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连类比事,对照见“奇”——《蜀道难》群诗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全诗写作脉络,疏通大意,掌握诗歌基本艺术手法。2.学习诗歌对比阅读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分析不同句式,圈画各具特点的意象等方法,对比不同时期诗人的《蜀道难》。3.总结提炼差异之处,深入感悟李白《蜀道难》语言、写景之美;讨论探究诗歌感情倾向,生成对李白《蜀道难》情感表达的多元解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已有对《蜀道难》宏观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群诗阅读的方式,寻找诗歌对比阅读的着眼点,以获得对本诗语言、写景、用情等方面特点的更深层感悟。情境任务:文渊中学语文组老师正在筹划整理唐代诗人代表诗作选集,请结合本课讨论内容,为李白的本首《蜀道难》“拉票”,找出其能够入选诗集的依据。教学过程引入部分1.驱动问题殷璠评李白《蜀道难》“可谓奇之又奇”,为何后世文学家偏爱李白的《蜀道难》?李白之《蜀道难》所谓“奇之又奇”,究竟“奇”在何处?2.主体设计《蜀道难》这一题目并非李白的初创,早在南朝释智匠所著《古今乐录》中已记有“王僧虔《技录》有《蜀道难行》,今不歌”,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言“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事实上,这一题目是古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词·瑟调曲》,因而早在李白之前,便已有简文帝(梁)、刘孝威(梁)、阴铿(陈)、张文琮(唐)等人写作过同名诗作。但在这些诗作中,唯有李白《蜀道难》备受尊崇,贺知章读后盛赞李白为“谪仙人”,又如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上》评“白性嗜酒,志不拘检,常林栖十数载,故其为文章,率皆纵逸,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那么,为何后世文学家偏爱李白的《蜀道难》?李白之《蜀道难》所谓“奇之又奇”,究竟“奇”在何处?若是要探究它“奇”在何处,便要去发现其与众不同之处——白诗相较于前人好在何处?在此选取刘孝威、张文琮二人《蜀道难》作为对照,可从语言形式、写景特点、用情用意等方面进行思考。语言形式1.驱动问题大声朗读,试从句式、用韵、语音等方面分析李诗相较于刘、张二人《蜀道难》的独特之处。2.主体设计2.1.句式·问题引导——若将“噫吁嚱,危乎高哉”改为“噫吁嚱哉,危乎高哉”,将“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改为“青泥盘盘,百步九折”,改后句子与原句相较如何?为什么?三者最直观的区别在于白诗以杂言形式涵盖全文——这是一首杂言七古,是一种自由体的诗歌。其不再拘泥于齐梁以来的律体形式,而是进行了体式上的革新,正由于这种革新,使得本诗是自由的,因而其情感表达也是自由的——诗的情绪便不只可以通过语言的语义转换表达,而也可以通过节奏等形式来表达。如“噫吁嚱,危乎高哉”,三言四言,一惊一叹;“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五言七言,句式的曲折与蜀道的曲折艰难完美契合。诗中兼用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和九言,达到了“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效果。2.2.语音·问题引导——试读“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与“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二句,在读哪一句时感到气息不畅?气息不畅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承上而言,“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在朗读时亦能感到其独特之处,不妨以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与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二句为例,此两句所述内容类似,但李诗读来偏偏有一种视野被隔断的感觉,究其原因,可援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未刊稿)中所言,“荡漾处多用叠韵,促节处用双声”,李诗中“更隔”这一双声词给读者带来了促狭、阻碍之感。反观“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一句中几组语音——双声不送气塞音p(盘盘)、b(百步),类双声的塞擦音j、zh(九折),需憋气接着经舌面前与硬腭之间的窄小通道挤气发音的双声y(萦岩)——发音发得皆如此促狭。