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 讲义(原卷版+解析)-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强化训练_第1页
机械运动 讲义(原卷版+解析)-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强化训练_第2页
机械运动 讲义(原卷版+解析)-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强化训练_第3页
机械运动 讲义(原卷版+解析)-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强化训练_第4页
机械运动 讲义(原卷版+解析)-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强化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义+强化训练(全国通用)

第1讲力与运动

知识回顾..........................................................................1

考点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5

考点二运动的描述...............................................................7

考点三匀速直线运动的计算.......................................................8

考点四测量平均速度.............................................................13

@>知识回顾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微米()im)、纳米(nm)。

(2)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3m,1m=dm=cm=mm=)im=nm

(3)单位换算的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2.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2)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3)长度估测:黑板长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

直径1mm、新铅笔长1.75dm、手掌宽1dm、墨水瓶高6cm

3.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

(1)累积法一把多个相同的微小长度的物体叠放在一起,测出叠放后的总长度L用

总长度除以叠放物体的个数”,得到单个物体的微小长度/=乙"。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量

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枚硬币的厚度等。

(2)平移法——借助于一些简单的辅助器材(如三角板、刻度尺)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

度“平移”到刻度尺上,从而可直接测出该长度。如测小球、硬币、圆柱形物体的直径,测量

人的身高等。

(3)化曲为直法——借助于一些辅助器材(如不易拉长的细软线)把不能直接测量的曲

线变为直线,再用刻度尺测量。如测量图示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小心地让细线与曲线重合,

在细线上标记出起点和终点,再将细线拉直,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4)化直为曲法——用己知周长的滚轮在较长的路程(如操场跑道、某段道路等)上滚

动,用滚轮的周长乘以滚动的圈数得出路程的长度。如用自行车测一段马路的长度。

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和o

(3)“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

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长度时,要从整刻度开始),有刻度的一边必须紧贴

被测物体。

(4)“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5)“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6)“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和

_______组成)O

二、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秒(s)、分钟(min)、小时(h)

(2)换算关系:lh=60min,1min=60s

(3)测量工具

古代:日辱、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表、石英钟、电子表等

2.机械停表的使用

(1)量程和分度值:机械停表的外圈(大圈)以秒为单位,内圈(小圈)以分为单位,

不同停表量程和分度值会不同,量程以小圈为准。如左图中量程为30min,内圈分度值为0.5

min,外圈为0.1s;右图中量程为15min,内圈分度值为0.5min,外圈为0.1s。

(2)读数:内圈示数+外圈示数。左图中内圈示数不足1小格(30s),所以只需读出

外圈示数19.6s即可;如果内圈指针在1、2小格之间,则示数为30s+19.6s=49.6s。右图中

外圈有两排刻度,分别为0~30s、30-60s,要由内圈指针位置来确定读哪一圈的示数,如果

没超过半个大格,按0~30s读数,如果超过半个大格,按30~60s读数。右图中内圈指针超

过了3和4中间的刻线,内圈读为3min,即180s,外圈按30~60s读数,为38.3s,所以停

表示数为180s+38.3s=218.3so

(3)使用注意事项:检查指针是否正对零刻度,如不准,应记下其读数,并对结果作修

正;实验中切勿摔碰,以免震坏;实验完毕,应让停表继续走动,使发条完全放松。

三、误差与错误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0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

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叫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如果物

体位置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若位置没变,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2.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那个物体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叫参照物。

(1)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外任何物体都可选作参照物;

(3)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相对静止:若两个物体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则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关系。

(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

是静止的;以收割机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2)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机: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

油机是静止的;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也是静止的。

五、速度

1.意义: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2.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比较两个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第二种是比较两个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3.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公式:v=-

to

4.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m/s;交通运输中的常用单位:km/ho1m/s=3.6km/h。

六、用v-t图象和s-t图象解决运动问题的方法

1.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可以获取的信息如下:

(1)该图象的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利用任意一组对应的时间和路程值,

可求出该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大小;

(2)该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他说明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是做匀速直线

运动的;

(3)可以通过图象得到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可以通过图象得到该物体通过某段路程需要的时间;

(5)如果是两条图象在同一个图象中,可以比较两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关系;

(6)如果某段时间内图线是水平的,就说明这段时间内物体静止。

2.物体匀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它是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由图象可以直

