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影响评估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12
第一节项目背景...............................13
第二节项目现状...............................30
第三节项目概况...............................33
第四节对项目的理解及需求分析.................42
一、工作内容及要求.........................42
二、技术要求...............................43
三、服务要求...............................43
第二章现场踏勘计划..............................45
第一节现场踏勘总体要求.......................45
一、目的与作用.............................45
二、工作目标...............................45
第二节现场踏勘准备...........................46
一、准备事项...............................46
二、工作组织...............................47
三、注意事项...............................47
第三节现场踏勘时间...........................48
第四节现场踏勘流程...........................49
一、踏勘方式...............................49
二、项目现场踏勘主要内容...................50
三、现场踏勘记录...........................52
四、与业主交流技术要求.....................54
1
第五节现场踏勘制度...........................57
第三章项目服务方案..............................60
第一节服务目标...............................60
一、控制污染目标...........................60
二、环境保护目标...........................60
第二节服务内容...............................62
第三节环境评估整体思路.......................64
一、评估目的和原则.........................64
二、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65
三、评估内容及评估重点.....................72
四、评估标准...............................74
五、评估工作过程...........................80
第四节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81
一、建立环境管理体系.......................81
二、建立专职的环境管理机构.................83
三、环境信息公开,引导公众参与,加强环境教育84
四、建立ISO14000体系......................84
五、引进清洁生产审核制度...................85
六、导入生态循环经济理念...................86
七、环境影响跟踪评价.......................87
第五节服务承诺...............................92
一、项目完成承诺...........................92
二、项目实施进度承诺.......................93
三、项目人员承诺...........................93
2
四、拟投入的设备承诺.......................96
第六节本地化服务.............................97
第七节合理化建议............................100
第四章项目组织机构、人员及设备配备.............102
第一节组织及管理目标........................103
第二节项目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104
一、项目组织机构..........................105
二、岗位职责..............................106
第三节人员配备情况..........................115
第四节拟投入的技术设备......................120
第五节人员管理制度..........................121
一、考勤制度..............................121
二、请假制度..............................123
三、会议制度..............................124
四、管理人员管理制度......................125
五、惩罚措施..............................126
六、奖励措施..............................128
七、培训管理..............................129
第五章环评工作计划.............................135
第一节工作内容..............................136
第二节工作进度安排..........................141
第三节服务团队组建..........................143
一、常驻项目组............................143
二、后备技术团队..........................144
3
三、项目专家库............................144
第四节保障措施..............................144
一、组织管理保证措施......................145
二、计划管理保证措施......................146
三、技术方面保证措施......................147
四、劳力安排保证措施......................147
第六章本项目难点、重点及对策...................148
第一节本项目存在的问题......................149
一、公众参与不足..........................149
二、环境评价制度落后......................150
三、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151
四、环保影响评价程序不够严谨..............151
第二节本项目问题的解决对策..................152
一、健全环评机制,增强公众的参与度........152
二、革新并落实环评制度....................153
三、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154
四、完善环评审批程序化....................155
第三节本项目工作重点........................155
一、工业园区发展回顾评价..................156
二、环境质量现状分析......................156
三、规划协调性分析........................156
四、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156
五、资源生态环境要素影响分析..............157
六、提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57
4
七、三线一单与总量管控....................157
八、结论清单与项目简化....................157
第七章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估...................157
第一节环境空气质量..........................158
一、评价因子..............................158
二、监测方案..............................158
三、监测结果..............................159
第二节地表水环境质量........................164
一、评价因子..............................164
二、监测方案..............................164
三、监测结果..............................171
四、评价结论..............................172
第三节地下水环境质量........................172
一、评价因子..............................173
二、监测方案..............................173
