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卷)2023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版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5/02/wKhkGWcKo6-AcSl1AAGzWBvP0yQ147.jpg)
![(徐州卷)2023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版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5/02/wKhkGWcKo6-AcSl1AAGzWBvP0yQ1472.jpg)
![(徐州卷)2023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版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5/02/wKhkGWcKo6-AcSl1AAGzWBvP0yQ1473.jpg)
![(徐州卷)2023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版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5/02/wKhkGWcKo6-AcSl1AAGzWBvP0yQ1474.jpg)
![(徐州卷)2023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版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5/02/wKhkGWcKo6-AcSl1AAGzWBvP0yQ14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试题命制中心2023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徐州卷)语文姓名:文化考试证号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4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前请将姓名、文化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本卷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3.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23分)1.古诗文默写。(10分,前三空每空2分,后四空每空1分)(1)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4)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登亭台楼阁,言志抒怀。欧阳修宴饮醉翁亭,笑谈“__________,__________”,言在此而意在彼;陈子昂驻足幽州台,吟咏“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天地之广,抒孤独之悲;崔颢置身黄鹤楼,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寄托日暮怀归的思乡愁情;陈与义夜访小阁,遥思“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追昔抚今,抒发落寞孤寂的情怀。【答案】(1)长风破浪会有时(2)留取丹心照汗青(3)化作春泥更护花(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汗青、作、醉、暮、愁”等字词容易写错。2.根据语境作答。(10分)1935年6月18日上午十点,瞿秋白被带到汀州试院旁边的中山公园,在八角亭前留影。宋希濂在八角亭前给瞿秋白准备了一桌薄酒,他本人不便出面作陪,远远地从办公室掀开窗帘一角观察。据宋希濂回忆,瞿秋白独自落座,自zhēn()自饮,(A)。喝了一瓮酒,瞿秋白欠身离席,要了一支纸烟,走向刑场。史载他缓步而行,神色泰然。到达罗汉岭下的刑场,瞿秋自盘膝而坐,对行刑人微笑点头说:“此地正好,开枪吧。”慨然赴死,时年36岁。这次来长汀,我重走了一遍瞿秋白的赴刑之路。。最后我抵达了长汀西门外的罗汉岭,它是城北卧龙山的西脉。1985年复建的瞿秋自烈士纪念碑巍然yì()立于半山,山下有一块花岗巨岩,丹书“瞿秋白同志就义处”,旁边是瞿秋白烈士纪念馆。我在岩石前盘膝而坐,仰头看看在正午阳光下(B)的纪念碑,低头看看白净细腻却充满力度感的花岗岩。我眼前又浮现出那位白净书生的音容笑貌,完全从他的外表上看不出力度感,但他可真是条汉子。(摘编自《南方周末》2021年4月15日王在田《悠悠汀江见证》)(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①自zhēn()自饮②巍然yì()立【答案】①斟②屹【解析】本题考查字形。①“自斟自饮”,自己倒酒,自己喝。注意“斟”的写法。(2)“巍然屹立”形容高大雄伟,不可动摇。注意“屹”的写法。(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A、B两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目中无人
熠熠生辉 B.旁若无人
神采奕奕C.旁若无人
熠熠生辉 D.目中无人
