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高考教考衔接:诗歌比较鉴赏专项指导(示例+突破技巧+对点练+教材溯源)2021年新高考卷Ⅰ古代诗歌阅读文本选的是杨巨源的《寄江州白司马》,考题中有一个选项涉及对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的考查:“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此题要求考生联系教材中白居易《琵琶行》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从“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可知,《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考题《寄江州白司马》标题中的“江州白司马”与之对应。此外,诗歌颔联中“湓浦曾闻似衣带”与《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湿”描述的地点一致,皆为湓江,据此可推测本诗的写作时间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选项分析正确。2021年新高考卷Ⅱ古代诗歌阅读文本选用的是陆游的《示儿子》,考生自然联想起教材中陆游的另一首诗《示儿》,可以说是熟悉的作家、相同的话语对象、不一样的情感内容。熟练掌握课本知识有助于考生正确解读《示儿子》诗句的意蕴。2022年新高考卷Ⅱ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中一个选项为“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2022年全国乙卷古代诗歌阅读的主观题为“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都直接关联教材。2024年新高考卷Ⅰ古代诗歌阅读文本选的是刘克庄的《宿千岁庵听泉》,选择题中一个选项为“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新高考卷Ⅱ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中一个选项为“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也直接关联教材。在“试题材料呼应教材,题干设问、答案设计注意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建立知识链接,增强和教材的关联度”命题原则指导下,今后还会出现关联教材的古代诗歌阅读题目。从现在高考趋向于综合性考查的趋势来看,诗歌对比阅读将成为一种关联教材的比较好的考查方式。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从命题形式上看,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单首诗歌课内外比较鉴赏,二是两首课外诗歌的比较鉴赏。从命题角度看,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古代诗歌对比阅读的题干中一般会出现比较点,也有不出现比较点的考题。出现了比较点的按题干比较点作答,没有出现比较点的可从手法、内容(取材、心境)、主题、情感、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与不同上思考作答。解答对比阅读题应遵守“知同辨异”的基本原则,“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一、比较思想情感思想情感,包括诗歌的内容重点、诗人的观点、情感态度等。试题材料(诗歌),大多是描写同类人物、事物,表现的思想情感同中有异者居多。比较思想情感的试题,多侧重于“求异”,也有“求同”的,也有“求异”兼“求同”的。解答这类试题,要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抓住关键词句准确把握每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根据试题提供的对比点(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比较异同。【示例1】(2016·北京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注】黄昏。【注】耿:微明的样子。问题:“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记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答案: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突破技巧】一是读标题。标题往往交代了诗的核心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二是读注释,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及写作背景。同样的景物,因诗人不同的际遇、不同的心情,会蕴含截然不同的情感。三是善于抓住带有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注意诗歌的最后两句,它们往往卒章显志、点明主旨。四是运用相关术语,比较感情基调的异同,如忧愁与闲适、悲伤与欢快等。五是进一步比较分析产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或情境,这也是情感比较的重要内容。六是比较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概括,又要有对关键语句的具体分析。【思维建模】相同点:两首诗均写了××,表现出诗人××的心情。不同点:前诗侧重表现作者××的情感,后诗侧重表现作者××的情感。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①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开篇点题,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B.“鱼龙怒”运用拟人的手法从侧面表现出周瑜火攻曹军时的排山倒海之势。C.“今如许”三字运用反问,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它将作者的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D.同为赤壁怀古之作,与苏轼词的风格豪迈不同,戴词质朴婉约,含蓄蕴藉。(2)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同为怀古之作,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教材溯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学习提示”P68教材内容《念奴娇·赤壁怀古》咏古抒怀,雄浑苍凉,境界宏阔,历来被视为豪放词的代表作品。