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泥塑教学策略探析_第1页
小学美术泥塑教学策略探析_第2页
小学美术泥塑教学策略探析_第3页
小学美术泥塑教学策略探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泥塑课作为课改内容走进小学课堂,这一体现课改理念,创作方式自由,能提升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立体造型能力的课程,受到小学生们的欢迎。泥塑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运用,不仅能够为小学生带来快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能,让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关键词】审美意识;泥塑艺术;美术技能;实践能力泥塑在我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源远流长,是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泥塑是以泥土为主原料,通常以人物和动物为艺术造型,主要使用手工捏制的方法塑形的艺术。在小学阶段开展泥塑教育,可以有效锻炼学生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并间接促进他们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提升。同时,长期的实践体验能逐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培养学生耐心、坚韧的品质。从文化角度来讲,在小学阶段落实泥塑教育,能实现艺术的传承,让古老的艺术文化在未来绽放异彩[1]。目前,泥塑教育已然成为小学美术课的一部分,隶属“造型·表现”板块。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个别教师缺乏经验,导致教学过程较机械,学生缺乏代入感,课堂质量不高。笔者结合多年授课经验,从三个角度展开研究,指出完善小学美术泥塑教育的有效措施,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泥塑的体验,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一、赏析泥塑作品,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虽然平日在商店的橱窗中偶尔能看到泥塑作品,但大多数并不了解泥塑是什么以及是如何制作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如果贸然开展泥塑教学,直接传授理论知识,不但会导致学生严重缺乏代入感,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从激趣着手,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泥塑学习。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泥塑作品,让他们欣赏与众不同的家乡文化,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产生极强的代入感,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2]。例如,笔者展示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李千二宗祠的泥塑作品,吸引学生的眼球。该泥塑历经百年风雨,依然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学生对该作品并不陌生,甚至有的学生恍然大悟道:“哇,原来这就是泥塑!”在此基础上,笔者继续展示融入湖南本土文化的泥塑作品,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渐入学习佳境。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是毛泽东思想的最初发源地,是人民军队的摇篮。与这段历史文化相关的泥塑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笔者展示了与之相关的泥塑作品,并渗透泥塑艺术的技艺和湘泥塑艺术的发展历史,让学生在欣赏泥塑作品的同时,对抗战历史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这样不仅能有效加深学生对泥塑艺术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的兴趣,还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为之后的技艺指导做铺垫。兴趣的培养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在新课导入阶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踊跃参与学习。此外,在开展技艺指导、课后练习时,教师同样要采用激趣策略,保持学生的泥塑学习热情。二、探索泥塑技艺,提升美术技能如果说培养小学生对泥塑艺术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出发点,那么传授泥塑技艺便是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提高文化底蕴、提升美术技能的关键。教师单纯地灌输泥塑技艺,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泥塑技艺,因此,教师应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更为扎实地掌握泥塑技艺。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身边的事物。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开展泥塑技艺指导[3]。第一步:确立主题。为了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教师可以先确定一个泥塑主题,并通过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泥塑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提出建议或问题,相互讨论和交流。在此次指导中,为了帮助学生重温抗战历史,笔者以“常德会战”作为本课的主题。第二步:流程指导。在制作泥塑作品的过程中,和泥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学生需要将水和泥土混合,加水过多会导致泥的可塑性变差,难以塑形;加水过少则容易导致作品裂开。在指导学生和泥时,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存在加水过多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告诉学生,在和泥时可以先注入少量的水,将泥土揉搓成团,再根据泥团的形态继续注入适量的水,当泥团达到图1的效果时,便可以展开下一步的制作。接着,笔者给学生预留五分钟的体验时间,让学生积累经验,逐步掌握和泥的要领。第三步:捏造型。在制作泥塑作品时,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是凭感觉捏造型,捏到一半就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下一步。为了让学生有步骤、有规划地设计泥塑作品,笔者从捏、压、粘、接等泥塑的基础技法入手展开讲解。在捏制人物造型时,笔者先通过捏和压的方式,制作人物的各个部件(如图2所示)。在此期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每个部件代表的部位,笔者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如哪些长条代表腿部,哪些代表手臂。有的学生提出疑问:“这些长条会不会太细了?”这时,笔者顺势引出粘的技巧,即当部件在比例上过小、过细时,可以适当粘贴黏土来增加它的尺寸和粗度。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部分内容,笔者进行示范,在粘接完人物的腿后,用捏和压的方式制作人物的裤子,并通过粘的方式将裤子固定在腿上(如图3所示)。学生模仿笔者的做法进行操作。笔者现场巡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第四步:细节刻画。刻画泥塑作品的细节采取的手法主要有搓、揉、压、掰、划、印、切和扎等。例如,在设计图4中的碉堡时,墙体上的纹路刻画便采用了划和切两种方法,塑造出砖石垒砌的效果。然而,学生在初次尝试这些技巧时,由于缺乏经验,加之用力不稳,常常塑形失败,甚至损坏已经完成的部分。对此,笔者提醒学生保持耐心和细心,不要急于求成。为了确保学生透彻地理解上述技巧,笔者利用视频进行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某个步骤存在困惑,笔者则慢放、回放这个步骤的视频。由此,学生能够在看、听及做的基础上掌握泥塑的基础技艺。第五步:着色。当学生初步完成泥塑作品后,笔者带领学生进行着色。在指导学生着色前,笔者介绍地方文化中的色彩搭配风格,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着色能够凸显地方特色。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局限,笔者详细解读着色的理念与意图,让学生明白泥塑着色并非盲目且随意的,从而认真着色,增强作品的艺术性与观赏性。教师结合地方特色文化渗透技艺指导,是引领学生走入泥塑大门的关键步骤。在教学中,教师应客观看待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指导与纠正,让学生在查缺补漏中提升泥塑技能。三、感受泥塑创作,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在传授泥塑技能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实践,这样才能确保他们扎实掌握泥塑技艺。在教学结束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围绕湖南的风土人情与特色文化,塑造别具一格的泥塑作品。期间,学生可以向父母寻求帮助,寻找合理的设计元素。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笔者在此次作业中融入竞争机制,对表现良好的五名学生进行嘉奖。图5为笔者班级的小东(化名)所设计的作品,他借鉴的元素为常德乡村的农家乐,作品中有可口的五谷馍馍,还有等待吃饭的小朋友。在谈论创作构思时,小东表示,当时他正在和家人看电视剧,剧中恰好有这样一幕,于是他便将其融入作品中。图6中的作品的主题为“常德英雄塑像”,是由笔者班级的小刚(化名)所设计的。他的创作灵感源于课堂。笔者在讲解泥塑技艺的过程中提到了抗战历史,所以他便以常德抗战英雄为原型,设计了此作品。在对学生的作品展开评价时,笔者摒弃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而是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并采取匿名投票的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心中最优秀的作品,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随后,笔者再从技巧、造型等方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详细的评价。几次作业训练还远远无法帮助学生真正地走进泥塑艺术的大门。因此,在授课之余,笔者设计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让他们在反复的探索和尝试中感受泥塑艺术的魅力,积累经验。笔者鼓励家长带领学生欣赏泥塑类的艺术节目,了解泥塑历史及技艺,对泥塑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同时,笔者购买与泥塑相关的图书,让学生学习泥塑的相关知识。另外,笔者适当地为学生讲解其他地域的泥塑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