神采奕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含义。目中无人: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贬义词,不符合先烈从容无畏的气质,故错误;旁若无人:意思是身旁好像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先烈从容无畏的气质,故正确;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纪念碑光彩闪耀的样子,符合语境;神采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这里用来形容人的精神饱满的状态,故错误;故选C。(3)修改文中画波浪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2分)【答案】我眼前又浮现出了那位白净书生,从他的外表上完全看不出力度感(只修改一处得1分)【解析】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画线句前半句搭配不当,删除“音容笑貌”,后半句语序混乱,将“完全”一词调到“看不出”之前,修改为“我眼前又浮现出了那位白净书生,从他的外表上完全看不出力度感”。(4)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从中山公园到罗汉岭,全程约六百米,如今是贯通长汀古城东西两门的兆征路。②这条街自古以来就是长汀县城的主街,只是如今要比民国时代宽敞得多。③他留下遗照的中山公园,如今已成为百年名校长汀一中的校园,无法入内缅怀八角亭遗址④A.①③④②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排序。通读所有句子,可知这是描述重走瞿秋白的就义之路,起点是中山公园,故③为首句,排除AB两项;①从中山公园到罗汉岭,引出兆征路,故排在③后;②“这条街”指兆征路,需紧承①;④写我缓步兆征路,今昔对比,情感自然收束。故选C。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其诗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B.《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他与欧•亨利、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D.文言文中有许多表示年龄的词语,“黄发”“加冠”“而立”“不惑”是按照它们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C.有误,“黄发”是指老人,按照由小到大年龄排列,应排到“不惑”后面;故选D。二阅读(54分)(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47题。(15分)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所学礼乐等,皆融之弟子传授。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玄业成东归,融叹曰,“礼乐皆东。”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①,逢彼之怒。”未久,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②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已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之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与之,终成《服氏注》。(选编自《世说新语》中华书局)[注]①薄言往愬:出自《诗经》;愬,诉说。②服子慎:人名。4.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案】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解析】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个句子的大意是:一会儿,另一个婢女经过这里,问道:“为什么站在泥中?”“须臾”表时间,应单独断开,所以第一处在“臾”后断开,“复有一婢来”是主谓句,所以第二句在“来”后断开,“问曰”是谓语,且“曰”后跟具体的说话的内容,所以第三处在“曰”后断开,据此断句为: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5.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或言玄能者②或王命急宣B.①众咸骇服②咸来问讯C.①及玄业成东归②徐公何能及君也D.①方自陈说②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A.代词,有人/副词,有时;B.副词,全、都/副词,全、都;C.介词,待,等到/动词,比得上;D.副词,正/名词,古代计量面积用语。故选B。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6分)①融叹曰:“礼乐皆东。”②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答案】①马融慨叹:“礼和乐的中心都将要转移到东方去了。”②郑玄就到车上和服子慎说,“我也早就想注《左传》,还没有完成。”【解析】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叹,慨叹;皆,都;东,转移到东方。