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望海潮》《扬州慢》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核心素养目标】4《望海潮》《扬州慢》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核心素养目标】4《望海潮》《扬州慢》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核心素养目标】4《望海潮》《扬州慢》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核心素养目标】4《望海潮》《扬州慢》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心素养目标】4《望海潮》《扬州慢》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核心素养目标】4《望海潮》《扬州慢》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望海潮》《扬州慢》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年级(2)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2课时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望海潮》和《扬州慢》两篇诗词,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语言运用:通过分析诗词的韵律、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和创新思维。

3.文化认同:让学生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培育良好的审美情趣。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一年级(2)班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诗词的基本概念和常用修辞手法有初步的了解。在知识层面,学生们能够识别和解释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但深度理解和鉴赏能力尚待提高。在能力层面,学生们能够进行基础的诗词分析,但缺乏独立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素质方面,学生们表现出较好的学习热情,但对于古诗文的学习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这可能源于对古文语言的陌生和对文化背景的不熟悉。行为习惯上,学生们普遍有良好的学习纪律,但在主动探究和课堂参与方面有待加强。

对于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可能因为对古诗词的陌生感和难度而感到挑战,但同时,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可能成为推动他们深入学习《望海潮》和《扬州慢》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材。

2.辅助材料:收集《望海潮》和《扬州慢》的朗读音频、作者简介、创作背景资料,以及相关诗词鉴赏的文章。

3.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用于展示诗词分析和讨论要点。

4.教室布置:提前在教室中布置好讨论区域,以便分组讨论时使用。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非常著名的诗词《望海潮》和《扬州慢》。这两首诗词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2.学习《望海潮》

(1)自主阅读

请同学们先自主阅读《望海潮》,注意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2)课堂讨论

同学们,你们在阅读《望海潮》时,感受到了哪些意象?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诗词分析

①作者简介

介绍作者柳永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

②诗歌结构

分析诗歌的篇章结构,如首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③艺术特点

探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它们如何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4)学生分享

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学习《望海潮》的感悟。

3.学习《扬州慢》

(1)自主阅读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扬州慢》,注意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2)课堂讨论

同学们,你们在阅读《扬州慢》时,感受到了哪些意象?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诗词分析

①作者简介

介绍作者姜夔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

②诗歌结构

分析诗歌的篇章结构,如首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③艺术特点

探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以及它们如何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4)学生分享

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学习《扬州慢》的感悟。

4.课文主旨内容探究

(1)课堂讨论

同学们,通过学习《望海潮》和《扬州慢》,你们认为这两首诗词的主旨分别是什么?

(2)教师总结

《望海潮》以描绘钱塘江的壮丽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扬州慢》则以扬州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疾苦的同情。

5.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诗词。通过学习,我们不仅领略了诗词中的美景,还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美好的诗词留在心中,激发自己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6.课后作业

(1)熟读并背诵《望海潮》和《扬州慢》。

(2)结合所学,写一篇关于《望海潮》或《扬州慢》的鉴赏文章,字数不少于300字。

(3)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做好课堂笔记。

至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在课后能够认真完成作业,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下课!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效果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在学习《望海潮》和《扬州慢》后,能够熟练地背诵这两首诗词,并对诗词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准确描述出诗词中的意象,如《望海潮》中的“三吴都会”、“钱塘江”等,以及《扬州慢》中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等,并对这些意象背后的文化内涵有了初步的认识。

2.阅读鉴赏能力方面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言,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诗词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如识别并解释诗词中的修辞手法,理解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结构,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对诗词进行鉴赏。

3.思维发展方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望海潮》和《扬州慢》的异同,锻炼了自己的比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他们不仅能够理解诗词的字面意思,还能够深入思考诗词背后的深层含义,如《望海潮》对国家繁荣的期盼,《扬州慢》对战争破坏的反思。

4.文化认同感方面

学生在学习这两首诗词后,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他们通过诗词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情感和审美追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

5.情感态度方面

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得到了提升,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参与的态度,对诗词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这种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主动地探索和深入学习。

6.学习习惯方面

学生在本节课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主动探究、积极参与讨论等。这些习惯的形成将对他们的终身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7.作业完成方面

学生在课后认真完成了作业,包括熟读并背诵诗词,撰写鉴赏文章等。这些作业不仅巩固了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他们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提升,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将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望海潮》和《扬州慢》这两首诗词之后,我深感课堂教学有成功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以下是我的反思和改进措施。