三、监测结果..............................174
四、评价结论..............................176
第四节土壤环境质量..........................177
一、评价因子..............................177
二、监测方案..............................177
三、评价结论..............................179
第五节声环境质量............................180
一、评价因子..............................180
二、监测方案..............................180
5
三、监测结果..............................182
四、评价结论..............................184
第八章区域环境功能区划与评价标准...............185
第一节环境功能区划..........................185
第二节环境质量标准..........................185
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185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86
三、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187
四、声环境质量标准........................188
五、土壤环境和低泥质量标准................188
第三节污染物排放标准........................193
一、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93
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95
三、噪声排放标准..........................195
第九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97
第一节基本概念..............................197
第二节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程序..............199
一、确定和筛选影响........................199
二、环境影响的量化........................199
三、影响的货币化..........................200
四、估算因素分析..........................200
五、环境影响经济评价......................200
第三节环境经济效益的分析方法................200
一、费用评价方法..........................200
6
二、效益分析评价..........................204
第四节本项目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206
一、社会效益分析..........................206
二、经济效益分析..........................206
三、工程环境收益估算......................207
四、环保投资比例系数......................210
五、产值环境系数..........................210
六、环境经济效益系数......................211
七、工程环境效益综述......................211
第十章环境监控计划.............................213
第一节环境监控计划..........................213
一、环境监测的目的........................213
二、监测任务..............................214
三、监控要求..............................214
四、监测设备..............................217
五、运行期监控计划........................217
六、应急监测计划..........................218
七、验收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219
八、监测分析方法..........................219
第二节工程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219
一、工业园区建成后污染物排放情况..........219
二、工业园区内工厂污染物排放情况..........221
三、“三同时”验收监测建议清单............222
第十一章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228
7
第一节评价目的..............................228
第二节评价重点..............................228
第三节风险识别..............................229
一、物质危险性识别........................229
二、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230
三、危险物质向环境转移的途径识别..........231
第四节风险事故情形分析......................232
一、风险事故情形设定......................232
二、源项分析..............................233
第五节风险预测与评价........................235
一、预测模型选取..........................235
二、预测范围与计算点......................237
三、事故源参数............................238
四、气象参数及地形条件....................238
五、大气毒性终点浓度选取..................239
六、预测结果表述..........................240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243
第一节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243
一、噪声污染防治措施......................243
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245
三、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249
四、固体废物防治措施......................250
第二节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252
一、声环境保护措施........................252
8
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252
三、水污染防治措施........................253
四、生态环境保护措施......................253
第三节环境风险防范措施......................254
一、水环境风险防治措施....................254
二、事故风险应急预案......................254
第十三章质量保障措施...........................256
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估质量保证管理制度..........256
一、目的意义..............................256
二、适用范围..............................256
三、踏勘现场..............................256
四、项目评议..............................256
五、环评文件编制..........................257
六、环评文件审核..........................257
七、环评文件归档..........................257
八、环评文件跟踪..........................257
九、责任追究..............................258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估技术保障措施..............258
一、目的意义..............................258
二、适用范围..............................258
三、现场踏勘..............................258
四、环评文件编制技术要求..................258
五、时间要求..............................269
