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石室中学2025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卷(含答案)_第1页
成都市石室中学2025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卷(含答案)_第2页
成都市石室中学2025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卷(含答案)_第3页
成都市石室中学2025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卷(含答案)_第4页
成都市石室中学2025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2025届十月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B0.5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Ⅰ卷(1648·地形》也说,“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上表现的九只鸟,之所以表现九只,就是暗示有一只正是天上的太阳。此种观念和表达说明( )BCD.具有了中原式的宇宙观念 三星堆出土的一号青铜神树王权国家的标志 B.国家形态的成熟C.金属工具的使用 D.奴隶的辛勤劳动在古书中常常可以看到“爱士”“养士”“礼贤下士”以及“士林”“士流”“士风”等等以士为中心词的称呼和用语。西周春秋之士是贵族最低等级;战国之士是一个流动的社会阶层,凡有一德一艺者皆可称士。战国时期士阶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传统贵族的没落 B.平民地位的上升C.学术文化的繁荣 D.富国强兵的需要1100( )反映了秦的暴政延伸到了各部门 B.极大地弥补了研究秦史料的不足C.表明秦创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 D.规范了生产经营活动和组织管理《史记·196)适应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B.发展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C.为察举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解决了中央与王国之间矛盾196遏制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B.弱化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开创了流民屯田的范例 D.有利于北方地区经济恢复与发展有学者曾对刘宋时(420—-479年就任录尚书事侍中尚书令中书监令左右仆射等权力中心八种职官的人数及出身作了详细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指出任职者164人次中,世族105人次,占总数的64%;宗室外戚31人次,占总数的19%。据此可知,刘宋时期的门阀政治( )阻碍了历史进步 B.是贵族政治的回归C.改变了皇权专制 D.是官僚政治的异化齐民要数中记载了一种游牧民族的酒酵发酵法面一石白米七八升做粥以白酒六七升酵中。著火上酒鱼眼沸绞去滓以和面面起可作这种发酵法即使在如今看来也是比较科学的得益于这种技术的发展,中原面食的种类日渐丰富。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原餐食结构改变 B.华夏认同观念形成C.民族交融双向互动 D.游牧民族加速汉化下表为南朝时期扬州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经济发展情况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取得进步,劳动力数量增加,大量兴修水利和围垦湖田手工业造纸业、炼钢业迅速发展;“三吴”地区成为青瓷主要产地商业内河和海外贸易得到发展,城市商品经济日渐繁荣表可用于说明当时()劳作方式发生变化 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抬高孟子地位,宣扬格物穷理 B.复兴儒学传统,明确仁义道C.融合佛道思想,顺应三教合一 D.应对佛道冲击,建构道统谱739646明()佛教思想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 B.宣扬“孝道”成为佛经的主要内容C.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 D.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传统文化唐代对广泛流传在宫廷、民间的表演性舞蹈划分为“健舞”、“软舞”两大类。“健舞”有矫捷雄健气势磅礴《剑器舞急转如风”欢快热烈《胡旋舞纵身跳跃落地踢踏《胡腾舞》等,大都富于节奏鲜明、气氛热烈、迅捷奔放、风格健朗的审美特征。由此可见,唐朝( )尚武崇侠风气浓厚 B.实行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C.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D.具有豪迈进取的文化气质《汉谟拉比法典》的基本原则是“自我约束”,即一个人自身的行为应当符合社会的习俗和道德注重宣扬君权神授思想 B.旨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C.要求人们遵循纲常伦理 D.引导了人们的价值取向了古罗马()平民话语的提升 B.政治仪式的庄重C.君主专制的形成 D.共和政体的异化15A.科技进步提升制陶技艺 B.文化复古主导制陶工艺C.奢靡风潮改变制陶理念 D.人文主义影响制陶风格16.1819)A.文学热衷描述社会现实 B.民众文化素养普遍提高C.社会发展影响审美情趣 D.中间阶层精神需求增强第Ⅱ卷本卷包括4道必答题,共52分。