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南充市高高三下学期四调考试生物试题(A4版含解析)含解析_第1页
2025年四川南充市高高三下学期四调考试生物试题(A4版含解析)含解析_第2页
2025年四川南充市高高三下学期四调考试生物试题(A4版含解析)含解析_第3页
2025年四川南充市高高三下学期四调考试生物试题(A4版含解析)含解析_第4页
2025年四川南充市高高三下学期四调考试生物试题(A4版含解析)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四川南充市高高三下学期四调考试生物试题(A4版,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图甲为某生物(2n=4)正常的细胞分裂图,图乙为该生物细胞分裂某些时期染色体组数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③为同源染色体,②④分别为X、Y染色体,A、a是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处于图甲所示分裂时期的细胞中含有8个核DNAB.图乙c段时期的细胞可形成四分体和发生基因重组C.图甲细胞中A基因的碱基数量大于a基因的碱基数量D.②④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2.如图是人体内某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其部分进入过程为接触→凹陷→包围→分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以此方式吞噬入侵的细菌及衰老的红细胞B.大分子物质或者颗粒性物质通过此方式进入细胞C.此过程为胞吞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此过程需要的能量只能由线粒体提供3.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以下有关生物实验描述正确的是()A.调查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要在患者家系中随机取样调查B.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后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以确定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使用了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其作用是使细胞分离D.用15N标记DNA双链的精原细胞,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中,含15N的精细胞占100%4.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任何生物,可用于诱变育种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基因型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但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D.普通小麦花粉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由其发育的个体是三倍体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抑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B.细胞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比值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高,越有利于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标志着这个种群发生了进化D.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RNA上,二者在有丝分裂间期比较活跃6.人在正常情况下保持70次/min左右的心率,当看到恐怖画面时,产生害怕的感觉同时心率加快。图是心脏运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中A为大脑相应功能区,①一⑧代表相关神经纤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所在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脑干B.脑干中有控制心脏和血管运动的神经中枢C.①—③过程与心脏节律运动有关D.看到恐怖画面引起心率加快属于条件反射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为使水稻获得抗除草剂性状,科研人员将除草剂草甘膦抗性基因转入水稻植株,获得抗草甘膦转基因水稻。(1)将草甘膦抗性基因作为_____,与Ti质粒用相同的_____和DNA连接酶处理构建基因表达载体。(2)用_____处理农杆菌后获得感受态细胞,将其与基因表达载体混合完成转化后,在添加_____的培养基中,经筛选1得到含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3)利用PCR技术,可以鉴定被侵染的愈伤组织中是否含有草甘膦抗性基因。草甘膦抗性基因的部分序列如下:5'﹣﹣﹣ATGGCT………AGGAAC﹣﹣﹣3'3'﹣﹣﹣TACCGA………TCCTTG﹣﹣﹣5'根据上述序列应选择引物_____(填字母)进行PCR。A.引物:5'﹣TACCGA﹣3'B.引物:5'﹣GTTCCT﹣3'C.引物:5'﹣AUGGCU﹣3'D.引物:5'﹣ATGGCT﹣3'(4)PCR扩增时需要根据草甘膦抗性基因序列设计_____种引物,其原因是_____。(5)除了鉴定愈伤组织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以外,还可以利用GUS基因表达产物的鉴定进行图中的筛选2,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_____。两次筛选后得到的转基因愈伤组织经过细胞的_____过程,获得转基因水稻。8.(10分)艾滋病药物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吗?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提供了用于一般治疗的抗病毒药物,其中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是原本用于艾滋病治疗的药物。为什么治疗艾滋病的药物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HIV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都具有包膜,包膜上有侵染宿主细胞所必需的蛋白质,其中,新型冠状病毒包膜上的S蛋白能识别并结合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HIV病毒包膜上的gp120在宿主细地T细胞表面的受体则是C04蛋白。HIV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均为RNA,但两种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所经历的生化历程不尽相同。HIV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经过逆转录—整合—转录—翻译—装配的过程,最终出芽释放。其中,翻译时会先表达出一个多聚蛋白,该多聚蛋白在一种HIV蛋白酶的催化下被剪切成多个有功能的蛋白质。而新型冠状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其RNA可以直接作为模板进行翻译,翻译时产生的多聚蛋白也需要在其自身蛋白酶的催化下进行剪切以形成RNA复制酶等有功能的蛋白质。