六、内部审核..............................269
9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估质量管理措施..............271
一、成立领导小组..........................271
二、成立技术小组,聘请专家进行指导........271
三、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272
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估奖惩保障..................272
一、目的意义..............................272
二、适用范围..............................272
三、奖励办法..............................272
四、取消奖励办法..........................273
五、其他..................................273
第五节保密管理措施..........................274
第十四章应急预案...............................276
第一节环境监测应急预案......................276
一、编制目的..............................276
二、工作原则..............................276
三、应急监测的组织机构与职责..............277
四、应急准备与事故预警....................278
五、应急响应程序..........................279
六、应急监测要求..........................281
七、应急监测的终止........................285
八、奖励与责任追究........................285
九、应急监测的保障措施....................285
十、培训与演习............................286
第二节设备故障应急预案......................287
10
一、应急保障计划..........................287
二、应急保障准备..........................287
三、应急响应..............................288
第三节环评人员触电应急预案..................289
一、编制目的..............................289
二、适用范围..............................289
三、发生触电应急救治方法..................290
四、触电事故应急处理注意事项..............291
五、脱离电源的基本方法有..................292
六、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应注意的事项......292
七、应急物资准备..........................293
第四节环评人员疫情防控应急预案..............293
一、目的..................................293
二、适用范围..............................293
三、职责..................................293
四、程序..................................294
五、疫情防控实操..........................295
第十五章档案管理...............................297
第一节环评档案资料清单......................297
第二节档案管理工作流程......................298
温馨提示:
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
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
11
说明
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中有“项目理解及需求分
析”,可参照第一章。
二、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中有“服务方案”,可参照第
三章。
三、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中有“设备、人员安排”,可
参照第四章。
四、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中有“评估工作计划”,可参
照第五章。
五、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中有“项目特点、难点、工作
重点”,可参照第六章。
六、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中有“监测方案”,可参照第
九章。
七、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中有“质量保障措施”,可参
照第十一章。
12
第一章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第一节项目背景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
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其中自然
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环境。
环境影响是指开发行为可能引起的环境条件的改变或
新的环境条件的形成。环境影响可能是有害的,也可能是有
利的。
环境影响评估,别名又称为环境影响评价,其可定义为
预测项目开发环境后果的过程。环境影响评估旨在评价和表
达决策过程中任何可用方法对环境的影响,是确保人员在环
境条件下生存的重要方法。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
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
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是在资源开发利用和工程设计中,对有关项目在建设和投产
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并进行各种替代方案
的比较,提出各种减缓措施,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
低程度的活动。目的是在保证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的前提下,
控制和减少新建和扩建工程对环境的污染。
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提升,环境保护与环境治
理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人民的重视,国家相关部门也针对环
13
境保护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环境影响评估作为我
国环境保护体系的核心组成,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提前预
警,对于增强环境保护效能,减少环境保护工作的盲目性有
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实施环境影响评估,改变了过去只重视眼前的、直接的
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实
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的过程,也就
是认识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
过程。
一、环境影响评估相关概述
(一)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概念
自然环境的唯一性决定了项目建设与运行必须建立在
不影响环境的基础上,因此在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时必须
首先界定清楚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这主要
涉及:
1.环境与环境问题。
这里的环境概念是指自然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
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
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
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既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又是经济发展的制约条
