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滨州市大山镇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25分)侯宝林:一个极其严肃的人薛宝琨我第一次和侯先生见面时,他既热情又略带矜持地告示我两句话:一是“曲艺是个金饭碗,你一辈子也吃不完”,一是“别看你是北大高材生,搞这行还得从头学起”。从此我谨遵师教,不仅越发仰视他,而且越发仰视曲艺和相声。日前一家电视台要我提供侯宝林笑话,他们拟创办一“逗你玩”栏目,要求从头到尾笑声迭起。我哑然,在我大脑的映像里,除去舞台上侯宝林那幽默智慧的喜剧形象而外,在任何一个群落里他从不“耍活宝”,也不“逗你玩”,他的精神和灵魂世界不仅是严肃的甚而是伤感的。他在学艺时绝少说熊话或贱话——在他打钱的钱板子上是从来没有“您就当我是逗您一笑的欢喜虫”,以及猫儿狗儿之类自侮的语言。1940年他在天津走红,不是凭着丑化自我,而是靠他传神动听的说唱、清新洗洁的语言、略带儒雅的风度而在白天一场《空城计》夜晚一场《改行》的当天一炮打响。是他坚定了相声在剧场与其他曲种同论并列的地位,并由“倒二”递升至“大轴”。于是他第一个蓄起了分头穿上了西装,在街上碰见同行,这位朋友不屑地说:“嗬!说相声的穿西装——人啦。”侯宝林立即抗争说:“人啦怎么着,说相声的就不是人吗?”“他的相声文明”,这是侯宝林在天津一待五年的赫赫战绩,也是天津观众对他最贴切的评价。相声一直都以“说逗”为主,“学唱”则从侯宝林开始,或是以他为代表,便不再是一种手段,而是与说逗融合在一起更具表现力也更加美致的时代艺术了。悲剧的内容,喜剧的形式,这是社会和时代为他提供也是侯宝林为自己找到的有力武器,于是他把严肃的感情和轻松的形式结合在了一起。侯宝林“文明”的另一表现就是舞台风度“派头”,在台上不卑琐油滑、不贫里贫气,他的自尊和自信、平稳和谦和、轻松和亲切给了他一生无休无止的“人缘”。建国后,时代赋予了他展示才华的天机。侯宝林的名字几乎成为中国相声的符号,他使相声这门艺术不仅老少咸宜,并且走出国门享誉国际。但是,就在他从干校归来“还原为人”不久——1979年7月,侯宝林“正式宣布退出舞台,专门从事相声研究工作”了。他的这一决定立即引起社会反响,他不是说过“一个演员设若脱离了舞台,他就等于失去了生命从而成为行尸走肉了吗”?侯先生说,他艺术的高峰时期已经过了。他不愿像有的戏曲大师那样为了证明自己的个人魅力,把一个残缺不全老态龙钟的形象留给观众。他说他如今的心力体力都不比从前。他不愿意凭着名声让观众可怜他。虽然在录像里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的神采飞扬,但他告诉我,那已经是勉为其难了。他对我说:“不知怎的就是高兴不起来。”我当时认为,或许是他老了——他已然六十开外了。在这之前或而后,他总是向我提及《牛虻》,“那位主人公痛苦着身心还要充当马戏团小丑逗人们发笑,这是怎样残酷和无法忍受的践踏及扭曲!”我们同时都沉默着,我联想他当时或许就是被这种情思折磨吧。“文革”所钩沉的不仅是时代的垃圾,同时还深及几千年的民族劣性,这或许才是他开心不起来的真正原因。他满怀深情地说:“我现在特别需要严肃,需要自尊,需要在尊严中度过余生。”其实我已察觉到他对那些戏称他“侯宝林儿”的人们,不管是好意还是无知、谑称,只要“林儿”字一出,他就顿时神情严肃阴沉下来。轻则装作听而不闻,重则面带愠怒。1979年下半年,侯宝林开始案头工作,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了《相声的表演》《相声溯源》等有关文字,如今汇集成册的《侯宝林谈相声》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他说:“只是为了填补空白,绝不会成为盖世奇文;只要能够铺路,为别人的建树打下基础,哪怕是有人驳辩、批判,也算是我们的功劳。”【相关链接】①侯宝林的人生和艺术哲学是“留有余地,恰到好处,宁可不够,不可过头”。他始终认为艺术的魅力在于富余——唯富余才能心到神到手到眼到,获取创作和表演的自由。(摘自《侯宝林的相声艺术及文化史意义》)②侯宝林12岁拜师学习京戏,三个月后开始街头卖艺。这挣饭的本事在侯宝林看来并不高明,“其实还是要饭的,只不过折着跟斗要饭而已”。他认为所出卖的与其说是技艺不如说是自尊。(摘自《侯宝林评传》)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与侯宝林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我”既仰慕侯先生的学识和超凡的艺术才能,又能深刻地理解侯先生的为人。B.侯宝林说“曲艺是个金饭碗”,意味着曲艺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有无限机遇、有许多有阶值的东西可供人挖掘的领域。C.侯宝林在天津演出时凭借《空城计》《改行》一炮打响,他蓄起分头穿上西装坚定了相声在剧场与其他曲种同等的地位。D.侯宝林留给观众的是其全盛时期的形象,他选择退出舞台则是消极地退却,因为“演员离开舞台则失去了生命”。E.侯宝林的相声既有说学逗唱的融合,又有寓庄于谐的趣味,他谦和亲切的风度、幽默智慧的形象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2.作为一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对相声这门艺术有哪些突出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3.侯宝林急流勇退,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4.侯宝林的“精神和灵魂世界不仅是严肃的甚而是伤感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8分)参考答案:1.EB2.(6分)答案:①侯宝林的相声说唱传神动听、语言清新洗洁,他风度儒雅,观众评价他的相声文明。②侯宝林提升了相声在剧场的地位,使“学唱”与“说逗”融合而成为时代艺术,使相声老少咸宜并走出国门。③侯宝林在退出舞台后,陆续发表文章,填补空白,为后人铺路。(每点2分)3.(6分)答案:主观原因:①自尊的需要。他不希望把老态龙钟的形象留给观众,这自尊是心灵受到创伤而形成的自我保护。②对人生和艺术哲学的追求。侯宝林认为艺术的魅力在于富余——唯富余才能心到神到手到眼到,获取创作和表演的自由。客观原因:①身体因素。60多岁,心力体力不比从前。②时代因素。为“文革”所钩沉的时代垃圾及民族劣性所折磨。4.(8分)答案:①侯宝林年少时出卖技艺的经历在其看来是出卖自尊,充满伤感。②侯宝林不凭借丑化自我和说熊话或说贱话耍活宝来扬名,坚持以严肃的态度来面对艺术。③《牛虻》主人公所受的践踏及扭曲使他非常感伤,认为自己需要严肃,需要尊严。④别人称他为“林儿”,他认为伤害了他的自尊而感到愠怒,在日常交往中,他希望人们严肃地对待他的人格和尊严。(每点2分)1.试题分析:A项,“亦师亦友”概括不准确。C项,“他蓄起分头穿上西装”是他自尊的体现。D项,“退出舞台”不是消极地退却。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考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侯宝林急流勇退,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应到文中找到答题的区域,主要在文章第六段“他不愿像有的戏曲大师那样为了证明自己的个人魅力,把一个残缺不全老态龙钟的形象留给观众。他说他如今的心力体力都不比从前。他不愿意凭着名声让观众可怜他”,链接资料一“侯宝林的人生和艺术哲学是“留有余地,恰到好处,宁可不够,不可过头”。他始终认为艺术的魅力在于富余——唯富余才能心到神到手到眼到,获取创作和表演的自由”
