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11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11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11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11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1.1《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色,体会文章通过不同角度表现山川之美。

3.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书信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在其中流露的志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入

1.趣味导入

(出示本文标题:《答谢中书书》)

上课前,老师想先考考大家。看到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标题——《答谢中书书》。请问,中书书是谁?为什么要答谢他?

提示:别急着回答,结合书下注释,避开老师的陷阱哦!

(如学生顺着这个问题进行回答,点出并纠正;如学生能纠正断句造成的错误,给予表扬。)

2.题解

明确:标题正确的断句方式应是:答/谢中书/书。

其中,“答"是“答复”的意思;“谢中书"是个人名,即谢征,“中书”是其曾担任的官职名;“书"是“书信”的意思。

因此,标题正确的含义应是:(作者)答复友人谢征的一封书信。

让我们一起打开这封书信。(拆开书信)

二、知识讲解

1.文体知识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dú)”、“信札(zh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来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也可以谈论政事,还可以勉励后学,等等。

2.作者名片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陶弘景20岁前曾担任诸王的侍读,37岁辞官隐居于句容茅山,继续钻研学问,炼丹习道,并遍游名山,寻访仙药。粱武帝萧衍早年曾和他交游,即帝位以后经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时人谓之“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播放人物视频)

3.历史&创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群雄割据,政局动荡,社会混乱。不少文人遁迹山林,寄情山水,从自然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就是作者陶弘景隐居时回复朋友谢中书书信的一部分。

三、课文诵读

(划分课文停顿,学生朗读,教师指导。)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朗读方法:看清字,读准音,口齿清楚,缓急有秩,轻重有度,感情充沛,一气呵成。)

四、疏通文意

(1)山川之①美,古来共②谈③。高峰入④云,清流见底。

①之:的___②共:共同

③谈:谈论,欣赏④入:耸入

文意: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喜欢共同欣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①。青林翠竹,四时②俱③备④。

①交辉:交相辉映②时:季节

③俱:都___④备:具备

文意: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和翠绿的竹子,四季都有。

(3)晓雾将歇①,猿鸟乱鸣;夕日欲②颓③,沉鳞④竞⑤跃。

①歇:消散②欲:纷乱,这里指此起彼伏

③颓:坠落④沉鳞:水中潜游的鱼

⑤竞:竞相,争相

文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到了夕阳快落山之时,水中潜游的鱼儿便争相跃出水面。

(4)实是欲界①之仙都②。自康乐③以来,未复④有能与⑤其奇者。

①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②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欲界之仙都"指的就是:人间仙境。)

③康乐:指的是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

④复:再,又___⑤与:参与。欣赏、领悟。

文意: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五、文言积累

1.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

歇古义:消散今义:歇息

(2)夕日欲颓

颓古义:坠落今义:颓废

2.一词多义

欲夕日欲颓欲:副词,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名词,欲望、欲念

3.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总观全文,思考:这篇短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是按什么结构展开描写的

明确:可以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以感慨发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第二部分:具体描写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第三部分:以赞美和感慨收束全文。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总结:课文是按照这样一种总-分-总的结构顺序来写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二、描山绘水

1.作者笔下的这幅山水画卷有何特点?请各用文中的两个字概括。

明确:“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美"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

2.课文描绘了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

山峰:高耸流水:清澈石壁:斑斓

竹林:青翠晓雾:稀薄猿鸟:恣意

夕日:光亮沉鳞:活跃

三、美景品析

陶弘景笔下的山川景物,到底“美”在哪里?结合所学的写景方法,赏析课文第二部分中你觉得写的美的句子。

1.高峰入云,清澈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技巧点拨——常用的赏析景物的方法:

①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反复、对偶……

②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色彩变化……

③感官分析: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两两结合/通感)

④视角分析:俯视、仰视、远眺、近望……(两两结合)

预设1:高峰入云,清澈见底。

赏析:俯仰结合,用寥寥八个字,描绘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极写山之高耸、水之清澈。高低映衬,境界清新,妙不可言。

(炼字)其中,“入"字运用拟人,写出了山的高耸。静态的山峰在作者的笔下仿佛有了生命力,主动出击,直冲云霄,显得气势磅礴。

预设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赏析:作者以平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多彩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炼字)一个“交”字,写出岩石色彩斑斓,使人目眩神迷;一个“俱"字,写出竹林终年常绿,使人心旷神怡。

预设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赏析:这四句描绘朝、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景色及生物活动,动静结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

(炼字)思考:“乱”和“竞"两个字用的好在哪里?

“乱”形容猿鸣声和鸟叫声交织在一起;“竞"形象地写出了水中游鱼争相跃出水面的状态。这两个字运用拟人的修辞,勾勒出一幅热闹欢快的晨昏动态图,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

总结:陶弘景笔下的山川景物,“美”在: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搭配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四、思考探究

40字的写景文字,在同学们的品析之下,果真神韵不凡。“一切景语皆情语”,眼中的美景,是作者心境的投射。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

1.作者将眼前看到的山川美景称为“仙都”。那,与之相应的“欲界"里可能有什么?

预设:“欲界”里可能有繁琐的公务:操劳忙碌、心身不自由;可能有黑暗的官场:互相倾轧、尔虞我诈……这些都是让作者感到十分厌恶的。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作者为何要在结尾这么说?包含了怎样的言外之意?

拓展材料: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著名的山水诗人,晋时袭封康乐公。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恃才傲物,受权贵排挤。因厌倦仕途,他索性辞官回乡,游览山水,随景赋诗,开创了境界清新自然、语言工整精练的山水诗派。

①谢灵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前贤的钦慕;

②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③“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高雅情操而自许,有与谢公比肩之意。

五、拓展阅读

学完本文,有同学可能会有疑惑:中国自古以来的有志之士,向来追求“修身、治国、平天下”,积极入世,渴望做出一番事业。为什么陶弘景会一心想着归隐呢?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陶弘景个人的心性都有关系。

拓展材料1:

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魏晋名士以空灵之心审视山水自然的美,使自然山水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灵魂与无穷的玄趣。另一方面,他们把在政治理想上的绝望转向文学艺术,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这样的精神,鲁迅先生称其为魏晋风骨。而陶弘景,无疑正式追求这种“魏晋风骨”的人。

拓展材料2:

陶弘景:“山中宰相”,便是在下

南北朝时,陶弘景隐居在茅山。梁武帝萧衍每有军国大事,都要常派使者前去征求他的意见,得了回书又急匆匆赶回。有时遇有重大事件,往来频繁,前头刚刚派人捧着诏书、敕告出发,马上又加派使者去催办。陶弘景身在方外,却俨然是朝政决策人物,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

武帝知道陶弘景是个奇才,几次想请他出山做官,但陶坚辞不出。皇帝的诏书下得急了,他就画了两头牛让人带去呈给武帝。画中一牛散放在水草间,一牛则被加上了金笼,有人执着鞭子在驱赶它。武帝一看,明白了意思,笑着说道:“这人没有什么荣华富贵的欲念,看来是打算仿效在泥淖中拖着尾巴自由爬行的乌龟,哪有招徕的办法"遂作罢。

课堂小结: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