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第三中学2020年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第三中学2020年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第三中学2020年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第三中学2020年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第三中学2020年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第三中学2020年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这主要说明了A.西欧一体化成效凸显B.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C.两大阵营的对峙对抗局面加剧D.马歇尔计划积极展开成效显著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提取材料信息“上世纪70年代初”,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不能孤立的反面就是联合。谋求加入欧共体的步伐体现了联合,两极格局下英国要发展,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故A项正确。B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共体2.右图是一次战役的形势图,下列对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描述正确的是A.国民革命运动中北伐军的胜利进军

B.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C.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D.战略决战中的淮海战役全面展开参考答案:D3.《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有人认为该法典对西方文明的影响仅次于《圣经》,其原因不包括(

)A.它是所有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基础.w.w.kB.其基本原则已融入西方各国的法律中C.它标志着资产阶级法律体系的建立

D.它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参考答案:C4.朱元璋在平定天下的第三年,吸取历代治国的经验教训,采取藩封的办法,“惩宋元孤立,失古封建意,于是择名城大都,豫王诸子,待其壮而遣就藩服”。明太祖此举A.对宋元的灭亡拥有准确的认识B.带有浓厚血缘政治色彩C.为明中后期地方割据留下隐患D.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参考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材料分析和理解能力【详解】“惩宋元孤立,失古封建意,于是择名城大都,豫王诸子,待其壮而遣就藩服”说明明太祖带有浓厚血缘政治色彩,B正确;拥有准确的认识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C和D认识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5.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许多国家宣布实施浮动汇率制。韩国和委内瑞拉将其货币汇率钉住了美元;瑞典克朗钉住了“一篮子”15个国家的货币,其中每个国家都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还有一些国家将其汇率钉住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这反映出A.国际合作和货币区域化趋势B.二战后美元霸权的终结C.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D.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加强参考答案:D根据“韩国和委内瑞拉将其货币汇率钉住了美元”“还有一些国家将其汇率钉住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判断“货币区域化趋势”错误,排除A;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浮动汇率制的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应用,实质上代表了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趋势,故C正确;浮动汇率制与“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加强”无关,排除D。6.19世纪后半叶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纸币,这些外钞以中国银本位作为计值单位,因携带比银两铜钱方便,被国人接受,在东南沿海省份广泛流通。80年代,仅(英资)汇丰银行在厦门一地发行的钞票就有六七十万。这一现象A.有助于近代中国通货市场的规范

B.使英国垄断了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C.体现经济发展对币制改革的需求

D.一定程度减轻了清政府的外债压力参考答案:C知识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试题分析:抓住关键信息“19世纪后半叶,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纸币,因携带比银两铜钱方便,被国人接收,在东南沿海广泛流通”,这体现了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对币值改革的需求,故C项正确;A、B项夸大了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纸币产生的影响;近代中国,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外国的银行势力也开始向中国扩张,并试图控制中国金融市场,这并不会不会减轻清政府的外债压力,故D项错误。7.有学者认为,美国建国后建立的制度,既可以看见英国的影子,又可以看到美国自己的创造。其中英国的“影子”和美国的“创造”分别是A.议会政治

三权分立 B.责任内阁

联邦制度C.议会政治

参众两院 D.责任内阁

三权分立参考答案: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影子”指的是议会政治;美国的“创造”指的是三权分立,故A正确。责任内阁不符合美国的情况,参众两院不是美国的创造,排除B、C、D三项。8.1930年6月,中共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

A.中共尚未找到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B.他基本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C.他看到到工农力量的伟大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参考答案:D土地革命。“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作者认为革命的中心在城市,“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强调城市革命的重要性,忽视了中国城市敌人力量的强大,对中国的国情认识不清楚,因此排除B、C,A不符合史实,所以选择D。9.托洛茨基在《十月的教训》中写道:“二月革命,如果把它作为独立的革命来看,是一次

资产阶级革命。但是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它却出现得过迟了,而且本身也不具有任何稳定性。它遭到一些矛盾的破坏。”托洛菠基意在说明A.二月革命是追求独立的革命

