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12与朱元思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八上12与朱元思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八上12与朱元思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八上12与朱元思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上12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八上12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

3.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和追求自由的情怀。

教学重点:

反复品读,体会奇异山水之美。

教学难点:

思考感悟,领悟寄情山水之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古人描写山川景色的文章诗句:“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宋苏轼),这些都是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可见,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唐代许多大诗人慕名来到这里,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作,后人把富春江叫做“唐诗之路”。这么多诗人会聚于此,恐怕得益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2.写作背景:《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由于文中生劲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与”:给;“书":信。

三.课文研讨

任务一: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2.听教师范读课文,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预设:

本课停顿划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

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畅句子。

任务二: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借助课下注释独立翻译全文,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2)自主完成后,组内交流,合作解决疑难。

(3)学生展示汇报

预设

沿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自凭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着,猿持续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任务三:分析景物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主要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奇山异水。

2.品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作者是怎样写富春江水“异”?突出水的什么特点?

异水:

水清(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既让我们感受到秀美,也感受到壮美。江水时而平缓无波,时而怒涛裂岸,传神展示富春江水的千姿百态,突出了一个“异"字。

3.品读第三段,回答问题

作者是怎样突出山“奇”?

树寒:山生寒树,令人见而心生寒凉之意。以树奇衬托山奇。

山高:一座座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往上走,往高远处伸展,仿佛要脱离人间,直上天空,结果“千百成峰",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奇景。

声悦:泉响鸟鸣,蝉噪猿啼,这些在吴均耳中是动听的天籁。这真是一派万物欣荣、欢快自得的气象。用各种声响写山的幽静,以声衬静,突出山奇。

林密:横柯上蔽,疏条交映。由动返静,由明亮活跃转为晦暗沉寂,用林密再现山奇,使全文充满浓郁的诗意,给人遐思无穷、余韵不尽的味道。

4.讨论: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和向往宁静、闲适生活的人生态度。

课堂总结

山水是文人的精神家园,文人,或官场被排挤打击;或陷入党争被贬谪,或言有不慎冤死狱中,或生逢乱世不得志,只能逃避现实尘俗,寄情山水,涵容沉浮悲欢,寻觅精神家园。于是有了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感叹,有了苏轼“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旷达,有了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慰藉,有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

世俗的风烟散去,愿我们都有一颗洁净、高雅的、美的心。最后让我们带着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