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瑞安市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质量检测试题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瑞安市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质量检测试题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瑞安市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质量检测试题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瑞安市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质量检测试题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瑞安市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质量检测试题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瑞安市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质量检测试题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植物激素的调节下进行的B.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顶芽的生长总是优于侧芽是由于顶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高于侧芽D.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2.图甲表示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的变化,图乙表示萌发过程中O2消耗量和CO2生成量的变化。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A.种子萌发初期主要进行有氧呼吸B.萌发的种子在a点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C.a点前干重减少主要是由于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D.图乙两条曲线相交时,有氧呼吸速率与无氧呼吸速率相等3.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有利于提升国民身体素质。下列有关体育锻炼的时段选择及其原因分析,较为合理的是()A.傍晚;是全天空气中O2浓度最高的时段,此时运动提供给锻炼者的O2最充足B.中午;是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最大的时段,所以最有利于锻炼者做有氧呼吸运动C.清晨;是全天空气中CO2浓度最高的时段,此时运动对提升细胞呼吸功能最有利D.深夜;深夜的气温较白天要低,此时身体内细胞呼吸減弱,运动时能量消耗最少4.下列关于R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中含有mRNA、tRNA和rRNAB.RNA分子中不存在ATP中的“A”C.RNA分子中不含氢键,有的RNA具有催化功能D.RNA可以作为细菌的遗传物质也可以作为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工具5.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同时含有这两类物质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B.同一生物个体内不同形态的细胞中蛋白质不同,核酸相同C.蛋白质的合成只发生在细胞质中,核酸的合成只发生在细胞核中D.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核酸的参与,核酸的合成也需要蛋白质的参与6.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夫妇,所生的女儿不一定患病B.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根本病因是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C.某家庭中母亲患血友病,父亲正常,生了一个凝血正常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则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卵细胞异常D.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则所生子女不患该病的概率是9/197.小麦原产西亚,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学者推断在四千多年前小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中小麦种群的空间特征可能呈镶嵌分布B.将大豆与小麦轮作可以提高氮元素的利用率C.麦田中的微生物可将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供小麦利用D.拓荒种麦导致群落发生初生演替,改变了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8.(10分)某种遗传病由X染色体上的b基因控制。一对夫妇(XBXb×XBY)生了一个患病男孩(XbXb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患病男孩同时患有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病B.若患病男孩长大后有生育能力,产生含Y精子的比例理论上为1/3C.患病男孩的染色体异常是由于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D.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XbY来自祖辈中的外祖父或外祖母二、非选择题9.(10分)地下黑作坊用病死猪肉腌制的腊肉往往含有大量的细菌,可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对市场中腊肉含细菌多少进行检测:①将腊肉研磨后离心处理,取一定量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测定发光强度的仪器)反应室内,加入适量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②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③测算出细菌数量。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荧光素接受________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根据发光强度可以计算出生物组织中ATP的含量,原因是发光强度与ATP含量成_________(填“正比”或“反比”);根据ATP含量进而测算出细菌数量的依据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含量_________。(2)ATP中的A代表_______,由_______结合而成。生物细胞中ATP的水解一般与___________(填“吸能反应”或“放能反应”)相联系。(3)研究人员用不同条件处理荧光素酶后,测定酶浓度与发光强度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高浓度盐溶液经稀释后酶活性可以恢复,高温和Hg2+处理后酶活性不可恢复。若要节省荧光素酶的用量,可以使用____处理;Hg2+处理后酶活性降低可能是因为______。10.(14分)2019年年底,武汉人群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经检测这种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单链RNA复制病毒)引起。回答相关问题:(1)病毒进入人体内前首先要突破第一和第二道防线,两道防线称之为非特异性免疫,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会引起由效应T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其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新冠肺炎患者往往会出现发热症状,原因是患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4)提取患新冠肺炎痊愈者的血清,再加入新冠病毒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Ⅰ.热性惊厥(FC)是指当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导致体温在1~40℃时发生的惊厥。与小儿脑发育不成熟、神经细胞结构简单、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不平衡等有关。分析回答问题。(1)幼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________发育不成熟,对体温的控制力不强。当机体发热时,神经细胞的代谢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高级神经中枢________产生强烈的放电(即惊厥放电,脑的异常放电活动本身对能量的需要也明显增加,这也是引起脑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患儿全身或局部的骨骼肌不自主收缩,即出现肢体抽搐等现象。(2)脑中约60%~70%的突触利用谷氨酸作为主要的神经递质,患儿高热时神经细胞会释放大量的谷氨酸,下图为其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大量的谷氨酸以________的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A受体结合,促进大量Ca2+进入细胞内,激活_________________进而产生过量的NO,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或痉挛;同时使神经与肌膜对_________离子通透性增高引发动作电位,导致惊厥发作。(3)长期的反复发生的FC可移行为癫痫(EP),通过对156例FC患儿的脑电图(EEG)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表所示。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有________。FC的临床与EEG分析体温/℃FC发作EEG检查年龄/岁≤1.5>1.5首次反复二周内二周后≤3>3EEG正常例数101017427456610011EEG异常例数1530243134112817合计251319858797712828①FC患儿体温较低时,EEG异常率较高②减少长期的反复发生的FC对EP的预防有一定的价值③若二周后EEG检查仍然异常,则需进一步治疗以避免FC可能移行为EP④FC患儿年龄较大,EEG异常率较低Ⅱ.下图为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钾泵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1)钠钾泵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据图可知钠钾泵的生理功能除了与钠、钾离子结合并运输以外还具有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2)为探究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是否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保护作用,研究者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甲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理盐水、乙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阿霉素、丙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物制剂Q+阿霉素。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每组所加心肌细胞数量相同。各组样品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保护作用。为检测生物制剂Q对心肌细胞的凋亡是否有影响,上述实验还应该增加丁组实验,请按照上述格式书写丁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PRSV是单链RNA病毒,由蚜虫传播危害木瓜,华南农业大学通过农杆菌转化法成功培育出中国首例抗PRSV转基因木瓜。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植物抗病毒品种是目前常用的方法,请回答:(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___________________。(2)转基因技术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该步骤必须用到的工具酶包括限制酶和_______________,基因表达载体中含有启动子和终止子,这两者是___________(填“复制”或“转录”)过程所必须的。此步骤中一般用两种___________处理,目的是防止Ti质粒或______________自身环化、防止目的基因和Ti质粒反向连接。(3)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是当植物体受到损伤时,伤口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的_________化合物,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_____________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将其插入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

