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_第1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_第2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_第3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_第4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轴对称》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思考

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实例,

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

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其对称轴

2、教材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

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

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调查分析

课前,对6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调查项目能说出轴对称图形特征指出图形对称轴会剪会画的

人数454210

因此要开展猜想、动手、验证、应用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去经历“探究”,体会“转化”,学会“应用”。

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找对称轴等活动,能认识对称轴的意义及特征。

2.能正确找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

评价任务

1、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找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对称轴。

3、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1

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学生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

创设情境

个图形的对称轴

激趣导学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环节2学生活动1:学生相互交流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

轴对称图形。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学生活动2:小组内交流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例题1:学生会得出“在轴对称图形中,

环节3通过例题轴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

对称图形。探究轴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侧的距离相等”

对称图形的性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O学生交流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环节4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全班大部分学生会画对称图形

教学画对称图形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

不足

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会画轴

1、课内练习-------第1、2题。对称图形。

环节5

2、课外作业:

全课小结

拓展延伸

《旋转》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思考

通过观察实例,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能

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这部分教材是在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够较为准

确的判断出某一物体的运动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旋转的特征和

性质,并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知识点,对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是一个渗透,是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图形变换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

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利用旋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3、学生调查分析

许多孩子在以前的美术课中制作过风车,并且在游乐场等地方,这些现实生活中都亲身感受过旋转与平移

现象。本单元是把生活中的现象抽象出来进行学习,然后再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这些现象。通过

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帮助学生能够准确的知道哪些属于旋转现象,哪些属于平移现象。

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

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

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评价任务

1.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

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

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

环节1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

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

创设情境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0

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

激趣导学

象叫做平移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环节2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体验旋转的现象

生活中的旋转

然后汇报。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

环节3

生独立完成。

学习例题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

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

多少格。

环节4(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全班大部分的学生会画图

学习例题4:(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

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会画旋转图

环节5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教师适时、适当补充。

全课小结做第6页2题。

拓展延伸第9页4题、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思考

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实例,

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

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教材分析

教材先让学生观察从主题中抽取出来的两幅美丽图案,感受图形变换创造的美,体会平移、旋转在图案

设计中的应用。接着让学生应用对称、平移或旋转的方法设计图案并进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美

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3、学生调查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和旋转现象,知道了轴对称和旋转的特点,能在方格纸

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这里是利用对称和旋转

来设计美丽的图案。

目标

L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评价任务

采用课堂设计练习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1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学生欣赏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

创设情境

乐,让学生欣赏图案,配音乐,

激趣导学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

环节2

乐,让学生欣赏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

利用课件显示让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欣赏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1,学生能用准确的语言叙述哪个

环节3到的?图形是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说一说2.上面哪几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

论,再进行交流。2,哪几幅图是对称的

(一)设计图案: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提出三个步骤:

环节4(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及时反馈(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全班大部分学生会画图

巩固提高(3)动手绘制图案。

环节5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

全课小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出的设计师。

拓展延伸域。

《欣赏与设计练习课》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思考

本课的要求是: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

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

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旋转的特征和性质,以及画

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后进行教学的,教材先让学生观察美丽的图案,体会各种变换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接着让学生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设计图案并进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美和数学方法的

价值。

3、学生调查分析

课前,对6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调查项目能说出轴对称的特征和画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学生应用对称、平移设计图案

性质形和旋转的方法设计

图案

人数4032415

开展猜想、动手、验证、应用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去经历“探究”,体会“转化”,学会“应用”。

目标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评价任务

1、课前让学生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2、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3、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1

学生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

创设情境课前让学生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行交流。

激趣导学

学生活动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

环节2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动手操作学生会画出有创意、绘图美观图

学生活动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

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

O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学生能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

法动手绘制图案。

环节3(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

设计图案

(3)动手绘制图案。

O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

环节4

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反馈练习:全班大部分的学生能用对称、平

2.作品展示。移和旋转的方法,动手绘制图案。

3、独立观察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思考

《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1T00的自然数中,能

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

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教材分析

教材利用一个简单的实物图引出乘法算式,通过乘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简化了叙述

和记忆的过程。

3、学生调查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根据所学知识,会知道一个数与任意非0自然数之积都是该数的

倍数,会概括出: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只有最小的倍数,没有最大的倍数。

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评价任务

1.、通过写出一道乘法算式,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2、通过举例说明,学生会熟练的掌握找出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方法。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X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环节1

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学生会正确理解谁是谁的因数,

创设情境

谁是谁的倍数。

引入新课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师: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

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师:18的因

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

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

些?

师:你是怎么找的?

学生能熟练并能正地找出一个数

环节2举错例(1,2,3,4,6,6,9,12,18,

的因数。

找因数

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仔细看看,36

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一写,

然后汇报。

4、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

容易漏掉?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

找出来吗?为什么找不完?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

数的?学生能熟练并能正地找出一个数

环节3的倍数。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

找倍数

数。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

你是怎么找的?