(2)句重点词语:语,说;未:没有;了,完成。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马融的指点下,郑玄学习转动浑天仪测算天体位置。B.郑玄家的婢女因做事不符合他的心意而遭到了毒打。C.面对后来婢女的发问,前面婢女用《诗经》的话作答。D.服子慎的《服氏注》实际上是抄袭郑玄的《春秋传》。【答案】C【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A.“在马融的指点下,郑玄学习转动浑天仪测算天体位置”有误,根据“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所学礼乐等,皆融之弟子传授”可知,“在马融的指点下,郑玄学习转动浑天仪测算天体位置”与文无据;B.“郑玄家的婢女因做事不符合他的心意而遭到了毒打”有误,根据“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著泥中”可知,郑玄并没有打她,而是叫人把她拉到泥里。“遭到了毒打”理解错误;D.“服子慎的《服氏注》实际上是抄袭郑玄的《春秋传》”有误,根据“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可知,服子慎的《服氏注》中的观点只是和郑玄的看法相同,不是抄袭;故选C。【参考译文】郑玄在马融门下求学,过了三年也没见着马融,所学礼乐等,只是由高才弟子为他讲授。马融曾用浑天算法演算,结果不相符,弟子们也没有谁能理解。有人说郑玄能演算,马融便叫他来,要他演算。郑玄一算就解决了,大家都很惊奇,佩服。等到郑玄学业完成,辞别回家,马融慨叹:礼和乐的中心都将要转移到东方去了。郑玄家里的奴婢都读书。一次曾使唤一个婢女,事情干得不称心,郑玄要打她。她刚要分辩,郑玄生气了,叫人把她拉到泥里。一会儿又有一个婢女走来,问她:“为什么会在泥水中?”她回答说:“我要去诉说心中的怨苦,正遇到他大发雷霆。”不久,郑玄要注释《春秋左氏传》,还没完成。一次在外出时和服子慎在客店里相遇了。他们先前并不认识,服子慎在外面的车上和别人谈论自己注《左传》的想法,郑玄听了很久,很多见解和自己相同。郑玄就到车上和服子慎说:“我也早就想注《左传》,还没有完成。刚才听了你的话,与我的想法很相似,现在就把我的注释全部给你。”于是都给了他,就有了《服氏注》。(二)阅读古代诗歌,完成89题。(5分)初秋行圃①〔宋〕杨万里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听来咫尺②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注:①行圃:指在园子里散步。②咫尺:形容距离很近。8.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诗歌前两句写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正催着园子里树上的蝉鸣叫。B.诗歌的后两句写蝉鸣仿佛就在身边,可是去寻找时,蝉却不鸣叫了,就好像是知道有人来找它。C.这首诗用寥寥数语描写了初秋时节夜晚的情致,同时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感受。D.这首诗极为平淡,却充满诗情画意,而且蕴含理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C.根据文题“初秋行圃”,诗文首句“落日无情最有情”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初秋时节傍晚的情致,而非“夜晚”;故选C。9.本诗写作手法多样,请你作简要分析。(2分)【答案】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语言平淡(朴实),情味悠长,充满诗情画意;视觉与听觉结合,富有情趣和理趣。(任意两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理解。“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意思是:落日看来好像无情却最有情,催促千树万树上的蝉在傍晚时一齐鸣唱。“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意思是:听着声音近在咫尺,却无法找到它们,一旦寻到它的近旁,却又没有了声响。据此可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手法是写景与叙事相结合;前两句中的“有情”和“催”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写自己循声找蝉的情态,语言平淡(朴实),情味悠长,充满诗情画意;“落日”“万树”是所见,“蝉鸣”是所闻,可见视觉与听觉结合,富有情趣和理趣。(三)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013题。(11分)珊瑚礁——“海底热带雨林”①在所有的海洋生态系统中,珊瑚礁无疑是最为吸引人的,除了美景天成以外,它是当之无愧的“海底热带雨林”②作为地球上最多样化的生商态系统之一,珊瑚礁能为人类提供大量的食物、原材料数据显示,全球有5亿人直接依赖珊瑚礁生态系统生活,每年可催生数十亿美元的渔业产值。③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是我国最适宜生长珊瑚的区域。珊瑚礁广泛分布于海南岛沿海地区,其中在文昌、琼海、万宁、三亚、儋州和临高都可以见到发育成熟的珊瑚礁,它们通过削弱波浪能量的方式防止海岸受到侵蚀,是海南岛最勇敢无畏的海岸守护者。