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模拟卷01【第1-10课】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02/0F/wKhkGWcMd3GAWhv2AAHiHlbqbWE193.jpg)
![期中模拟卷01【第1-10课】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02/0F/wKhkGWcMd3GAWhv2AAHiHlbqbWE1932.jpg)
![期中模拟卷01【第1-10课】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02/0F/wKhkGWcMd3GAWhv2AAHiHlbqbWE1933.jpg)
![期中模拟卷01【第1-10课】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02/0F/wKhkGWcMd3GAWhv2AAHiHlbqbWE1934.jpg)
![期中模拟卷01【第1-10课】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02/0F/wKhkGWcMd3GAWhv2AAHiHlbqbWE19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01七年级·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境内最有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有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下列关于他们的表述正确的是A.元谋人会种植粟 B.北京人会用火照明、御寒C.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 D.山顶洞人住在干栏式房屋内2.卫星导航的发明运用为居家旅游带来更多的便利。观察下图,请你判断小华一家正在赶往哪一景点的途中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3.下图是史明在暑假去参观的某著名遗址房屋复原图。根据该房屋构造,推测其参观的遗址最有可能是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4.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挖掘良渚遗址的过程中,发现了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这说明当时社会出现了A.磨制玉器 B.捕鱼为生 C.平等互惠 D.阶级分化5.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神话传说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C.农耕文明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6.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A.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7.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在战前武王出兵伐犬戎,后又讨伐邻国密须,解除了伐商的后顾之忧;战争中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可见武王在牧野之战中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商纣王军队数量稀少 B.周武王励精图治策略得当C.周武王组织了政治联盟 D.商军战斗力软弱不堪一击8.“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9.商朝是我国第二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它实行的一系列国家制度具有上承□□、下启□□的地位和作用。文中前后空格中分别填写A.夏朝、西周 B.西周、东周 C.春秋、战国 D.夏朝、秦朝10.甲骨文源远流长。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多种多样。下图是“众”字的演变过程。“众”字的造字方法是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1.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廪”(指粮仓)、“畎”(指田间水沟)、“园田”(指为农田施肥)等字,这反映出商代A.手工业的新发展 B.私有观念的产生C.农业技术的进步 D.等级制度的出现12.《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由此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13.春秋时期,得名于孔子编纂的《春秋》。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是A.文明出现曙光 B.国家实现大统一C.青铜文明极度繁荣 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14.嘉峪关市境内发现的魏晋时期古墓葬中,出土有多块(幅)《牛耕》画像砖,佐证了当时河西地区使用牛耕技术已很普遍。这一图片中的场景最早出现于哪一时期?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15.“王(周桓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服。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以上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周桓王权力强大 B.诸侯争霸厉害C.周王室已经衰微 D.郑伯成为霸主16.春秋后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山林开发、耕地扩大创造了条件。以上表明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是因为A.金属货币被广泛使用 B.诸侯国数量不断下降C.生产技术的创新发展 D.水利工程的大量修建17.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了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县城任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A.管仲改革之时 B.周平王东迁之际C.商鞅变法之后 D.晋文公称霸中原之时18.给下列战争排序正确的是①涿鹿之战②长平之战③城濮之战④牧野之战A.①②④③ B.①④③② C.①②③④ D.④①③②19.在探究“百家争鸣”影响时,七年级某学习小组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儒家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墨家兼爱,爱无等级差别法家尚法,强调依法治国A.推动战国经济发展 B.泽被后世影响深远C.阻碍儒家一统天下 D.脱离现实禁锢思想20.小明期末考试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相互转化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21.“承天景命,天下一统”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追求。下图是哪个王朝在经济上巩固统一的措施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西晋22.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又自下而上集中,这也是秦以来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材料评论的是A.