B.俄国向无产阶级革命转变成为必然C.二月革命引发俄国社会动乱

D.俄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发生过于频繁参考答案:B10.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参考答案:C考查维新派的思想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变革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A项为洋务派的主张;B项为顽固派的主张;D项属于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的民主与科学,故排除。C未维新派的主张,符合题意。11.明朝时,出现了刘球、蒋钦、海瑞等一大批士大夫,他们与皇权抗争时表现出了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同时,也有许多大臣撰写“青词”巴结崇道的世宗,相当部分士大大形成“阉党”。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A.宦官权力的加强B.宰相制度的废除C.士大夫信仰的丧失D.君主专制的强化参考答案:D材料体现贤臣和君主之间的抗争不断,也有巴结君主以提高自身地位的大臣的出现,究其原因在于君主专制的强化,引起贤臣的不满和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大臣所利用,D符合题意;A说法较为片面,不能反映全部材料信息;材料没有涉及丞相制度的废止问题,B不正确;D与材料“一些士大夫与皇权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不符。点睛:本题考查了明代政治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他们与皇权抗争时表现出了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同时,也有许多大臣撰写‘青词’巴结崇道的世宗,相当部分土大大形成‘阉党’”的理解和掌握,结合所学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均源于君主专制的强化。12.下列制度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的是A.禅让制

B.世官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度参考答案:D禅让制出现在夏朝以前,统一多民族国家尚未形成,故A项错误;世官制下贵族世袭垄断政权,不能做到选贤任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不利,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国实力壮大,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不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故C项错误;元朝行省制度下地方服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故D项正确。13.下表是1935年和1941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A.轻工业的发展逐渐衰退B.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C.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D.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参考答案:D据材料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形势严峻,国民政府大力发展重工业为抗日战争服务,故D项正确;当时轻工业比重下降,并不能说明轻工业的发展逐渐衰退,故A项错误;材料数据也不能体现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故B项错误;重工业比重上升,不能说明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故C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表格数据的变化,同时紧扣题干时间范围“1935年到1941年”,再结合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即可得出国民政府大力发展重工业为抗日战争服务的结论,以此为依据即可排除干扰选项。14.1942年1月,中国政府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协同英军作战,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该史实深刻反映了A.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巨大威力

B.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C.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D.中国大大支援了美国的太平洋战争参考答案:B15.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中指出: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该材料反映的是

A.代议制民主

B.总统制政体 C.两党制特色

D.联邦制机制参考答案:D16.钱穆评价三省六部制说:“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唐代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执政长官A.导致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B.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C.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D.调整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参考答案:D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执政长官,主要目的是分散相权来加强皇权,故D正确;A是明朝后期的政治现象;材料体现是君权与相权斗争,故B错误;C是军机处设置作用。17.右为《英国中央财政支表(单位:百万)》。这一时期英国中央财政支出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镇压殖民地的反抗运动耗资巨大

B.议会改革导致行政开支过大

C.与法国争霸使开支猛增

D.政府投资科研,推动工业革命参考答案:A18.19世纪的英国工厂规定:“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时”,“职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者,罚款六便士”对以上规定理解正确的是A.工人权利缺乏保障,劳资关系紧张B.劳动力缺乏,使用童工现象普遍C.工人散漫懒惰导致生产效率低下D.蒸汽动力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增大参考答案:A19.下表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到更名的部分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时间1931年11月1935年10月1937年9月史实成立于江西瑞金转移至陕甘苏区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的曲折历程B.国共两党合作到对峙再到合作的历程C.中共在建立和管理国家方面的不成熟D.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参考答案: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合作,故D正确;材料到1937年截止,无法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的曲折历程,故A错误;材料从1931年到1937年,不能全部反映国共两党合作到对峙再到合作的历程,故B错误;1937年中共没有建立和管理国家,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1937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与国共合作的史实出发,即可排除错误选项,进行正确判断。20.“不合时宜,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程朱理学思想传入西方

B.进化论思想冲击了中国传统C.西方宗教思想传入中国

D.启蒙思想推动中国教育变革参考答案:B【考点】维新思想【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不合时宜,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可知它反映的是进化论思想,从材料“今佩服者渐多”可知它冲击了传统思想,故本题选B。材料不能很好体现A、C、D。材料只是反映了中国格物致知的学问受到了冲击,不是说明它传入到西方,故B错误。C中的宗教思想和D中的教育改革、启蒙思想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21.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记载:“城邑居民,各选忠义之士一、二,赴京会议。国主若征税纳饷,则必绅士允从;倘绅士不允,则不得令国民纳钱粮;若绅士执私见,则暂散其会,而别择贤士。若有按时变通之事,则庶民择其要者,敬禀五爵、乡绅大会。大众可则可之,大众否则否之。”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先进人士已认识到西方制度的优越性B.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洋事务充满新鲜感C.书中记载的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度D.书中的“乡绅大会”是英国的上议院参考答案:B2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表现不正确的是(

