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调研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玄亭,孤云乱山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B.它体现着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于宇宙的独特理解。.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2.下列对联与“古代先贤”板块里展示的人物,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宰相状元余事之,文章义节两兼之。②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六出,成德咸孚足千秋。③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④歌咏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A.①诸葛亮②文天祥③孔子④杜甫 B.①杜甫②诸葛亮③文天祥④孔子C.①文天祥②诸葛亮③孔子④杜甫 D.①孔子②文天祥③诸葛亮④杜甫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迅猛发展,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在键盘和触屏的夹缝中知难而进,推进了书法教育的逆势发展。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当下,书法的商业化和娱乐化倾向,也是时代使然,,但不应以损害书法的文化传统和艺术价值为代价。海内外书法界对于书法之美,在仁智互见的同时,也应当对其哲学及美学的基本内涵具有相对统一的认识,否则,既无益于获取书法理论与实践的真知灼见,亦无助于在全球各地教授书法,弘扬书艺。当前,社会上某些机构对于一些公众场合的所谓书法,蓄意炒作,。把只有幼儿习字水平,牙牙学语式的题词,吹捧为独具一格;();把医用注射器喷墨,吹嘘为现代王羲之之作;甚至把具有裸露之嫌的涂抹行为,美化为标新立异。当今社会“草书”盛行,这同许多学生书写违规逾矩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书法教育应当以启功先生为楷模,坚持对楷书教学的重视,以楷为楷,楷则近本。不应弃楷崇草,对草书,视为成名成家的。在这一方面,学校加强早期楷书书法教育显得举足轻重。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我们也值得关注。B.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C.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D.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无可非议指桑骂槐趋之若鹜旁门左道B.无可厚非指鹿为马趋之若鹜终南捷径C.无可非议指鹿为马争先恐后终南捷径D.无可厚非指桑骂槐争先恐后旁门左道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把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说成气韵生动B.把毫无章法的涂写夸耀为气韵生动、形神兼备C.把气韵生动、形神兼备说成毫无章法D.把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夸耀为气韵生动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徽商,即徽州商人、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指徽州(府)籍商人的总称。徽商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受到挫折之后,并非一蹶不振,从此便,而是义无反顾、百折不挠,不成功决不罢休。徽商时时细心预测市场,观察市场动向,分析市场行情,审时度势,因此面对同行业的竞争,他们时时能走在同行业的前面,常常。徽商由于“贾而好儒”,()当他们面对国难民困或旱荒水灾时,又会,将财富奉献给社会。具有敬业精神的徽商,不仅仅表现在徽商个人的一生无悔投入商业的行为方面,更体现在商人家族对商业世代不懈、前赴后继的执著和追求。徽商之中,最著名的就是戴红顶又穿黄马褂者胡雪岩,,成为“红顶商人”。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无影无踪出类拔萃解囊相助名闻遐迩B.销声匿迹出奇制胜慷慨解囊名噪一时C.销声匿迹出奇制胜解囊相助名噪一时D.无影无踪出类拔萃慷慨解囊名闻遐迩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重视人文精神、讲求理性追求。B.人文精神、讲求理性成为第一追求。C.比较重视追求人文精神、讲求理性。D.因而重视人文精神、讲求理性追求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徽商具有的敬业精神,不仅仅表现在一生无悔投入商业的徽商个人,更体现在商人家族商业世代不懈、前赴后继的执著和追求。B.具有敬业精神的徽商,不仅仅表现在徽商个人的一生无悔投入商业的行为方面,更体现在商人家族商业世代不懈、前赴后继的执著和追求。C.徽商具有敬业精神,不仅仅表现在徽商个人的一生无悔投入商业的行为方面,更体现在商人家族对商业世代不懈、前赴后继的执著和追求。D.徽商具有的敬业精神,不仅仅表现在商人家族对商业世代不懈、前赴后继的执著和追求,更体现在徽商个人的一生无悔投入商业的行为方面。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时世行》两首唐·杜荀鹤山中寡妇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乱后逢村叟经乱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因供寨木无桑柘,为著乡兵绝子孙。还似平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至今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1.两诗都反映百姓穷苦境况,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两诗尾联在艺术手法上有何不同?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___,钻之弥坚,瞻之在前,____。(《论语》)(2)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_____,__。”(《楚辞·渔父》)(3)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4)驾一叶之扁舟,____。寄蜉蝣于天地,_____。(苏轼《赤壁赋》)(5)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____,____。(林逋《山园小梅》)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7月2日报道日本《日经亚洲评论》杂志网站6月29日发表文章《德国铁路集团押注“一带一路”,增加对华列车货运》称,德国国有铁路集团——德国铁路公司货运部计划大幅提高对华运输能力,寄希望于北京“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计划继续支持陆路运输。文章称,德国铁路公司货运部准备明年将中欧班列铁路货运服务增加17.6%,从目前的8.5万个标准集装箱增加到10万个。虽然铁路在欧中货运总量中所占份额仍然微不足道——仅占1.5%,但交通运输业观察家预测:随着双方企业利用列车运输优势,铁路货运量将出现增长。文章称,由于欧中班列对德国铁路公司投资组合日益重要,2018年年底德国铁路公司成立了欧亚货运公司。公司董事长卡斯滕•欣内说:“我们预测货运能力增加,依据的是公司成功地扩大了中国与我们欧洲铁路网连接的目的地,我们的铁路网是欧洲最大的铁路网。”(节选自《看好“一带一路”前景德铁拟增加对华列车货运》,2019年7月《参考消息》,有删减)材料二: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数量激增的同时,各类运输装备技术不断突破创新。