5的倍数有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

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

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评价要点:学生能熟练并能正地找出一个数的倍

数。

环节4

及时反馈完成练习二1〜4题能熟练正确的完成基本的练习

巩固提高

机械厂食堂买来45袋面粉和10袋大米,共付

环节5部分学生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并

2390元,后来因某种原因退还10袋大米,换回会正确的解答。

全课小结

15袋面粉,又付了370元。1袋大米比1袋面粉

拓展延伸

的价值便宜多少元?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思考

《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

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2、教材分析

借助生活素材,引入对抽象知识的学习。2、5倍数的特征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困

难。

3、学生调查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奇数和偶数及倍数和因数的概念,选取具有现实意义的生活素材,借助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对知识的学习,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降底了认知难度。

目标

1、通过自主操作,掌握2、5倍数的特征,。

2、学生知道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是2、5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评价任务

1、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会发现并熟练的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

2、会区分奇数与偶数,并会正确的判断。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师:老师有一项绝技,不用计算就能判断一个数

是不是2或5的倍数。你们相信吗?不信,请你

说出一个数来考考老师,好吗?

生自由报数:如:85、76、978、785、84、72、

环节1激趣引思,让学生会思考2或5

90、47、……现在你们相信了吗?(相信)。

谈话引入的倍数特征会和什么有关系。

揭示课题师:你们想不想学这项绝技呀?请同学们猜一猜

2或5的倍数特征会和什么有关系?

(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2、5的倍数特征。(板书

课题)

师:(出示教材第4页的表格)请同学们在下表中

把5的倍数找出来,并做上记号。找完以后,同

座同学可以互相检查与讨论。

师:刚才在划的过程中,你们发现5的倍数有什

环节2

么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学生能正确的发现5的倍数的特

自主探索

(板书: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5)征。

总结5的倍数特

征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超过100还有这个特征

吗?你能验证吗?

经过验证得出超过100也有这个特征。例如:

485、3920等等都是5的倍数。

师:这几个数的个位上都是……(0或5)

师:我们再来讨论一下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还是利用这个表格吧。

师:请同学们在下表中把2的倍数找出来,并做

环节3

学生能正确的发现2的倍数的特

自主探索上不同的记号。找完以后,同座同学也可以互相

征。

总结的倍数特

2检查与讨论。

师:谁能说一说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超过100还有这个特征

吗?你能验证吗?

环节4(1)按要求说数:奇数、偶数、2的倍数、5的

根据要求能正确的回答问题

你说我答倍数等。

(2)我说数,你说数学词语。

1、练一练

(1)第5页第1题,把下列数按要求填入

圈内。哪些数既是的倍数,又是的倍数?

25根据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正

环节

5(2)第5页第2题。确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运用模型2、游戏:数字卡片,添加或减少

形成技能口袋里有0——9的数字卡,摸出几可以和

“5”组成2的倍数;摸出几可以和“5”组成

5的倍数。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思考

《课程标准(20H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

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2、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提出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的特征是要观察各个数位

数字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

3、学生调查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养成了善于动脑思考,讨论,交流与研究,

积极进行小组合作的习惯。可以说,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与研究能力。

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

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评价任务

1、在活动中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理解总结。

2、会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

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

下?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

倍数,那么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

环节13

提出课题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揭示课题)通过观察,思考3的倍数的特征

寻找3的特征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

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

一张。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

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

以内的数表。)

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

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在学生

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

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

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学生同桌交流

环节2后,再组织全班交流。在操作活动中,逐步发现3的倍

自主探索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的特征,并能正确的总结出来。

总结3的特征

数有规律吗?

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

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师: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

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师:这是一个重

大发现,其他斜线呢?师:现在谁能归纳

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环节3学生能正确解答基本问题

完成pl9做一做

巩固练习

环节5部分学生会正确的解答

根据乘法分配律,分析2453,732是不是3的倍数。

思维训练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思考

《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和合数。

2、教材分析

质数和和合数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使学

生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而且使学生能过较快的看出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学生调查分析

学生对因数和倍数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本节教学内容与原有

认知结构存在潜在的适合性,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建模。

目标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评价任务

1、在探究活动中,正确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并会正确的区分。

2、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对同学的反馈情况做出正误判断,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师:(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

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

形?

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

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指

环节1在操作思考中,正确认识质数与

名说一说)

探究发现合数,并会正确的判断。

总结概念师: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

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一一,你觉得会怎么样?

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

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

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

师: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

数呢?

师: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1、师:出示:73。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

师: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如果

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学们都说“是呀”。)

师:这表从哪来呢?

