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0题,每题2分,共计8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流感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它的遗传物质是()A.DNA B.RNA C.蛋白质 D.多糖〖答案〗B〖祥解〗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其遗传物质就是它含有的那种核酸。【详析】流感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它的遗传物质是RNA。故选B。2.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A.荚膜B.S型细菌的蛋白质C.R型细菌的DNAD.S型细菌的DNA〖答案〗D〖祥解〗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析】S型菌的DNA分子是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即DNA是使R型细菌发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D正确,ABC错误。故选D。3.下列四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不能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一组是()A. B.C. D.〖答案〗D〖祥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详析】A、S型菌的提取物中含有DNA,DNA是S型菌的遗传物质,可以将R型转变为S型,A不符合题意;B、蛋白酶会水解蛋白质,但是对遗传物质DNA没有影响,因此可以将R型转变为S型,B不符合题意;C、RNA酶会水解RNA,但是对遗传物质DNA没有影响,因此可以将R型转变为S型,C不符合题意;D、DNA酶会水解DNA,对遗传物质DNA有影响,R型不会转变为S型,D符合题意。故选D。4.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使用32P标记的物质是()A.蛋白质 B.DNA C.脱氧核糖 D.氨基酸〖答案〗B〖祥解〗噬菌体是一种病毒,病毒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生物,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外壳的合成。【详析】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P是DNA的特征元素,所以用

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

32P标记了噬菌体的DNA,B正确。故选B。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A.R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B.RNA是噬菌体主要的遗传物质C.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DNA是噬菌体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C〖祥解〗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析】由于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中,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菌,所以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更不能证明RNA是细菌的遗传物质和RNA是噬菌体主要的遗传物质。故选C。6.为探究遗传物质的本质,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艾弗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运用了“减法原理”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能证明DNA可指导蛋白质的合成D.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实验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B〖祥解〗艾弗里和他的同事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破碎后,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将细胞提取物加入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出现了S型活细菌。然后,他们对细胞提取物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后再进行转化实验,结果表明分别用蛋白酶、RNA酶或酯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仍然具有转化活性;用DNA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就失去了转化活性。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作加温、滴加FeCl3溶液、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就利用了“加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就利用了“减法原理”。【详析】A、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测: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细菌,但格里菲思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A错误;B、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利用了“减法原理”,B正确;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证明DNA可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因为噬菌体是由蛋白质外壳核DNA组成,噬菌体注入大肠杆菌的物质只有其遗传物质DNA,有子代噬菌体能合成,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在宿主细胞中指导蛋白质外壳的合成,C错误;D、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实验证明R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B。7.DNA两条链之间的碱基形成的键是()A.磷酸二酯键 B.共价键 C.肽键 D.氢键〖答案〗D〖祥解〗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析】DNA分子双链之间的碱基连接靠的是氢键,具体表现为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故选D。8.某小组在进行DNA模型搭建时,依次取用代表碱基A、T、C、G的纸片10、12、11、13个,其它材料足量。该小组搭建的DNA模型中,最多含有碱基对()A.20对 B.21对 C.40对 D.46对〖答案〗B〖祥解〗DNA的双螺旋结构: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析】代表碱基A、T、C、G的纸片10、12、11、13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组成A-T碱基对10个,C-G碱基对11个,则搭建的双链DNA模型最长为10+11=21个碱基对,B正确。故选B。9.下列四条DNA分子,彼此能够“粘连”起来形成新的DNA分子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D〖祥解〗黏状末端又称黏性末端,指DNA重组技术中,DNA限制酶在切开DNA的双链结构时,形成的突出末端,与平末端相对。【详析】①中的黏性末端可以表示为GGAT-,与它互补的碱基序列是CCTA-,②中的黏性末端可以表示为ATGG-,与它互补的碱基序列是TACC-,③中的黏性末端可以表示为TACC-,与它互补的碱基序列是ATGG-,④中的黏性末端可以表示为CCAT-,与它互补的碱基序列是GGTA-,可知②④能够互补。故选D。10.核苷酸可通过脱水形成多核苷酸,与多肽一样,脱水后一个核苷酸的磷酸基团与下一个核苷酸的糖相连。结果,在多核苷酸中形成了一个重复出现的糖—磷酸主链(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合成该图所示化合物时,需脱去5分子水,相对分子质量减少90B.该图所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只有C、H、O、N、PC.在该图所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磷酸基团均与两个五碳糖相连D.