健康的珊瑚礁就像自然的防波堤,70%90%的海浪冲击力量在遭遇珊瑚礁时会被吸收或减弱,在有珊期礁的海岸往往风平浪静,站在海岸远远望去,可以见到远处的波浪带,珊湖瞧仿佛一道墙、把狂浪隔离在珊瑚礁盘之外,海南沿海的渔民也喜欢把小渔船停在被珊瑚礁保护的小渔港之中。④此外,珊瑚礁还具有一定的医用价值,古代人们就已经发现珊瑚有药用价值,现代医学上,珊瑚被用于修补人体骨路,治疗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患,人类社会中很多尚无法攻克的疾病也需要向珊瑚礁寻找答案。⑤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大陆海域近岸造礁石珊瑚在过去的30年里快逸退化,将近80%的活珊瑚被破坏,不计其数的珊瑚被用作工艺品,或是烧制石灰,再加上破坏性的渔业捕捞、海岸建设、珊瑚疾病爆发、长棘海星爆发等因素,使得本就脆弱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出现了严重的退化现象。⑥据统计,过去1015年,南海各岛礁的珊瑚平均覆盖率从大于60%下滑到20%左右,近岸珊瑚礁退化速度惊人,其中,东沙群岛在1994年北部造礁石珊瑚覆盖率为80%95%,南部的覆盖率为15%20%,因破坏性捕鱼行为导致造礁石珊瑚的覆盖率在1998年调查时下降了60%99%,2008年该区域泻湖内的造礁石珊瑚因白化事件使珊瑚礁大面积衰退,珊瑚的覆盖率下降至不足10%。⑦面对严峻形势,海南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海岸带专项整治力度,加强珊瑚、砗磲等海洋生物保护,并于2013年编制修订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开展了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突出问题整治行动,此外,海南还成立了第一个珊瑚礁国家自然保护区,并在2017年出台了专门保护珊瑚的地方法规《海南省珊瑚礁和砗磲保护规定》,明确禁止珊瑚礁制品的出售、购买、运输、携带、寄递等行为。2022年,三亚市政府出台了《2022年三亚市湾长制工作要点》,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⑧目前,海南三亚已开展珊瑚礁生态移植修复实验示范,不仅使珊瑚礁生态系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还使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品质得到较大提升,有科学家指出,未来10年是珊瑚礁生态修复尤为关键的“窗口期”,我们可借此改善珊瑚礁的生存现状,形成可持续的珊瑚保护机制,从而提高海岸安全,保护海洋生态,让南海这度“珊瑚宝库”恒久焕发光彩。【链接材料一】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斯里兰卡沿海受灾严重,海岸被破坏得厉害、海啸来临时,海浪直接打到了岸边,房倒屋塌,造成巨大援失,死了好几万人,但是有珊瑚礁保护的黑卡杜瓦等地,受灾却轻很多,也无人员伤亡。(摘自《今日海南》,有删改)【链接材料二】三亚大东海边,来自北京的黄女士正细心地给要下海戏水的女儿涂抹防晒霜。当记者告知防晒霜会导致珊瑚白化生病时,黄女士一脸惊愕,不过她随即对记者说:“大海这么大,又是活水,我们只搽了这么一点点,应该没什么影响吧。”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生物及病害研究所所长陈宏告诉记者,防晒霜中的化学成分对珊瑚确实有危害,但是需要达到一定浓度,如果不高的话就没有影响,海南目前还没有发现珊瑚因防晒霜化学成分造成珊瑚致病的案例。当然,“保护珊瑚,就要从点滴之处自觉做起”,下水游泳的人少搽防晒霜也是一种保护方法。(摘自《海南日报》,有删改)10.文章介绍了珊瑚礁的哪几种作用?(3分)【答案】①能为人类提供大量的食物、原材料。②通过削弱波浪能量的方式防止海岸受到侵蚀。③具有一定的医用价值。【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第②段“作为地球上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一,珊瑚礁能为人类提供大量的食物、原材料”,可概括为:能为人类提供大量的食物、原材料。结合第③段“它们通过削弱波浪能量的方式防止海岸受到侵蚀,是海南岛最勇敢无畏的海岸守护者”,可概括为:通过削弱波浪能量的方式防止海岸受到侵蚀。结合第④段“此外,珊瑚礁还具有一定的医用价值”,可概括为:具有一定的医用价值。据此概括作答即可。11.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示例: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珊瑚礁比作一道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珊瑚礁通过削弱波浪能量的方式防止海岸受到侵蚀的特点,使说明更通俗易懂。【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选文第③段划线句“站在海岸远远望去,可以见到远处的波浪带,珊湖瞧仿佛一道墙、把狂浪隔离在珊瑚礁盘之外”中,“珊瑚礁仿佛一道墙”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珊瑚礁比作“一道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珊瑚礁通过削弱波浪能量的方式防止海岸受到侵蚀的特点,突出了珊瑚礁可以保护海岸的形象特点,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同时也为下文“海南沿海的渔民也喜欢把小渔船停在被珊瑚礁保护的小渔港之中”沿海渔民都喜欢将渔船停在被珊瑚礁包围的渔港之中说明了原因,奠定了基础。