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课内外古诗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专项模拟练_第1页
专题08课内外古诗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专项模拟练_第2页
专题08课内外古诗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专项模拟练_第3页
专题08课内外古诗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专项模拟练_第4页
专题08课内外古诗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专项模拟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8课内外古诗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岁暮到家[清]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①。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②。〖注〗①及辰:及时,正赶上时候。这里指过年之前能够返家。②风尘:这里指的是旅途的劳累苦辛。1.颔联中“_______”一句,化用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颈联中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嘘寒问暖的感人形象。2.尾联中“愧”和“不敢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答案:1.(1)寒衣针线密(2)对偶2.“愧”,是惭愧的意思,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不敢叹”是指不敢抱怨、叹息,写出了诗人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解析】1.寒衣:御寒之衣。“寒衣针线密”,此句用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诗意。其诗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对偶非常工整。2.《岁暮到家》一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神情话语,如见如闻,游子归家,为母的定然高兴,“爱子心无尽”,数句虽然直白,却意蕴深重。“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体现母亲对自己的十分关切、爱护。“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二句,把母亲对爱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写得多么真实、生动,情深意重,让所有游子读后热泪盈眶。最后二句“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是写作者自己心态的。“低回”,迂回曲折的意思。这里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二)南湖早春①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萍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②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江州司马期间。②鸸:一种鸟。1、这首试从内容上属于,从体裁上属于近体诗中的,这种诗一般要求和颈联的上下句是对仗的。2、请从颔联“乱”“平”中任选一字做简要赏析。答:3、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答案:1.B(3分)2.“乱”是自然、随意。这一“乱”字化静为动,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平”字作用有二:一是描述水苹的整齐,其次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苹的茂盛。(3分,意思对即可)3..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的忧闷心情。(2分)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郁的情绪。(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三)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村行[宋]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①长。万壑有声含晚籁②,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③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释】①野兴:指陶醉在山林美景中,怡然自得的乐趣。②晚籁:指秋声。籁,大自然的声响。③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④原树:原野上的树。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写诗人在领略风景的时候产生了思乡的愁绪。B.首联在动态中写景,交代了时、地、人、事。C.颔联写景是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的。“有声”和“无语”写出了山村傍晚的沉寂。D.尾联,诗人村行的情绪由悠然转入怅然,这也是他宦途失意心情的显露。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六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较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B.作此诗时,诗人正处于被贬谪期间,故而整首诗风格沉闷,读来让人怅然不已。C.诗歌颔联对仗工整,写出了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契合无间。D.诗歌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一问表明闷闷不乐的心情,一答表明闷闷不乐的原因。答案:1C2.B【解析】1.C“颔联写景是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的”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颔联写景是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的。2.B“故而整首诗风格沉闷”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整首诗虽然在尾联处略显惆怅,但风格并不沉闷。(四)长安夜雨薛逢①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1.请赏析诗歌颈联运用的表现手法。2.尾联中的“俱消尽”三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答案】1.借景抒情(动静结合),通过对早鸦、寒鼓等景物描写渲染了凄冷萧条的氛围,衬托了诗人愁闷落寞的心情。2.壮志未酬的苦闷(对朝廷的不满),年华流逝的无奈(生活的艰辛、命运的不顺)。【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虚实结合、反衬、动静结合、用典、、借景抒情、互文等。颈联的意思是“书上聚集的早鸦没有飞散,寒露沾湿了传到窗前的闷重鼓声,已听不清晰”,此联通过对早鸦、寒鼓等景物描写渲染了凄冷萧条的氛围,衬托了诗人愁闷落寞的心情。所以是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体会诗人的感情。尾联的意思是“当年的壮志豪情都以消失殆尽,(而今只余)新添的四五根白发”,“俱消尽”写出了诗人生活的艰辛、命途的不顺、生命的衰老,诗人借此诗抒怀,表达对时政的不满,以及对自己不能尽力抱负的伤感。(五)如梦令苏轼为向坡①传在深后谁?小桥路归去江上一犁春。【注①坡苏被黄州垦故地十,命为坡耕中②:翰林。词于轼贬黄东后到城翰林士。读面一词回答题(1词别有?雪小无用么修手?何达果答: ▲ (2词的个归,表了人样情?答: ▲ 【答案】(2)问(1分词自自,别后坡时压桥无人津的冷清象0.5分,了词对州坡无思念情0.5分。两“”,达词想归农亩或州坡的望(1分,也委地达词对官生的倦情1。(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秋夜夜深独吹笛,写乱花使诗人迷惑看不清道路,所表达的正是被贬后焦虑、失意之情。B.第三句写人世间容易变换。C.第四句直写思念家乡,表达的是诗人对无聊的官场的幻灭和厌倦,从而即便是酒醉、酒酣也想着返回家乡。D.四句诗写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这不符合“梦中作”的特点。2.请说说“路暗迷人百种花”的“暗”字好在哪里。【答案】1.D2.“暗”字既写出了道路的昏暗,又写出了诗人内心对前途的迷茫。【解析】1.考查对诗文的理解与赏析。D项,四种意境相互之间没有逻辑性,因此,这符合“梦中作”的特点。2.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不要仅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要结合诗文,紧扣主旨。作答时要结合诗文的具体内容,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①(其二)李白南湖②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秋,李白与被贬谪的李晔、贾至同游洞庭湖,作诗记游。②南湖:指洞庭湖。在长江之南,故称。③耐可:哪可,怎么能够。1.下列对诗歌题目停顿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B.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C.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D.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2.“月色”岂能“赊”?著此一字,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韵?【答案】1.A2.用“赊”字,将洞庭湖拟人化,通过诗人奇异、浪漫的想象,写出了洞庭湖秋夜月色之美。表达了诗人对月色的喜爱、留恋、陶醉之情。【解析】1.在阅读注释①的内容后,结合题目表达的意思进行节奏的划分。题目中“族叔刑部侍郎晔”是指李晔;“中书贾舍人至”是指李至。据此就可根据题意划分出朗读的节奏。2.