故通过语音,李诗已让人感觉到一种滞涩感,进而贯通感受到了蜀道之艰险。2.3.用韵李诗出现了多次转韵,其他几首《蜀道难》则是一韵到底。首先,韵母为“an”的韵脚字,发音比较响亮,可表达激昂的感情;韵母为“ui”等的韵脚,发音比较细微,可表达深沉委婉的感情;韵母为“a”等的韵脚字,发音时开口较大,可表达雄壮的感情……因而转韵使李诗富于情绪变化。其次,多次转韵可联系《春江花月夜》中的转韵,二者作用有类似之处但亦有所不同。如果说《春江花月夜》的四句一转是追求西洲体般和谐的音乐美,委婉曼妙、非常柔和的感觉的话,李白《蜀道难》中的随时出现的,不齐的转韵,就像是随着山路曲折,而在转弯处出现的新的艰险那般出人意料。总结来说,在语言形式上,读者仿佛在跟着李白去爬山,走在坎坷的山路上——他的语言和节奏也是坎坷的,有许多的阻碍,令人读起来不那么顺畅。似乎诗人想要让读者体会爬山的艰难,而那些艰难全部转化成了语言上丰富的变化。写景特点1.驱动问题找出三首诗中的写景句,圈画出其中的意象,讨论并分析李诗在意象特点及写景方式上有何独特之处。2.主体设计2.1.引景·问题引导——朗读三首诗的开头部分——“玉垒高无极,铜梁不可攀”、“梁山镇地险,积石阻云端”、“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讨论三者在景物使用上的不同之处。刘、张二人诗歌开头皆体现了“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的写作目的,以实景开头。李诗“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则用古蜀国的开国国王为典,指出蜀道的悠久历史底蕴,先点出其大环境,大背景——“蜀地”历史悠久,朦胧神秘,那么通联外界的“蜀道”自然也就披上了一抹悠远神秘之色,这也奠定了李诗中蜀道的基调。其在后文亦大量引用神话传说来烘托营造这种神秘艰险的氛围,如“五丁开山”、“六龙回标”、“子规绕林”等。当李白望去的时候,其望到的不仅仅是天梯石栈,不仅仅是冲波逆折的回川,而是他们的前世今生,这即是一种更大的视野,一种时空意识,正如有人见月是月,有人见月却咏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一般。通过这样的时空意识所构建出来的蜀道,便不仅仅是时空的一点,而是包含了整体的概念,因而也就使得全诗视野更高,神秘而艰险的氛围也就营造出来了。2.2.意象但我们依然要发问:诗里只有这些用典和神话吗?不尽然。李诗中是存在具体的意象的,既然有这些意象,岂不就有落于俗套的可能性了?此时便需要再次对照阅读,刘、张诗与李诗中具体的意象,有何区别?意象特点上,张诗中,如“地险”、“积石”、“深谷”、“层岩”、“绝岭”、“危峦”,完全符合“蜀道难”的题义——蜀道难,难就难在那些一眼看过去便完全呈现在眼前的景物,难在攀登者要去用自己的手,自己的脚去攀援的道路上。而李诗,如“鸟道”、“参井”:前者如沈佺期所写,“树密不言通鸟道”,在深山密林之中,鸟道是只有飞鸟经过并发出声响时才会被看见的,李白怎能得见?后者是天上星宿,李白怎能触摸?此乃李诗的想象。意象使用方式上,张诗借助意象的堆叠,如飞梁架在绝岭之上,栈道接在危峦之上,将所有肉眼可见的景物描绘出来,来告诉读者蜀道之难。但李白不然,其看见山峰,但不写山峰上的悬崖峭壁,而写它“去天不盈尺”;看到飞瀑,不写水流如何跌落在石头上,而写人听见万壑雷鸣。即依然把眼光扩大到了实景之外,使人在境中,可心在境外。此乃李诗的夸张。因此,如果想象一个画面,张文琮此刻或许正在绝壁上攀爬,而李白却处在了一个观看者的地位,因而他的视野更加宽广。也正是这样的一种观看者的姿态,可以让李白继续看见更多的东西。即是说在这首诗之中,李白的景物是非常洒脱的,是非常浪漫的,如果用中国诗歌的传统分野来看,这自然而然地使人联想到诗歌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别,如果联想李白另一首写登山的诗《古风·其十九》所写,“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便更能够体会到李诗景中所蕴含着的一种个人气度。用情用意1.驱动任务既然谈到个人气度,便请再次阅读李诗最后部分,讨论李白究竟在诗歌中表现出了怎样一种“气度”,其情感是喜是悲?2.主体设计因而当其由景入情的时候,同样都是“叹息”,张文琮“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李白却“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里的叹,似乎不再是叹息,而是感叹,这些令前人望而却步的艰难险阻,在李白的眼中反而成了一种美。故李白可以在他的诗中反复高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禁令人想到李白另一处经典“青天”意象——“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但《行路难》中李白曾高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蜀道难》中却落入“长咨嗟”这一相对“暧昧不清”的情感表达,不禁使人发问,在《蜀道难》的最后,李白究竟是喜是悲?是积极还是消极?若言消极,可联系《剑阁赋》一篇。同样是李白送友人王炎入蜀时作的送别赋,赋中郁结的愁绪表现得十分清楚,而其某些意象在蜀道难中似乎也有所体现,比如剑阁崔嵬、青天与猿的意象。