A.建立国营企业

B.制定经济计划

C.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

D.扩大政府采购参考答案:C23.赫鲁晓夫上台后,对一些重点科研项目采取打破地区、部门界限,组织各方面力量联合攻关的办法,使得科技发展速度快于西方同类项目。然而,1954—1962年,苏联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却仅仅是美国的1/2,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仅是美国的1/5。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苏联A.经济体制僵化不利于科研成果转化B.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活力仍然存在C.攻势外交政策极大消耗了经济实力D.不重视农业投入导致经济比例失调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斯大林模式严重影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赫鲁晓夫改革中虽然加大了科研项目投入,但效果不明显,显然是僵化的体制不利于科研成果转化,A项正确。材料强调经济体制僵化不利于科研成果转化,说明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活力出现问题,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外交政策的内容,而是强调经济体制僵化不利于科研成果转化,排除C。材料强调经济体制僵化不利于科研成果转化,没有涉及经济比例失调问题,排除D。【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对一些重点科研项目采取打破地区、部门界限,组织各方面力量联合攻关的办法,使得科技发展速度快于西方同类项目”“苏联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却仅仅是美国的1/2,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仅是美国的1/5”,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4.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有(

)①宣布“四民平等”,平民有更多的自由②华族和士族只要不当官也可以经营工商业和农业③政府以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④取消封建割据局面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明治维新期间推行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改革,在政治上宣布“四民平等”,平民有更多的自由;废藩置县,取消封建割据局面。在经济上政府以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华族和士族只要不当官也可以经营工商业和农业。这些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考点:明治维新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日本在军事方面改革的内容。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日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方位学习西方,取得了重大成就。不仅摆脱了外国侵略的命运,而且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但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也走向了扩张之路,给亚洲各国带来了灾难。。25.李鸿章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后,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统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这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洋务运动有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面B.不推翻封建制度就不能真正发展民族工业C.在政府的扶植下中国出现了民族工业D.此规定有利于西方资本在中国的扩张参考答案:B(3分)A/D(1分)C(0分)26.“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材料中的这次“会议”()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参考答案:A材料中“这个划时代的会议”是1949年召开的新政协,民族资产阶级参加讨论成立新中国,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故A项正确;B项是1956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C项是1953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D项是1954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27.美国学者让·皮埃特斯在评价现代世界的某一现象时指出:对达沃斯精英和跨国公司来说,这意味着自由;对新兴经济体和高技能劳工,这意味着机遇;对最不发达国家则意味着风险和边缘化。皮埃特斯评价的是A.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 B.区域经济的集团化C.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D.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知识经济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经济模式,不符合材料中信息,故A项错误;区域经济不存在“对最不发达国家则意味着风险和边缘化”的现象,故B项错误;材料中“跨国公司”“新兴经济体和高技能劳工”“最不发达国家”等信息说明评价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故C项正确;材料中评述的是经济现象,与政治格局无关,故D项错误。28.二战结束以来,一些特定地区内的若干个国家基于维持本区域和平与安全、保障共同利益及发展经济文化关系等方面的需要,进行了广泛合作并加入或结成永久组织。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上海五国机制的确立②在智利举行APEC第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③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④《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A.③④①②B.③①④②C.①③④②D.③④②①参考答案:A【详解】上海五国机制确立于1996年,②发生于2004年,③发生于1973年,④发生于1994年。故排列顺序应该为③④①②,故A选项正确;B选项、C选项和D选项时间顺序错误,故错误。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明代的民匠(通称工匠)是官营手工业赖以存在的重要基础。明廷对工匠的管理是从编定匠籍入手的,各色人等一旦编入匠籍,便世役永充,子孙承袭,为官营手工业从事劳作。之后,朝廷为协调好生产,又推行了工匠轮班制。洪武十九年,将各地工匠按照其丁力和路途远近,定以三年一班,轮流赴京服役,时间为三个月,役满更替。但工匠怠工或逃亡是明代官营手工业中比较严重的问题。为此,明代工匠制度再次发生重大变革,一是由始于洪武二十六年的五班轮流,一律改为四年一班;二是自成化二十一年“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至嘉靖四十一年全国匠民一律推行以银代役,此时属于北京的班匠银为六万四千一百一十七两八钱。这意味着班匠与明代官营手工业已无直接关系,不再受封建劳役的束缚;且对于明廷来讲,财政无疑又开发出一个新的税种。班匠虽不上工,但仍隶属匠籍,但此时的匠籍,只是政府征收班匠银的一个依据,已无其他意义了。——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工匠制度的演变及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工匠制度改革的作用。参考答案:(1)演变:从编定匠籍到推行工匠轮班制,再到实行班匠银(以银代役)制。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主币地位的确立;工匠的反抗与斗争;明政府对社会现实的适应。(2)大大减轻了工匠的劳役负担,放松了封建劳役对广大工匠的束缚;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民营手工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清代废除匠籍制度奠定了基础。(1)根据材料“明廷对工匠的管理是从编定匠籍入手的,各色人等一旦编入匠籍,便世役永充,子孙承袭,为官营手工业从事劳作。之后,朝廷为协调好生产,又推行了工匠轮班制……推行以银代役”概括明代工匠制度的演变;结合材料时间信息,从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货币使用情况)、政治(工匠的反抗与斗争、明政府的政策调整)角度分析其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这意味着班匠与明代官营手工业已无直接关系,不再受封建劳役的束缚;且对于明延来讲,财政无疑又开发出一个新的税种”分析、总结其作用。从手工业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对匠籍制度的影响角度进一步分析其作用。30.在全球化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狱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一体化。”材料表明()A.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B.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C.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据材料“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一体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故A正确。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故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故D排除。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特点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世纪下半叶成都的发展相对缓慢,城墙仍然是城市中最显要的建筑,站在上面可鸟瞰全城;四个城门是成都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在黎明开启,在晚间关闭。街道是市民共有的最基本的公共空间,总是充斥着行人、轿子、推车,“凉棚、幌子、大招牌、旗子把狭窄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全城商业和居住区域并不隔离,商人小贩没有任何限制地在街头出售商品。成都街头经常被用来作为戏剧表演的舞台,流动的班子喜欢在围满观众的空地上表演。各种资料显示,20世纪以前地方官员很少控制街头,这给予人们分享这一空间的机会,居民们尽其所能地使用街头。材料二

