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全单元教学设计+单元知识点总结(含教学反思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_第1页
部编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全单元教学设计+单元知识点总结(含教学反思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_第2页
部编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全单元教学设计+单元知识点总结(含教学反思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_第3页
部编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全单元教学设计+单元知识点总结(含教学反思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_第4页
部编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全单元教学设计+单元知识点总结(含教学反思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目录

12.1《示儿》教学设计及反思

12.2《题临安邸》教学设计及反思

12.3《己亥杂诗》教学设计及反思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及反思

14《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反思

15《小岛》教学设计及反思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及反思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12.1《示儿》教案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

收集、交流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诗句的内容,并能从诗

的内容想开去。

过程与方法:

运用创设情境、激活想象、朗诵体味等形式去体会作者写下这份

遗嘱时深沉丰富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爱国悲情,深情,产生对陆游的敬

佩之情。

2、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示儿》是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

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

雪洗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悲之切

的爱国深情,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是

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播放歌曲《精忠报国》

听了这首歌,让老师不禁想起了一个人,他的一生生动诠释了“精

忠报国”这四个字,他就是一一爱国诗人“陆游”。

(板书:陆游。)

2、了解作者,导入课题。

(1)师: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你们对陆游都有哪些了解呢?

(生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资料。)

课件出示陆游生平。

(2)导入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他的临终之作《示儿》。

(板书课题:示儿。)

3、释诗题。

师:“示儿”是什么意思呢?

生说:给儿子们看。

师小结:,在这里指的是陆游临死之前想要展示给儿子们看,相

当于遗嘱。

二、初读古诗

过渡:要告诉儿子什么呢,接下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自由读一读,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分节奏。

(3)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2、生齐读自学要求。

3、汇报交流。

(1)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古诗。

(2)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结合课后的注释,说说自己

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

正)。

三、抓诗眼,悟诗情:

(一)悲伤:不见九州同

1、同学们很会读书,读了这首诗你能体会到陆游当时是怎样的

心情吗?

生:悲伤。

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4、是的人死之后很多事情都不重要了,有哪些东西不重要了?

生:钱、名誉、地位……

5、那他怎么还会感到那么地悲伤呢?是什么事情让他到死都念

念不忘呢?

生:但悲不见九州同。(看不见祖国统一。)

5、祖国不统一吗?是被谁侵略了呢?

(生说说搜集来的资料。)

(师补充:)

【当时社会背景】

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京

(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南宋的朝廷向南

逃到临安(杭州)定居,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

续了95年。

师:老师这有两张当时的图片,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师:你觉得诗人还有可能是因为什么而悲伤?

生:

引读:看到金国侵略者横冲直撞烧杀抢掠诗人怎能不悲伤?让我

们一起把这种悲伤的感觉读出来。(生再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

不见九州同。)

(生齐读后,个人读)

师:你觉得诗人还有可能是因为什么而悲伤?

生:

陆游看到老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悲伤不已。(生再读:死

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生齐读后,男女生赛读。)

(二)悲愤:统治者歌舞升平

1、大片土地就这样被金国蹂蹒了整整九十五年,九十五年都没

有收复,当时的统治者,军队都在哪里,又在干什么呢?

2、出示《题临安邸》,同学们自由读诗歌,边读边思考军队们在

干什么?

3、聪明的孩子们,当时的统治者都在干什么?

生说:歌舞升平、花天酒地。

4、一边是老百姓水深火热,一边是统治者歌舞升平;一边是国

土沦丧,一边是偏安江南,陆游如何不悲愤!

(带着这种悲愤再来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四)盼:王师北定中原日

陆游从小就生活在战乱纷纷,国破家亡之中。在他年仅三岁的时

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领了,他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长大后

他亲自上战场参加抗金战斗……

1、他的一生都在盼望着一个重要的时刻(生接:王师北定中原

日)

2、然而但是这种盼望,这种热望,在生前是没有办法看到了,

因此他嘱咐儿孙们(生接:家祭无忘告乃翁。

(让我们带着这种热切的盼望的心情再来读: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四、总结全文,升华拓展

1、师:面对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

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

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抗

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

一代的人。

2、结课:

(1)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你会怎么做?

生:

(2)是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示儿》这首古诗的意义所在

只有像梁启超先生所说的一样,我们的少年有志气,国家才能够强大,

陆游的悲剧才不会发生。同学们,让我们怀着陆游那满腔的爱国之心,

把我们少年的心声说出来吧!