找到这些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为什么说侯宝林的‘精神和灵魂世界不仅是严肃的甚而是伤感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考生应结合文本的内容对人物做出评价。要注意答题的模式,此类题目的模式与小说中的形象题有相通之处,一般是总分式答题,先总说特点,再举出事例。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忆韦素园君鲁迅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有一天。在教师豫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和胡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我的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绍介的罢,然而我忘记了那时的情景。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画出版了。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一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他的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可惜我不能化为青年,使大家忘掉彼我,得到确证了。这真相,我想,霁野他们是知道的。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见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我到广州,是第二年――一九二七年的秋初,仍旧陆续的接到他几封信,是在西山病院里,伏在枕头上写就的,因为医生不允许他起坐。他措辞更明显,思想也更清楚,更广大了,但也更使我担心他的病。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套》。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我不忍再翻阅这一本书,然而我没有法。我因此记起,素园的一个好朋友也咯过血,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来,他慌张失措,用了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我那时却记起了伊孛生的《勃兰特》。他不是命令过去的人,从新起来,却并无这神力,只将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么?……我在空中看见了勃兰特和素园,但是我没有话。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他为了日光浴,皮肤被晒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萎顿。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等候全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时半,素园终于病殁在北平同仁医院里了,一切计画,一切希望,也同归于尽。我所抱憾的是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一的纪念,永远放在自己的身边。自素园病殁之后,转眼已是两年了,这其间,对于他,文坛上并没有人开口。这也不能算是希罕的,他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时候,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没。但对于我们,却是值得记念的青年,因为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未名社现在是几乎消灭了,那存在期,也并不长久。然而自素园经营以来,绍介了果戈理,陀思妥也夫斯基,安特列夫,绍介了望·蔼覃,绍介了爱伦堡的《烟袋》和拉夫列涅夫的《四十一》。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者》,我的《朝华夕拾》,在那时候,也都还算是相当可看的作品。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我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记念的时候,倘止于这一次,那么,素园,从此别了!一九三四年七月十六之夜,鲁迅记——(选自《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有删节)11、谈谈你对文中“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这句话的理解。(4分)
12、简析“一九二九年五月末”这一自然段情感表达的特点。(6分)
13、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特点。(6分)
14、文章的结尾部分鲁迅说“在中国第一要他多”,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8分)
参考答案:11、①韦素园这样的人面对当时的社会,如果保持沉默的话,内心就会十分痛苦;②表现了鲁迅对韦素园认真、激烈性格的透彻了解,及对他这种性格严重影响健康的痛惜与无奈。每点2分12、①该段先写见到韦素园的高兴,后写高兴中的悲哀,由喜至悲,情感跌宕起伏;
②运用排比句式,描写了作者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达了对韦素园处境和命运的关切与忧虑。每点3分13、①韦素园是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进步的文学青年;
②他有一种踏实苦干的精神,虽然穷困但仍“钉住着文学”,支持、经营未名社;③他性格认真而激烈,关爱别人胜过关心自己。每点2分14、①鲁迅把韦素园比喻为“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赞赏了他认真踏实的精神产;并希望中国有更多的像韦素园这样的人。4分②当今中国需要大力弘扬这种认真踏实的精神,一方面,我们要像韦素园一样,做一个甘于奉献、脚踏实地干实事的人;另一方面,我们不要忽视干实事的人,要看到他们对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和贡献。4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茶