以高速列车、大功率机车、大型客机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铁路和飞机装备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8年,全国主要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179亿人,旅客周转量34218亿人公里,是1949年的128.5倍和220.8倍,年均分别增长7.3%和8.1%。完成货运量515亿吨,货物周转量204686亿吨公里,是1949年的275.3倍和793.8倍,年均分别增长8.5%和10.2%。随着现代化码头建设的加速推进,带动港口货物吞吐量大幅增长。2018年,全国沿海规模以上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2.2亿吨,是1949年的1390.6倍,年均增长11.1%。运输服务转型升级,居民出行和货物流转更加高效。在政策积极推动下,涌现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广州南站综合客运枢纽等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实现高铁、城市客运、轨道交通、民航等交通方式无缝对接,旅客换乘更加便捷。多式联运、无船承运、无车承运等货运组织形式快速发展,货物运输及时性和延展性大幅提高,逐步形成便捷、高效的货物运输服务体系。(节选自2019年8月《新中国成立1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六》,有删减)材料三:11月1日,5G商用时代正式开启。随着高速的5G网络投入应用,数字旅游产品、手机动漫视频、云游戏、智慧旅游服务等都将为人们带来更高品质、更多层次的体验,5G技术将逐渐成为数字创意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数字创意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江西省定南县桃花源景区,视觉工业(赣南)创意基地成为文旅产业与数字创意融合发展的典范。目前,为活化利用赣南客家文化资源,该县正在制作“客家文化百米长卷VR”,利用数字影像技术呈现赣南客家文化和山川,游客不出景区便能实现“人在画中游”饱览客家美景。今天,消费者对文化旅游消费的品质需求不断提高,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年轻人成为主要消费群体,他们更注重产品的体验感、科技感、创意感。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旅游消费者带来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位多层次的全新场景体验。随着5G技术的兴起,文旅行业聚焦在虚拟现实和产品可视化领域的应用也迎来新的发展。高速率低延迟的5G技术与VR技术结合,让这些交互式应用迎来更大发展空间,让体验和互动形式更加丰富、更加身临其境。同时,5G还可以促进智慧旅游的进步,涉及无感购票、智能监控、智慧餐厅、文物保护、景区运营等领域。(节选自《5G时代,数字创意产业将迎来哪些新机遇》,2019年11月《光明日报》,有删减)[注]①旅客周转量,是指反映一定时期内旅客运输工作总量的指标,是运送旅客人数与运送距离的乘积,以人公里(或人海里)为计算单位。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1949年到2018年,我国铁路机车比增加了5.3倍,民用汽车增加了4564.1倍,而民用飞机则从1985年的404架增加了6134架。B.1949年到2018年,我国客货运输年均增长率由低到高分别为: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货运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C.新中国成立1年来,我国交通运输设备量质齐升,得到长足发展。D.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和多元化交通工具,极大满足了居民出行和货物运输需求,带动旅客和货物运输量大幅增长。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本媒体关于德国铁路集团将增加中欧班列铁路货运服务的报道中,使用了“押注”一词,足见日本媒体十分关注中国的“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计划。B.德国铁路公司成立了欧亚货运公司,因为它们预测到德中铁路货运量会出现增长,决定要把德国铁路网打造成欧洲最大的铁路网。C.5G技术为数字创意和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所以5G商用时代一定会为数字创意产业带来发展机遇。D.桃花源景区的视觉工业(赣南)创意基地制作“客家文化百米长卷AR”,就是要给旅游消费者带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位多层次的全新场景体验。3.建国1周年,我们已经看到了国家的可喜变化。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获得不断发展的策略与途径。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协同联动,持续提升体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纲要》针对体育强国建设提出了五个方面战略任务。一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二是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增强为国争光能力。三是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培育经济转型新动能。四是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五是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体育交流,服务大国特色外交和“一国两制”事业。《纲要》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体育人才培养和引进,推进体育领域法治和行业作风建设,加强体育政策规划制定。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要建立目标任务分解考核和动态调整机制,制定实施方案,确保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如期完成。(摘编自中国政府网2019年9月2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材料二:体育强国建设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育关乎民族未来,体育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纲要》是在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下出台的反映群众意愿、符合当前实际、适应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政策文件,因此能完美融入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之中,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中。体育强国建设也是全面发展体育事业的需要。经过了早年的竞技体育一家独大阶段,中国体育走到了竟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需要并驾齐驱、缺一不可的时代,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体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体育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唯有在这几个方面都全面发展、并能居于世界前列,体育才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标志性事业。