(课件出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

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

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过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

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后,我也发现了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对写作背景的

介绍过于简单,使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不够透彻;其次,学生对伟大诗

人陆游的爱国思想的理解仅仅局限于书中的诗句,还有当时的历史事

件。在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延伸时,我虽多方引导,但学生联系实际、

自身谈现在学习这首诗的意义时,部分学生的回答不能令人满意。如

能联系当前国家形势谈出爱国主义对与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意义,中

心就会得到再一次升华。还有,我对多媒体教学的操作不够熟练,影

响了课堂教学的顺畅进行。

通过此次教学,我进一步了解了自己,虽然已经积累了一些教学

经验,并努力把它们应用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但学习是无止境的,

今后我还必须深挖教材,课前认真备课、对学生的了解上做到细致入

微,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水

平得到不断提高。

12.2《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

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

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

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宋朝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写的《秋夜将晓

出篱门迎凉有感》,同学们还记得吗?

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遗民遗在哪里?王师

又在何处?简介南宋的历史。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

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

宋。那么这些王师到了江南之后,自己的国家被别人占领,南宋的王

师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的皇帝都必须干

什么去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又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写在旅店的墙

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

二、通读全诗,初步了解。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2、学生自由读诗,理解,交流。

3、进行简单汇报,及时评价。(指导熏、邸的书写)

指名读诗歌,说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三、品读想象感悟诗情

1、品读“暖风熏得游人醉”。

(1)“暖风熏得游人醉”,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呀?读着这个“醉”

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看来暖风不仅指杭州的气候好,

更重要是指达官贵人的吃喝玩乐之

风。(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烂醉如泥……)

(2)沉醉在什么里面?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3)他们该不该沉醉其中呢?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补充资料《清明上河图》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

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100万,

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

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今天,我把

这幅图带来了,请大家看一看。(出示《清明上河图》),同学们你们

看到了什么?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金兵攻破城门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的

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美丽的河

山就断送在这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家伙手中。

2、品读”直把杭州作汴州”

你从这句诗歌中你感受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请把他没有说

出来的话写下来。

3、感情朗读。

教学反思: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古诗教学的核心

手段,依靠充分诵读,能使“心入于境,情会于物”,以至心领神会,

通达“悟”的境界。

教学《题临安邸》时,笔者通过不同层次的诵读,充分发挥诵读

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1.初读古诗时,笔者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诗的韵味。当学生

读通、读顺了古诗,对古诗的理解也就有了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了。

这时的读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又可为后面品位诗歌中蕴

涵的情感奠基。

2.当学生充分感悟诗歌中蕴涵的丰富情感,触摸到诗歌的灵魂时,

笔者用声情并茂的语言,配以背景音乐渲染,给学生营造一个如身临

其境的氛围,让学生带着感情反复诵读古诗:

①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哭干了眼泪,望眼欲穿地盼望南宋的统

治者们早日去解救他们,这帮南宋的统治者们却躲在这里在醉生梦死

——(齐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②北方的失地在等着他们去收复,可他们却在这淫靡的生活中一

醉不醒一一(齐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③在这帮酒囊饭袋的眼中,杭州这样一个临时避难的地方,简直

成为昔日的都城汴州。他们已经丢了一个汴州,难道他们想把杭州也

丢了吗?一一(齐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④想到北方的国土还没有收复,诗人不禁想问问这些南宋的统治

者们一一(指名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⑤想到北方的老百姓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不禁想问问这

些酒囊饭袋一一(齐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⑥在那些南宋的统治者们当中,你最想指着谁的鼻子问一问?

(反复指名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学生通过反复地诵读,将身心完全融入到诗中,对诗歌内涵的领

悟更加深刻,情感也得到进一步升华,既陶冶了性情,又感染了情操,

达到诗人合一的境界。

12.3《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意;背诵、默写《己

亥杂诗》。

2、积累其他爱国诗。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诗歌领悟古诗的意境。

2、能从古诗内容想开去,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

和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人丰富而深刻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并背诵古诗《己亥杂诗》;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己亥杂诗》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感悟龚自珍强烈的

爱国主义情怀。

教法与学法:

教法:点拨、指导法。

学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介绍写作背景,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2、适时介绍写作背景。

3、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作者(课件出示)。龚自珍,清代思想家、

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

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

一流”。

二、指导学生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停顿要领,让学生在书上做上记号。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

3、现在大家小组间以合作的方式来朗读这首古诗,互相间注意

纠错,同时注意停顿,要读出感情来。(学生朗读时教师组间巡视指

导)

三、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师:我们读得差不多了,很好!我们要掌握一首优美的古诗,只读