环节2

通过操作制表,学生会正确熟练

动手操作(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

的认出哪些数是质数。

制质数表。

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

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环节3学生会正确的解决问题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练习巩固

《因数和倍数》练习课

目标

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巩固倍数和因数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掌握2、5和3的倍数的特征的认识,能

从不同角度加深对偶数、奇数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倍数、因数、偶数、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特征判断2、5、3的倍数。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师:我们每天要与数字打交道,下面请大家看小

明同学写的一篇日记,请你轻声读一读,找一找,

小明用到了哪些数字?(课件出示)

“我叫小明,今年12岁。3周岁时妈妈把我送

进了幼儿园,后来又在琴湖小学读书,还有2年

我将结束6年的小学学习生活,我爱我的学校,

我的老师、同学。我也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等到我年满18周岁,我将长大成人啦!我吩望着

自己快快长大,早日成才!”

学生交流看到的数字(课件出示这些数字:

1231862)

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能把这些数字用乘

法或除法算式表示,并用学到的知识说说这些数

字之间的关系吗?

交流时注意以下三点:通过回顾复习,会用自己的语言

环节1

①三种不同选择方法都要交流。总结学过的知识,会正确熟练的

因数与倍数

②选择三个数后要列出不同的乘、除法算解决因数与倍数的相关问题。

式。

③说说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倍数,哪一个

数是哪一个数的因数。

师:生活就是课堂,我们要有一双善于捕捉生活

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生活中的

数学。在这些数字中,我们知道2、3、6都是18

的因数;6、12、18都是3的倍数。如果给你一

个数,你会既快又好地找出它的因数或倍数吗?

请在作业本上完成(课件出示)

48的因数:

13的倍数: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师:请你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好方法。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双数和单数,在数学上

我们称是“偶数”和“奇数”,我们把是2的倍数的

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你能找

出下面这些数中哪些是2的倍数吗?(课件出示)

根据学生回答在30、48、102上加圈。

环节227304865102147345

2、3和5的倍数特师:那这些数中哪些数是奇数?

大部分学生会解决练习中的问题

征的练习师:哪些数是5的倍数?你是怎样找到?(在数

字30、65、345上加圈)

哪些数是3的倍数?说说你判断的理由?(在

数字27、30、48、102、147、345上加圈)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哪些?它

们有什么特征?

哪一个数同时是2、3和5的倍数?它有什么

特征呢?

你会应用刚才的规律按要求填一填吗?

(1)48口,25口,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2)24口,37口,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3)10口,2口口,是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1、有一只小鸭往返于一条小河的左右两岸。如果

最初小鸭在右岸,往返若干次之后,它回到了右

岸。那么这只鸭子过河的次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同桌可以画图或用手头的东西演示)(课件出示

简单的图示)会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

2、三(2)班有48位学生,体育老师上课时把这

个班的学生正好分成了人数相等的若干小组。如

环节3果每组不是1人,你认为可以怎样分?说说你的

实际应用想法?(课件出示:48的因数:1、2、3、4,6、

8、12、16、24、48)

3、一辆公共汽车每隔8分钟发一次车,另-一辆公

共汽车每隔12分钟发一次车。这两辆公共汽车上

午九时同时出发,下次同时出发是什么时间呢?

(课件出示:8的倍数:8、16、24、32、40、

48.......

12的倍数:12、24、36

《质数和合数》练习课

目的

1、使学生巩固质数和合数的含义。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3、在研究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11、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什么了,请大家回忆。

问题引入、质数和合数有哪些特点?

2会正确的分析问题

回顾再现3、怎样找质数。

1、20以内的质数有

(

).

2、判断

(1)所有的偶数一定是合数。()

(2)2是质数,同时也是因数。()

环节2

分层练习(3)区分质数和合数,是以一个数的因数

能正确的解答问题

强化提高

的个数为标准的。()

3、分一分

13.4121954

8741713398

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3、书P253

4、书P264

5、书P265

6、阅读书P26你知道吗?能正确的解答问题。

7、观察例题1表中圈出所有的质数,并回答下列

环节3

问题。

自主检测

评价完善(1)除了2、5两个质数外,其余的质数都分布

在那些列中?

(2)在把两个最小的质数相乘,用他们的积去除

其他的质数,看你能发现什么?

环节4会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本节课的收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全课小结获。

拓展延伸

《长方体认识》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思考

有关本课的要求是:通过感知、操作、交流、归纳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各部分名

称,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0

2、教材分析

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方

体的基本特点。学生在学习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知识中,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会有所

形成。本节课学习长方体的特征,为后面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等知识做准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立体图形

的认识,达到发展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目的。

2、学生调查分析

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等立体图形,在前面几册又逐步学习了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

础。

目标

1、通过感知、操作、交流、归纳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感知、操作和归纳等过程,发现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评价任务

1、通过观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o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

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

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

环节1

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创设情境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

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

激趣导学

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

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从主题图中找一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