12.【链接材料一】可以作为选文中哪一段文字的佐证材料?请选择恰当的一项()(3分)A.第②段 B.第③段 C.第④段 D.第⑤段【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材料。根据【链接材料一】“但是有珊瑚礁保护的黑卡杜瓦等地,受灾却轻很多,也无人员伤亡”说明了珊瑚礁可以通过削弱波浪能量的方式防止海岸受到侵蚀的作用。根据第②段“珊瑚礁能为人类提供大量的食物、原材料数据显示,全球有5亿人直接依赖珊瑚礁生态系统生活”可知,第②段主要讲述的是珊瑚礁可以为人类提供大量的事物和生活资源。所以【链接材料一】不能作为选文中第②段文字的佐证材料。结合第③段“它们通过削弱波浪能量的方式防止海岸受到侵蚀,是海南岛最勇敢无畏的海岸守护者”可知,第③段主要讲的是珊瑚礁可以通过削弱波浪能量的方式防止海岸受到侵蚀的特点,与【链接材料一】中所证明的现象相一致,所以【链接材料一】可以作为选文中第③段文字的佐证材料。结合第④段“此外,珊瑚礁还具有一定的医用价值”可知,第④段主要讲的是珊瑚礁具有一定的医用价值。所以【链接材料一】不能作为选文中第④段文字的佐证材料。结合第⑤段“使得本就脆弱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出现了严重的退化现象”可知,第⑤段讲的是因为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珊瑚礁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出现严重退化的现象。所以【链接材料一】不能作为选文中第⑤段文字的佐证材料。故选B。13.作为普通民众,我们该如何保护珊瑚礁?除【链接材料二】中提到的保护措施外,请你再提出两条保护珊瑚礁的具体措施。(2分)【答案】示例:①拒绝购买珊瑚、砗磲等制品,遇到非法交易的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②下水游泳、观光时,不触摸、采集、剐蹭珊瑚;③遇到破坏珊瑚礁的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不破坏、不伤害、不采集珊瑚和其他海洋生物,不饲养、不购卖、不食用珊瑚礁生物;不把废弃物和垃圾倒在海边,维护海洋环境的清洁;加强珊瑚礁生态功能系统评价及研究,加强珊瑚礁生态功能与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等。(四)阅读散文,完成1419题。(15分)桐花满地雪小禅⑴起初,我是不喜欢桐花的。⑵桐花命贱,粉不粉艳不艳的,大朵大朵地开着,形状也散。因为大,觉得没了形似的。更有那颜色,有灰败的暗在里面,所以,我初见桐花,便觉得不是我的花。只因为它没有灵性,好像一个呆滞的乡下女子。⑶后来喜欢了看电影,发现电影院里有几棵泡桐,高大健硕,足有几十年了吧?三四月间,一树一树的花开,粉灰色的桐花开遍了天空。我恰是十五六岁的年龄,一下子惊艳过去。⑷那是故乡的老电影院,院子里因为有几棵泡桐,显得鬼魅而虚幻。我常常和同学跑去看电影,当然是要逃课的。电影票两毛钱一张,今天是粉的,明天是蓝的,细细的长条,前面印了座位,多少排多少号,后面是日期。我们偶尔也逃票,如果当天恰好是蓝色的票,而我们前几天恰好用过蓝色的票,于是混进去,感觉占了极大便宜。无限的快乐,贼的快乐。⑸那时玲是我的蜜友,她总是与我一起跳过一中的墙去看电影,有时去得早,就捡几朵桐花放到书里。玲说,这花要是不败该多好啊。这句话多傻啊!我笑话她总是说傻话,她又说,花无百日红。⑹后来她转学走了,我一个人再去看电影时总是会想起她。⑺我把桐花夹在信里寄给她。我问她,你那里有桐花吗?问她的时候,她就哭了。因为我发现,信纸是湿的。⑻天上学都要过电影院,我总是不经意地扭头看那些泡桐,春去春回,看了三年。我离开了故乡,从此再也没有回去。小城的桐花,已散落在记忆的河岸上,桐花穿过两岸光阴,只是无比的凄美。惨绿的少年就那样一挥而去。⑼再回故乡,却不见了桐花。⑽电影院早就黄了,于是拆掉,盖了商城,里面无限的热闹。电影院不复存在,当然也没有桐花了。正是人间四月天,我却惶惶然,好像失了什么,无限地惆怅。⑾多年之后,我和玲再度联系上。她没有考上大学,一个人在异乡奔波,不停地在路上奔波。下岗失业,做生意赔本,失恋离婚,玲的命运一波三折,但她却没有抱怨过。我想起桐花,那样努力地开着,不好看,可是,为了春天的到来,一直努力着。⑿我问玲还记得我寄给她的桐花吗?她在中说,已经干掉了,没了颜色。可是,她一直留着。因为,上面有光阴的痕迹。⒀还有一次去开会,我觉得闷,出来透气,在窗口,忽然看到了桐花。一枝枝伸展着,在三楼的窗前,那些桐花几乎伸手可及。天正在下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地上有一片落花,真是桐花万里路。我伸出手去,摘下一朵,那朵又软又绵的桐花,就在我的手上,上面有雨露儿,颤抖着,微张着,这是一朵还没有完全开的花,还有着青涩的美。我捧着它,想起与桐花的初见,我并不喜欢它。如今,与君再相见,我心中,俱是欢喜的花儿,一朵、两朵地开着,桐花满地。我记得故乡的桐花,也更喜这眼前的一朵。⒁我给玲发了一条短信:“玲,有空回来看桐花吧,它们又开了呢。”⒂玲很快回了短信。她说:“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们还当去跳墙偷看电影的少年吧。因为那里有我和你的桐花万里路。”14.请分析选文第①段有何作用?(2分)【答案】开篇点题,奠定了“我”起初不喜欢桐花的基调,欲扬先抑,为后文“我”逐步喜爱上桐花做铺垫,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本题考查开头段的作用。