(摘编自新华社2019年9月2日《准确把握体育强国的时代内涵》)材料三:体育发展与时代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体育助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内容;体育助力“五大建设”的能力愈强,其自身获得的战略发展空间愈大。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既是体育自身提质增效、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需要,推进这一进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呼唤体育强国,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邀约体育强国,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体育产业高度发展的体育强国,促进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寄望体育强国,建设体育强国的过程也是繁荣和创新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体育发展实现多能全效更是依托体育强国。(摘编自鲍明晓《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六大战略意义》)材料四:近年,体育服务业(除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外的9大类)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增加值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继续上升,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呈现出快速蓬勃的发展势头,体育人群基础是实现体育产业增长的首要条件,预计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达到5亿人。在当今世界上,体育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及西欧,同时也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国内体育产业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也位于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珠江三角洲和沿海一些省、市。经济发达与否,从根本上决定了整个社会对体育的投入,而由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体育需求和体育消费的增加,又是体育产业部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而发展体育产业,在一定的政治保证下,最为关键的经济决定因素是体育投资和体育消费。(摘编自2019年9月29日《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纲要》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体育的特点,这是强调人民群众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价值主体地位和实践主体地位。B.《纲要》明确提出要把体育建设成为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这是冀望体育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和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C.《纲要》明确了体育强国建设的两个阶段战略目标,提出了五大战略任务,确定了九大工程项目,提供了六大政策保障。D.《纲要》让建设体育强国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充分证明了国家对于体育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了对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重视。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纲要》是在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达到目前阶段应运而生的,所以能融入国家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中。B.体育强则中国强。只有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方面都全面发展,体育才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标志性事业。C.经济决定投入,需求是产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体育产业最关键的经济决定因素是体育投资和体育消费,但也需要一定的政策保障。D.材料四揭示了发展体育产业的必要性,同时也告诉读者,我国体育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可见一斑。3.在新时代,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在哪些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请简要概括。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这是总书记《在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的一句古诗。“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的原意是如果连一句话都不能付诸实践,纵然读万卷诗书也只是枉然。此句旨在阐述知与行的关系,强调读书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只会死读书而不能有效运用的人,学问再多也是纸上谈兵。显而易见,总书记引用这句话的目的,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过程,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从而使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对知行范畴的讨论主要围绕知行的难易、先后、轻重、分合等问题展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知行观。重行传统肇始于先秦时期,孔子就有“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敏于事而慎于言”等论述,提出君子应当言行一致、以行为本。荀子对于重行讲得更为透彻,“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用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将“行置于最高层次,使“行”成为检验“知”的标准。从先秦到汉唐,中国哲学重行传统已经形成,但对知行关系的深入探究,则主要来自宋明理学家的阐发。程颐首倡“知先行后”说,后朱熹修正这种观点,提出“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为重”,此为“知轻行重”说的核心观点。至明中叶,“天下事势,如沉疴积瘘,所望以起死回生”,此背景下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说,提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力图达到“知”与“行”、“心”与“物”融为一体的境界。