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4)及答案_第1页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4)及答案_第2页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4)及答案_第3页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4)及答案_第4页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4)及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4)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注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E.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别之情,不胜黯然,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2.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答:【参考答案】1.BE[B项“诧异、自责的神态”错,应是“欣喜、惊奇的神态”。E项“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错,应是“由上次别离说起”。]2.①“寒”“暗”客观地描写了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环绕浮烟显得更浓更暗;②“寒”“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倍感凄暗;③“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营造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二、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并注意句中加点词词义的推断方法1.吴起与秦战,舍不平陇亩,朴樕[注]盖之以蔽霜露。如此何也?不自高人故也。乞人之死不索尊,竭人之力不责礼。故古者甲胄之士不拜,示人无己烦也。夫烦人而欲乞其死、竭其力,自古至今未尝闻矣。注朴樕:一种灌木类的小树,泛指树枝。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为什么像这样呢?这是他不自视高人一等的缘故。要求人家为你效死就不能要求人家对你毕恭毕敬,要使人家竭尽全力就不能苛求那些礼节。(“乞”“死”“责”。其中“死”为“效死”,语境推断;“责”为“要求”,对称推断。)参考译文吴起与秦军作战,就睡在不加平整的田埂上,只用树枝掩盖以遮蔽霜露。为什么像这样呢?这是他不自视高人一等的缘故。要求人家为你效死就不能要求人家对你毕恭毕敬,要使人家竭尽全力就不能苛求那些礼节。所以古时候穿戴盔甲的将士不行跪拜之礼,这是表示不愿因自己而增加别人的麻烦。给别人增添很多麻烦,而又要求人家为你效死尽力,是从古至今没有听说过的。2.封大夫方君讳祈宜,字亦桓,歙县人也。方氏自君之曾祖、祖、父皆业贾于楚中。君年十八,其祖年老家居,父不欲远离,而君之兄祈昌方入郡庠为弟子。君虽天资颖异,而以远业需经理甚急,不得已而之楚游。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先生虽然天资特别聪慧,但因为家中远方的生意(事业)急需经营管理,没有办法,他只好到楚地游历。(“颖异”“远业”“经理”“之”“游”。其中“远业”译为“生意”,语境推断;“游”,游历,不可译为“游学”“游说”,语境推断。)3.阅岁,(赵抃)徙通判宜州。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瘫未溃。公使医疗之,得不瘐死。会赦以免。公爱人之周,类如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有个因杀人被判死罪的士卒,正关押在牢狱里,生病瘫痪了,身体还没有溃烂。(“方”“系狱”“溃”,定语后置句式。“当”,判罪,语境推断。)4.隆兴二年,金犯淮堧,人相惊曰:“寇深矣!”官沿江者多送其孥,衡(指传主李衡)独自浙右移家入县,民心大安。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盗贼像刺猬竖起硬刺般在邻近的县内涌起,但溧阳县太平无事。(“猬”,名词活用为状语,语法推断。)5.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遇不偶,困于名场。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见其文,奇之。召与语,大悦。值科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公期望綦切。闱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铩羽。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没料想时运限人,文章虽好命运不佳,发榜后,叶生仍旧名落孙山。(“意”,料想,联想推断;“憎命”可以是语境加上联想推断。)参考译文河南淮阳有个姓叶的秀才,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文章词赋,在当时首屈一指;但是命运不济,始终未能考中举人。恰巧关东的丁乘鹤,来担任淮阳县令。他见到叶生的文章,认为不同寻常。便召叶生来谈话,结果非常高兴。到了开科考试的时候,丁公在学使面前称赞叶生,使他得了科试第一名。丁公对叶生的前途寄予极大的希望。乡试考完,丁公要叶生的文稿来阅读,拍案叫好。没料想时运限人,文章虽好命运不佳,发榜后,叶生仍旧名落孙山。6.