秦朝统治的由来 B.秦朝官制的内容C.秦朝制度的特点 D.秦朝暴政的由来23.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内有一枚简是当时秦朝的通关凭证,持有人的肤色、身高、性别、爵位等都有详细记载。据此,我们可以了解秦朝的A.人口分布 B.管理制度 C.文化政策 D.地形地貌24.“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之争25.小王同学搜集了“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等典故,请你帮助他确定与这些典故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A.国人暴动 B.诸侯争霸 C.秦灭六国 D.楚汉之争第Ⅱ卷二、辨析题(本题共一题,共8分)26.判断改错:在历史课上,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对北京人的劳动、生活展开了想象,小晴作了如下描述,但其中有四处错误,请你指出并说明理由。飞飞是个10岁的孩子,说是孩子,其实在北京人当中算是中青年了,因为当时生活环境恶劣,人们的寿命都不长。这天一大早,飞飞走出小木屋,他手里拿着一把铁制的镰刀,要和大家一起去割水稻。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到正午,飞飞急忙往回赶,因为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钻木取火。(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三、综合题(本题共4题,共42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一地点(猿人洞)2009—2014年的清理发掘过程中,古人类用火遗物、遗迹密集出现……这次考古发掘发现一些动物的骨骼完全炭化,内外都黑色,可判断是火烧的结果。另外还发现有石灰岩被烧成白色的石灰,而这只有在高温且持续燃烧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同时,还发现可以被称为火塘的两三处集中用火的部位,在火塘内部及周围,有大量燃烧过的物质。——《人民日报》材料二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材料三人们砍去树木,铲除荆棘和杂草,晒干后焚毁,灰烬成了天然的肥料,进行简单的松土平整后即行播种,这种原始农业通常称之为刀耕火种。农业的发明无疑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所以新石器时代被誉为“农业革命时代”。——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个新发现的“北京人”用火证据。(2分)(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4分)(4)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研究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是什么?(2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1912年,孙中山先生撰写了一篇歌颂祖先的祭文:“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而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32个字,表达了炎黄子孙对始祖的感恩追思之情。材料二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新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译文:华夏民族不是个单一民族独自形成的,而是从远古时代以来,各民族犬牙交错,比邻相居,通过不断接触,相互交流,排除各自之间关于习俗、语言、文化等等方面的差异,而是趋向于走向同一文化认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交融,形成了统一民族的雏形,我们后世人称呼为诸夏民族)——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三(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他与炎帝一起被尊称为什么?“平定蚩尤乱”指的是哪一场战役?(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3分)(3)材料三反映出大禹身上有哪些美德?(2分)(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归纳一个恰当的学习主题。(2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材料二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材料三枯竭的土壤,渴求生长的力量;生存的压力,能否铸就崭新的国家。探索者们开始走到一起。一个外来者,掀起改革的浪潮。一个旧制度的挑战者,为君王的信念而战。机遇、开拓、质疑、争斗,古老的秦国在变法中成长为东方霸主。——《历史的拐点》解说词(1)根据材料一,比较两则材料,东周时,周王室的政治、经济地位与西周初期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有人说,“春秋无义战。”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春秋时期战争的评价。(5分)(3)材料三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为铸就“崭新的国家”,其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4)综上所述,概括这一时期的最主要特征。(2分)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一他是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他的学说集中体现在一部书中,这部书威为道家的经典。材料二这部著作由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该著作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他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他”是谁?他的“这部书”的名称是什么?他是哪一家学派的创始人?(3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他”是谁?“这部著作”的名称是什么?(2分)(3)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一句材料二“他”关于学习的名言。(3分)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01七年级·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境内最有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有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下列关于他们的表述正确的是A.元谋人会种植粟 B.北京人会用火照明、御寒C.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 D.山顶洞人住在干栏式房屋内【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会用火照明、御寒,B项正确;半坡居民种植粟,元谋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排除A项;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猎取动物,不是磨制石器,排除C项;河姆渡人住在干栏式房屋内,山顶洞人住在山洞里,排除D项。