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知识点
笫一章认识区域.............................................................1
第一节区域及其类型.....................................................1
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5
第三节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1
第二章区域发展............................................................14
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一一以我国上海为例.............................14
第二节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一一以美国休斯敦为例....................18
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一一以德国鲁尔区为例.................20
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一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23
第三章区域合作............................................................28
第一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8
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1
第三节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39
第四节"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44
第一章认识区域
第一节区域及其类型
一、区域的特征
L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间范围。
2,区域的基本特性
基本特性含义特征
区域整体性区域内各要素相互作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质地貌、气候、
用、相互影响构成的一水文、生物、土壤等;区域人文地理要素包
个整体括人口、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
区域差异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每个区域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而区域之间的共
区域都有自身的特性性则是相对的
区域开放性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发现代社会,区域的开放性不断提高,与外界
__________生的各种联系的交流联系日益广泛
应域动态性区域的类型和范围是上域种类日益丰富7万域的范围和边界亦可
可以变动的随之发生变化
易混辨析区域基本特性中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
又包括人文地理要素;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仅指自然环境要素
的特征和联系。二者在含义、范围和适用角度上是有区别的C
特别提醒区域整体性、区域差异性、区域开放性和区域动态性四者之间的
关系
(1)整体性是区域的本质属性,没有整体性就没有差异性,没有差异性就
无所谓开放性和动态性;而开放性、动态性又体现了差异性和整体性。所以,区
域的四个特性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将它们分割开来。
(2)不仅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如我
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这说明区域内部特征只是求大同、存小异。一般而言,
区域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越小。
二、区域的类型
区域概念中具有根本意义的,是一个区域内部各组成部分间在特征上存在的
高度相关性。划分区域的指标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重的。
1.按照内部景观在特征上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划分,如按照自然特征划分的
区域有高原区、雨林区、季风区等,按照人文特征划分的区域有人口密集区、经
济发达区、稻作农业区等。
2.按照某种内在关联特点划分,如国际自由贸易区、大都市等。
3.按照尺度大小划分,大洲和大洋是大尺度的区域,市、县、乡、村属于中
小尺度不同层次的区域。
4.按照区域性质划分
(1)自然区域:一定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地貌、气候、水文、土壤、
生物等)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2)行政区域:国家为了进行行政分级管理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
(3)经济区域: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地域
经济单元。
(4)文化区域:文化事物、文化现象、文化体系所覆盖或呈现的区域,由
具有某种共同文化属性的人群所创造,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
特别提醒区域的空间尺度不等同于区域的面积大小,同时也体现区域的层
级。一般来说,空间尺度较大的区域层级较高,面积相对较大;而同一空间尺度
的区域,层级相同,但有的面积大,有的面积小。
知能整合
f平域的特征
特图解(A、B为两个不同的区域)举例实践意义
性
整青藏高寒区人们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资
体的整体性,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
性西北干旱区环境保护的关系,否则“牵一发
表现为A、B内部各自的地理要素的整体性而动全身”,会导致整体环境的
构成一个整体恶化
差新疆长绒棉各个区域既存在优势条件,也
异基地与陕西存在限制条件,因此,要因地
性苹果基地间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本
表现为A、B内部分别具有相对一的差异性区域优势条件,促进区域经济
致性,但A、B之间有差异性发展
开经济全球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
放(:A*5)(*B*]化、资源的补,协调发展
性j.区域调配
表现为A、B之间的联系,能提供
彼此所需
动珠江三角洲随着人们认知的提升与发展
态地区演变为的需要而变化
性泛珠江三角
洲地区
A的范围和类型是可以变动的
二、区域的类型
1.区域的基本类型
类型概念组成或类型举例
形式区(均质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自然要素区域高原区、平原区
区)性的区域人文要素区域方言区、稻作农
业区
功能区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由区域的中心与它城市经济区
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所吸引或辐射的范
区域围组成
2•按照区域性质划分
区域类型概念详情
自然区域一定范围内各自然地举例:各种综合自然区,如自然大区、自然地区
理要素(地貌、气侯、自然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文、土壤、生物等)奉例;部门自然地理的芬反,如地施入候区
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水文区、土壤区、植被区、动物区
_________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政区域国家为了进行行政分影响因素: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国防、历
级管理而划分出来的史传统等
地域单元分类:我国基本行政区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
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
级,还有特别行政区
经济区域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状况、劳动
