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二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二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二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二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二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二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由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二倍体C.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D.人工诱导多倍体最有效的方法是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2.下列不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A.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B.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中有多少个种群C.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D.紫金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3.某物种的2个种群间长期存在地理障碍,结果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具有很大差异。这是因为地理障碍可直接导致()A.生物按一定方向进化 B.物种向不同的方向突变C.物种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D.不同种群间基因不能交流4.如图所示的是施用某种杀虫剂以后,昆虫种群所发生的改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类个体被淘汰的原因是该杀虫剂不能诱发其产生抗性基因B.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基因型C.若连续使用该杀虫剂,则抗药性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1D.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因只能来自亲代,不可能来自基因突变5.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B.细胞分裂都要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C.真核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细胞进行无丝分裂D.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6.下列人类遗传病中依次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①原发性高血压②先天性愚型③软骨发育不全④青少年型糖尿病⑤性腺发育不全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⑦哮喘病⑧猫叫综合征⑨抗维生素D佝偻病A.③⑥⑨②⑤⑧①④⑦B.③⑥⑨①④⑦②⑤⑧C.①④⑦②⑤⑧③⑥⑨D.②⑤⑧③⑥⑨①④⑦7.下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中A物质和B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是()A.1:2 B.2:1 C.8:9 D.9:88.(10分)下列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属于行为信息的是A.电磁波 B.红外线 C.紫外线 D.蜜蜂跳舞二、非选择题9.(10分)某农场为防治鼠害做了一些调查:甲组研究人员调查了某牧场边界区域内田鼠的种群密度和年龄组成,并以体重作为划分田鼠年龄的标准,体重≤40g的为幼龄鼠,体重≥90g的为老龄鼠,其余为中龄鼠,结果如下表所示;乙组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体重(g)<1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10数量(只)32571027261717968102112859531(1)甲组研究人员选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牧场边界区域内的田鼠种群密度,是因为田鼠的_________。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_。年龄组成可以通过影响________来影响种群密度。(2)甲组认为若要控制该区域田鼠的种群数量,应捕杀体重大于90g的个体,乙组认为这样做不正确,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你认为乙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控制该区域田鼠种群数量时所采取的减少食物来源、毁灭巢穴和养殖天敌等措施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乙组图示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A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密切关系,则A是________;B代表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则B是________;D与细胞信息交流有关,则D是________。(2)从功能上来说细胞膜是________膜。维生素D是一种固醇类物质,它很容易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那么它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的方式是图中编号________。(3)将人的红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0.5%的盐水中细胞吸水膨胀,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4)在①~④的方式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有________。(5)K+、O2、葡萄糖中哪一种物质是通过方式④进入红细胞的?________。11.(14分)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B.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C.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12.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戴维和阿代姆,以表彰其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的贡献。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回答下列问题:(1)194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瑟夫和赫伯特发现机体存在不同类型的感觉神经纤维,其末梢相当于图中的_____(填序号)。(2)若刺激①,其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_____状态产生兴奋。兴奋在②上的传导形式是_____,兴奋在③处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3)若刺激②,图中的电流器发生_____次偏转,方向_____(填“相同”或“相反”)。刺激②引起⑤反应_____(填“能”或“不能”)称为反射。(4)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③在脊髓,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包括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如人、果蝇、玉米等;

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详解】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A正确;B、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做几倍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即为二倍体,B正确;C、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因此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一定是单倍体,但单倍体不一定含一个染色体组,C正确;D、人工诱导多倍体最有效的方法是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也可以用低温诱导处理,D错误。故选D。

2、D【解析】群落是由聚集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不同种群构成的,所以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即物种丰富度)一般是不同的。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丰富度、优势种、生态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等。【详解】A、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A错误;B、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中有多少个种群,即物种的丰富度,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B错误;C、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错误;D、紫金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D正确。故选D3、D【解析】物种形成是新物种从旧物种中分化出来的过程,即从一个种内产生出另一个新种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突变以及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料;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导因素;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相互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之间基因库存在了差异,最后形成不同的种群。D正确。故选D。4、C【解析】1、即使没有环境的诱导,变异也会发生,环境的诱导会增加变异的概率。