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故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故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全面了解作者鲁迅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知晓小说创作背景,为深入理解文本奠定基础。
2.准确认读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提升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力。
3.整体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清晰梳理小说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
-扎实掌握生字词,包括正确读音、准确释义及灵活运用。
-对小说主要内容形成清晰认识,能够准确梳理小说情节。2.难点:
-引导学生以简洁明了的方式梳理出小说情节,避免遗漏重要环节。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许巍的《故乡》,在悠扬的旋律中,展示一组充满乡村特色的美丽图片,如古朴的乡村小路、错落有致的农舍、金黄的稻田等。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故乡的第一印象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分享故乡的美景、美食或者难忘的人和事。
-引出课题《故乡》,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探索欲。2.作者及背景介绍
-鲁迅简介:
-详细介绍鲁迅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出生年月、成长环境、求学经历等。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出生于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他早年留学日本,弃医从文,致力于用文学唤醒民众。
-阐述鲁迅的主要作品,如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强调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犀利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
-突出鲁迅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背景介绍:
-讲解《故乡》创作于1921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
-介绍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状况,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说明鲁迅目睹了故乡的衰败和农民的苦难,怀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创作了这篇小说。
3.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标注出生字词。-正音:
-猹(chá):一种动物,鲁迅在小说中多次提到闰土捕猹的场景。
-京(jiàng):用来捕捉鸟兽的工具。
-髀(bì):大腿。
-恣睢(zìsuī):放纵,放任。-释义:
-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例如:冬天的村庄显得格外萧索。
-瑟索:身体因寒冷或恐惧而颤抖。如:他在寒风中瑟索着。
-鄙夷:轻视,看不起。例如:他对那些虚伪的人充满鄙夷。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如:他们之间似乎有了一层隔膜。4.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提问:小说围绕“故乡"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梳理情节:-“我”回故乡:
-描述“我"回故乡的原因和心情。“我”长期在外漂泊,对故乡充满了思念,怀着复杂的心情踏上归乡之路。
-描写途中的景象,如阴晦的天气、萧索的荒村等,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在故乡的所见所闻:
-见到闰土:
-回忆少年闰土的形象,如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银项圈等,充满生机和活力。
-对比中年闰土的变化,外貌变得憔悴衰老,语言变得木讷恭敬,动作变得迟缓笨拙。
-分析闰土变化的原因,如封建制度的压迫、经济的贫困、生活的苦难等。
-见到杨二嫂:
-描写杨二嫂的外貌,“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分析杨二嫂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出她的自私、贪婪、泼辣。
-探讨杨二嫂变化反映的社会问题,如社会风气的败坏、人性的扭曲等。
-感受故乡的变化:
-描写故乡的环境变化,如房屋的破旧、街道的冷清等。
-思考故乡变化的原因,如社会的动荡、经济的衰退等。-“我”离开故乡:
-描述“我"离开故乡时的心情,既有对故乡的不舍,又有对未来的迷茫。
-表达“我”对故乡的希望,希望故乡能够摆脱困境,变得更加美好。5.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时内容:回顾作者鲁迅及小说创作背景,强调掌握生字词的重要性,梳理小说情节。
-布置作业:复习生字词,思考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深入剖析闰土、杨二嫂等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变化原因及所代表的社会群体。2.细致赏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明确其在烘托气氛、表现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及揭示主题方面的重要作用。
3.深刻探究小说主题,准确体会作者对故乡的复杂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思考能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全面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深入理解其在小说中的重要意义。
-准确把握小说主题,体会作者对故乡的复杂情感。2.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包括思念、失望、希望等,以及小说深刻的主题所蕴含的社会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文本细读法、讲授法。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小说的主要情节,如“我"回故乡的原因、在故乡见到了哪些人、故乡发生了哪些变化等。
-引出本课时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探究小说主题。2.分析人物形象
-闰土形象分析:
-找出描写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段落,对比其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变化:
-少年闰土:
-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展现出少年闰土的健康、可爱。
-语言描写:“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鹑鸪,蓝背……"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动作描写:“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他会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等。"动作敏捷、灵活,充满活力。
-中年闰土:
-外貌描写:“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外貌变得憔悴、衰老。
