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疆克拉玛依市北师大克拉玛依附中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查(一)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新疆克拉玛依市北师大克拉玛依附中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查(一)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新疆克拉玛依市北师大克拉玛依附中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查(一)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新疆克拉玛依市北师大克拉玛依附中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查(一)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新疆克拉玛依市北师大克拉玛依附中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查(一)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疆克拉玛依市北师大克拉玛依附中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查(一)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最新研究证实,砒霜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细胞中糖酵解通路限速酶已糖激酶2的活性而影响细胞代谢,最终导致肿瘤细胞凋亡。相关说法中正确的()A.细胞的凋亡与癌变是生物体异常的生命活动B.老年人头发变白是细胞凋亡的结果C.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mRNA的合成D.由于细胞膜上的脂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2.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常用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杀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为培养基消灭杂菌B.腐乳制作过程中,添加料酒、香辛料和盐,均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常用鸡血细胞作为实验材料D.加酶洗衣粉中添加的酶通常含纤维素酶、脂肪酶、淀粉酶和蛋白酶等3.关于人体细胞内过氧化氢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酶仅分布在肝脏细胞内 B.该酶能调节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C.该酶可与过氧化氢结合为复合物 D.不同季节人体内该酶的活性不同4.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细胞质正在发生不均等分裂,则细胞中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B.染色单体和核DNA数目相等的时期,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染色体和核DNA数目相等的时期,每条染色体上均没有姐妹染色单体D.染色体组数加倍的时期,可发生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5.下列相关实验中涉及“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B.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D.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6.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基因的表达产物中,有一些需要进一步加工和修饰后才能发挥作用B.转录过程形成的三种RNA均不存在双链结构C.核糖体在翻译时与mRNA的结合部位形成两个tRNA结合位点,每次沿mRNA移动时新读取一个密码子D.某些RNA病毒内存在RNA复制酶,可在宿主细胞内完成自身RNA的复制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某种多年生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为XY型,花色有紫、白两种情况。研究人员让两株纯合的紫花个体杂交,F1全为紫花,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紫花:白花=15:1,而开白花个体全为雄性(不考虑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此种植株花色的等位基因有________对,控制花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发现当控制花色的基因全部非纯合状态下,紫色雌花的药用价值很高。由于管理不当造成了亲本与F1植株全部死亡。请利用F2中的个体设计实验,选出药用价值很高的雌株。仅需写出简单的实验设计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大豆花叶病毒会严重降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为预防抗病大豆品种乙的抗病能力减弱,科研人员用EMS诱变感病大豆,获得新的抗病品种甲。科研人员利用甲、乙两个品种对抗性遗传进行研究。(1)因为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性,EMS诱变后,非入选大豆植株可能含有________的基因,需要及时处理掉这些植株。(2)利用甲、乙两品种大豆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表组别亲本组合F1F2抗病易感抗病易感实验一甲×易感018111348实验二乙×易感15027681据表分析,甲、乙两品种抗病性状依次为______________性性状。(3)已知品种乙的抗性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上,为探究品种甲抗性基因的位置,科研人员设计如下杂交实验:甲乙杂交,F1自交,统计F2性状分离比。①预期一:若F1均抗病,F2抗病∶易感为13∶3,说明两品种抗病性状的遗传是由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②预期二:若F1、F2均抗病,说明甲、乙两品种抗性基因可能是___________或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4)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不同,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也不同,常用于染色体特异性标记。科研人员扩增出实验一若干个体中的SSR序列,用于确定甲品系抗性基因的位置,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图中结果说明甲品系抗性基因在_______号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某同学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叫,下图为该过程的部分调节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是__________。在完成图中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a上_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导。(2)据图分析激素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中文名称),下丘脑对该激素合成和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3)该同学乘坐过山车时,因恐惧、紧张,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通过__________运输,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该同学坐完过山车后,心率不能立即恢复正常状态,与神经调节相比,这体现出体液调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10.(10分)我国长江中下游某大型淡水湖泊中存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型鱼虾→大型鱼类”的捕食关系。由于人类过度捕捞大型鱼类和大量生活生产污水入湖,造成蓝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局部湖区生态系统崩溃。回答下列问题。(1)浮游动物属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其同化能量的去向包括__________________。(2)大量生活生产污水入湖,造成蓝藻大量繁殖的原因包括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污水中的有机物被蓝藻直接利用②污水中的无机物被蓝藻直接利用③分解者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被蓝藻利用④蓝藻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被自身利用(3)过度捕捞和大量污水入湖造成局部湖区生态系统崩溃,原因是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修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演替,该过程中大型鱼类的种群数量将以___________型增长方式恢复。大型鱼类数量的恢复有助于降低浮游植物的数量,从种间关系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质粒A和质粒B各自有一个限制酶EcoRI和限制酶BamHI的识别位点,两种酶切割DNA产生的黏性末端不同。限制酶EcoRI剪切位置旁边的数字表示其与限制酶BamHI剪切部位之间的碱基对数(bp)。在含有质粒A和B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限制酶EcoRI和BamHI,令其反应充分;然后,向剪切产物中加入DNA连接酶进行反应,再将其产物导入大肠杆菌中。(实验中不考虑:无ori的质粒;拥有两个或以上ori的质粒;两个或以上质粒同时进入大肠杆菌;三个或以上DNA片段发生连接)请回答下列问题:(1)只拥有质粒A的大肠杆菌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在含有氨苄青霉素及乳糖作为唯一碳元素来源的培养基中生存?说明理由____________。(2)DNA连接酶进行反应后,存在________种大小不同的质粒,有________种质粒使大肠杆菌能够在含有氨苄青霉素及乳糖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存。(3)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是标记基因一种,标记基因的功能是________。(4)质粒导入大肠杆菌通常要用________处理,其作用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癌细胞由于基因发生改变,粘连蛋白减少或缺少,容易在组织间转移。另外癌细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无限增殖的特性,正常的细胞不可能出现无限增殖。细胞凋亡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同,细胞凋亡不是一件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详解】A、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A错误;B、老年人头发变白是细胞衰老的结果,B错误;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因此,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mRNA的合成,C正确;D、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D错误。故选C。2、A【解析】