干汪曾祺连万顺是东街一家酱园。连万顺的东家姓连。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第一,信用好。连万顺除了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乡下生意。东乡和北乡的种田人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挂好了船绳,就直奔连万顺,打油、买酱。他们把油壶往柜台上一放,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等他们办完事回来,油已经打好了。油壶口用厚厚的桑皮纸封得严严的。桑皮纸上盖了一个墨印的圆印:“连万顺记”。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第二,连老板为人和气。乡下的熟主顾来了,连老板必要起身招呼,小徒弟立刻倒了一杯热茶送了过来。他家柜台上随时点了一架盘香,供人就火吸烟。乡下人寄存一点东西,雨伞、扁担、箩筐、犁铧、坛坛罐罐,连老板必亲自看着小徒弟放好。连老板对孩子也很和气。酱园和孩子是有缘的。很多人家要打一点酱油,打一点醋,往往派一个半大孩子去。妈妈盼望孩子快些长大,就说:“你快长吧,长大了好给我打酱油去!”买酱菜,这是孩子乐意做的事。一到过年,孩子们就惦记上连万顺了。连万顺每年预备一套锣鼓家伙,供本街的孩子来敲打。家伙很齐全,大锣、小锣、鼓、水镲、碰钟,一样不缺。到了元宵节,家家店铺都上灯。连万顺家除了把四张玻璃宫灯都点亮了,还有四张雕镂得很讲究的走马灯。孩子们都来看。孩子们都不是空着手来的,他们牵着兔子灯,推着绣球灯,系着马灯,灯也都是点着了的。灯里的蜡烛快点完了,连老板就会捧出一把新的蜡烛来,让孩子们点了,换上。孩子们于是各人带着换了新蜡烛的纸灯,呼啸而去。预备锣鼓,点走马灯,给孩子们换蜡烛,这些,连老大都是当一回事的。年年如此,从无疏忽忘记的时候。这成了制度,而且简直有点宗教仪式的味道。连老大为什么要这样郑重地对待这些事呢?这为了什么目的,出于什么心理?实在令人捉摸不透。第三,连老大很勤快。他是东家,但是不当“甩手掌柜的”。大小事他都要过过目,有时还动动手。切萝卜干、盖酱缸、打油、打醋,都有他一份。到了出茶干的时候,酱园上上下下一齐动手,连老大也算一个。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这种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做“茶干”。连老大监制茶干,是很认真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许马虎。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闯出来了。车站、码头、茶馆、酒店都有卖的。后来竟有人专门买了到外地送人的。双黄鸭蛋、醉蟹、董糖、连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连老大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开酱园的老板,一个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人,没有什么特别处。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你们家的茶干,为什么不恢复起来?”他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19.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A.人们在背后称普普通通开酱园的连老板为“连老大”,这不仅说明他会做生意,更能体现出人们对他的人品的敬仰。B.乡下人进城先“直奔连万顺”,把油壶放下“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办完事再把油壶捎走,也不怀疑油的分量和成色,可见乡下人办事很粗心大意。C.过年的时候,连老大把为孩子预备锣鼓、点走马灯、换蜡烛等都很当一回事,“从无疏忽忘记”,连老大这颗透明的童心也是善良厚道的表现。D.连老大不但勤快,而且认真,他监制茶干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闯出来了”,连万顺茶干成了当地有名的“四色礼品”之一。E.有人问连老大的儿子为什么不恢复制造自家的茶干,他答:“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一句话写尽人世浮华、急功近利,并以此映衬了连老大的古朴厚道、兢兢业业。20.文章的题目是“茶干”,可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篇幅介绍“连老大的生意经”?(4分)21.简要概述连万顺茶干的特点。(4分)22.结合全文探究一下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深层意蕴。(6分)参考答案:19.BC20.作者介绍连老大的生意经是为了表现连老大的诚信、善良和勤劳,(2分)为介绍他的优质茶干做充分铺垫。(2分)。21.一是要工序考究(或复杂或不马虎);二是使用药料多;三是成品精致好看(或外皮呈深紫黑色里面是浅褐色);四是有结实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答对1条得1分)22.这句话包含了丰富的意蕴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对像茶干这样传统东西失传的惋惜之情(或无奈);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事物消失,是不可避免的;三是对有些传统中的好的事物,我们应该有责任抢救保护。(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19.试题分析:B“乡下人办事很粗心大意”错。乡下人“把油壶放下‘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不怀疑油的分量和成色”是因为连万顺“信用好”。C项信息是原文第六段,“一到过年……连万顺每年预备一套锣鼓家伙,……到了元宵节,……有四张雕镂得很讲究的走马灯。……连老板就会捧出一把新的蜡烛来,让孩子们点了,换上”,可见为孩子点走马灯、换蜡烛是在过元宵节时。【考点定位】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小说中语言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小说中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20.【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此题的本质是分析介绍“连老大的生意经”这部分在小说中的作用。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内容作用:概括其大意;如果表现人物,则答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果描写环境,则分析环境的特点、氛围;如果与主题相关,则要分析情感。结构作用:与题目、前后文的联系,如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引人注意,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在情节的发展上宕开一笔,使情节曲折起伏有波澜,耐人寻味等。