件,人类在进行经济建设中,必须处理好项目和环境的关系。
环境问题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项目排放的废物超
14
过环境的净化能力,造成了环境污染;另一类是项目对自然
资源开发利用不当或过度,造成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
2.环境影响及环境影响分类
环境影响是指项目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
人类社会的效应。环境影响概念包括项目对环境的作用和环
境对项目或社会的反作用两个层次。环境影响有多种分类,
最常见的有:
(1)按影响来源的分类
这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由于项目而
对人类社会或环境造成的直接影响,由直接影响诱发的其他
后续结果为间接影响。
(2)按影响效果分类
这可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这是一种从受影响的环
境将产生的损失或收益的角度进行分类的方法。
(3)按影响程度分类
这可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前者指项目造成
的环境影响可逐步恢复并达到以前的局面的情况,后者指项
目造成环境影响不可能恢复的情况。
3.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含义
所谓项目环境评估或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即是在项目实
施之前,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项目可能给环境带来
的影响,然后做出全面的科学的定量预测,最终利用各种项
目环境影响分析的结果指导项目的决策与实施的工作。
项目环境影响分析是项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它需要
15
预测项目对大气、水质、生物、土壤等环境要素的影响,分
析各种环境要素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或对人类造成的危
害,估算消除这些危害所需的代价,并就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做出综合的分析。
(二)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意义和作用
项目的各方面决策都离不开对于项目环境影响的评估。
具体地说,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意义和作用主要包括如下几
个方面:
1.它有助于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就是要从建设项目所在国家或地区
的整体出发,考察建设项目的不同选址和布局对国家和区域
整体的不同影响,并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和取舍,然后选择最
有利的方案,以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2.它有利于提出和实施环境保护措施
一般来说,项目的开发建设和生产活动都会给环境带来
一定的污染与破坏,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项
目环境影响评估要针对具体项目的建设和生产活动,综合考
虑对项目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技术、经济和环境论证,从而
得到相对最合理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3.它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导向
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可以通过分析掌握一个地区的资源、
环境和社会承受能力等状况,从而对该地区发展方向、发展
规模、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等作出科学的决策和规划,以指
导该地区的区域经济活动,最终实现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
16
展。
4.它会促进项目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涉及到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广泛领域,
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工作
中遇到的问题必然会对相关环境科学技术提出挑战,进而推
动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内容和原则
1.项目影响环境评估的内容
总体而言,我国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1)项目的地理和规模评估
这包括对项目影响到的国家和地区地质、地貌、大气、
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植物、动物等的识别和影响规模的
总体分析。
(2)项目自然环境影响评估
包括对于地质、地貌、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
植物、动物等影响的具体评估。这种评估中应该特别说明,
哪些项目环境影响是可以恢复的,哪些项目环境影响是不可
以恢复的。
(3)项目的自然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估
这包括对于各种自然环境有利和不利影响的经济评价,
着重应该做项目近期的及长远的自然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
分析。
(4)项目环境影响的全面评价
17
这包括采取定的综合评估模型,对未来项目环境影响的
经济、技术、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定性的、半定量的或定
量的评估。
(5)提出项目应采取的环保或补救措施
这也包括提出项目可能采取的代替方案。
2.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原则
在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循一些
基本原则,这些是指导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根本原则。
(1)目的性与主导性原则
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中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并根据它
去确定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内容和任务。我国项目环境评估
的根本目的是充分保护国民生存环境的健康、生态平衡和可
持续发展。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中必须抓住项目建设和运行
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去进行评估,因为针对不同的项目
人们没有办法按穷尽的方式去评估项目对各种环境因素的
影响,而只能评估有主导作用的项目环境影响因素和方面,
这就是所谓的主导性原则。
(2)整体性与相关性原则
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中应该注重项目对其所在区域的
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整体影响。在分别就项目对各环境要素
的影响预测与分析之后,还应该着重分析项目对环境的综合
影响,从而正确全面地分析项目对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影
响,以便对各种建议或替代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并作出科
学的决策。
18
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中应考虑项目影响的自然生态环
境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通过研究各要素之间关系的性
质、联系方式及其紧密程度去判别项目环境影响的传递性,
然后根据它们的相关性去研究整个项目对于环境系统的逐
层、逐级的影响及其传递方式、速度及强度等。
(3)均衡性与动态性原则
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中一定要在重视整体效应和相关
性的同时,还要充分注意各子系统的特性和对各子系统的影
响评估工作的相对均衡。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中,项目环境
影响的预测、分析和综合评估等都应该体现这种均衡性的原
则。
