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一篇经典回忆性散文,通过对比百草园的欢乐与三味书屋的严肃,展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成长历程的深刻印记。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百草园的自然风光和童年趣事,充满了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怀念;同时,对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也进行了真实写照,反映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整篇文章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既有对美好童年的追忆,也有对成长现实的深刻反思,是了解鲁迅思想和情感世界的重要窗口。

二、学情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经典课文,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群体对鲁迅笔下描绘的童年生活充满好奇,尤其是对百草园中各种神奇的动植物和有趣的童年游戏,能够引发他们的强烈共鸣和兴趣。同时,学生也能从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中看到自己学习成长的影子,理解成长过程中的变化与不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仅能感受到鲁迅文字的魅力,还能在情感上得到共鸣,在思想上得到启迪,是一次很好的文学教育和成长教育。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方法,掌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掌握文章结构。

2、通过朗读、讨论、复述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品味词语、分析句子,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3、感受鲁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自然、自由的热爱。理解鲁迅对封建教育的批判态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本文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分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插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以及插叙后一段议论的含义。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同学们,大家好呀!在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片独一无二的乐园,那里有我们最纯真的欢笑和最宝贵的回忆。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进鲁迅

先生心中的那片乐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想象一下,一个充满生机与神秘的小园子,藏着各种奇花异草,还有那些令人捧腹的小故事;再转身,我们又踏入了庄重严肃的三味书屋,感受那份别样的成长滋味。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翻开书页,跟随鲁迅先生的脚步,去探寻那片只属于我们的心灵乐园吧!

1、了解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通过展示鲁迅的照片和简介,引出鲁迅及其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中。时鲁迅正在厦门大学任教,因不满现实而怀念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生字词。教师正字音、释词义,学生做笔记。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理清文章结构,提问: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课文第1至第9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第10至第22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2、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分段落进行讲解。

明确:以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安排文章结构。

3、学生朗读第1段,教师提问:第一段写出百草园的什么情况这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写出百草园曾是“我"的乐园,点出了忆写百草园的缘由。

4、学生朗读第2段,教师提问:作者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生动、美好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作者写了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等景物,用了“光滑”“直窜"低唱”“弹琴"等词语,把景物写得生动、美好。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体会其作用。

5、学生朗读第3至6段,教师提问: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故事带有神怪色彩,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感,也表现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探险心理。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6、学生朗读第7至8段,教师提问:冬天百草园有什么乐趣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冬天百草园可以捕鸟,这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先抑

后扬,欲扬先抑。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

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全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可见,童年的“我”对捕鸟十分感兴趣。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7、学生朗读第九段“我不知道……",教师提问:这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段承上启下,从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过渡到三味书屋的生活描写。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对三味书屋的反感之情。

8、学生朗读第10至22段,教师提问: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怎样的作者对此有何态度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三味书屋的生活枯燥无味,作者对此表示不满和批判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对比写法,如百草园的自由快乐与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形成鲜明对比。

9、提问:你认为鲁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他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鲁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忆童年生活,表达对自然、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三)布置作业

写作练习:以“我的童年乐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描写生动、具体。预习下节课内容,思考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具体批判。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味书屋的哪些内容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封建教育的批判的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深化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具体词句,如“不准提课外的问题”“不准去后园玩"等,体会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二)合作探究

1、学生讨论:你认为封建教育有哪些弊端它对现代社会有何影响

教师小结:封建教育注重死记硬背,忽视儿童的个性和兴趣,束缚了儿童身心的发展。现代社会应摒弃封建教育的弊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小组讨论,使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

明确:苦中有乐、渴求知识“乐”:快乐

作者对早年读书生活的回忆重心并不在其苦,而在其乐。写了读书时偷跑进后花园折腊梅花、寻蝉蜕和捉苍蝇喂蚂蚁;还写了被老师发现,回书屋,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听老师一个人大声入迷地朗读:又有趁老师读书入迷,“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等课堂生活的细节描写。其中传递的更多的是一种儿童的快乐,一种成年人再也没有的单纯的快乐。

苦”:要求严厉,不自由

①先生严肃;

②规矩多:拜师行礼,不准提问;

③生活单调:读书、习字、对课④读书苦:难读,难懂。

3、文章中怎样写寿镜吾先生寿镜吾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小组合作完成)明确:

描写的句子: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先生最初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寿镜吾先生形象:①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②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③教学生捧读“四书”“五经"之类的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是守旧的。④开明,不打骂学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不太束缚学生。

2、文中有很多精彩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学生朗读并复述精彩语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①“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有没有矛盾。明确: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

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

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意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意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单是"后面的内容是强调的重点。

不仅突出了“单是”下面的内容,这还突出鲁迅对儿时趣味描述时的欣喜,有力地表现出百草园的乐趣之多。

(三)拓展延伸

提问:你认为鲁迅的童年生活对你有何启示你如何看待现代教育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鲁迅的童年生活告诉我们,要热爱自然、热爱自由,要敢于批判不合理的现象。现代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总结全文

教师总结全文内容,强调鲁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封建教育的批判。学生回顾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

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五)布置作业

完成写作练习“我的童年乐园”。

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故乡》《阿长与》等,了解鲁迅的思想和风格。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