此处表现人物形象,为后文做铺垫。21.试题分析:从文中“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每一道工序都不许马虎”可以看出制作茶干工序复杂考究。“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可以看出制作好的茶干精致好看;“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与出了茶干结实有咬劲,的特点。连老大的儿子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可见制作茶干要使用很多药料。【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此类概括内容的题目,解答时首先要仔细审题,然后根据题意确定要概括的内容所在的范围,再仔细阅读原文相关内容,然后逐条概括,注意写清序号答题,使之有条理。此题考查“茶干”的特点,主要信息在倒数第五段和倒数第二段中,考生逐层筛选整合,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22.试题分析:“这种东西”既是指茶干,也是指像茶干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一些事物。“没有了”,也就是消失了;“也就没有了”,是说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事物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再也不会出现了。一些事物随历史的进步而消失,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然而,这些消失的事物有落后的,也有应该抢救和保护的。结合全文来看,本文所写的“茶干”是“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土产”,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成品的影响都令人赞叹,应属于传统中的美好事物,那么,对于这样的事物的消失,作者的情感有惋惜,有伤感,有呼吁。考生把这些内容分析清楚,就可以得到本题的答案。【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探究题,借用文本中的一句话来探究小说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解读所给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全文找到论据,必须有理有据。绝不可以脱离文本,更不要背离主流观点作答。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往往就体现在探究题上,我们不要为思维创新而创新。常见题型及答题格式有:①观点+文本。这种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等。②观点+事例。这种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同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等,分析过程要注意事例的叙述简洁,分析到位,材料与观点要相互融合。③文本+现实+观点。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理由)”等。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沛公略地下邳西,良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时时从汉王。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亲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候,我属无患矣。”汉十二年,高帝崩,后八年留侯卒,谥为文成侯。(节选自《吏记·留侯世家》)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B.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C.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D.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悼惠王二十三年,是王公年次纪年法。我国古代还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B.留候,侯是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第二等,留是张良受封之地。C.崩,我国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曰死。D.谥,谥号,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良倾尽家产,为韩报仇。因祖父和父亲在韩国做过五代丞相,韩国被秦灭后,张良拿出全部家财赏求刺客刺杀秦王,意欲为韩报仇。B.张良慧眼识主,认定沛公。张良曾将学到的兵法与他人言说,别人皆不能明白其妙,而沛公却称好,并常用其策,于是张良就追随他。C.张良运筹帷幄,籍此封侯。张良因身体多病,不曾亲自带兵,无战斗之功,凭借出谋划策,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获得了三万户的封邑。D.张良机智敏锐,阻止谋反。在朝廷分封出现问题时,张良善于分析问题,抓住关键,提出合理建议,成功阻止了一场可能发生的谋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沛公略地下邳西,良遂属焉。(2)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参考答案:10.B
11.C
12.C
13.(1)张良于是更改姓名,逃到下邳躲藏起来。沛公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跟随了他。(2)这些人害怕陛下不能全部封赏,恐怕又被怀疑平生出现的过失而遭受诛杀,所以就相聚图谋造反了。【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划线句的翻译是: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曰”是“说”之意,其后宜断开,排除A;“臣计”是“我的计谋”共同作“用”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C;“臣愿”与“封留”共同构成主谓短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C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项,“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错误,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如最后一段“后八年留侯卒”。