随后,新型冠状病毒RNA在RNA复制酶的催化下进行复制,与转录、翻译所得的其他成分装配后释放。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作用对象正是这种HIV蛋白酶。它们与HIV蛋白酶的活性中心结合进而抑制其活性。冠状病毒切割多聚蛋白的主要蛋白酶是3CLPro,研究者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发现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能与SARS病毒的3CLPro活性中心结合。而SARS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的3CLPro蛋白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96%。此前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在SARS治疗中也表现出一定的有效性,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仍需谨慎乐观,其疗效和疗效仍需更多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数据支持。(1)根据HIV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可判断它们都可以在吸附后通过____方式进入宿主细胞,但两种病毒侵染的宿主细胞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尽管HIV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在进入宿主细胞后的生化过程差异很大,但其中却有一个共同之处,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可能通过_________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但治疗艾滋病的药物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局限性,体现在________。(4)治疗艾滋病还有其他几种药物,如AZT和雷特格韦,它们作用的对象分别是HIV的逆转录酶和整合酶,请问AZT和雷特格韦能否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理由是________。(5)根据文中信息,新型冠状病毒治疗药物还有哪些其他可能的研发思路?请写出一种____。9.(10分)人类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唯一宿主,肝硬化、肝癌多从乙肝发展而来。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下图为“乙肝基因工程疫苗”的生产和使用过程。质粒中lacZ基因可使细菌利用加入培养基的物质X-gal,从而使菌落显现出蓝色,若无该基因,菌落则成白色。(1)过程①需要用到限制酶和_____________酶。根据质粒和目的基因所在DNA上酶切位点的分布情况,如果过程①用一种限制酶应选_____________,如果用两种限制酶应选_____________。(2)在该项目中青霉素抗性基因作为_____________基因;目的基因的具体功能是_____________。(3)在培养大肠杆菌的通用培养基中还应额外加入青霉素和X-gal,培养一段时间挑选出_____________(蓝色/白色)的菌落进一步培养获得大量目的菌。(4)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是取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用高速离心提纯血液中的乙肝病毒,之后再灭活,制成乙肝疫苗,具有一定的感染风险。用基因工程疫苗接种比血源性疫苗更安全,试从疫苗的结构特点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下图是根据实验室中人工饲养黑腹果蝇的数据统计绘制而成的曲线图。人工饲养是在一定大小的培养瓶中、喂以一定量的酵母菌的条件下进行的。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草履虫、酵母菌所做的实验与上述结果相似,表明种群在一定空间、一定资源条件下的增长类型,一般都是___________。(2)曲线的纵坐标___________(填写能或不能)反映种群密度的大小。这个过程中种群的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3)在一定环境中种群增长曲线的渐近线,生态学上称为环境容纳量,其含义是_______。一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___________(填能够或不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4)试根据环境容纳量的概念对珍稀动物的保护、草原的合理放牧分别提出你的建议。___________11.(15分)下图是以鲜苹果汁为原料利用发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简图,请分析并回答:(1)过程甲中使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在鲜苹果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_____的空间。经过10~12天后,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检测样液,如果颜色变为___________色,说明产生了酒精。(2)过程乙中使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可以从食醋中分离纯化获得,步骤如下:第一步:配制________(固体/液体)培养基。第二步: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第三步: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步:培养。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__摄氏度范围内。第五步:挑选符合要求的__________。(3)在________的条件下,如果缺少糖源,乙中的微生物将甲过程的产物变为________,再将其变为醋酸。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图甲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变成子染色体向两极运动,因此图甲是有丝分裂后期。图甲A、a是基因突变形成的等位基因,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替换、缺失和增添。图乙a、b段表示有丝分裂,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详解】A、图甲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和DNA数为体细胞的两倍,因此有8个核DNA,A正确;B、c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也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C、A、a是基因突变形成的等位基因,DNA上的碱基对替换、缺失等使基因结构改变,A基因碱基和a基因的数目可能相同可能不同,C错误;D、②④分别为X、Y染色体,性染色体上基因都是伴性遗传,D正确。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变化、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伴性遗传。答题的关键在于根据细胞分裂图和染色体组的数目变化判断细胞所处分裂时期,并将基因突变和伴性遗传等有关知识综合运用,把握知识内在联系。2、D【解析】