2、变异与选择无关,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各种类型的变异,才能自然选择出最适于环境的变异。【详解】解:A、变异与选择无关,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①类个体大多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某种杀虫剂是否诱发其产生抗性基因,A错误;B、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型,B错误;C、若连续使用杀虫剂,抗该种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1,C正确;D、抗性基因根本来源是可遗传变异,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因来源于遗传或自发的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C。5、C【解析】A、生物体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完成生长、发育过程,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完成繁殖、遗传过程,A正确;B、细胞分裂需要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以保证子细胞和母细胞遗传物质的连续性,B正确;C、原核细胞的分裂为二分裂,不属于无丝分裂,C错误;D、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其过程中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D正确。故选C。6、B【解析】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由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①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②先天性愚型是由于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③软骨发育不全属于单基因遗传病;④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⑤性腺发育不全为性染色体异常导致的遗传病,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基因突变导致的单基因遗传病;⑦哮喘属于多基因遗传病;⑧猫叫综合征为染色体缺失导致的遗传病,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⑨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单基因遗传病。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的是③⑥⑨;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①④⑦;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②⑤⑧。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7、C【解析】小球藻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时,在光反应阶段将水光解产生O2、[H]、ATP,暗反应阶段CO2的转移途径是CO2→C3→(CH2O)。图中A、B都为光合作用产生的O2。【详解】A、物质A为O2,B为18O2,A物质和B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比为16:18即8:9,A错误;B、A物质和B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是8:9,B错误;C、物质A为O2,B为18O2,A物质和B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比为8:9,C正确;D、A物质和B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是8:9,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需明确:光合作用产物O2来自于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8、D【解析】电磁波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红外线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紫外线属于物理信息,C错误;蜜蜂跳舞属于行为信息,D正确。二、非选择题9、(1)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②.稳定型③.出生率和死亡率(2)①.捕杀体重大于90g的田鼠,会导致种群的年龄结构部变为增长型,导致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种群数量易恢复②.降低田鼠的环境容纳量(K值)(3)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解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故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分析曲线图,与曲线Ⅱ相比,曲线I体现树桩之间的距离更小,这样可以为田鼠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同时也为猛禽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猛禽的密度会更大,捕食更多田鼠。【小问1详解】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此调查该牧场边界区域内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可采用标记重捕法;体重≤40g的为幼龄鼠,体重≥90g的为老龄鼠,其余为中龄鼠,根据表格中数据,幼龄鼠的数量为32+57+102+72+61=324只,中龄鼠的数量为71+79+68+102-320只,老龄鼠的数量为112+85+95+31=323只,各个年龄段数量差不多,说明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年龄组成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小问2详解】若捕杀体重大于90g的田鼠,中龄鼠和幼龄鼠的种内斗争减弱,会导致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使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出生率升高,种群数量易恢复;控制该区域田鼠种群数量时所采取的减少食物来源、毁灭巢穴和养殖天敌等措施,都是为了增加环境阻力,淘汰更多的田鼠,其目的是降低环境容纳量。【小问3详解】由图示可知,b点以后株冠形成,一方面为田鼠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另一方面由于株冠的掩护,有利于躲避敌害。【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等相关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特征并理解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10、(1)①.蛋白质②.磷脂双分子层③.糖蛋白(2)①.选择透过性②.②(3)流动性(4)②③④(5)葡萄糖【解析】据图分析,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D表示糖蛋白(膜外);①运输方向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是主动运输,②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③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通过通道运输,属于协助扩散,④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小问1详解】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图中A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该蛋白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密切关系;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它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D表示糖蛋白与细胞信息交流有关。【小问2详解】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维生素D是一种固醇类物质,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所以它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的方式指图中编号②。【小问3详解】将人的红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0.5%的盐水中细胞吸水膨胀,B磷脂双分子层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小问4详解】由分析可知,在①~④的方式中,②③④的物质运输方向均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并且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均表示被动运输。【小问5详解】方式④表示需要载体的协助扩散,K+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红细胞的,O2、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红细胞的,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红细胞。【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膜的相关知识,以及分泌蛋白合成的相关内容,熟记生物膜的结构及功能,及构成细胞结构的物质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难度适中。11、D【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详解】A、甲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流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甲电流表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乙电流表两极均为正电位,乙不发生偏转,A正确;B、刺激a处时,对于甲电流表,兴奋传到电极处,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甲指针偏转一次,对于乙电流表,兴奋先传到乙电流表的左边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