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中,C项,“获得了三万户的封邑”错误,原文“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可知,张良推辞了三万户的封邑,愿意受封留地,汉高祖同意了他的请求。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更,更改;亡匿,逃亡、躲藏;略,夺取;属焉,跟随他。(2)见,被;及诛,遭受诛杀。【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参考译文:留侯张良,他的先人是韩国人。祖父开地,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国。父亲张平,做过釐王、悼惠王的相国。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张平去世。张良的父亲死后二十年,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当时年纪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张良曾经找得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秦始皇巡游东方,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为了张良的缘故。张良于是更改姓名,逃到下邳躲藏起来。沛公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跟随了他。沛公任命张良做厩将。张良多次用《太公兵法》游说沛公,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张良对别人讲这些,别人都不能领悟。张良说:“沛公大概是天授予人间的。”所以张良就追随了沛公。张良多病,不曾独立带兵作战,一直作为出谋划策的臣子,时时跟从汉王。汉六年(前201)正月,封赏功臣。张良不曾有战功,高帝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这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皇上已经封赏大功臣二十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不决,未能进行封赏。皇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上望见一些将领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议论。皇上说:“这些人在说什么?”留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商议反叛呀。”皇上说:“天下已接近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呢?”留侯说:“陛下以平民身份起事,靠着这些人取得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所亲近宠幸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如今军官们计算功劳,认为天下的土地不够一一封赏的,这些人害怕陛下不能全部封赏,恐怕又被怀疑平生出现的过失而遭受诛杀,所以就相聚图谋造反了。”皇上于是忧心忡忡地说:“这件事该怎么办呢?”留侯说:“皇上平生所憎恨的,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谁最为厉害?”皇上说:“雍齿与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原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劳多,所以不忍心。”留侯说:“现在赶紧先封赏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那么每人对自己能受封就坚信不疑了。”于是皇上便摆设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吃过酒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担忧了。”汉高祖十二年,高帝驾崩,过后八年,留侯去世,定谥号叫文成侯。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为人沈深,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曰:“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荆轲见太子,太子避席顿首曰:“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举兵南伐楚,北临赵,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丹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荆轲然后许诺。久之,荆轲未有行意。秦将王翦破赵,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轲。轲曰:“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樊於期遂自刭。秦王见燕使者咸阳宫。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遂拔剑以击荆轲,断其左股。于是左右既前杀轲。(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节)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用:任用B.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
稍:逐渐C.丹而不知所委命
委:发布D.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