首先,关于课堂讨论的深度,我发现学生在讨论时能够积极参与,但讨论的深度还有待提高。有些学生能够描述诗词中的意象,但对于这些意象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理解不够。未来,我计划在课堂上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比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讨诗词中的历史背景、作者的情感态度等。

其次,关于教学资源的利用,我觉得在展示诗词分析和讨论要点时,使用投影仪和电脑虽然方便,但有时候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下次教学时,我会尽量减少多媒体的使用,更多采用板书的形式,让学生专注于诗词本身。

再次,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虽然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态度,但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课堂讨论时还是显得有些拘谨。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我打算在未来的课堂中设置更多的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然后再由小组代表进行分享。

1.设计更多的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词中的文化元素和情感表达,比如探讨《望海潮》中“东南形胜”的地理意义,以及《扬州慢》中“淮左名都”的历史背景。

2.在课堂上增加互动环节,比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诗人创作诗词的情景,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加深他们对诗词的理解。

3.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比如在课后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4.对于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会提供更多的写作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以便更好地完成课后作业。

5.定期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美丽的诗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欣赏到了诗人笔下的壮丽景色和深刻情感,还一起探讨了诗词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下面,我来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一个小结,并进行当堂检测,看看大家对这节课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望海潮》和《扬州慢》的基本内容。《望海潮》描绘了钱塘江的壮丽景色,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而《扬州慢》则以扬州为背景,通过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疾苦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人民的同情。

在这两首诗词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对比等,这些手法使得诗词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同时,我们也探讨了诗词的结构,理解了诗人是如何通过巧妙的结构安排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

现在,让我们来进行当堂检测。

1.请同学们尝试背诵《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诗词。

2.下面是一些关于这两首诗词的问题,请同学们回答:

-《望海潮》中,诗人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观?这些景观给你什么感受?

-《扬州慢》中的“淮左名都”指的是哪个城市?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举例说明《望海潮》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并解释它如何增强了诗词的意境。

3.请同学们结合今天的课堂学习,写一段关于《望海潮》或《扬州慢》的鉴赏文字,要求至少50字,可以是对诗词的感悟,也可以是对某个意象或修辞手法的分析。

4.最后,我想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你觉得这节课对你有什么启发?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或者想法想要和同学们交流的?

当堂检测的目的是帮助大家巩固所学内容,同时也是对我教学效果的一种检验。请大家积极参与,我相信通过这样的练习,你们对《望海潮》和《扬州慢》的理解会更加深入。现在,请大家开始吧!典型例题讲解在《望海潮》和《扬州慢》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五个例题来巩固对诗词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例题一:

《望海潮》中有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样的夸张表达,诗人将钱塘江的景色描绘得非常壮丽,突出了钱塘江的美丽和繁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赞美。

例题二:

《扬州慢》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句话描绘了扬州二十四桥依旧存在,但江水波心荡漾,冷月无声的景象。这里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扬州繁华不再的感慨和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哀叹。

例题三:

《望海潮》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一句,如何表现了钱塘江的景色?

答案:这句话通过“烟柳画桥,风帘翠幕”这样的描绘,将钱塘江的景色描绘得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烟柳和画桥相映成趣,风帘和翠幕相得益彰,展现了钱塘江景色的柔美和宁静。

例题四:

《扬州慢》中“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云低,夜深人静”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因与亲人、友人久别而产生的孤独和忧伤。诗句中的“渐行渐远渐无书”反映了诗人与外界联系的逐渐减少,“水阔云低,夜深人静”则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例题五:

《望海潮》中“羌管悠悠,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如何表现了钱塘江的秋景?

答案:这句话通过“羌管悠悠,杨花落尽子规啼”这样的描绘,将钱塘江的秋景展现得生动而凄美。羌管声声,杨花飘落,子规啼鸣,共同构成了一幅秋日的哀愁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内容逻辑关系①《望海潮》重点知识点、词、句:

-知识点: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

-词:东南形胜、钱塘江、繁华。

-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②《望海潮》重点词句解析:

-东南形胜:指钱塘江一带的自然风光非常美丽。

-钱塘江:作为杭州的主要河流,象征着城市的繁荣。

-钱塘自古繁华:强调钱塘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繁华之地。

③《扬州慢》重点知识点、词、句:

-知识点:描绘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疾苦,表达对和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