因而有学者认为,此时的李白正是借蜀道之难,抒发着自己内心郁结的不得意之情。若言积极,在同时的另一首送别诗中,李白却转到了,山上蜀道景致优美,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这对入蜀的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抚慰与鼓舞,此时友人大概会疑惑李白究竟想不想其入蜀——这是朋友的疑惑,或许也是李白的疑惑,那永远都到达不了青天,是李白依然要不断开拓的“大道”,于是他质问别人也是质问自己,“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最终获得对继续攀登前行之路一种确信。因而不难发现,李诗的情感并不单一,诚然如是,李白决不会写一篇文章只言一事,其情感也不会简单地被桎梏在某一个条框里,那么在真正落笔成文时,想必也思绪纵横,百感交加,这是一种无限的可解读性,亦是李白《蜀道难》情感表达上之“奇特”所在。教学反思起初选择李白的《蜀道难》作为“深度阅读”的教学文本,颇有些“自我挑战”的意味。其一因为此诗在基本的理解上已颇具难度,若再加以对比阅读,呈现在课堂上的容量将十分庞大;其二也正是由此,若学生未能积极预习,课程中设置的一些问题将难以推进,无法深入。不过幸有文渊中学高二19班、萧山五中201班极富文学天资的同学们,在两次课堂中应答如响,不仅使课程行进顺畅,甚至在讨论中翻空出奇,往往生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思考角度。当然,在最终课堂的呈现之外,本课的落生也曾经历了十分“难产”的过程——从个人角度来说,本人虽号称“九零后的尾巴”,却常常有慕于传统的大学文学系式的文本细读分析,进而令课堂走向“一言堂”的诗歌分享会。“走下讲台”,这是本次磨课过程中于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收获,这意味着需要听到学生的声音,更意味着需要将一篇诗歌鉴赏论文式的课案切分、揉碎乃至提前消化至“流食”状态,辅助学生顺畅“吞下”。在此过程中,问题难度如何降级,问题设问如何简明,都需多次斟酌;学生或许会在课堂中产生何种答案乃至“误答”,亦需要提前有所预设。因而正如最终课件所呈现的,在每一页课件上都附有不同讨论角度的超链接,这旨在不设限制,将课堂尽量完整地放归学生,并包容随机性地进行思维的渐进。从课程设计的角度讨论,又经历了“情境引入”和“群诗阅读”之间的纠结。二者孰能更好地适合文本深度的要求?在众多教坛前辈与教学论文的争论之中,我想或许这绝非我所能决断的,不过如此想来反而抛却心理包袱,果断地选择了个人更加青睐的似乎相对传统的对比阅读方式,并在试课中反复删减教案,力求做到一切从简。前文所呈现的课程内容相当冗杂,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未有任何一次得以完整展示,我想这或许亦是对比阅读的魅力之一,即所有感知的“有”来源于已有经验的“清空”,一切深刻性寓于群诗对照之中对框架的祛魅。窃以为简单的、传统的对比阅读并不“寒碜”,而恰有“瞻彼阕者,虚室生白”之用。最后,反思来看,课程中依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一些预设的答案在几次课程中都无人问津,其中尤以李商隐诗与欧阳修词中引出的“语音”一节为甚,仅有寥寥学生精准关注到了“更隔”二字带来的阻断感。吊诡之处在于,这一思考视角恰是我所最为偏爱而极力保留的,因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差异如何弥合,如何引导并最终向学生提供之前鲜有涉及的知识,这些问题依然值得反思,也同时例证着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北大学《声音设计与原创配乐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秋季新教材湘少版英语三年级上册教学课件:Unit 2 Whats your name第3课时
-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复习试题
- 毕业设计 徐州市九里区一号楼设计
- 基于高速数据采集卡的虚拟示波器的应用毕业设计
- 《海堤海堤构造》课件
- 《债券定价定理》课件
- 《工程劳务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协议书》
- 62228-《消费者行为分析(第2版微课版)》-教学大纲
- 河北定州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 历史试题(含答案)
- “同享阳光快乐成长”心理健康特色项目
- LG plc 应用指令手册
- 鹬蚌相争课件
- PFMEA制程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 PMC(计划物控)面试经典笔试试卷及答案
- 契诃夫苦恼阅读训练及答案
- 抛石施工方案
- 食品安全约谈通知书
- 舒尔特方格A4直接打印版
- 淬火感应器的选用设计与制造
- cpvc管配方及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