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地域分工、空门化与综合发展水平等
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特征:较大的经济区域二般以中心城市为核心,
单元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交通运输为脉
络,具有紧密的内部联系,并在宏观格局中担负
着某当专门5I能
分类:既有综合经济区为国民函F整体服务,也
有部门经济区如工业区、农业区、交通枢纽等
文化区域去化事物、文化现象扁征:在二个特定的文化区域中,It要文化现象
文化体系所覆盖或呈具有相对的一致性
现的区域,由具有某
种共同文化属性的人
群所创造,在政治、
社会、经济等方面具
有独特功能
拓展延伸」区域的内涵剖析
内涵说明
是地球表是地表的一部分,占有一定空间,这些空间可以是自然的、经济的、
面的空间社会的,如甘肃省占有一定空间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定的范围有大有小,如东部经济地带的范围大于京津唐工业基地;界线往
范围和界往有过渡性特征,如干湿地区;有的界线明确,如行政区
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明确的每个区域都而明确的应位语tE如甘肃省的丰旱地区祈该省西北
区位特征部,半湿润地区位于该省的东南部
内部某些如甘肃省干旱地区内部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半湿润地区内部年
特征相对降水量为400\sim800毫米
一致
有一定的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分为大尺度的区域,如东部沿海经济带;
体系结构中等尺度的区域,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更小尺度的区域,如上海市浦
_________东新区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观存在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性
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第1课时区域的发展阶段
区域的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核
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区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如下表所示:
rTI-
发展阶段特点人地关系
以传统农业(1)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人类活动对地
为主的初级(2)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理环境的影响
阶段产业为主体;比较微弱,整个
(3)区域内部发展差异不大;区域处于低水
(4)区域开放程度较低平的均衡状态
以工业化为(1)城市和工业区迅速扩展,区域产业结构和空人地关系发生
主体的成长间结构渐趋复杂,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趋于集娶;很大变化,表现
阶段(2)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工业化成为区域经济为明显的不协
发展的主要动力;调
(3)第三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4)区域内部集聚作用大为加强;
(5)区域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以结构优化(1)问题: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一集聚效应减人地关系紧张
和整体提升弱一经济整体呈现萎缩、衰败状态一带来严重社会程度有所缓解
为主体的转问题;
型阶段(2)方向:新型工业化,其特征是以信息化带动
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
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
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以创新驱动(1)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表现人地协调发展
为主的高效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增长动力的转换;
益综合发展(2)强调以创新为引领,以信息化、生态化、智
阶段能化、循环化为路径;
(3)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
持续发展
♦方法技巧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
(1)从时间上看
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和以创新
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2)从空间上看
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3)从产业结构上看
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
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E趋优化、合理。
(4)从人地关系上看
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人地矛盾最为激
化,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
区域的发展阶段
项目区域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以工业化为主以结构优化和整体以创新驱动为主的
的初级阶段体的成长阶段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高效益综合发展阶
阶段段
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以工业化为主由增长缓慢甚至停水平高,人均国内
内(地区)生产要特征,出现滞的态势转向新型(地区)生产总值
总值低一系列工业基工业化高
地
产业结构传统农'也占有较第二产业比重由以传统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超过
大比重,工业处迅速上升,第的单一产业结构向第二产业,以资金
于起步阶段,以三产业加速发新型工业化转变,密集型和技术密集
劳动密集型和资展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型工业为主
源型产业为主体化
开放程度较低不断提高由停滞、受限到调大幅度增强
整再到提高
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稀疏建设显著加快由建设停滞、方式现代交通运输、信
落后转向现代交通息商务网络逐步形
运输方式和完善交成
通网
城市化特水平较低,缺乏城市化快速推由城市衰败、人口水平高,区域内部
点高水平的中心城进,形成规模外迁转向城市复差异小
市较大的中心城兴、城市化水平再
市提高
发展状态低水平的均衡状不平衡的加速由不平衡加剧状态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态发展状态向均衡状态转变
拓展延伸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个区域一般经过四个发展阶段:初级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高效益
综合发展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以长江中
下游平原为例分析如下:
(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虽地势平坦,
开垦困难」
但土质黏重
地理耕作农业
环境发展缓慢
河流、湖
泊众多
(2)初级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进
促
科船作为交通工稠密的水系成为交
域
区
学具被广泛使用通联系的天然水道
展
发
技
有
的
术
因
利
进
素
步生产工具改进、多水而质地黏重的
生产技术改良土壤适合种植水稻
(3)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根
人口、城市农业生产食
人均耕地少商
密集规模小粮棉生产
品
在全国的
率
较地位下降
低
(4)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开放程度高1
农业人
口T市场需求大
气候适宜生产、
-I劳动力充足
平原水陆科技水平高下
交通
■I河网密布便利1目一信I息化福覆司一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发达,经济水平高