服阕,除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使。中书省臣奏国计莫重于盐策。乃如前除盐亭灶户,三年一比附推排,世祖旧制也。任事者恐敛怨,久不举行。都中曰:“为臣子者,使皆避谪,何以集事?”乃遍历三十四场,验其物力高下,以损益之,役既平而课亦足,公私便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检查其生产条件之高低而予以增减赋税,既完成了任务,赋税也充足了,这对于公私都很有利。(“验”“损益”“课”“便”,句意对。“课”是个多义词,根据语境推断为“赋税”;“便”,对……有利。语法推断。)参考译文服丧期满,官拜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使。中书省的大臣上奏的国民生计之事没有比盐政更重要的。于是按照旧制设盐亭灶户,三年比一次,排定名次,这是世祖时的旧制。担任此事的人害怕遭受埋怨,很久都未进行。都中说:“当臣子的,假如都怕被指责,怎能做成一件事情?”于是走遍了三十四个盐场,检查其生产条件之高低而予以增减赋税,既完成了任务,赋税也充足了,这对于公私都很有利。7.秋八月辛卯,帝崩于露寝,终年五十五。武帝受禅,追尊号曰文皇帝,庙称太祖。文皇帝讳昭,景帝之母弟也。值魏明奢侈之后,帝蠲除苛碎,不夺农时,百姓大悦。(节选自《晋书·帝纪第二·文帝司马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正值魏国奢侈腐败后的时期,皇帝废除了苛捐杂税,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百姓都很高兴。(“蠲”为“去除”意,可用邻字推断法。)8.故古人之学,莫大乎求贤以自辅。小智之夫,矜己而贬物,以为众人卑卑,无足益我。夫不及求造己(意谓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一切掩他人之长而蔑视之,何其易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耍小聪明的人,自夸而看不起人,以为众人平庸不足道,对自身没有帮助。(“矜”“物”“以为”“益”。其中“物”指人,可联想《谏太宗十思疏》中“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句;“益”,对……有益,语法推断。)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都没想到要把扇子折叠、缩小,只有日本人想到了。这源于日本特有的岛国文化心理和由此产生的缩小意识。那么,日本人是怎样发明折扇的呢?对此,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假说。有的认为,这是受到一种用棕榈叶做的团扇的启发。这种棕榈叶可以横握着煽风,受此启发把一些薄板用线穿起来,使之可以自由折合,从而发明出一种叫桧扇的板扇。有的认为,发明折扇是受“笏”的启发,最早的扇子是一种形状似笏、材料为桧板的桧扇。也有的认为,这一启发来自一种叫“拍”的古乐器,这种乐器是把许多板子开孔后再穿起来做成的。上述假说哪种是准确的,至今没有人去切实探究过。事实上也是,这些假说跟万有引力法则的发现是受了苹果下落的启发、蒸汽机的发明是因为看到沸腾的水把药锅盖顶开等说法一样,没有什么重要意义。这些生活中的日常小事,在牛顿和瓦特之前肯定已经有许多人看到过,但都没有与万有引力的发现和蒸汽机的发明联系起来。因此,牛顿和瓦特所具有的对物理学的关注和洞察力才是最重要的。他们从苹果和药锅盖联想到的发现和发明,取决于他们的物理学意识,而这甚至比发现和发明本身更重要。同样,无论是棕榈叶还是“笏”抑或“拍”,重要的都不是外形,而是意在缩小扇子的日本人的意识,这才是孕育扇子的母体。可以说,棕榈叶、笏、拍这些东西仅仅是使扇子诞生的父体。而我们关心的不是寻找父体,而是打探孕育扇子并使它成长的母体。扇子是日本文化的一个原型表现,也是看问题的一个新视角。直截了当地说,折扇是团扇的缩小物,也就是把团扇改变成木棒的形状,以便人能够攥握。如果把折扇展开成一个平面,其作用实际与团扇没有什么区别。正如惠庆法师的和歌所唱“袖子里面隐藏的扇子是未满的月亮”,折扇是能藏在袖筒里的团扇。如果团扇是满月,那么折扇是半圆的月亮。重次的俳句更加鲜明地表达了这一心情:“修罗扇可把日月攥在手里。”惠庆的“袖中藏月”到重次这里就成了“手中握月”。当然,这里的日月是画在扇子上的,而重次向我们展示的是把广袤的世界、抽象而遥远的宇宙一下子拉到自己身边,缩小至能攥在手里。用折扇缩小世界并不是一种平面的客观表现,而是出于具体、简单地握在手里的主观意识。这样,团扇的世界就能以自己喜爱的形式简单处理。因此,在缩小扇形的意识中同时包含三种因素:认识论、美学和实用性。(节选自李御宁《日本人的缩小意识》)1.下列关于日本人的“缩小意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源于其特有的岛国文化心理,渗透于折扇的发明中。B.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比牛顿、瓦特具有的物理学意识更具根本性和内在性。C.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使人们从棕榈叶、笏、拍中获取折扇灵感成为可能。D.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可以将广袤遥远的世界缩小拉近为可攥在手里的物件。答案B解析无中生有,原文只是以此类比,并没有对“缩小意识”和“物理学意识”进行直接比较,比较出一个高低来。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关于发明折扇的三种假说至今没有确证,因而没有实质性意义。B.文中强调物理学意识之重要,意在类比说明缩小意识之于发明折扇之重要。C.惠庆“袖中藏月”和重次“手中握月”是通过化大为小的主观意识实现的。D.本文透过“折扇”这一物象观察、探讨日本文化,揭示日本人的缩小意识。答案A解析强加因果,相关的原文只说三种假说“没有人去切实探究过”,“没有什么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