提:投掷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太子受而舍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B.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燕小弱,数困于兵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D.燕君臣皆恐祸之至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3分)(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3分)11.根据第Ⅰ卷文言文内容,简要概括传主荆轲的形象特点。(3分)参考答案:8.C(委:托付、委托)9.D(A表承接/表修饰;B来,表目的/因为,表原因;C被/对;D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0.(1)(3分)樊将军在天下走投无路,投身到我这里,我不能因为被强大的秦国逼迫而抛弃我所同情的朋友。(“穷困”“交”被动句式各1分)(2)(3分)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母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如今听说用一千斤金、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购买将军的首级,您将怎么办呢?(“深”“戮没”“购”各1分)11.深沉,为人稳重;重承诺,有侠士风范;有谋略,深谋远虑;勇敢,不畏强权。(每点1分,答任意3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附文言文译文: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移到卫国,?卫国人称呼他庆卿。到燕国后,燕国人称呼他荆卿。荆卿喜爱读书、击剑,凭借着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他的为人却深沉稳重,他游历过的诸侯各国,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众的人相结交。他到燕国后,燕国隐士田光先生也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燕太子丹,过去曾在赵国作人质。等到嬴政被立为秦王,太子丹又到秦国作人质。秦王对待燕太子不友好,所以太子丹因怨恨而逃归。归来就寻求报复秦王的办法,燕国弱小,力不能及。此后秦国出兵山东,攻打齐、楚和三晋,逐渐地蚕食各诸侯国。战火将波及燕国,燕国君臣都担心灾祸到来。过了一些时候,秦将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到燕国,太子接纳了他,并让他住下来。鞠武规劝说:“不行。希望您赶快送樊将军到匈奴去,以消除秦国攻打我们的借口。”太子丹说:“樊将军在天下走投无路,投身到我这里,我不能因为被强大的秦国逼迫而抛弃我所同情的朋友。”荆轲去会见太子,太子又离开座位以头叩地说:“如今秦王有贪利的野心,而他的欲望是不会满足的。不占完天下的土地,使各国的君王向他臣服,他的野心是不会满足的。如今秦国出动军队向南攻打楚国,向北逼近赵国。灾祸就降临到燕国。燕国弱小,多次被战争所困扰,如今估计,调动全国的力量也不能够抵挡秦军。我私下有个不成熟的计策,认为果真能得到天下的勇士,派往秦国,劫持秦王,让他全部归还侵占的各诸侯国的土地;如不行,就趁势杀死他。他们秦国的大将在国外独揽兵权,而国内出了乱子,那么君臣彼此猜疑,趁此机会,各国得以联合起来,就一定能够打败秦国。我却不知道把这使命委托给谁,希望荆卿仔细地考虑这件事。”过了好一会儿,荆轲说:“这是国家的大事,我的才能低劣,恐怕不能胜任。”太子上前以头叩地,坚决请求不要推托,而后荆轲答应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荆轲仍没有行动的表示。这时,秦将王翦已经攻破赵国的都城,大军挺进,向北夺取土地,直到燕国南部边界。太子丹害怕了,于是请求荆轲。荆轲说:“现在到秦国去,没有让秦王相信我的东西,那么秦王就不可以接近。果真得到樊将军的脑袋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接见我。”于是就私下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母、家族都被杀尽。如今听说用千斤黄金、万户封邑,购买将军的首级,您将怎么办呢?”於期仰望苍天,叹息流泪。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首级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高兴地召见我,我用匕首直刺他的胸膛,那么将军的仇恨可以洗雪,而燕国被欺凌的耻辱可以除了。”樊於期于是就自刎了。秦王在咸阳宫召见燕国的使者。荆轲取过地图献上,展开地图,图卷到尽头,匕首露出来。荆轲趁机用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匕首直刺秦王。未等近身,秦王大惊,自己抽身跳起,衣袖挣断。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柱奔跑。这时,侍从医官夏无且用所捧的药袋掷击荆轲。秦王拔出长剑砍断他的左腿。这时侍卫们冲上前来杀死荆轲。6.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趣舍万殊
趣:兴趣B.终期于尽
期:至、及C.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D.其致一也
致:思想情趣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从“人之相与”的短暂,联想到人的两种生存状态,一种是聚集室内、畅谈怀抱,一种是寄情所托、放浪形骸。B.想到往日美好易成陈迹,作者不免感慨横生悲叹人生苦短,由此体悟到“死生亦大矣”的生命之“痛”。C.选文认为,生死是人生大事,在有生之年不宜空谈玄理,应做些实事,比如著文章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启示来者。D.寿天、生死并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作者想到此,情绪转为激荡,文章随之收结于浓烈的悲观情绪中。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参考答案:2.A
3.D
4.(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一样是荒谬的。【2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的含义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要做好这类题学生一方面要在平时养成积累的习惯,解答题目时要根据语境分析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掌握推断实词词义的一般方法,如联想推断法、句式推断法、语法推断法等。A项解释错误,“趣”,同“取”,取得。故选A。【3题详解】此题考查对全文综合把握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语言、手法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文章随之收结于浓烈的悲观情绪中”分析错误,文章在谈及“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强调“死生亦大矣”,很有积极意义。故选D。【4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这道题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理解:固,本来;一,等同;虚诞,荒诞;齐,等同。【点睛】参考译文: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时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消亡!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的大事)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却)不能明白于心。因此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参加聚会的人,抄录下他们作的诗赋,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缘由,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慨于这次集会的诗文。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依据上下文,补全下面一首小诗。要求句式一致,修辞得当。(4分)