项目对于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所以
项目的环境评估必须贯彻动态性的原则。在项目环境影响评
估中必须研究环境的历史,项目不同方案在不同阶段对于环
境的影响大小和特征,并充分预测和分析和项目不同阶段对
于环境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短期和长期影响,最终能够科学
地、动态的评估项目对于环境的影响。
(4)随机性与风险性原则
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是一个动态复杂多变的随机系统。
在项目的实施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随机事件,
而这些随机事件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环境危害后果,因此为了
避免严重的项目环境危害事件的形成和产生,人们必须根据
项目的客观实际,分析和预测项目各项活动可能发生的对于
环境造成危害及其可能性。
19
由于存在上述项目环境影响和危害的随机性,所以项目
环境评估必要开展项目环境影响的风险评估研究。这涉及到
对于项目各种活动(或叫事件)可能发生的环境危害的分析,
这类环境危害的严重程度、发生概率、影响范围、补救措施
等方面的全面分析与评估,从而给出一个项目对于环境影响
的风险性分析和评价。
(5)社会经济性与公众参与原则
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必须从系统性和整体性上对项目环
境影响的经济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估,并且根据社会、经济和
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项目环境影响作出合理科学的经
济价值判断。这就要求在对于项目环境影响信息的处理和表
达上除了要使用物理数据之外,更主要的应该解释和说明这
些数据的社会经济含义。
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还必须坚持公众参与的原则。这要
求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过程和内容都要公开和透明,项目的
全体相关利益主体和公众都有权了解项目环境影响的相关
信息。特别是对于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必须建立社会公
众磋商制度,以确保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公众参与原则。
(二)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程序
以下列出了环境影响分析的重要步骤及关键点:
1.确定范围
此程序有助于确定环境影响评估的范围,并在详细研究
前识别环境影响评估的关键问题。确定范围是开放且需要合
作,应在项目规划的早期阶段予以实施。规划机构可通过确
20
定范围迅速识别主要问题。
2.基线研究
基线研究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的重要参考点。“基线”
指提议项目地区的社会、经济及生态的总体背景信息。以下
为收集基线数据的两个主要目的:
(1)根据预测变化对环境因素的状态和趋势予以说明,
可对重要性进行比较和评价;
(2)通过监控提供发现实际变化的方法。
3.预测及评估影响
涵盖并考虑影响的预测和不确定性,并对影响预测方法
进行比较。预测应基于可用的项目环境基线数据,可通过定
量项甚至定性项予以表达
4.限制
简要说明限制方法的概念、目的及类型和预防不利影
响。限制包含三种主要方法,作用各不相同:
预防:针对不利影响的最有效方法,是比试图通过特殊
限制措施缓解不利影响更好的方法。
减小:如果无法预防不利影响,则应采取可减小不利影
响的方法;
补救:当不利影响无法预防或减小时,则需通过修正或
补偿措施进行补救。
5.监控
监控是环境影响评估最重要的问题,需对监控原则、类
型及制度予以说明,还涉及检查正在进行的开发是否符合规
21
划要求。
监控有3种类型:基线监控、影响监控及合规监控。监
控应持久化并长期实施。中断监控可能会使项目影响评价不
够精确。
(三)环境影响评估的标准
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估而言必须要有一定的依据,这就是
所谓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环境标准。
1.环境标准的概念和作用
这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的概念和作用。
(1)环境标准的概念
它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在综合考
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
家按照法律和法规制定和批准的对环境结构和状态要求等
方面的相关规范。环境标准是开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基本
依据。
(2)环境标准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中的作用
人们只有遵照环境标准才能做出对于项目环境影响的
定量化分析、比较和评估才能正确地判断项自所在区域的环
境质量好坏,从而才能够控制项目所处环境的质量,开展项
目环境影响的综合治理。
2.环境标准体系
按照环境标准的性质、功能和内在联系可以对环境标准
进行必要的分级和分类,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即
环境标准体系。
22
我国目前的环境标准体系分为两级和七种类别,并且还
被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大类。现就我国主要的
环境标准分述如下:
(1)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
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
容许量和要求。环境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天气质量标准、水质
质量标准、环境噪声及土壤、生物质量标准等。它是衡量环
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它也是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和制
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环境质量标准又分为国家和地方标
准两级。其中,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由国家按照环境要素和
污染因素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它适用于全国范围。地方环
境质量标准是地方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某些标准的更
严格的要求,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完善和具体化。
(2)污染物排放标准
这是根据国家和地方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特点和社
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
的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标准,或者说是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
产生的有害因素的允许限值或排放量(浓度)。污染物排放
标准按污染物的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排放标准、液态污染
物排放标准、固态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物理污染控制标准。污
染物排放标准也分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
放标准两级。
(3)环境基础标准与环境方法标准
23
环境基础标准是指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对具有指导
意义的有关名词语符号、指南、导则等所作的统一的规定。
环境方法标准是环境保护工作中以实验、分析、抽样、统计、
计算等方法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它是制定和执行环境质量
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实现统一管理的基础。
(4)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这是对环境标准样品必须达到的各种要求所做的正式
规定。这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用来标定区器、验证测量方法、
进行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标准材料或物质,所以它相当于