出来还不够,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这首诗效果就会很好。下面

我们看到书,小组讨论一下,下面几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等会再叫一

些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用课件出示)

九州:泛指全中国。恃:依靠。

喑:哑。究:到底。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些小组

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吧!(指名一些小组回答,集体订

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四、学习古诗,领会诗句含义。

1.师:好!诗中的一些词语我们理解得差不多了,现在我们就看

看诗句的意思吧!先看到第一句诗大概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先齐读一下诗句,大家再小组讨论交流一下,等会再叫

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好吧?(教师用课件出示)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个小组

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大概意思吧!(指名一个小组回答,师

生集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第一句诗的意思:只有风雷激荡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

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有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让学生在

书上作上记号)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状况的担忧之情。

2.师:好!第一句诗我们理解得差不多了,我们再看到第二句诗

大概是什么意思,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先齐读一下诗句,

大家再小组讨论交流一下,等会又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

这句诗的意思。(教师用课件出示)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个小组

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吧!(指名一个小组回答,师生集

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第二句的意思:我奉劝天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束规格,以降

生更多的人才。(让学生在书上作上记号)

这句诗表达了内心深处力主改革现实政治的强烈愿望。

五、再读古诗,体会思想感情。

1.师:大家再读读这首诗,看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出示)

2.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和热切的希望,表达了

作者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六、.占诗音乐欣赏。

师:我们学习这首诗心情显得有些沉重。好!我们放松一下子,

听听古诗音乐欣赏,同时也能加强我们对诗歌的背诵。(教师用课件演

示诗歌音乐欣赏2遍,再让学生跟着唱)

七、布置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面布置一下作业。(教师用课件展

示)

1、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课后默写这首诗。

教学反思:

平时我们学习的古诗多是唐宋时期的,年代较为久远,而这首《己

亥杂诗》出自清代龚自珍之手,距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那么这首

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呢?补充介绍了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对整首

诗所要表达的感情有一定的领悟,在此基础上走进古诗,从诵读到结

合注释理解诗意,学生学习比较轻松,但在感受诗句背后蕴含的深刻

含义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讲解时我从第二行诗出发,理解“万马齐喑”,

感受当时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补充资料,明确当时的君、臣、

民是怎样的状态,人民所处的是怎样水深火热的局面,感悟作者此时

的心情,体会诗中的“哀”。在充分感受了当时中国所处的局势之后,

才能真正理解诗中后一句诗,只有“重抖擞”“降人才”才能改变现

状,让九州恢复生气,为感悟诗中思想感情做好铺垫。本课在设计时,

我搜集了很多资料,为本诗的背景补充做足准备,也在情感激发上想

了很多办法,但课堂中仍然存在问题,回答问题不积极,可能是我的

提问方式不够新颖。

总之,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需要好好反思,找到更好的处理策

略。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积累重

点实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

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

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教学难点:

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正值青春年少,今天你们是初升的太阳,明天你

们就是祖国的栋梁。早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这个人就是清末的梁启超。(课件出示梁启超的头像)

2、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

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

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

新法家代表人物。

写作背景:梁启超生活在清末民初。面对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

和国家的落后、虚弱,他追随康有为,积极投入一系列变法维新运动,

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问家。“百日

维新”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

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

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

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

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本课的朗读视频。要求学生注意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

3、学生汇报朗读。

三、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1、学生分组合作疏通文意,要求会哪句说那句,不懂得提出来

全班解决。

2、学生分组汇报。

3、我们先把课题读明白,谁能说说你的理解。

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

1900年的中国,贫穷、落后、愚昧,同时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

在日本听日本人说到中国的时候,都说是“老大帝国”,日本人所以

这样说我们,意思是中国已经衰老,没有希望了,梁启超强烈地反对

这种说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句子里有个“将来”,说明作者说的“少年中国”,不是当时的这

个中国。这个“少年中国”是作者心中所追求的一个未来的中国。

少年中国是未来的中国。“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

论,可以说明……在这篇文章中是议论,这篇文章写于1900年,是

一篇政论文,梁启超以其忧国忧民之心和卓越的文采,写下了著名的

《少年中国说》作者认为创造出这个“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

换言之创造未来的中国是我们中国少年的责任,“故今日之责任,不

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

的语言特点。

1、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大家齐读,

找出作者怎么描述心目中的中国?(学生齐读)

用作者的语言来回答。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

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

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2、从这字里行间中你读懂了什么?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

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

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一句告诉我们作者心目

中的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

雄于地球的中国。

3、现在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句子:“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于