知行合一凝结着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哲学智慧,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出了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从而创造性地发展了“知行合一”学说。后来,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又提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总书记也提出,“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把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结合起来的可贵品格。“知则必行,不行则为徒知;言则必行,行则为空言”。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的关系,通过调查了解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再通过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办法,从而将“身入基层和“心到”基层统一起来。只有始终坚持知行合一,反对认识与实践相脱离,才能在实际工作中避免“空对空”“两张皮”,从而切实把问题解决好,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民心。(节选自刘舒《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1.下列表述,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读书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读书多却不能够活学活用的人,是不能切实解决问题的。B.“知行合一”,重视实践,用“行”检验“知”这个哲学认知在先秦时就已形成。C.经过不同时代的学者对知行关系的深入探究,国人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知行观。D.调查与研究的关系实质,是知行关系,通过调查去发现问题,通过研究来解决问题。2.下列语句的含义,不能体现“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含义的一项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C.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D.诗少古风惟近体,学惭实践谩虚谈。3.下面推断与本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A.为实现中国梦,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做知而行之的行动者和攻坚克难的奋斗者。B.读书人要讷于言而敏于行,少说多做,方能培养君子人格。否则,就会沦为夸夸其谈的空谈家。C.共产党人若能将“身入”基层和“心到”基层统一起来,就能取得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民心。D.有了知行合一的睿智和坚韧,我们就能在伟大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中做到初心如磐,砥砺前行。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以晏殊荐,为秘阁校理。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召为右司谏。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遗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敞十事。元昊反,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明三正月,仲淹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仲淹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仲淹为将,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语人曰:“上用我至矣,事有先后,久安之弊,非朝夕可革也。”帝再赐手诏,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着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元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赠兵部尚书,谥文正。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B.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C.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D.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经”是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部先秦古籍。B.手诏一般指帝王亲手所写的诏书,多不经别人草拟及颁宜等程序而直接下达受诏人。C.朋党原指同类人相互勾结,后为因政见不同相互倾轧、排斥异己的宗派集团统称。D.文正是古代文臣最尊荣的谥号,只有兼具文武略之功的人才能获得,如范仲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仲淹通晓儒学,倡导时事评论。他博通儒家经典,执经讲学不知倦怠;谈论国家大事奋不顾身,开创当时大夫的新风尚。B.范仲淹讽喻皇帝,心忧受灾百姓。江、淮、京东发生蝗旱,他婉劝皇上救灾,终使皇上感动;他前往赈灾,并上奏救敝十事。C.范仲淹主张改革,深受皇上倚重。他认为改革要雷厉风行,彻底革除积弊,曾上疏朝廷十事;皇上全部采纳,以诏书颁行天下。D.范仲淹抚恤边民,诸羌为宋效力。他做边官,犒赏羌族各部,签订条约,使羌族受命;又奏请修筑承平、永平等要塞,使汉羌百姓回归。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2)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马援宇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氏。援三兄,王莽时皆为二千石。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天志。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兄况,欲就边郡田牧。会况卒,援行服期年,不离墓所;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庐。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至有牛、马、羊数所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日:“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贩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教以班昆弟故旧。八年帝西征隗嚣援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九年副来歙监诸将平凉州十一年夏击破先零羌于临洮十三年,武都参狼羌与塞外诸种为寇,援将四千余人击之,诸种万余人悉降。交阯女子徵侧及女弟徵贰反。玺书拜援伏波将军,十八年春,破之,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明年正月,斩徵侧、徵贰,传首洛阳。进击九真贼徵侧余党都羊等,斩获五千余人,峤南悉平。援所过辄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条奏越律与汉律驳者十余事,与越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二十四年,武威将军刘尚击武陵五溪蛮夷,军没,援因复请行。援谓友人曰:“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眠目。”