生活总是美好的/无论你的曲调/是欢快甜美/还是凝重悲怆/只要你的曲子还在演唱着。
生活总是美好的/
/
/
/
。参考答案:生活总是美好的/无论你的故事/是新鲜生动/还是陈旧老套/只要你的故事还在讲述着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
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②经过几天的
,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
,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④清晨的牦牛屯就给人不一样的感受,来给朱爷爷拜寿的人多得让人
,全屯子里的人似乎都沉浸在这样一个盛典的欢乐之中。A.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应接不暇B.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数不胜数C.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应接不暇D.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数不胜数参考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这类题要综合考虑分析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要联系句子语境思考辨析选用。常见的成语错误使用类型有望文生义,对象误用,断词取义,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色彩不明等。本题要求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老谋深算: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深思熟虑:反复深人地考虑。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现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米,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①句,根据“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语境意是指“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办事精明老练”,故用“老谋深算”符合语境;②句,根据“经过几天的”“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语境意是指“吴医生经过反复思考后提出的治疗方案”,故用“深思熟虑”符合语境;③句,根据“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语境意是指“当地决策者考虑得长远”,所以用“深谋远虑”符合语境;④句,根据“来给朱爷爷拜寿的人多得让人”,语境意识指“来人太多,让人应付不过来”,所以“应接不暇”符合语境。故选C。【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9.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0分)2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论语·尧曰第二十》)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在本章讲了“五美四恶”,这是他政治主张的基本点,其中包含有丰富的“民本”思想。B.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择可劳而劳之”的“民本”思想,反对“不教而杀”、“不戒视成”的暴虐之政。C.孔子的“五美”思想即“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主要是希望君主能以德治、礼治来管理国家。
D.孔子对三代以来的美德善政作了高度概括,可以说是对《论语》全书中有关君子治国安邦平天下的思想加以总结,对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2)这是子张向孔子请教为官从政的要领。那么,孔子针对“为官从政”提出什么要领呢?23.阅读下面《红楼梦》的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选段中的话是刘姥姥几进荣国府的时候说的?谁安排她这样说,为什么?刘姥姥对这样的安排做何反应?参考答案:22【参考译文】
子张问孔子说:“怎样才可以治理政事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治理政事了。”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子张说:“怎样叫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特色劳动合同转换合同
- 2024版房产全年服务承包协议版B版
- 中考传统文化常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2024年职工工伤补偿协议范本
- 2024版全新供货蔬菜合同
- 2022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聚落
- 2022-2024年山东中考英语试题汇编:完形填空
- 2024年适用个人贷款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版建筑工程款支付三方协议范本
- 2024年铁路桥梁工程安全协议3篇
-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 文字学概要完整版本
- 手术室抢救工作制度
- ce自我声明模板
- 钢闸门监理评估报告
- 高档养老社区项目计划书
- 蛇年销售年会发言稿范文
- 国管局住房制度改革相关政策解答
- 无缝钢管服务方案
- 排涝泵站养护方案范本
- XX医院临床医疗质量考核通用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