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它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大家仔细琢磨琢磨。

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I、雄于地球

这组句子用了排比的手法。这组句子里的每个句子都用了“少年

义则国义”的句式,意思是一步步向前推进的。

两种说法都是对的。(笑)说是排比的同学,主要是从这组句子

的结构着眼;说是步步推进的同学,则主要从句子的内容着眼。角度

不同,得到的结论当然就不同。我们学习某种修辞手法,重要的不是

识别,而是体会它对表情达意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再把这组句子读

一遍,细细体会体会它的表达作用。读的时候,音量要逐步增强,语

调要逐步提升。边读边体会作者思路。

4、下面,我们就用背读法学习下面这组句子,句子不仅长,而

且有点“缠绕”,特难背。看我们能不能用这个方法把它攻下来。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

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商商皇

皇;干将发硼,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

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1)请大家先读一遍,体会一下,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用了许多比喻,都是四个字一句,而且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2)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生动的比喻展开想象。

一轮红日刚从东方升起,万道金光透过朝霞,射向大地;(红日

初升象征着中国少年的灿烂前程)黄河从地下涌出,一泻万里,滚滚

滔滔奔向汪洋大海。(河出伏流,象征着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

潜伏的东方巨龙从深渊中腾空而起,它的鳞爪在云中飞舞;小老虎在

山谷里怒吼,成千上百的野兽都吓得胆战心惊,四散奔逃;雄鹰才试

试它的翅膀,掀起的狂风吹得尘土飞扬。(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生

动形象,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巨大声威,以及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的冲天气势,比喻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发)奇妙的花含苞初放,是那样

的鲜艳、辉煌;宝剑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锋刃闪射出寒光。(奇花

初胎,葡商皇皇歌颂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干将发硼,有作

其芒;一句以刚刚磨砺过的无比锋利的宝剑比拟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

德中国少年)少年中国像个巨人屹立在东方,头顶着青色的长天,脚

踏着黄色的大地,她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有无限广阔的疆域,她的

前途像大海那样无边无际,未来的日子很长很长。(天戴其苍,地履

其黄;一句描写少年中国像顶天立地的巨人屹立在地球之上,雄视整

个世界;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一指时间之长,一指空间之广,为下

句所表现的少年中国的美好前途展现了无比广阔的前景。)

(3)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这一组句子中作者一共写到了哪些

事物?

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4)现在我们可以研究一下了,作者用了这一连串的比喻,目

的是什么?

作者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昂扬奋发的朝

气,让我们一起来赞美我们的祖国、赞美我们的少年吧!齐读

(5)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

无疆。

多么美丽啊我们的少年中国,她同苍天一样不会衰老;多么壮丽

啊,我们的中国少年,他们同少年中国一样万寿无疆,永远发光。

五、课堂总结:

作者心目中这么壮美的少年中国,在那风雨如磐,危机四伏的年

代靠谁来实现?(中国少年)振兴中国的责任在中国少年。从清末的

被蹂蹒到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是无数的少年抛头颅、洒热血、前仆

后继、不懈努力换来的,来之不易啊。他们开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

要造就祖国的明天。作为当代的少年你将怎样做?谈谈你的做法。

我们是幸福的新一代,也是有重大责任的新一代。我们的今天决

定着中华民族明日的复兴。让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再现中华之雄魂。

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勤学好问”的精神,学知识,练技能,强体

魄,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时刻准备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和平

与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

自己,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明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建设贡

献聪明才智,让祖国明天更美好。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

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

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六、布置作业:

1、以“我为祖国做贡献”写一段话

2、课后搜集《少年中国说》全文,用背读法尝试着读一读。

略。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和现代文有区别,有些字很生僻,大部分句子不符合

现代人的语言习惯,因此学生在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在教学过程中,

我抓住朗读,通过让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良好

效果。

2.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方式来理解句子的含

义,从而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我还通过设置问题的方

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朗读中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对“干将发硼”“奇花

初胎”等一带而过,很多同学对这些内容死记硬背,没有达到真正的

理解。在今后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难懂的词语,我一定会用多种方法

解决,不能留给学生一点儿疑问。

14.《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

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

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

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

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3)激发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4)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2.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3.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4.教学用具

多媒体

5.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师:昨天让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先来看看同学们预习得怎么

样?