接得到物体的速度,统一物体的s-t图象和v-t图象形状不同。

O

3.常见机械运动的图象

七、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测量器材:

实验步骤:

(1)使斜面保持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

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储

V

(3)根据测得的si和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io

t

考点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以下是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量进行的估测,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A.学校操场上一个足球的直径约22cm

B.我国一元硬币直径2.5mm

C.成年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36m

D.中学生的脉搏每秒钟跳动70次左右

2.关于下列物理量估测正确的是()

A.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为20m/s

B.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3Xl()8m/s

C.一枚一元硬币厚度约为40m

D.正常人脉搏跳动70次所需时间约为60s

3.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你认为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升国旗,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48s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X102m/s

C.一个足球的直径约50cm

D.脉搏跳动■次的时间约为5s

4.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你认为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24mm

B.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三楼大约用时30s

C.百米赛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50m/s

D.正常人的心脏1s跳动70次

5.在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70m=70mX10-2cm=0.7cm

B.108km/h=108X——1—=30m/s

3.6m/s

C.2X105mm=2X105X106nm=2XlOniun

D.6.2cm=6.2cmX10-5=6.2cmX10-5km

6.关于细菌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0.5|im=0.5|imX106m=5X107m

B.0.5nm=0.5X106m=5X10-7m

C.0.5nm=0.5nmX106=5X107m

D.0.5|im=0.5X109m=5X10-10m

7.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长16.34cm的铅笔,其中准确值是16.30cm

B.读数时视线倾斜会产生误差

C.零刻度线被磨损的刻度尺可以再继续使用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工具所造成的误差

8.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读数时视线未与刻度尺垂直不是误差产生的原因

B.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量程、分度值及零刻度线

C.在选择测量工具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

D.多测几次求平均值,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9.同学们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度,多次测量的结果为18.64cm、18.63cm、

1.865dm、18.640cm、18.66cm,则物理书的宽为()

A.18.643cmB.18.64cmC.18.65cmD.18.645cm

10.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1m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长度,5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

0.236dm、2.63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36cmB.2.357cmC.2.425cmD.2.43cm

考点二运动的描述

11.如图所示,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

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在升空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以“天问一号”为参照物,运载火箭是运动的

B.若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天问一号”是运动的

C.若以火星为参照物,“天问一号”是静止的

D.若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运载火箭是静止的

12.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

到达月球表面,如图所示。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玉兔

—=

轨道

A.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

B.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C.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

D.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13.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在空中加油的飞机,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B.B运水稻的车辆和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若以收割机为参

照物,则车辆是静止的

C.、步^你坐在两列并排停在站台上的火车中的一辆,如果你看见旁边的

列车动了,那一定是它开动了

D.‘站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的乘客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则电梯是静

止的

考点三匀速直线运动的计算

14.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丫=且可知,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t

B.一辆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则该车以50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汽车匀速转弯,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一种形式

D.对于匀速直线运动,v与s和t无关,是一个定值

15.珊珊乘坐G8782次列车由重庆到成都,经过一条约1640m长的隧道,火车正以144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通过隧道时,珊珊在50m长的车厢内从车尾以lm/s的速度向车头行走,

当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时,珊珊经过隧道的时间为()

A.41秒B.40秒C.39秒D.50秒

16.强强同学驾驶一辆汽车往返于家和学校,从家到学校用去总时间的旦,从学校到家用去

4

总时间的工,已知强强往返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的平均速

4

度分别为()

A.60km/h,20km/hB.20km/h,60km/h

C.90km/h,30km/hD.30km/h,90km/h

17.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时间,前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

后40分钟内的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

A.35km/hB.40km/hC.45km/hD.50km/h

18.两个同学从桥头走到大桥的工处时,忽听背后火车鸣笛,甲转身向后以3m/s的速度跑至

8

桥头,火车刚好上桥;乙听到鸣笛声以3m/s的速度立即向前跑,至桥另一头时,火车正

好追上他。则火车的速度为()

A.4m/sB.8m/sC.12m/sD.16m/s

19.甲、乙两同学同时从A地到B地,其中甲在前一半时间内乘车,后一半时间内走路;而

乙在前一半路程内走路,后一半路程内乘车。假设甲、乙两人乘车的速度相等,走路的速

度也相等,若不考虑上下车耽误的时间,则()