A、常用巴氏消毒法进行牛奶消毒,用紫外线杀菌法进行环境灭菌,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为培养基消灭杂菌,A错误;

B、腐乳制作过程中,添加料酒、香辛料和盐,均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同时调味,B正确;

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常用鸡血细胞作为实验材料,C正确;

D、加酶洗衣粉中添加的酶通常含纤维素酶、脂肪酶、淀粉酶和蛋白酶等,D正确。

故选A。3、C【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前后,酶本身的性质不变,反应达到平衡时的平衡点不变。【详解】A、过氧化氢酶在肝脏细胞内分布较多,其它细胞内也有分布,A错误;B、酶的作用是催化,不是调节,B错误;C、酶与底物可以结合形成复合物,催化底物分解,C正确;D、人属于恒温动物,不同季节人体的体温基本不变,所以体内酶的活性基本不变,D错误。故选C。4、D【解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会出现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A正确;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此时细胞中染色单体和DNA数目相等,B正确;C、染色体和DNA数目相等的时期,即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说明此时每条染色体上没有姐妹染色单体,C正确;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组数加倍,此时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D。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5、D【解析】

1、质壁分离中的”质“是指原生质层,”壁“是指细胞壁。

2、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3、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4、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被感染的细菌分离,A错误;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其中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的,B错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动态过程,C错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的,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快,D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6、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表达方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详解:基因的表达产物中,有一些物质如分泌蛋白、mRNA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加工和修饰后才能发挥作用,A正确;tRNA虽然是单链,但也存在局部双链结构,B错误;mRNA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过程形成,由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过程。与核糖体结合的部位有2个密码子,tRNA上有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互补配对,因此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两个tRNA的结合位点,每次沿mRNA移动时新读取一个密码子,C正确;RNA复制是以RNA为模板合成RNA,有些生物,如某些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分子中,当它们进入宿主细胞后,靠复制而传代,在RNA复制酶作用下,可在宿主细胞内完成自身RNA的复制,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能够正确分析与提取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同时能够联系所学知识答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两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位于性染色体(或X)上让F2中的紫花雌株分别与白花雄株杂交,单株收获种子并分别单独种植,统计F3中花色性状及比例。F3中紫花:白花=3:1的亲本雌株为所需植株【解析】