学习时,要仔细体会词作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品味词的声韵美,思考词中寄托的生命感悟与人生态度考点挖掘分析诗歌的生命感悟与人生态度对点练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登太白峰①李白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②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③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④去,何时复更还?【注】①李白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应召入京,踌躇满志,但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他的抱负无法实现,此时创作了《登太白峰》。②太白:太白星,这里指仙人。③泠风:微风。④武功:这里指武功山,在今陕西省武功县,北连太白山。(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诗人虽没有详写登山过程,但“夕阳”突出登山时间之长,暗示了山之高峻。B.三、四句虚写诗人在太白峰顶见到仙人,“为我”表现出“仙人”的殷勤与诗人的得意。C.诗歌主要采用侧面烘托来写太白山之高峻,与《蜀道难》中“扪参历井仰胁息”手法相似。D.结尾诗人感慨一旦告别人间不知何时才能归来,流露出诗人欲去还留的微妙情绪。(2)《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记述梦中游历天姥山的经历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本诗也有相似的表达,请结合诗歌的五至八句对这一特点进行分析。【教材溯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学习提示”P64教材内容《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浪漫瑰丽的想象,描绘了一个迷离惝恍的梦境。诗作以七言为主,不受诗律限制,笔随兴至,在奇特的梦境中寄寓着深沉的慨叹。学习时要在诵读中发挥想象,品味组成梦境的意象以及梦境所隐含的精神追求考点挖掘把握诗歌的情感二、比较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叠词等修辞手法;二是借景抒情、细节抒情、典故抒情,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表达方式;三是对比、衬托、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示例2】(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问题: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送》诗中,王勃直抒胸臆,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来宽慰朋友,排遣离愁,乐观豁达,一洗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白》诗中,“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运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突破技巧】一是明确题干要求,注意要求分析“相同点”还是“不同点”;二是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具体分析;三是应先指出其所用手法,继而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思维建模】前诗运用了××手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的××,抒发了其××的情感;后诗则运用了××手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的××,抒发了其××的情怀。对点练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①姜夔云隔迷楼②,苔封很石③,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④路。中原生聚,神京⑤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⑥,至今在否?【注】①辛弃疾到了镇江,于秋间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姜夔遂作此词和之。②迷楼:楼名,与北固亭隔江相望。③很石:石名,在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④征西:桓温西征蜀地,得胜回到金陵后,进位为征西大将军。⑤神京:指北宋都城汴京。⑥依依种柳:《晋书·桓温传》载,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都已十围。(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由楼前风景起兴,在情景交融的含蓄境界中,点出英雄遗迹,叹往古英雄不在。B.“千古空来去”和“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都有感慨江山寂寞、无人欣赏之意。C.下片写如今稼轩犹如诸葛再世,来临京口,定能以雄才大略完成抵御强敌、恢复中原的重任。D.词人刻意效法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之作,但又能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深婉蕴藉。(2)这首词下片多处用典,请分析这些典故的运用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材溯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学习提示”P68教材内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词人登高凭眺、怀古伤今之作,豪迈悲壮。词作多用典,学习时要注意理解典故的内涵;结句“凭谁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这首词的主旨,应注意领悟考点挖掘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用典对点练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刘禹锡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临事异黄丞相①,三黜名惭柳士师②。