明年春,破之,斩获二千余人。三月,进营壶头。贼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帝乃使虎贲中郎将梁松乘驿责问援。会援病卒,松因事陷之。帝大怒,追收援印绶。有上书谮之者,帝益怒。援妻子上书诉冤,辞甚哀切,然后得葬。建初三年,肃宗使五官中郎将持节追策,谥援曰忠成侯。(节选自《后汉书·马援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八年/帝西征/隗嚣援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九年/副来歙监诸将平凉州/十一年夏/击破先零羌于临洮/B.八年/帝西征/隗嚣援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九年/副来歙监诸将平凉州/十一年夏/击破先零羌于临洮C.八年/帝西征隗嚣/援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九年副来歙/监诸将平凉州/十一年夏/击破先零羌于临洮/D.八年/帝西征隗嚣/援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九年/副来欲歙监诸将平凉州/十一年夏/击破先零羌于临洮/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氏,中国古代的氏是一个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姓为氏中衍生出的分支。B.齐诗,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鲁、毛、韩四家,齐诗创始人为齐人辕固生。C.行服,穿孝服居丧;一整年里,马援为哥哥马况穿孝服居丧,不离开坟墓祠堂。D.昆弟,指兄弟,亦可指同辈的人,还可用以比喻关系的亲密友好,文中指兄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援出身尊贵,年少有志。马援有三位兄长,他们在王莽时都是俸禄为二千石的郡守;马援十二岁即成孤儿,不愿剖章析句学习经义,想去边郡闯荡。B.马援重情重义,看淡财富。兄长去世,马援敬侍寡嫂;解送囚犯,他怜而放之;受到赦免,他留在北地放牧牲畜,获得了很多财富,但他散尽财产。C.马援能征惯战,善于治理。马援讨隗嚣,定凉州,败先零羌,安武都,平交趾,立下赫赫战功;每到一处都为郡县修城挖渠,修明制度,使民众得利。D.马援一心为国,后雪冤情。马援为攻武陵五溪,主动请战;壶头受阻,已去世的他仍受到陷害诬告;妻儿上书诉冤,他才得以安葬,后被追封忠成侯。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而叹曰:“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世,否则守钱虏耳。”(2)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竞技比赛,赢在起点,赢得先机,赢得成功,爱拼才会赢。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生长、成长,无所谓输赢,自然而然就好。站在基础教育即将结束的今天,一路走来,你对“教育”一词是怎么看的,说说你的理解。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1、4.D5.D6.A【解析】【分析】4.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静寒境界”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本题中,A项,“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错。第一段说“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所以无法“化解”龌龊与清洁的冲突。B项,“全部内容”绝对化。第二段说“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C项,“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无中生有,“我们”应是“画家”。“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曲解文意,第三段写“画家”通过静寒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故选D。5.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本题中,D项,“反衬”错,原文是“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故选D。6.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本题中,B项,不符文意,“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错误,目的是论证“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C项,应是融合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听觉艺术”属无中生有。D项,“静之寒就是空之寒”绝对化,原文第五段说“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而且中国艺术保持“自然的纯粹性”与“静之寒”“空之寒”没有关系,强加逻辑。原文是“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而非“隔绝俗世”。故选A。【点睛】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中,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常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既要对文章全局进行“整体把握”,又要根据词语的具体语境来体会。4.前后勾联,即根据文章的整体性原则,将上下文勾联在一起,从文章的主旨出发,与表达目的和表达技巧等联系起来,全面审视作者在相关内容中遣词用语的匠心,正确领会概念的含义。5.表里参验,即根据由表及里的原则,从概念的语表含义入手进而领会作者遣词用语的意图,抽象出文中所表现的内在的深刻的含义。6.以文解文,即根据构成文章诸因素之间既互相制约又互相阐释的特点,进行同义互解或连义互解。答题时,可以将答案代入原文中,看看是否连贯畅通,逻辑关系是否合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2、C【解析】【分析】【详解】本联考查对联与历史人物对应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读懂对联的意思,并了解对联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的经历、作品、事件、功绩等,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作答本题,注意抓住对联中的关键信息。①宰相状元余事之,文章义节两兼之。上句:文天祥曾经中过状元,担任过宰相和给事中的职务;下句:歌颂文天祥的文采和气节。②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七出,成德咸孚足千秋。“两表”指的是《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一对”指的是《隆中对》,“三顾”则是指刘备三顾茅庐访诸葛;下联“鼎足六出”指的是魏蜀吴三家鼎立,诸葛亮七擒孟获后,诸葛亮“六出祁山”征讨曹魏,后半句则是评价其功绩。③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对联见哈尔滨文庙。“六艺”指“六经”,即《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杏坛”传说是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绍虞夏商周”,承绍虞、夏、商、周等古代的传统。“鲁壁”,孔子故宅井后之夹壁墙。《汉书》载:鲁共王扩建宫室,拆孔子故宅时发现壁中藏有古代经传,故称鲁壁。后人为纪念孔鲋保护古代文化的功绩,特地重修了这个鲁壁。