根据题干分析,子一代全部为紫花,子二代出现了白花,说明紫花对白花为显性性状;又因为子二代紫花:白花=15:1,是9:3:3:1的变形,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分离比,说明该性状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而开白花个体全为雄性,说明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详解】(1)由于F2中紫花:白花=15:1,是9:3:3:1的变形,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分离比,因此该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由于F2中开白花个体全为雄性,说明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又由于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因此,另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2)假设控制此种植株花色的等位基因用A、a和B、b表示,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XBXb的植株上的紫花是高药效花。又因为亲本与F1植株全部死亡,则可用子二代中紫花雌株分别与白花雄株杂交,单株收获种子并分别单独种植,统计F3中花色情况及比例;若F3中紫花:白花=3:1,则该紫花雌株即为所需要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点,能够根据性状分离比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根据9:3:3:1的变形判断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的对数,并能够根据后代表现型在雌雄性中的差异判断其中有一对等位基因在性染色体上。8、不定向性或多害少利不利隐、显2非同源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突变基因2F2抗病个体的SSR与亲本甲2号染色体相同,与14号染色体上的SSR无关联【解析】

1.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2.据表中结果分析可知,甲×易感→子一代全是易感→子二代:易感:抗病=3:1,判断易感是显性,甲的抗病性状是隐性;乙×易感→子一代全是抗病→子二代抗病:易感=3:1,故判断易感是隐性,乙的抗病性状是显性性状。3.甲乙杂交,F1自交,F2抗病∶易感为13∶3,属于9:3:3:1变形,说明两品种抗病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否则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详解】(1)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或多害少利性等特性,故EMS诱变后,非入选大豆植株可能含有不利的基因,需要及时处理掉这些植株。(2)利用甲、乙两品种大豆进行杂交试验,据表中结果分析可知,甲×易感→子一代全是易感→子二代:易感:抗病=3:1,判断易感是显性,甲的抗病性状是隐性;乙×易感→子一代全是抗病→子二代抗病:易感=3:1,故判断易感是隐性,乙的抗病性状是显性性状。(3)已知品种乙的抗性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上,为探究品种甲抗性基因的位置,科研人员设计如下杂交实验:甲乙杂交,F1自交,统计F2性状分离比。①预期一:若F1均抗病,F2抗病∶易感为13∶3,属于9:3:3:1变形,说明两品种抗病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②预期二:若F1、F2均抗病,说明甲、乙两品种抗性基因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能是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突变基因或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4)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不同,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也不同,常用于染色体特异性标记。科研人员扩增出实验一若干个体中的SSR序列,用于确定甲品系抗性基因的位置,分析图示电泳结果可知:F2的1、4、7与甲均表现抗病,F2抗病个体的SSR与亲本甲的2号染色体相同,与14号染色体上的SSR无关联,说明甲品系抗性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基因突变的特点等,解题关键是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9、下丘脑单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神经调节体液(或血液)作用时间比较长【解析】

1、分析图示:a表示传入神经,b表示传出神经,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联系

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详解】(1)由图可知,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是下丘脑;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故在完成图中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a上单向传导。(2)据图分析激素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通过反射弧完成对该激素合成和分泌,故下丘脑对该激素合成和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3)该同学乘坐过山车时,因恐惧、紧张,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该同学坐完过山车后,心率不能立即恢复正常状态,与神经调节相比,这体现出体液调节具有作用时间比较长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10、二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利用、流入下一营养级②③自我调节能力次生S大型鱼类增多会使小型鱼虾数量减少,导致浮游动物增多,对浮游植物的捕食增多【解析】

1.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3.动物的同化量等于摄入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即粪便量,各级动物的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的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详解】(1)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型鱼虾→大型鱼类这条食物链中,浮游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其同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小型鱼虾)、流向分解者。(2)①蓝藻是自养生物,只能利用水中的无机物,不能利用有机物,因此污水中的有机物不能被蓝藻直接利用,①错误;②污水中的无机物可被蓝藻直接利用,引起蓝藻大量繁殖,②正确;③分解者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被蓝藻吸收利用,进而引起蓝藻大量繁殖,③正确;④蓝藻不是分解者,不能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被自身利用,④错误。故选②③。(3)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的强度超过这样限度时,如过度捕捞和大量污水入湖造成局部湖区生态系统崩溃。(4)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由于具有土壤和植物繁殖体等条件,故该修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该过程中大型鱼类的种群数量将以S型增长方式恢复。大型鱼类数量的恢复会使其直接食物小型鱼虾的数量减少,进而引起浮游动物因捕食者减少而数量增多,浮游动物数量的增多会捕食更多的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