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赊”字,将洞庭湖拟人化,结合诗文内容和主旨分析作答即可。(八)(二)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婉约派词宗李清照所写《渔家傲》,描写的是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这样的景象显示出作者性情中的一面。2.阅读画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诗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答:3.下面是三幅“九万里风鹏正举”的书法作品,请选出你认为最符合本诗词意境的一幅,结合书体特点简要写出选择理由。甲甲乙乙丙丙答:答案:1.(1分)豪放。2.(2分)天苍苍,云莽莽,晨雾蒙蒙,天与云与雾连成一片。看那苍穹中浩浩银河飘动流转起来,银河中千帆如梭正在逐浪起航。(要有4——5个意象的描写)3.(3分)示例一:甲图中草书最符合诗词意境,字体笔画纵横飘逸、作品气势磅礴,很符合作者在词中所描绘的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的神奇意境。示例二:乙图行书简洁流便的行笔和线条,在一定程度上率意表情,生动流畅,很符合作者在词中酣畅淋漓地描绘自己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的率性情感。示例三:隶书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庄重工整。作者在词中所描绘的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的神奇想象,大气而稳重,符合隶书的特点。(选出一幅作品,结合书体特点1分,诗句内容、意境或作者情感写出理由2分。)(九)(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0~11题。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名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答:答案:1.A2.傍晚时分,飞鸟结伴飞返山林,描写了一幅美好宁静的黄昏美景,(3分)表现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归隐田园的悠然自在而恬淡闲适的心情。(3分)(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故C错。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答案】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常见的答题技巧第一步:名词(时间地点)+形容词(景物特点);第二步:复述诗句内容,列举诗中有关意象。根据答题技巧即可知答案。从“日月”“星汉”两处来体会其意象,然后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即可。(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答:2.本诗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头,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答:【答案】1.示例: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并奏起音乐来亲近、取悦“淑女”,让她快乐。2.示例:这是《诗经》中常用的比兴手法。开篇以雎鸟相向合鸣,来比喻青年男女的相依相恋,也为情感的展开创设了一个美好的意境。【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根据诗歌的意思可知本诗描写了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并奏起音乐来亲近、取悦“淑女”,让她快乐。2.此题考查对比兴的写作手法的理解。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兴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比”便是通过类比联想或反正联想,引进比喻客体,“写物以附意”;“兴”则是“触物以起情”,“它物”为诗歌所描写的景物,而这种景物必然蕴涵着诗人触物所起的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运用比兴手法,以雎鸟相向合鸣,来比喻青年男女的相依相恋,也为情感的展开创设了一个美好的意境。(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2.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壮”。答:【答案】1.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2.“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十三)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全诗紧紧围绕诗题“望岳”中的________字着笔,重在描写望岳所见所感,以简洁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望蓬勃向上的朝气2.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十四)阅读《蒹葭》,完成1‐3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答案】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把诗句景物描述画面的特点概括出来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在翻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并抓住景物“蒹葭”“白露”共同特点,来进行概括。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答:【答案】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是对古诗中作者情感的把握。一般情况下,感悟诗人的情感,一看标题,二看诗风,二看写作背景;三看关键词,借助意象,传达诗人情感;四看诗后注释,据此了解诗歌背景,弄清写作目的,揣摩诗人情感。此诗通过“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和“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来表达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答:【答案】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解析】此题考查诗句赏析。《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通过重章叠唱的方式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2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答案】D【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主要内容、主旨情感的把握和诗歌的表达方式。D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并没有“叙述”,故错误。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答:【答案】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中重点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的角度包括修辞、词语运用、表现手法等角度。选择什么角度来赏析,需要分析句子最大的特色在哪里。这个句子从内容上是写景,显著特点是用了一些列的动词,所以赏析这句诗可以从词语运用的角度来进行。在解答的过程中要分析出这些动词的含义及表现出的画面:“飞”写出了茅草此时的状态,“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挂罥”表示很难弄下来,“飘转”也很难收回来。之后再分析这样写的作用,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将作者的处境和心境都表现了出来。(十六)对下面这首元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A.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B.“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C.“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只有改朝换代,人们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综合赏析、评价诗歌的内容、语言、主题能力。A.从题目“潼关怀古”来看,这是一支怀古的曲子;“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则写出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此项正确;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句,前者的“聚”形容“峰峦”,着眼于视觉,后者的“怒”形容“波涛”,着眼于听觉,此项正确;C.“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作者遥望当年盛极一时的西都长安,不禁联想到古往今来长安的盛衰变化,感慨万端,引出了最后的抒怀,此项正确;D.句子没有“改朝换代”的意思,它强调的是,无论兴亡,老百姓都非常苦,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和同情,此项错误。(十七)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12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渔家傲·秋思》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土们生活的艰苦。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然。C.《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D.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答案】C【解析】《天净沙秋思》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意在衬托游子的漂泊之苦,景物是陪衬。