A.甲先到达B地B.乙先到达B地

C.同时到达B地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0.小王驾驶汽车在一条公路上单向直线行驶,前一半路程用去总时间的2,最后用总时间

5

的旦驶完后半路程,若已知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60km/h,则前、后半程内的平均速

5

度分别为()

A.75km/h,50km/hB.50km/h,75km/h

C.72km/h,48km/hD.48km/h,72km/h

21.甲、乙两位同学在一段平直的道路上骑自行车,他们从同一地点。同向出发,两位同学

的s-t图象如图,当t=60s时,甲、乙相距60m,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0-60s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乙比甲晚20s开始运动,且v甲=3m/s

③0-60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6m/s

④当t=40s时,甲、乙第一次相遇,相遇时距离。点120m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②③

22.“李子坝轻轨站”因轻轨穿楼而过成为了外地游客来渝必打卡之地。如图,列车长度为

120m,居民楼长度130m,列车的平均速度为25m/s,列车穿过居民楼所花的时间为

s«迎面驶来了另一辆长度为100m的列车,错车经过了5.5s,则另一辆车的平均速度为

m/So

23.糖糖同学早上以2m/s的速度匀速步行去巴蜀中学。走了30min时,爸爸立即以10m/s

的平均速度从家开车追上了糖糖,追上后糖糖搭上爸爸的车继续前进。到达学校大门,她

发现比平时走路早到lmin。问糖糖在路上步行了min才遇到爸爸的车,糖糖家到

学校的距离为m„

24.地球距离月球约3Xl()8m,人类发射的月球探测器能够在自动导航系统的控制下在月球

上行走,且每隔5s向地球发射一次信号。某时刻,地面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探测器前方相

距32m处存在障碍物,经过5s,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探测器距离障碍物22m,探测器移动

速度为m/s;再经过5s,控制中心得到探测器上刹车装置出现故障的信息。为避免

探测器撞击障碍物,科学家决定对探测器进行人工刹车遥控操作,科学家输入命令需要

3so已知电磁波传播速度为3X108m/s,则探测器收到地面刹车指令时,探测器距离障碍

物m„

25.甲、乙两同学进行百米赛跑,甲、乙从起跑线同时起跑,当甲到达终点时,乙还距终点

10m,由止匕可知v甲v乙;若甲、乙两同学分别以同样的速度再次赛跑,让甲从百米

起跑线后退10m,乙仍在起跑线,甲、乙同时起跑,则甲、乙到达终点的时间1甲t

乙(以上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6.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发生反射,会产生_____o当障碍物离发声

体距离大于17m,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经过s以上,回到耳朵人才能听到该声音。(已

矢口:v声=340m/s)

27.如图,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

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第一次测速仪发

出信号到接收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6s,第二次测速仪发出信号到接收经汽车反射

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8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m/s,汽车第一次收到信号时,距离测速仪m,被测车的车速m/s。

28.甲、乙两辆不同型号的卡车,甲车速度为15m/s,乙车速度为10m/s,甲车车长12m»当

两车在相邻两个车道上相向行驶时,乙车上的司机看到甲车从他眼前完全驶过的时间为

s;当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时,根据相关规定,此类大车在超车前后,都应保持10m

的安全距离;若两车同向行驶时的超车时间(考虑安全距离)比相向行驶时的错车时间多

8s,则乙车的车长为m(不计车辆变道产生的影响)。

29.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匀速行驶,甲每分钟行90m,乙每分钟行60m,

出发一段时间后两人在距中点120m处相遇,如果甲出发后在途中某地停留一会儿,两人

还将在距中点120m处相遇。求:

(1)甲的速度为多少m/s?

(2)A、B两地相距多少m?

(3)甲在途中停留了多少s?

30.周末红红开车经过双碑隧道时,右前方同一直线上有一辆大巴车,当两者相距0.66km

时,红红按了下喇叭,大巴车司机听到后方的喇叭声继续保持10m/s匀速前进。一段时间

后红红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超过了大巴车司机,超车后经过35s,红红又按了下喇叭。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不计车长,两车均匀速行驶)。求:

(1)以大巴车为参照物红红的速度为多少m/s;

(2)听到后方的喇叭声时两车相距多少m?

(3)当大巴车司机听到前方传来的喇叭声时两车相距多少m?

