度较低时在罐壁上容易形成固态或半固态的凝结物(通常称为蜡),因此储存石蜡基原油的储油罐的罐壁存温度不应高于90℃,实际上,储油罐内各点的储存维持温度存存维持温度的50%~60%。雨水侵入后会腐蚀罐顶,因此规定火力发电厂储油罐的罐顶可以(3)当油罐加热器盘管发生泄漏或其他原因有水进入储油罐据燃油的特性所采取的防腐涂层及隔热涂层的设计,可根据现行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 2008第8.5.1条规定“消防给水系统不应与循环冷却水系统合并,且不应用于其他用途”,因此储油罐的夏季喷淋降温不应采用消防水,并采用独立的管道及喷射系统。现行石油化工行业标准《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SH30给出了储罐夏季喷淋降冷却用水量指标可供使用参考,见表5。拱顶罐2拱顶罐的冷却用水量按罐的周长计算。1钢筋混凝土整板式基础是指储油罐基础的环梁及底板采能起到隔离的目的,因此规定采用整体式混凝土基础的储油罐的罐底部漏油会加速罐底板下表面的腐蚀,且阴极保护系统并不能油罐底板与基础之间的结构应防止雨水、降温喷淋水浸入油罐基6.2.17油罐区内设置漏油及事故污水收集系统为现行国家标准及事故污水收集池应采取隔油措施。储油罐的计算总容量小于1962年美国在全球首先建成的10万m³大型外浮顶原油储罐的高径比为0.241(直径87m,罐高21m),1967年委内瑞拉建成的1971年日本建成的16万m³外浮顶储油罐的高径比为0.163(直径109m,罐高17.8m),沙特阿拉伯建成的20万m³外浮顶储油罐的高径比为0.205(直径110m,罐高22.5m),1985年中国从日本引进技术建设的第一台10万m³外浮顶油罐的高径比为0.273各行业所编制的各种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