故选B项。2.卫星导航的发明运用为居家旅游带来更多的便利。观察下图,请你判断小华一家正在赶往哪一景点的途中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由图片中的地点“元谋”可知,小华一家正在赶往元谋人遗址,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A项正确;北京人遗址的地点在北京市,排除B项;河姆渡遗址的地点在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村,排除C项;半坡遗址的地点在陕西省西安半坡村,排除D项。故选A项。3.下图是史明在暑假去参观的某著名遗址房屋复原图。根据该房屋构造,推测其参观的遗址最有可能是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答案】C【解析】据图片可以看出,图中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住宅是干栏式房屋,C项正确;北京人、山顶洞人处在原始社会时期,未过上定居生活,排除A、B项;半坡原始居民的住的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排除D项。故选C项。4.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挖掘良渚遗址的过程中,发现了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这说明当时社会出现了A.磨制玉器 B.捕鱼为生 C.平等互惠 D.阶级分化【答案】D【解析】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墓葬形制一般较小,墓葬之间的差别也较小,多是单人葬;新石器时代中期以后,出现阶级分化,导致墓葬的形制大小、随葬品多寡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别。题干中“在挖掘良渚遗址的过程中,发现了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可说明当时社会出现了阶级分化,D项正确。故选D项。5.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神话传说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C.农耕文明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并结合所学可知,相传炎帝教人农耕,是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C项正确;我国古代流传着大量有关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传说,它们反映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一些内容,但不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排除A项;材料与“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不是游牧文明,排除D项。故选C项。6.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A.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北京人勾画出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半坡人、河姆渡人是中华大地上农耕文明的代表;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是远古的传说,描绘了从人类起源向文明社会迈进的过程,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A项正确;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跟夏、商、西周的建立有关,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与秦汉的统治有关,排除C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排除D项。故选A项。7.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在战前武王出兵伐犬戎,后又讨伐邻国密须,解除了伐商的后顾之忧;战争中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可见武王在牧野之战中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商纣王军队数量稀少 B.周武王励精图治策略得当C.周武王组织了政治联盟 D.商军战斗力软弱不堪一击【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可知,周武王励精图治策略得当,牧野决战时商军倒戈,说明武王得到了人心,而商纣王残暴,不得民心,B项正确;“商纣王残暴,不得民心”导致“商纣王军队数量少”,不是武王在牧野之战中胜利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武王组织了庞大的政治联盟”不是武王在牧野之战中胜利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商纣王军队战斗力差不是武王在牧野之战中胜利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8.“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答案】B【解析】据题干“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自比太阳,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建“酒池肉林”腐化堕落,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周厉王与民争利,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幽王统治时期,横征暴敛,他宠信褒姒,利用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烽火戏诸侯,导致周朝灭亡。因此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B项正确;夏朝建立我国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题干没涉及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9.商朝是我国第二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它实行的一系列国家制度具有上承□□、下启□□的地位和作用。文中前后空格中分别填写A.夏朝、西周 B.西周、东周 C.春秋、战国 D.夏朝、秦朝【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商汤灭夏朝之后,建立商朝,而周武王灭商朝之后,建立了西周。故商朝实行的一系列国家制度上承夏朝,下启西周,A项正确;商朝之后是西周,不可能上承西周,也不能下启东周,排除B项;春秋、战国均为东周时期,排除C项;秦朝是在东周之后,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与商朝的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0.甲骨文源远流长。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多种多样。下图是“众”字的演变过程。“众”字的造字方法是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会意字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甲骨文“众”字有三个“人”组成,故“众”的造字方法是会意,C项正确。故选C项。11.