第2课时区域发展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与地区类型
(1)衡量指标
常用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构成等。
人文发展指数(HDI):包括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地区生产总值。
(2)类型: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
入地区。
易混辨析高收入地区与发达地区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有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业构
成等,"高收入''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发达地区人们的收入较高,
但人们收入较高的地区不一定是发达地区。如中东一些以出口石油为主要收入的
国家,其经济基础仍然较薄弱,工业技术水平较低,不能看作发达国家。
2.区域开发方式
(1)开发方式
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
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的高速增长。
精细型的区域开发方式: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强调以较少
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2)开放程度
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区域: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强度不大,其社会经济通常是
相对封闭的。
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将其社会经济发展放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
背景上综合考虑,关注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展;区域是相对开放的,
与外界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
二、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1.对于一个区域来说,无论是自然地理环境,还是人文地理环境,都具有显
著的差异性。
2.区域发展要因地制宜,扬长补短,推行适宜本区域的发展战略,并采取相
应的对策措施。
知能整合
一、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
我国的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是针对东部季风区而言的,以秦岭一淮河线为分
界线。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都存在很大的差
异。
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自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形多样,以低山丘陵为主
然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条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还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件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草
甸草原分布
土壤棕壤、钙质土、黑土红壤、砖红壤
水文水量小,有结冰期水量大,无结冰期
自然资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水热资源、生物资源、水能资源、有色金
源资源丰富属矿产资源等丰富
社农业生以旱作农业为主,东北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
会产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生
经产基地,南部沿海地区、海南岛和云南省
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部盛产热带经济作物
条工业F重工业发达,辽中南转虱发达宁杭,珠注三角洲是我国
件产唐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重要的工业基地
产业结第一:第二产业比重相对较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低,积极调整产业结
构高,第三产业比重有待提高,构,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调整产业结构任务紧迫
交通运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铁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并有内河运输,
输路网稠密通达度高
对外开对外开放较晚,开放程度相对外开放较早,开放程度高
放对较低
限制性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
素流失严重等碎
面临的问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地关
题放、改善生态环境等任务紧系日趋紧张
迫
二、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自然地理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地区复种指数耕地类型作物种类
北方地区低旱地为主;小麦、棉花、玉米、高粱、温带水果等
南方地区高水田为主―稻谷、茶叶、蚕丝、热带及亚热带水果等
归纳提升
1.图解区域差异的成因
I不用地――一弁I
[不同的日产地Jt环境II不一一人士.双耳观I
人与自]I人与。-一盾]
:,二:♦二
|可-*II-生坏—|
2.区域差异比较的一般思路
比较不同区域之间差异时常从共同性和差异性两大方面进行。区域差异既包
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地理要素
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圭瞿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理位置纬丽置一温度加二入院的光热条件的,位置7海
海、内陆、岛国等)T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差异;板块位
置T地壳稳定性的差异
气候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
地形组成、地势、山脉及走向等
水文河湖类型,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速等]
地^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壳稳电性挛
植被植被类型、覆盖率等
土壤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组合状况等
(2)人文地理要素
要素主要内容
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年龄结构及人口变化等]
人口
科技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一
交通、通信交通、通信的通达度、速度
政策的合理性、对外开放程度1
政策
城市j城市的数量、规模、布局及发展、影响J
农业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农
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工业工业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及工业结构调整方向等
第三节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一、区域联系
1.区域自然地理系统的联系
(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
等,它们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并构成有机的自然综合体。
(2)联系方式: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在区域之间
的运动和交换。
2.区域人文地理系统的联系
