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陕西省兴平市西郊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2025学年陕西省兴平市西郊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2025学年陕西省兴平市西郊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2025学年陕西省兴平市西郊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2025学年陕西省兴平市西郊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陕西省兴平市西郊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对赫尔希和蔡斯用32P、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实验甲)、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乙)、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丙)、测量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绘制作用光谱(实验丁)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甲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实验乙为对照实验,有氧组为对照组,无氧组为实验组C.实验丙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来判断具体分裂时期D.实验丁作用光谱中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2.如图是草履虫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草履虫的环境容纳量是800只B.当草履虫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其自然增长率一直为0C.影响草履虫数量增长的因素是资源和空间有限D.在10年后,若草履虫因为捕食者而发生数量变化,则这种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3.吡咯赖氨酸是在产甲烷菌中发现的,是目前已知的第22种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氨基酸,它由终止密码子UAG有义编码形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吡咯赖氨酸合成蛋白质所需的模板通过核孔运出B.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种类数量会增加C.tRNA结合吡咯赖氨酸的反密码子端也发生改变D.吡咯赖氨酸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不能无限长大,所以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分裂产生新细胞B.细胞分裂和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细胞衰老和凋亡则不是C.细胞癌变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细胞衰老细胞的形态结构也发生变化D.一个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人就会患癌症5.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全世界开始蔓延,造成数十万人感染。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新型冠状病毒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共4种碱基B.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细胞需要与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行识别C.人体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中免疫的三道防线都会起作用D.效应B细胞膜上的抗体可以识别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抗原成分6.图为生物学中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I为人体内环境,并且有的关系,则Ⅲ是血浆B.若I为可遗传变异,Ⅳ是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原理,则Ⅳ是基因重组C.若I为构成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并且Ⅱ和Ⅲ人人生来就有,则Ⅳ是特异性免疫D.若I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并且由Ⅱ和Ⅲ构成营养结构,则IV是分解者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稳态是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在各个层次中普遍存在,请分析下列有关问题。(1)氨基酸、核苷酸等是细胞代谢所产生、自身生长所必需的物质,由于细胞膜具有________,它们不会轻易的排到细胞外,但也不会在细胞内大量积累,是因为细胞存在一种________机制(如图所示)。(2)艾滋病患者最终可能死于各种器官的恶性肿瘤,原因是其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功能已被破坏。科学研究表明:HIV能识别T细胞膜上的CD4受体进而入侵T细胞。人成熟的红细胞用CD4修饰后,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因而被称为HIV的“陷阱细胞”,可用来清除HIV,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3)某条河流污染后引发水华现象,现对其进行修复,甲提出引进水葫芦与藻类竞争,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乙认为可投放捕食藻类的杂食性鱼类非洲鲫鱼,来降低藻类的密度。你认为甲乙两位的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2019年亚马逊河流域的森林持续发生大火,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和功能,图中A--D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其中B为食草动物,①~⑩则代表碳元素流动的相应过程,回答下列问题:(l)图中五种成分构成___________;分析图示可知,图中没有标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2)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以_____形式在A~D之间流动;图示可以发生还原氢与氧气结合的过程是______(填图中序号)。(3)根据图中营养结构,若要使D同化的能量增加100kJ,则至少需要第一营养级提供的能量为________kJ;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流动去向是________。(4)亚马逊河流域的森林持续发生大火,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价值。运用恢复生态学重建了该森林曾有的植物和动物群落,该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演替。9.(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实验,将某植物的叶片放入密闭系统中,保证各实验组温度相同,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观测系统内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光照强度280lx时,密闭系统中的CO2浓度不断上升原因是_______;最后密闭系统中的CO2浓度达到最大值并保持稳定,原因又是__________。(2)光照强度为300lx时,曲线保持平直,可以得出CO2浓度为0.03%即此条件下的__________。(3)小组同学进行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10.(10分)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对海洋藻类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以某种海洋单细胞绿藻为材料进行实验。(1)配制人工海水时,要控制氮、磷元素的含量。若这两种元素偏少,可能使该种绿藻生长过程中,光反应的产物___________减少,从而影响C3的___________,导致光合速率下降。(2)若配制的人工海水盐度较正常海水过高,该种绿藻不能存活,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3)探究CO2浓度对该种绿藻生长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实验结果表明,CO2浓度为___________时,该种绿藻的生长速率较慢。据图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11.(15分)Prader–Willi综合征(PWS)的患儿表现为运动神经发育延迟,儿童期后出现过度生长、显著肥胖的症状。该病是由人类15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S/s)控制,S基因控制某些重要蛋白质的合成,s基因则不能。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基因的遗传还表现出有趣的“基因印记”现象,即子代细胞内来自双亲的两个等位基因中只有一方的能表达,另一方的被印记而不表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PWS属于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性遗传病。(2)若双亲为SS(♂)×ss(♀)的后代均正常,双亲为SS(♀)×ss(♂)的后代均表现为PWS,则说明总是被印迹而不表达的基因来自________方,来自另一亲本的基因可以表达,在这种情况下,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基因型均为Ss)后代患病的概率是_____。(3)基因印记的原因之一是DNA分子中某些胞嘧啶经甲基化转变成5–甲基胞嘧啶,从而影响RNA聚合酶与DNA分子的结合,据此分析,DNA分子的甲基化因影响中心法则中的________过程而影响了基因的表达。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即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氧气充裕的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的呼吸方式。2、观察减数分裂时,应选择雄性个体的生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3、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体又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又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光合作用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详解】A、实验甲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B、实验乙为对比实验,有氧组与无氧组均属于实验组,B错误;C、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来判断细胞分裂所处的时期,C正确;D、实验丁的作用光谱中类胡萝卜素在蓝紫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D错误。故选C。2、D【解析】