20世纪初新式精英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良运动,尝试借助西方文化构筑新的公共空间。1909年出现第一座西式钟楼;随着人口的增长,四个城门造成交通拥堵,自1913年开始逐渐拆毁旧城墙、旧寺庙,一些古迹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1904年,劝工局“仿日本劝工场办法,设立产品陈列所”。1909年劝业场建成,次年,改名商业场,成为购物中心和公共娱乐场所。20世纪初少城公园开放,装备了电灯,傍晚后也能开放;1913年,政府兴建了一座展览厅和图书馆。随着城市改革浪潮的推进,反映新思潮的新兴地方戏相继诞生;1909年电影引入成都。同年,成都第一家新式大众剧院——可园在会府北街开张。开张之时,允许妇女进入,引起人们好奇围观。同时飞行表演、乐队、舞厅及交响乐队也相继出现在成都。成都的警察机构成立于1902年,在20世纪的头二十年里,由于没有正式的市政机关,警察对街头贸易、劳务市场、公共卫生进行严厉整顿。——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初前后成都城市面貌的变化。(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成都城市改良运动的原因及影响。(17分)参考答案:(1)变化:城市空间由封闭走向开放;商业场所由杂乱到规范,出现近代化商业场所;大众娱乐休闲由传统走向现代,增添了西方元素;街头生活由居民自主变为政府控制干涉。(8分)(2)原因:西方文明模式的影响;维新运动、清末新政等政治运动的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精英阶层的努力等。(答出任意4点,其它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8分)影响:积极影响:促进成都城市繁荣,有利于城市近代化;拓展了市民公共空间,促进公民阶层的崛起;冲击了封建礼教和等级制度,促进思想解放和生活方式多样化等。(6分)消极影响:传统文化受到破坏。(3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试题解析】(1)据材料一“四个城门是成都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材料二“自1913年开始逐渐拆毁旧城墙”得出城市空间由封闭走向开放,据材料一“商人小贩没有任何限制地在街头出售商品”、材料二“商业场,成为购物中心和公共娱乐场所”得出商业场所由杂乱到规范,出现近代化商业场所,据材料一“成都街头经常被用来作为戏剧表演的舞台”、材料二“电影引入成都……第一家新式大众剧院……开张……飞行表演、乐队、舞厅及交响乐队也相继出现在成都”得出大众娱乐休闲由传统走向现代,增添了西方元素,据材料一“20世纪以前地方官员很少控制街头……,居民们尽其所能地使用街/头”、材料二“警察对街头贸易、劳务市场、公共卫生进行严厉整顿”得出街头生活由居民自主变为政府控制干涉。(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尝试借助西方文化构筑新的公共空间”得出西方文明模式的影响,据材料二“成都的警察机构成立于1902年”得出维新运动、清末新政等政治运动的推动,据材料二“20世纪初”,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据材料二“随着人口的增长,四个城门造成交通拥堵,自1913年开始逐渐拆毁旧城墙”得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据材料二“新式精英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良运动”得出社会精英阶层的努力;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随着人口的增长,四个城门造成交通拥堵,自1913年开始逐渐拆毁旧城墙”“城市改革浪潮的推进”得出促进成都城市繁荣,有利于城市近代化,据材料二“借助西方文化构筑新的公共空间”得出拓展了市民公共空间,促进公民阶层的崛起,据材料二“反映新思潮的新兴地方戏相继诞生”,结合所学得出冲击了封建礼教和等级制度,促进思想解放和生活方式多样化,据材料二“一些古迹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得出传统文化受到破坏,从积极、消极两个角度回答。