图中的G代表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答案〗B〖祥解〗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详析】A、由图知该脱氧核苷酸链由5个脱氧核苷酸形成,在合成该图所示化合物时的脱水数=脱氧核苷酸数-肽链数=5-1=4个,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8×4=72,A错误;B、该图所示化合物是一个以重复出现的糖一磷酸为主链的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包含五碳糖、磷酸和含氮碱基,其组成元素是C、H、O、N、P,B正确;C、图中的一个磷酸基团一般与两个五碳糖相连,该链的一端有一个磷酸基团只与一个五碳糖相连,C错误;D、图中连接磷酸基团与五碳糖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图中G表示鸟嘌呤,D错误。故选B。11.质粒是一种在细菌中独立存在于拟核核DNA之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双链环状DNA分子。某质粒中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G:T:C=1:2:3: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该质粒分子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该质粒分子中的碱基数、脱氧核苷酸数与磷酸二酯键数相同C.该质粒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G:T:C=3:4:1:2D.该质粒分子中的携带的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排列方式之中〖答案〗B〖祥解〗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如下:(1)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具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析】A、质粒分子为环状DNA,无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B、该质粒分子中的碱基数、脱氧核苷酸数相同,由于是环状DNA,一条链上每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会形成1个磷酸二酯键,故磷酸二酯键数与脱氧核苷酸数目相同,B正确;C、该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A:G:T:C=1:2:3:4,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另一条链上T:C:A:G=1:2:3:4,所以该DNA分子中四种含氮碱基的比例为A:T:G:C=4:4:6:6,C错误;D、该质粒分子中的携带的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排列顺序之中,而不是排列方式,D错误。故选B。12.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A.有丝分裂中期 B.有丝分裂间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 D.减数第二次分裂〖答案〗C〖祥解〗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形成四分体。故选C。13.如图是某动物体内的精原细胞,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Ⅰ前期能发生()A.1与2的联会 B.3与4的分离C.2与4的自由组合 D.着丝粒分裂〖答案〗A〖祥解〗图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但没有联会,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发生联会。【详析】A、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A正确;B、3与4是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B错误;C、2与4是非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C错误;D、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D错误。故选A。14.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四分体具有()A.4个着丝粒B.4个DNA分子C.2条姐妹染色单体D.2对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答案〗B〖祥解〗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四个DNA分子,因此称为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染色单体。一个四分体=一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详析】A、一个四分体包含2条染色体,即两个着丝粒,A错误;B、一个四分体包含4条染色单体,4个双链DNA分子,B正确;C、一个四分体包含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四条染色单体,C错误;D、一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B。15.初级精母细胞变成次级精母细胞时()A.染色体数目减半,DNA分子数目减半B.染色体数目减半,DNA分子数目加倍C.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分子数目加倍D.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分子数目减半〖答案〗A【详析】初级精母细胞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形成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减半。

故选A。16.下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中的一个时期示意图,该细胞的名称是()A.精原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答案〗D〖祥解〗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D符合题意。故选D。17.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A.染色体复制 B.着丝粒分裂 C.同源染色体配对 D.同源染色体分离〖答案〗B〖祥解〗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A错误;B、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B正确;C、同源染色体配对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C错误;D、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D错误。故选B。18.图中横坐标甲、乙、丙、丁表示某种哺乳动物(2n)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细胞。图中a、b、c表示各种结构或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可以与图中甲、乙、丙、丁相对应的细胞是()A.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B.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C.卵原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第二极体D.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答案〗B〖祥解〗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和DNA的含量变化:【详析】由图可知,c的数目可以为0,则c表示染色单体。当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时,染色单体数目=核DNA分子数目=2×染色体数目,则a表示核DNA分子数目,b表示染色体数目。初级精(卵)母细胞、减Ⅱ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中染色体数目∶核DNA分子数目∶染色单体数目=1∶2∶2,但初级精(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减Ⅱ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中的2倍,故乙、丙对应的细胞分别是初级精(卵)母细胞、减Ⅱ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精(卵)原细胞、处于减Ⅱ后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目相同,精细胞或精子(卵细胞或第二极体)中无染色单体,但染色体数是精(卵)原细胞的一半,故甲、丁分别对应精(卵)原细胞或次级精(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精细胞或精子(卵细胞或第二极体)。