生长素能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插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乙烯能增强细胞膜的透性和酶的活性,加强果实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果实中有机物的转化,从而促进果实的成熟,还能刺激叶子脱落、抑制茎的伸长。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详解】A、激素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A错误;B、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尖端发生了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于向光侧,背光侧的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从而表现了向光性,B正确;C、顶芽的生长总是优于侧芽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断向侧芽运输,生长素积累在侧芽部位,抑制了侧芽的生长,C错误;D、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D错误。故选B。2、C【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的变化,由于干种子进行萌发首先要吸足水分,鲜重在开始快速增加,但干重降低的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加强,消耗有机物,导致干重减少,后期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幼苗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使干重增加。

图乙中,开始时,O2吸收量少,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两条线相交之前,二氧化碳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表示细胞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条线相交之后,氧气释放量与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此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详解】A、由图乙中氧气消耗量和二氧化碳释放量的曲线图可知,种子萌发初期以无氧呼吸为主,A错误;B、a点之前干重减少,a点之后干重增加,说明a点时萌发的种子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而光合作用应在a点之前就已进行,但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B错误;C、a点前干重减少主要是由于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即使a点前开始了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强度也小于呼吸作用强度,C正确;D、图乙两条曲线相交时,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吸收量相等,此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故选C。3、A【解析】