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廪”(指粮仓)、“畎”(指田间水沟)、“园田”(指为农田施肥)等字,这反映出商代A.手工业的新发展 B.私有观念的产生C.农业技术的进步 D.等级制度的出现【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廪’(指粮仓)、‘畎’(指田间水沟)、‘园田’(指为农田施肥)等字”可知,商代有了粮仓、有田间水沟,还为农田施肥,这反映出商代农业技术的进步,C项正确;题干体现的是商代农业技术的进步,与手工业无关,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商代农业技术的进步,没有体现私有观念的产生,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等级制度的出现,排除D项。故选C项。12.《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由此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答案】B【解析】依题干中“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结合所学可知商朝以后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B项正确。故选B。13.春秋时期,得名于孔子编纂的《春秋》。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是A.文明出现曙光 B.国家实现大统一C.青铜文明极度繁荣 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是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政治上表现为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项正确;文明出现曙光在距今五六千年的史前文明时期,排除A项;春秋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排除B项;青铜文明极度繁荣是在商周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4.嘉峪关市境内发现的魏晋时期古墓葬中,出土有多块(幅)《牛耕》画像砖,佐证了当时河西地区使用牛耕技术已很普遍。这一图片中的场景最早出现于哪一时期?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出土有多块(幅)《牛耕》画像砖,佐证了当时河西地区使用牛耕技术已很普遍”和所学可知,春秋晚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C项正确;综上所述,使用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夏商时期、西周时期、战国时期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5.“王(周桓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服。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以上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周桓王权力强大 B.诸侯争霸厉害C.周王室已经衰微 D.郑伯成为霸主【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题文材料的意思是:周天子剥夺了郑庄公执政的权力,郑庄公不服。于是周天子让诸侯讨伐郑国,郑庄公反抗。郑庄公敢于对周天子的决定表示不服,而且反抗周天子的讨伐,说明周天子在郑庄公的心目中已经失去了共主的威势,反映了周王室衰微,C项正确;此时周王室地位已经下降,排除A项;材料只说到郑伯,没有涉及其他诸侯,反映不出诸侯争霸厉害,排除B项;诸侯争霸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郑伯并没有成为霸主,排除D项。故选C项。16.春秋后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山林开发、耕地扩大创造了条件。以上表明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是因为A.金属货币被广泛使用 B.诸侯国数量不断下降C.生产技术的创新发展 D.水利工程的大量修建【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尤其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可知,这是在强调生产工具的巨大作用,它体现出生产技术的创新发展推动了生产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金属货币、诸侯国数量,排除A、B项;“尤其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这体现出生产工具的作用,不能体现水利工程的大量修建,排除D项。故选C项。17.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了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县城任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A.管仲改革之时 B.周平王东迁之际C.商鞅变法之后 D.晋文公称霸中原之时【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内容有: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织和军功。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这些措施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的时间是战国时期,而且商鞅变法的内容与题意相符合,C项正确。管仲改革、周平王东迁之际、晋文公称霸中原之前,这三项发生的时间都在战国之前的春秋时期,与题意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18.给下列战争排序正确的是①涿鹿之战②长平之战③城濮之战④牧野之战A.①②④③ B.①④③② C.①②③④ D.④①③②【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①涿鹿之战是炎黄联盟与蚩尤部落进行的战争;②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之间的战争;③城濮之战是春秋时代晋国和楚国争夺霸权的一场关键之战;④牧野之战是周武王灭商发生的战争,所以按时间排序为①④③②,B项正确。故选B项。19.在探究“百家争鸣”影响时,七年级某学习小组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儒家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墨家兼爱,爱无等级差别法家尚法,强调依法治国A.推动战国经济发展 B.泽被后世影响深远C.阻碍儒家一统天下 D.脱离现实禁锢思想【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材料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内容大多来自于古代的百家争鸣时期诸子思想家的主张,说明百家争鸣影响深远,B项正确;主要是从思想层面说明百家争鸣的影响,不是经济角度,排除A项;材料不是说明百家争鸣阻碍儒家一统天下,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项。20.小明期末考试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相互转化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相互转化嘛!”