31.如图所示,长度为15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

火车头距离桥头200m处鸣笛,鸣笛5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至山

崖的回声,听到回声30s后,车尾驶过桥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火车的速度为多少m/s?

(2)大桥的长为多少m?

(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多少m?

乙车从参考点0出发,先以15m/s的速度匀速向西直线行驶,在6min末时发生故障,刹

车后滑行900m停下。甲、乙两车相对于参考点O的s-t图与v-t图分别如图,求:

(1)甲车的速度;

(2)甲、乙两车何时相遇;

(3)若在乙车出发一段时间后,丙车从参考点0出发,以15m/s的速度向西一直做匀速

直线运动,测得丙车先后经过甲车与乙车的时间间隔为Imin,则丙车晚乙车多少秒出发?

33.汽车已成为许多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行车安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图所示,

有两条机动车道,每车道宽3.6m。一辆长为4.5m,宽1.8m的轿车以54km/h的速度由南

向北匀速行驶在左侧机动车道正中间,如图中A所示。此时,一辆长为1.8m的自行车突

然从图中C点横穿机动车道,自行车与轿车在南北方向的距离为S=22.5m,不考虑轿车

和自行车车速和方向变化,以及制动情况,求:

(1)若自行车以6m/s的速度横穿机动车道,则自行车完全通过两条车道的时间是多少s?

(2)若自行车的车头与这辆轿车的车尾刚好相撞,则自行车的速度为多少m/s?

(3)自行车车速只有在什么范围内才能避免与这辆轿车相撞?

A一

动S

线

-

A一

考点四测量平均速度

34.在“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实验中,云云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秒表、木块等器

材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甲,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

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B.tco

(1)该实验的原理是o

⑵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保持较(选填“大”或“小”便于减小(选

填“时间”或“路程”)的测量产生的误差。

(3)如图甲,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cm,若tA、tB、tc所对应的时间依次

如图乙,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o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后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

BC段的平均速度偏。(填“大”或“小”)

(5)如图丙,云云分别画了小车从A运动到C的几个图象,其中与实验相符的是

(6)B点是AC的中点,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云云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VBC偏,她的做法正确吗?(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35.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

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本实验的原理是o

(2)实验中,除了用到如图的器材外,还缺少的测量工具=

(3)图中AB段的路程SAB=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

VAB=cm/so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AB段的平均速

度VAB会偏«

(5)经过测量结果得出AC段平均速度为V,AB段的平均速度为VI,若用公式直接算出

BC段的平均速度V2,则V2=(结果用V、VI表示)。

36.如图所示,小明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

程,如图甲所示,小球在做运动(填“加速”、“减速”或“匀速”)。

(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CD段的路程为

m,比较AB与BC段的平均速度得VABVBCO(填或“=”)

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经过某点时的速度m/s

SAB=0.3mtAB=0.5svAB=0.6m/sVB—1.2m/s

SBC=0.9mtBC=0.5sVBC=____vc=2.4m/s

SCD=—tCD=0.5svcD=3m/sVD=3.6m/s

(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v-t图

象,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图甲中未画出),

则该小球经过E点时的速度为m/sn

(4)为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斜度较(选填“大”或“小”)。

备战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义+强化训练(全国通用)

第1讲力与运动

知识回顾..........................................................................1

考点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5

考点二运动的描述...............................................................7

考点三匀速直线运动的计算.......................................................8

考点四测量平均速度............................................................13

g)》知识回顾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微米、纳米(nm)。

(2)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3m,1m=10dm=100cm=l()3mm=l()6皿=109nm

(3)单位换算的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2.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2)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3)长度估测:黑板长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

芯直径1mm、新铅笔长1.75dm、手掌宽1dm、墨水瓶高6cm

3.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多个相同的微小长度的物体叠放在一起,测出叠放后的总长度L,

用总长度除以叠放物体的个数n,得到单个物体的微小长度l=L/no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枚硬币的厚度等。

(2)平移法——借助于一些简单的辅助器材(如三角板、刻度尺)把不可直接测量的

长度,,平移,,到刻度尺上,从而可直接测出该长度。如测小球、硬币、圆柱形物体的直径,测

量人的身高等。

(3)化曲为直法^—―借助于一些辅助器材(如不易拉长的细软线)把不能直接测量的

曲线变为直线,再用刻度尺测量。如测量图示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小心地让细线与曲线重合,