“关闽濂洛”是指宋代儒家理学著名的关、闽、濂、洛四大派别,即关中张载,闽中朱熹,濂溪周敦颐,洛阳程颢、程颐,这句说的是孔子对后世的影响。④歌咏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河南省巩义市杜甫故居的对联。“歌”指诗歌,“咏”照应“歌”,自古以来诗歌咏志,“忧民泪”指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杜甫一生堪称“颠沛”,却一直怀“爱国心”。故选C。【点睛】这类题型,要求阅读广泛,善于积累,平时学习中,要关注历史人物的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以及人生经历、重大事件、重要功绩等。3、1.D2.B3.D【解析】1.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本题是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语病分析,辨析时要关注前后语境,先找到这个句子,即“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经辨析知这个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是多层定语排列不当,“目前”应放在“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前;二是搭配不当,“问题”与“关心”搭配不当,应把“关心”改成“关注”。这样就可排除A项,主客颠倒,“对我们”主客颠倒。B项,语序不当。C项,搭配不当。故选D。2.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此处是说当下书法的商业化和娱乐化倾向是时代使然的现象,所以填“无可厚非”。第二处,指鹿为马:比喻颠倒是非。指桑骂槐: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根据语境“蓄意炒作,……把只有幼儿习字水平,牙牙学语式的题词,吹捧为独具一格”,所以填“指鹿为马”。第三处,趋之若鹜: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多用于贬义。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根据语境“不应弃楷崇草,对草书……”,应选“趋之若鹜”。第四处,终南捷径:指求取官职或名利的最佳途径,也泛指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旁门左道:指非正统的学术派别和宗教派别。也泛指不正当的方法、途径等。根据语境“不应弃楷崇草,对草书……,视为成名成家的……”,应选“终南捷径”。故选B。3.本题考核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顺序、逻辑顺序,做到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一般用排除法。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题干要求“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题目要求补写的是第二段的句子,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答题。根据语境,从语意表达的角度是把不好的说成好的,这样可排除C项;再从前后“吹捧”“吹嘘”的照应,可排除A项;最后从句子结构,又可排除B项。故选D。【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4、1.B2.D3.C【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无影无踪: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销声迹: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此处所表达的意思不可能是完全消失,而是隐藏起来,故选择“销声匿迹”。出奇制胜: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出类拔萃:形容卓越出众,不同一般。出类拔萃不能与“常常”搭配,故选“出奇制胜”。慷慨解囊: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指热衷于公益事业。解囊相助:用来形容以财物资助别人。此处指热衷于公益,故选“慷慨解囊”。名闻遐迩:名声传扬到各地,形容名声很大。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此处指一时名声很大,故选“名噪一时”。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因而”,连词,表示下文是上文的结果,与上句“由于”相呼应。故选D。3.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项,“徽商具有的敬业精神,不仅仅表现在……徽商个人”,主宾搭配不当。B项,“具有敬业精神的微商,不仅仅表现在……行为方面。更体现在……的执著和追求”,主宾搭配不当,成分残缺。D项,“不仅仅表现在商人家族对商业世代不懈、前赴后继的执著和追求,更体现在徽商个人的一生无悔投入商业的行为方面”,语序不当。故选C。5、1.战争(战乱、兵灾)税收(赋税)2.第一首:①议论结尾,直抒胸臆。“任是”假设,突出无处可避的悲惨处境;“无计避征徭”,直接点明主题。②对比,假设的深山与现实的无可逃避形成对比,突出赋税之严苛。第二首:①描写场景结尾(答“以景结情”也可)。鸡犬星散,日落倚门,衬托出家破人亡的惨境。②比喻:用“鸡犬”来比喻妻离子散的境况。【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理解诗歌写作的内容,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第一首诗,“夫因兵死守蓬茅”,唐朝末年,朝廷上下,军阀之间,连年征战,造成“四海十年人杀尽”“山中鸟雀共民愁”的悲惨局面,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此诗的“夫因兵死守蓬茅”,就从这兵荒马乱的时代着笔,概括地写出了这位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战乱夺走了她的丈夫,迫使她孤苦一人,逃入深山破茅屋中栖身。这是“战争”给百姓造成的贫穷和痛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桑树柘树都荒废了,再也不能养蚕,却要向官府交纳丝税,田园荒芜了却还要征收青苗捐。任凭你跑到深山更深的地方,也没有办法可以躲避赋税和徭役。这是“赋税”给百姓带来的贫穷和伤害。第二首,“经乱衰翁居破村”“因供寨木无桑柘,为著乡兵绝子孙”“还似平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经历了多次战乱的老翁住在一个破败的村庄里,因为修建军队营寨,村中的桑树和柘树都被砍光了。因为组建乡兵,村中的青壮年都战死沙场,老头儿都断绝了子孙;在这种时候,官府的赋税却一点儿不能少,还像太平无事的年成一样征收。不但本乡如此,其他州县也未曾有过安抚体恤。这些句子也反映了“战争”和“赋税”给百姓造成的伤痛。据此分析,两诗都反映百姓穷苦境况,共同原因是“战争”和“赋税”。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题思路为首先明确手法,尽量找全,然后结合诗句解释。比喻修辞首先指出本体喻体,效果也要点出来,最后总括情感。“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即使逃到“深山更深处”,也难以逃脱赋税和徭役的罗网。这是议论的手法,是直抒胸臆;“任是”、“也应”两个关联词用得极好。“深山更深处”的盼望中的安宁与“现实”的无可逃避形成对比,可以看出,诗人的笔触象匕首一样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本质。“至今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子孙断绝、鸡犬星散的“家”门口,衰翁有气无力倚门对着前山的落日。尾联以景结情,全诗直到最后,才单用一个“独”字,将对村叟情形的记叙转入对村叟形象的简洁刻划,传神地呈现出一个衰惫乏倦、孤苦无依的老翁形象。“鸡犬星散”是比喻,其实写的是妻离子散的悲惨状况。