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隋代义仓的本义系民间应对天灾人祸而互助自救的一种形式,后来,地方政府发现这是民间应对自然灾害而自发救世扶难的有效途径对其给予充分肯定长孙平在隋文帝的支持下采取强有力措施将民间自发兴起的义仓推广至全国经过多年经营隋代各地义仓无不充盈这对于当时脆弱的耕经和体工生应然害社动,挥不低的用。业年(60,全国有户8907536,人口达46019956。直到百余年后的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才达到这样的户口数据。——摘编自魏明孔《从义仓设置看隋代制度创新》材料二 西方社会较大规模的有组织的保障措施始见于公元6世纪末的罗马城邦社会,城邦的市政当局用捐款和公款购买谷物无偿地分发给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和阵亡将士的家属用以减缓社会冲突……到中世纪封建贵族和教区主教也主办一些慈善事业为丧失劳动能力者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以维持再生产的需要这种保障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贵族的好恶和年成的好坏无法律保护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李传柱《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启示》(10)时间古代中非交往概况公元前6-前2世纪中非间已有间接的民间交往,商品流通和信息传递沿古丝绸之路经过若干中转站公元前2世纪-公元6世纪汉武帝“益发使抵安息、奄蔡、黎轩(学者多认为“黎轩”一词语指埃及亚历山时间古代中非交往概况公元前6-前2世纪中非间已有间接的民间交往,商品流通和信息传递沿古丝绸之路经过若干中转站公元前2世纪-公元6世纪汉武帝“益发使抵安息、奄蔡、黎轩(学者多认为“黎轩”一词语指埃及亚历山大城”公元7-11世纪非洲的香料、药材和珍奇物品运抵中国。公元11-14世纪中非交在范围扩大到黑非洲、并以水路为主要交通路线。宋朝重视海外贸易,元朝实行大一统,中非交往再现高潮。公元15-16世纪29东非。(6)(4)19(14)材料一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相传上古时代的神农氏首先发现茶叶的饮用价值。把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不仅仅作为一种生活需要,是从唐朝陆羽开始的。他的《茶经》影响至今,根据《茶经》的记载,茶起源于巴蜀之地之后茶叶朝东南西北各方向传播朝东日本高丽有不少僧人和使者来到大唐学习并携带茶种回国种植往西作为商品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中亚和西亚往南到越南缅甸印度,大约始于9世纪开始饮用茶至于北则是五代和北宋时越过河套地区传到北方游牧民族区域古代的中央政府利用茶来掌控和协调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因而就出现了“茶马互市。来自中国的茶与世界各地的民俗民风融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茶文化和饮茶习俗。——摘编自余锋《从茶与咖啡的普及历程看中西方文化及传播差异》材料二 1664年,东印度公司进献查理二世2磅茶叶;1666年,又向进献王后22磅12盎司茶叶。此后上流社会也仿照宫廷时尚开始饮茶随着茶叶输入的增加茶叶价格有所下跌以至普通老百姓都能饮用特别是18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降低了茶叶税后茶叶价格迅速下降到18世纪晚期茶叶在英国几乎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了19世纪进入英国的中国茶叶和其他产茶国的茶叶数量继续增长,19世纪70年代中期揉捻机筛茶机与干燥机的发明改进和推广进一步满足了英国民众对茶叶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家庭茶会成为民众日常消闲的重要方式。1906年英国人均茶叶消费量达到6.5镑,平均每个家庭达到30-35磅,总消费达2.7亿磅。——摘编自李斌《近代英国民众休闲消费品的变化及其历史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茶文化传播的影响。(6分)(2)1720(8)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二战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促进了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1948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约成立。1967年,东盟和欧共体成立,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等从图中提取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历史信息,围绕“世界发展趋势”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成都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5届10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1-5 DADBC 6-10DDCDB 11-15DDDDD 16.D17(1)(42点即可)(63)(2)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2分)应急性6)18.(1)趋势一:从民间交往到官方交往(1)(2)趋势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