32.上海开埠材料:如图是晚清时期上海城市一隅。原图中有这样的文字介绍:“江海北关(注:专司外洋各国商务)设在沪北英租界黄浦滩上,规模宏敞,轮奐聿新。近日新造钟塔一座,矹立中央,高耸霄汉,并向外洋购运大钟安设其上……夜间则燃点电气灯,照耀如昼。”(1)英国在上海辟设租界所依据的主要文件是什么?(2)依据材料描述晚清时期上海城市风貌。对此你有何认识?(3)有历史学家说图象是“可视的历史”,如何理解?参考答案:考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史料的重要作用.分析:(1)本题要结合中国近代史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进行解答;(2)本题解答的关键是要找出描述晚清上海风貌的关键句,并结合中国近代史中关于租界的知识点进行解答;(3)解答本题要抓住“图象是可视的历史”,结合历史图象的特点,功能,史料价值进行思考.解答:(1)1842年,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上海开埠.1845年,以《虎门条约》《虎门条约》为主要依据的《上海土地章程》订立及颁布,标志英租界的开辟;(2)从材料信息“设在沪北英租界黄浦滩上,近日新造钟塔一座,并向外洋购运大钟安设其上…夜间则燃点电气灯”可知,上海分布着外国租界;设有海关;出现西式建筑,引进西方巨钟;有电灯照明和西式马车,行人多穿中式服装;认识主要是从租界设置产生的影响方面:租界的辟设客观上推动了上海的市政建设和城市发展(现代化);中国近代城市生活受西方影响,华洋共处、中西并存.但租界建有脱离中国政府行政管理和法律管辖的殖民政权,对中国主权造成了严重侵害等;(3)从图象中的建筑、人物、街景等判断,图象记录了历史,展示了大量的历史细节;图象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可以获得较为真实的历史.答案:(1)《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上海土地章程》(2)风貌:上海分布着外国租界;设有海关;出现西式建筑,引进西方巨钟;有电灯照明和西式马车,行人多穿中式服装.认识:租界的辟设客观上推动了上海的市政建设和城市发展(现代化);中国近代城市生活受西方影响,华洋共处、中西并存.但租界建有脱离中国政府行政管理和法律管辖的殖民政权,对中国主权造成了严重侵害等.(3)图象记录了历史,展示了大量的历史细节;图象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可以获得较为真实的历史.3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二、基辛格曾在美国尼克松政府中担任国务卿。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谈到60、70年代美国所面临的局势:“我们正处在一个令人痛苦的调整时期,来适应世界政治的深刻变化;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新的需要这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我们正变得像其他国家一样,需要承认我们的力量虽大,但还是有限度的。我们的能力和我们的问题相比,再也不是无限的了;相反,无论是在才智上,还是在物质上,我们都必须规定一个轻重缓急。”

材料三、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两个“战争”分别指什么?概括分析促成第二个“战争”的原因。(8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当时国际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此,美国对外政策做了哪些调整?(7分)

参考答案:(1)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美苏“冷战”。(2分)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与其称霸世界的政治野心空前膨胀,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不断增强;确立了在美苏划分势力范围基础上的雅尔塔体系;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6分)

(2)变化: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西欧、日本等力量崛起,冲击两极格局。(4分)

美国调整全球战略部署,从越南战争中脱身,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推行对苏“缓和”外交。(3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一统”理念影响下的中国对外关系,一切政治关系皆为内政,没有“国家间”外交,没有与中国平行的、多元的国家观念,“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威来贡职”。只有君临天下的一元等级世界秩序:中国居天地之中心,以控周边的万邦属国。华夷之辨理论指导下的中国对外关系,确立了华夏民族在文化上的自信心和优越感,进而形成了对外关系格局里中国居高临下、傲视万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