【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6、仰之弥高忽焉在后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孑立举匏樽以相属渺沧海之一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仰”“弥”忽焉“期功”“茕”“孑”“匏樽”“属”“沧”“粟”“疏影”“清”“浮”,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7、1.A2.B3.示例1:(1)策略:①对外开放,通过“一带一路”加强与各国的交流合作;②实现知识产权自主,加强自主研发,不断转型、升级运输服务。(2)途径:①开设欧中班列,实施北京“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计划;②5G广泛应用,各类运输装备技术实现突破创新;③快速发展综合客运枢纽和多种新型货运组织形式。示例2:(1)努力与国际接轨,融入世界发展。比如“一带一路”政策给中国也给世界带来了巨大机遇。(2)抓住机遇,提升发展水平。比如5G时代来临,中国迅速把握时机,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服务体系。比如中国交通体系中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的大规模建设及配套设施水平的提升极大满足了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A项,“1949年到2018年,我国铁路机车比增加了5.3倍,民用汽车增加了4564.1倍,而民用飞机则从1985年的404架增加了6134架”说法错误。原文是“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不是“增加了”,是“增加到”,不合逻辑。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要把德国铁路网打造成欧洲最大的铁路网”说法错误。由原文“2018年年底德国铁路公司成立了欧亚货运公司。公司董事长卡斯滕•欣内说:‘我们预测货运能力增加,依据的是公司成功地扩大了中国与我们欧洲铁路网连接的目的地,我们的铁路网是欧洲最大的铁路网’”可知,德国铁路网已经是欧洲最大的铁路网。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题干是“建国1周年,我们已经看到了国家的可喜变化。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获得不断发展的策略与途径”。本题有两问,第一问是我国获得发展的策略。由材料一的标题“《看好‘一带一路’前景德铁拟增加对华列车货运》”可知,“一带一路”政策在与各国的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一带一路”是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由材料二“数量激增的同时,各类运输装备技术不断突破创新。以高速列车、大功率机车、大型客机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铁路和飞机装备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知,实现知识产权自主,加强自主研发,不断转型、升级运输服务也是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第二问是我国获得发展的途径。由材料一“由于欧中班列对德国铁路公司投资组合日益重要,2018年年底德国铁路公司成立了欧亚货运公司”“德国铁路公司货运部计划大幅提高对华运输能力,寄希望于北京“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计划继续支持陆路运输”,要想获得更多的发展,可以开设欧中班列,实施北京“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计划;由材料三“5G商用时代正式开启。随着高速的5G网络投入应用,数字旅游产品、手机动漫视频、云游戏、智慧旅游服务等都将为人们带来更高品质、更多层次的体验,5G技术将逐渐成为数字创意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数字创意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可知,可以利用5G技术,实现各类运输装备技术的突破创新;由材料二“运输服务转型升级,居民出行和货物流转更加高效。在政策积极推动下,涌现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广州南站综合客运枢纽等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实现高铁、城市客运、轨道交通、民航等交通方式无缝对接,旅客换乘更加便捷。多式联运、无船承运、无车承运等货运组织形式快速发展,货物运输及时性和延展性大幅提高,逐步形成便捷、高效的货物运输服务体系”可知,可以快速发展综合客运枢纽和多种新型货运组织形式。【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8、1.C2.B3.①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②顺应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③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④促进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⑤繁荣和创新社会主义文化。⑥推动体育实现多能全效。【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C项,“两个阶段战略目标”错误,应为三个阶段战略目标。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中,B项,“只有竞技体育……体育才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标志性事业”信息不全,必要条件中漏了原文的“并能居于世界前列”。故选B。3.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意义相关内容,主要在材料三最后一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呼唤体育强国,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邀约体育强国,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体育产业高度发展的体育强国,促进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寄望体育强国,建设体育强国的过程也是繁荣和创新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体育发展实现多能全效更是依托体育强国”。据此分条表述即可。【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9、1.B2.C3.A【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B项,“……这个哲学认知在先秦时就已形成”错误,“知行合一”说是明朝中叶的王阳明提出的。故选B。2.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句子含义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C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的含义是:明白世事,掌握其规律,这些都是学问;恰当地处理事情,懂得道理,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文章。与“一句话都不能付诸实践,纵然读万卷诗书也只是枉然”意思不符。故选C。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B项,“读书人要讷于言而敏于行,少说多做,方能培养君子人格”错误,“讷于言而敏于行,少说多做”与“君子人格”不能等同。C项,“共产党人若能将‘身入’基层和‘心到’基层统一起来,就能……”错误,假设关系不当,应该是条件关系。