(1)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的组成:包括居民生产生活、制度组织、意识形态
等方面,它们共同形成了区域发展特征。
(2)联系形式:人口流动与迁移,商品、劳务和技术专利贸易,投资、金
融期货产品交易,信息、通信、文化与学术交流等。
3.区域联系的表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1)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
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彼此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或
地区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协调成员国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而形成跨
越国界的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世界上主要的区
域经济组织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欧洲联盟(EU)、二十国集团(G20)、
东盟自由贸易协定(AFTA)等。
(2)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管理等经济行为在全
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活动,包括生产资料、信息、资金、人力费源等生产要素的全
球性配置与重组。
温馨提示区域发展特征是区域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结果。区域环境要素的发展变化也会导致区域发展特征的变化。
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史区域发展的影响时,往往从有利及不利两个方面入
手。
二、区域协调发展
1.背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国家或地区内部普遍存在。
2.意义:对于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基本国情。
(2)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实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
振兴战略;推动中部崛起;在东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3)国家三大战略。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二是建设长江经济带;三是“一
带一路”倡议。
(4)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
地区加快发展。
(5)推进新型城镇化。
(6)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4.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合作的意义
(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都
有了明显增长。
(2)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项目不断增
多,西部地区实际引进的资金逐年上升。
(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东部地区企业在输出资金、
技术、管理等的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得
到了合理利用。
♦特别提醒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区域发展中的短缺
要素,促进区域的持续发展。
知能整合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第一,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
创新。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
动,我国能够吸引外资,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结合我国
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
第二,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我国
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第三,有利于加速我国工业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
第四,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优势,拓展海外
市场。
第五,经济全球化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
机会,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在我国,发达区域具有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落后区域具有劳动
力、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两者通过这些经济要素的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
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发展战具体内容意义
略
四大板西部:建设内外通道和区域性枢纽,培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推缩小区
块协调育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动西部发展域差距,
发展东北:推动国企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促进我
增强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兴国区域
中部: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增强中推动中部崛起经济协
心城市和城市群的集娶功能调发展
东部:引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具有国阮影响力的
建立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系创新高地
国家三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辐射带动
大战略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②建设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发展
协同创新共同体;③构建以首都为核心
的世界级城市群
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①协调处理好上中下游的发展关系;②
加快沿江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
护;③优化沿江城镇、人口和产业空间
布局
一带二路”倡议:促进“一带一路”相关国豪羹同发
①明确不同区域对接“一带一路”的重点展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方向;②统筹布局安排,促进重点区域
内外开放并良性互动;③共建国际经济
合作走廊
老少边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培育特推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支持革
穷地区色经济,加强环境建设命老区开发建设,促进民族地区
加快发健康发展,推进边疆地区开发开
展放
推进新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培育发展中西部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
型城镇城市群发展,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
化功能,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
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
建设海①构建统一高效的国家自然资源管理体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