图示为胞吞过程,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据此答题。【详解】A、吞噬细胞以胞吞方式吞噬入侵的细菌及衰老的红细胞,A正确;B、大分子物质或者颗粒性物质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B正确;C、此过程为胞吞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C正确;D、胞吞过程需要的能量,可由在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ATP提供,D错误。故选D。3、D【解析】

对遗传病的发病率进行调查,一般选择在人群中随机抽样。在患者的家系中常常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在观察DNA和RNA细胞分布的实验中,使用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使DNA和蛋白质容易分离。【详解】A、调查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要在人群中随机抽样,A错误;B、确定DNA是遗传物质时,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后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B错误;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使用盐酸的目的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使染色体中DNA和蛋白质容易分离,C错误;D、减数分裂过程DNA进行一次复制,但细胞分裂两次,此时复制后每个DNA的两条链分别为15N/14N,分配后产生的4个精细胞中,含15N的精细胞占100%,D正确。故选D。4、A【解析】

几种常考的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

(1)杂交→自交→选优(2)杂交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优

点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

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营养器官增大、提高产量与营养成分

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

技术复杂,成本高

技术复杂,且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在动物中难以实现举例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产生矮杆抗病品种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三倍体西瓜、八倍体小黑麦抗病植株的育成【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其可发生在任何生物中,可用于诱变育种,A正确;

B、杂交育种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基因,B错误;