(一)回想昨天读书的情景,你读这篇课文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预设]很生气,很愤怒。

(二)检查字词,理解词语。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宏伟灰烬侵入瑰宝

殿堂

亭台楼阁玲珑剔透诗情画意奇珍异宝

师:同学们,这些词语都认识吗?哪一小组来试试?(抽读)

师:昨天也让大家提前查查文中的词语,现在我要考一考,举世

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分别是什么意思?谁记得最准,来说

一说。

[预设]

①学生知道,先找学生说,再点拨方法

(三)抽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看来课前大家预习得非常认真,全篇又读得如何呢?哪些同

学愿意给大家示范一下?同时,其他同学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课

件出示)

1.注意倾听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在相应位置做上标

记。

2.在听的过程中,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3.这篇课文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生读,正音。画句子中的词语。小组交流这篇课文都写了哪几方

面的内容?

师:交流结束。这篇课文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预设]第一自然段:概括圆明园的毁灭师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

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很大。(板书)

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规模/布局。(板书)

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

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珍贵文物。

第五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毁灭经过。(板书)

师:同学们,其实我们在概括段落大意的时候有一些妙招。比如

说,一般每一段的哪一句话比较重要?

[预设]开头一句和末尾一句。

师:对,请同学们快速默读3、4自然段,有一句话就概括了这

两段的内容。你找出来了吗?

[预设]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很好。那这一句是什么句?在结构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预设]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那承上的是哪一段呢?启下的又是哪一段?

[预设]承上的:3段。启下的:第4段。

师:所以第3、4自然段分别写出了圆明园的什么?

[预设]建筑宏伟、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板书:圆明园建筑

宏伟圆明园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

师:所以,同学们在概括段落大意是一定要注意过渡句。

师:同学们,圆明园现在还存在吗?

[预设]不存在。

师:那看着板书的布局,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二至四自然段都是属于一部分。/写的是圆明园的过去。

/圆明园以前的样子,并且很美的样子。/圆明园昔日的一一(辉煌)。

师:那谁来概括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更简洁的语言。

[预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

师:非常好,语言简洁,表达得清楚。看来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

有了初步的了解。

(四)交流资料

师:昨天让大家搜集了清政府软弱的一些资料,大家都搜集了哪

些呢?都来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资料。

师:那么圆明园毁灭造成的损失究竟有多大呢?作者又是怎么在

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又怎样在评价圆明园的毁灭?作为炎黄子

孙,我们又该怎样看待这一历史事件?……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在下

节课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三、回顾质疑

师: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一上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看看这些问

题都解决了没有。为什么要拍卖兽首?/为什么会出现在法国?

[预设]兽首是圆明园的珍贵历史文物,是被英法联军抢走的。

四、作业

熟读课文,并预习课后练习。

、板书

圆厂1、损失不可估量。

园’2、布局

:昔日的辉煌。

Y3、建筑宏伟

灭-4、收藏的珍贵文物

<5、毁灭经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应段落。

(2)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

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教学重点

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历史,使学

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昔日圆明园的

辉煌。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节课将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课题)

二、回顾感知

师: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

三、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师:好,现在我们看着白板:(课件出示维克多雨果写的一封信: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有一

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

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

个叫英吉利。)

师:这是圆明园毁灭之后,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发出的正义的

声音。为什么大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毁灭如此痛心、如此愤怒呢?

[预设]因为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极大。/圆明园的毁灭是祖

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课

件出示)

生读。

师:这损失究竟有多大呢?作者用了两个什么词来形容?

[预设]不可估量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不可估量”什么意思?

[预设]不可以计算,无法估计。

师:是啊,作者在开篇短短的一句话中,就用了两个一一(不可

估量),足见其损失之大。(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那么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园林让作者这么说呢?接下来,我

们就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去追忆它的辉煌。(板书:昔日的辉煌)

1.圆明园的布局

师:圆明园在布局上有什么特点呢?(板书:布局)我找一位同

学来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看着白板,看看能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图

将圆明园的总体布局画出来。(课件出示:请你为老师展示“众星拱

月”的布局。)

生读。

师:其它的小园应该怎么画呢?哪位同学愿意在黑板上展示一

下?

找学生画图。

[预设]方位不准,不能体现出“众星拱月”的特点。

师:出示课件,展示圆明园布局。圆明园除了三个大园,周围还

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三面,这就叫“众

星拱月”。(板书:众星拱月)

师:谁是星?谁是月?

[预设]周围的小园是星,圆明园是月。

师:所以,众星拱月的意思就是比喻许多事物围绕着一个中心。

2.宏伟的建筑

师:那我们又来看看圆明园内有些什么样的景观呢?出示阅读提

示:

默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老

师提醒:找到一个圈一个,不要漏下一个啊,漏下一个就是漏掉了一

处著名的景点,漏掉了一个著名的园林啊!)