-语言描写:“老爷!……"语言变得木讷、恭敬。
-动作描写:动作迟缓、笨拙。
-讨论闰土变化的原因:
-封建制度的压迫:封建等级观念使闰土对“我”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平等的朋友变成了恭敬的下等人。
-经济的贫困:农村经济凋敝,闰土一家生活困苦,为了生计不得不辛苦劳作,导致身体和精神的疲惫。
-生活的苦难:多子、饥荒、苛税等问题让闰土的生活陷入困境,失去了曾经的活力和希望。
-引导学生认识到封建制度对农民的压迫是闰土变化的根本原因。
-杨二嫂形象分析:
-分析杨二嫂的外貌、语言、动作特点:
-外貌描写:“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突出杨二嫂的尖酸刻薄。
-语言描写:“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语言泼辣、尖刻,充满市侩气息。
-动作描写:“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动作自私、贪婪。
-探讨杨二嫂变化反映的社会问题:
-社会风气的败坏:杨二嫂从曾经的“豆腐西施"变成了自私、贪婪的市侩女人,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恶化,人们为了生存不择手段。
-人性的扭曲:在贫困的生活压力下,杨二嫂的人性发生了扭曲,失去了曾经的善良和纯真。3.赏析环境描写
-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段落:
-开头对故乡的描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闰土生活的环境描写:“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烘托气氛:
-开头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一种悲凉、萧索的气氛,为小说奠定了情感基调。阴晦的天气、冷风吹进船舱、苍黄的天底下、萧索的荒村等,都让人感受到故乡的衰败和冷清。
-闰土生活的环境描写则营造了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与中年闰土的悲惨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故乡的变化。
-表现人物心情:
-“我”看到故乡的衰败景象,心情悲凉,环境描写与人物心情相呼应。如开头的环境描写中,“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当“我”回忆起少年闰土时,美好的环境描写也反映了“我"对故乡曾经的美好回忆和眷恋之情。
-推动情节发展:
-闰土生活的环境描写为少年闰土的出场做了铺垫,让读者对闰土的生活环境有了直观的感受,也为后面闰土的变化埋下了伏笔。
-故乡的环境变化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我”看到故乡的衰败,引发了对故乡命运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
-揭示主题:
-环境描写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如经济的凋敝、农民的贫困、社会风气的败坏等。
-通过对故乡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呼吁人们关注农村问题,改变社会现状。
4.探究主题
-组织学生讨论小说的主题:
-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情节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小说所传达的核心思想。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体会作者对故乡的复杂情感:
-思念:作者对故乡有着深深的思念之情,这从“我"回故乡的原因和心情可以看出。“我”长期在外漂泊,对故乡充满了眷恋。
-失望:看到故乡的衰败和人物的变化,作者感到失望和悲哀。故乡不再是记忆中的美好模样,闰土和杨二嫂的变化让“我"痛心。
-希望:尽管故乡充满了苦难,但作者并没有失去希望。“我”在离开故乡时,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希望故乡能够摆脱困境,变得更加美好。
-总结小说主题:
-小说通过对故乡的衰败和人物的命运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希望。作者希望通过对故乡的反思,唤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思考。
5.拓展延伸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故乡,谈谈故乡的变化及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故乡在环境、人物、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分享自己对故乡变化的喜悦或担忧。
-鼓励学生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故乡未来发展的期望。
-推荐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社戏》《阿Q正传》等:
-介绍这些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6.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时内容,总结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和主题:
-人物形象:闰土从充满生机的少年变成了憔悴、衰老的中年,杨二嫂从“豆腐西施"变成了自私、贪婪、泼辣的市侩女人。
-环境描写:开头的环境描写烘托了悲凉、萧索的气氛,闰土生活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表现了主题。
-主题: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强调小说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
-小说不仅具有深刻的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湖北黄冈高考考前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 2025年面板检测系统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届湖北省黄冈市新联考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 五四红旗团支部
- 2025年空心桨叶干燥机项目建议书
- 急救护理学蛇咬伤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与互动营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隆昌县2025届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
-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基本体操与健美操》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集美大学《弹性力学基础与有限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GB/T 37910.1-2019焊缝无损检测射线检测验收等级第1部分:钢、镍、钛及其合金
- 每日30字练字格电子版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反思
- (新版)国家统计执法证资格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
- 项目验收单标准模板
- 24式太极拳教案(1~4课)
- 小学 三年级 心理健康《最好的老师-兴趣的作用》教学设计
- DB12T 1040-2021 建筑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范
-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之路(PPT-37张)课件
- G322-1钢筋砼过梁
- 客房控制系统——RCU系统培训PPT通用通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