是“标准的标准”。
(5)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凡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条例和标准化方法
上规定的强制执行的标准为强制性标准:而凡是国家和地方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条例和标准化方法上未做硬性规定而
不强制执行的标准都属于推荐性标准。
总之,环境质量标准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依
据;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手段和措
施;环境基础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中的指导性标准,是制定
其他各种环境标准的总则、程序和方法:而环境方法标准、
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是制定、执行环境质
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重要技术根据和方法。这些标准
之间的关系是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共同能够形成一个
体系的关系。
24
二、环境影响评估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估的建立和发展是吸收国外的经验
并结合我国的国情逐步完善发展的。
(一)国外环境影响评估发展与现状
环境影响评估自1970年在美国出现以来,目前世界上
已经有多个国家建立了自己的环境影响评估规范。由于各国
的政治制度、经济水平、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相应的环
境影响评估规范的特色也不尽相同。在一些国家,环境影响
评估的对象、范围、程序、方法等方面都有许多变化。
1.评估的范围由单纯考虑对自然因素的影响发展到对
社会和经济影响在内的全面环境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环境
影响评估形式,如环境风险评估、视觉影响评估。社会影响
评估等等
2.评估的方法由各种单一的方法发展到以适应性方法
为代表的综合性方法,并且广泛地应用了计算机模拟和系统
控制理论,从而更加客观地反映了客观现实情况,提高了评
估的科学性。
3.各种评估规范有点互相融合,表现出灵活性与强制性
的统一,法律形式的评估规范增加了规定的弹性,政策形势
的评估规范的强制性得到了加强。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估的发展历程
1973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标志着我
国环保事业的开始,国民环保意识在这个时候有了初步的观
念。这个会议初步孕育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估的思想体系,其
25
会议上的“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保
护环境、造福人民”,的观念为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估思想的
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国1973年首先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979年我
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在
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环境影响的报告书。
这种制度有桥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即根据气象、地理、水文
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备和绿化地带等
作出环境影响评价,以便为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防治污染
和其他公害提供科学依据。按照上述法律,国家计划、经济
和环境管理部门把环境影响评价定为开发和建设项目可行
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
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从国情出发,中
国正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
基本国策,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在全国范
围内开展大规模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
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
下简称(环评法)正式颁布实施。自(环评法)颁布实施以
来,为了更好地促进规划环评的有效实施,国家环境保护部
先后在配套法规的制定、技术的准备及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做
了不懈的努力。为了保障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有效结合,
2006年国家环部在内蒙古自治区、大连市和武汉市等第
1批试点地区进行了规划环评,取得了成功经验。此后,又
陆续批准江苏省、湖北省、宁波市、芜湖市、广州市为规划
26
环评试点省份和城市,河北省、山东省、吉林省、上海市、
天津市、杭州市等许多省市也相继配套出台了多项地方性规
章制度,有力推动了规划环评的实施。从国家到地方,规划
环评工作已经逐渐开展。
(二)在理论研究方面
国内许多学者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评价指标体
系、评价方法学体系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国内学者对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在国内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所以目前我国尚无通用成熟的技术、方法、评价指标及体系
等。特别是当前应用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普遍详细度不
够、不确定性强、还停留在传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
而且缺乏在决策中体现环境评价结果的方法,这些缺陷导致
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差、预测结果不理想、减缓措
施制定得不够详细,使得环境评价结论缺乏应有的说服力。
预测结果不理想、减缓措施制定得不够详细,使得环境评价
结论缺乏应有的说服力。
规划环评是政府综合决策科学性的重要前提保障,是建
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然而,
规划环评的实施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影响了规
划环评的有效性。尤其是我国目前正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时
期,此时认清影响我国规划环评有效性的驱动力,识别出实
施过程中的症结所在,为提高规划环评有效性提出科学的建
议和意见,最终确保规划环评能够真正为规划保驾护航,为
27
中国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三、对环境评估工作的分析
(一)评估工作的评估对象
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环境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评
估区域,自然环境的评估工作一定要全面落实。不仅要包括
水源质量、空气质量、植被覆盖面积、绿化程度,还要对偏
远地区如荒漠、戈壁、高原、峡谷地区的环境脆弱程度进行
有效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要做到对整体自然环境的宏观把
握。
地球生物。凡是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都应当是评估工作
重要的一部分。动物、植物等各种形式的生命体都在不同程
度上影响着自然环境,它们同人类一样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
缺的关键因素。对于那些珍稀或者濒临灭绝的动植物更要做
好保护和录工作。说到底,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是同呼吸、共
生存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和谐共处,才能促进地球环境的平
衡。
人类环境。这里的人类环境主要指人类的日常生活生产