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③东过连山④下,相望长吟有所思。【注】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②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因“直道事人”三黜。③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的柳州。④连山:指诗人所往之地连州。(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一、二句以叙事起,寥寥数笔即勾画出诗人和朋友屡遭挫折的经历,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B.颔联以典明志,“事异”两字,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名惭”写出诗人对柳士师的敬意。C.“并”“尽”二字有情有致,描绘出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之景,意境凄婉。D.诗人以“回雁”“断猿”反衬离别之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柳永名作《雨霖铃》的结句。请比较这首诗的尾联和《雨霖铃》的结句在艺术手法上的异同。【教材溯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学习任务”P20教材内容古典诗词多以虚实相生的手法营造艺术境界,如《蜀道难》写实与想象交织,写出蜀道之“难”,形成迷离惝恍、奇丽峭拔的诗歌境界。从本单元中另外选取一首诗歌,探究诗人是如何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的考点挖掘分析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对点练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渔
家
傲欧阳修①暖日迟迟花袅袅,人将红粉争花好。花不能言惟解笑。金壶倒,花开未老人年少。车马九门②来扰扰,行人莫羡长安道。丹禁③漏声衢鼓④报。催昏晓,长安城里人先老。[注]①词人时任参知政事。②九门:都城城门,此处代指京城。③丹禁:帝王所居的宫禁。④衢鼓:街上的更鼓。(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以轻快之笔写青年男女暖日游春的喜人场面,下阕以沉重之笔写京城的景象与年华易老之叹。B.“暖日迟迟花袅袅”句中“迟迟”形容阳光温暖,白昼日长;“袅袅”形容花枝摇曳、香气散发之状。C.“花不能言惟解笑”这句将花当作人来写,花儿不会说话,任人品评,而绽开的花瓣恰似美人的笑靥。D.“长安城里人先老”与“花开未老人年少”构成鲜明对比,意思是说在京都谋生立业艰难,使人未老先衰。(2)“车马九门来扰扰”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都运用了叠词。请分别简要分析两者的表达效果。【教材溯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学习提示”P68教材内容《声声慢》(寻寻觅觅)以朴素清新的口语入词,抒写词人在国破家亡遭受劫难后的忧愁苦闷,通篇写“愁”,徘徊低迷,婉转凄楚。要注意揣摩词人因外物触发的内心波澜,体会词作是如何渲染这种愁绪的。这首词手法独到,起句便用十四个叠字,反复诵读,体会叠字中包孕的情感及其递进层次考点挖掘掌握诗歌炼字艺术和表现手法三、比较诗歌语言运用比较语言运用有微观、宏观两种方式:微观,比较诗歌重要词语、句子的运用;宏观,比较两首诗歌语言风格的不同。比较重要词语、句子的运用,要结合词语、句子本身的特点,结合描写对象、呈现特征、创作目的等方面,在比较中揭示词语、句子的表达效果。比较语言风格,首先要有关于语言风格的必备知识和认知判断能力。要熟知平淡、工丽、绚丽、直率、委婉、清新、明快、自然、雄奇、凝练、幽默、典雅等语言风格术语,掌握相关例句,据此判断试题材料(诗歌、诗句)的风格特点。【示例3】(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问题: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答案: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插田歌》,采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清新流畅,形象鲜明。【突破技巧】语言比较鉴赏题本质上也是体味揣摩词语、诗句对于造境、写景、表情的作用以及是否传神等。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是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所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哪个更符合语境;二是选好比较角度,从情感上进行比较,看哪个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哪个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哪个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三是要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思维建模】①两诗中均用了××词或字。②在前诗中,××字××(统领、引领)下文,表现出诗人对××的××(追求、向往),抒发了其××的情怀。③后诗中的××字,则表现了诗人对××的××,抒发了其××的情怀。对点练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杜甫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①美,池②上于今有凤毛③。[注]①世掌丝纶:世代都在中书省任职。②池:凤凰池。③有凤毛:南朝时谢凤和谢超宗父子文章风格和成就很出众,梁武帝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用漏壶滴水声急点明早朝时间,再用“醉仙桃”点出皇宫院内春色醉人烂漫。B.颔联描写仪仗旌旗上龙蛇腾跃,和风轻拂下燕雀高飞,盛赞大明宫中气象冲融和悦。C.颈联写到了退朝后,大臣们带着满袖熏香,聚在一起挥毫写就华美诗词篇章的场景。D.尾联表示贾至的文章风格和成就承袭父亲,称颂贾氏世代执掌帝王诏书的恩宠殊荣。2.