现代文阅读首段的作用常从结构上和内容上分析作用。结构上常见作用有: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或与下文内容形成对比;照应标题;内容上:交代XXX;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揭示文章中心,奠定情感基调等。根据第⑴段句子“起初,我是不喜欢桐花的”可知,首先点题,要叙写的对象是桐花。而“不喜欢”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根据第⒀段句子“如今,与君再相见,我心中,俱是欢喜的花儿,一朵、两朵地开着,桐花满地”可知,作者后来喜欢桐花,开头欲扬先抑,为后文感情变化做了铺垫,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2分)只因为它没有灵性,好像一个呆滞的乡下女子。【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桐花比作“呆滞的乡下女子”,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桐花因形散、色暗而看着无灵性的特点,也表明了“我”不喜欢桐花的缘故。【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根据句子“好像一个呆滞的乡下女子”可知,把“桐花”比喻成“呆滞的乡下女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突出地描绘出颜色不鲜艳,没有灵性,样子不美的情状,表明作者不喜欢桐花的原因。16.简要概括选文⑷—⑿段围绕“桐花”写了哪些事?(3分)【答案】(1)我和闺蜜玲逃课看电影时捡桐花放在书里。(2)玲转学走后,“我”把桐花夹在信里寄给她。(3)多年后,“我”和玲再度联系,她还留着“我”夹在信里的桐花。【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事件的能力。根据第⑷段句子“我常常和同学跑去看电影,当然是要逃课的”,第⑸段句子“那时玲是我的蜜友,她总是与我一起跳过一中的墙去看电影,有时去得早,就捡几朵桐花放到书里”,可概括事件为:我和闺蜜玲逃课看电影时捡桐花放在书里。根据第⑹段句子“来她转学走了,我一个人再去看电影时总是会想起她”,第⑺段句子“我把桐花夹在信里寄给她”,可概括为:玲转学走后,“我”把桐花夹在信里寄给她。根据第⑾段句子“多年之后,我和玲再度联系上”,第⑿段句子“我问玲还记得我寄给她的桐花吗?她在中说,已经干掉了,没了颜色。可是,她一直留着。因为,上面有光阴的痕迹”,可概括为:多年后,“我”和玲再度联系,她还留着“我”夹在信里的桐花。17.请分析第⑽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答案】惶惶然,叠词,此处是“心神不安”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我”再回故乡,却寻不到当年的桐花,而无限惆怅的心境。【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语。先解释词语意思,再结合语境,体会作用。“惶惶然”意思为:形容惊慌不安的样子。“惶惶”又属于叠词的运用,不仅突出不安的心理,根据下文内容“好像失了什么,无限地惆怅”用叠词更进一步突出再回故乡,不见桐花的惶恐惆怅之情。18.第⒀段中“我”为什么会“更喜欢这眼前的一朵”?(3分)【答案】因为眼前的这一朵还没有完全开的桐花有着青涩的美,就像当年还很青涩的“我”和玲,它引“我”想起了青春的美好记忆,因此“我”更喜欢眼前的这朵桐花。【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第⒀段句子“我伸出手去,摘下一朵,那朵又软又绵的桐花,就在我的手上,上面有雨露儿,颤抖着,微张着,这是一朵还没有完全开的花,还有着青涩的美”可知,眼前这朵花并不多美丽,带着青涩的美,这何尝不是当年的自己和玲呢,由此可知,作者喜欢眼前这朵花的原因,不仅仅是这朵花,引起了“我”的思乡之情,让“我”仿佛看到了家乡的桐花,更是通过这朵花,作者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及玲,再回忆那青涩的青春年华,回忆那逝去的美好青春。19.文章以“桐花满地”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本文以桐花为线索,贯穿全文;桐花不仅承载了“我”的青春记忆,更是“我”与玲友谊的见证;用桐花落满一地的景象为题目,富有诗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暗含“我”对再也回不去的青春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与玲的友情的珍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标题的作用。标题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概括全文内容;揭示文章主题;充当文章线索;指出文章主要人物;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根据第①段句子“起初,我是不喜欢桐花的”,第③段句子“三四月间,一树一树的花开,粉灰色的桐花开遍了天空。我恰是十五六岁的年龄,一下子惊艳过去”,第⑤段句子“有时去得早,就捡几朵桐花放到书里”,第⑨段句子“再回故乡,却不见了桐花”等,可知桐花还是文章的线索。