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说“木叶”》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说“木叶”》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说“木叶”》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说“木叶”》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庚朱光潜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意”,逐步进入“字会、意会、情会、理会、神会”的境界。”今天,我们就通过《说“木叶”》一文,对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质作一番探幽。文学作品中,一个字精妙与否,足以决定作品是流光溢彩,还是黯然失色。尤其是我们的古典诗词,用简短的几个字,造就的却是丰富的情感与博大的意境。诗人风骨

学者风范作者介绍林庚,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作者介绍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年少时“清华四剑客”(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之一;年老时“北大中文四老”(吴组缃、王瑶、季镇淮)之一。北大诗歌中心主任。知行合一的学者诗人。“喧闹时代的隐退者”。皎如白雪,煦如阳春。——吴组缃初读课文

理清思路生字词袅袅陆厥橘徕

niǎojuéjúlái柳恽

yùn沈佺期quán寒砧zhēn庾信yǔ涔阳万应锭céndìnɡ门闩shuān窸窣xīsū照浦pǔ积累词语(1)熟能生巧:指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好办法。(2)一言难尽: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3)不落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没有刻意地用华丽词藻和修辞手法修饰文章,却给人很好、出彩、舒服、清新的感觉。(4)得鱼忘筌:筌是用来捕鱼的竹器,得到了鱼,就忘掉筌。比喻达到了目的,就忘记了赖以成功的条件和根本。初读课文筛选信息关键句开头总起句、过渡句、结尾总结句、语段的中心句、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独立成段的句子、反复出现的句子、抒情句、议论句序列词、指示代词、反复出现的词、重点关联词(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分离材料和观点的词(例如、像、好像、假如、由此可见)关键词理思路①总结句②注意“可是”“而”等词语体现的句间关系③反复出现的句子、谈论的对象④结尾句⑤过渡句⑥上段尾句——过渡句⑦独立成段的句子第一部分(发现问题)第二部分(分析问题)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那就是“木叶”是诗人笔下钟爱的艺术形象。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古诗中用“树叶”的十分少见。而“木叶”却发展到了“落木”。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

“木”字上。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使“木”具有落叶的特征。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透着黄色,在触感上是干燥的。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理解文本

11.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由屈原的诗句引入,把古诗中的“木叶”作为论述对象,进而围绕它展开全文。B.文章在“木叶”和“树叶”的对比中,把论证推向深入,引出诗歌语言暗示性的问题。C.文章从现象谈到本质,从具体谈到抽象,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易于被广大读者接受。D.文章在提出问题后,又用大量篇幅分析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D

“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表述错误,文章并未提出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

2.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和“高树多悲风”中的“树”的饱满形象不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中的“木”具备秋风落叶的形象,诗句意境更加空阔清冷。B.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能认识并交织组合语言形象中潜在的力量,形成丰富多彩的诗歌语言,能够说明“木”何以具有暗示性的艺术特征。C.相较于“树”暗示的颜色而言,“木”就显得有些枯黄和干燥,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也具有了这个特点,能给人带来疏朗的秋天的气息。D.“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的“落叶”形象和“木叶”不同,它没有干燥,微黄、疏朗的秋季的特点,它饱含水分且较繁密。B(原话:“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木”仿佛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具有疏朗的特点;而“树”则没有,它具有繁茂的枝叶,与“叶”都带浓荫的联想。B.“木”的背后有着“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是“木”的暗示性所在,在此影响下,“木”很难让我们想到叶子。C.“木叶”的形象如此生动,是因为它带有较强的暗示性;视觉上,它是微黄的而不是碧绿的;触觉上,它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D.无干燥之感的“黄叶”不具有飘零的意思,所以“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就没有“木叶”给人的疏朗、飘零之感。C(“木叶”的形象如此生动,因为它含有落叶因素,具备空阔、疏朗、干燥、微黄的特征,这些体征是“木”字的暗示性带来的。)

1品读吴均的“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曹植的“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思考诗句中“高木”与“高树”所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

吴均的“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曹植的“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秋:树叶变黄扫:风大、猛烈树叶多,密密层层、起伏不平悲风:强劲的风叶子越来越少,“落木千山”的空阔。高木空阔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叶子越多,越绵密,感情越饱满。高树饱满

2“木”本身仿佛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为什么“木”会有这个特征呢?木木头、木料、木板树干落叶联想联想叶子落下来,光秃秃的

3“木”的另一个艺术特征:木颜色触感微黄干燥联想联想

4品味探讨诗句“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落叶”与“木叶”的不同意味。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何冉冉,落叶何翩翩。柔:树枝的柔嫩冉冉:柔软鲜嫩、饱满、饱含水分落叶——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风吹物而摇动的样子秋季,树叶变黄,干燥下:树叶的飘零木叶——干燥微黄而飘零文本探究分析问题概念季节颜色特点树叶木叶落叶落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一“字”之差

相去千里树叶

春夏

绿色

繁茂湿润树叶清秋微黄干燥疏朗绵密落叶春夏之交/秋黄/绿色繁润/干燥落叶深秋黄褐色疏朗空阔“木(叶)”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第一第二它本身就含有落叶的因素,“木”能让人感受到落叶的微黄与干燥;读者在读到“木叶”的诗句时,就能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空阔、疏朗、冷清、萧瑟的秋天气息,它有衰败飘零之感,有离人的叹息,有游子的漂泊之意。木

叶联想想象落叶微黄干燥暗示性叹息漂泊清秋一字千金

得到启示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

真正目的:探究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通过对诗歌意象“木叶”艺术特征的学习,为我们在以后的诗歌阅读中提供了怎样的启示?暗示性联想诗歌语言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得到启示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