学生读课文。

师:课文里一共有几个“有”?

[预设]7个。

师:指名逐一读出7个“有”。第一个,圆明园里有一一(),……

师:跟着我好好地把这7个“有”读一读。我读“有”,同学们

读景观,准备好了吗?

圆明园中,有(),也有();

有(),也有()。圆明园中还有(),

园中不仅有(),还有()o

师:配合得非常好。同学们,从这7个“有”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圆明园里的景观有很多。

师:那我们再一起来欣赏这几幅图片。(课件出示安澜园、狮子

林、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图片)这些图片,圆明园里有没有呢?

[预设]有。

师:你从哪儿判断的,谁能说一说?

生读。

师:那现在一共有8个“有”,让我们带着骄傲的感情齐读这8

个“有二(课件出示句子)同时思考:这8个“有”是不是写尽了了

圆明园的所有景观呢?

[预设]不是

师:那得用多少个“有”才能写尽呢?

[预设]很多/数不清/无数个

师:对,请从第三段找出依据。

[预设]“如”字的部分,只是举例。/“还有很多景观是根据古

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里的''很多"。

师:那同学们来看看这几句。(课件出示: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

还有西洋景观。)“西洋景观”在课文中举例了吗?

[预设]没有。

师:没举例但是我们却可以感受到圆明园景观的不同风格,我们

可以看出圆明园中的景观实在是一一(太多了。)

师:据说园中大大小小的建筑有100多处,而且一步一景,景景

迷人,同学们,想看看这些美景吗?

[预设]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一起去目睹圆明园的辉

煌。(课件出示,配乐。边配乐边解说。)此刻,你漫步园内,置身其

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我仿佛看到了很多人热闹非凡的景象。/各种各样的建筑,

很宏伟。/听到了流水的潺潺声,泉水四溅的声音。

师:那你又有着什么别样的感受呢?(接着配乐)

[预设]我感觉是一种享受。/犹如人间仙境。/像梦幻一般。

师:是啊,漫步园内,起!(课件出示:漫步园内……幻想的境界

里。)

生齐读。

师:让我们再次齐读这几句话,读出对圆明园的惊叹与享受。

生齐读。

师:这就是我们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圆明

园,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一一(皇家园林)(板书)。

3.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什么?

[预设]: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读,在读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样

一个问题: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生齐读。

师:这个自然段是根据什么结构来写的?谁看出来了举手告诉我。

[预设]:总分结构/总分总结构。

师:在这个自然段中,一共有三句话,我们来看最后一句:“所

以,它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是不是一个总结句呢?

[预设]是。

师:所以它是一一(总分总)结构。

师:第一句话,它除了是总起句,在上节课我们还说了它是一个

什么句子?

[预设]过渡句。

师:那具体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呢?齐读第二句话。(课件出

示1)

师:我们可不可以将第二句话变成这样的呢?(课件出示2:有

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

奇珍异宝。)

[预设]不可以。

师:为什么不可以呢?有无“上自”、“下至”有什么区别?我们

先来看一些奇珍异宝。(引导:先出示先秦时代和唐宋元明清的一些

图片。仅仅是这些吗?再配以别的朝代的图片,这些也是圆明园中的

宝贝,但是作者并没有在文中直接表达出来,而是用了“上自”、“下

至”加以概括。这说明一一)

[预设]学生反映不出来,则配以别的朝代的图片加以提示;学生

反映得出来,则直接呈现别的朝代的图片,作补充说明。

师:这说明“上自”、“下至”的意思是一一(从上到下),圆明

园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是从先秦时代,到清代,从未间断。那说明圆

明园收藏的文物——?

[预设]多/全面/数不(),应有()

师:难怪,在这一段的末尾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

[预设]博物馆、艺术馆。(板书:博物馆、艺术馆)

师:这么美、这么大,又有这么多奇珍异宝的园林,面对这一人

间奇迹,你的心里一定会升腾起一种情感,那就是:无比的一一(骄

傲、自豪。)所以,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板书:瑰宝精华)

师:但是这些数不清的奇珍异宝最后却都被陈列在欧洲各国的博

物馆里。为什么?