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就会呈指数增长,指数增长(“J”形增长)的特点是起始增长很慢,但随着种群基数的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每单位时间都按种群的一定百分数或倍数增长,其增长势头强大。逻辑斯蒂增长是指在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方式,其增长曲线很像字母S,又称“S”形增长曲线。种群的逻辑斯蒂增长总是受到环境容纳量(K)的限制,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平衡或稳态,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详解】A、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从图中可看出,草履虫的环境容纳量小于800只,A错误;B、当草履虫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其自然增长率有时大于0,有时小于0,B错误;C、影响草履虫数量增长的因素是资源和空间有限、捕食者的限制等,C错误;D、在10年后,若草履虫因为捕食者而发生数量变化,捕食者的增多会造成草履虫的减少,草履虫的减少反过来会造成捕食者的减少,这种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D正确。故选D。3、B【解析】

密码子指在mRNA上,控制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密码子有64种,对应氨基酸的有61种,终止密码子不对应氨基酸。tRNA有61种,是运输氨基酸的工具,一端是反密码子,一端可以携带氨基酸。【详解】A、蛋白质的模板为信使RNA,产甲烷菌没有核孔,A错误;B、根据题意,原本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效)为61种,这样就有62种,B正确;C、不是反密码子端结合氨基酸,C错误;D、氨基酸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D错误。故选B。易错点: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的物质必须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氨基酸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4、C【解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细胞开始生长,长到一定程度后,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A错误;B、细胞衰老和凋亡也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也是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必要条件,B错误;C、癌变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衰老也会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C正确;D、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这是一种累积效应,D错误。故选C。5、D【解析】

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于活细胞才能生存和繁殖;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单链,易变异;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必须寄生于活细胞中,因此其作为抗原进入人体会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只含有RNA一种核酸,因此含有A、U、G、C四种含氮碱基,A正确;B、新型冠状病毒是抗原,感染人体细胞时需要与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行识别,B正确;C、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会侵入活细胞内,因此人体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中,免疫的三道防线都会起作用,C正确;D、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分泌的,但是效应B细胞膜上没有抗体,D错误。故选D。6、B【解析】