故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精(卵)原细胞或次级精(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初级精(卵)母细胞、减Ⅱ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精细胞或精子(卵细胞或第二极体)故选B。19.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生理作用是()A.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答案〗C〖祥解〗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详析】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其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然后又通过受精作用使得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水平,所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维持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同时使得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是以中国的国宝大熊猫为原型设计创作,“墩墩”象征着朴实和憨厚与大熊猫的形象相当契合。已知大熊猫的体细胞有42条染色体,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列有关大熊猫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只大熊猫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卵细胞,其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B.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的遗传物质C.雌雄大熊猫性原细胞的分裂方式相同,但是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数目有差异D.大熊猫的性别差异由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决定〖答案〗B〖祥解〗受精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详析】A、大熊猫产生卵细胞的方式是减数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不同时期产生的卵细胞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A正确;B、受精过程中精子只有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代的细胞核中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的遗传物质,但是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均来自卵细胞,B错误;C、雌雄大熊猫性原细胞的分裂方式相同,都有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但是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数目有差异,一个精原细胞可以产生四个精细胞,而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C正确;D、由题干可知,大熊猫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故大熊猫的性别差异由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决定,D正确。故选B。21.下列有关孟德尔杂交实验成功的原因分析中,错误的是()A.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首要原因B.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C.应用数学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D.科学地设计了对照实验,控制变量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答案〗D〖祥解〗孟德尔遗传实验成功的原因是: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采用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科学设计了实验程序。【详析】A、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豌豆)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首要原因,A正确;B、为了便于分析,孟德尔先研究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B正确;C、应用数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C正确;D、孟德尔杂交实验没有设计对照实验,也没有控制变量,D错误。故选D。22.下列人类有关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卷发与黑发 B.双眼皮与单眼皮C.色盲与色觉正常 D.能卷舌与不能卷舌〖答案〗A〖祥解〗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详析】A、人类的卷发与黑发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符合题意;B、人类的双眼皮与单眼皮符合“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属于不同的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C、人类的色盲与色觉正常符合“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属于不同的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D、人类的能卷舌与不能卷舌符合“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属于不同的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故选A。23.在育种实验中,将纸袋套在花上的目的是A.保持开花的温度和水分 B.防止花粉成熟后散失C.防止自花传粉 D.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答案〗D〖祥解〗在杂交实验中往往需要进行人工异花传粉,其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据此答题。【详析】在育种实验中,将纸袋套在花上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D正确,ABC错误。故选D。24.黄色籽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了绿色籽粒的豌豆,则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F1代中的绿色籽粒豌豆都是杂合子 B.黄色籽粒是显性性状C.F1代中绿色籽粒豌豆少于黄色籽粒豌豆 D.这种现象叫做性状分离〖答案〗A【详析】试题〖解析〗F1代中的绿色籽粒豌豆都是纯合子,A错误;黄色籽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了绿色籽粒的豌豆,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黄色相对于绿色为显性性状,B正确;F1代中绿色籽粒豌豆占1/4,黄色籽粒豌豆占3/4,可见绿色籽粒豌豆少于黄色籽粒豌豆,C正确;黄色籽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了绿色籽粒的豌豆,这种现象叫做性状分离,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5.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GG×gg B.GG×Gg C.Gg×Gg D.gg×gg〖答案〗C〖祥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出现矮茎,说明矮茎是隐性性状。【详析】A、GG和gg杂交,子代全为高茎豌豆,不满足题意,A错误;B、GG和Gg杂交,子代全为高茎豌豆,不满足题意,B错误;C、Gg和Gg杂交,子代全为高茎:矮茎=3:1,满足题意,C正确;D、gg和gg杂交,子代全为矮茎豌豆,不满足题意,D错误。