将“就能”改为“才能”。D项,“有了知行合一的睿智和坚韧,我们就能”错误,假设关系不当,应该是条件关系。将“就能”改为“才能”。故选A。【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10、1.B2.D3.C4.(1)(范仲淹)曾经把自己的俸禄让出来,供养天下游学的读书人,以至儿子们轮换穿一件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安然自若,不以为意。(2)但是他的改革措施没有能够逐步推行,改革涉及面太大,谈论此事的人都认为无法实行。【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中,“昼夜不息”中,“昼夜”是“不息”的状语,承前省略主语“范仲淹”,故前面停顿,排除A;“至以糜粥继之”,“至”,以至于,表示上述情况所达到的深度或结果,往往用于句首,排除D;“人不能堪”,“人”是本句的主语,排除C。本句译为:年幼时就有志向节操,师从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息,冬日里疲得厉害,用冷水浇脸;食物不够,以至用稀粥充当食物,别人不能忍受,范仲淹却不觉得艰苦。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D项,“只有兼具文武略之功的人才能获得,如范仲淹”说法错误。“只有兼具文韬武略之功的人才能获得”错,得此谥号的是政绩突出受人敬仰的文臣。故选D。3.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C项,“他认为改革要雷厉风行,彻底革除积弊”说法错误。范仲淹认为事有先后,朝廷陈弊积久,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故选C。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推”,推让,此处指让出;“食”,给……吃,供奉;“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第二句得分点:“更张”,重新张设,比喻变更或改革;“规摹”,规模;“行”,实行。【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译文:范仲淹,字希文。年幼时就有志向节操,师从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息,冬日里疲得厉害,用冷水浇脸;食物不够,以至用稀粥充当食物,别人不能忍受,范仲淹却不觉得艰苦。考取进士,做广德军司理参军。因晏珠举荐,担任秘阁校理。范仲淹通晓《六经》,精通《易》学,求学的人大多向他求教,他手捧经典答疑解难,不知疲倦。他曾经把自己的俸禄让出来,供养四方游学的读书人,以至儿子们要轮换穿一件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安然处之。他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往往奋不顾身,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节操,就是从范仲淹倡导开始的。范仲淹被召回朝廷担任右司谏。这年发生严重的虫灾和旱灾,江、淮、京东灾情尤其严重。范仲淹请求派遣官员察看灾情,没有得到答复。就问皇上说:“宫廷里的人半天不吃饭,会怎么样呢?”皇上显出哀伤的样子,于是派遣范仲淹去安抚江、淮灾民。范仲淹所到之处开仓济民,并且禁止灾区百姓滥行祭祀,奏请免除庐州、舒州的折役茶,江东的丁口盐钱,并且逐条陈述救治政弊的十事。元昊反叛时,范仲淹被升为户部郎中兼任延州知州。第二年正月,上奏请求修筑承平、水平等要塞,逐渐招回流亡百姓、羌族和汉族的百姓,都一个接一个地回来,重操旧业。当初,元昊叛乱时,暗中诱使归附宋朝的羌人帮助自己。范仲淹到任后就奏请巡视边境,他以皇诏命的名义犒赏羌族各部。给他们订立条约,羌族各部都接受了诏命,自此开始为宋朝效力。范仲淹作将领,对前来归附的各部羌人,真诚接纳,信任不疑,因此西夏军队也不敢轻易侵犯他的辖区。皇上当时正决心实现天下太平,多次询问当前的大事,范仲淹对人说:“皇上对我信用至极,不过做事情总有先后,长期积累的弊病,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消除的。”皇上再次赐给亲笔诏书,范仲淹惶恐不安,退朝后给皇帝上奏十件事。皇上正信任范仲淹,全部采纳他的意见,凡应该立为法令的,都用诏书统一颁布下去。当初,范仲淹因触犯吕夷简,被放逐多年,士大夫各持一方见解,互相指对方是朋党。等到吕夷简被罢官,朝廷召回范仲淹,依靠他来治理朝政,朝廷内外都希望他能建功立业。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减那些依靠权幸而被滥授官职的人,考核官吏,日夜谋划实现天下太平的策略。但是他的改革措施没有能够逐渐推行,改革涉及面太大,谈论此事的人都认为无法实行。等到按察使出巡,许多问题被检举弹劾,人人都对(范仲淹的改革)不满。恰逢范仲淹病情严重,请求调任颖州,还没到任就去世了,终年六十四岁。朝廷加赠他兵部尚书,谥号“文正”。起初,范仲淹生病时,仁宗皇帝常派人送药慰问,病逝后,仁宗皇帝嗟叹哀悼很久。11、1.D2.A3.C4.(1)不久,他叹息说:“凡是因经营获取财产的,贵在能施予赈济别人,否则不过是守财奴罢了!”(2)我蒙受厚恩,年龄逼迫(老年逼近),余日不多,时常害怕不能为国事而死,现在实现我的愿望,死了也心甘情愿。【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从语意来看,本文传主是马援,说隗器和马援一起在皇帝面前筹划不合情理,所以断为“隗嚣援于帝前……”错误,排除A、B项;从语法来看,“聚米为山谷”和“指画形势”是连动句,意为聚米做成山谷模型,指画形势,中间应断开,亦可排除B项;从结构来看,“八年”“九年“十一年夏”构成时间上的对应关系,“副来歙监诸将平凉州”意为担任来歙的副将监领诸将平定凉州,不是担任来歙的副将有九年之久,排除C项。故选D。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氏,中国古代的氏是一个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姓为氏中衍生出的分支”错误,中国古代的姓是一个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氏为姓中衍生出的分支。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每到一处都……修明制度”错误,文中仅提到他在平定交趾以后对越人申明制度。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既而”,不久;“施赈”,施予赈济;“守钱虏耳”,判断结构,是守财奴罢了。(2)中,“索”,尽,完,不多;“死”,为……而死;“所愿”,愿望。【点睛】可以借助如下特点进行断句,借古代文化常识断句。要给文言断句,常常需借助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根据互文、对偶、排比等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互文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根据前后相承关系断句,文言文多写得紧凑严密,行文中多使用前后相承句。根据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关系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掌握了这个写法,对断句定有帮助。根据韵文的特点断句,有的文言文是韵文,韵文有一定的用韵规律。按照这个规律去断句,常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借助对话的标志断句,文言对话常用“日”、“云”等字,根据这些有标志的词去断句,也能收到好的效果。根据反复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有些反复的句子结构,根据这个特点去断句,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文言虚词断句,文言行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如句首就常用如下语气助词:夫、盖、盍、若夫、嗟夫等,句末常用如下语气助词:者、也、矣、乎、哉、耶、耳、而已、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