可知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C项正确;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为政以德”,与题干内容“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符,排除A项;法家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与题干内容“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符,排除B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题干内容“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1.“承天景命,天下一统”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追求。下图是哪个王朝在经济上巩固统一的措施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西晋【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图示是秦朝在经济上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B项正确。故选B。22.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又自下而上集中,这也是秦以来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材料评论的是A.秦朝统治的由来 B.秦朝官制的内容C.秦朝制度的特点 D.秦朝暴政的由来【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又自下而上集中”反映的是秦朝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这是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C项正确;“秦朝统治的由来”应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及加强统治的过程,题干没有体现,排除A项;秦朝的官制在中央表现为三公九卿制,在地方表现为郡县制,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秦朝暴政”主要体现在苛捐杂税、繁重的徭役等,排除D项。故选C项。23.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内有一枚简是当时秦朝的通关凭证,持有人的肤色、身高、性别、爵位等都有详细记载。据此,我们可以了解秦朝的A.人口分布 B.管理制度 C.文化政策 D.地形地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持有人的肤色、身高、性别、爵位等都有详细记载”可知,秦朝时期通关凭证上具有持有人的肤色、身高、性别、爵位等信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朝人口管理制度的严密,因此材料内容体现了秦朝的管理制度,B项正确;材料所述通关凭证上主要是持有人的个人信息,这体现了秦朝的管理制度,而不是人口分布,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秦朝文化政策方面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所述秦朝通关凭证体现了秦朝对人口的管理体制,无法得出秦朝的地形地貌,排除D项。故选B项。24.“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之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C项正确;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不是张楚政权,排除A项;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定都镐京,排除B项;秦末刘邦和项羽进行楚汉之争,排除D项。故选C项。25.小王同学搜集了“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等典故,请你帮助他确定与这些典故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A.国人暴动 B.诸侯争霸 C.秦灭六国 D.楚汉之争【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与楚汉之争有关。秦朝灭亡后,作为农民起义的两位领袖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天下,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指的是项羽最终被刘邦的军队围困于垓下,兵败自杀,D项正确;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时期,排除A项;诸侯争霸发生在春秋时期,排除B项;秦灭六国发生在战国末年,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二、辨析题(本题共一题,共8分)26.判断改错:在历史课上,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对北京人的劳动、生活展开了想象,小晴作了如下描述,但其中有四处错误,请你指出并说明理由。飞飞是个10岁的孩子,说是孩子,其实在北京人当中算是中青年了,因为当时生活环境恶劣,人们的寿命都不长。这天一大早,飞飞走出小木屋,他手里拿着一把铁制的镰刀,要和大家一起去割水稻。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到正午,飞飞急忙往回赶,因为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钻木取火。(1)错误:____。理由:____。(2分)(2)错误:____。理由:____。(2分)(3)错误:____。理由:____。(2分)(4)错误:____。理由:____。(2分)【答案】(1)错误:小木屋。理由:北京人居住在山洞里。(2分)(2)错误:铁制的镰刀。理由: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当时还没有铁制的工具。(2分)(3)错误:割水稻。理由:北京人生活的时期没有水稻。(2分)(4)错误:钻木取火。理由:北京人不会人工取火。(2分)【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居住在山洞里,不是小木屋;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当时还没有铁制的工具,他们使用的是打制石器;北京人生活的时期没有水稻,水稻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发明的;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不会人工取火。故(1)错误:小木屋。理由:北京人居住在山洞里。(2)错误:铁制的镰刀。理由: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当时还没有铁制的工具。(3)错误:割水稻。理由:北京人生活的时期没有水稻。(4)错误:钻木取火。理由:北京人不会人工取火。三、综合题(本题共4题,共42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一地点(猿人洞)2009—2014年的清理发掘过程中,古人类用火遗物、遗迹密集出现……这次考古发掘发现一些动物的骨骼完全炭化,内外都黑色,可判断是火烧的结果。另外还发现有石灰岩被烧成白色的石灰,而这只有在高温且持续燃烧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同时,还发现可以被称为火塘的两三处集中用火的部位,在火塘内部及周围,有大量燃烧过的物质。——《人民日报》材料二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材料三人们砍去树木,铲除荆棘和杂草,晒干后焚毁,灰烬成了天然的肥料,进行简单的松土平整后即行播种,这种原始农业通常称之为刀耕火种。