以及出行娱乐的场所。在高度现代化的今天,高楼林立,道
路宽阔,各种大型商场和游乐园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因
此我们要格外注意对现代建筑物和道路等设施的评估,它们
的确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我们也要考虑其环境
影响,如建筑物材料是否环保、用电用水是否符合指标、装
修材料是否安全绿色,这些都需要全面认真的评价。
28
(二)环境评估工作的开展
作为对环境整体分析和研究的重要工作,环境评估工作
需要长期地认真开展,它不仅涉及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意
识形态领域,更对整个社会、人类的行为有着重要的研究。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论评价工作的开展:
实事求是,讲究方式方法。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特
殊,这便导致了我国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所以,在进行环
境的评估工作时,不仅要注意对监测数据的参考,更重要的
是进行实地的考察和检测。对一些偏远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
的评估工作,一定要落实到实践,单靠一些数据是无法说明
问题的。同时,在评估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要及
时记录,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执法态度,进行评估。
认真负责,以严谨态度进行环评。由于当前我国环境问
题的复杂性,所以环境执法和检测部门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
力。因此在工作时,一定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工作能力
的提升,尤其是那些基层的环境检测员,要端正自己的工作
态度,绝不能因为小恩小惠而在评估过程中有所动摇,要本
着对政府、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客观地进行评估工
作。
注重过程,全面考虑效益。在环境评估的过程中,对于
各类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进行详细、准确的记录,同时,对
于各个地区的环境现状全面调查和分析。一方面要认真分析
企业给环境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妥善考虑其社会效
益、经济效益,争取在评估过程中形成对其综合效益的合理
29
评价,却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大事化小。统筹全局,同其
他环保工作协调进行。一般来说,各项环保工作的开展都是
长期的,所以在进行环境工程评估工作时,难免会同其他的
工作产生冲突,这是,要妥善同当地环保部门或者上级主管
单位进行协调,以免影响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节项目现状
一、环境影响评估取得的成绩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完善,中国对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评估工作已经相对成熟,管理制度和运作模式已经被社会各
界广泛认同和接受,在执行方面已基本有障碍。通过环境影
响评估工作,有效地杜绝了设备工艺落后、环境污染和生态
破坏严重项目的问题。对于同意建设的项目,通过环境影响
评估,进一步加强了环境保护措施,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环境
影响。
规划环评取得明显进展。目前,规划环评在中国还处于
探索和积累经验阶段,环境保护部拟在两年内完成四批国家
规划环评试点工作。内蒙古、大连、武汉等地作为全国试点
单位,已经先后开展了针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
规划等的环评工作,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
政策建议。经过大力宣传,全国已有多个省市先后出台了规
30
划环评地方性法规;我国规划环评的法律地位将大大提高,
介入国家宏观决策的作用将明显增强。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估发展中的问题
(一)时间滞后,信息接收不及时
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的时候由于该研究项目所处的环
境质量状况、污染等背景资料没有进行实时更新,在进行调
查和数据分析的时候就容易出现纰漏。
(二)指导性不强
在建设项目开展的时候,由于开发商在施工时要求速
度,使得在环境影响评估中提出的措施没能够落实到位,使
其指导实践性不强。并且许多的地方城市的功能区域没有合
理划分,让环境影响评估的合理布局思想没能得到落实
(三)由于一些项目的评估质量不高,常常带来不应有
的纠纷或损失,使提高评估质量成为改进环境影响评估工作
的关键环节。
三、我国环境影响评估的发展方向
(一)发展清洁生产战略,积极推进循环经济
环境影响评估对环境保护起着预防作用,这项工作的开
展是让经济和环境在发展上达到和谐的有效途径。在最近几
年我国的钢铁、电解铝和水泥的产量达到了世界第一,但是
在这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高污染、高消耗和低产出的
问题,让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环境影响评
31
估应该注意在生产阶段的污染控制问题,发展清洁生产的战
略,将清洁生产这一工作也纳入到环境影响评估体系中,推
动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强调公众的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项目的建设工程中将公众的意见和要求进行及时地反
馈解决,能更有效地分析出影响项目建设的因素,为环境影
响评估策略的提出提供参考依据。在今后环境影响评估中必
须要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加强公众的参与度,调动公众的环
境保护意识,并且在了解公众的看法,吸取公众的建议和意
见中起到和公众关系发展的和谐性,在集思广益中为维护公
众的切身利益找到依据,使公众对项目建设环保措施的实施
起到监督作用,并赋予法律保证。
(三)推进生态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
生态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将是环境影响评价未
来几年发展的重点。尤其是流域开发中的生态问题,既包括
移民问题,又存在生态风险问题。目前,国内的许多学者在
这方面已经做了相关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
注也提到日程,环境影响评估事业在这种社会的广泛关注中
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环境影响评估规范建设和思想发展,能
够保证人类的生存空间,并且能让我国的经济朝着可持续的
道路发展,所以要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相信在我
国的建设下,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估事业一定能得到更加稳健
32
和快速地发展,实现节能减排、保障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
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项目概况
(备注: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编写)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2.项目地点:
3.行业类别:
4.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
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
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二、区域概况
XX区域是国家或区域政府根据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通过行政手段划出一块区域,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空
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提高工业化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
色,优化功能布局。XX区域是产业升级的主要载体和推进城