“桐花满地”是写桐花的凋落,带有淡淡的哀愁,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桐花”又是“玲”的化身,“桐花满地”也含蓄地暗示了文章的主题;从语言的角度看,“桐花满地”富有诗意,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五)名著阅读(8分)我市某中学开展“‘骆驼祥子’角色选拔”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20.任务一:情节梳理请调动你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的思维导图中补填相应情节。(2分)【答案】一起:祥子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终于凑够了钱,买了辆新车。(买车)二落: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希望第二次破灭。(被敲诈,被骗)【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祥子的“三起三落”指的是: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骗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这一连串的打击,对于把车当成生命的祥子来说,无疑是非常沉重的。据此作答。21.任务二:分类整合请将下面读书笔记本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读书笔记本暴风雨烈日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黑夜了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批注:运用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暴风雨来临前夕天气恶劣的场景,渲染了压抑、恐怖的氛围,衬托了祥子着急、焦虑的心情。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烈日炙烤大地的场景,渲染了炎热、沉闷的氛围。衬托了祥子吃苦的精神。(任意两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批注。“天热得发了狂”运用拟人的修辞,将炎热的天人格化。“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运用夸张的修辞,极写天气的炎热,这样极度炎热的天气里,祥子却仍然出去拉车,表现了他的吃苦耐劳、顽强坚韧。22.任务三:朗读设计(2分)①下列朗读文段的最后一句,还有一个需要重读的词,请你将它标注出来。(朗读技巧提示:“·”表示重读,“v”表示停顿。)现在,他自由地v走着路,越走越光明。他忘了一切困苦,一切危险;不管身上v是怎样褴褛污浊,太阳的光明与热力v并没将他除外,他v生活在一个有光有热力的宇宙里;他高兴,他想欢呼!②选择一个最适合本段朗读的感情基调填写在横线上。(感情基调:慷慨激昂
轻松明快
低沉悲壮
舒缓从容)感情基调:_______________【答案】他想欢呼;轻松明快【解析】本题考查朗读设计。①从文本中的“现在,他自由的走着路,越走越光明”“他高兴,他想欢呼”这些内容可以看出,祥子此时的心情是高兴且充满希望的。其主要原因是“三匹骆驼”又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此,所找词语要能表现祥子愉悦的心情,据此可知答案为:他想欢呼。②选段出自《骆驼祥子》,相关情节:祥子从乡下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才半年,北平街上就流传爆发战争的消息,一天祥子怀着侥幸心理贪图高车费往清华拉客人,结果被军阀队伍抓去当差,车也被抢走。一天夜里,远处响起了炮声,军营一遍混乱,祥子趁势逃出了军营,并且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准备卖掉骆驼再买一辆车,这又让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所以心情特别高兴。据此感情基调应是轻松明快。23.任务四:名著图解在交流活动中,小语向大家展示了一幅经过特殊处理的图片(见图)。图中,车很大,祥子很小,看起来比例失当。这样处理合适吗?请你结合《骆驼祥子》的相关内容说明理由。(2分)【答案】合理。祥子进北京城时心中充满希望,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3课时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说课稿 (新版)北师大版
- 企业汽车租赁合同模板
- 《成正比例的量》课件
- 西安市小产权房共有权合同
- 采购合同事故赔偿终止合同
- 家具组装合同协议
- 试用期间劳动合同示例
- 施工总承包合同样本集锦
- 自费书籍出版合同示例
- 销售代理合同(二期)
- 车辆车身结构设计的创新思路
- 腰脊神经后支痛课件
- 寒假开学收心主题班会课件
- 完全版的公司治理规章制度
- 心衰合并胸腔积液的护理Ppt
- 精神科护理技能出走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 中医护理查房制度
- 物流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
- 临床研究方法的进展与挑战
- 数据采集自动化流程
- 英汉互译单词练习打印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