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准仪实习报告5篇_第1页
关于水准仪实习报告5篇_第2页
关于水准仪实习报告5篇_第3页
关于水准仪实习报告5篇_第4页
关于水准仪实习报告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水准仪实习报告5篇

关于水准仪实习报告5篇

一、实训目的

熟悉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初步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二、仪器及工具

DS3型水准仪1台,自动安平水准仪,水准尺2根,尺垫2块,自备计算器、铅笔、小刀、记录板、记录表格等。

三、实训方法及步骤

实训时数建议安排为2学时,实训小组由5—6人组成

1.安置仪器

先将仪器的三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中,架头大致水平,并将脚架踩实;再开箱取出仪器,将其固连在三脚架上。

2.认识仪器

对照仪器,指出准星、缺口、目镜及其调焦螺旋、物镜、对光螺旋、管水准器、圆水准器、制动和微动螺旋、微倾螺旋、脚螺旋等,了解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对照水准尺,熟悉其分划注记并练习读数。

3.观测练习

粗平

双手食指和拇指各拧一只脚螺旋,同时以相反的方向转动,使圆水准器气泡向中间移动;再拧另一只脚螺旋,使圆气泡居中。若一次不能居中,可反复进行。

瞄准

在离仪器不远处选一点A,并在其上立一根水准尺;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松开制动螺旋,转动仪器,用缺口和准星大致瞄准A点水准尺,拧紧制动螺旋;转动对光螺旋看清水准尺;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位于视线中央;再转动对光螺旋,使目标清晰并消除视差。

精平

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管气泡两端的半影像吻合,即水准管气泡居中。

读数

从望远镜中观察十字丝横丝在水准尺上的分划位置,读取4位数字,即直接读出m、dm、cm的数值,估读mm的数值,记为后视读数a。注意读数完毕时水准管气泡仍需居中。若不居中,应再次精平,重新读数。

分别在B、C、D等点立尺,按~步读取前视读数b,记录。

计算高差,h?a?b

改变仪器高度或搬站再次观测A与B、C、D等的高差,进行比较。

四、注意事项

1.水准尺应专人扶持,保持竖直,尺面正对仪器。

2.中心连接螺旋不宜拧得太紧,以防破损。水准仪上各部位螺旋操作时用力不得过猛。

3.读数时要注意消除视差。要以十字丝的横丝读数,不要误用上、下丝。读数时应看清尺上的上下两个分米注记,从小到大进行。

4.读数前水准管气泡要严格居中,读数完毕检查确认气泡仍居中,读数方可记录。

五、数据记录

水准测量练习记录表

仪器号

班组

观测者

记录者

单位

日期

实习报告

目:

名:

号:

班:

分校工作站:

完成日期:

水准测量

王霞

1162021401355

20xx春建管专业

白银分校平川工作站

20xx年11月20日

建筑测量是建设工程的基础,是一切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依据。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具备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所以我们为了加深对测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强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特安排了一次测量实习。

1.

实习地点及特征

实习安排在位于山沟里。地形复杂,整条沟呈南北走向,沟深约在40m左右,长约2.5Km,右岸山坡坡度较陡沟顶往下2.5m时坡度陡然变为悬崖。左岸坡度较缓,但山脊山谷如麦垄一样,重叠相间,沟内小山丘呈散状分布,沟底地形起伏较大,测量难道较大。这次测量实习的任务就是绘制该地1:1000的地形图。

2.测量仪器和绘图工具

本次测量实习所用测量仪器有:水准仪、经纬仪、塔尺、花杆、尺垫、钢尺。绘图工具有:直尺、圆规、量角器、铅笔和橡皮等。

3.测量方法步骤

首先是控制点的测绘。根据测量原则,先控制后碎部,采用闭合导线来控制整个沟。主要完成控制点的平面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和角度测量。

在测量中控制地形,首先要根据实际地形找出控制点。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了控制点的踏勘选点,踏勘选点有四个要素:a.点与点之间必须通视,便于测角、测距。b.点位应视野开阔,地形坚实,便于