洋强国制;②促进传统海洋产业升级转型,培国
育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③整治海岸带
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④综合运用
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手段,坚决
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第二章区域发展
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一、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1.大都市概念:大都市是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
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2.集聚与辐射作用的发展历程
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起主导作用的是集聚,然后才是辐射带动
作用。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随之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带动,加快
这些地区的发展;进而,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良
性互动关系。
3.集聚作用
阶段表现
集聚增强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增长后会引
导企业、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的集聚
集聚受限产生排斥其他企业的推力;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逐渐上升,经济利
益开始下降
集聚衰退促进集聚的有利条件逐渐消失,难以吸引更多的企业、资金、技术、
信息和人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聚衰退显阻碍集聚的不利因素会日渐凸显,例如交通阻塞、环境污染、地价
著上升、生活质量下降等
4.辐射带动作用
(1)概念: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之间产生的产
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以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
面的传播。
(2)表现:大都市以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物流、商务以及高科技
为主,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形成梯度分工合理、各展所长、紧密
合作的区域经济格局。
(3)联系模式:通过交通网、信息网、关系网来完成,其作用与距离和关
系紧密相连,距离越近,关系越密切,辐射带动作用就越充分。
概念辨析城市的服务功能与城市的辐射功能
有些城市的城市功能比较单一,城市的规模相对较小,辐射功能较小,但这
种单一的城市功能的服务范围却有可能非常广,如安徽省黄山市的旅游服务功能
突出,可影响到国外,因此城市的服务功能并不等同于城市的辐射功能。
♦特别提醒距离衰减规律与空间近邻效应
距离衰减规律即随着距离的增加,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逐渐减小。
由于所有的社会经济活动都有节约成本的内在要求,所以在可能的前提下,一般
倾向于按照就近的原则组织相关资源和要素,即空间近邻效应促使区域社会经济
活动就近扩散。
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1.地位: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缘,我国海岸带与长江的交会处。
是我国的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也是亚太地区的重要枢纽知现代服务中心。
2.上海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经
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3.优越的区位条件:
优越的地理区位、庞大的城市规模、雄厚的综合实力、发达的教育科技、深厚的
文化底蕴、便捷的交通运输、广阔的经济腹地等。
4.辐射功能
功能类型表现
产业带动功能上海全面推进产业升级,以上海为核心形成庞大产业集群,
生产规模庞大,市场竞争力强劲
都市核心功能上海已经成为我国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交通运输枢纽功能上海拥有高效率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心区已建成立体交
通网络
金融服务功能金融机构数量多、级别高
科技研发创新功能科研实力雄厚,是我国重要的高科技研发中心
三、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L形成“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1)“一核”:上海。
(2)“五圈”:通过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上海拉动了南京城市圈、杭州
城市圈、合肥城市圈、苏锡常城市圈、宁波城市圈的发展壮大。
(3)“四带”:上海强化了沿海发展带、沿江发展带、沪宁合杭甬发展带、
沪杭金发展带的聚合发展。
2.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沪宁产业带、沪杭产业带、长江下游
产业带。
3.世界级超大城市群:上海对内主要影响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周边地域,对外
与亚太和欧洲的大城市保持商贸文化联系。
知能整合
基于区域空间组织视角下的大都市辐射功能示意图
拓展延伸
1.结合城市化发展特点理解城市的辐射功能
(1)世界大都市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起主
导作用的是集聚,然后才是辐射带动作用。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随之中心
城市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带动,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
(2)城市化进程使人口和财富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从而出现了超级城市、
巨型城市、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等新型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伴随一批超级城市、
巨型城市的相继出现,大都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得到了加强,成为区域内率先实
现现代化的先导区域,成为周边地区发展的要素配置中心、产业扩散中心、技术
创新中心和信息流转中心。
2.城市辐射功能的主要特点
(1)城市辐射功能的前提条件是区域的对外开放和资源的自由流动。
(2)辐射功能的强弱同城市自身的规模等级高低及城市功能大小有关。城
市的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城市的综合功能越突出,则城市的辐射功能越强。
(3)城市因其辐射功能而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
(4)城市的辐射功能会因城市腹地范围的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
提高而不断增强、扩展。
(5)城市的辐射功能主要通过产业、资本、科学技术、人才、信息等经济
要素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实现的媒介主要有交通网、信息网、关系网等。
3.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
因素影响表现
地理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辐射范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
位置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级,扩大辐射范围,如上海市的城市规
模的变化过程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
密切
资源城市因大规模的产业集聚,资源需产业集聚使城市所需资源的来源区扩