故选C。26.某同学希望验证“孟德尔豌豆测交实验”的结果,在设置建模参数时,应选择的亲本类型是()A.红花AA×白花aa B.红花Aa×白花aaC.红花Aa×红花Aa D.白花aa×白花aa〖答案〗B〖祥解〗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详析】孟德尔的测交实验是指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即对应B选项的模型,B正确,ACD错误。故选B。27.用下列哪组方法,可最简单地依次解决下列遗传问题①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②区别豌豆高茎和矮茎的显隐关系③不断提高水稻抗病纯合子的比例A.自交、杂交、测交 B.杂交、测交、自交C.自交、杂交、自交 D.测交、杂交、自交〖答案〗C〖祥解〗【详析】①鉴定植物是否是纯种其中自交是最简便的方法,若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一定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可能为纯合子。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把具有相对性状两个体杂交,F1中表现出的性状,则为显性,未表现的为隐性,因此区别豌豆高茎和矮茎的显隐关系的方法为杂交。③提高植物抗病性状纯合度,最好方法用自交。连续多代自交,并淘汰不抗病品种,后代中抗病纯合度越来越高。因此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方法为自交、杂交、自交。故选C。28.小麦抗病(A)对不抗病(a)是显性。两株抗病小麦杂交,后代中有一株不抗病,其余未知。这个杂交组合可能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A×Aa B.AA×AA C.Aa×Aa D.Aa×aa〖答案〗C〖祥解〗小麦的抗病(A)对不抗病(a)是显性,抗病的基因型有AA和Aa,不抗病的基因型有aa。【详析】小麦的抗病(A)对不抗病(a)是显性,两株抗病小麦杂交,即A_×A_,后代有一株不抗病(aa),根据子代推断亲代,亲本的基因型应该均为Aa,ABD错误,C正确。故选C。29.等位基因是指()A.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B.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C.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D.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答案〗B〖祥解〗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一对基因。一般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来表示,如A和a。据此答题。【详析】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故选B。30.下列属于纯合子的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答案〗C〖祥解〗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作纯合子,如AA(aa)。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作杂合子,如Aa。【详析】A、AaBb中含有遗传因子A与a、B与b,遗传因子组成不相同,属于杂合子,A错误;B、AaBB中含有遗传因子A与a、B与B,有一对遗传因子组成不相同,属于杂合子,B错误;C、aaBB中含有遗传因子a与a、B与B,遗传因子组成相同,属于纯合子,C正确;D、AABb中含有遗传因子A与A、B与b,有一对遗传因子组成不相同,属于杂合子,D错误。故选C。31.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种子的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下列性状表现相同的是()A.YYRR和yyrr B.YyRr和YYRrC.YYrr和yyRr D.YyRR和yyRr〖答案〗B〖祥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有显性基因即表现显性性状,只有隐性基因纯合时才表现隐性性状。【详析】A、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yyrr表现为绿色皱粒,两者表现型不同,A错误;B、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YYRr也表现为黄色圆粒,两者表现型相同,B正确;C、YYrr表现为黄色皱粒,yyRr表现为绿色圆粒,两者表现型不同,C错误;D、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yyRr表现为绿色圆粒,两者表现型不同,D错误。故选B。32.基因型为YyRr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是()A.2种 B.4种 C.6种 D.8种〖答案〗B〖祥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析】根据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Y与y、R与r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Y与R、r,y与R、r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能产生的配子是YR、Yr、yR、yr,共4种。故选B。33.在F₁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的F₂中,与F1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个体占()A.1/4 B.1/16 C.1/9 D.2/3〖答案〗A〖祥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析】在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的F2中,与F1基因型YyRr完全相同的个体占1/2×1/2=1/4,A正确,BCD错误。故选A。34.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豌豆杂交,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对其子代的性状表现进行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杂交后代中,黄色皱粒个体所占的比例为A.1/2 B.1/4 C.1/8 D.1/16〖答案〗C〖祥解〗题图形可转换成:子代中黄色:绿色=1:1(即各占1/2),则亲本的基因型为杂合子和隐形纯合子;圆粒:皱粒=3:1(皱粒占1/4),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详析】设控制颜色的基因为(A、a),控制形状的基因为(B、b),子代黄色和绿色比值为1:1,则亲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子代圆粒和皱粒的比值是3:1,则亲代基因型为Bb和Bb,组合在一起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则子代中黄皱的基因型为Aabb,Aabb在子代中所占的概率=1/2×1/4=1/8,C符合题意。故选C。35.一个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子与正常女子结婚,为预防生下患病孩子,他们应该()A.多吃钙片预防 B.只生男孩 C.只生女孩 D.不要生育〖答案〗B〖祥解〗伴X染色体显性病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人群中女患者多于男患者。【详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男子的女儿一定患病,为预防剩下患病的孩子,应选择只生男孩,B正确。故选B。36.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可能具有的特点是()A.如果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B.如果祖母患病,孙女一定患此病C.如果父亲患病,女儿一定不患此病D.如果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答案〗A〖祥解〗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有:女性患病其父亲与儿子一定患病,女性患者少于男性,一般表现为隔代交叉遗传。【详析】A、如果母亲患病,致病基因又是隐性的,所以一定会传给她的儿子,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必然患病,A正确;B、如果祖母患病,会将致病基因传给她儿子,儿子又会将致病基因传递给他的女儿,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来自其母方的染色体不确定,所以孙女可能是携带者,B错误;C、如果父亲患病,一定会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女儿,女儿可能是携带者,不一定不患此病,C错误;D、如果外祖父患病,会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女儿,女儿有两条X染色体,不一定会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其儿子,D错误。