一天中氧气含量的变化为,早上的时候最少(晚上植物动物都在呼吸)日出后,逐渐开始增加,一直到下午(15点左右)达到最大值,日落后植物停止光合作用,氧气含量开始减少,然后又到黎明达到最少。【详解】A、傍晚,随着光照越来越弱,光合速率逐渐下降,植物释放到外界的氧气虽然逐渐减少,甚至会从外界吸收氧气,但该时间段是全天空气中O2浓度最高的时段,而且温度又不高,故此时能提供给锻炼者的O2最充足,A正确;B、中午;是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较大的时段,单位时间释放到外界的氧气较多,故此时空气中氧气浓度较高,但中午时气温也高,故不有利于锻炼者做有氧呼吸运动,B错误;C、清晨,对于植物来说,经过一晚上的呼吸作用,释放到外界很多二氧化碳;故此时是全天空气中CO2浓度最高的时段,此时运动锻炼者不利,C错误;D、深夜;深夜的气温较白天要低,但人的体温是恒定的,故对人体的细胞呼吸不会减弱,甚至还会由于气温变低,导致细胞呼吸增强,运动时能量消耗更多,D错误。故选A。4、A【解析】

RNA分子的种类及功能:(1)mRNA:信使RNA;功能: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2)tRNA:转运RNA;功能:mRNA上碱基序列(即遗传密码子)的识别者和氨基酸的转运者;(3)rRNA:核糖体RNA;功能:核糖体的组成成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详解】A、线粒体中含有DNA,能进行转录合成出mRNA、tRNA、rRNA三类RNA,A正确;B、ATP中的“A”指的是腺苷,即腺嘌呤+核糖,存在于RNA中,B错误;C、tRNA为单链、但分子中含有氢键,C错误;D、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故选A。本题考查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要求考生识记RNA的种类及功能,能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5、D【解析】

细胞内的有机物的种类、元素组成及功能如下表:糖类单糖、二糖、多糖C、H、O①供能(淀粉、糖原、葡萄糖等)②组成核酸(核糖、脱氧核糖)③细胞识别(糖蛋白)④组成细胞壁(纤维素)脂质脂肪C、H、O①供能(贮备能源)②保护和保温磷脂(类脂)C、H、O、N、P组成生物膜固醇C、H、O调节生殖和代谢(性激素、Vit.D)蛋白质单纯蛋白(如胰岛素)C、H、O、N、S(Fe、Cu、P、Mo…)①组成细胞和生物体②调节代谢(激素)⑤催化化学反应(酶)④运输、免疫、识别等结合蛋白(如糖蛋白)核酸DNAC、H、O、N、P①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②控制生物性状③催化化学反应(RNA类酶)RNA【详解】A、中心体只含蛋白质,没有核酸,A错误;B、同一生物个体内不同形态的细胞中DNA相同,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B错误;C、核酸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C错误;D、蛋白质的合成需要RNA等参与,核酸的合成也需要酶的参与,D正确。故选D。6、D【解析】一对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夫妇,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父亲患病,因此所生女儿一定患病,A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基因中一个碱基对被替换,B错误;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H、h表示),父亲正常,母亲患血友病,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凝血正常的儿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HY×XhXh,儿子的基因型为XHXhY。根据儿子的基因型可知,他是由含XHY的精子和含Xh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即其形成原因可能是精子异常,C错误;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为A、a,已知该病的发病率为19%,则正常(aa)的概率为81%,根据哈迪-温伯格定律,a的基因频率为90%,A的基因频率为10%,由此人群中AA的基因型概率为=10%×10%=1%,Aa的基因型频率=2×10%×90%=18%,所以患病妻子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8%/(18%+1%)=18/19,其后代不患该病的概率为18/19×1/2=9/19,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能够利用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进而计算出正常个体中杂合子的概率,最后计算后代不患病的概率。7、B【解析】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3、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详解】A、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水平结构具有镶嵌分布的特点,A错误;B、大豆根部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将大豆与小麦轮作可以提髙氮元素的利用率,B正确;C、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D、拓荒种麦过程中发生的是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B。8、D【解析】