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比,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教材溯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学习提示”P13教材内容与《氓》相似,《孔雀东南飞》也讲述了一桩爱情婚姻悲剧,但造成悲剧的原因并非男主人公的始乱终弃,而是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这首诗篇幅较长,故事性强,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保留了较多的民歌色彩,特别是人物对话,大都是浅白的口语,并不难懂。学习时要注意体会诗歌的语言风格,以及运用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考点挖掘体会诗歌的语言风格四、比较意象、意境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思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诗歌形象,既指人物形象,也包括景象、物象、事件和抒情主人公形象,意就是作者的情思。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画面,又称为情景、境界、氛围。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故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比较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示例4】(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问题: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案:①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诗歌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写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文诗中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出轻松的气氛,有助于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突破技巧】一、意象、意境比较有两个层面:一是意象与意境的内涵、特点的异同比较,二是意象、意境作用的异同比较。意象、意境的内涵及特点的异同比较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意象(主要指景象和物象)的内涵比较,一个是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比较。对于前者,先要看在意象选取上有何不同,再看意象在自身特点与表情达意两方面的异同,或者表层义与深层义有何异同。对于后者,要注意从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品质两方面进行比较,兼及人物身份的比较。二、形象异同题大都是“求异”比较;形象作用异同比较主要从写景、状物、造境、抒情、结构等方面展开。三、分析形象(意象)时,首先要把握全诗的情感,在诗歌主题的统摄下,把握诗人情感和诗中景物的内在关系。诗人的情感决定并影响着诗人对意象的选择和描绘,意象又凝聚并表现着诗人的情感。不要单就景物谈景物,否则将南辕北辙。【思维建模】这两首诗都写了××形象(意象);前者侧重写××,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而后者则着重写××,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对点练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①(其二)李商隐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前溪舞罢君回顾②,并觉今朝粉态新。【注】①回中: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这年因有人作祟,诗人应博学宏词科不第,从京都回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中。②“前溪”句:《前溪》为舞曲名,《前溪》舞尽之时,花将飘落殆尽。(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诗人将石榴花拿来作比:请不要嘲笑石榴花开赶不上春天,牡丹虽然在春季怒放,却“先期零落”,更使人愁。B.颔联中,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牡丹残败景象的全过程:先写暴雨击花,再写牡丹的凋谢使人不忍直视。“伤心”“破梦”既是写花,也是作者自叹。C.颈联中,诗人描写环境与花败后的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天气恶劣,已非当年旧圃之环境;花落委地,一年的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D.尾联中作者出以反笔,谓他日雨后牡丹落尽时,回想今朝雨中粉态,尚觉其清丽动人。此联暗示将来之厄运更甚于今日,前途黯淡之感更加深沉。(2)与李商隐的《锦瑟》相比,本诗意象“锦瑟”的作用和蕴含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分别简析。【教材溯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学习任务”P20教材内容阅读古典诗词,要把握作品中意象的特点,揣摩其组合方式,体会独特的意境。反复诵读品味《望海潮》(东南形胜)和《扬州慢》(淮左名都)两首词,比较二者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
考点挖掘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答案解析】1.(1)解析:选D。“戴词质朴婉约”错误,戴词同样风格豪迈,尤其在写赤壁之战时,语言苍劲有力,不属婉约风格。(2)答案:同:都表达了对周瑜英雄气概的敬佩、赞美之情。异:①苏词意在表现青年周瑜才能卓越、年少立功,反衬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成,怀古是为伤己。②戴词意在表现周瑜指挥的赤壁之战场面宏大激烈,反衬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衰颓,怀古是为讽今。2.(1)解析:选B。“得意”情感分析错误,“仙人”的殷切相待与人间权贵的冷眼形成对比,让诗人感受到了真挚的情谊,并无“得意”之感。(2)解析:五至八句“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的意思是:我愿乘那清风而去,飞行于那浮云之间。举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向前飞行似乎已无山峦阻碍。