2.这两首古代诗歌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答:【答案】《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论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羁旅之愁)。【解析】《渔家傲秋思》中“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而“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是“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这些语句展现的是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主旨句,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十八)古诗词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0.词的上下片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前者突出表现的是作者的_____________,后者抒发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感。(2分)【答案】少年狂气(狂气)【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词的上片来分析,通过“老夫聊发少年狂”这句总领的句子,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特点是“狂气”。1l.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2分)【答案】自己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希望朝廷能够重新重用自己,给自己机会去建功立业。【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的情感。结合上下句可以看出,上句“酒酣胸胆尚开张”和“鬓微霜”句表现了作者虽然衰老,但有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下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典故,作者是在以魏尚自比,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担当保卫边防的重任。(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辨识能力。这两句诗,作者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并非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原题的错误在于只从诗句的表层含义上理解,没有从典故的深层含义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答案】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解析】李白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时,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作者仍相信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二十)古诗词赏析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本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答案】思乡【解析】此题考查古诗主旨。《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中“潮平”“江春入旧年”等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诗中“客路”二字表明诗人远离故乡,“乡书”“归雁”等诗歌意象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2.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答:【答案】妙在诗人用“春”“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解析】此题考查古诗中名句赏析。解答此题,可从作者注重炼意着眼,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再来解答这样写的妙处在于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二十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A.衡阳雁去B.四面边声C.长烟落日D.孤城紧闭【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毫无稍事逗留之意。故A项中“衡阳雁去”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故选A。2.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闻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意思是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和征夫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并不是“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于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所以C项错误。故选C。3.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理解。首先明确指出例句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句子“羌管悠悠霜满地”表现了边地的寒冷,侧面表达了戍守将士们艰苦的生活,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可以确定采用的是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D项,“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突出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也是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故选D。(二十二)阅读下面的宋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A.这是一首望月坏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水调歌头》一词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中词人用“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而B项中的“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的说法是错误的。(二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首联中的“五津”是指蜀州岷江的五个渡口,诗人在长安是无法望见五津的,这里却说“风烟望五津”,为什么?答:【答案】作者以无法望见的“五津”表明友人将要远去的地点,以“风烟”喻指友人远去旅途的艰难。所以作者用想象来表达对友人的关怀、送别之意以及牵挂之情。【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既要从眼前之景来考虑“五津”,代表着友人远去的地点,同时理解“风烟”是作者的想象之景,透过“弥漫的风烟”来理解作者对友人旅途的想象。更重要的是要体会出作者通过“风烟”“五津”所表达出的对朋友去远方的送别之意,关怀、牵挂之情。2.离别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这首诗和大多数送别诗在情感基调上有何不同?答:【答案】这首诗不同于其他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大多数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分析概括诗歌的情感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够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诗人的创作意图。而本诗主要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与其他的送别诗的区别在于本诗表现出一般诗歌的悲苦缠绵与依依不舍,诗句还透露出“天涯虽远”却有“知己”,更多的是对朋友的安慰和鼓励。(二十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答案】优美的自然景色;淳朴的乡村民俗。【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颔联和颈联的相关内容,然后在明确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景物描写,描写山西村的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颈联“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则描绘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重在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2.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答案】“无时”一词写出诗人随时都想去山西村,表达了诗人与村民相处融洽,喜爱山西村的真挚情感。【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赏析和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无时”是随时的意思。从中可以体会诗人对山西村的热爱,与农民的亲密无间,以及想要隐居此地,惬意生活的愿望。(二十五)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本词上阕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其中“狂”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