某种遗传病由X染色体上的b基因控制,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一对夫妇(XBXb×XBY)所生后代的基因型应为XBXB、XBXb、XBY、XbY,现生了一个患病男孩(XbXbY),说明发生了染色体变异,是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含b基因的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详解】A、患病男孩同时患有单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病,A错误;B、若患病男孩长大后有生育能力,产生的配子有XbXb、Y、Xb、XbY,比例为1:1:2:2,其中含Y精子的比例理论上为1/2,B错误;C、患病男孩的染色体异常是由于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两条X染色单体未分离导致的,C错误;D、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Xb来自母亲,母亲的致病基因Xb来自祖辈中的外祖父或外祖母,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9、ATP正比大致相同且相对稳定腺苷腺嘌呤和核糖吸能反应Mg2+Hg2+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发出荧光。据图分析,高温和Hg2+处理后酶活性不可恢复,可推测Hg2+处理后酶活性降低可能是因为Hg2+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变性。【详解】(1)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根据发光强度可以计算出生物组织中ATP的含量,原因是发光强度与ATP含量成正比;根据ATP含量进而测算出细菌数量的依据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含量大致相同且相对稳定,故可以根据ATP含量测算出细菌数量。(2)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吸能反应需要ATP的水解释放能量,故生物细胞中ATP的水解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3)据图分析,用Mg2+处理荧光素酶后,在较低荧光素酶浓度下就能达到较高发光强度,因此若要节省荧光素酶的用量,可以使用Mg2+处理;Hg2+处理后,发光强度仅比高温处理高一些,根据题意,高温和Hg2+处理后酶活性不可恢复,故Hg2+处理后酶活性降低原因是Hg2+破坏荧光素酶(蛋白质)空间结构,导致酶活性下降。本题考查酶与ATP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0、生下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识别并接触被病毒侵染的宿主细胞,使其裂解死亡释放病毒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新冠病毒与抗新冠病毒抗体发生了特异性结合【解析】

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1)第一道: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

(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

(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2、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机体生下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构成特异性免疫,针对特定病原体发挥作用。【详解】(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人人都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发挥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2)效应T细胞能识别并接触被病毒侵染的宿主细胞,使其裂解死亡,并释放病毒,进入到内环境中的病毒可被抗体结合或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3)机体发热是由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使体温升高所致。(4)患新冠肺炎痊愈者的血清中含有与新冠病毒结合的抗体,该抗体可与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所以提取患新冠肺炎痊愈者的血清,再加入新冠病毒后会出现沉淀。本题以新冠病毒为载体,考查免疫调节、体温调节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作答,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1、下丘脑大脑皮层胞吐一氧化氮合酶钠④蛋白质ATP水解(生成ADP+Pi)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或心肌细胞的凋亡率)甲组和丙组的心肌细胞存活率均高于乙组的存活率(或甲组和丙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均低于乙组的凋亡率或心肌细胞存活率甲组>丙组>乙组等。)丁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物制剂Q【解析】

Ⅰ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内含有突触小泡,突触后膜上含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使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后膜,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兴奋通过突触时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神经递质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当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Na+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进入细胞内,当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Cl-流进入细胞内。Ⅱ本实验材料为心肌细胞,故涉及的主要生物技术是动物细胞培养。实验中,甲为对照组,存活率最高,若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致心肌细胞凋亡具保护作用,则存活率丙组>乙组。若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致心肌细胞凋亡无保护作用,则存活率乙组=丙组。【详解】Ⅰ(1)人类的体温调节中枢为下丘脑;高级神经中枢为大脑皮层;(2)分析题图可知,大量谷氨酸以胞吐的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A受体结合,促进大量Ca2+进入细胞内,激活一氧化氮合酶进而产生过量的NO,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或痉挛;同时使神经与肌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高引发动作电位,导致惊厥发作;(3)①FC患儿体温低于1.5℃时,EFG正常为10例,异常为15例,FC患儿体温高于1.5℃时,EFG正常为101例,异常为30例,故FC患儿体温较低时,EEG异常率较高,①正确;②表中反应FC发作和二周前后EEG的检测情况可知,减少长期的反复发生的FC对EP的预防有一定的价值,②正确;③长期的反复发生的FC可移行为EP,若二周后EEG检查仍然异常,则需进一步治疗以避免FC可能移行为EP,③正确;④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患儿年龄≤3岁的,EEG正常例数为100,异常例数为28,患儿年龄>3岁的,EEG正常例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