在细线上标记出起点和终点,再将细线拉直,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4)化直为曲法——用己知周长的滚轮在较长的路程(如操场跑道、某段道路等)上

滚动,用滚轮的周长乘以滚动的圈数得出路程的长度。如用自行车测一段马路的长度。

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3)“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

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长度时,要从整刻度开始),有刻度的一边必须紧

贴被测物体。

(4)“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5)“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6)“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

单位组成)。

二、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秒(s)、分钟(min)、小时(h)

(2)换算关系:lh=60min,1min=60s

(3)测量工具

古代:日署、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表、石英钟、电子表等

2.机械停表的使用

(1)量程和分度值:机械停表的外圈(大圈)以秒为单位,内圈(小圈)以分为单位,

不同停表量程和分度值会不同,量程以小圈为准。如左图中量程为30min,内圈分度值为

0.5min,外圈为0.1s;右图中量程为15min,内圈分度值为0.5min,外圈为0.1s。

(2)读数:内圈示数+外圈示数。左图中内圈示数不足1小格(30s),所以只需读出

外圈示数19.6s即可;如果内圈指针在1、2小格之间,则示数为30s+19.6s=49.6s»右图

中外圈有两排刻度,分别为0~30s、30-60s,要由内圈指针位置来确定读哪一圈的示数,

如果没超过半个大格,按0~30s读数,如果超过半个大格,按30~60s读数。右图中内圈指

针超过了3和4中间的刻线,内圈读为3min,即180s,外圈按30-60s读数,为38.3s,

所以停表示数为180s+38.3s=218.3s。

(3)使用注意事项:检查指针是否正对零刻度,如不准,应记下其读数,并对结果作

修正;实验中切勿摔碰,以免震坏;实验完毕,应让停表继续走动,使发条完全放松。

三、误差与错误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

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如果物体位置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若位置没变,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2.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那个物体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

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除研究对象外任何物体都可选作参照物;

(3)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相对静止:若两个物体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则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关系。

(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

机是静止的;以收割机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2)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机: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

受油机是静止的;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也是静止的。

五、速度

1.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比较两个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第二种是比较两个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3.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公式:v=-o

t

4.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m/s;交通运输中的常用单位:km/ho1m/s=3.6km/h。

六、用v-t图象和s-t图象解决运动问题的方法

1.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可以获取的信息如下:

(1)该图象的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利用任意一组对应的时间和路程值,

可求出该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大小;

(2)该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他说明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是做匀速直

线运动的;

(3)可以通过图象得到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可以通过图象得到该物体通过某段路程需要的时间;

(5)如果是两条图象在同一个图象中,可以比较两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关系;

(6)如果某段时间内图线是水平的,就说明这段时间内物体静止。

2.物体匀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它是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由图象可以直

接得到物体的速度,统一物体的s-t图象和v-t图象形状不同。

0t

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目的: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O

s

实验原理:V--Q

t

测量器材:刻度尺、停表。

实验步骤: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

将通过的路程SI。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3

(3)根据测得的si和h,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i。

t

考点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以下是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量进行的估测,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A.学校操场上一个足球的直径约22cm

B.我国一元硬币直径2.5mm

C.成年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36m

D.中学生的脉搏每秒钟跳动70次左右

【解答】解:A、新2B铅笔的长度约18cm,一个足球的直径略大于此数值,约22cm。

故A符合实际;

B、中学生大拇指的宽度在2cm左右,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略大于此数值,在2.5cm左

右。故B不符合实际;

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2m/s左右,5min=300s步行的路程约为s=vt=1.2m/sX

300s=360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I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

D不符合实际。

故选:Ao

2.关于下列物理量估测正确的是()

A.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为20m/s

B.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3Xl()8m/s

C.一枚一元硬币厚度约为40m

D.正常人脉搏跳动70次所需时间约为60s

【解答】解:A、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成绩约为15s,平均速度约为7m/s,故A错误;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Xl()8m/s,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速度的四分之三,故

B错误;

C、一元硬币厚度约为2mm,故C错误;

D、正常人脉搏跳动每分钟约为60次到90次,故D正确。

故选:D。

3.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你认为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升国旗,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48s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X102m/s

C.一个足球的直径约50cm

D.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

【解答】解: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48s,符合实际,故A正确。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Xl()8m/s,故B错误。