安装仪器。C.相邻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d.导线点长也有要求,一般不易大于0.8Km。根据以上理论要点,在实际地形中选择了8个符合要求的控制点并在控制点上打了木桩,做了容易找到的明显标记,这是很重要的环节,控制点不可以动摇移位、损坏等,以免使测量数据出现误差,按顺时针方向在木桩上排了序号,依次为BM1、

BM2、……

BM8。

接下来是确定控制边。控制边的选择要求是:相邻点之间地形平坦,中间无障碍物,无大的地形起伏。选择了BM8、

BM7做为控制边,用钢尺做了精密丈量,测出BM8、

BM7之间的距离为242.844m,然后用森林罗盘仪测定BM8、

BM7的方位角为83°21′

44″。假定BM8点的高程为1380.000m,开始测量前的基础工作就做完了。

高程测量为闭合水准测量,以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从BM8出发开始测量闭合于BM1

,BM1为终点。

测量组的人员安排:1人观测读数、1人记录、2人跑点。

首先进行高程测量,测区高程从右岸传递到左岸,中间以跨过沟底,控制点与控制点之间地形起伏较大,为了保证测量精度,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每一站要求前后尺距离相等,当读完前后尺读数后,记录者用K+黑-红≤±3mm、前后视距差d≤±3mm、高差累计差∑d≤±10mm的检核条件进行检核。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后方可迁站。另外,为了防止记录误差,记录者在观测者读数后复读一遍。观测采用后-后-前-前的观测顺序。从沟顶往下测量是,由于坡度较陡我们采用“之”字形测量方向进行。每站水平距离较短,测站数较多,故对测量精度也要求越高。BM5控制点在沟底,是最复杂的控制点,所在地地形起伏大,测出的数据

误差较大,为了缩小误差在BM5与

BM6之间增设了控制点BM5′利用BM5′向BM6过渡,增设控制点使误差缩小并使工作量大大减少。从沟底控制点BM5开始往上测,同样坡度较陡,测量难度高。在BM6控制点上地形较平坦,前后视距都控制在100m左右,测至BM8路线闭合了。

由于在测量过程中完全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操作,测量数据经过内业计算后完全符合要求即fh=∑h-≤fh允。本次测量成果将做为绘制地形图的原始数据,所测数据符合要求后计算出各控制点上的高差,根据BM1点的假设高程计算出各控制点的高程,并进行了高差闭合差的调整。

水准测量完成后进行了角度测量。角度测量是为了确定地面点的位臵,采用的仪器是经纬仪。经纬仪架设在BM1点,以BM8点为起点,测BM8点与BM7点之间的水平角度,以确定BM1的位臵,依次确定各控制点的位臵。人员安排与水准测量时的相同,观测1人,前后两桩立花杆2人,记录1人。在BM1架设仪器,达到点下对中及长水准管精平后,观测者手拿红旗指挥立尺手立点。角度测量采用测回法,观测者以正镜照准BM8,使水平度盘臵数略大于0,将读数a记录在册,然后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照准右边目标BM3,读取读数b左,记录在册。B左=b左-a左;以侧镜照准BM3,读取读数,记录在册为b右。然后逆时针旋转照准部,照准右边的目标BM8,读取a右,计入手册,那么B右=b右-a右;本测回β值=1/2。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我们分别观测了几个测回,每测回变动一

下度盘位臵,如90°、180°、270°、360°。为检核测角精度,上下两个半测回所测水平角之差<36″,测回差不超过24″,以此做控制。

内业随即进行了闭合导线计算,推算出了各控制点方位角及其x、y轴坐标。至此,经纬仪角度测量完成。

经纬仪测量中,出现的误差较多,如目标偏心差、照准误差、竖盘分划误差等。以上误差根据理论知识在实际中予以缩小。

4.实习体会

通过一周的测量实习,使我们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这次实习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完成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增强了我们克服困难、对工作精益求精的良好意识。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DS3级水准仪的基本构造,认识其主要部件的名称及使用。