农业的发明无疑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所以新石器时代被誉为“农业革命时代”。——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个新发现的“北京人”用火证据。(2分)(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4分)(4)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研究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是什么?(2分)【答案】(1)一些动物的骨骼完全炭化,内外都黑色;石灰岩被烧成白色的石灰。(2分)(2)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制作陶器。(2分)(3)刀耕火种。(1分)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3分)(4)遗址和文物。(2分)【解析】(1)根据材料“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一地点(猿人洞)2009—2014年的清理发掘过程中,古人类用火遗物、遗迹密集出现……这次考古发掘发现一些动物的骨骼完全炭化,内外都黑色,可判断是火烧的结果”与“还发现有石灰岩被烧成白色的石灰,而这只有在高温且持续燃烧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可知两个新发现的“北京人”用火证据是一些动物的骨骼完全炭化,内外都黑色;石灰岩被烧成白色的石灰。(2)根据材料二“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联系所学可知,从第一幅图片可知当时的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从第二幅图片可知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3)方式:根据材料“人们砍去树木,铲除荆棘和杂草,晒干后焚毁,灰烬成了天然的肥料,进行简单的松土平整后即行播种,这种原始农业通常称之为刀耕火种”可知,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标志:根据所学可知,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4)根据材料可知研究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是遗址和文物。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1912年,孙中山先生撰写了一篇歌颂祖先的祭文:“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而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32个字,表达了炎黄子孙对始祖的感恩追思之情。材料二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新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译文:华夏民族不是个单一民族独自形成的,而是从远古时代以来,各民族犬牙交错,比邻相居,通过不断接触,相互交流,排除各自之间关于习俗、语言、文化等等方面的差异,而是趋向于走向同一文化认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交融,形成了统一民族的雏形,我们后世人称呼为诸夏民族)——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三(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他与炎帝一起被尊称为什么?“平定蚩尤乱”指的是哪一场战役?(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3分)(3)材料三反映出大禹身上有哪些美德?(2分)(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归纳一个恰当的学习主题。(2分)【答案】(1)黄帝。(1分)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1分)涿鹿之战。(1分)(2)由多民族相互交流交融而形成。(3分)(3)公而忘私、与群众共甘苦、创新精神、坚持不懈、奉献精神等。(2分,写出两个即可)(4)远古的传说。(2分)【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黄帝又被称为轩辕氏;与炎帝一起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帝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最终打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故是涿鹿之战。(2)根据材料“华夏民族不是个单一民族独自形成的,而是从远古时代以来,各民族犬牙交错,比邻相居,通过不断接触,相互交流,排除各自之间关于习俗、语言、文化等等方面的差异,而是趋向于走向同一文化认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交融,形成了统一民族的雏形,我们后世人称呼为诸夏民族”可知特点是由多民族相互交流交融而形成。(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大禹公而忘私、与群众共甘苦、创新精神、坚持不懈、具有奉献精神等。(4)根据所学知识,炎黄联盟、大禹治水都属于远古的传说。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材料二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材料三枯竭的土壤,渴求生长的力量;生存的压力,能否铸就崭新的国家。探索者们开始走到一起。一个外来者,掀起改革的浪潮。一个旧制度的挑战者,为君王的信念而战。机遇、开拓、质疑、争斗,古老的秦国在变法中成长为东方霸主。——《历史的拐点》解说词(1)根据材料一,比较两则材料,东周时,周王室的政治、经济地位与西周初期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有人说,“春秋无义战。”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春秋时期战争的评价。(5分)(3)材料三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水冷空调机组市场环境分析
- 2025年中国瓣阀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个人装卸劳务合同范例
- 2025年度高端医疗器械销售代理合同
- 修路挡墙工程合同范本
- 买卖宠物定金合同范本
- eps采购合同范本
- 办公室收购合同范本
- 企业加薪合同范本
- 传媒公司资质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有限责任公司拆伙协议书范本4篇
- 【8道期末】安徽省芜湖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解析)
- 七年级数学新北师大版(2024)下册第一章《整式的乘除》单元检测习题(含简单答案)
- 2025中考关于名词的语法填空专练(二)(含答案)
- 3可伸缩的橡皮筋 说课稿-2023-2024学年科学二年级下册冀人版
- 2024年财政部会计法律法规答题活动题目及答案一
- 班组现场5S与目视化管理
- 2024年01月广州期货交易所2024年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和达投资集团(杭州)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政企单位春节元宵猜灯谜活动谜语200个(含谜底)
- 统编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期末语文素养评估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