C、足球的直径约22cm,故C错误。

D、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故D错误。

故选:Ao

4.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你认为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24mm

B.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三楼大约用时30s

C.百米赛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50m/s

D.正常人的心脏Is跳动70次

【解答】解: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6cm,一根筷子的长度略小于此数值,在24cm=240mm

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楼到三楼的高度约6m,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三楼大约用时30s。故B符合实际;

C、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大于10m/s,一般百米运动员速度不可能达到10m/s。故C不符

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I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

D不符合实际。

故选:Bo

5.在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70m=70mX102cm=0.7cm

B.108km/h=108X——1—=30m/s

3.6m/s

C.2X105mm=2X105X106nm=2X10nnm

D.6.2cm=6.2cmX105=6.2cmX105km

【解答】解:A.正确的换算过程为:70m=70X102cm=700cm,故A错误;

B.正确的换算过程为:108km/h=108X——m/s=30m/s,故B错误;

3.6

C.正确的换算过程为:2Xlo5mm=2Xl()5xio6nm=2Xloiinm,故C正确;

D.正确的换算过程为:6.2cm=6.2X105km,故D错误。

故选:Co

6.关于细菌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0.5|im=0.5|imX106m=5X107m

B.0.5[iin=0.5X106m=5X107m

C.0.5|im=0.5nmX10-6=5X107m

D.O.5nm=O.5XlO_9m=5XlOlom

【解答】解:正确的换算过程为:0.5um=0.5Xl(T6m=5xi(r7m。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o

7.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长16.34cm的铅笔,其中准确值是16.30cm

B.读数时视线倾斜会产生误差

C.零刻度线被磨损的刻度尺可以再继续使用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工具所造成的误差

【解答】解:A.长16.34cm的铅笔,其中准确值是16.3cm,故A选项错误;

B.读数应该正视,即视线与刻度尺垂直,若倾斜会产生错误,不是误差,故B选项错

误;

C.零刻度线被磨损的刻度尺最可以继续使用,故C选项正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少的是人造成的误差,而不是工具所造成的误差,故D选项错

误。

故选:Co

8.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读数时视线未与刻度尺垂直不是误差产生的原因

B.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量程、分度值及零刻度线

C.在选择测量工具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

D.多测几次求平均值,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解答】解:A、读数时视线未与刻度尺垂直会造成读数错误,不是误差,故A正确;

B、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量程、分度值及零刻度线,故B正确;

C、在选择测量工具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量程和分度值的测量工具,故C正确;

D、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多测几次求平均值,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

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

故选:Do

9.同学们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度,多次测量的结果为18.64cm、

18.63cm、1.865dm、18.640cm、18.66cm,则物理书的宽为()

A.18.643cmB.18.64cmC.18.65cmD.18.645cm

【解答】解:

1.865dm=18.65cm;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应该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故

18.640cm是错误的,所以删除;

物理书的宽为L=^18.65cm。

故选:Co

10.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1m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长度,5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

0.236dm、2.63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36cmB.2.357cmC.2.425cmD.2.43cm

【解答】解:

观察5个测量值数据可知,数据2.63cm与其余4次记录的数值中的准确值不同,偏差太

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要把该数据去掉;0.236dm=2.36cm,此数据正确;

物体的长度为:435咕36cm+2.36cn^2.36cm,故A正确。

4

故选:Ao

考点二运动的描述

11.如图所示,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

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在升空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RA.若以“天问一号”为参照物,运载火箭是运动的

B.若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天问一号”是运动的

C.若以火星为参照物,“天问一号”是静止的

D.若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运载火箭是静止的

【解答】解:在升空的过程中,

A、运载火箭相对于“天空一号”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天问一号”为参照物,运载

火箭是静止的。故A错误;

B、“天问一号”相对于地球表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天问一号”

是运动的。故B正确;

C、“天问一号”相对于火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火星为参照物,“天问一号”是运动的。

故C错误;

D、运载火箭相对于地球表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运载火箭是运动

的。故D错误。

故选:Bo

12.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

到达月球表面,如图所示。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玉兔

—=

轨道

A.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

B.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C.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

D.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解答】解:

A、“嫦娥四号”停稳在月球表面上,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相对于月球表

面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故A错误。

B、“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中,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相对于月球表面之

间发生了位置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