[预设]被烧了/被抢了/被英法联军抢了/被毁灭了。(板书:被毁

灭)

【设计意图】:巩固总分总的写作结构,运用图片形式加强学生的民

族文化熏陶,同时体会语言的概括力与准确性。

4.感受圆明园的毁灭经过

师: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去看看英法联军是怎

样毁灭圆明园的。先齐读:

(生读)

师: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

一片灰烬。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恨/很愤怒、很伤心、很难过……

师:你觉得恨,是因为?请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预设]它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实在运不走的,就

任意破坏、毁掉/还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课件出示)

师:刚才同学们读的这些句子,老师想把它改一改,你们看改成

这样可以吗?(课件出示:I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

进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就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

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破坏。)

[预设]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预设]通过分析“闯进”“掠”“毁”这些词让学生体会到侵略者

的强盗行径。通过分析“凡是”“统统”“任意”这些词让学生体会侵

略者的野蛮、残暴、贪婪、为所欲为。

师:侵略者的这种行为你觉得是什么样的行为?他们就是一群:

[预设]土匪、盗贼、混蛋、强盗……

师:对,强盗。这些都是强盗的所作所为啊。“夺人之美为己有”

也就罢了,最可恨的是,他们还怎么样?

[预设]火烧圆明园。

师:是啊,他们还放火烧毁圆明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惨不忍

睹的场景。(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激发情感。)

师:看了这段视频,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将你的感受融入到这段

文字的朗读中。(课件出示:1860年……)

[预设]声音特别大的读。

老师适当作朗读指导。

师:什么都没有了,(擦掉板书,让园景图片消失,出示废墟图

片。)曾经让人美得心醉的圆明园,在一场掠夺和大火之后,毁得让

人心碎。那么你们认为是谁造成了如此的惨况呢?

[预设]英法联军、清政府

师:同学们,如果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面对着这断壁

残垣,满目疮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课件出示,配乐)

生自由发言。

师: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国弱则被欺负,落后就要挨打。为了

让圆明园的毁灭这段屈辱的历史不再重演,我们要记住:(课件展示: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并板书)

5.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师:学到这里,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

的毁灭》,但作者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圆明园的?(辉煌),作者为

什么要这么写?

[预设]突出了圆明园的毁灭损失之大/衬托手法

师:通过写圆明园的辉煌来衬托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

失。以前有,现在没有了,所以你的感受会更加的?(强烈),对这

些侵略者也会更加的?(仇恨、痛恨)

师:同学们,只有有,才能体会没有的痛苦,而最美好的事物被

毁灭是最令人愤慨的。所以,作者在安排材料的时候,匠心独运,用

大量的篇幅去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才更能激发起我们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的决心。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时刻铭记:勿忘国耻,振兴中

华。(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四、积累语言,迁移运用

见第三环节末尾。

五、作业

同学们,圆明园已经毁灭,如果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

面对着这断壁残垣,满目疮痍,你有什么想说的,想做的吗?将你想

说的,想做的写下来,写成200字的短文。

六、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r布局:众星拱月可

昔日的辉煌J宏伟的建筑:皇家园林的

I历史文物:博物馆、艺术馆

毁灭:闯进、掠、毁、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凡是、统统、任意

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

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

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一把

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本

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

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教学效果

1、题眼入手,激情朗读。

首先板书课题,在学生的朗读声中我质疑:哪个词语你非常不愿

意看到?对,毁灭。这意味着什么?损失惨痛,非常悲伤。好。带着

作者的情感再读课题,读来作者命题的内涵。

2、披文入境,感悟内涵。

为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内涵,此环节分两步走:第一步,

出示课件一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标画相关的语句,并在旁白处

写下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进一步和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

第二步,出示课件——圆明园之前是什么样的呢?标画相关的语句,

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用两个词语简单概括它的地位。学生在读书交流

时发现了''举世闻名"'众星拱月",引导通过抓住描写圆明园的布局,

园内构建的重点句子去理解,去感悟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在对比中去

熏陶感染学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从课堂交流中和他们的眼神中这

一情感目标都得到了实现,对八国联军的强盗行径可谓是义愤填

膺!

3、启发想象,绘制蓝图。

圆明园可谓是汇聚了中国园林特色的举世闻名的有着不可估

量价值的名园。历史不会再现,如果今天让你重新勾画,你会做哪些

设计呢?此问题一抛,全班立刻沸腾起来,在一声声出谋划策中将本

文的教学推向新的高度,将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的宏伟蓝图进一步勾画

出来,家国情怀得到很好的诠释!