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又叫细胞外液;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步移;人体免疫系统包括三道防线,其中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详解】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若Ι人体内环境,并且有的关系,则Ⅲ是血浆、Ⅱ是组织液、Ⅳ是淋巴,A正确;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的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B错误;若若I为构成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并且Ⅱ和Ⅲ人人生来就有,说明Ⅱ和Ⅲ是非特异性免疫,则Ⅳ是特异性免疫,C正确;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这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因此若I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并且由Ⅱ和Ⅲ构成营养结构,则IV是分解者,D正确。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选择透过性反馈调节监控和清除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无法为HIV的繁殖提供酶、场所等条件,最后会随红细胞的凋亡被免疫系统清除都不可行,都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解析】

1、从图中看出,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物变成了代谢产物,而代谢产物的增加抑制了该反应的进行,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详解】(1)细胞膜对物质的运输有选择透过性,所以氨基酸、核苷酸等物质不会轻易排出细胞;从图中看出,代谢产物的增加对酶有抑制作用,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2)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其监控和清除的功能,由于该功能被破坏,所以艾滋病患者最终可能死于各种器官的恶性肿瘤。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不能提供酶和场所等条件,HIV进入该细胞陷阱后将无法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凋亡一起被免疫系统清除。(3)甲同学的方案是引进水葫芦,乙同学的方案是引入非洲鲫鱼,这两种方案都不可行,因为都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本题以稳态为中心,考查了负反馈调节、艾滋病、生态系统的保护等知识,需要考生理解负反馈调节机制,识记免疫失调的种类进行答题。8、(生物)群落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①④⑩2500分解者(A)和下一营养级(C和D)间接次生【解析】

结合碳循环的过程进行分析A是分解者,BCD是三种生物形成的一个食物网,①④⑩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②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详解】(1)图中五种生物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所以构成生物群落;没有标示出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A~D属于生物群落的成分,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流动以有机物的形式;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发生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是图中的①④⑩阶段。(3)为D提供营养的有两条食物链,生产者→B→C→D,生产者→B→D,所以至少需要的能量按照最短的食物链,最高的传递效率(20%)进行计算,所以需要第一营养级提供的能量是100÷20%÷20%=2500KJ;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流动去向是分解者(A)和下一营养级(C和D)。(4)大火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说明生物多样性有间接价值。在火灾后发生的演替的次生演替。本题需要考生根据碳循环的过程分析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成分,掌握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相关的计算。9、植物叶片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大于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由于前段时间植物叶片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密闭系统内CO2不断增多而氧气不断消耗,呼吸作用逐渐下降直至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密闭系统的CO2量达最大且保持不变CO2补偿点光照强度对CO2补偿点影响【解析】

密闭系统中,由于二氧化碳浓度有限,故光合作用强度先上升后下降,最终等于呼吸强度。据图可知:随着光照强度增强,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最后都趋于平衡。【详解】(1)在光照强度280lx时,由于植物叶片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大于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密闭系统中的CO2浓度不断上升。随着密闭系统内CO2不断增多而氧气不断消耗,呼吸作用逐渐下降直至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密闭系统的CO2量达最大且保持不变。(2)在光照强度300lx时,密闭系统中的CO2浓度维持不变,原因是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因此0.03%CO2浓度为此光照条件下的CO2补偿点。(3)当CO2的浓度不再改变时对应的浓度即为CO2补偿点,据图可知光照强度越强,CO2浓度不再改变时对应的浓度越低,由此可知本实验探究的目的是光照强度对CO2补偿点影响。本题结合图形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形的分析与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10、[H]、ATP还原海水盐度过高,绿藻细胞因渗透失水过多而死亡800ppmCO2浓度为800ppm时,叶绿素含量较低,光合速率降低,而呼吸速率基本相同【解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水的光解产生[H]和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详解】(1)光反应的产物中[H]和ATP组成元素需要氮、磷。光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