市化的重要抓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环
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会成为环境问题
最为突出的区域之一。
33
XX市XX工业园于XX年经省乡镇企业局、省建设厅、省
国土资源厅批准设立,XX年XX月经省政府审核同意,并报
国务院备案予以保留,纳入省管工业园行列,为XX市唯一
设立在乡镇的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XX公顷。目前,该
园已有和在建的特钢生产、模具加工企业十二家,协议总投
资额达XX亿元。
XX年底,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分析和论证,工业园编
制了《XX市XX特钢模具装备制造特色工业园十一五规划》,
将特钢生产、模具加工、装备制造作为园区招商引资和经济
发展的主导产业,充分利用国家实施“中部战略崛起”、和
“XX被国务院列为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
这些历史性机遇,发挥XX丰富的矿产资源、优秀的人才资
源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和产业对接,
聚集产业群,形成产业链提高产业关联度,实现产业延伸和
资源升值,努力将XX工业园打造成为XX乃至XX特钢模具
装备制造特色工业园。
与此同时,新一轮《XX市XX镇总体规划(修编)XX—XX
年》的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并经XX市人民政府批准开始实
施。为有效地指导园区内项目建设和管理,调整和优化工业
园用地功能结构,XX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XX工业园管委会
委托,在《XX市XX特钢模具装备制造特色工业园十一五规
划》和《XX市XX镇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年》的基
础上,于XX年XX月编制完成了《XX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编)》。
34
为进一步完善《XX市XX镇总体规划(修编)XX—XX
年》,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正确把握工业园发展规模、产
业结构、空间布局以及高效配置基础设施,协调好经济社会
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从决策源头控制环境污染。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影响评价法》的规定。
本项目主要是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工业园区及周围环
境进行了详尽的实地勘查和污染源调查工作;收集、核实XX
市、XX市及XX镇的相关规划资料和环境基础数据;紧紧围
绕地区的发展优势和环境制约因素,结合专家咨询,进行来
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和环境影响识别工作;根据国家环境保护
法律、法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的有
关要求,编制《XX工业园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二、区域规划概述与分析
(一)规划概述
1.规划指导思想:
以镇域体系规划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立足点,
结合园区特点,发挥资源优势,注重生态环境,确定合理容
量和开发强度。营造良好的园区环境,使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环境效益达到高度的统一。
2.规划原则:
遵循科学的发展观,综合分析工业园的现状与发展前
景,高起点编制本规划;体现出“一先”、“二同步”。
35
“一先”即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先行,“二同步”即园区生态
环境建设与园区项目建设同步;环境综合治理达标与项目投
产同步;体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开发,协调发展的
思路;体现因地制宜,具有科学性、超前性、现实性、可操
作性相结合的思想。
3.规划目标:
将XX工业园规划建设成功能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高度统一的具有特钢模具装
备制造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工业园;为XX镇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增长点;为XX镇经济快速、健康、持续
发展注入新的强劲活力,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城乡
一体化进程的新途径;成为XX市乃至XX地区乡镇工业园建
设的示范园。
4.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工业园区位于XX市XX镇镇区西南部,距镇
区中心约2.5km。规划范围为:东起XX村,南至XX村,西
至XX,北至XX,规划区总面积XX公顷。
5.规划布局:根据《XX市XX镇总体规划(修编)XX—XX
年》确定的城镇发展目标,结合规划区自然条件和产业发展
需要,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功能协调的现
代化工业园。形成“一心”(工业园区研发、服务中心)、
“三轴”(南北发展主轴、东西发展主轴、南北发展次轴)
“四区”(特钢模具材料生产区、特钢模具加工区、特钢模
具装备制造区、特钢模具交易区)的规划结构。详见下表。
36
XX工业园规划结构一览表
序规划备注
号结构
1“一即工业园区研发、服务中心。规划在园区东北入
心”口处布置工业园区研发、服务中心,集行政管理、
金融商贸、科研开发、产品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
2“三即三条发展轴。以XX大道为轴线,形成南北发
轴”展主轴,以XX路为轴线,形成东西发展主轴,
以XX路为轴线,形成南北发展次轴。
3“四根据产业发展分析和工业园区分期建设需要,形
区”成园区西南部特钢模具材料生产区,东南部特钢
模具加工区,西北部特钢模具装备制造区,东北
部特钢模具交易区。
6.土地利用规划:根据XX工业园承担的城镇功能、产
业发展定位及园区用地开发顺序和项目投资、用地性质等情
况分析,本次规划用地布局上尽量体现其功能作用的要求和
对环境的适应,同时满足环境景观、交通运输等方面的要求。
规划园区主要形成四大功能区:即研发、服务区、市场交易
区、工业区、集中仓储区。
XX工业园用地构成及布局见下表。
XX工业园用地构成一览表
37
序号用地代码用地名称面积(ha)比例(%)
合计
7.分期建设规划:根据园区建设现状和空间发展时序,
结合相关意向项目的开发,考虑滚动开发的需要和现状条
件,进行近、远期建设项目的安排,规划分建成区和一、二
期建设。
(1)建成区:目前园区建设主要依托XX路两侧,以XX
钢铁、远成钢铁等为主的XX家企业已建成投产,对已建成
的企业应严格按各相关规范、规定,逐步完善达标。
(2)一期:按照园区现有条件,选择基础设施条件、
开发条件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环境管理体系3篇
- 2024年果园景观使用权合同
-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数学建模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民办学校校长任期综合评价合同3篇
- 2024年度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员聘用协议3篇
- 2024年度水车租赁及环保技术应用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权益让渡协议全书
- 2025三方房屋租赁合同
- 2025年货运从业资格证在那里考
- 2024年度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停车位租赁合同模板3篇
- 小儿全麻患者术后护理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 理论力学(浙江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云南省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学业水平考试技术试卷
- 2024年百科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三套)
- JGJ-T490-2021钢框架内填墙板结构技术标准
- 2024年移动解决方案经理认证考试题库大全-中(多选题)
- 破碎锤项目营销计划书
- 愚公移山英文 -中国故事英文版课件
- 国开经济学(本)1-14章练习试题及答案
- 三相桥式有源逆变电路的仿真Word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