4、熟读成诵,丰富语感。

学生积累的优美句段越多,感受会越深,到达一定量时表

达会更得心应手。所以我指导学生积累背诵描写辉煌的句段,先自己

练习背诵,最后以填空的形式考查谁背得又快又准。学生背得兴味盎

然,而且速度非常快,准确率也很高。为将来描述美景奠定了语言基

础。

二、成功之处

由课题入手直接激发情感,一下子便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聚焦问题,自读自悟,自能读书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最得意

的地方便是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将情感推向高潮,接着在创设他们创

意的环节,让他们畅所欲言,价值观更加明朗。

三、不足之处

整堂课下来都是以本为本,没能借助相关资料进行体会。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课前了解

文章的写作背景,真正将编者的意图落到实处,让我的教学更圆满!

15《小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品悟语言,理解课文中的重

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将军”的言行,体会“将军”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

3.陶冶学生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将军”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审视课题,导入新课。

1.质疑课题

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

本文中的岛为什么称为“小岛”?(一座孤零零漂在海上的小的

可怜的岛)

课文为什么以“小岛”为课题?(课文讲了一件发生在小岛上的

事)

2.南海简介

我国土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其中南海跨越赤道进入南半球,

是太平洋西部海域,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约等于我国渤海、

黄海、东海总面积的3倍,其中中国领海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

为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深

度5559米。我国南海广泛分布着252个岛、礁、沙滩,其中被称为

岛的有25个。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南海的最南端,走进“小

岛”,看一看在“小岛”上发生了什么事。

(板书课题:小岛)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落。

出示课件1: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读、讲生字词。(要求学生介绍自己学习生字词的方

法)

(2)认读词语

出示课件2:瞒域艇矛盾哼喉咙勺

搅舀

3.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3)

学生交流。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自学第1自然段。

出示课件4:你从第1自然段捕捉了哪些信息?(小岛树少、草

少、土少一一环境恶劣;有军队驻守)

(板书:驻守小岛环境恶劣)

2.抓重点词句仔细研读第2—36自然段。

(1)快速浏览2—36自然段。

出示课件5:课文2—3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主要写了将军登上小岛视察的经过以及战士在艰苦条件下热

爱小岛的思想感情)

(板书:将军登岛视察战士热爱海岛)

出示课件6:小组讨论交流,将军是个怎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

方面描写将军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将军是个关心战士、不搞特殊、不给海岛添麻烦的人。)

(板书:关心战士不搞特殊不给海岛添麻烦)

关心战士一一语言:”战士们有蔬菜吃吗?”

“走,去看他们吃什么!”

“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动作:将军重重地放下筷子。

将军把手中的菜倒进汤里……

把菜汤舀到战士们的碗里。

外貌:“喉咙哽了一下”。

将军凝视着那片绿色。

心理:留宿小岛了解战士的生活

准备推广这种种菜方法,让这一带守岛部队都吃上新鲜蔬菜。

不搞特殊一一“战士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不给海岛添麻烦一一自定规矩:必须返回军舰吃住。

“将军重重地放下筷子”一句中“重重”的本意是什么?文中含

有什么意思?(用力很生气)

出示课件7: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写战士们热爱小岛的呢?

战士们从老家背土、拿蔬菜种子在小岛种菜。

那绿油油的菜地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

战士们为了祖国的安全而不畏艰苦。

(板书:从老家背土、拿蔬菜种子、中国版图式菜地、不畏艰苦)

追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战士们的生活条件艰苦的?

(天气炎热;蔬菜很难生长;牙龈溃烂,嘴里起泡;一周吃一次

蔬菜。)

3.默读37—38自然段

出示课件8:思考:

(1)为什么战士们把菜地设计成“雄鸡形”?(祖国版图的形

状像雄鸡一样。战士们把菜地设计成“雄鸡形”表达了他们强烈的热

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将军“看到那片雄鸡形的绿色上面,一轮鲜红的太阳正在

升起。”有什么象征意义?(象征祖国蒸蒸日上)

(3)说说你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这一自然段既表

达了将军为小岛战士所感动的崇敬心情,又表达了将军热爱祖国的思

想感情。)

(4)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

的。)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及课堂小结。

1.展开联想

此时此刻,你想对“将军”和战士们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2.小结

战士们为保卫祖国人民的安全,日夜坚守在小小的小岛上。战士

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小岛的思想感情以及

将军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板书设计:

小岛

驻守小岛环境恶劣

「关心战士

将军登岛视察-不搞特殊

-不给海岛添麻烦

-从老家背上拿蔬菜种f

战士热爱海岛'中国版图式菜地

,不畏艰苦

教学反思:

《小岛》讲述的是一位将军在视察自己管辖的小岛驻军时的所见

所闻、所作所为,反映了小岛战士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们具有热爱海

岛,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表现了将军关心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