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晋】陶渊明文学常识补充01了解作者,知人论世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文学家。因宅边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其创作包括诗与文两部分,以诗歌成就最高。他是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之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酷爱菊花,时常对菊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存隐逸之志,欲相忘于山水田园之间。

《归园田居(其一)》中意象呈组状排列,可分为两组,请结合上述材料,找出诗中意象并分类,思考这两组有什么作用呢?(提示:意境、情感、手法等角度入手)

第一组大致可归纳为“尘网、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樊笼”,这一组意象所对应的情境是在如“尘网”和“樊笼”里待久的诗人就是那被束缚的鸟儿和鱼儿,想回到广阔无边的森林和河流中去。第二组意象则是“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烟、狗吠、鸡鸣”等,这组意象构成了农家田园生活图的主体。两组意象叠加,整个意境就凸显出来了,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人,在脱离黑暗复杂的官场后,惬意地享受起了清贫但纯粹自然的田园生活。抒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恬静、宁静生活的向往,对官场生活的厌倦。短短几行诗,几个简约的意象,就将诗人心中的愉悦和清新描写得自然美好、情真意切;也表现了诗人高洁、率真的人格品质。为何而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02精读诗歌,品味揣摩“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翻译:(我)本性坦率自然,不是造作勉强所能够改变的;饥冻虽然急迫的事情,但违背自己的意志,身心都会感到痛苦。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02精读诗歌,品味揣摩“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表露作者清高孤傲、超凡脱俗的品行。“爱丘山”(1)喜爱自然风光

(2)“人性情之自然”“如其所是”“顺其自然”辞官归园的根本原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02精读诗歌,品味揣摩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1)比喻和拟人。(2)“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是诗人在官场种种束缚下痛苦不堪、失去生机的形象(3)暗示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对自由的向往。特点:失去自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02精读诗歌,品味揣摩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又要出仕?陶渊明是读书人,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抱负。精神需要:通过建功立业,兼济天下以实现自我的需要。生活所迫《归去来兮辞》云:“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02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背景补充----时代背景背景补充----时代背景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宗白华东晋政局:孙恩、卢循起义,桓玄、刘裕篡逆官场现实:尔虞我诈,阿谀奉承

不为五斗米折腰《晋书·陶潜传》:“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02物质之苦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弊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饮酒·其八》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回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饮酒·其十》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饮酒·其十八》(1)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厌恶。(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用夸大的数字,说明误入时间之长、痛苦之深,是作者对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悔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尘网樊笼比喻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从何而归?04精读诗歌,品味揣摩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归去何处?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02精读诗歌,品味揣摩为什么要“守拙”?目的是为了什么?(1)“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技巧相对。陶渊明要“守拙”,即强调自己不会顺应世俗的潮流,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2)其目的是“归园田”,即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独立与自由。过渡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烟狗吠鸡鸣宁静安谧、淳朴自然近景远景诗人是如何描写田园美景的?请从写景顺序(角度)和艺术手法上分析。静动白描视听“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手法拓展答题格式:采用白描的手法,简洁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特点,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不求细致,只求传神。不尚华丽,务求朴实。不写背景,突出主体。一些使用白描手法的作品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的描写:“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这样寥寥几笔,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

陶渊明简笔勾勒画面,用朴实的语言写景叙事,抒情言志,展现田园生活和农家景象画卷,平中见奇,淡而有味。可见陶诗平淡自然、毫无斧凿痕迹之风格。归去如何?02精读诗歌,品味揣摩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返”:释然、舒畅,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自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归前------无奈、后悔归后------愉悦、豁达、释然、返朴归真诗人形象:固守纯真、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孤傲、恬淡超逸“中行”也就是符合“中庸之道”(此处指行事得体、端庄雅正,并非当代被庸俗化的“中庸”树念)的人,是最理想化的人。然而现实中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如果做不到中庸,那就去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