此四句描写了诗人进入仙界后乘风飞翔,在云月之间自由穿梭、任意驰骋的自由状态。“愿乘泠风去”化用《庄子·逍遥游》中“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语意,表现了诗人对这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状态的向往,而这正是他在人间受到权贵排斥、抱负无法实现、极度苦闷所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两句写诗人满怀豪情逸志,飞越层峦叠嶂,举起双手,向着明月靠近,幻想超离人间,摆脱尘世俗气,到那光明理想的世界中去。此处暗含仙界与人间的对比,借飞升仙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对黑暗现实的超脱与抨击。答案:①五至八句描写了诗人进入仙界后乘风飞翔,在云月之间自由穿梭、任意驰骋的自由状态。②诗人向往这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状态,正是他在人间受到权贵排斥、抱负无法实现、极度苦闷所致。③这几句暗含仙界与人间的对比,借飞升仙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对黑暗现实的超脱与抨击。3.(1)解析:选B。“都有感慨江山寂寞、无人欣赏之意”错误。“千古空来去”的“空”字慨叹江山寂寞、时势消沉;“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慨叹春意盎然,却无人欣赏。(2)解析:“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意思是“你是昔日的诸葛在世,到此一游,寥寥数语便可得‘三顾茅庐’般的赏识”。作者借用诸葛亮的典故,把致力北伐大业的辛弃疾比作为国事鞠躬尽瘁的伟大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赞扬辛弃疾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认为南宋要收复中原,非辛弃疾莫属。“认得征西路”意思是“(稼轩你却能)辨认得清征西之路”。结合注释可知,桓温西征蜀地,得胜回到金陵后,进位为征西大将军。作者借“桓温西征”的典故,赞扬了辛弃疾对北伐的方略与路线稳操胜券,胸有成竹,定能实现恢复中原的志向。“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意思是“你是否想问那当年自己亲手种下的依依垂柳:而今,你可安好?”作者借东晋大将桓温从江陵出发北征前秦时,看到他早年在路上种的柳树已长得很粗的感叹,想象稼轩的心理活动,反映了北方人民盼望统一的愿望,并借此激励辛弃疾完成收复中原的重任。答案:①“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将辛弃疾比为诸葛亮,表达了对辛弃疾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的赞赏。②“认得征西路”,借“桓温西征”赞扬了辛弃疾对北伐的方略胸有成竹,表达对辛弃疾定能完成抵御强敌、恢复中原的重任的信心。③“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引桓温的故事来反映北方人民盼望统一的愿望,并借此激励辛弃疾完成收复中原的重任。4.(1)解析:选D。D项,“诗人以‘回雁’‘断猿’反衬离别之情”说法有误,应为正衬,是以哀景写哀情。(2)解析:刘诗尾联,诗人设想分别后的情景,以虚写实,笔姿灵活。上句中“桂江”和“连山”并无相连之处,因此这里并不是实说桂江东过连山。而下句所说的就是如何把这东西远隔的两地联系起来。原来连接双方的,正是山水相望、长吟远慕的无限相思。《雨霖铃》的结句意思是:“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也是虚写,直抒胸臆,想象别后无尽的羁旅之愁。答案:相同点:同为想象别后之景,采用虚写(或“想象”)手法。不同点:柳永词直抒胸臆,以千种风情无人诉写尽羁旅愁苦、人间别恨;刘禹锡诗以想象之景结情,寄离情于山水。5.(1)解析:D.“意思是说在京都谋生立业艰难,使人未老先衰”错误。根据该词上下阕,应是官场生活的种种不自由令人未老先衰。(2)解析:①“车马九门来扰扰”写京城虽然车水马龙,往来客商,纷纷扰扰。其中“扰扰”,纷乱貌,运用叠词,更突出了京城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纷纷扰扰,而这些人之所以都到京城来,无非为名或为利,“扰扰”实际是写出这里充满了为名利奔波的人;“扰扰”也有烦躁意,词人借此表达了对这种涌动的名利之争的厌恶。②“寻寻觅觅”是词人的动作,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运用叠词,写词人若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希望能找点什么来慰藉自己在国破家亡遭受劫难后的忧愁苦闷。答案:①“车马九门来扰扰”中“扰扰”运用叠词,写京城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纷纷扰扰,充满了为名利奔波的人;词人借此表达了对这种涌动的名利之争的厌恶。②“寻寻觅觅”运用叠词,写词人若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希望能找点什么来慰藉自己在国破家亡遭受劫难后的忧愁苦闷。6.(1)解析:C“聚在一起挥毫写就华美诗词篇章的场景”错误。由诗题可知,颈联后半句应是诗人对贾至的赞美,突出了贾至的风流文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哮喘的治疗方案
- 娃娃玩具的制造与供应链协同创新考核试卷
-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会主题
- 康复床椅转移
- 幼儿园幼小衔接方案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计划范文
- 护理暴力沟通案例分享
- 检查检验标本管理制度
- 工地民工安全培训
- 指标与目标管理制度
- 经营分析与财务预测制度
- 长春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9
-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达标题)
- 战略投资部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3龙井温泉度假区文旅项目营销运营提升升级策划案
- 《3DMAX》课程标准(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 2023年健康管理师(基础)考题及答案
- 说课大赛作品于素玲9-《药物制剂技术》课程设计
- 2025届高三复习备考工作计划暨行动方案
- 三位数乘以三位数-计算题-竖式-50题-
- 医疗器械商贸公司简介
- 《逻辑的力量》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