2.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瞄准与读数。

3.测定地面两点间高差。

二、组织和学时

每组11—12人,2学时。

三、仪器和工具

DS3水准仪一架,水准尺一把,记录本一个。

四、实习的步骤和方法

1.安置仪器

将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当,架头大致水平,并将脚尖踩入土中,再开箱取出仪器,将其固连在三脚架上。

2.认识仪器

指出仪器各部件的名称,了解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同时开清水准尺的分划与注记。

3.粗略整平

先用双手同时向内转动一对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移动到中间,再转动另一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通常需要反复进行。注意气泡移动的方向要与左手拇指或右手食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4.瞄准水准尺、精平与读数

瞄准

甲某立水准尺于某地面点上,乙某松开水准仪制动螺旋,转动仪器,用准星和照门粗略瞄准水准尺,固定制动螺旋,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致位于视场中央行;转动目镜对光螺旋进行对光,使十字丝分划清晰,再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看清水准尺影像;

转动水平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纵丝靠近水准尺一侧,若存在视差,则应仔细进行物镜对光予以消除。

精平

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气泡两端的影像吻合,也称精平。

读数

用中丝读数在水准尺上读取4位数,即米、分米、厘米及毫米位。读数时应先估出毫米数,然后按米、分米,厘米及毫米,一次读出4位数。

5.测定地面两点的高差

在地面选定A,B两点较坚固的点。

在A、B两点之间安置水准仪,使仪器至A,B两点的距离大致想等。

竖立水准尺于点A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数,此为后视读数,记入表中测点A行的后视读数栏下。

再将水准尺立于点B,瞄准点B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前视读数,并记入表中测点B行的前视读数栏下。

计算A,B两点的高差:

五、记录和计算

水准仪测量记录表

班级;10级园林班

组别:第4组

记录人:李莉

七、小结

通过今天上午的测量训练,我对水准仪的使用有了更深的了解,能够较为熟练的使用,在测量的过程中,我由不会整平到现在可以灵活应用于操作中去。

虽然我们组考核结果不合格,但是我们也在这次的测量中得到了教训,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的不足,同时也懂得了如何在操作中去利用和分配时间;也让我们明白了对待事情的认真性和责任性,让我深深的吸取了教训。生活中如果出现这样的误差是会有很大的损失,所以我们现在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希望在明天的个人考核中,自己会有更好的发挥。

实训2

水准路线测量

一、实训目的

1.掌握水准路线测量的观测、记录方法。

2.熟练掌握水准仪的使用。

二、仪器及工具

DS3型水准仪1台,普通水准尺2根,自备计算器、铅笔、小刀、记录板、记录表格等。

三、实训方法及步骤

1.每组确定起始点及水准路线的前进方向。如A→B→C→……。

2.在起始点A和待定点B分别立水准尺,在距该两点大致等距离处安置水准仪,照准A点水准尺,消除视差、精平后读取后视读数a1;同法照准待定点B水准尺,读取前视读数b1,分别记录并计算其高差h1

3.将A点水准尺立于待定点C,同上法读取待定点B后视读数及待定点C前视读数,计算平均高差h2。

4.同法继续进行。

四、注意事项

1.仪器的安置位置应保持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每次读数前应保证精平及消除视差。

2.立尺员要立直水准尺。起点和待定点不能放尺垫,其间若需加设转点,转点可放尺垫。各测站读完后视读数未读前视读数仪器不能动;各测点读完前视读数未读后视读数,尺垫不能动。

五、数据记录

水准路线测量记录表

线路名称:

仪器型号:

测量者:

记录者:

时间:

天气:

组别:

二等水准测量

使用S1水准仪在校园内测量。每小组自己选线,测一个闭合水准,路线长度大约在2km左右,选择4个待定水准点。按照规定以次

选线——选点——观测

选线,尽量保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