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名师课件(第2课时)_第1页
《烛之武退秦师》名师课件(第2课时)_第2页
《烛之武退秦师》名师课件(第2课时)_第3页
《烛之武退秦师》名师课件(第2课时)_第4页
《烛之武退秦师》名师课件(第2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烛之武退秦师1学习目标2检查作业导入新课3合作探究分析形象4写作特色5课堂小结6布置作业CONTENTS目录1.通过分析人物的对话,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2.通过对典型文段的分析,总结并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学习目标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坦言知亡,避其锐气亡郑无益于秦存郑无害于秦亡郑有害于秦分析利弊层层深入任务一:复述故事,导入新课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代表呈现探究成果。1.主要人物(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2.

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退兵呢?3.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思路是怎样的?4.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5.找出描写烛之武的语句,总结烛之武的形象特征并分析出塑造其形象的手法。6.讨论:本文中的人物你最欣赏的是谁,理由是什么?任务二:合作探究1.主要人物(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明确:是在秦晋两个大国围攻一个小小的郑国,郑国面临覆灭的危险情形之下,郑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他去见秦伯,以退秦师。2.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明确:(1)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一是烛之武深明大义,爱国且腹有良谋、成竹在胸。(2)主要是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言谈中又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从而打动了秦伯,让秦伯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烛之武说秦伯运用了高超的攻心术:(坦言知亡,避其锐气:郑既知亡矣。)(亡郑只对晋有利:邻之厚,君之薄也。)(舍郑会对秦有益:君亦无所害。)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3.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思路是怎样的?4.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明确:主要是晋文公并不昏庸,很有理智,能隐忍不发,随机应变。因为如果这时进攻秦军,晋军就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而由此,也就证明了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成功。志士勇士辩士以国家利益为重,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两军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勇入秦营,知难而上。不卑不亢,机智善辩5.找出描写烛之武的语句,总结烛之武的形象特征并分析出塑造其形象的手法。烛之武的形象塑造人物的方法1.环境烘托(疾风知劲草)2.他人的陪衬3.个性化的语言6.讨论: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个人物,理由是什么?郑伯——佚之狐——烛之武——秦伯——晋侯——礼贤下士,从谏如流。识人才的伯乐。官微人轻,怀才不遇,临危受命,不避艰险,深明大义,才智超群。以利为重,亦敌亦友,变化难测,政治手腕了得。以利为重,以“不仁”为借口,沉着应对,有政治家的风度。烛之武退秦师秦晋围郑(起因)烛之武说服秦伯(经过)秦晋退师(结果)理由(无理于晋;贰于楚)

●《烛之武退秦师》结构图解灭郑无益于秦(争取结盟)晋有野心(离间)越国以鄙远——困难亡郑以陪邻——失策建议: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于秦有益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举例论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推理论证)不可靠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戌之,乃还子犯请击之……晋文公——不可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速读课文,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1.详略得当这篇课文主要表现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其它枝节更是只字未提。从而做到繁而不杂,层次井然。任务三:写作特色2.伏笔与照应这篇文章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说明没有太多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3.波澜起伏这篇课文波澜起伏,生动活泼。从大军压境到最后的平息,课文都是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事件情节发展郑危(大军压境)佚之狐举荐郑伯从之烛辞郑伯自责夜缒说秦郑知亡飞地难治亡郑陪邻舍郑有益过河拆桥晋国扩张秦退晋攻(子犯建议攻秦兵)晋退(晋公晓之以理)初读课文,我们领略了烛之武高超的劝说技巧;再品课文,我们探寻到了犀利言辞背后,烛之武那孤傲、清高、怀才不遇又满怀爱国之志的灵魂。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和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得到了释放和爆发。我们也发现,所有的语言技巧都源于一个人人品之正、之真、之诚、之浓浓的爱国情怀。再高超的语言技巧若离开了这个根本,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这才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精神的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