因素求扩大,促进更大范围内的资源的大,促进了城市与区域之间的产业联系,
开发利用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功能
交通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发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
条件达的交通网络为更远的区域提供服市等,往往辐射功能相对较强
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人口城市的集聚作用对广大区域内的人城市因集聚使人口大量聚集,城市的规
因素口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模不断扩大,城市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增
强,辐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
经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区域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交通运输网
发展间的经济关联程度越高,产业、资络越发达,信息交流越密切、人口流动
水平金、信息、人口、交通等经济要素越频繁、产业互动越高效,城市的辐射
的流动与联系越密切功能越强
第二节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
一、产业转型的含义
1.传统产业的积极作用与不足
(1)积极作用:传统产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
改善人民生活、推进城市化等。
(2)不足:传统产业存在技术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原
材料和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具有不可持续性。
2.产业转型的含义:
基于新一轮发展和市场竞争,传统产业只有进行技术改造和整体提升,才能适
应转型发展的市场环境。
3.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1)产业延伸: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下游产业,建立起关联与配套的产业
群,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完善配套服务,促使集聚效益的产生。
(2)产业更新:利用原产业发展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或借助外部力量,
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基础的全新产业群,把原先的产业资源转移到新兴产业上
来,把传统加工提升为智能制造。
(3)综合发展:在转型初期,采取产业延伸模式,随着加工业的发展,区域
功能逐渐完善,新兴产业相继崛起,遂向综合性方向演化。
4.影响产业转型的因素
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阶段、市场环境、经济政策、科技创新等。其中经
济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对各种经济资源进行再分配,直接影响到产业转型路径的选
择。
♦特别提醒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产业结
构可以表达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
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
重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相对较高。
二、休斯敦的产业转型
1.休斯敦发展概况
时间发展概况优势条件
早期一19屋济支柱是农牧业?棉花是所得克萨斯州东南部,临近墨西哥湾;
世纪末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木材位于墨西哥湾平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与棉花集散地
20世纪初石油、石化工业进入全盛期,休斯敦石油资源丰富、开采量大;20世纪
-20世纪获得“世界能源之都”的称号;70年代,世界石油价格暴涨;第二次世界
70年代交通运输、钢铁、机械、建大战的推动;政府扶持力度大;运河、港
筑等行业蓬勃发展口和输油管道等交通条件的改善
2.休斯敦单一经济结构的弊端
(1)特点:产业结构单一,严重依赖石油经济。
(2)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世界油价暴跌和石化行业萧条,休斯
敦的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大批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失业,科技人才外流。
3.休斯敦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1)产业结构调整措施
改变单一的石油工业模式,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促进城市经济多元化;
立足于发达的石油工业,积极拓展石油工业产业链;
大力推进高科技研发、新能源利用和人力资源培训,金融服务业等高层次第三
产业迅速发展。
(2)成果:休斯敦由石油资源型城市转变为综合性大都市,实现了结构优化
和绿色转型。
知能整合
一、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
充分利川优越的资源和X位条件,重点发展城市
产经济
业
结|根据巾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多元正]
构
变一|万争政府费助,以乖帚面发展高科j•宁业〔
化
的
过大力发展高层次服务业,使之成为重要的经济增
程长点
促使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
二、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影响因素举例
地理区位休斯敦地处沿海、纬度较低,适于发展航天工业,使其发展成为
航天中心
自然资源资源枯竭地区的产业转型,如德国鲁尔区
劳动力日本的“高龄少子化”特征,带动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
提高
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促使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文】《赤壁赋》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玩具风车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消防泵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LED照明装置市场洞察报告
- 测量用圆规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甘汞杀真菌剂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制剂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珍珠层粉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汽车自行车上光蜡市场洞察报告
- 浴室凉鞋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2024年教育培训机构线上课程合作协议
-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追溯与智能化管理方案
- 环保设备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 初二初二初二期中家长会课件-2篇 3初二
-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体育保健学(运动伤害急救与防护)》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第6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魅力课堂教学三件套(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生涯职业发展展示
- 警校生大学生涯规划
- 《口腔医学导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
- 实验室安全检查记录表(实验场所)
- 08第五讲海洋定位测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