C、三倍体可由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形成,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错误;D、普通小麦花粉中有三个染色体组,有其发育的个体是单倍体,D错误;故选A。5、C【解析】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1)细胞中细胞核所控制的范围有限,所以一般细胞生长到一定体积就会分裂;(2)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相对面积,细胞越小该比值越大,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速率越快,有利于细胞的生长。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详解】A、原癌基因可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进程,A错误;B、细胞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比值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高,越有利于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B错误;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当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时,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C正确;D、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二者在有丝分裂间期比较活跃,D错误。故选C。6、A【解析】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指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即与高级神经中枢脑有关,也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有关。【详解】A、①所在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脊髓,A错误;B、据图分析可知:脑干中有传出神经与心脏和血管相连,故脑干中有控制心脏和血管运动的神经中枢,即脑干可以控制两者的运动,B正确;C、①—③过程为受刺激后心率加快的过程,该过程中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心脏有节律地收缩、舒张,C正确;D、看到恐怖画面引起心率加快,该过程有完整的反射弧,“产生害怕的感觉同时心率加快”,该过程同时感到害怕,有大脑皮层的参与,这一反射属于条件反射,D正确。故选A。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反射弧的组成,区分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不同,进而结合题图分析作答。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目的基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CaCl2潮霉素BD2保证基因的两条反向平行的链都做模板,且其上碱基序列不同表达再分化【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后露出相同的黏性末端再用DNA连接酶连接,从而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题中以草甘膦抗性基因作为目的基因。(2)依据图中信息,农杆菌用CaCl2处理后变成感受态细胞,将其与基因表达载体混合完成转化后,在含有标记基因表达的潮霉素培养基中筛选,从而获得含目的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3)根据已知草甘膦抗性基因的部分序列以及双链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反向平行),再结合DNA复制(PCR中)的特点,即子链合成的方向是从5’到3’,应选择引物B、D进行PCR扩增。(4)为使基因的两条反向平行的链都做模板,而且其碱基序列不同,所以,PCR扩增时需要根据草甘膦抗性基因序列设计2种引物。(5)除了鉴定愈伤组织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以外,还可以利用GUS基因表达产物的鉴定进行图中的筛选2,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表达。两次筛选后得到的转基因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获得转基因水稻。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应用相关知识,识记和理解目的基因的获取、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及目的基因的检测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胞吞(膜融合)两种病毒表面的配体蛋白不同,特异性结合的宿主细胞表面受体蛋白也不同,因此侵染的宿主细胞不同在翻译时均先表达出多聚蛋白,然后通过蛋白酶催化剪切多聚蛋白获得多个功能蛋白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3CLPro蛋白酶活性这两种药物并不是为新型冠状病毒的3CLPro量身定做的抑制剂。在亲和力和特异性上肯定不是最佳不能,因为新型冠状病毒不是逆转录病毒,不具有逆转录酶和整合酶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HIV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都具有包膜,包膜上有侵染宿主细胞所必需的蛋白质,其中新型冠状病毒包膜上的S蛋白能识别并结合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HIV病毒包膜上的gp120在宿主的T细胞表面的受体则是C04蛋白。两种病毒都是RNA病毒,遗传物质都是RNA,但是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不同,HIV病毒是逆转录病毒,期侵入宿主细胞后发生逆转录、转录、翻译的过程,而新型冠状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其RNA可以直接作为模板进行翻译,也可以自我复制。【详解】(1)两种病毒的主要成分中的蛋白质和RNA都属于生物大分子,因此两种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都是胞吞;由于两种病毒表面的配体蛋白不同,特异性结合的宿主细胞表面受体蛋白也不同,因此侵染的宿主细胞不同。(2)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两种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相同之处是在翻译时均先表达出多聚蛋白,然后通过蛋白酶催化剪切多聚蛋白获得多个功能蛋白。(3)根据题意分析,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能与SARS病毒的3CLPro活性中心结合,即通过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3CLPro蛋白酶活性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但是这两种药物并不是为新型冠状病毒的3CLPro量身定做的抑制剂,在亲和力和特异性上肯定不是最佳。(4)已知AZT和雷特格韦作用的对象分别是HIV的逆转录酶和整合酶,而新型冠状病毒不是逆转录病毒,不具有逆转录酶和整合酶,因此AZT和雷特格韦不能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5)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治疗药物的研发思路还有:可以抑制病毒与细胞结合,或者抑制胞吞、抑制装配或释放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病毒的相关知识点,了解病毒的基本结构,明确不同的病毒含有的侵染宿主细胞所必需的蛋白质的种类不同,识别的受体细胞也不同,同时不同的病毒进入受体细胞发生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也不同。9、DNA连接BamHIBamHI和EcoRI标记控制病毒蛋白外壳的合成白色该疫苗不含遗传物质,不会出现病毒感染和增殖【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图中表示的是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疫苗和产生相应抗体的过程图,过程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②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过程③表示目的基因的表达。【详解】(1)过程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需要用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根据质粒和目的基因所在DNA上酶切位点的分布情况,有两种选择限制酶的方案,只选择BamHⅠ既能将目的基因切下,也能切割质粒,在获取目的基因和切割质粒时,使目的基因和质粒两端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而在连接酶作用会出现自身环化、目的基因自身与自身连接、质粒自身与自身连接、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多种情况,需要筛选;用两种限制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两端不会形成相同黏性末端,在连接酶作用下不会发生环化还可以防止反向连接,最终在连接酶作用下只会出现目的基因与质粒成功重组和没有进行重组的质粒,如果过程①用一种限制酶则应选BamHI,如果用两种限制酶应选BamHI和EcoRI。(2)在该项目中青霉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便于筛选鉴定;根据图中④目的基因最终产生乙肝病毒外壳进行接种,说明该目的基因具体功能是控制病毒蛋白外壳的合成。(3)在培养大肠杆菌的通用培养基中还应额外加入青霉素和X-gal,根据题干信息“选用质粒中lacZ基因可使细菌利用加入培养基的物质X-gal,从而使菌落显现出蓝色,若无该基因,菌落则成白色”可知,由于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将质粒的lacZ基因破坏,故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不能利用培养基的物质X-gal,从而菌落成无色,培养一段时间挑选出白色的菌落进一步培养即可获得大量目的菌。(4)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是取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用高速离心提纯血液中的乙肝病毒,之后再灭活,制成乙肝疫苗,灭活的乙肝病毒中含遗传物质,具有一定的感染风险,而用基因工程疫苗接种比血源性疫苗更安全,主要是因为图示的基因工程疫苗中不含遗传物质,不会出现病毒感染和增殖。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基因工程的理解应用,对于抗原本质的认识,解题关键在于对一种限制酶切割后再连接所出现情况的推理,能够理解限制酶切割后产生末端的特点。10、“S”型增长能在开始逐渐增大,在时种群的增长率达到最大,然后逐渐降低,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0在这一环境中所能承载的这一种群的最大数量(密度)。(即这一环境所能养活的种群的最大数量)能够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它的生存环境,使环境容纳量有所提高,其种群数量会自然增长。草原的放牧量应该控制在接近环境容纳量为宜,如果过多放牧影响牛羊的生长以及草原的恢复,如果破坏了环境,还会造成环境容纳量的降低【解析】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详解】(1)种群在一定空间、一定资源条件下,由于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所以其增长类型一般都是“S”型增长,即达到K值后,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2)曲线的纵坐标表示种群的数量,因而能反映种群密度的大小。图中数量曲线类似于“S”型生长曲线,所以这个过程中种群的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在开始逐渐增大,在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