故选A。37.女性色盲患者(基因型为XbXb)与正常男性(基因型为XBY)婚配,其后代中色盲的概率为()A.0 B.25% C.50% D.100%〖答案〗C〖祥解〗女性色盲患者(基因型为XbXb)与正常男性(基因型为XBY)婚配,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BXb:XbY=1:1。【详析】女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为XbXb,减数分裂产生一种雌配子Xb,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XBY,减数分裂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雄配子:1/2XB、1/2Y。他们婚配后,其后代的基因型为XBXb、XbY,比例为1:1,即女儿都是携带者,儿子是色盲患者,所以,其后代中色盲的概率为50%,ABD错误。故选C。38.以下实验材料中,可用于观察减数分裂的是()A.蝗虫精巢 B.菠菜叶片C.蚕豆根尖分生区 D.蛙的红细胞〖答案〗A〖祥解〗一般来说,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数量。因此在选择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时,要选择分裂旺盛的雄性个体的生殖器官。【详析】A、一般来说,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数量。因此在选择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时,要选择分裂旺盛的雄性个体生殖器官,如蝗虫精巢,A正确;B、菠菜叶片不能进行减数分裂,B错误;C、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C错误;D、蛙的红细胞进行的是无丝分裂,D错误。故选A。39.关于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A.分离蝗虫成熟精巢→解离→漂洗→醋酸洋红液染色→压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B.分离成熟小鼠卵巢→解离→龙胆紫溶液染色→漂洗→压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C.分离幼嫩桃花雌蕊→解离→漂洗→醋酸洋红液染色→压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D.分离蚕豆花芽→解离→漂洗→龙胆紫溶液染色→压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答案〗A〖祥解〗观察细胞分裂的实验,制作临时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染色是指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等碱性染料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观察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后高倍镜观察(找出各时期细胞)。【详析】A、C、分离蝗虫成熟精巢或分离幼嫩桃花雌蕊,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均为解离→漂洗→醋酸洋红液染色→压片,然后先在低倍镜观察,再换高倍镜观察,但因桃花雌蕊中形成的卵细胞数目少,而蝗虫成熟精巢中产生的精子数目多,所以蝗虫成熟精巢更适合用于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A正确,C错误;B、分离成熟小鼠卵巢,制作临时装片时,解离后应该先漂洗后染色,B错误;D、分离蚕豆花芽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D错误。故选A。40.在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中都有写有D或d的两种小球,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小桶代表的是雌雄生殖器官B.两个桶内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且每次取出来的球不必再放回去C.每个桶内写有D或d的两种小球可以不相等D.从两个桶内各取4次小球,得到的组合DD:Dd:dd数量比一定是1:2:1〖答案〗A〖祥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详析】A、两个小桶中均有D和d两种小球,故两个小桶代表的是雌雄生殖器官,A正确;B、自然界中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两个桶内球的数量不需要相等,但每次取出来的球必须放回去,要保证D:d=1:1,实验结果才可靠,B错误;C、基因型为Dd的个体产生的D:d=1:1,故每个桶内写有D或d的两种小球必须相等,C错误;D、从两个桶内各取4次小球,次数过少,可能会出现偶然现象,得到的组合DD:Dd:dd数量不一定为1:2:1,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5分,共计2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41.如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结构模式图(片段)。请分析回答:(1)图中1、2、3结合在一起的化合物名称为___。(2)图中DNA含有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3)3和4之间的这种配对关系叫做___原则。(4)含有10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中,若有鸟嘌呤600个,则该DNA分子中腺嘌呤有___个。(5)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___中。〖答案〗(1)脱氧核苷酸(2)2(3)碱基互补配对(4)400(5)细胞核〖祥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析〗(1)一个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图中1表示的是磷酸,2表示脱氧核糖,3为含氮碱基,由于图中呈现的是DNA的平面结构图,所以图中1、2、3结合在一起的化合物称为脱氧核苷酸。(2)一个DNA片段中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所以图中的DNA片段中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3)DNA双链中的碱基遵循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它们之间通过氢键进行连接,A与T之间形成2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3个氢键;碱基之间的这种配对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4)DNA双链中A与T的数量相等,G与C的数量相等,G为600,则C为600,碱基总数为1000×2即2000,则该DNA分子中腺嘌呤数目为(2000-600×2)÷2=400个。(5)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42.下面是某雄性动物(2n=4)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有关图示。图1是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图2、图3是一同学画的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和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图1中的②过程产生的细胞叫___,图2中的___细胞处在该过程中。(2)图2中乙细胞时期处于图3中___(填编号)阶段。(3)图2甲乙丙中明显有误的是___。(4)在发育过程中,该动物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时有___条。〖答案〗(1)①.次级精母细胞②.丙(2)⑤(3)甲(4)8〖祥解〗分析图1可知,①过程进行了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合成,②过程发生了减数第一次分裂,③④过程发生了减数第二次分裂;分析图2可知,细胞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乙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3中①~③过程代表减数分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